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精华8
注册时间2021-3-6
威望5866
金钱106895
贡献94510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威望- 5866 点
贡献- 94510 次
金钱- 106895 枚
 
|
【原创】写诗与笔性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22-07-14 10:52 点击:542 评论:2
写诗与笔性
——在拙诗下复龙家小院
先看两首拙诗:七律 有感有思以诗说话若干首(2)
三
心有奸藏怀是鬼,当年文革警钟寒。夺权篡党帮人四,公报私仇三种欢。
开放举高“知识派”,转旋抹淡爱憎观。上流社会重新聚,先富欺民御治安。
四
上纲上线谁该怕,未惹是非心自安。脚下无尘身不染,怀中有弊手难端。
投机取巧奸成势,侥幸图存匪做官。百姓受欺埋大患,焉能小视底层寒。
回复:前首,不是围绕“三种人”说的,不要有局限,全诗是捋了一下整个过程,“夺权篡党帮人四,公报私仇三种欢”,是说改革前,‘开放举高“知识派”,转旋抹淡爱憎观’,是说改革和改革以后。
因为科学技术在知识分子手里,所以改革必须重视知识分子,但知识分子中的少数人,小资产阶级意识和固有攀龙附凤,成龙成凤,当人上人的欲望,使他们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爱憎观。
明白这些,才能解释通下句“上流社会重新聚,先富欺民御治安”,意在指出,这就是一直以来,各种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
我这样说,别看话简单,这种话却不是谁都能说出来,关键是对这样的过程和事实,能不能看到,有无敏感,在不在情感关注之内,因而是认识和思想感情在后面跟着,才有了这样的语言。
由此联系次首。次首,你分析的基本差不多,不过从这样的诗里,不能仅仅是泛读,要想想怎么表达一个人合理的价值观,为谁表达。
很多人说我“太为老百姓说话了,小心费力不讨好”,我一生都护下,看的是普通人的生活,我再怎么宣称和认为自己是普通人,是老百姓,可老百姓不信,周围不认,人家得了好,就信一阵子,过后还是不当一路人,这还是差距不大的情况,要是差距大呢?
这就是地位尊严分配造成的差异,想想,连我都能体会这些,你就在群众之中,又该怎么看你的世界观价值观,该把声音向哪里送,替谁说话,怎么把声音说的合理,而有分寸?
这就是我平常说的不忘本,因为我从农村长大,来自底层,必关心底层,如果此时此刻,一个就在这种现实中的人,他纵然可以梦想从中逃出去,目光可以向外向高看,但本色是不是也该因此没了?
这是目前全中国面临的问题,一方面老百姓有疾苦,尊严太低,享受体面不多,然而自身也时不时忘记,看不到这些,乐着也悲着,一方面走出去的人,不仅不再提这些,甚至以为耻辱,纷纷掉入染缸里,反而从此再也看不见这些,乃至反感这些,倒以为不真实,谁提就意味谁发牢骚,诋毁政治,成了悲着也乐着,这就是忘本造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变化,连脑袋和眼睛,心肝肚肺都换了。
这种变化,对不拿文笔的人,无妨,想怎么来就怎么来,但拿起笔是要反映社会和世界的,而最彻底的反映就是从本质上反映,社会主义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离不开对老百姓一颦一笑的关注和知晓,只有带着根性说话,才筋道,才有力量,才是最美的表达。
这方面,你应多注意和思考,找准你自己写诗和生活的联系,直至逐渐像血液一样,越凝越浓,从中才能见到在你的手下,有笔的性格,有自己最熟悉的笔性。
笔性既与笔有关系,也与人有关系。笔是什么笔,就是什么笔,这无法更改,意味从哪里来,就以哪里为根,不管今后做什么,走到什么层次,他都不能看不起自己的根。
如果这个根是人民,他必须坚持,如果这个根是腐朽的家庭,那么他要通过涅槃,来给自己植入新的根,依然从此不能忘记。
这就是笔性的道理,所以笔可以是现成的,也可以是自造和修理过的,总之都是为了能用,好用,这就是笔天生具有的笔性,实际是可用性。
对于人,笔性在哪里呢?在人和笔的关系上,在这种关系和谐到天然无缝上,所以不了解笔的笔性,什么都写不好,但人的笔性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拿笔就有的,而是学笔握笔的人,通过学习和摸索出来的。
我说的是写字,也是写诗。为什么人人有支笔,却很少达到所要的目的,又多是变成了不是奔着目的去的,而是不知了去处?这里有你老想找的秘密,也是这个秘密里,有任何人想要的造化。我想你是时候,该有这些体会了,----
池中水浅不禁抽,未掘大河终是忧。浇地安能无富井,施肥总得有青畴。
凭天吃饭难辞苦,靠己用心尝在秋。一片辛勤争硕果,智聪人慧学黄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