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53|回复: 28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六讲绣菊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910

主题

19万

帖子

5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苑首席版主兼沧浪书院交流版副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843
贡献
192370
金钱
19917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9-24 18: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似水年华 于 2024-9-24 21:54 编辑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不要任何编辑,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要求素雅统一。

另外,请注意贴作业格式,要求一人一楼,多的删除,谢谢合作!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六讲绣菊组论坛作业贴


第二十五讲解析作业

好,今天关于叠映这个理论概念,我们就讲这么多。因为今天要让大家先简单的理解一下,没有更多的举例七律,五律,只是选了绝句来说明。概念清楚后,我们以后碰到,会补充讲解的。


下面布置一下解析作业: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①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②。

睹兹怀旧业,回③策返吾庐。


结合我们目前所学知识,认真写一篇解析作品。注意查找相关资料,分析本篇的章法布局,下字,组句。期待大家的好作品哦!


作业截止时间,2024.9月30日晚上八点。




5649

主题

22万

帖子

7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翰墨清吟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1231
贡献
228610
金钱
24697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9-24 22: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吾波 于 2024-9-24 22:51 编辑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六讲作业
绣菊04-吾波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解析:一、写作背景:张子容是孟浩然的乡邻兼好友,两人交情深厚,常有诗词唱和。大约在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二人同隐居在鹿门山。次年(公元712年)张子容前去长安应试。多年后,或是路过,或是专门去拜访张子容隐居处,就写下了这首诗《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二、字句剖析:首联“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意为在白鹤山半山腰的青岩石傍边,有张子容的简陋房子,这就是隐士的旧居。首联紧扣题目,直接点题。这是一联状语前置式的流水句,前句是地点状语。隐居,指张子容隐士在简陋旧居的低调度日,深居简出。
颔联“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意为阶前庭院空落,唯有雨水和石头,林间溪壑没有人打柴垂钓。山水依然,人去室空,徒然喟叹。上下句并列写景,两个动词“空”“罢”,十分传神,寓怀念之情于景物,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颈联“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意为岁月使得苍劲有力的青松变得衰老,不复活力;风霜使得挺拔不屈的苦竹变得稀疏,不再苍翠。延续上联,并列写景物,继续描写隐士旧居周围的环境,“松老”“竹疏”,主谓结构词,凸显岁月无情,人事凋零,给人一种苍凉悲壮的感受,更加增加了作者对往事的怀念和不舍。物像鲜活,兴寄自然,融情入景,音节铿锵,衬托其经历风霜磨炼后的坚贞意念。竹疏,指苦竹稀疏,不苍翠。
尾联“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意为目睹眼前的景象,不免怀念曾经在这个旧屋里友人相聚欢乐的情景;我还是拄杖返回自己的房屋里去。上下句已经过关系流水句。睹物伤怀,观今思昔,感慨系之,良宵不重来,斯人已远去,不如自己赶快返回家里,不要使自己的住房变成如此破败衰落。回策,指拄杖返回。怀旧业,叠映了过去的情事,结句又回到现实。

     三、章法布局:总分分总,首联总写友人旧居方位,中两联细写旧居周围景观和环境,尾联七分句总结回忆,下句宕开收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0

帖子

49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75
贡献
115
金钱
194
发表于 2024-9-25 09:41: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知音茗茶 于 2024-9-25 10:23 编辑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六讲作业
答题人:绣菊16~知音茗茶

赏析以下孟浩然这首诗——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①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②。

睹兹怀旧业,回③策返吾庐。

浅析:

题目: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高度概括这首诗的内容:目标,张子容(邻友);对象,隐居,归隐的山居(及环境)。地点,白鹤岩,隐居所在地。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幽人”在山中幽静的隐居生活场景。

首联“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便设定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白鹤作为纯洁、高贵的象征,与青石相映,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个字“隐”,寓意着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颌联“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清澈的泉水、院落里的奇石,舍外对望的静谧的壑谷林间,展现了隐士居所的宁静与美好。同时,而“空”、“罢”二字是诗人通过对美好环境的极度赞赏再到“空”的“只见”和“罢”的“不见”之反差对比,表达了一种怜惜”的人去楼空的失落情感。这就是赞美到嗟叹的情感跌宕。这手笔实在高明!

颈联“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则通过时间流逝与自然界物像的盛衰变化,溢出对自然规律变化的无奈,从而暗示着由此而联想自己和友人的际遇之波折,酝酿悲情。

尾联“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表达了诗人对面前景象的不堪忍睹,触发作者对过去(可能比较惬意)生活的追思,所以,不敢逗留,怕自己泪腺崩溃,即匆忙策马掉头返回自己的草庐,这里的“庐”指的是简陋的住所,(回到自己的草庐即使放声大哭也不碍矜持形象)。

  这首诗通过对山中隐士幽静生活环境的细腻描写,以及人去景衰生机黯然的反差对比,触动诗人对过去人生经历的感慨追思。也是诗人对友人张子容的怜爱疼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又貌似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精神追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9

帖子

74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6
贡献
175
金钱
284
发表于 2024-9-25 14: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六讲作业
绣菊25-梅岭

赏析以下孟浩然这首诗——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浅析:
孟浩然终身布衣,张子容早年和孟同在襄阳隐居,后来考中进士,做了浙江东部晋陵、乐城的县尉,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具有天壤之别。
这首诗是老孟心血来潮,寻访张子容隐居之所,看到的破败境况的描述,主要是自己的心情不好。
  首联“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便设定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白鹤作为纯洁、高贵的象征,与青石相映,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个字“隐”,寓意着诗人对隐逸生活恬然自得的感受。
    颌联“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破败的院落外空有奇石、清泉,人迹罕至;因为林壑太深,打鱼、砍柴的都很少光顾。同时,而“空”、“罢”二字是诗人通过对美好环境的极度赞赏再到“空”的“只见”和“罢”的“不见”之反差对比,表达了一种怜惜人去楼空的失落情感。这就是赞美到嗟叹的情感跌宕。这手笔实在高明!
  颈联“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由于时间流逝苍翠欲滴的青松都衰弱老去,风霜把挺拔茂密的竹林都扫荡得稀疏凋蔽。通过自然界物像的盛衰变化,溢出对自然规律变化的无奈,从而暗示自己和友人的际遇之波折,酝酿悲情。
  尾联“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表达了诗人对面前景象的不堪忍睹,触发作者对过去惬意对酒吟诗生活的追思,所以,不敢逗留,怕自己泪腺崩溃,即匆忙策马掉头返回自己的草庐,这里的“庐”指的是简陋的住所。
  这首诗通过对山中隐士幽静生活环境的细腻描写,以及人去景衰生机黯然的反差对比,触动诗人对过去人生经历的感慨追思。也是诗人对友人张子容旧居的怜爱疼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又貌似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山林合二为一的精神追求。
  也是强烈叠映了过去和现在、盛景和衰败,给人跌宕起伏的画面感。
全诗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3

主题

1204

帖子

7963

积分

版主

中华古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05
贡献
1516
金钱
3978
QQ
发表于 2024-9-25 15: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六讲作业
绣菊15-流星

赏析以下孟浩然这首诗——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直接点题,描绘了隐居地的环境:白鹤飞翔于青翠的山岩之间,半山腰上住着一位隐士(即张子容)。这里“白鹤”与“青岩”相映成趣,既展现了自然环境的清幽雅致,又寓含了隐士高洁超脱的品格。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进一步描绘隐居地的具体景象:石阶庭院旁,水流清澈,石块散布,显得空阔而宁静;山林沟壑间,没有了往日的樵夫渔人活动的痕迹,一切都归于平静与和谐。这两句通过“空”与“罢”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远离尘嚣的特点。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转而从自然景物中寓含哲理:青松在岁月的流逝中愈发苍老,而经历风霜洗礼的苦竹也变得稀疏。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物的变化,也暗喻了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沧桑。同时,青松与苦竹的坚韧不拔,也象征着隐士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品质。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是诗人的自我感慨与行动:看到这样的隐居景象,不禁怀念起自己曾经的隐逸之志,于是决定调转方向,返回自己的住处(或理解为心灵的归宿)。这里“睹兹”二字,既是对眼前景象的总结,也是诗人内心情感变化的触发点;“怀旧业”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怀念;“回策返吾庐”则体现了诗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选择与取舍。

整首诗起承转合布局,通过描绘隐居地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气息,展现了隐士生活的宁静与超脱,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1

主题

399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菜根谭文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407
贡献
3564
金钱
7463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9-26 04: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飞雪析


开篇介绍张子容隐居时的住所,“
白鹤青岩畔,幽人有隐居。
”白鹤山位于襄阳城南,张子容曾在那里隐居多年。
诗人应该不止一次地去过白鹤山,也对那里的山水草木并不陌生。
诗人这次前来,感觉青岩之畔的景物依旧,只是人去楼空。


颔联继续向读者展现那里的凄凉画面,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老孟站在那熟悉的庭院外,只见空庭无人、
野草丛生,低洼的地方积满了雨水,
土阶上也爬满了青苔,这里应该是很久
无人收拾了。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这一联音情顿挫、抒写自然,描绘出远处的景物,
也是一种虚实结合的写法。青松苍劲挺拔、不惧严寒,
可是经过岁月的洗礼,它们纵使根深六尺、干纵三寻,
也会出现虫洞和脱皮的现象。一个“苦”字,融入了诗人的一腔悲情


“睹兹怀旧业,携策返吾庐”,
最后两句是说,诗人亲眼目睹了张子容旧居破败不堪的场景,
可是自己即使在此苦苦等候,也不可能寻觅到朋友的身影,
更不会回到往日时光,不如扬鞭催马,返回自己的草庐。
言语之间透出一份悲戚之意,也委婉地道出诗人对友人的强烈思念。
部局为起承转合四分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2

帖子

40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75
贡献
947
金钱
1533
发表于 2024-9-26 15:3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张子容:孟浩然的同乡好友,大抵在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孟浩然与张子容同隐于鹿门山中。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张子容便前往长安应试并及弟,曾官晋陵(今江苏常州)尉,又贬乐城(今浙江乐清)尉,复为奉先(今陕西蒲城)令,再授尚书省郎中,辟为义王府司马。后弃官归乡。
白鹤岩:即白鹤山,一名白马山,在今襄樊市南十里,与卧龙山相对,距孟浩然故居岘山下涧南园极近。
此诗当作于712年张子容进士及第做官后。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首句直接点题,用地点状语交代了友人隐居所在地,来到白鹤山,一直上到半山腰的时候,便可以看见,偎倚着巨大的青石岩畔,有一座简陋的房屋,这就是我朋友居住的归隐之所在。
半有的版本作畔。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详细描述眼前景,
空空落落的庭院,土阶沉寂,枯叶飘洒,山石横列,雨水漫洇,林中乏人伐木,山涧无人垂钓,山水仍然。
空罢两字,正是人去室空,诗人无声的叹息。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曾经坚韧苍劲有力的青松,也难以经受时间的侵蚀,日渐显得衰老,不复活力;原本挺拔宁折不弯的苦竹,也无法承担风霜的肆虐,愈发变得稀疏,不再苍翠。这两句诗延续上联,继续对张子容旧居周围环境进行描写。“松老”和“竹疏”皆极尽突出岁月的无情,以及人事的凋零,给人一种苍凉悲壮的感受,从而愈增内心对往事的怀念与不舍。
正所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也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尾联扣回点明主旨,而今我来,亲眼目睹友人旧居破败零落之后的荒凉,不禁怀想起当年友朋相聚时候的欢乐情景,所谓的睹物伤情,不外大抵如此;良宵不重来,故人已远去,罢了,还是拄着我的拐杖乖乖地下山,返回我的涧南园吧。
全篇都是借由对友人隐居之所在环境与景观的描述,从而来释放出自己内心深处对往日和朋友同隐生活的怀念之意,以及对岁月悄然改变一切的喟叹。
​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8

帖子

7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3
贡献
181
金钱
275
发表于 2024-9-26 19:00: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妍班五律第二十六讲作业绣菊组

绣菊组——海云飞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①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②。

睹兹怀旧业,回③策返吾庐。


结合我们目前所学知识,认真写一篇解析作品。注意查找相关资料,分析本篇的章法布局,下字,组句。期待大家的好作品哦!

注释:青岩:青色的山岩。幽人:隐居之人,指张子容。林壑:山林涧谷。旧业:旧时的园宅。策:拐杖。
布局:总分分总,

首联: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白鹤:山名。也是隐居的代名词。在白鹤青山渐半的半山腰,有我的股友在此隐居。首联扣题点明地点时间,青山半是指秋天。青岩半是倒装句,应该是半青岩。白鹤对幽人,青岩对隐居,对得十分工整。

颔联: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临近故友住舍,台阶庭前空有流水在石头上流淌。而山林里就看不见樵夫的影子。一个空字,暗示故人不在家,同时也可以看出此地是个与世隔绝的好地方。用山林里看不见樵夫来反忖托此地的宁静安宁。阶庭,林壑,水石,樵渔,这样的景致多么优美。

颈联: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岁月对风霜,青松对苦竹,老对疏。十分工整。这首是一句复式流水句。主语是岁月,还原词句。在岁月的风霜里青松都渐渐老去,苦竹也变得稀疏。这是借景抒情。意思是,我们赌都逃不过岁月的摧残,渐渐变老,这看见隐居的景色而发出的感慨,这是多么清凉。

尾联: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目睹这荒凉而又简陋的景致不得不使人怀念我曾经拜访你的情形,旧时的故园跟现在你住的相比,真是让人悲伤,简陋的使人不愿久留,而我不得已拄着拐杖下山去回到我的住的地方。

整篇诗写作者寻访故人张子容不遇而所见的情景抒发自己的心中感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18

帖子

376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60
贡献
876
金钱
1449
发表于 2024-9-26 21: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 班第二十六讲作业
绣菊组.28.闪亮每一天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一、译文:
白鹤在青山的岩石上停留,有一位幽居的人隐居在这里。台阶前的庭院空无一人,水潭中的石头静静守候。山林和峡谷里的樵夫和渔民都已停工休息。岁月使得青松树变老了,风霜使得竹林稀疏苍凉。看着这一切,我不禁怀念起过去的事业,决定回返我的小屋。 

二、赏析:
这是孟浩然的《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一诗,通过描写寻找隐士张子容的过程,表达了孤独思考、追求宁静的主题。整首诗采用了古文辞,以景物描写为主,展现了山水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愿望。
     首联“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描述了诗人来到白鹤岩山的半山腰,寻找张子容隐居的情景。白鹤、青岩、幽人、隐居,这些词语都构建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面。
      颌联“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诗人在寻找过程中发现了静谧的庭院、幽静的水石、不再砍伐和捕鱼的山林,这些都暗示着张子容的隐居之处是一个与世隔绝、安宁祥和的环境。
      颈联“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表达了时间的推移,青松渐渐变老,竹林稀疏,这些景物的变化也暗示了隐士的生活已经过去了很久,但他的影响仍然存在。
      尾联“覩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表达了诗人寻找隐士的初衷,他是出于对隐士的景仰和怀念之情,希望能够找到他,重温旧时的友情和思考人生的理想。回吾庐,也可理解为回归自己的内心,追求精神的宁静和深思熟虑。

      整首诗以寻找隐士为线索,通过描写山水景色、自然环境以及内心感受,将读者引入了一个恬静而富有哲理的世界,强调了人们对于内心宁静和追求精神富足的向往。这首诗可以被标签为“抒情”和“咏物”。
     整首诗起承转合布局,通过描绘隐居地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气息,展现了隐士生活的宁静与超脱,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1

帖子

19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96
贡献
437
金钱
738
发表于 2024-9-27 06: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深山闲人 于 2024-9-27 06:56 编辑

绣菊19-深山闲人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解析: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是指一个隐士在青岩旁边有一个隐居的地方,白鹤在此栖息,象征着这个地方的环境清幽、远离尘嚣,是隐士理想的居住地。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是指庭院中只有水和石头,林间山坡上的樵夫和渔民也已放下工具回家。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居所,白鹤在青岩上飞翔,整个环境充满了自然和宁静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旧时光的怀念。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是指随着时间的流逝,青松逐渐老去,而苦竹则在风霜中变得稀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是指看到过去的旧业,心中充满了怀念和感慨,于是决定返回自己的住所。
综观全诗,诗人并没有围绕对友人往昔生活场景的叙写,其自始至终都是借由对友人隐居之所在环境与景观的描述,从而来释放出自己内心深处的眷恋之意以及缅怀之情。亦正是因为亲眼目睹了友人旧居破败荒芜景象,才引出最后神来一笔“回策返吾庐”,仿佛看到诗人匆匆往回赶的画面。那是一种深深地担心,甚怕自己的“吾庐”亦趋友人“旧业”之凄惨下场。至此,诗人的隐逸志趣,于刹那之间,被轻轻一个“回策”的小动作,给表现地淋漓尽致。
全诗布局为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313

帖子

2638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交流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62
贡献
599
金钱
1002
发表于 2024-9-27 11: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六讲作业:绣菊08-爱你一万年(花海飘香)

解析作业: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①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②。
睹兹怀旧业,回③策返吾庐。

解析:题目交待了人物地点。
首联介绍了白鹤岩就在半山腰,好友曾经隐居过。颌联写现在环境,颈联写了青松苦竹。尾联七分句作了归纳,八分句回家收结。
这首诗是对过去的流涟,特别喜欢这个地方!所以有空时又去看看。好友早已不在这里了。去看到了还有踏阶石头!却不见人砍柴钓鱼。这么多年,青松已老,竹子也疏。没有了人,幽居变得荒凉。但看了后还是很怀念的,看完之后就回来了。
这首诗很平淡!是种留恋!由于无缘功名!隐隐人生有失。但人生本无十全十美!人生有憾也很无奈,但也正常。
感情基调就是这样。张子容是孟浩然年青时好友,二人曾经在白鹤岩隐居。后来张子容离开这里,去长安考了进士。所以,对于孟浩然来说,值得再去寻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90

帖子

587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63
贡献
1253
金钱
2503
发表于 2024-9-27 11: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六讲作业
绣菊11-清风徐徐
解析孟浩然的这首五律。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1、创作背景:
孟浩然与张子容曾同隐鹿门山,后张前往长安应试并入仕途。多年后来到张子容隐君之处,有感而写了这首诗。
2、解析句子:
首联:“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首句直接点题,用地点状语交代了友人隐居所在地, 前句写景,状语句,后句点题。状句折分流水句,在白鹤岩的半山腰上,是朋友张子容曾隐居的地方,总领全篇。
颔联:“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景承,具体描述友人居所的空旷和外部环境。院落无人,一片萧疏;连以前能看到的樵夫和渔人的踪影也不见了,物是人非。空空落落的庭院,土阶沉寂,枯叶飘洒,山石横列,雨水漫洇,林中乏人伐木,山涧无人垂钓,山水仍然。
空罢两字,正是人去室空,诗人无声的叹息。
颈联:“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继续对张子容旧居周围环境进行描写,但有抒情意。岁月的流转,门前的青松都长大许多,竹子也因风霜变得稀疏了。“松老”和“竹疏”皆极尽突出岁月的无情,以及人事的凋零,给人一种苍凉悲壮的感受,这一联融情于景,语义双关,是一种虚实结合的写法。以及人事的凋零,给人一种苍凉悲壮的感受,从而愈增内心对往事的怀念与不舍。
尾联:“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推进一层, 由眼前景生发感慨,睹物思人,触景伤情,观今思昔,感慨系之。此处“旧业”指张子容旧居,实为怀念旧居之人。既然故人已经入仕离开此地,我还是拄杖下山吧,返回我的茅舍,不要让它变成张子容旧居这个样子。
              全篇都是借由对友人隐居之所在环境与景观的描述,从而来释放出自己内心深处对往日和朋友同隐生活的怀念之意,以及对岁月悄然改变一切的喟叹。
​3、布局  :总分分总
2024.9.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1

帖子

129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04
贡献
293
金钱
503
发表于 2024-9-27 16: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六讲作业
绣菊-洗尘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解析:张子容是孟浩然的乡邻兼好友,两人交情深厚,常有诗词唱和。大约在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二人同隐鹿门山。次年(公元712年)张子容前去长安应试。多年后,或是路过,或是专门去拜访张子容隐居处,孟浩然写下了这首诗《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诗题为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点明隐居所在地。首联“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赋笔点题,状语拆分式流水句,交代友人幽居所在地,在白鹤山半山腰的青岩石傍边,有张子容的简陋房子,这就是隐士的旧居。隐居,指张子容隐士在简陋旧居的低调度日,深居简出。

颔联景承,“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意为阶前庭院空落,唯有雨水和石头,林间溪壑没有人打柴垂钓。山水依然,人去室空,徒然喟叹。上下句并列写景,两个动词“空”“罢”,十分传神,寓情于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颈联情转,“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意为岁月使得苍劲有力的青松变得衰老,不复活力;风霜使得挺拔不屈的苦竹变得稀疏,不再苍翠。延续上联,并列写景物,继续描写隐士旧居周围的环境,“松老”“竹疏”,主谓结构词,凸显岁月无情,人事凋零,给人一种苍凉悲壮的感受,更加增加了作者对往事的怀念和不舍。物像鲜活,兴寄自然,融情入景,音节铿锵,衬托其经历风霜磨炼后的坚贞意念。竹疏,指苦竹稀疏,不苍翠。

尾联宕开一笔收结,转写自己,“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意为目睹眼前的景象,不免怀念曾经在这个旧屋里友人相聚欢乐的情景;我还是拄杖返回自己的房屋里去。上下句为连贯关系流水句。回策,指拄杖返回。怀旧业,叠映了过去的情事,结句又回到现实。睹物伤怀,抚今追昔,不胜感慨。

全诗总分分总,首联总写友人旧居方位,中两联细写旧居周围景观和环境,尾联七分句总结回忆,尾句宕开收结,一声叹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0

帖子

10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72
贡献
242
金钱
420
发表于 2024-9-27 19: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五律班绣菊组第二十六讲作业
绣菊组13-静莲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简析:题目是作者拜访一位住在白鹤岩名叫张子容隐士。首联: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首联破题目,写这位隐士居住的地方。白鹤是纯洁高贵的像征。青岩半山,隐居之清静。
颔联: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颔联写居处的景色。一个空字和罢字用的贴切传神。说明阶庭无装饰,只有水在石上流动,有王维的清泉石上流的感觉。一种幽静的自然美。一个罢字体现归隐主题。以山水为伴,罢去世俗纷扰。
颈联: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疏。继续写景,用松和竹来赞扬隐士的像松竹一样虽然经受岁月洗涤,依旧保持原有的风格。
尾联: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宕开一笔。写自己拜访的感受和受到启迪。七句转目睹友人旧居破败零落荒凉,不禁怀想起当年友朋相聚时候的欢乐情景,睹物伤情。良宵不重来,故人已远去。八句在故园看到物事人非残破景象,无奈只能返回属于我的家园了,水到渠成
结束全篇。触景生情,坚定了归隐的决心,收束全篇。
章法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9

帖子

12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84
贡献
293
金钱
479
发表于 2024-9-27 21: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六讲作业
绣菊-寒澈清秋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解析】这首诗创作于张子容外出当官之后,表达出诗人对好友的思念之情。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首联赋笔扣题,交待友人隐居环境,在白鹤山青石岩畔是友人曾经隐居之地。前分句状语前置,后分句“幽人有”倒装,正常语序是“有幽人”。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颔联融情于景,前分句写院内台阶上满是落叶,雨水漫洇,石头上结满青苔,庭院中不见一人,“空”表达门庭冷冷清清之意;后分句写庭院外面树林中不见樵夫伐木,沟壑溪流中没有渔人打鱼。“罢”表达对失去美好事物的遗憾之情。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颈联移情于物,采用倒装句式,前分句岁月使青松老;后分句风霜使苦竹疏。望着枯萎老松和稀疏苦竹,诗人有了岁月沧桑之感,不禁感概万千,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呢。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尾联“睹兹”总收前六句,尾句宕开一笔收结。望着眼前萧条的景物,想着从前二人在此欢聚时光心中无限凄凉,更有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思念,只好回转马头赶紧回家了,到此戛然而止,回家是要去哭还是回忆还是借酒浇愁,任由读者想象,有不尽之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43

帖子

3202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律研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32
贡献
773
金钱
1222
发表于 2024-9-28 04: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研修班五律第二十六讲解析作业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①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②。
睹兹怀旧业,回③策返吾庐。

结合我们目前所学知识,认真写一篇解析作品。注意查找相关资料,分析本篇的章法布局,下字,组句。期待大家的好作品哦!

梦依试解:

一、词语解释:
‌“幽人”指的是幽隐之人,隐士;指幽居之士。‌

‌‌隐居一般形容那些选择退居乡里或山野,深居不肯出仕的人。‌‌

隐居: 这个词源自古代汉语,指的是那些选择远离尘世,过上与世隔绝生活的人。

苦竹疏: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策返吾庐:回策略返回我房屋。

二、创作背景:
孟浩然与张子容曾同隐鹿门山,后张前往长安应试并入仕途。多年后来到张子容隐君之处,有感而写了这首诗。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幽静的生活场景。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首联便设定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白鹤作为纯洁、高贵的象征,与青石相映,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也寓意着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颔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清澈的泉水、古老的石阶和静谧的林间小道,展现了隐士居所的宁静与美好。同时,“罢樵渔”暗示了一种放弃尘世纷扰,归隐山林的生活态度。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颈联则透露出时间流逝和自然界的变化,青松与疏竹在岁月中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姿态,虽经历了风霜的考验,却仍旧保持着生机,这也反映出隐士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生命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尾联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生活的眷恋,以及对目前隐居生活的满足与向往。这里的“庐”指的是简陋的住所,但在诗人的笔下,却充满了归属感和自在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隐士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精神追求,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这种简单却又充满诗意生活的深切向往。
布局为起承转合四分法,尾联宕开一笔收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3

帖子

125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06
贡献
279
金钱
490
发表于 2024-9-28 08: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六讲作业(解析作业)
绣菊18—筇林红袖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①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②。
睹兹怀旧业,回③策返吾庐。

解析:
(一)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幽静的生活场景。全诗通过对山中隐士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精神追求,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这种简单却又充满诗意生活的深切向往。
(二)
1.首联“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便设定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白鹤作为纯洁、高贵的象征,与青石相映,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也寓意着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2·颔联“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一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清澈的泉水、古老的石阶和静谧的林间小道,展现了隐士居所的宁静与美好。同时,“罢樵渔”暗示了一种放弃尘世纷扰,归隐山林的生活态度。
3.颈联“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则透露出时间流逝和自然界的变化,青松与疏竹在岁月中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姿态,虽经历了风霜的考验,却仍旧保持着生机,这也反映出隐士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生命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
4.尾联,“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生活的眷恋,以及对目前隐居生活的满足与向往。这里的“庐”指的是简陋的住所,但在诗人的笔下,却充满了归属感和自在之情。
(三)章法布局:总分分总。
(四)注解:
      隐①居,指隐士的住所,或深居乡野不出仕。
     风霜苦竹疏②:风霜,指比喻高洁坚贞的节操;苦竹,又名伞柄竹。 禾本科。 秆圆筒形, 高达四米。 箨鞘细长三角形, 箨叶披针形。 笋有苦味, 不能食用。 茎可作造纸原料和制伞柄、笔管等。
     回③策返吾庐:回策,意思是骑马绕圈,吾庐,即我的屋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3

帖子

276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93
贡献
656
金钱
1055
发表于 2024-9-28 12: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绣菊09一非鱼红色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解析答案如下:
一、写作背景
张子容是孟浩然的乡邻兼好友,两人交情深厚,常有诗词唱和。大约在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二人同隐居在鹿门山。次年(公元712年)张子容前去长安应试。多年后,或是路过,或是专门去拜访张子容隐居处,就写下了这首诗《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白鹤岩,即白鹤山,在襄阳市南十里处,又名白马山。据《舆地纪胜》卷八十二“襄阳府”:“白马山,在襄阳县东南十里,以白马泉名。”又李士彬纂《襄阳县志》载:“白马山,在县南十里,一名白鹤山。”

二、析联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是指一个隐士在青岩旁边有一个隐居的地方,白鹤在此栖息,象征着这个地方的环境清幽、远离尘嚣,是隐士理想的居住地。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是指庭院中只有水和石头,林间山坡上的樵夫和渔民也已放下工具回家。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居所,白鹤在青岩上飞翔,整个环境充满了自然和宁静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旧时光的怀念。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是指随着时间的流逝,青松逐渐老去,而苦竹则在风霜中变得稀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是指看到过去的旧业,心中充满了怀念和感慨,于是决定返回自己的住所。
综观全诗,诗人并没有围绕对友人往昔生活场景的叙写,其自始至终都是借由对友人隐居之所在环境与景观的描述,从而来释放出自己内心深处的眷恋之意以及缅怀之情。亦正是因为亲眼目睹了友人旧居破败荒芜景象,才引出最后神来一笔“回策返吾庐”,仿佛看到诗人匆匆往回赶的画面。那是一种深深地担心,甚怕自己的“吾庐”亦趋友人“旧业”之凄惨下场。至此,诗人的隐逸志趣,于刹那之间,被轻轻一个“回策”的小动作,给表现地淋漓尽致。


三、布局
起承转合:首联起,颔联承,七转八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0

主题

2312

帖子

9742

积分

版主

古今墨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94
贡献
2530
金钱
3467
发表于 2024-9-28 12: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秋水长天 于 2024-9-28 12:52 编辑

秀菊03-秋水长天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解析

一、诗歌背景与作者

唐代诗人孟浩然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之间,他的山水田园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和隐居生活。这首《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应是孟浩然在寻访友人张子容隐居之地时所作。张子容也是一位诗人,与孟浩然交好。

二、诗歌解析

1.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首联点题,描绘出白鹤岩处在青山之半的位置,为后文的隐居之地营造出清幽的氛围。“幽人”指张子容,一个“有”字,表明作者对友人隐居之处的向往和期待。
此联在章法上起到引领全篇的作用,让读者迅速进入诗歌所营造的情境中。下字精准,“白鹤”“青岩”给人以空灵、清幽之感,“幽人”一词则突出了隐居者的高雅和神秘。
2.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颔联描写隐居之地的景象。庭院中只有水和石头,显得空旷宁静;山林间也没有了樵夫和渔夫的身影,一片寂静。
从章法上看,进一步细化了隐居之地的环境描写,通过“空”和“罢”两个字,强调了此地的清幽和远离尘世的特点。组句简洁明了,“阶庭”与“林壑”相对,“水石”与“樵渔”相对,对仗工整,画面感强。
3.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颈联从时间和自然环境的角度继续描写隐居之地。岁月流逝,青松渐渐老去;历经风霜,苦竹变得稀疏。
这一联在章法上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也暗示了隐居生活的长久和宁静。下字富有表现力,“老”和“疏”形象地描绘出了青松和苦竹在时间和自然作用下的状态。组句自然流畅,通过对青松和苦竹的描写,增添了诗歌的沧桑感和诗意。
4.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尾联表达了作者的感慨和行动。看到友人的隐居之地,引发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于是决定返回自己的居所。
从章法上看,尾联起到总结全诗的作用,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睹兹”二字承接上文,“怀旧业”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回策返吾庐”则表明作者在现实中的选择。下字简洁有力,“返”字体现了作者的果断和对自己生活的思考。

三、诗歌的艺术特色

1. 意境清幽:整首诗通过对白鹤岩、水石、青松、苦竹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清幽、宁静的意境,体现了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特色。
2. 对仗工整:诗歌中的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如“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3. 情感真挚:作者在寻访友人隐居之地的过程中,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令人感动。

四、总结
总分分总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是一首典型的孟浩然山水田园诗,通过对隐居之地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诗歌在章法布局、下字、组句等方面都体现了孟浩然高超的诗歌艺术水平,是一首值得品味和赏析的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8

帖子

2956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诗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69
贡献
797
金钱
1093
发表于 2024-9-29 20: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张子容:孟浩然的同乡好友,大抵在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孟浩然与张子容同隐于鹿门山中。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张子容便前往长安应试并及弟,曾官晋陵(今江苏常州)尉,又贬乐城(今浙江乐清)尉,复为奉先(今陕西蒲城)令,再授尚书省郎中,辟为义王府司马。后弃官归乡。
白鹤岩:即白鹤山,一名白马山,在今襄樊市南十里,与卧龙山相对,距孟浩然故居岘山下涧南园极近。
此诗当作于712年张子容进士及第做官后。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首句直接点题,用地点状语交代了友人隐居所在地,来到白鹤山,一直上到半山腰的时候,便可以看见,偎倚着巨大的青石岩畔,有一座简陋的房屋,这就是我朋友居住的归隐之所在。
半有的版本作畔。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详细描述眼前景,
空空落落的庭院,土阶沉寂,枯叶飘洒,山石横列,雨水漫洇,林中乏人伐木,山涧无人垂钓,山水仍然。
空罢两字,正是人去室空,诗人无声的叹息。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曾经坚韧苍劲有力的青松,也难以经受时间的侵蚀,日渐显得衰老,不复活力;原本挺拔宁折不弯的苦竹,也无法承担风霜的肆虐,愈发变得稀疏,不再苍翠。这两句诗延续上联,继续对张子容旧居周围环境进行描写。“松老”和“竹疏”皆极尽突出岁月的无情,以及人事的凋零,给人一种苍凉悲壮的感受,从而愈增内心对往事的怀念与不舍。
正所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也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尾联扣回点明主旨,而今我来,亲眼目睹友人旧居破败零落之后的荒凉,不禁怀想起当年友朋相聚时候的欢乐情景,所谓的睹物伤情,不外大抵如此;良宵不重来,故人已远去,罢了,还是拄着我的拐杖乖乖地下山,返回我的涧南园吧。
全篇都是借由对友人隐居之所在环境与景观的描述,从而来释放出自己内心深处对往日和朋友同隐生活的怀念之意,以及对岁月悄然改变一切的喟叹。
​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77

帖子

339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11
贡献
786
金钱
1310
发表于 2024-9-30 07: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六讲作业
绣菊-07冬日春天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简析
1、首先写作背景:张子容是孟浩然的乡邻兼好友,两人交情深厚,常有诗词唱和。大约在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二人同隐居在鹿门山。次年(公元712年)张子容前去长安应试。多年后,或是路过,或是专门去拜访张子容隐居处,就写下了这首诗《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2、首联,白鹤青岩畔,幽人有隐居。
”首先点题交待张子容隐居的位置
诗人应该不止一次地去过白鹤山,也对那里的山水草木并不陌生。
诗人这次前来,感觉青岩之畔的景物依旧,只是人去楼空。


3、颔联,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写隐居外围景物
老孟站在那熟悉的庭院外,只见空庭无人、
野草丛生,低洼的地方积满了雨水,
土阶上也爬满了青苔,这里应该是很久
无人收拾了。


4、颈联、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这一联音情顿挫、抒写自然,描绘出远处的景物,
也是一种虚实结合的写法。青松苍劲挺拔、不惧严寒,
可是经过岁月的洗礼,它们纵使根深六尺、干纵三寻,
也会出现虫洞和脱皮的现象。一个“苦”字,融入了诗人的一腔悲情


5、尾联、睹兹怀旧业,携策返吾庐
最后两句是说,诗人亲眼目睹了张子容旧居破败不堪的场景,
可是自己即使在此苦苦等候,也不可能寻觅到朋友的身影,
更不会回到往日时光,不如扬鞭催马,返回自己的草庐。
6、总结
总体透出一份悲戚之意,也委婉地道出诗人对友人的强烈思念。
部局为起承转合四分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9

帖子

76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8
贡献
197
金钱
286
发表于 2024-9-30 07:2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绣菊21-相忘于江湖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孟浩然寻访张子容隐居之地白鹤岩的所见所感。

一、诗句解析

1.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 诗人开篇点明地点为白鹤岩,这里有清幽之人隐居。“白鹤”“青岩”营造出一种幽静、神秘的氛围,为后文对隐居之地的描写奠定了基调。
2.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 庭院中只有水和石头,山林间也没有了砍柴和捕鱼的人。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隐居之地的宁静和远离尘世的特点。“空”和“罢”两个字,生动地表现出这里的寂静和无人打扰。
3.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 岁月流逝,青松变老;风霜侵袭,苦竹稀疏。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隐居生活的长久。青松和苦竹在这里既是自然景观,也象征着隐居者的坚韧和高洁。
4.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 看到这些,诗人怀念起过去的生活,于是掉转马头返回自己的居所。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寻访隐居之地后的感慨和思考,同时也流露出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诗歌意境

整首诗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古朴的意境。诗人通过对白鹤岩隐居之地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和隐居生活的闲适与宁静。诗中的水石、青松、苦竹等景物,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寓意着隐居者的高尚品质。同时,诗人在寻访过程中的感慨和思考,也使诗歌具有了一定的思想深度。

三、诗人情感

1.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在诗中描绘了张子容的隐居之地,表现出对这种宁静、远离尘世生活的羡慕和向往。
2. 感慨时光流逝:“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3. 怀旧之情:“睹兹怀旧业”一句,流露出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之情。这种怀旧情绪可能与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有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9

帖子

76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8
贡献
197
金钱
286
发表于 2024-9-30 07: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绣菊-四两三钱作业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①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②。
睹兹怀旧业,回③策返吾庐。
译文:
白鹤在青山的岩石上停留,有一位幽居的人隐居在这里。
台阶前的庭院空无一人,水潭中的石头静静守候。山林和峡谷里的樵夫和渔民都已停工休息。
岁月使得青松树变老了,风霜使得竹林稀疏苍凉。
看着这一切,我不禁怀念起过去的事业,决定回返我的小屋。
赏析:
这是孟浩然的《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一诗,通过描写寻找隐士张子容的过程,表达了孤独思考、追求宁静的主题。整首诗采用了古文辞,以景物描写为主,展现了山水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愿望。
首句“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描述了诗人来到白鹤岩山的半山腰,寻找张子容隐居的情景。白鹤、青岩、幽人、隐居,这些词语都构建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面。
接着诗中提到“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诗人在寻找过程中发现了静谧的庭院、幽静的水石、不再砍伐和捕鱼的山林,这些都暗示着张子容的隐居之处是一个与世隔绝、安宁祥和的环境。
第三句“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表达了时间的推移,青松渐渐变老,竹林稀疏,这些景物的变化也暗示了隐士的生活已经过去了很久,但他的影响仍然存在。
最后一句“覩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表达了诗人寻找隐士的初衷,他是出于对隐士的景仰和怀念之情,希望能够找到他,重温旧时的友情和思考人生的理想。回吾庐,也可理解为回归自己的内心,追求精神的宁静和深思熟虑。
整首诗以寻找隐士为线索,通过描写山水景色、自然环境以及内心感受,将读者引入了一个恬静而富有哲理的世界,强调了人们对于内心宁静和追求精神富足的向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2

帖子

82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3
贡献
205
金钱
308
发表于 2024-9-30 09: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六讲作业
绣菊05-戈平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解析:一、写作背景:张子容是孟浩然的乡邻兼好友,两人交情深厚,常有诗词唱和。大约在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二人同隐居在鹿门山。次年(公元712年)张子容前去长安应试。多年后,或是路过,或是专门去拜访张子容隐居处,就写下了这首诗《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二、字句剖析:首联“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意为在白鹤山半山腰的青岩石傍边,有张子容的简陋房子,这就是隐士的旧居。首联紧扣题目,直接点题。这是一联状语前置式的流水句,前句是地点状语。隐居,指张子容隐士在简陋旧居的低调度日,深居简出。
颔联“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意为阶前庭院空落,唯有雨水和石头,林间溪壑没有人打柴垂钓。山水依然,人去室空,徒然喟叹。上下句并列写景,两个动词“空”“罢”,十分传神,寓怀念之情于景物,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颈联“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意为岁月使得苍劲有力的青松变得衰老,不复活力;风霜使得挺拔不屈的苦竹变得稀疏,不再苍翠。延续上联,并列写景物,继续描写隐士旧居周围的环境,“松老”“竹疏”,主谓结构词,凸显岁月无情,人事凋零,给人一种苍凉悲壮的感受,更加增加了作者对往事的怀念和不舍。物像鲜活,兴寄自然,融情入景,音节铿锵,衬托其经历风霜磨炼后的坚贞意念。竹疏,指苦竹稀疏,不苍翠。
尾联“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意为目睹眼前的景象,不免怀念曾经在这个旧屋里友人相聚欢乐的情景;我还是拄杖返回自己的房屋里去。上下句已经过关系流水句。睹物伤怀,观今思昔,感慨系之,良宵不重来,斯人已远去,不如自己赶快返回家里,不要使自己的住房变成如此破败衰落。回策,指拄杖返回。怀旧业,叠映了过去的情事,结句又回到现实。

     三、章法布局:总分分总,首联总写友人旧居方位,中两联细写旧居周围景观和环境,尾联七分句总结回忆,下句宕开收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03

帖子

1322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驿站吟风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02
贡献
301
金钱
514
发表于 2024-9-30 15:3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解析】这首诗创作于张子容外出当官之后,表达出诗人对好友的思念之情。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首联赋笔扣题,交待友人隐居环境,在白鹤山青石岩畔是友人曾经隐居之地。前句状语前置流水句。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颔联融情于景,突出此地的远离尘世,“空”是只有的意思;后分句写罢是没有的意义,外面树林中不见樵夫伐木,沟壑溪流中没有渔人打鱼。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用青松和苦竹表达时间的缓慢流逝,只看见青松一年又一年的老了,竹子稀疏了茂盛了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尾联“睹兹”总收前六句,尾句宕开一笔收结。望着故人的隐居之地,自己也想起自己的隐居地,想回去了,远离尘世的喧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

帖子

2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0
贡献
55
金钱
87
发表于 2024-10-3 15: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六讲作业
绣菊29-图图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此诗是孟浩然的一首寻访友人隐居之地的诗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解析:

一、整体意境

这首诗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古朴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对友人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宁静的追求。

二、逐句分析

1.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 首句描绘了白鹤在青岩半腰飞舞的景象,点明了隐居之地的环境优美。“幽人”指友人张子容,他在这样的地方隐居,给人一种神秘、宁静的感觉。
2.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 这两句描写了友人隐居处的庭院中只有水和石头,山林中也没有了樵夫和渔夫的身影。表现出这里的宁静和远离尘世的喧嚣。
3.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 此句通过对青松和苦竹在岁月和风霜中的变化的描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隐居生活的长久。同时,也体现了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坚韧。
4.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 最后两句诗人看到友人的隐居之地,怀念起过去的时光,然后策马返回自己的住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隐居生活的羡慕和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三、艺术特色

1. 写景抒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友人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自然的热爱之情。
2. 对比衬托:诗中通过将隐居之地的宁静与尘世的喧嚣进行对比,衬托出友人隐居生活的美好。
3. 意象丰富:诗中运用了白鹤、青岩、水石、青松、苦竹等丰富的意象,营造出了一种古朴、清幽的氛围。

总之,《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是一首意境优美、情感真挚的诗作,通过对友人隐居之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6

主题

7185

帖子

3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人诗苑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885
贡献
8945
金钱
1256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10-5 18: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

主题

823

帖子

5709

积分

副首版

沧浪书院词三期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14
贡献
1221
金钱
2237

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4-10-8 09:4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结合我们目前所学知识,认真写一篇解析作品。注意查找相关资料,分析本篇的章法布局,下字,组句。期待大家的好作品哦!
绣菊27 碧海晴空解析

题目《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张子容应是作者孟浩然的好友,过着隐居山林的生活。作者去白鹤岩寻访张子容而成此诗。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首联开篇点题,交代白鹤岩的清幽环境,引出隐居的友人张子容,既描绘了友人栖身之地的美好,又暗示了友人的高洁情操。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颔联进一步描绘友人居住的环境,阶庭空旷,水石相映,林壑间无人砍柴打鱼,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寞的氛围,对仗工稳,为后文的怀旧之情铺垫。空和罢下字精妙,写出了环境的空幽寂静。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颈联写诗人由眼前之景感慨时间的流逝,青松因岁月而老去,苦竹在风霜中变得稀疏。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变化的描写,间接表达出人事的沧桑和世事的变迁。老和疏字表达了岁月的无情和人事的寂寥疏落。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尾联写诗人目睹这里友人所居的景象,不禁怀想起自己往昔的那些时光,最终决定返回自己的居所,结束这次寻访。

布局为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76

帖子

1808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楹联三兼曲二、赋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97
贡献
461
金钱
677
发表于 2024-10-25 14: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六讲作业
绣菊17-黑咖啡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诗解:
首联:
来到白鹤山,一直上到半山腰的时候,便可以看见,偎倚着巨大的青石岩畔,有一座简陋的房屋,这就是我朋友居住的归隐之所在。青岩,青色的山石,说明山石结实,是可以建造居所的地方。半通畔,旁边的意思。幽人,指隐士,此处指张子容。诗人在首联紧扣题目,直接点明友人隐居的地方,给人一种熟门熟路的感觉。

颔联:
庭院空落,土阶沉寂,枯叶飘洒,山石横列,雨水漫洇,风物依旧,可惜故人不再,林中乏人伐木,山涧无人垂钓,山水仍然,人去室空,徒然喟叹。诗人详细描述眼前景观,似乎没有一字涉及到怀想,却无处不是曾经遗留下来的画面,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恰是诗人含蓄的表达,所谓“无一字显,尽得风流矣”。

颈联:
时光飞逝,岁月如流,曾经坚韧苍劲有力的青松,也难以经受时间的侵蚀,日渐显得衰老,不复活力;原本挺拔宁折不弯的苦竹,也无法承担风霜的肆虐,愈发变得稀疏,不再苍翠。这两句诗延续上联,继续对张子容旧居周围环境进行描写。“松老”和“竹疏”皆极尽突出岁月的无情,以及人事的凋零,给人一种苍凉悲壮的感受,从而愈增内心对往事的怀念与不舍。

尾联:
而今我来,亲眼目睹友人旧居破败零落之后的荒凉,不禁怀想起当年友朋相聚时候的欢乐情景,所谓的睹物伤情,不外大抵如此;良宵不重来,故人已远去,罢了,还是拄着我的拐杖乖乖地下山吧,返回属于我的涧南园,至少不能像这样任它破落败坏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02: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