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9-3-4
威望863
金钱2503
贡献1253
金牌会员
 
威望- 863 点
贡献- 1253 次
金钱- 2503 枚
|
发表于 2024-10-21 12: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八讲作业
绣菊11-清风徐徐
解析孟浩然的这首五律。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押真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仔细阅读这首五律,认真查找资料,分析整首诗的章法布局特点,下字组句等,写一篇上好的解析作品来。谢谢各位!
1,题目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孟浩然在重阳节与朋友欢聚的诗。可能是孟浩然与朋友饮酒赋诗,以拈韵起兴,孟拈到了“新”字。于是这首诗便以“新”字为韵,即“得新字”。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重阳节的清晨,登高聆听古代故事,与隐士交谈,享受喝酒、试穿新衣的快乐。诗人带着浓郁的亲情之情,将摘下的茱萸作为礼物,借以表达自己的思念和祝福。通过描绘丰富的情境和饱满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家人之间深情厚意的体验和思考。
2,解析作业
首联“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开篇两句交代了时间,初九还未到一旬,而重阳佳节就在这个清晨到来了。以平实的语言直切主题,为后文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从章法上看,首联开门见山,简洁明了,让读者迅速进入重阳节的情境之中。
颔联“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这两句描绘了重阳节的传统活动。古人有重阳登高的习俗,所以孟便与朋友一起登高远眺,聆听古人的故事。同时带着酒拜访德高望重的隐士。颔联是两个连动句式。
颈联“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随意摘下帽子尽情畅饮,一起试穿新衣感受秋意。这里用了“落帽”,“授衣”的典故。
落帽:《晋书,孟嘉传》:[嘉]后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燕龙山,寮佐毕集。时佐吏,并着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着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后 因以'落帽作为重九登高的典故。
授衣:谓制备寒衣。古代以九月为授衣之时。一说谓官家分发冬衣。
授衣:出自《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毛传:“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
颈联从另一个角度,描述了和友人一起欢度重阳节的生活场景。诗中流露出一种随性而欢乐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尾联“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象征,据说佩戴茱萸可以辟邪消灾。诗人说茱萸正好可以佩戴,折下它寄给远方的亲人,以此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之情。尾联推进一层,用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典来收束全诗把情绪提高。看到茱萸,就想到了远在天边的亲人,却不能相见,所以诗人在这里通过茱萸这一意向把整首诗,九日这天登高访友人的事与对亲人的思念绾合起来。把对亲人的思念推向了一个更高的点。
3,下字组句
整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下字精准。如“恣欢饮”的“恣”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的肆意畅快;“同试新”的“同”字,强调了与友人共同分享的欢乐。
对仗方面,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在词性、平仄、意境上相互呼应,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律诗功底。
注释:
初九:农历九月初九。
旬:十日为一旬。
重阳: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九日。
登高:在重阳节有登高习俗。
古事:古代的历史或传说。
载酒:带着酒。
幽人:隐士或志趣相投的人。
落帽:古人登高时的一种习俗,表示放松和欢乐。
授衣:秋季换季,赠予衣物。
新:新的衣物。
茱萸:一种植物,常用于重阳节佩戴以避邪。
佩:佩戴。
情亲:亲人或亲密的情感。
4,布局:起承转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