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书院律诗兼曲二、赋二期常务管理
精华0
注册时间2022-5-5
威望946
金钱19757
贡献2473
常务管理
沧浪书院律诗兼曲二、赋二期常务管理
  
威望- 946 点
贡献- 2473 次
金钱- 19757 枚
|
发表于 2024-10-21 06:2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八讲画梅组论坛作业贴
画梅-18醉舞可乐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解析:
一、题目与背景
诗题“九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是重阳节。“得新字”可能是指在某个诗会或聚会中,分得“新”字韵来作诗。
二、首联“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开篇两句交代了时间,初九还未到一旬,而重阳佳节就在这个清晨到来了。以平实的语言直切主题,为后文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从章法上看,首联开门见山,简洁明了,让读者迅速进入重阳节的情境之中。
三、颔联“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这两句描绘了重阳节的传统活动。诗人登高远望,听闻古老的故事,然后载着美酒去拜访隐士高人。
“登高”和“访幽人”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遵循和对高雅情趣的追求。在组句上,“闻古事”和“访幽人”对仗工整,语言流畅自然。
布局上,颔联承接首联对重阳的点题,进一步展开具体的活动,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四、颈联“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落帽”用了孟嘉在重阳节宴会上帽子被风吹落而不自知,依然尽兴饮酒的典故,表现出诗人不拘小节、纵情欢乐的姿态。“授衣”指古代在九月制备寒衣的习俗,诗人与友人一同试穿新衣。
此联在字组上巧妙运用典故和习俗,生动地展现了重阳节欢乐、温馨的氛围。在章法上,颈联继续深入描写节日的活动,使诗歌的情感逐渐升温。
五、尾联: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象征,据说佩戴茱萸可以辟邪消灾。诗人说茱萸正好可以佩戴,折下它寄给远方的亲人,以此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之情。
尾联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由前面的欢乐场景转向对亲情的抒发,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和深沉。从布局上,尾联收束全篇,以情作结,余韵悠长。
六、下字组句
整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下字精准。如“恣欢饮”的“恣”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的肆意畅快;“同试新”的“同”字,强调了与友人共同分享的欢乐。
对仗方面,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在词性、平仄、意境上相互呼应,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律诗功底。
综上所述,孟浩然的这首《九日(得新字)》结构严谨,章法有序,下字组句精妙,通过对重阳节各种活动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亲人的深情,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五律佳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