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34|回复: 24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八讲竹郎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910

主题

19万

帖子

5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苑首席版主兼沧浪书院交流版副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843
贡献
192370
金钱
19917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0-15 13: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飞雪飘逸 于 2024-10-15 20:44 编辑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不要任何编辑,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要求素雅统一。

另外,请注意贴作业格式,要求一人一楼,多的删除,谢谢合作!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八讲竹郎组论坛作业贴

好,今天就讲这么多。下面布置一下作业: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仔细阅读这首五律,认真查找资料,分析整首诗的章法布局特点,下字组句等,写一篇上好的解析作品来。谢谢各位!


作业截止时间,2024.10月21日晚上八点。



0

主题

345

帖子

2319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词三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56
贡献
601
金钱
861
发表于 2024-10-15 21: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研班五律二十八讲作业

解析诗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炳坤

首联总领,首句点题,“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一旬是十日,农历初九还未满十天,重阳节在这早晨来临。

颔联叙事展开,“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我们登高望远,谈论古代的故事,带着美酒去拜访隐居的人。

颈联“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接的访幽人,访隐居的人是访着了。进屋落座,摘下帽子,尽情畅饮,一起试穿新衣感受秋意。

尾联“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这时的茱萸正好佩戴,摘取一些寄予深情给亲人。

初九:农历九月初九。
旬:十日为一旬。
重阳: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九日。
登高:在重阳节有登高习俗。
古事:古代的历史或传说。
载酒:带着酒。
幽人:隐士或志趣相投的人。
落帽:古人登高时的一种习俗,表示放松和欢乐。
授衣:秋季换季,赠予衣物。
新:新的衣物。
茱萸:一种植物,常用于重阳节佩戴以避邪。
佩:佩戴。
情亲:亲人或亲密的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重阳节气的场景,诗人在这个时节登高望远,听闻古老传说,又带着酒去拜访隐居的朋友。诗中流露出一种随性而欢乐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语言自然,意境淡远,是孟浩然擅长的山水田园诗风格。

布局:总分分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09

主题

4万

帖子

20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雅风文社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4778
贡献
47690
金钱
7179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10-15 21: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八讲解析作业
竹郎32-青山笑看人生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解析作业如下:
‌     作者: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
      此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在重阳节早晨登高望远、品尝美酒、谈论历史典故和拜访朋友等活动中感受到的愉悦和亲情之情。‌
‌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首联描述了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的早晨,此时节日已经到来,但月初才刚刚开始。
‌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颔联其意是诗人登高望远,听到了许多历史典故,并带着美酒去拜访隐居的朋友。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颈联其意是在重阳节,有落帽的习俗,诗人尽情欢饮,并尝试穿上新衣。
‌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尾联其意是茱萸是一种在重阳节佩戴的植物,象征着避邪和祈福,诗人折下茱萸寄托对亲人的思念。
    章法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5

帖子

794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词三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6
贡献
191
金钱
326
发表于 2024-10-16 10: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八讲解析作业
竹郎06—春灯夜雨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解析:
这首诗是唐朝山水诗人孟浩然在重阳日所写的一篇文字。重阳节在古代有很悠久的历史,魏晋时就已经气氛很浓。到唐德宗时将重阳节定为了国家的认定节日。

首联点明季节,时间点是重阳。因一旬为10天,初九在一旬内,不足一旬,这天是正好是重阳节。在这样一个早晨。作者要进行这个节日里的活动,为一个总起。

颔联中登高,载酒都是当时重阳的重要活动。载酒用了白衣送酒典故,表达了与友人间的深厚的情谊。

颔联继续来书写重阳活动,落帽,授衣,也用了典,表达了人们对龙山雅会的向往与追慕。欣然之情溢于言表。

尾联从茱萸这个角度来写,茱萸,有延年益寿的意义,而重阳也有尊重老人的习俗。因此佩戴着茱萸,表达对家乡亲人的祝福与怀念。

总体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4

帖子

148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2
贡献
326
金钱
604
发表于 2024-10-16 11:2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研班五律二十八讲作业
竹郎组11蓟水渔翁

解析诗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解析,首联: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农历初九还未满十天,重阳节就在这早晨来临。这是时间状语前置式的流水句。
颔联: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作者登高望远,谈论古代的故事,带着美酒去拜访隐居的人。上下句并列动作,而且是连动结构,主语省略作者,上下句连动词分别为“登、闻”“载、访”。对仗工稳。
颈联: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摘下帽子尽情畅饮,一起试穿新衣感受秋意。上下句也是并列的动作,互文。“欢饮”“试新”,小交股对。
尾联: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意为茱萸正好佩戴,摘取一些寄予深情给亲人。宾语前置式的流水句,茱萸是下句折取的宾语。

二、风格特点: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重阳节气的场景,诗人在这个时节登高望远,听闻古老传说,又带着酒去拜访隐居的朋友。诗中流露出一种随性而欢乐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语言自然,意境淡远,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擅长田园诗风的典型代表。
三、章法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6

帖子

53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73
贡献
1189
金钱
2081
发表于 2024-10-16 17: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南落花 于 2024-10-16 17:22 编辑

竹郎江南解析:
首联: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初九还没到旬日,今晨就是重阳节了。赋写说明重阳所在时日。
颔联: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登高时听人说古事,载酒去寻访幽人。
重阳节有登高习俗,故这一联是承接上面重阳节而来,写诗人在重阳节所作之事。
颈联: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象孟嘉一样洒脱地尽情欢饮,(上面说载酒了)一起试穿新衣服。
落帽:《晋书.孟嘉传》:"﹝嘉﹞后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燕龙山,寮佐毕集。时佐吏并着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着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后因以"落帽"作为重九登高的典故。
授衣:1.谓制备寒衣。古代以九月为授衣之时。《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毛传:"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马瑞辰通释:"凡言授者,皆授使为之也。此诗'授衣',亦授冬衣使为之。盖九月妇功成,丝麻之事已毕,始可为衣。非谓九月冬衣已成,遂以授人也。"一说谓官家分发冬衣。孔颖达疏:"可授冬衣者,谓衣成而授之。" 2.农历九月的别称。 3.谓廷赐锦衣。
此处授衣既是制备寒衣,又含有九月之意。
颈联是承接颔联而写,又是进一步细写诗人重阳行事。
尾联: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茱萸正好可佩带,折取寄亲人。
这首诗从首联重阳节所处时间到中二联诗人在重阳节所行之事,再到尾联折茱萸思念亲人,全诗紧密围绕着重阳节而写。用典也都和九月重阳有关,自然贴切。
结构:首联起,中二联承,尾联上分句转,下分句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8

帖子

8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2
贡献
200
金钱
318
发表于 2024-10-16 20: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八讲作业
竹郎09-一池清凉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仔细阅读这首五律,认真查找资料,分析整首诗的章法布局特点,下字组句等,写一篇上好的解析作品来。谢谢各位!

解析:九日:九个太阳,古代神话。 2.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当然结合诗意看,这里的“九日”指的是描写了作者在初九重阳节的晨间,登高听古人故事,带着酒去拜访幽僻的知音,在那里享受饮酒的乐趣和试穿新衣的快乐。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首联起直接点题,叙事写意。意思是重阳节这天早晨,是初九,还没过十天。十天为一旬。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颔联紧承首联第二分句而来,这一天登高听说了很多古人的事,还带着酒去访问朋友,幽人:一般指的是隐居之人。登高对载酒,闻古事对访幽人。颔联是两个连动句式的对仗,对的非常工稳。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颈联用了两个典,“落帽”和“授衣。”来转写见到友人后的事和友人一起,尽管风把帽子都吹落了,但是我们还是一起欢畅的饮着酒,试着朝廷新发下来的御寒的新衣服。

落帽:《晋书,孟嘉传》:[嘉]后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燕龙山,寮佐毕集。时佐吏,并着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着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后 因以'落帽作为重九登高的典故。
授衣:谓制备寒衣。古代以九月为授衣之时。一说谓官家分发冬衣。
授衣:出自《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毛传:“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亲情。
尾联推进一层,用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典来收束全诗把情绪提高。看到茱萸,就想到了远在天边的亲人,却不能相见,所以诗人在这里通过茱萸这一意向把整首诗,九日这天登高访友人的事与对亲人的思念绾合起来。把对亲人的思念推向了一个更高的点。

通过重阳登高访友人而联想到远在他乡的亲人,诗人将自己对亲人的怀念转接到了茱萸上了。

布局:起承转合四分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7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栏目顾问

沧浪诗人春华秋实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362
贡献
16470
金钱
20192

特别贡献奖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0-17 08:5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诗研班第二十八讲作业
竹郎-16  槛外客

解析作业

九日(得新字)孟浩然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仔细阅读这首五律,认真查找资料,分析整首诗的章法布局特点,下字组句等。

解析:
这是一首孟浩然在重阳节与朋友欢聚的诗。可能是孟与朋友饮酒赋诗,以拈韵起兴,孟拈到了“新”字。于是这首诗便以“新”字为韵,即“得新字”。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重阳节的场景。

首联: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农历初九还未满十天,重阳节就在这早晨来临。首联开宗明义,点题,即重阳到了,大家要出去游玩。

颔联: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古人有重阳登高的习俗,所以孟便与朋友一起登高远眺,讲述古人的故事。同时带着酒拜访德高望重的隐士。

颈联: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在隐士家在家摘下帽子尽情畅饮,一起试穿新衣感受秋意。

尾联: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茱萸正好佩戴,并摘取一些寄予深情给亲人。

此诗层次景然:先点题,再登高,访高人,轻松喝酒,共同试衣,最后佩茱萸,这是重阳节常有的内容。移步换景,层次清楚。

四个动词传神:闻:朋友们高谈阔论,才有闻古之说。访:表达了对高人的敬重;恣:写了大家的轻松姿态;同:朋友们之间友情深重。

本诗结构: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0

帖子

160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1
贡献
381
金钱
614
发表于 2024-10-17 14: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八讲作业
竹郎03一悠然人生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解析:
九日:九个太阳,古代神话。 2.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当然结合诗意看,这里的“九日”指的是描写了作者在初九重阳节。
首联: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首联直接点题,叙事写意。意思是重阳节这天早晨,是初九,还没过十天,十天为一旬,为总起。
颔联: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细写当天的活动。我们登高望远一路上谈论着很多古人的故事,还带着酒去访问隐居的朋友。登高对载酒,闻古事对访幽人。颔联是两个连动句式的对仗,对的非常工稳。
颈联: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作者换了个角度细写朋友重阳聚会的场景,分别用了两个典,“落帽”和“授衣。”见到友人后的事和友人一起,尽管风把帽子都吹落了都没察觉,还是一起欢畅的饮着酒,大家试着朝廷新发下来的御寒的新衣服,很是开心。
落帽:《晋书,孟嘉传》:[嘉]后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燕龙山,寮佐毕集。时佐吏,并着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着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后 因以'落帽作为重九登高的典故,和称扬文人气度宽宏,风流倜傥,潇洒儒雅的典。
授衣:谓制备寒衣。古代以九月为授衣之时。一说谓官家分发冬衣。
授衣:出自《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毛传:“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
尾联:茱萸正可佩,折取寄亲情。推进一层,看到茱萸正好可佩戴,就摘取一些寄予深情给远方的亲人。所以诗人在这里通过茱萸这一意向把整首诗,九日这天登高访友人的事与对亲人的思念绾合起来。把对亲人的思念推向了一个更高的点。
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9

帖子

14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0
贡献
339
金钱
561
发表于 2024-10-17 14:2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研班五律第28讲作业
竹郎-25幽谷一枝兰

解析诗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一,背景
此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在重阳节早晨登高望远、拜访友人品尝美酒等一系列活动中感受到的愉悦和亲情之情。‌

二,诗意
首联: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一旬是十日,所以初九还没到旬日。所以是说今晨就是重阳节了,虽然还不到一旬。

颔联: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登高时就想起了故人古事,所以就载酒去寻访那幽居中的友人去。

颈联: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我们象孟嘉一样洒脱地尽情欢饮,一起试穿新的冬衣。这里落帽、授衣,都是用典。

尾联: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茱萸此时正好可佩带,折取它就可以遥思我那远方的亲人了。

三,结构:起承转合
首联起,中二联承,尾联上分句转,下分句合。

四,情感
全诗围绕重阳节来写,整首诗的情感是积极愉快的,尾联略带一丝思念亲人的伤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9

帖子

158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51
贡献
360
金钱
616
发表于 2024-10-17 20: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八讲作业
竹郎08-曦春

解析作业: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仔细阅读这首五律,认真查找资料,分析整首诗的章法布局特点,下字组句等,写一篇上好的解析作品来。谢谢各位!

1,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孟浩然在重阳节与朋友欢聚的诗。可能是孟浩然与朋友饮酒赋诗,以拈韵起兴,孟拈到了“新”字。于是这首诗便以“新”字为韵,即“得新字”。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重阳节的清晨,登高聆听古代故事,与隐士交谈,享受喝酒、试穿新衣的快乐。诗人带着浓郁的亲情之情,将摘下的茱萸作为礼物,借以表达自己的思念和祝福。通过描绘丰富的情境和饱满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家人之间深情厚意的体验和思考。

2,解析
首联: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农历初九还未满十天,重阳节就在这早晨来临。首联开宗明义,点题,即重阳到了,大家要出去游玩。一二句是工整的流水对。

颔联: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古人有重阳登高的习俗,所以孟便与朋友一起登高远眺,聆听古人的故事。同时带着酒拜访德高望重的隐士。颔联是两个连动句式。

颈联: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随意摘下帽子尽情畅饮,一起试穿新衣感受秋意。这里用了“落帽”,“授衣”的典故。
落帽:《晋书,孟嘉传》:[嘉]后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燕龙山,寮佐毕集。时佐吏,并着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着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后 因以'落帽作为重九登高的典故。
授衣:谓制备寒衣。古代以九月为授衣之时。一说谓官家分发冬衣。
授衣:出自《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毛传:“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
颈联从另一个角度,描述了和友人一起欢度重阳节的生活场景。诗中流露出一种随性而欢乐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尾联:茱萸正可佩,折取寄亲情。
茱萸正好佩戴,并摘取一些寄予深情给亲人。
尾联推进一层,用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典来收束全诗把情绪提高。看到茱萸,就想到了远在天边的亲人,却不能相见,所以诗人在这里通过茱萸这一意向把整首诗,九日这天登高访友人的事与对亲人的思念绾合起来。把对亲人的思念推向了一个更高的点。

此诗层次景然:先点题,再登高,访高人,轻松喝酒,共同试衣,最后佩茱萸,这是重阳节常有的内容。

3,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53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38
贡献
3893
金钱
4549
发表于 2024-10-18 09: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八讲竹郎组论坛作业
竹郎030-浮生半闲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仔细阅读这首五律,认真查找资料,分析整首诗的章法布局特点,下字组句等,写一篇上好的解析作品来。
写作背景: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这首诗可能是孟浩然在重阳节前后所作。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佩茱萸等习俗,诗人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追思古事,载酒去寻访隐居的友人张子容,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二、布局方法
总分分总
1. 开篇点明时间:“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直接指出重阳节这个时间节点。
2. 中间叙述活动:“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分别描写了登高怀古、拜访友人、尽情欢饮、试穿新衣等活动。
3. 结尾抒发情感:“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以佩戴茱萸、折取茱萸寄给亲人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解析

1.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简洁地交代了时间,初九距离一旬(十天)还未满,而重阳节就在这个早晨到来了。给全诗奠定了时间背景。
2.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登高”呼应重阳节习俗,“闻古事”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载酒”表现出诗人的雅兴和对友人的敬重,“访幽人”则明确了此行的目的。
3.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落帽”用了晋朝孟嘉重阳节登高落帽的典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恣欢饮”体现出诗人在重阳节尽情欢乐的心情。“授衣”指的是九月授衣的习俗,“同试新”表现出与友人相聚的温馨。
4.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茱萸”是重阳节的象征物,佩戴茱萸有辟邪、祈福之意。诗人折取茱萸寄给亲人,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06

帖子

2193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律诗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95
贡献
601
金钱
796
发表于 2024-10-18 10: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八讲竹郎组论坛作业贴
竹郎19-皓月
好,今天就讲这么多。下面布置一下作业: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仔细阅读这首五律,认真查找资料,分析整首诗的章法布局特点,下字组句等,写一篇上好的解析作品来。谢谢各位!
皓月浅析:
初九:农历九月初九。
旬:十日为一旬。
重阳: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九日。
登高:在重阳节有登高习俗。
古事:古代的历史或传说。
载酒:带着酒。
幽人:隐士或志趣相投的人。
落帽:古人登高时的一种习俗,表示放松和欢乐。
授衣:秋季换季,赠予衣物。
新:新的衣物。
茱萸:一种植物,常用于重阳节佩戴以避邪。
佩:佩戴。
情亲:亲人或亲密的情感。

农历初九还未满十天,重阳节就在这早晨来临。
我们登高望远,谈论古代的故事,带着美酒去拜访隐居的人。
摘下帽子尽情畅饮,一起试穿新衣感受秋意。
茱萸正好佩戴,摘取一些寄予深情给亲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重阳节气的场景,诗人在这个时节登高望远,听闻古老传说,又带着酒去拜访隐居的朋友。诗中流露出一种随性而欢乐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语言自然,意境淡远,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擅长的山水田园诗风格的典型代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

帖子

39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4
贡献
96
金钱
150
发表于 2024-10-18 11:54: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八讲
竹郎13-仙溪居士
九日(得新字)
唐  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仔细阅读这首五律,认真查找资料,分折整首诗的章法布局特点,下字组句等,写一篇上好的解析作品来。
背景。
夲诗是诗人重阳节登高时所作,反映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他当时的心境和情感。
析题。
标题点明夲诗是九月九日这天作的新诗。
解词。
α、旬  十日为一旬        b、幽人  隐士或志趣相投之人
C、重阳  中国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d、落帽   古人登高时的一种习俗,表示放松与欢乐
e、登高  重阳节有登高习俗   f、授衣  秋季換衣,赠衣
g、古事   古代的历史或传说
讠、茱萸   一种植物,常用于重阳节佩戴以避邪
k、情亲   亲人或亲密的情感
析句。
首联扣题交代时间,二个并列单句。总起。
颔联承重阳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工对写意。
颈联继续写意抒情。工对抒情。
尾联回扣重阳节,寄托了诗人的情思,反映当时的心境。
小结。
这首诗诗人以平实的语言,巧妙的构思,描绘了一个秋天重阳节的场景,诗人登高望远,听闻古人的故事,带着酒拜访隐居的朋友,摘帽尽情欢欣,又分发新衣共同尝试,还佩戴着茱萸,又折下寄托思亲的情感。反映了诗人他当时的心境和思乡思亲的真挚感情。
布局。
总一分一分一总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9

帖子

33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76
贡献
945
金钱
1264
发表于 2024-10-19 19: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八讲论坛作业
竹郎22-竹影拂尘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解析:
一、注释
旬:十日为一旬。
登高: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古事:古代的历史或传说。
幽人:隐士或者志同道合的人。
落帽:古人登高时的一种习俗,表示放松与欢乐。也是东晋时期孟嘉的典故。
授衣:秋季换季赠予衣物,这是重阳节的一种习俗。
茱萸:一种植物常用于重阳节佩戴以辟邪。
情亲:亲人或者亲密的感情。
二、字句分析
首联“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意为农历初九还未满十天,重阳节就在这早晨来临。流水句。
颔联“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意为我们登高望远,谈论古代的故事,带着美酒去拜访隐居的人。对仗工稳,上下句均为连动结构,主语省略。
颈联“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意为摘下帽子尽情畅饮,一起试穿新衣感受秋意。上下句也是并列的动作。“欢饮”“试新”,可看作小交股对。
尾联“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意为茱萸正好佩戴,摘取一些寄予深情给亲人。宾语前置式的流水句,茱萸是下句折取的宾语。
三、章法布局
总分分总,首联写时间正值重阳节,中两联细写重阳节登高的具体情景,尾联写节令佩戴茱萸寄思远人的习俗,推进收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

帖子

5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3
贡献
115
金钱
198
发表于 2024-10-20 01: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珍朱 于 2024-10-20 01:13 编辑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八讲论坛作业
竹郎05-珍朱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登高远望时的愁绪和对归期的期盼。秋天的景色引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而归期的未定则让人感到无奈和焦虑。

‌诗句的含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重阳节登高望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归期的期盼。秋天的景色萧瑟,引发了诗人的愁绪,而归期的未定则让人感到无奈和焦虑。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自身的感受,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背景信息‌: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见长。《九日得新字》是他重阳节登高时所作,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孟浩然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当时的心境和情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0

帖子

14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98
贡献
358
金钱
557
发表于 2024-10-20 10: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诗研班第二十八讲作业
竹郎31-拂衣去

解析作业

九日(得新字)孟浩然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仔细阅读这首五律,认真查找资料,分析整首诗的章法布局特点,下字组句等。

解析:
本诗描绘了一个重阳节时孟浩然与朋友欢聚的场景。

首联: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重阳节是农历初九,还未到十天,重阳节就在这天早晨来临了。点明了节令,为全诗做好了铺垫。

颔联: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那时已经有重阳登高的习俗,所以孟就与朋友一起登高祈福,听大家讲述古人的故事;同时带上美酒拜访与山林为伴的隐士。

颈联: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后来爬山热了,大家都摘下帽子,尽情畅饮,这时,有人拿来了新衣服,大家又一起试穿。

尾联: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重阳佳节,正是佩戴茱萸的好时节,就摘取了一些茱萸寄给有情意的亲人。


本诗用词生动形象,尤其是一下字词用得传神:
登:体现了尊重习俗;
载:表明带上了深情厚意来拜访;
恣:写出了大家尽情欢乐的情态;
寄:亲人之间情意深重。

本诗结构: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1

帖子

150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57
贡献
328
金钱
588
发表于 2024-10-20 16: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八讲作业:
竹郎35-云水间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这首诗是孟浩然在重阳节所作,描绘了重阳节的习俗和诗人的情感。是一首充满诗意和情感的佳作。通过对重阳节习俗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自然、历史、友情亲情的热爱与珍视。
题目“九日”即重阳节,“得新字”是诗人在某次诗会中,以“新”字为韵脚的诗作。
云水间浅析:
首联:“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点明时间,初九还未到一旬,重阳节就在这个早晨到来了。
颔联:“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诗人在登高的同时,听闻古代的故事,然后带着酒去拜访隐士。
颈联:“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这里用了孟嘉落帽的典故,表现诗人尽情欢饮的场景。同时,“授衣”指的是九月天气转凉,人们开始准备冬衣。诗人与友人一起试穿新衣服,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氛围。
尾联:“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重阳节有佩戴茱萸的习俗,诗人折下茱萸,寄给远方的亲人,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的艺术特色是:用典自然:诗中运用了孟嘉落帽的典故,不仅增添了文化内涵,还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描写细腻:诗人对重阳节的习俗描写得非常细腻,如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落帽、欢饮、授衣、试新、佩茱萸、寄情亲等,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和诗人的情感。
情感真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的喜爱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让人感动。
此诗是:起承转合四分法布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68

帖子

13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75
贡献
341
金钱
518
发表于 2024-10-20 19: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研班五律二十八讲作业
祇林青树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解析:
       首联点明时间,初九还没到旬日,今晨就是重阳节了。颔联点出人物事件:登高时听人说古事,载酒去寻访幽人。颈联用典:象孟嘉一样洒脱地尽情欢饮,一起试穿新衣服。《晋书.孟嘉传》:以"落帽"作为重九登高的典故。《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毛传:"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此处授衣既是制备寒衣。尾联抒情,表达思亲:茱萸正好可佩带,折取寄亲人。
        结构:首联起,中二联承,尾联上分句转,下分句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6

帖子

1686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律诗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79
贡献
435
金钱
637
发表于 2024-10-20 20: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八讲作业
竹郎27—小草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仔细阅读这首五律,认真查找资料,分析整首诗的章法布局特点,下字组句等,写一篇上好的解析作品来。谢谢各位!

写作背景:孟浩然与好友张子容交情深厚,张子容曾隐居于白鹤岩,而孟浩然在游览白鹤岩时,怀念起张子容的隐居生活,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解析: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幽人,指隐居之人。典出《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此联意思为:幽人隐居的地方在青山腰的白鹤岩。此联为状语拆分式流水。述事起。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颔联景承,意思为:空寂的庭院里有水和石头,林壑里的樵夫和渔夫都在休息,表达一种宁静。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颈联借景抒情,此两句为互文,意思是,岁月使青松变老苦竹变疏;风霜使青松变老苦竹变疏。更何况人呢?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尾联表达了诗人看到这一切,怀念起自己的旧居,决定返回自己的家园。

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5

帖子

2319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词三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56
贡献
601
金钱
861
发表于 2024-10-20 21:4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八讲解析作业
竹郎023—秋叶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解析:
这首诗是唐朝山水诗人孟浩然在重阳日所写的一篇文字。重阳节在古代有很悠久的历史,魏晋时就已经气氛很浓。到唐德宗时将重阳节定为了国家的认定节日。

首联点明季节,时间点是重阳。因一旬为10天,初九在一旬内,不足一旬,这天是正好是重阳节。在这样一个早晨。作者要进行这个节日里的活动,为一个总起。

颔联中登高,载酒都是当时重阳的重要活动。载酒用了白衣送酒典故,表达了与友人间的深厚的情谊。

颔联继续来书写重阳活动,落帽,授衣,也用了典,表达了人们对龙山雅会的向往与追慕。欣然之情溢于言表。

尾联从茱萸这个角度来写,茱萸,有延年益寿的意义,而重阳也有尊重老人的习俗。因此佩戴着茱萸,表达对家乡亲人的祝福与怀念。

总体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8

帖子

5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5
贡献
153
金钱
198
发表于 2024-10-21 18:5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八讲解析作业
竹郎02-亦风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试析:这首诗围绕着重阳节早上情景展开,描绘了登高望远,闻古老传说,然后又带酒去拜访隐居的朋友。表达了一种随性而欢乐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首联赋笔作起,直入主题,点出了在重阳节当天早上开始进行准备这些活动。颔联紧承,通过“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与好友一同赏秋景、登高望远,聆听古人留下来的传奇和故事,又带酒去访友。颈联推进一层 继续描写他们九日当天的情景,在一起品尝酒菜,交换新的服饰,彼此间相互赠送茱萸,以此来表达深深的感情之意。尾联转合抒情,抒发了赠送茱萸以表达了对身边的亲人朋友的深情厚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9

帖子

9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1
贡献
220
金钱
342
发表于 2024-10-23 19: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诗研班第二十八讲作业
竹郎15-海纳百川
九日(得新字)孟浩然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仔细阅读这首五律,认真查找资料,分析整首诗的章法布局特点,下字组句等。

简析:
这首诗是孟浩然在重阳节与朋友欢聚而作。孟与朋友饮酒赋诗,拈韵得新韵字。
即兴而作。

首联: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首联点题九日重阳,意思是农历初九还未满十天,重阳节就在这早晨来临。

颔联: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颔联承接首联,写与朋友在重阳节的活动。古人有重阳登高的习俗,这一联的意思是九日这天诗人与朋友一起登高远眺,听着友人讲古人的事。同时带着酒拜访德高望重的隐士。

颈联: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颈联写拜访友人的情节。在隐士家在家摘下帽子尽情畅饮,一起试穿新衣感受秋意。

尾联: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尾联写佩戴茱萸,寄托思乡之情。茱萸正好佩戴,并摘取一些寄予深情给亲人。

本诗结构: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

帖子

6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9
贡献
157
金钱
236
发表于 2024-10-24 11: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公主无言 于 2024-10-24 11:36 编辑



第二十八讲作业
竹21-公主无言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解析:
旬:十日为一旬。
登高: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落帽:古人登高时的一种习俗,表示放松与欢乐。也是东晋时期孟嘉的典故。
授衣:秋季换季赠予衣物,这是重阳节的一种习俗。
茱萸:一种植物常用于重阳节佩戴以辟邪。
孟浩然于农历的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所写。首联“到了初九这天,还不到一旬,恰好是重阳节的早晨。首联点明时间,扣题,重点是点出重阳节。
颔联: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承接首联来写,重阳节按习俗开始登高,登高怀古思远,载酒去拜访幽居高人朋友。
颈联: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既然与朋友喝酒,肯定要开环畅饮,喝得尽兴。这里的“落帽”是孟嘉落帽的那个典故。用于重九登高的典故。这里取的是喝得高兴,帽子都掉了之意,授衣是取自“诗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之句。正好到了九月,要换冬衣了,俩人又同时试新衣。
尾联: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正手把茱萸,可以佩戴时,更想念远方还有亲人,不如折下几枝送给他们吧,今天重阳节,也是思念的日子啊。
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68

主题

4万

帖子

1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江南水乡、燕赵文林、苏北文枫、古韵词苑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9782
贡献
46792
金钱
6324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1-3 00: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八讲竹郎组论坛作业
竹郎组~大浪淘沙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简析】
这首写“重阳”诗,叙事清淅明理,清新自然……

首联:“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开章明义,点出“重阳”主题。“旬”,十天为旬,所以“初九”还不到一旬。重阳节正好在初九这一天。“晨”,非早晨也,可理解为这一天的开始。
首联总写,写出九日重阳,扣题!
颔联:“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登高怀古,历来都是重阳节的重头戏。这一联,写诗者重阳节之际,免不了登高怀古,随后带酒而来,要造访造访幽人哦!“幽人”,幽人:1.幽隐之人;隐士。2.指幽居之士。当然,所指“幽人”,当然是诗者的朋友哦!
颔联分写,写重阳登高雅事,写访友心意!
颈联:“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在朋友家中,尊杯畅饮,以至于帽子都戴掉了。一同试穿过冬的新衣,不亦乐乎。“落帽”,取义重九登高孟嘉落帽之典。当然,这里是取其典而尽之兴,并非真的是帽子戴掉之实。“授衣”应该是是取自“诗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之句,借典用巧。
颈联分写,写在朋友家的欢情乐事。
尾联:“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写诗者的重阳节的心意,想到远方的亲人亲友,正好折一枝茱萸寄托诗者自己的感念之心。“茱萸”,植物名。 香气辛烈, 可入药。 古俗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佩茱萸能祛邪辟恶。唐 王维 有诗曰:“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有此为证。
尾联总写,写心情写心愿,寄远方寄情亲。

纵观全诗,全诗脉络清晰,以重阳为主题,以重阳-登高-载酒-落帽-授衣-折茱萸-寄情亲为线索,一一展开,得从事的活动,每一个主题物象均与重阳有关。全诗无华丽辞藻,却意像自然嵌入,一气呵成。孟浩然擅长山水田园诗,这样的风格,在这首诗里,其手法也是用其极而无所不至的典型一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03: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