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13|回复: 27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八讲绣菊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910

主题

19万

帖子

5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苑首席版主兼沧浪书院交流版副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843
贡献
192370
金钱
19917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0-15 13: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飞雪飘逸 于 2024-10-15 20:43 编辑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不要任何编辑,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要求素雅统一。

另外,请注意贴作业格式,要求一人一楼,多的删除,谢谢合作!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八讲绣菊组论坛作业贴

好,今天就讲这么多。下面布置一下作业: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仔细阅读这首五律,认真查找资料,分析整首诗的章法布局特点,下字组句等,写一篇上好的解析作品来。谢谢各位!


作业截止时间,2024.10月21日晚上八点。


1421

主题

399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菜根谭文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407
贡献
3564
金钱
7463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10-15 13:2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飞雪飘逸 于 2024-10-15 21:01 编辑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飞雪  析
农历初九还未满十天,重阳节就在这早晨来临。
我们登高望远,谈论古代的故事,带着美酒去拜访隐居的人。
摘下帽子尽情畅饮,一起试穿新衣感受秋意。
茱萸正好佩戴,摘取一些寄予深情给亲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重阳节气的场景,
诗人在这个时节登高望远,听闻古老传说,
又带着酒去拜访隐居的朋友。
诗中流露出一种随性而欢乐的生活态度,
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语言自然,意境淡远,
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擅长的山水田园诗风格的典型代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49

主题

22万

帖子

7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翰墨清吟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1231
贡献
228610
金钱
24697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0-15 22: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八讲作业
绣菊04-吾波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解析:一、字句分析:首联“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意为农历初九还未满十天,重阳节就在这早晨来临。这是时间状语前置式的流水句。
颔联“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意为我们登高望远,谈论古代的故事,带着美酒去拜访隐居的人。上下句并列动作,而且是连动结构,主语省略我们,上下句连动词分别为“登、闻”“载、访”。对仗工稳。
颈联“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意为摘下帽子尽情畅饮,一起试穿新衣感受秋意。上下句也是并列的动作。“欢饮”“试新”,小交股对。
尾联“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意为茱萸正好佩戴,摘取一些寄予深情给亲人。宾语前置式的流水句,茱萸是下句折取的宾语。

二、风格特点: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重阳节气的场景,诗人在这个时节登高望远,听闻古老传说,又带着酒去拜访隐居的朋友。诗中流露出一种随性而欢乐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语言自然,意境淡远,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擅长的山水田园诗风格的典型代表。
三、章法布局:总分分总,首联写时间正值重阳节,中两联细写重阳节登高的动作情景,尾联写节令佩戴茱萸寄思远人的习俗,推进收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313

帖子

2638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交流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62
贡献
599
金钱
1002
发表于 2024-10-17 16: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八讲作业:绣菊08-爱你一万年(花海飘香)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爱你一万年简析:这首诗根据题目来看是一首应制诗,且要求押新韵。现在来看孟浩然的怜场发挥!
首句直接说九月初九这天还没有满十(十日为一旬),但重阳节就是今天了。这天可以登高去听古人故事,又可以带上酒去访问幽闲的人,大家一起闹热谈心。颈联落帽是典,这里指人老了,人老发稀,帽子松容易落。这句意思是人即使老了但还是很喜欢交友聊天喝酒开心。下句授衣也是典,指重阳过后天气渐渐寒冷,必须换穿新的冬衣。尾联写茱萸必须有,它是一种植物,能种,供吃。但诗中是用来表示感情,可以折取一支寄送给好友亲人。表示在过节时特别想念你没有忘记。
这首诗写得平实真诚。没有华丽表达和特意故作。体现孟老高贵品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8

帖子

7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3
贡献
181
金钱
275
发表于 2024-10-18 17:28: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八讲秀菊组作业

绣菊组——逸飞阳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仔细阅读这首五律,认真查找资料,分析整首诗的章法布局特点,下字组句等,写一篇上好的解析作品来。谢谢各位!

注释:旬:十日为一旬。登高: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古事:古代的历史或传说。幽人:隐士或者志同道合的人。落帽:古人登高时的一种习俗,表示放松与欢乐。也是东晋时期孟嘉的典故。授衣:秋季换季赠予衣物,这是重阳节的一种习俗。茱萸:一种植物常用于重阳节佩戴以辟邪。情亲:亲人或者亲密的感情。

首联: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景。
句法:主语谓补语,状语谓宾语。
九月初九还没有到十日,重阳节就此拉开帷幕。
首句紧扣主题九日,点名时间是重阳节。初九重阳介绍给读者。

颔联: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句法:主语省略,宾语谓补语,宾语谓补语。
后句应该放在前面,前句应该放在后面,语句倒置。
还原就是,今天我载酒去拜访哪些志同道合的好友,登上高楼处闻听到哪些过往的的事。一个闻,访,可以看出作者和哪些友人不是经常联系。载酒对登高,幽人对古事,都透露出喜悦之情。

颈联: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句法:主语定语谓语,主语定语谓语。
当我们欢快的饮酒,帽子掉落都不知道,这是反映大家都沉浸在快乐之中,落帽是重阳节的一个典故,也代表着文人雅士的。相互赠送预备的新衣服都在试穿。授衣,也是重阳节的一个习俗表示秋季过了需要换衣服。从落帽,授衣,可以了解古人对重阳节很重视。

尾联: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茱萸是重阳节人人佩戴之物,戴之可以辟邪,我也要折一茱寄给远方的情亲,从折取茱萸寄情亲可以知道,在作者的心中无时不刻在想着自己的故乡。本人都是好友在难得相遇的节日应该开心忘了所有的烦恼,可是作者却一心想着远方的情亲,可以看出作者的落寞心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9

帖子

76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8
贡献
197
金钱
286
发表于 2024-10-19 06: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绣菊21-相忘于江湖作业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这首诗《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是一首描绘重阳节登高饮酒、访友赏景的诗,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之情。 首句“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诗人用简洁的语言点出了时间——重阳节的初九,还未到旬末,这一天就已经是重阳节了。这似乎暗示着时间的流转之快,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重阳节的热闹和欢庆。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诗人表达了重阳节登高远眺的习俗,希望能够听到一些古老的传说故事,带着美酒去拜访隐居的友人,一同赏景饮酒。这两句诗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进一步描绘了重阳节登高、饮酒、赏菊、落帽等习俗,以及与友人一同尝试新制作的衣服的欢乐。这两句诗充满了欢快和温馨的气氛。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茱萸的喜爱,并折取一枝佩在身上,寄予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茱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重阳节的象征,也代表着吉祥、平安和思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重阳节登高、饮酒、赏菊等习俗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真挚的情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9

帖子

76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8
贡献
197
金钱
286
发表于 2024-10-19 06: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绣菊四两三钱作业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这首诗是孟浩然在重阳节所作,描绘了重阳节的习俗和诗人的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一、整体解读
1. 题目分析:“九日”即重阳节,“得新字”可能是在某次诗会中,以“新”字为韵脚作诗。
2. 首联:“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点明时间,初九还未到一旬,重阳节就在这个早晨到来了。
3. 颔联:“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诗人在登高的同时,听闻古代的故事,然后带着酒去拜访隐士。
4. 颈联:“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这里用了孟嘉落帽的典故,表现诗人尽情欢饮的场景。同时,“授衣”指的是九月天气转凉,人们开始准备冬衣。诗人与友人一起试穿新衣服,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氛围。
5. 尾联:“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重阳节有佩戴茱萸的习俗,诗人折下茱萸,寄给远方的亲人,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诗句赏析
1.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 这一联展现了诗人在重阳节的活动。登高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活动,更是一种心灵的追求。在高处,诗人可以俯瞰大地,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同时也能思考人生的意义。闻古事则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让诗人在当下的时刻与过去相连。载酒访幽人则体现了诗人的雅兴和对友情的珍视。幽人通常指隐士或品德高尚的人,与他们交往可以让人心灵得到净化。
2.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 孟嘉落帽的典故为这一联增添了文化内涵。孟嘉是东晋时期的名士,在重阳节的宴会上,风吹落了他的帽子,他却毫不惊慌,神态自若。这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名士风度的向往和追求。恣欢饮则表现了诗人在节日里尽情享受欢乐的心情。授衣同试新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在寒冷的季节里,新衣服不仅能带来温暖,还能让人感受到新的开始和希望。
3.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 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象征之一,佩戴茱萸可以辟邪驱灾。诗人折取茱萸寄给亲人,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这一联充满了温情,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深情厚意。
三、艺术特色
1. 用典自然:诗中运用了孟嘉落帽的典故,不仅增添了文化内涵,还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2. 描写细腻:诗人对重阳节的习俗描写得非常细腻,如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落帽、欢饮、授衣、试新、佩茱萸、寄情亲等,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和诗人的情感。
3. 情感真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的喜爱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让人感动。
四、总结
孟浩然的《九日(得新字)》是一首充满诗意和情感的佳作。通过对重阳节习俗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自然、历史、友情和亲情的热爱与珍视。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2

帖子

40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75
贡献
947
金钱
1533
发表于 2024-10-19 09: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首句点明时间,重阳节在九月初九,此时还未到一旬,强调了节日的特定时间点。
- 为全诗奠定了时间背景,引出后续的重阳节活动。
颔联叙事,“登高”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之一,诗人在登高的过程中听闻古事,增添了节日的文化底蕴。
“载酒访幽人”则表现出诗人的雅兴和对友情的珍视。他带着酒去拜访隐居的友人,共享节日的欢乐。
颈联用典, 用了晋代孟嘉落帽的典故,表现出诗人在重阳节尽情欢饮的豪放之态。
“授衣同试新”则描绘了人们在重阳节穿上新衣服的习俗,体现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尾联扣回 紧扣重阳节佩茱萸的习俗,诗人折下茱萸,寄托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 此句将节日的欢乐与对亲人的思念融为一体,使全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布局起承转合四分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3

帖子

276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93
贡献
656
金钱
1055
发表于 2024-10-19 14:43:37 | 显示全部楼层

绣菊09-非鱼红色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分析整首诗的章法布局特点,下字组句等。

解析答案如下:
1、名词解释
旬:十日为一旬。
古事:古代的历史或传说。
幽人:隐士或者志同道合的人。
落帽:古人登高时的一种习俗,表示放松与欢乐。
授衣:秋季换季赠予衣物,重阳节的一种习俗。
茱萸:一种植物常用于重阳节佩戴以辟邪。
情亲:亲人或者亲密的感情。

二、析联
首联: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景。
九月初九还没有到一旬,就是重阳节的景了。首句紧扣主题九日,点明时间是重阳节。

颔联: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今天我载酒去拜访志同道合的好友,登上高楼处听闻古事。

颈联: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我们欢快的饮酒,帽子掉落都不知道。相互赠送预备的新衣服都在试穿。

尾联: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茱萸是重阳节人人佩戴之物,戴之可以辟邪,我也要折一茱寄给远方的亲人。

判断一个人是否幸福,看他是否珍惜眼前。从折取茱萸寄情亲可以知道,作者在难得相遇好友的重要节日应该忘了所有烦恼时,却想着远方,心情是多么落寞。

三、典故
“落帽”,孟嘉落帽的故事,此处意在欢欣。

四、技法
三四句颠倒顺序,为了突出登高乐趣。登高与载酒、欢饮与试新,宽对,意在表现一系列的行动,不因词害意。

五、布局
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1

帖子

129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04
贡献
293
金钱
503
发表于 2024-10-19 15: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八讲作业
绣菊-洗尘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解析:
这首诗是孟浩然在重阳节所作,描绘了重阳节的习俗和诗人的情感。这是一首充满诗意和情感的佳作。通过对重阳节习俗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历史、友情和亲情的热爱与珍视,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题目“九日”,即重阳节,“得新字”可能是在诗会中,以“新”字为韵脚作诗。
首联赋笔点题,“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点明时间,初九还未到一旬,重阳节就在这个早晨到来了。
颔联事承,“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诗人在登高的同时,听闻古代的故事,然后带着酒去拜访隐士。
颈联情转,“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出句用孟嘉落帽的典故,表现诗人尽情欢饮的场景。对句的“授衣”,指的是九月天气转凉,人们开始准备冬衣。诗人与友人一起试穿新衣服,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氛围。
尾联宕开一笔收结,“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重阳节有佩戴茱萸的习俗,诗人折下茱萸,寄给远方的亲人,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全诗起承转合布局,首联交代时间,引出颔联的活动——登高、访友。登高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活动,更是一种心灵的追求。在高处,诗人可以俯瞰大地,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同时也能思考人生。闻古事则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让诗人在当下的时刻与过去相连。载酒访幽人则体现了诗人的雅兴和对友情的珍视。幽人通常指隐士或品德高尚的人,与他们交往可以让人心灵得到净化。颈联扣四分句载酒访幽人,叙事融情。出句用孟嘉落帽的典故,增添文化内涵。孟嘉是东晋时期的名士,在重阳节的宴会上,风吹落了他的帽子,他却毫不惊慌,神态自若。这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名士风度的向往和追求。恣欢饮则表现了诗人在节日里尽情享受欢乐的心情。对句授衣同试新,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在寒冷的季节里,新衣服不仅能带来温暖,还能让人感受到新的开始和希望。尾联宕开一笔收结,出句承上,“茱萸”扣题“九日”,“折取寄情亲”收束全诗。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象征之一,佩戴茱萸可以辟邪驱灾。诗人折取茱萸寄给亲人,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这一联充满了温情,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深情厚意。

这首诗艺术特色鲜明,首先是用典自然。诗中运用了孟嘉落帽的典故,不仅增添了文化内涵,还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其次是描写细腻。诗人对重阳节的习俗描写得非常细腻,如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落帽、欢饮、授衣、试新、佩茱萸、寄情亲等,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和诗人的情感。其三,情感真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的喜爱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让人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3

帖子

125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06
贡献
279
金钱
490
发表于 2024-10-19 15: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研班五律二十八讲解析作业
绣菊18–筇林红袖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一、解析
(1)首联总领,首句点题,“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一旬是十日,农历初九还未满十天,重阳节在这早晨来临。
(2)颔联叙事展开,“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我们登高望远,谈论古代的故事,带着美酒去拜访隐居的人。
(3)颈联“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接的访幽人,访隐居的人是访着了。进屋落座,摘下帽子,尽情畅饮,一起试穿新衣感受秋意。
(4)尾联“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这时的茱萸正好佩戴,摘取一些寄予深情给亲人。
二、注释
初九:农历九月初九。
旬:十日为一旬。
重阳: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九日。
登高:在重阳节有登高习俗。
古事:古代的历史或传说。
载酒:带着酒。
幽人:隐士或志趣相投的人。
落帽:古人登高时的一种习俗,表示放松和欢乐。
授衣:秋季换季,赠予衣物。
新:新的衣物。
茱萸:一种植物,常用于重阳节佩戴以避邪。
佩:佩戴。
情亲:亲人或亲密的情感。
三、中心思想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重阳节气的场景,诗人在这个时节登高望远,听闻古老传说,又带着酒去拜访隐居的朋友。诗中流露出一种随性而欢乐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语言自然,意境淡远,是孟浩然擅长的山水田园诗风格。
四、章法布局
总分分总。首联写时间是值重阳节时;中间两联写人的活动事情;尾联则又表达出了思念远人心情。推进了收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2

帖子

82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3
贡献
205
金钱
308
发表于 2024-10-19 15:5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八讲作业
绣菊05-戈平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解析:一、字句分析:首联“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意为农历初九还未满十天,重阳节就在这早晨来临。这是时间状语前置式的流水句。
颔联“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意为我们登高望远,谈论古代的故事,带着美酒去拜访隐居的人。上下句并列动作,而且是连动结构,主语省略我们,上下句连动词分别为“登、闻”“载、访”。对仗工稳。
颈联“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意为摘下帽子尽情畅饮,一起试穿新衣感受秋意。上下句也是并列的动作。“欢饮”“试新”,小交股对。
尾联“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意为茱萸正好佩戴,摘取一些寄予深情给亲人。宾语前置式的流水句,茱萸是下句折取的宾语。

二、风格特点: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重阳节气的场景,诗人在这个时节登高望远,听闻古老传说,又带着酒去拜访隐居的朋友。诗中流露出一种随性而欢乐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语言自然,意境淡远,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擅长的山水田园诗风格的典型代表。
三、章法布局:总分分总,首联写时间正值重阳节,中两联细写重阳节登高的动作情景,尾联写节令佩戴茱萸寄思远人的习俗,推进收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9

帖子

74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6
贡献
175
金钱
284
发表于 2024-10-19 17: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八讲绣菊组作业:
绣菊25-梅岭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一、字句解析
首联“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诗句描述了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的早晨,此时节日已经到来,但一旬还未到。点明重阳节的时间。
颔联“‌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诗人登高望远,听到了许多历史典故,并带着美酒去拜访隐居的朋友。
颈联“‌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在重阳节,有落帽的习俗,诗人尽情欢饮,并尝试穿上新衣。落帽、授衣都是典故。
尾联:“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茱萸是重阳节人人佩戴之物,戴之可以辟邪,我也要折一茱寄给远方的情亲,从折取茱萸寄情亲可以知道,在作者的心中无时不刻在想着自己的故乡。本人都是好友在难得相遇的节日应该开心忘了所有的烦恼,可是作者却一心想着远方的情亲,可以看出作者的落寞心态。
二、风格特点: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重阳节气的场景,诗人在这个时节登高望远,听闻古老传说,又带着酒去拜访隐居的朋友。诗中流露出一种随性而欢乐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语言自然,意境淡远,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擅长的山水田园诗风格的典型代表。
三、章法布局:总分分总,首联写时间正值重阳节,中两联细写重阳节登高的动作情景,尾联写节令佩戴茱萸寄思远人的习俗,推进收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1

帖子

19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96
贡献
437
金钱
738
发表于 2024-10-19 17:42: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山闲人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解析:
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程公许的《重阳后一日亲友会饮于沧洲以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辰》。诗中通过描述重阳节的景象,表达了对重阳节的重视和对亲友相聚的喜悦之情。整首诗描绘了重阳节登高、饮酒、佩戴茱萸等传统习俗,展现了诗人对重阳节的热爱和对亲友的思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意思是‌尽管初九还未满十天,但重阳节已经到来。这句诗描绘了重阳节到来的时间点,即使还未到一个完整的十天(一旬),重阳节已经悄然来临‌。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意思是在重阳节这天,诗人登上高处,聆听古人故事,并带着酒去拜访隐居的知音。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意思是放下帽子尽情地喝酒,交换衣服一起试穿新衣。‌
‌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意思是在重阳节这一天,茱萸正好可以佩戴,摘下来寄托对亲人的深情。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在重阳节早晨登高望远、品尝美酒、谈论历史典故和拜访朋友等活动中感受到的愉悦和亲情之情‌。
特点:
用典自然:诗中运用了孟嘉落帽的典故,不仅增添了文化内涵,还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描写细腻:诗人对重阳节的习俗描写得非常细腻,如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落帽、欢饮、授衣、试新、佩茱萸、寄情亲等,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和诗人的情感。
情感真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的喜爱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让人感动。
布局:起承转合四分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0

帖子

10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72
贡献
242
金钱
420
发表于 2024-10-20 00: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诗研班第二十八讲绣菊组作业
绣菊组﹣13静莲
解析作业
九日(得新字)孟浩然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仔细阅读这首五律,认真查找资料,分析整首诗的章法布局特点,下字组句等。
解析:
这是一首孟浩然在重阳节与朋友欢聚的诗。可能是孟与朋友饮酒赋诗,以拈韵起兴,孟子了"新"字。于是这首诗便
以"新"字为韵,即"得新字"。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重阳节的场景。
首联: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农历初九还未满十天,重阳节就在这早晨来临。首联开宗明义,点题,即重阳到了,大家要出去游玩。
颔联: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古人有重阳登高的习俗,所以孟便与朋友一起登高远眺,讲述古人的故事。同时带着酒拜访德高望重的隐士。
颈联: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在隐士家在家摘下帽子尽情畅饮,一起试穿
新衣感受秋意。
尾联: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茱萸正好佩戴,并摘取一些寄予深情给亲人。
此诗层次井然:先点题,再登高,访高
人,轻松喝酒,共同试衣,最后佩茱
萸,这是重阳节常有的内容。移步换
景,层次清楚。
四个动词传神:闻:朋友们高谈阔论,
才有闻古之说。访:表达了对高人的敬
重;恣:写了大家的轻松姿态;同:朋友们之间友情深重。
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3

主题

1204

帖子

7963

积分

版主

中华古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05
贡献
1516
金钱
3978
QQ
发表于 2024-10-20 19: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诗研班第二十八讲作业:
绣菊15-流星
九日(得新字)
孟浩然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解析:

首联“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点明了时间——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的早晨。这里“初九未成旬”意味着还未到一个月的中旬,但重阳节已经到来,强调了节日的特殊性。

颔联“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描述了诗人的活动。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诗人借此机会听闻古人的事迹,增长见识。同时,他还带着酒去拜访隐居的友人,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颈联“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进一步描绘了节日的欢乐气氛。这里“落帽”典故出自东晋孟嘉的故事,象征着不拘小节、洒脱不羁的文人风度。诗人与友人欢饮畅谈,忘却尘嚣,同时试穿新衣,感受节日的喜悦和新意。

尾联“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以佩戴茱萸的习俗收尾,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茱萸在重阳节有驱邪避灾的寓意,诗人折取茱萸寄给远方的亲人,既是对他们的祝福,也是自己情感的寄托。

整首诗起承转合结构,通过描绘重阳节的习俗、活动以及诗人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亲人的思念,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77

帖子

339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11
贡献
786
金钱
1310
发表于 2024-10-20 19: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八讲作业
绣菊07 冬日春天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解析:这首诗是孟浩然在重阳节所作,描绘了重阳节的习俗和诗人的情感
1、首联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意思 为农历初九还未满十天,古人规定十天为一旬,重阳节就在这早晨来临。
2、颔联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意思是为我们登高望远,谈论古代的故事,带着美酒去拜访隐居的人。
3、颈联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意为摘下帽子尽情畅饮,一起试穿新衣感受秋意。上下句也是并列的动作。
4、尾联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意为茱萸正好佩戴,摘取一些寄予深情给亲人。

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重阳节气的场景,诗人在这个时节登高望远,听闻古老传说,又带着酒去拜访隐居的朋友。诗中流露出一种随性而欢乐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语言自然,意境淡远,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擅长的山水田园诗风格的典型代表。

章法布局:总分分总,首联写时间  重阳节,中两联细写重阳节登高的动作情景,尾联写节令佩戴茱萸寄思远人的习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推进一步收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43

帖子

3202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律研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32
贡献
773
金钱
1222
发表于 2024-10-20 19:5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研修班五律第二十八讲绣菊组解析作业

好,今天就讲这么多。下面布置一下作业: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仔细阅读这首五律,认真查找资料,分析整首诗的章法布局特点,下字组句等,写一篇上好的解析作品来。谢谢各位!

梦依试解:
一、词语解释:
初九 : 农历九月初九。
    旬 : 十日为一旬。
重阳 : 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九日。
登高: 在重阳节有登高习俗。
古事: 古代的历史或传说。
载酒: 带着酒。
幽人: 隐人或志趣相投的人。
落帽: 古人登高时的一种习俗,表示放松和欢乐。
授衣:秋季换季,赠予衣物。
新: 新的衣物。
茱萸: 一种植物,常用于重阳节佩戴以避邪。
佩 : 佩戴。
情亲 : 亲人或亲蜜的情感。

二、解析: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首联 : 农历初九还未满十天,重阳节就在这早晨来临。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颈联:我们登高望远,谈论古代的故事,带着美酒去拜访隐居的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颈联: 摘下帽子尽情畅饮,一起试穿新衣感受秋意。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尾联 茱萸正好佩戴,摘取一些寄予深情给亲人。
这首诗为叙述体,描绘了一个秋天重阳节气的场景,诗人在这个时节登高望远,听闻古老的传说,又带着酒去拜访隐居的朋友。诗中流露出一种随性而欢乐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语言自然,意境淡然,层层递进,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擅长的山水田园诗风格的典型代表。
布局为起承转合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03

帖子

1322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驿站吟风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02
贡献
301
金钱
514
发表于 2024-10-20 20: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这首诗是孟浩然在重阳节同友人登高赋诗,描绘重阳节的习俗。

首联:“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点明时间,初九还未到一旬,重阳节就在这个早晨到来了。感觉此句起的多少有点敷衍了。
颔联:“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诗人登高,效仿古代的故事,然后带着酒去找朋友聚会。
颈联:“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落帽用了孟嘉落帽的典故,表现诗人同友人尽情欢宴的场景。同时,“授衣”用了诗经中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典故,九月人们开始准备冬衣。诗人与友人一起试穿新衣服,看看合不合身,肥了瘦了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氛围。
尾联:“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重阳节有佩戴茱萸的习俗,诗人折下茱萸,寄给远方的亲人,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总之这首诗是一首欢宴的命题限韵诗作,集中体现了重阳节的习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

帖子

2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0
贡献
55
金钱
87
发表于 2024-10-20 20: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研修班五律第二十八讲绣菊组解析作业
绣菊29-图图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一、整体意境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的风俗活动和诗人的情感体验,营造出一种既欢乐又温馨的节日氛围。诗中充满对传统习俗的尊重和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二、逐句分析

1.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 此句点明时间,初九还未到一旬,重阳节就在这个早晨到来了。简洁地交代了节日的时间背景。
2.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 “登高”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之一,诗人在登高的过程中听闻古事,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
- “载酒访幽人”则表现出诗人的闲情雅致和对友人的思念,带着酒去拜访隐士般的友人,充满诗意。
3.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 “落帽”用了晋代孟嘉落帽的典故,表现出诗人在重阳节尽情欢饮的畅快之情。
- “授衣”指的是古代九月制备寒衣的习俗,诗人与友人一同试穿新衣,体现出节日的欢乐和温馨。
4.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 茱萸是重阳节的象征之一,诗人认为茱萸正好可以佩戴,于是折下茱萸寄给远方的亲人,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三、艺术特色

1. 紧扣重阳节的习俗,如登高、饮酒、佩茱萸等,使诗歌充满节日氛围。
2. 运用典故,如“落帽”典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3. 情感真挚,既有对节日欢乐的表达,又有对亲友的思念之情,让人感同身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18

帖子

376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60
贡献
876
金钱
1449
发表于 2024-10-20 21:3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八讲作业
绣菊28闪亮每一天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解析:
一、字句分析:
首联“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意为农历初九还未满十天,重阳节就在这早晨来临。这是时间状语前置式的流水句。

颔联“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意为我们登高望远,谈论古代的故事,带着美酒去拜访隐居的人。上下句并列动作,而且是连动结构,主语省略我们,上下句连动词分别为“登、闻”“载、访”。对仗工稳。

颈联“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意为摘下帽子尽情畅饮,一起试穿新衣感受秋意。上下句也是并列的动作。“欢饮”“试新”,小交股对。

尾联“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意为茱萸正好佩戴,摘取一些寄予深情给亲人。宾语前置式的流水句,茱萸是下句折取的宾语。

二、风格特点: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重阳节气的场景,诗人在这个时节登高望远,听闻古老传说,又带着酒去拜访隐居的朋友。诗中流露出一种随性而欢乐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语言自然,意境淡远,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擅长的山水田园诗风格的典型代表。

三、章法布局:总分分总,首联写时间正值重阳节,中两联细写重阳节登高的动作情景,尾联写节令佩戴茱萸寄思远人的习俗,推进收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9

帖子

12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84
贡献
293
金钱
479
发表于 2024-10-20 21: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八讲作业
绣菊-寒澈清秋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解析:
这首诗是孟浩然在重阳节所作,描绘了重阳节的习俗和诗人的情感。
题目“九日”,即重阳节,“得新字”应该是在诗会中,以“新”字为韵脚作诗。全诗起承转合布局,首联赋笔扣题交代时间,引出颔联的活动——登高、访友。登高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活动,更是一种心灵的追求。在高处,诗人可以俯瞰大地,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同时也能思考人生。闻古事则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让诗人在当下的时刻与过去相连。载酒访幽人则体现了诗人的雅兴和对友情的珍视。幽人通常指隐士或品德高尚的人,与他们交往可以让人心灵得到净化。颈联情转,扣四分句载酒访幽人,叙事融情。出句用孟嘉落帽的典故,增添文化内涵。孟嘉是东晋时期的名士,在重阳节的宴会上,风吹落了他的帽子,他却毫不惊慌,神态自若。这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名士风度的向往和追求。恣欢饮则表现了诗人在节日里尽情享受欢乐的心情。对句授衣同试新,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在寒冷的季节里,新衣服不仅能带来温暖,还能让人感受到新的开始和希望。尾联宕开一笔收结,出句承上,“茱萸”扣题“九日”,“折取寄情亲”收束全诗。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象征之一,佩戴茱萸可以辟邪驱灾。诗人折取茱萸寄给亲人,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这一联充满了温情,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深情厚意。

这首诗艺术特色鲜明,用典自然。诗中运用了孟嘉落帽的典故,不仅增添了文化内涵,还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其次是描写细腻。诗人对重阳节的习俗描写得非常细腻,如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落帽、欢饮、授衣、试新、佩茱萸、寄情亲等,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和诗人的情感。其三,情感真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的喜爱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让人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8

帖子

2956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诗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69
贡献
797
金钱
1093
发表于 2024-10-21 10: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首句点明时间,重阳节在九月初九,此时还未到一旬,强调了节日的特定时间点。
- 为全诗奠定了时间背景,引出后续的重阳节活动。
颔联叙事,“登高”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之一,诗人在登高的过程中听闻古事,增添了节日的文化底蕴。
“载酒访幽人”则表现出诗人的雅兴和对友情的珍视。他带着酒去拜访隐居的友人,共享节日的欢乐。
颈联用典, 用了晋代孟嘉落帽的典故,表现出诗人在重阳节尽情欢饮的豪放之态。
“授衣同试新”则描绘了人们在重阳节穿上新衣服的习俗,体现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尾联扣回 紧扣重阳节佩茱萸的习俗,诗人折下茱萸,寄托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 此句将节日的欢乐与对亲人的思念融为一体,使全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布局起承转合四分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90

帖子

587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63
贡献
1253
金钱
2503
发表于 2024-10-21 12: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八讲作业
绣菊11-清风徐徐
解析孟浩然的这首五律。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仔细阅读这首五律,认真查找资料,分析整首诗的章法布局特点,下字组句等,写一篇上好的解析作品来。谢谢各位!
1,题目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孟浩然在重阳节与朋友欢聚的诗。可能是孟浩然与朋友饮酒赋诗,以拈韵起兴,孟拈到了“新”字。于是这首诗便以“新”字为韵,即“得新字”。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重阳节的清晨,登高聆听古代故事,与隐士交谈,享受喝酒、试穿新衣的快乐。诗人带着浓郁的亲情之情,将摘下的茱萸作为礼物,借以表达自己的思念和祝福。通过描绘丰富的情境和饱满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家人之间深情厚意的体验和思考。
2,解析作业
首联“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开篇两句交代了时间,初九还未到一旬,而重阳佳节就在这个清晨到来了。以平实的语言直切主题,为后文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从章法上看,首联开门见山,简洁明了,让读者迅速进入重阳节的情境之中。

颔联“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这两句描绘了重阳节的传统活动。古人有重阳登高的习俗,所以孟便与朋友一起登高远眺,聆听古人的故事。同时带着酒拜访德高望重的隐士。颔联是两个连动句式。

颈联“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随意摘下帽子尽情畅饮,一起试穿新衣感受秋意。这里用了“落帽”,“授衣”的典故。
落帽:《晋书,孟嘉传》:[嘉]后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燕龙山,寮佐毕集。时佐吏,并着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着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后 因以'落帽作为重九登高的典故。
授衣:谓制备寒衣。古代以九月为授衣之时。一说谓官家分发冬衣。
授衣:出自《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毛传:“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
颈联从另一个角度,描述了和友人一起欢度重阳节的生活场景。诗中流露出一种随性而欢乐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尾联“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象征,据说佩戴茱萸可以辟邪消灾。诗人说茱萸正好可以佩戴,折下它寄给远方的亲人,以此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之情。尾联推进一层,用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典来收束全诗把情绪提高。看到茱萸,就想到了远在天边的亲人,却不能相见,所以诗人在这里通过茱萸这一意向把整首诗,九日这天登高访友人的事与对亲人的思念绾合起来。把对亲人的思念推向了一个更高的点。

3,下字组句
整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下字精准。如“恣欢饮”的“恣”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的肆意畅快;“同试新”的“同”字,强调了与友人共同分享的欢乐。
对仗方面,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在词性、平仄、意境上相互呼应,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律诗功底。

注释:
初九:农历九月初九。
旬:十日为一旬。
重阳: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九日。
登高:在重阳节有登高习俗。
古事:古代的历史或传说。
载酒:带着酒。
幽人:隐士或志趣相投的人。
落帽:古人登高时的一种习俗,表示放松和欢乐。
授衣:秋季换季,赠予衣物。
新:新的衣物。
茱萸:一种植物,常用于重阳节佩戴以避邪。
佩:佩戴。
情亲:亲人或亲密的情感。

4,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

主题

823

帖子

5709

积分

副首版

沧浪书院词三期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14
贡献
1221
金钱
2237

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4-10-21 14: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仔细阅读这首五律,认真查找资料,分析整首诗的章法布局特点,下字组句等,写一篇上好的解析作品来。谢谢各位!

绣菊27碧海晴空解析:

题目《九日》是指重阳节。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首联直接点题,说明重阳节即将到来,时间紧迫,为全诗定下节日将至的基调。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颔联承接首联,描述重阳节登高和访友活动,同时融入了对古事的追忆和对幽人的仰慕。“登高闻古事”中的“闻”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登高时聆听古事的情景。“载酒访幽人”中的“载”字,既表现了诗人携酒访友的热情,又暗示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颈联笔锋一转,从对古事的追忆和对幽人的仰慕转向对节日氛围的描绘,通过“落帽”的典故和“授衣”的习俗,展现了重阳节的欢乐和温馨。“落帽恣欢饮”中的“恣”字和“欢”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饮酒时的畅快淋漓。诗人借“落帽”典故,既表现了节日的欢乐,又暗含了自己的洒脱不羁。“同”字形象地写出了重阳时人们共穿新衣庆祝节日,烘托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尾联收束全诗,点出重阳节的另一习俗——佩戴茱萸,并借此寄托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佩”和“寄”表现了诗人借佩戴茱萸的习俗,寄托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布局为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0

主题

2312

帖子

9742

积分

版主

古今墨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94
贡献
2530
金钱
3467
发表于 2024-10-21 19: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解析孟浩然〈九日(得新字)

孟浩然的这首《九日》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章法布局,展现了诗人在这个特殊节日里的情感与思绪。
秀菊03-秋水长天解析
一、章法布局

起笔自然
首联“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以平实的语言开篇,点明时间为重阳节的清晨。“初九未成旬”,既交代了日期的具体位置,又为后文的重阳节氛围做了铺垫。这种起笔方式自然流畅,不刻意雕琢,使读者能够迅速进入诗歌的情境之中。
承转有致
颔联“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承接首联的重阳节,进一步描述诗人在这一天的活动。登高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诗人在登高的过程中听闻古事,增添了节日的文化氛围。接着,诗人载酒去拜访幽人,“幽人”一词给人一种神秘、高雅的感觉,也暗示了诗人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这一联在内容上从对节日的时间描述转向具体的活动,使诗歌的情节更加丰富。
细节描写
颈联“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通过对落帽欢饮和授衣试新这两个细节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重阳节的欢乐氛围。“落帽”的典故出自东晋孟嘉,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恣欢饮”则表现出诗人在节日里的放纵与愉悦。“授衣同试新”,既体现了重阳节的季节特点,又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结尾抒情
尾联“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以佩戴茱萸和折取茱萸寄情亲人为结尾,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茱萸在古代被视为辟邪之物,佩戴茱萸也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之一。诗人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折取茱萸寄给亲人,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牵挂和祝福。整首诗以抒情结尾,使诗歌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76

帖子

1808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楹联三兼曲二、赋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97
贡献
461
金钱
677
发表于 2024-10-25 14: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八讲作业
绣菊17-黑咖啡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诗解:
首联:
来到白鹤山,一直上到半山腰的时候,便可以看见,偎倚着巨大的青石岩畔,有一座简陋的房屋,这就是我朋友居住的归隐之所在。青岩,青色的山石,说明山石结实,是可以建造居所的地方。半通畔,旁边的意思。幽人,指隐士,此处指张子容。诗人在首联紧扣题目,直接点明友人隐居的地方,给人一种熟门熟路的感觉。

颔联:
庭院空落,土阶沉寂,枯叶飘洒,山石横列,雨水漫洇,风物依旧,可惜故人不再,林中乏人伐木,山涧无人垂钓,山水仍然,人去室空,徒然喟叹。诗人详细描述眼前景观,似乎没有一字涉及到怀想,却无处不是曾经遗留下来的画面,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恰是诗人含蓄的表达,所谓“无一字显,尽得风流矣”。

颈联:
时光飞逝,岁月如流,曾经坚韧苍劲有力的青松,也难以经受时间的侵蚀,日渐显得衰老,不复活力;原本挺拔宁折不弯的苦竹,也无法承担风霜的肆虐,愈发变得稀疏,不再苍翠。这两句诗延续上联,继续对张子容旧居周围环境进行描写。“松老”和“竹疏”皆极尽突出岁月的无情,以及人事的凋零,给人一种苍凉悲壮的感受,从而愈增内心对往事的怀念与不舍。

尾联:
而今我来,亲眼目睹友人旧居破败零落之后的荒凉,不禁怀想起当年友朋相聚时候的欢乐情景,所谓的睹物伤情,不外大抵如此;良宵不重来,故人已远去,罢了,还是拄着我的拐杖乖乖地下山吧,返回属于我的涧南园,至少不能像这样任它破落败坏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0

帖子

49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75
贡献
115
金钱
194
发表于 2024-10-31 15:51: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八讲作业
答题人:绣菊16~知音茗茶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浅析:
题目:九日得新字。“九日”即九月初九,重阳节。“得新字”可能是在某次诗会中,以“新”字拈韵作诗。这是题序,也是引子。

首联: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点明时间,初九还未过一旬,重阳节就在这个早晨到来了。直言时间在重阳节日,预示时间过的很快,要惜取光阴。

颌联: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登高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活动,更是一种心灵的追求。因为在高处,可以俯瞰大地,领略更广阔的大自然。同时也能启发思考人生。一些爱慕风雅之人也经常聚集在一起海阔天空的聊着古时候的趣闻轶事,然后乘兴带着酒去拜访那些据说高深莫测的隐士,期望被高人点拨能让心灵得到净化。

颈联: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孟嘉是东晋时期的名士,在重阳节的宴会上,风吹落了他的帽子,他却毫不惊慌,神态自若。这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名士风度的向往和追求。恣欢饮则表现了诗人在节日里尽情享受欢乐的心情。同时,“授衣”指的是九月天气转凉,人们开始准备冬衣。诗人与友人一起试穿新衣服,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氛围。

尾联: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茱萸是一种植物,可以驱虫避瘟,插在门楹上,佩戴在衣帽上,据说能除疠驱邪,是重阳节的重要象征之一。诗人折取茱萸寄托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这一联充满了温情,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深情厚意。

孟浩然的《九日(得新字)》是一首充满诗意和情感的佳作。通过对重阳节习俗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自然、历史、友情和亲情的热爱与珍视。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02: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