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檀文社成立致香檀同人及國中士林[color=rgba(0, 0, 0, 0.9)][color=rgba(0, 0, 0, 0.3)]原创 [color=var(--weui-FG-2)]香檀文社 [color=var(--weui-LINK)][url=]香檀文社[/url] 2024年10月24日 09:57
[color=rgba(0, 0, 0, 0.9)]
香檀文社成立致香檀同人及國中士林 陳逸卿
甲辰中秋,與文學同道商榷,擬成立香檀文社,並一致推舉關中古文家、詩人桃源堂主人爲香檀文社社長。所謂文社,乃以中國古典爲主流之藝術社團,其中包括古文、古韻文,即詩詞歌賦諸種藝術體裁。誠然,“道心唯微,聖謨卓絕,牆宇重峻,吐納自深。譬萬鈞洪鐘,無錚錚細響也。”尤其唐宋古文,若龍章虎彩,日月五星,道人之所未道,到人之所不到,句句精金美玉,文載厚德。故千載而後,亟需一代有識之士發其精微,光大遺緒也。
而以香檀之名名我文社,復得眾賢舉旆,斯緣亦大矣。此所謂香檀者,本爲故友陳去疾先生,曾經栽植於文學聖壇之一株奇樹。其於練湖岸邊,原有垂天之象,早成抱廈之材。蒼籠蓊鬱,根脈龍蟠,具有中國傳統文化之一切表徵。先生十年筆墨,傾盡心力,本有待於緯地經天也。而今得居香檀之國者,亦自爲仰慕古香檀之大木者。善哉,代有英才,不絕吟歌。其浩浩沛沛,歷千劫而不磨。蓋大凡天賦異稟者,每能以神性之辭相昭示,此亦香檀之名之所從來也。而緣起緣滅,復豈止世間之人所能勘破焉。我與我社同仁,在此同結香檀文社,以不負故友,開來繼往,爲古香檀文化之復興,合力同心。且欲以不朽之文,傳以不朽之事。立文而雅,載道以誠。辭宗古調,志證剛柔。朝惕夕厲,辨別僞真。法效上哲,結響新聲。復有詩而記曰:靈光發越古香檀,葉落長安渭水寒。人去秋風應有意,社從秦嶺起吟鞍。爲文但許承歐柳,安國殊當效範韓。猶待長天隨羽鶴,江山閱盡水雲寬。甲辰歲在中秋陳逸卿於澡雪齋
香檀文社序
桃源堂主人
予聞生人之立,不惟有質,更見乎氣。質者,慥慥之身形也。氣者,勃勃乎生機也。兩者相諧,乃得成人。不惟立身,文章之道亦然。人之性者,天命之所謂。身之心者,思想之司官。發於心而安於體,養於性而見於文。此本乎事實,亦自然之理也。故讀其文而識其性,觀其體而知其心,亦自然之道也。而聖賢之道以文垂,先王遺制以典藏。修身者其內用,行見於己。教化者其外效,功收於人。嗚呼!文章之道,本乎自然,於世同休戚,可不重哉!若夫日月普照,教化爲本。春雨潤物,禮義當先。是以聖人垂典,文章是重。後學體繼,術業有傳。德者,善教也。修身,明明德之事也。朱子曰:“文章,德之見乎外者也,威儀文辭皆是也。”而學問者,威儀文辭之總匯,固爲修身之佐而非自耀之術也。故荀子勸學,必以修身爲根本,每誡人曰:“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爲禽犢。”又曰:“良農不爲水旱不耕,良賈不爲折閱不市,士君子不爲貧窮怠乎道。”抑彼但以修身爲本,不以世間榮利爲念也。故孟子亦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其重修身進德如此。嗚呼!其義大矣。或曰:“文以載道”。其言是也。其素爲聖賢修身施教之設,非爲後世博名邀利之用,其義明矣。江流浩蕩,淵源必遠。岱嶽高崇,雲巘在空。典墳雖缺,馬班繼體。駢散異路,韓柳大成。人品貴重,文品自貴。人品卑劣,文品必賤。嗚呼!源流邈絕,意旨深遙,非卓識長慮者,孰能味其至道也哉! 遼海陳先生逸卿女史,德侔班蔡,才擬左謝。心性德流,其香如檀。提舉後學,不遺餘力。桃源仰慕高風,思投門下久矣。然自忖卑鄙,不敢明言,因竊謂私淑而已。惟先生雅懷不棄,怡然而教。指導點撥,無微不至。雖昔班大家之督訓馬續,不能過此也。六七歲以來,予學有小成,先生之力多也。嗟夫!洽世難得,名師稀遇。以不才之蓬衡蕞品,樗散陋姿,得聞垂教,真平生之厚幸也哉! 仰見而今之世,承平雖久,瘡痍未瘳。詩詞駢賦,或見振興之勢。而古文之道,未見薪火之傳。先生顧念,憐其微弱,懼其就湮。乃扶杖而走,奔波湖海,訪尋同志,意在恢復。長安陳去疾教授,先生之勝友也。同倡文道,俱志復興。去疾嘗手植香檀樹於聖壇園中,以矢其志。不意天心違戾,遽然謝世,未有遺言。先生悼其故業未終,不無慨然。甲辰秋,忽夢去疾君化爲緋衣者,告其往生香檀之國,並囑以結社之事。及寤,先生悉以其故告予,命予結社並總揆諸事。予以品歸樲棘,材非梧檟。識慙窺管,學愧面牆。聲名微弱,未孚眾望。忽然廁身群賢之間,忝列社魁之位。捫心有愧,顧己無言。而先生嚴命,不敢有違,遂猥而承之。嗚呼!予雖小子,夙夜惶懼,恐負囑託,敢不戮力承命哉!因承師志,並悟新知,乃邀三五同志,結社以申前命。遂草付篇章,盡書其意,並告世人云。甲辰重陽後一日,渭南桃源堂主人序。香檀文社成員
社長:桃源堂主人秘書長:周敏秋顧問:陳逸卿社員:陳逸卿,詩人,號澡雪居士,從事漢語言文學教育三十年,客居深圳。 朱森林,號桃源堂主人。陝西榆林人,現居渭南,著有《桃源堂集》。 周敏秋,廣西玉林人,歷史學博士候選人。 劉曉燕,網名煙雨樓臺,從事中學外語教學三十多年。安徽人,習古文辭賦。 呂先斌,號河濱散人。安徽桐城人,現居於池州,雅愛古文辭。 毛明強,耽於詩文書畫。 高玉梅,浙江臨海人,習古文辭賦。 李國棟,字豫之,號亞仙居士,山東樂安人,現寓滬上。 馬春,號覺盦,安徽無爲人,從事財務工作。 劉家明,字亮呈,號則弘居士,吉林長春人,金融工作者。 朱良臣,字牧之,號個庵,蘭州人。 侯偉,陝西郃陽人,現居渭南市。 任以仁,河北威縣人,現居湖北宜昌,歷史學博士候選人。 董泓賢,號弦誦齋,山東煙臺人。 連道任,江西吉安人,現爲公安民警。 路遙,號其修,湖北仙桃人,中學歷史教師。 陳麥歧,安徽安慶人,中國古代文學博士候選人。
社員耘圃山房主人毛明強先生畫作
文論
桃源堂主人
夫古文者,《尚書》之餘緒也。萌發於繩代鳥跡之後,追躡於倉頡史籀之間,煥然乎諸子勃興之際,僥倖乎秦火灰燼之餘。文字并依,如影相隨,此蓋其所肇始也。混沌初開,當於因陋就簡之時,不免後世佶屈聱牙之譏,而其渾厚拙樸之狀,幸而見之今日。余嘗仰讀經傳,雖不能盡明其意,惟覺其氣渾然,高渺切直,意貫金石。雖東周秦漢之所不能及,而況魏晉齊梁之靡靡乎!嗚呼!古文之重氣,如江河之浩浩,其流遠矣!氣者,意也。氣暢則意達,意樸則氣浩。昔孔子有云:“辭,達意而已。”又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復曰:“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故文章者,質直而雋永可味,此古文之本真也。夫氣,大道之貫通,品德之蓄積,亦意念之所抒發也。氣之貫道,於人之修身養德,須臾不可離也。故文章之氣者,猶人之吐納,亦文之魂魄也。人之無氣,不得生存。文之有氣,乃能成立。故古文必以氣雄爲上,但以樸厚爲高也。何則?古文之淵藪,源乎《尚書》。書者,三代政事之萃要也。出乎太古之世,祖於典墳。質樸切直之風,堯舜之孑遺也。蓋生民之初,茹毛飲血。築廬荒野,與鳥獸爲鄰。霰雪交集,物用惟艱。雖以大禹之貴,居則土階茅茨,食則菽水藜藿。文以記事,故其風調尚簡,習俗淳樸。嗚呼!古文之厚重,固爲正宗所在,如山岳之巍巍,其本不可易也。昔戴南山先生有言,作文必以“精”、“氣”、“神”三者爲緊要。其以雅且清者爲“精”,以陰驅潛率之者爲“氣”,以尋之無端而出之無跡者爲“神”。此說雖以一化三,其實皆古之一氣混元也。意旨宏深,清晰入理,卓犖不凡。其簡潔通徹、深刻有味之狀,較乎桐城三祖論文之繁冗滋蔓,易解而頗見高明,或爲啟發後世文論之先聲也。嗚呼!古文之宗傳難矣!數千歲之間,或有變異,乃至於陵夷。東漢以上,文風古樸,必以《書》《傳》《史》《漢》之傳爲正宗,斷無疑義也。東京文變,冶艷富麗之辭浮起,樸厚質直之風漸衰。自魏晉以下迄今,文分二體,曰散曰駢。散體者,古文也。行文錯落,不尚對偶,無拘聲律之限。駢體者,時文也。雅尚辭藻,以對偶之工整爲能,不以意氣爲念。蓋以後之文士,爲頌揚諷諫洽世之用,太平悠遊之時,斷然乎不可或缺也。余謂散駢二體,猶人身之內外也。散若氣質,駢如衣服。互爲表裡,相輔相成。衣冠華麗,必失天然純真之本。不施粉黛,或被素面朝天之譏。故爲文之際,氣、辭之選,當有兩難之慮。氣盛則辭必粗糙,辭麗則氣必卑弱。後世演變,兩分之勢愈烈。散但以氣質取勝,駢則以辭藻爲能。氣爲無形之物,其以質樸遒勁爲高。辭當有形之體,但以富麗冶艷爲美。若以戰爭而論,散駢各具擅場。散若出戰,駢則如防守。散爲野戰之雄,猶如大軍出擊,斬將搴旗,若探囊取物。其取勝之要,固不在鎧甲馬匹冲輣,首在士氣也。士氣者,戰力之首要。軍風嚴整,氣貫長虹,必能奪敵魂魄,寒彼肝膽。加之以士卒身手矯健,裝備完全,如秦軍之攻六國,蒙元之滅西遼、夏、金、南宋,雖遇勁敵防御,不過如風捲殘雲而已。駢文如固守之關隘,亦如臨敵之要塞,堞雉高厚,壕溝闊深,木石齊備。如有大將守城,廣設壁壘森嚴,則令敵望而生畏也。如漢軍之御昆陽,東晉之守淝水。必以富麗辭藻爲滾木雷石,或以深奧典故爲奇策妙計。謹嚴防御之中,暗蘊殺機,或能以弱勝強、轉危爲安也。以余陋見,此二道者,固行文之要妙,成章之規範也。近世以來,西風勁吹,古文黜斥,白話大行。“選學妖孽”之謗言,“桐城謬種”之誣詞,不絕於耳,故駢散二體於今皆微弱。近數十年間,故老凋零,熏風難繼。雖今之碩博鴻儒,或號以學界大師者,能雅言者寥寥。勉強提筆者,亦未得古法。遺風殆盡,百怪斯呈,足可傷悼也。嗚呼!自秦漢以下二千年,學者不能泚筆者何如是乎?古文之傳,雖永嘉南渡之際、遼宋夏金鼎峙之時,未若今日之衰微也。紹聖之路遙遙,繼絕之途漫漫,望而可知也。余以微渺,本乎復興提振之意,草就拙議,以俟後世之賢者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