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11|回复: 7

虞美人·王昭君

[复制链接]

177

主题

1085

帖子

397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8
贡献
979
金钱
1405
发表于 2024-11-4 13: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虞美人·王昭君
文/墨脉(日本)
 
清容岂惧胡尘满,时复惊飞雁。
莽苍大漠度华年,悲促琵琶声里、
绪连绵。          
虽曾庆幸深宫别,
汉月从今绝。关山望断亦难归,
只合孤寒青冢、寄相思。

177

主题

1085

帖子

397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8
贡献
979
金钱
1405
 楼主| 发表于 2024-11-4 13: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七绝·和亲女子(飞雁格)
文/墨脉(日本)
身心寂寞锁深闺,命数无凭位贱卑。
却有高居庙堂者,遣其夷狄定安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主题

1085

帖子

397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8
贡献
979
金钱
1405
 楼主| 发表于 2024-11-4 13: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提及和亲,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昭君出塞以及文成公主入藏。她们的和亲,在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和亲,也叫做“和戎”“和番”,是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外族或者外国出于各种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和亲作为历朝民族总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种民族关系的表现形态,贯穿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对历史发展有着或隐或显的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主题

1085

帖子

397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8
贡献
979
金钱
1405
 楼主| 发表于 2024-11-4 13: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顺便提一下,《红楼梦》中的探春,就是被选为和亲的对象,被南安太妃收为“义女”而远嫁他乡。

汉武帝于是“册封”罪臣之女刘细君作为联姻的公主嫁给乌孙的猎骄靡,猎骄靡以刘细君为右夫人。刘细君也因此被称为“乌孙公主”。匈奴得知乌孙与西汉结盟以后,亦遣派单于女儿与猎骄靡成婚,猎骄靡立她为左夫人。匈奴这一招也够高的,乌孙这样谁也不得罪,倒也得了不少实惠。

刘细君到乌孙后,自己建造宫室居住,在一年中只有几次与猎骄靡聚会。而猎骄靡年老,加之语言不通,刘细君很是悲伤,自己作歌说:“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王延。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汉武帝听说后很怜悯她,每隔一年就派使者送去帷帐、锦绣等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主题

1085

帖子

397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8
贡献
979
金钱
1405
 楼主| 发表于 2024-11-4 13: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解刘细君的思乡情,在她出嫁前,汉武帝命乐器师制作出一件能在马背上弹、便于携带的乐器。这便是“阮”,古代称之为“秦琵琶”。

猎骄靡年老,想使孙子军须靡娶刘细君。刘细君不同意,上书给汉武帝说明此事,汉武帝回信说:“随从乌孙国风俗,汉朝想要与乌孙联合消灭匈奴”。猎骄靡去世,军须靡代立为王。刘细君与军须靡生有一女,名叫少夫。太初四年(前101年),只在乌孙生活了五年的刘细君病逝。刘细君死后,汉朝又派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为公主嫁给军须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主题

1085

帖子

397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8
贡献
979
金钱
1405
 楼主| 发表于 2024-11-4 13: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和亲公主的真实命运大多悲惨。她们往往被作为政治牺牲品,替代男人固国安邦,嫁到遥远的异国他乡。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文化,生活极其艰难。许多和亲公主在异国他乡无法适应,甚至因为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而早逝。
刘细君再也没有回到中原,她的墓,坐落在新疆伊犁州昭苏县的乌孙山夏特大峡谷谷口。墓地距夏特古城约8公里,西接哈萨克斯坦,北扼奔腾不息的夏特河,南依巍峨挺拔的汗腾格里峰,东临乌孙山。墓高近10米,底部长近40米,是乌孙草原中规模最大的古墓之一。距墓约五六百米处塑有刘细君的立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主题

1085

帖子

397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8
贡献
979
金钱
1405
 楼主| 发表于 2024-11-4 13: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女子社会地位极低,只是男人的附属。不能表达自己的主张,更不能从事政治活动。但在国家有难之际,她们却要替代男子去到争纷的第一线,独自面对各种艰难困苦,去保护后方男子的安危,自己终老他乡,再也不能踏回故国一步。虽然历史上对她们也有很多正面评价。但同作为女子,我不得不说,她们就是一件物品,被国家任意交换和蹂躏。历史上很多著名诗人都对和亲发表过看法,我个人觉得这首写出了和亲的本质:

五律·咏史(一作和蕃) 
中唐 · 戎昱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一作烟)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41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中华诗联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572
贡献
29698
金钱
43720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11-25 10: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感佩情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0 07: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