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21|回复: 20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八讲芷兰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910

主题

19万

帖子

5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苑首席版主兼沧浪书院交流版副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843
贡献
192370
金钱
19917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0-15 13: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飞雪飘逸 于 2024-10-15 20:42 编辑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不要任何编辑,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要求素雅统一。

另外,请注意贴作业格式,要求一人一楼,多的删除,谢谢合作!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八讲芷兰组论坛作业贴

好,今天就讲这么多。下面布置一下作业: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仔细阅读这首五律,认真查找资料,分析整首诗的章法布局特点,下字组句等,写一篇上好的解析作品来。谢谢各位!


作业截止时间,2024.10月21日晚上八点。



1421

主题

399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菜根谭文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407
贡献
3564
金钱
7463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10-15 20: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飞雪飘逸 于 2024-10-15 20:54 编辑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芷兰05-蜃楼霓裳
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重阳节早晨登高望远、
品尝美酒、谈论历史典故和拜访朋友等活动中
感受到的愉悦和亲情之情。作者在重阳节当天
早上,正值初九日,但是由于时间未过半个月,所以还没有完全进入仲秋季节。在这样的时刻,作者选择登高远望,聆听古人留下来的传奇和故事,与好友同赏秋景,分享自己的快乐和心情。
同时,他们还在一起品尝酒菜,交换新的服饰,彼此间相互赠送茱萸,以此来表达深深的感情之意。整首诗透露出了浓烈的重阳节气息,也体现了作者对生命中重要人物的关爱和珍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534

帖子

5667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交流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06
贡献
1276
金钱
2215
发表于 2024-10-16 16: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令狐剑侠 于 2024-10-21 21:54 编辑

令狐剑侠重做
九日(得新字)
·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解析:
联:“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点明了时间,即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阳数,两阳相重,故称重阳。此句简洁明了,为全诗奠定了时间背景。

颔联:“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描绘了重阳节的传统习俗。登高是重阳节的重要活动,人们在这一天会登上高处,远眺四方,寓意步步高升、避邪祈福。同时,诗人还提到“闻古事”,可能是在登高过程中听到了关于重阳节的古老传说或历史故事。而“载酒访幽人”则表现了诗人带着美酒去探访隐居山林的朋友,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颈联:“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进一步描绘了重阳节的欢乐氛围。落帽是重阳节的又一个传统习俗,源于古代文人雅士在登高时因风吹而落帽的趣事,后来演变为家人、朋友相聚时互相嬉戏、欢饮的场景。诗人在此句中用到“恣欢饮”三字,充分表现了节日的喜庆和人们的愉悦心情。而“授衣同试新”则是指人们在这一天会试穿新衣,寓意着迎接新的季节和新的生活。

尾联“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以茱萸为结,点出了重阳节的又一习俗。茱萸是一种香草,古人认为佩戴茱萸可以辟邪驱灾、保佑平安。诗人在此句中提到“折取寄情亲”,不仅表现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寄托了对亲人平安健康的祝愿。

综上所述,孟浩然的这首《九日得新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和欢乐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的佳作。
布局:总分分总的布局。
下字:颔联:“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中的动词“闻”和“访”用得很好!精确地反映了当时过重阳的风俗习惯。
练句:“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这一句练得很好,饱含了作者思念亲人的深厚情意。让我们也想到“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支春”的名句。都是一种融情于物,寄托思念的好方法。
意像:“登高”“载酒”、”落帽”、授衣、”茱萸”等意象在一起有机地组成了节日的欢庆画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7

帖子

12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66
贡献
293
金钱
461
发表于 2024-10-16 20: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芷兰09金蕊
九日(得新字),九日重阳节九月九日,这里指重阳节,拈韵新字,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成旬十日为一旬,初九日不到一旬,点题,重阳节这一天早上。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在这天带上酒去山上拜访高人,引典重阳登高处听说了好多故事,这联叙事,接起句重阳这天。访和闻说明今日之事。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颈联入情,引典落帽,授衣,出自桓温落帽的典故,现在通常指重九登高,授衣之月落帽之辰,扣起句此晨,登高盛会,一起欢快饮酒,一起品尝新鲜的谷物,恣情无拘束。指同幽人。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结尾引典入句插茱萸,折来插头上,点九日这天和幽人一起度过,整首诗以九日为意,句句不离九日,叠加在一起,更有诗人的情怀。在章法布局上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6

帖子

64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0
贡献
156
金钱
246
发表于 2024-10-16 21: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28讲解析作业
芷兰组16~兰心

九日得新字
   唐代 孟浩然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自己在重阳节的生活场景。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十日为一旬。正值九月初九日,所以说”未成旬“。重阳节就在这天早晨开始。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颔联写诗人在重阳节早上登高远望,聆听古人留下来的传奇和故事,载酒与知己好友同赏秋景,分享自己的快乐和心情。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颈联写他们还在一起品尝酒菜,交换新的服饰。“恣”“同”二字准确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们纵情欢乐,彼此默契。这一联上句用”孟嘉落帽“的典:晋代孟嘉在宴席上虽被风将帽子吹落,仍显得洒脱风流。(见《晋书。卷九八。桓温传》)在此形容自己和才子名士们的潇洒儒雅、才思敏捷。下句用”授衣“的典:《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汉·毛氏传:”火,大火也。流,下也。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意思是,农历的七月天气逐渐转凉,八月仍有一些温暖的日子,到了九月气温开始下降,人们需要开始准备冬天的衣物了。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插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尾联写他们彼此互赠茱萸,以此来表达深厚的感情。
全诗总分分分布局:首联总写此时是重阳节的早晨。下面三联分别从不同角度写了这天他与友人一起的生活场景。
整首诗以轻松愉快的语气写就,以朴实的笔法描绘出了作者在重阳节的平和快乐的氛围,展示了他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亲情友谊的珍惜。
全诗透露出了浓烈的重阳节气息,流露出一种随性而欢乐的生活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语言自然,意境淡远,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擅长的山水田园诗风格的典型代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5

帖子

19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8
贡献
443
金钱
806
发表于 2024-10-17 10: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28讲解析作业
芷兰组11~金城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仔细阅读这首五律,认真查找资料,分析整首诗的章法布局特点,下字组句等,写一篇上好的解析作品来。谢谢各位!

赏析:
   孟浩然的《九日(得新字)》是一首典型的唐代重阳节诗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重阳佳节的传统习俗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节日的深厚情感和对亲友的深切思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这两句点明了时间背景,即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的清晨。初九尚未构成一个完整的十天(旬),但重阳这个重要的节日已经到来。诗人以时间的紧迫感引出节日的特殊性,为全诗定下了节日庆典的基调。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诗人借此机会不仅欣赏自然风光,还听闻了往昔的故事,增加了节日的文化底蕴。同时,他带着酒去探访隐居的友人,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这两句引用了重阳节的两个典故:一是魏晋名士‌‌孟嘉九日登高,风吹帽落而不觉,表现出名士的风流不羁;二是古代习俗,重阳后天气渐寒,长辈会给晚辈授衣,以示关爱。诗人借此表达了在节日里尽情欢乐、享受亲情的温馨场景,同时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孟嘉落帽的典故
‌   源于东晋时期,讲述的是名士孟嘉在‌重阳节登高赏菊时,因风大不慎帽子被吹落,但他依然谈笑风生,展现出洒脱有风度的形象。这个典故不仅成为了形容才思敏捷、洒脱有风度的成语,还体现了孟嘉的才情和气度。‌
具体故事发生在东晋初年,中书令‌庾亮在江州(今九江)任职时,召集了当地才子孟嘉作为从事,佐理军务。有一次,庾亮的朋友太傅‌褚裒来访,庾亮设宴招待,邀请了江州的大小官员及名人贤士作陪。褚裒对孟嘉的才名早有耳闻,但在宴会上,由于座位安排,孟嘉坐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庾亮为了测试褚裒的眼力,让他辨认出孟嘉,褚裒一眼认出了孟嘉,从此更加器重他。后来,‌桓温接任江州刺史,见孟嘉待人谦逊正直,便任命他为参军。在重阳节这天,桓温带着文武官员游览龙山,设宴欢饮。一阵风吹来,把孟嘉的帽子吹落,但他并未察觉,依然谈笑自若。桓温暗暗称奇,示意大家不要声张,观察孟嘉的反应。过了一会儿,孟嘉起身去厕所,桓温趁机让人捡起帽子放在他的座位上,并让文人‌孙盛写了一篇文章嘲讽孟嘉的失礼。孟嘉回来后,看到帽子和文章,不以为意,提笔写了一篇诙谐而文采四溢的答词回应,赢得了四座宾客的赞叹。这个典故不仅展示了孟嘉的风度和才情,还成为了历代文人重阳登高最喜用的典故之一。“孟嘉落帽”后来成为了成语,用来形容才思敏捷、洒脱有风度。
授衣“的典故:
   《诗经·豳bīn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汉·毛氏传:”火,大火也。流,下也。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意思是,农历的七月天气逐渐转凉,八月仍有一些温暖的日子,到了九月气温开始下降,人们需要开始准备冬天的衣物了。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象征,古人认为佩戴茱萸可以避邪求吉。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折取茱萸,不仅是为了应景,更是要寄给远方的亲人,以此传递自己的思念之情。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家人的深情厚谊,也增添了节日的温馨氛围。
整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传统习俗、自然景色、友情与亲情,展现了诗人对节日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孟浩然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将重阳节的欢乐气氛、文化意蕴和个人情感融为一体,使得这首诗既有节日的喜庆,又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深厚的情感色彩。

   全诗总分分分布局:首联总写此时是重阳节的早晨。下面三联分别从不同角度写了这天他与友人一起的生活场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6

帖子

42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5
贡献
111
金钱
156
发表于 2024-10-17 15: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28讲解析作业
芷兰组17-云裳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仔细阅读这首五律,认真查找资料,分析整首诗的章法布局特点,下字组句等,写一篇上好的解析作品来。谢谢各位!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重阳节登高饮酒、访友赏景的诗,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之情。
首联“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诗人用简洁的语言点出了时间——重阳节的初九,还未到旬末,这一天就已经是重阳节了。这似乎暗示着时间的流转之快,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重阳节的热闹和欢庆。
颔联“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写重阳节登高远眺的习俗,希望能够听到一些古老的传说故事,带着美酒去拜访隐居的友人,一同赏景饮酒。这两句诗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这两句引用了重阳节的两个典故:一是魏晋名士‌‌孟嘉九日登高,风吹帽落而不觉,表现出名士的风流不羁;二是古代习俗,重阳后天气渐寒,长辈会给晚辈授衣,以示关爱。诗人借此表达了在节日里尽情欢乐、享受亲情的温馨场景,同时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最后两句诗人写到重阳的另一个习俗,折茱萸。古人认为佩戴茱萸可以避邪求吉,或折取一枝佩在身上,或寄予亲朋表思念祝福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重阳节登高、饮酒、赏菊等习俗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真挚的情感。
全诗总分分分布局:首联总写此时是重阳节的早晨。下面三联分别从不同角度写了这天他与友人一起过节的生活场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0

帖子

89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5
贡献
205
金钱
368
发表于 2024-10-17 15: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28讲解析作业
芷兰组13-快乐永远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孟浩然的这首《九日》生动地描绘了重阳节的风俗活动与诗人的心境,在章法布局、用字组句上皆有独特之处。
一、章法布局
起笔自然
首联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以平实的语言开篇,点明时间为重阳节这一天。“初九未成旬” 看似随意的一句,却为后文的重阳节活动铺垫了时间背景,自然地引出了这个特殊的日子。
承转有致
颔联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承接首联的重阳节,描写了重阳节的传统活动之一 —— 登高。在登高的过程中,诗人听闻古事,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接着 “载酒访幽人”,从登高过渡到拜访友人,使诗歌的场景更加丰富。这里的 “幽人” 可以理解为志趣高雅的朋友,也为后文的欢饮、试新等活动埋下伏笔。
颈联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进一步描写重阳节的欢乐氛围。“落帽” 用了晋代孟嘉落帽的典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诗人与友人尽情欢饮,又一同试穿新衣服,体现了重阳节的习俗和人们在这个节日里的愉悦心情。
合笔情深
尾联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在前面欢饮、试新的热闹之后,转向对亲人的思念。重阳节有佩戴茱萸的习俗,诗人折取茱萸,寄托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使诗歌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整首诗从重阳节的时间点出发,依次描写登高、访友、欢饮、试新等活动,最后以思念亲人作结,层次分明,布局合理。
二、用字组句
用词精准
诗中的用词精准,生动地传达了重阳节的氛围和诗人的情感。如 “未成旬” 准确地表达了时间的概念,“即此晨” 则强调了重阳节的到来。“闻古事” 的 “闻” 字,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在登高时听闻历史故事的情景。“恣欢饮” 的 “恣” 字,表现出诗人与友人尽情欢饮的畅快。“正可佩” 的 “正” 字,强调了茱萸在重阳节的重要性。
句式灵活
诗歌的句式灵活多变,富有韵律感。如首联的对仗工整,“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不仅在时间上相互呼应,而且在句式上也给人一种整齐的美感。颔联和颈联则采用了流水对的形式,使诗歌的叙事更加流畅。尾联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句式简洁明了,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全诗采用总分分分布局。
总之,孟浩然的这首《九日》在章法布局和用字组句上都堪称佳作。它不仅展现了重阳节的风俗活动,更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1

帖子

6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3
贡献
154
金钱
238
发表于 2024-10-18 00: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枫儿 于 2024-10-18 00:15 编辑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八讲作业

九日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芷兰:若筠

初九还未满十天,重阳节就在这早晨来临。
我们登高望远,谈论古代的故事,带着美酒去拜访隐居的人。
摘下帽子尽情畅饮,一起试穿新衣感受秋意。
茱萸正好佩戴,摘取一些寄予深情给亲人。

九日重阳节九月九日,这里指重阳节,拈韵新字,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成旬十日为一旬,初九日不到一旬,点题,重阳节这一天早上。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在这天带上酒去山上拜访高人,引典重阳登高处听说了好多故事,这联叙事,接起句重阳这天。访和闻说明今日之事。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颈联入情,引典落帽,授衣,出自桓温落帽的典故,现在通常指重九登高,授衣之月落帽之辰,扣起句此晨,登高盛会,一起欢快饮酒,一起品尝新鲜的谷物,恣情无拘束。指同幽人。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结尾引典入句插茱萸,折来插头上,点九日这天和幽人一起度过,整首诗以九日为意,句句不离九日,叠加在一起,更有诗人的情怀。在章法布局上总分分总。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重阳节气的场景,诗人在这个时节登高望远,听闻古老传说,又带着酒去拜访隐居的朋友。诗中流露出一种随性而欢乐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语言自然,意境淡远,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擅长的山水田园诗风格的典型代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9

帖子

4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7
贡献
96
金钱
153
发表于 2024-10-18 17: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
芷兰31—风起的地方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赏析:
这首诗是孟浩然在农历的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以“新”字为韵写的。首联“到了初九这天,还不到一旬,恰好是重阳节的早晨。首联点明时间,扣题,重点是点出重阳节。
颔联“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承接首联的重阳,按习俗开始登高,登高往往就要怀古,听到了一些古人故事,不免想和幽居的友人分享,于是带着酒去拜访他。
颈联“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既然与朋友喝酒,肯定要开环畅饮,喝得尽兴。
这里的“落帽”是孟嘉落帽的那个典故。用于重九登高的典故。这里取的是喝得高兴,帽子都掉了之意,授衣是取自“诗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之句。正好到了九月,要换冬衣了,俩人又同时试新衣。好开心呢。节日过到了高潮处,尾联还有节目呢:“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手把茱萸,正可佩戴,一想到远方还有亲人,不如折下几枝送给他们吧,这日子,也是思念的日子啊。
这首诗全篇围绕九日,从早晨就开始过这个特殊的节日。古来在重阳节登高怀古,喝酒怀人,插茱萸,寄远亲等等习俗,孟夫子全都体验一遍,情感波动大,诗的张力感很强。足见诗人的真性情,好文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1293

帖子

717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19
贡献
1741
金钱
2938
发表于 2024-10-18 19: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8讲作业,解析《九日》
芷兰20一凡川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布局总分分总。
首联:交待时间,初九未到一旬,重阳早上
颌联:事件人物,登高望远,听古时重九登高逸事,饮洒,拜访隐者。
颈联:接上一联,用二个曲:孟嘉落帽,九月授衣。
尾联:第七句接第六句,穿新秋装带上茱萸,第八句接上句且以情作结。遍插茱萸少一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5

帖子

57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4
贡献
139
金钱
218
发表于 2024-10-19 04: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二十八讲芷兰组作业
芷兰02-云飞扬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仔细阅读这首五律,认真查找资料,分析整首诗的章法布局特点,下字组句等,写一篇上好的解析作品来。谢谢各位!

注释
初九:农历九月初九。
旬:十日为一旬。
重阳: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九日。
登高:在重阳节有登高习俗。
古事:古代的历史或传说。
载酒:带着酒。
幽人:隐士或志趣相投的人。
落帽:古人登高时的一种习俗,表示放松和欢乐。
授衣:秋季换季,赠予衣物。
新:新的衣物。
茱萸:一种植物,常用于重阳节佩戴以避邪。
佩:佩戴。
情亲:亲人或亲密的人
浅赏:
首句“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点明了时间,即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阳数,两阳相重,故称重阳。此句简洁明了,为全诗奠定了时间背景。

次句“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描绘了重阳节的传统习俗。登高是重阳节的重要活动,人们在这一天会登上高处,远眺四方,寓意步步高升、避邪祈福。同时,诗人还提到“闻古事”,可能是在登高过程中听到了关于重阳节的古老传说或历史故事。而“载酒访幽人”则表现了诗人带着美酒去探访隐居山林的朋友,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第三句“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进一步描绘了重阳节的欢乐氛围。落帽是重阳节的又一个传统习俗,源于古代文人雅士在登高时因风吹而落帽的趣事,后来演变为家人、朋友相聚时互相嬉戏、欢饮的场景。诗人在此句中用到“恣欢饮”三字,充分表现了节日的喜庆和人们的愉悦心情。而“授衣同试新”则是指人们在这一天会试穿新衣,寓意着迎接新的季节和新的生活。

末句“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以茱萸为结,点出了重阳节的又一习俗。茱萸是一种香草,古人认为佩戴茱萸可以辟邪驱灾、保佑平安。诗人在此句中提到“折取寄情亲”,不仅表现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寄托了对亲人平安健康的祝愿。

综上所述,孟浩然的这首《九日得新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和欢乐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的佳作。
全诗运用了总分分总的布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7

帖子

69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8
贡献
165
金钱
263
发表于 2024-10-20 11: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八讲芷兰组作业
芷兰28一夕阳余晖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仔细阅读这首五律,认真查找资料,分析整首诗的章法布局特点,下字组句等,写一篇上好的解析作品来。

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重阳节早晨登高望远、品尝美酒、谈论历史典故和拜访朋友等活动中
感受到的愉悦和亲情之情。
全诗布局中分分中,首联,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点时间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早晨,总领。
颔联,登高闻古事,二载酒访幽人。承接首联分述登高远望,酙酒访贤说古论今,与好友同赏秋色,分享自己快乐的心情。
颈联,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颈联入情,引用典故,落帽,授衣,出自桓温落帽之典,授衣之月落帽之辰扣首联此晨。
尾联,茱蓃正可佩,折取寄情亲。尾联用典插茱萸折来插在友人头上,互赠玉佩,表达深深的感情之意。整体以九日为意,句句不离九日,叠加在一起,更有诗人的情怀。章法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6

帖子

42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6
贡献
102
金钱
165
发表于 2024-10-21 16: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芷兰15—简兮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赏析:
这首诗是孟浩然在农历的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以“新”字为韵写的。首联“到了初九这天,还不到一旬,恰好是重阳节的早晨。首联点明时间,扣题,重点是点出重阳节。
颔联“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承接首联的重阳,按习俗开始登高,登高往往就要怀古,听到了一些古人故事,不免想和幽居的友人分享,于是带着酒去拜访他。
颈联“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情转。既然与朋友喝酒,肯定要开环畅饮,喝得尽兴。这里的“落帽”是孟嘉落帽的那个典故。用于重九登高的典故。这里取的是喝得高兴,帽子都掉了之意,授衣是取自“诗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之句。正好到了九月,要换冬衣了,俩人又同时试新衣。好开心呢。节日过到了高潮处,尾联还有节目呢:“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手把茱萸,正可佩戴,一想到远方还有亲人,不如折下几枝送给他们吧,这日子,也是思念的日子啊。
这首诗全篇围绕九日描写。
章法: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7

帖子

43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51
贡献
1078
金钱
1639
发表于 2024-10-21 18:38:13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赏析:题目点题,重阳节拈新韵而作。首联,交代了时间地点,重阳节的清晨。颔联,登高望远,带着美酒拜访好友(隐逸之人),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颈联入情,引典落帽,授衣,出自桓温落帽的典故,现在通常指重九登高,授衣之月落帽之辰,扣起句此晨,登高盛会,一起欢快饮酒,一起品尝新鲜的谷物,恣情无拘束。指同幽人。
尾联,佩戴茱萸的习俗,想起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想要折取寄给亲人。
布局:起承转合。
下字:登,闻,载,访,落,授,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4

帖子

3282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联三、绝四、曲二、律三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06
贡献
820
金钱
1236
发表于 2024-10-21 18:4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八讲作业
芷兰26-赏梅人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解析:九日:九个太阳,古代神话。 2.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当然结合诗意看,这里的“九日”指的是描写了作者在初九重阳节的晨间,登高听古人故事,带着酒去拜访幽僻的知音,在那里享受饮酒的乐趣和试穿新衣的快乐。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首联起直接点题,叙事写意。意思是重阳节这天早晨,是初九,还没过十天。十天为一旬。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颔联紧承首联第二分句而来,这一天登高听说了很多古人的事,还带着酒去访问朋友,幽人:一般指的是隐居之人。登高对载酒,闻古事对访幽人。颔联是两个连动句式的对仗,对的非常工稳。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颈联用了两个典,“落帽”和“授衣。”来转写见到友人后的事和友人一起,尽管风把帽子都吹落了,但是我们还是一起欢畅的饮着酒,试着朝廷新发下来的御寒的新衣服。

落帽:《晋书,孟嘉传》:[嘉]后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燕龙山,寮佐毕集。时佐吏,并着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着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后 因以'落帽作为重九登高的典故。
授衣:谓制备寒衣。古代以九月为授衣之时。一说谓官家分发冬衣。
授衣:出自《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毛传:“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亲情。
尾联推进一层,用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典来收束全诗把情绪提高。看到茱萸,就想到了远在天边的亲人,却不能相见,所以诗人在这里通过茱萸这一意向把整首诗,九日这天登高访友人的事与对亲人的思念绾合起来。把对亲人的思念推向了一个更高的点。

通过重阳登高访友人而联想到远在他乡的亲人,诗人将自己对亲人的怀念转接到了茱萸上了。

布局:起承转合四分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0

帖子

32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68
贡献
758
金钱
1234
发表于 2024-10-21 21: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芷兰33黑珍珠
九日得新字
孟浩然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浅析:这首是写过重阳节的情景,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这两句点明了时间背景,即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的清晨。初九尚未构成一个完整的十天(旬),但重阳这个重要的节日已经到来。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颔联写诗人在重阳节早上登高远望,聆听古人留下来的传奇和故事,载酒与知己好友同赏秋景,分享自己的快乐和心情。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颈联写他们还在一起品尝酒菜,交换新的服饰。“恣”“同”二字准确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们纵情欢乐,彼此默契。这一联上句用”孟嘉落帽“的典:晋代孟嘉在宴席上虽被风将帽子吹落,仍显得洒脱风流。在此形容自己和才子名士们的潇洒儒雅、才思敏捷。下句用“授衣”的典故。农历的七月天气逐渐转凉,八月仍有一些温暖的日子,到了九月气温开始下降,人们需要开始准备冬天的衣物了。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王维也曾写过“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可见插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尾联写他们彼此互赠茱萸,以此来表达深厚的感情。

整首诗以轻松愉快的语气写就,以朴实的笔法描绘出了作者在重阳节的平和快乐的氛围,展示了他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亲情友谊的珍惜。


整诗诗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语清新淡雅,超凡脱俗。
诗中流露出一种随性而欢乐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语言自然,意境悠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5

帖子

75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7
贡献
180
金钱
288
发表于 2024-10-22 08:47: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仔细阅读这首五律,认真查找资料,分析整首诗的章法布局特点,下字组句等,写一篇上好的解析作品来

花底闲人解析:

首联:"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点明时间,重阳节,九月九日,初九这一天,作者心情非常的高兴,想到还不到半个月,重阳节就是现在的景物。写到了主作者想要登高望远,心情非常的高兴。
颔联: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诗人引用了典故,重阳节诗人登高远望,想到了东晋时期的白农,曾经载酒带着酒去看望隐居山林的陶渊明。“幽人”指的是隐居者,也就是避开世俗、隐居山林的人。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在重阳节登高、饮酒、访友的闲适画面,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古代贤人的敬仰。
颈联: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写出了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心情特别的快乐,与朋友在一起,特别的放纵。不顾礼节形象尽情饮酒欢笑,诗经里面讲“九月授衣”到九月天就冷了,要多穿衣裳了。
尾联: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到了重阳节这一天,大家都佩戴着茱萸,折茱萸用来思念远方的亲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9

帖子

102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6
贡献
245
金钱
392
发表于 2024-10-22 09: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八讲芷兰组论坛作业贴

芷兰01一安然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析:
初九末成旬,重阳即此景。
十日为-旬,才初九,所以说末成旬,重阳在初九清晨开启,点明时间。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重阳节有登高活动,是流传下来的,方向是带着酒遇故人,幽人指隐居之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到那是何种场面呢:落帽是典故,同指热闹欢言,授衣有:九月授衣,降霜了备冬衣。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亲情。
茱萸一种香草,祛灾避邪,正如聊赠一枝春一样。
总分分总
意象的转位:九日,恣欢饮,茱萸寄亲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2

帖子

9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8
贡献
240
金钱
368
发表于 2024-10-23 16: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今天就讲这么多。下面布置一下作业: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解析  笨小孩

首联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直接扣题九日。十日为一旬,重阳九月初九,正好未成一旬。
颔联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由重阳节登高喝菊花酒习俗切入带出人事。此次载酒登高聚会的都是些隐士高人。在一起谈论的也是古圣先贤的风雅之事。
颈联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进一步具体写节日欢快气氛。授衣之月落帽之晨大家穿着新衣开怀畅饮。其中落帽用了东晋孟佳重阳节落帽的典。授衣,授以冬衣,引申可指九月。诗经中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之句。一个恣形象的表现了饮之无拘无束,气氛之欢畅。
尾联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用重阳节折取茱萸互赠避邪作结。把重阳节活动推向圆满。
此诗四联联联不离题目九日。首联总起,其他三联分别按时间分写重阳节活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1

帖子

22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3
贡献
544
金钱
831
发表于 2024-11-1 07: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五律研修班第二十八讲作业
解析孟浩然诗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芷兰03-怡荣斋主

解析  :

此诗为孟浩然在某年重阳节与众多文人雅士登高雅会之作,诗友们欢聚一堂在酒酣耳热之际,分韵赋诗,以抒雅怀,作者分得一“新”字,以此为韵,赋得此诗。

首联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为总起,直接扣题九日。十日为一旬,重阳九月初九,正好未成一旬。交待写诗的因由,时值九月九日,为庆重阳佳节。

颔联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承上,写重阳节登高喝菊花酒习俗,切入人事,写具体活动。此次载酒登高聚会的都是些隐士高人。在一起高谈阔论,也都是古圣先贤的风雅之事。

颈联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进一步具体写节日欢快气氛。用了孟嘉龙山落帽和诗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典,具体刻画了诗友们在一起开怀畅饮的洒脱风度和各试新衣、其乐融融,表现了宴饮之无拘无束,气氛之欢畅。

尾联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用重阳节折取茱萸互赠避邪作结,写出重阳节的重要标志性习俗,把重阳节活动推向圆满(古人有重阳节佩戴茱萸祛邪的习俗,大家还把茱萸寄给亲友表示关心与思念)。从而表达诗人对友人的真情厚谊。

此诗四联联联不离题目九日。首联总起,其他三联分别按时间分写重阳节活动,布局为总分分分。其中“恣欢饮,同试新”的“恣、同”用词贴切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宴会的欢乐气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11: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