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15|回复: 27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六讲画梅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910

主题

19万

帖子

5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苑首席版主兼沧浪书院交流版副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843
贡献
192370
金钱
19917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9-24 18: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似水年华 于 2024-9-24 21:53 编辑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不要任何编辑,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要求素雅统一。

另外,请注意贴作业格式,要求一人一楼,多的删除,谢谢合作!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六讲画梅组论坛作业贴


第二十五讲解析作业


好,今天关于叠映这个理论概念,我们就讲这么多。因为今天要让大家先简单的理解一下,没有更多的举例七律,五律,只是选了绝句来说明。概念清楚后,我们以后碰到,会补充讲解的。


下面布置一下解析作业: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①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②。

睹兹怀旧业,回③策返吾庐。

结合我们目前所学知识,认真写一篇解析作品。注意查找相关资料,分析本篇的章法布局,下字,组句。期待大家的好作品哦!


作业截止时间,2024.9月30日晚上八点。




0

主题

422

帖子

606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56
贡献
1378
金钱
2352
发表于 2024-9-25 08: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六讲画梅组论坛作业贴
画梅19-影子

寻白鹤岩 张子容 隐居

唐·孟浩然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①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②。

睹兹怀旧业,回③策返吾庐。

结合我们目前所学知识,认真写一篇解析作品。注意查找相关资料,分析本篇的章法布局

首联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首联

点题。首句一语双关。即是交代幽居地点,又在写青山半山白鹤半空飞舞。

颔联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庭前所见。水空绕无人。(打柴、打鱼)
颈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②。
所感慨 以小见大 青松绾合起岁月老,因风霜苦竹稀疏,暗喻人生,情景交融。
注意句式:岁月青松老(岁月老、青松老,这叫啥句式想不起了哈)
尾联
转合
睹兹怀旧业,回③策返吾庐。
看着此处他以前居住过的地方这么的清幽宁静,我转身回去的时候 不断思量并策划我未来的人生之路。
布局:看作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

帖子

7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5
贡献
176
金钱
271
发表于 2024-9-25 18: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25、第二十五讲作业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711年)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解析:
孟浩然在将近四十岁的时候,才想起来前往京城求取功名。如果便以此认为他没多少功利心,这是有些说不过去的。毕竟,在送别隐居友人张子容赴京赶考之后,孟浩然亦动身远行,这就是动了心。他漫游长江流域,四处与人切磋诗文,赖此结交朋友;并且写诗干谒公卿名流,希望能够获得举荐,从而得到进身时机。
唐玄宗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孟浩然曾带病写诗寄给老友张子容,其中感叹道:
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
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
(《晚春卧病寄张八》)流露出对此次“行动”失败之后的痛苦与失望之情。这也充分说明了,孟浩然其实并不想别人所想那样,是真的“淡薄功名”,只是囿于仕途困顿,才最终释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岁暮归南山》)。
张子容是孟浩然的乡邻兼好友,从他们之间的诗作唱和,可以得知两人交情是比较深厚的。据元朝辛文房在《唐才子传》里记载:“同隐鹿门山,为生死交,诗篇倡答颇多。” 大抵在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孟浩然与张子容同隐于鹿门山中。不过,猜测他们并不是一味游山玩水,最大的可能便是共同作伴一起读书。
因为在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张子容便前往长安应试去了。分别之际,孟浩然在诗作《送张子容进士举》中惘然地写道:
夕曛山照灭,送客出柴门。
惆怅野中别,殷勤岐路言。
茂林予偃息,乔木尔飞翻。
无使谷风诮,须令友道存。”
通过其中诗句,我们可以了解到所谓的“隐居”生活,当然并不是想象中那样美好的,甚至于其实是比较清贫,所住之地也是贫瘠的很。
对比两人之后,总的来说,张子容的官运要比自己的朋友孟浩然勉强稍许。因为当年,张子容竟然擢举进士第,后来发为乐成(今浙江乐清)令。而孟浩然,是有唐朝以来的诗人里面,唯一一个终生未仕的“布衣诗人”。
多年之后,或许是路过,又或者是专程,孟浩然去寻张子容隐居之地,并为此写诗一首以记之。这首诗,便是《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白鹤岩,即白鹤山,在襄阳市南十里处,又名白马山。据《舆地纪胜》卷八十二“襄阳府”:“白马山,在襄阳县东南十里,以白马泉名。”又李士彬纂《襄阳县志》载:“白马山,在县南十里,一名白鹤山。”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来到白鹤山,一直上到半山腰的时候,便可以看见,偎倚着巨大的青石岩畔,有一座简陋的房屋,这就是我朋友居住的归隐之所在。青岩,青色的山石,说明山石结实,是可以建造居所的地方。半通畔,旁边的意思。幽人,指隐士,此处指张子容。诗人在首联紧扣题目,直接点明友人隐居的地方,给人一种熟门熟路的感觉。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庭院空落,土阶沉寂,枯叶飘洒,山石横列,雨水漫洇,风物依旧,可惜故人不再,林中乏人伐木,山涧无人垂钓,山水仍然,人去室空,徒然喟叹。诗人详细描述前景观,似乎没有一字涉及到怀想,却无处不是曾经遗留下来的画面,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恰是诗人含蓄的表达,所谓“无一字显,尽得风流矣”。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时光飞逝,岁月如流,曾经坚韧苍劲有力的青松,也难以经受时间的侵蚀,日渐显得衰老,不复活力;原本挺拔宁折不弯的苦竹,也无法承担风霜的肆虐,愈发变得稀疏,不再苍翠。这两句诗延续上联,继续对张子容旧居周围环境进行描写。“松老”和“竹疏”皆极尽突出岁月的无情,以及人事的凋零,给人一种苍凉悲壮的感受,从而愈增内心对往事的怀念与不舍。
孟浩然的朋友著名诗人王维,其诗作《访李山人所居因题屋壁》中有一联曰:“问年松树老,有地竹林多”,景物相近,句式相似。但当我们仔细地阅读之后,便会察觉其中的区别,发现孟浩然此联明显要高明一筹。王诗摹物精致却乏少情思,而孟诗物象鲜活,兴寄自然,融情入景,加之音节铿锵,读来尤显力度,愈衬托其历经风霜磨练之后的坚贞意念。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而今我来,亲眼目睹友人旧居破败零落之后的荒凉,不禁怀想起当年友朋相聚时候的欢乐情景,所谓的睹物伤情,不外大抵如此;良宵不重来,故人已远去,罢了,还是拄着我的拐杖乖乖地下山吧,返回属于我的涧南园,至少不能像这样任它破落败坏掉。
旧业,当指张子容昔日隐居时之遗迹。谢灵运诗作《白石岩下径行田诗》中有句:“旧业横海外,芜秽积颓龄。”当同此意思。策,此处当为手杖,而不可理解成策马。这两句写诗人观遍友人旧居之后的复杂感情,夹杂着对友人强烈地思念,观今思昔,感慨系之。
综观全诗,诗人并没有围绕对友人往昔生活场景的叙写,其自始至终都是借由对友人隐居之所在环境与景观的描述,从而来释放出自己内心深处的眷恋之意以及缅怀之情。亦正是因为亲眼目睹了友人旧居破败荒芜景象,才引出最后神来一笔“回策返吾庐”,仿佛看到诗人匆匆往回赶的画面。那是一种深深地担心,甚怕自己的“吾庐”亦趋友人“旧业”之凄惨下场。至此,诗人的隐逸志趣,于刹那之间,被轻轻一个“回策”的小动作,给表现得淋漓尽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3

帖子

1510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74
贡献
367
金钱
602
发表于 2024-9-25 20: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茹 于 2024-9-28 22:06 编辑

沧浪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六讲画梅组作业
画梅组-静茹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结合我们目前所学知识,认真写一篇解析作品。注意查找相关资料,分析本篇的章法布局,下字,组句。

静茹试析:
查了下资料,这位张子容是老孟的旧交,两人曾一起读书,交往甚密,但后来考取了功名,去外地当官了,而老孟却迟迟不得入仕,仍在鹿门山过着隐居的生活。这首诗就是写在对方出仕之后,有一天老孟去寻访他曾经住过的老宅。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在白鹤岩之畔,有幽人曾经隐居之所。首联流水句叙事起,点题了。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颔联景承,写旧宅之景。阶庭无人,惟见流水乱石一如从前,林壑之间,再也看不到昔日的渔翁樵夫,往日热闹的这里如今变得寂静又荒凉啊。这联也可看作是时空语。阶庭水石犹在,此是不变,林壑渔樵不见,此是变,物是人非之感。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颈联看着像题评句啊?经过岁月荏苒,青松已渐渐老去,由于风霜侵蚀,苦竹也已萧疏不堪。半虚半实的手法。青松、苦竹皆为眼前实物,岁月侵蚀,风霜砥砺,又为虚写,老,疏,苦,又见诗人心境,一切景语皆情语,暗喻自已如青松,苦竹一般,在岁月的流逝中,世事的摧残下,也将渐渐衰老凋零了。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尾联七转八合,我目睹着眼前这一切,开始怀念我自已的旧居了,于是我也柱着竹杖,也要回到我的旧居去隐居了。由眼前景想到自身,宕开一层,收结全诗。

总分分总布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005

帖子

7901

积分

版主

沧浪诗话华南诗社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07
贡献
1705
金钱
3217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4-9-25 21: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敬新谱 于 2024-9-25 21:05 编辑

沧浪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六讲画梅组作业
画梅组-东江渔夫

寻白鹤岩 张子容 隐居

唐·孟浩然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作品解析: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解析

这首诗是孟浩然寻访张子容隐居之地白鹤岩时所作。

一、诗歌内容解析

    首联“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描绘了白鹤岩的位置在青色的山岩半腰处,点明这里是隐士张子容的居所。一个“幽”字,既写出了隐居之地的清幽,也暗示了张子容的隐士身份。

    颔联“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描写了隐居之地的庭院中只有水和石头,山林中也没有了砍柴和捕鱼的人。这里通过“空”和“罢”两个字,营造出一种宁静、无人打扰的氛围,进一步突出了隐居生活的清幽与闲适。

     颈联“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从时间的角度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景象。岁月流逝,青松渐渐老去,风霜之下,苦竹也变得稀疏。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人生的沧桑。

     尾联“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诗人看到这里的景象,怀念起过去的时光,于是掉转马头,返回自己的居所。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之情。

二、章法布局分析

1. 起承转合清晰

       首联“起”,引出白鹤岩和隐居之人,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颔联和颈联“承”,进一步描写隐居之地的景色和氛围,从庭院到山林,从水石到青松苦竹,层层深入,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尾联“转合”,诗人在看到隐居之地的景象后,产生了怀念之情,并决定返回自己的居所,使诗歌在情感上有了一个转折和收束。

2. 情景交融

     诗歌中既描写了自然景色,如白鹤岩、青松、苦竹等,又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如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惆怅之情。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感人。


3. 对比手法

      颔联中“阶庭空水石”与“林壑罢樵渔”形成对比,突出了隐居之地的宁静与无人打扰。颈联中“岁月青松老”与“风霜苦竹疏”也形成对比,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人生的变化。


4. 以景结情

       尾联以诗人返回自己的居所作结,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同时,也通过对隐居之地的描写,引发了读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思考。

       总之,孟浩然的这首《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通过对隐居之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惆怅之情,在章法布局上起承转合清晰,情景交融,运用对比手法和以景结情,使诗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8

帖子

479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65
贡献
1153
金钱
1827
发表于 2024-9-26 17: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研班第二十六讲作业,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 .孟浩然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画梅25-心灵驿站
译析:
首联:便设定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白鹤作为纯洁高贵的象征。与青岩相映,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也寓意着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颌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清澈的泉水,古老的石阶和静谧的林间小道,展现了隐士居所的宁静和美好,同时,“罢櫵渔”暗示了一种放弃尘世纷扰,归隐山林的生活态度。
颈联:则透露出时间流逝和自然界的变化,青松与疏竹在岁月中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姿态,虽经历了风霜的考验,却仍旧保持着生机,这也反映出隐士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生命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
尾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眷恋,以及对目前隐居生活满足和的向往。这里“庐”指简陋的住所,但在诗人的笔下,却充满了归属感和自在之情。
整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隐居生活画面,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去的怀念。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內在的宁静和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940

帖子

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书院律诗三期、律一期、绝三期、律四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65
贡献
1481
金钱
12306
发表于 2024-9-26 19: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23腾骏 于 2024-9-26 20:11 编辑

沧浪五律研修第26讲解析作业:
画梅13-腾骏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①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②。
睹兹怀旧业,回③策返吾庐。

腾骏浅析:
首联叙起点题,描述白鹤山半腰,是隐士(指张子容)的归隐之处。
颔联景承,台阶和庭院空落,只看到山石陈列和雨水漫流,林中无人伐木,亦无人垂钓。说明主人已远去。
颈联情景交融转,时光飞逝,青松也日渐苍老,风霜肆虐,苦竹愈发变得稀疏。给人一种苍凉悲壮之感。
尾联触景生情结,目睹此情此景,不禁怀念当年之欢乐情景,无奈之余,只好调转手杖回自己的草庐吧!
全诗后三联对仗。半通假字畔,水石和樵渔名词动用化。空,罢用字巧妙。颈联倒装。岁月老青松,风霜疏苦竹。老和疏形容词动用化。尾联睹与回,怀与返,下字精准,耐人寻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1

帖子

207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7
贡献
498
金钱
796
发表于 2024-9-26 21:3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五律研修第26讲解析作业:
画梅01-白雪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简析:
首联:
点题,介绍张子容住所所在地,前句为后句状语。
颔联:
景承,近景,扣“有隐居”,描写张子容住所的凄凉现状,空庭无人,渔樵不见,景中含情。
颈联:
描绘远景“青松”和“苦竹”,虚实结合,移情于物,感叹岁月,怀念往昔。“老”、“疏”为形容词使动用法。
尾联:
诗人睹物思人,在此等也不会见到朋友,不如返回自己的草庐。
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873

帖子

7065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词校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39
贡献
1702
金钱
2812
发表于 2024-9-27 00: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2039小憩片刻 于 2024-9-27 00:38 编辑

五律研班画梅组-16-小憩片刻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结合我们目前所学知识,认真写一篇解析作品。注意查找相关资料,分析本篇的章法布局,下字,组句。期待大家的好作品哦!解析:
      本首诗作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古朴的意境。诗人通过对白鹤、青岩、幽人隐居之所的描绘,展现出远离尘世喧嚣的世外桃源之景。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在最后表达了回归自我、寻找内心宁静的想法。

首联:总起,点出地点,白鹤在青岩半腰处飞舞,暗示此地环境的清幽和宁静。幽人在此隐居。虚实相间的笔法。列锦笔法。
颔联:承接首联,继续写景。庭院中只有水和石头,显得空旷宁静。而山林沟壑中也没有了樵夫和渔夫的身影,进一步强调了此地的寂静无人,仿佛与外界的喧嚣隔绝。
颈联:转意融情,岁月流逝,青松渐渐老去,经历了风霜的苦竹也变得稀疏。这两句既描绘了自然景物随时间的变化,也暗示了人生的沧桑和无常。采用反手写景虚实相间叠映时序的笔法。
尾联:收结:看到这样的景象,诗人怀念起过去的生活和事业。最后一句“回策返吾庐”表达了诗人想要回归自己的居所,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动词在句中。
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4

帖子

53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8
贡献
132
金钱
202
发表于 2024-9-27 08: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六讲画梅组作业
画梅组-思无邪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结合我们目前所学知识,认真写一篇解析作品。注意查找相关资料,分析本篇的章法布局,下字,组句。

赏析:
据资料介绍:这位张子容是孟浩然的朋友,他考取了功名,去外地当官了,而老孟没能入仕,在鹿门山过着隐居的生活。这首诗就是写在对方出仕之后,有一天老孟去寻访他曾经隐居住过的宅子。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在白鹤岩之畔,有幽人曾经隐居之所。首联赋笔起,直入主题。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颔联景承,写旧宅之景。阶庭无人,惟见流水乱石一如从前,林壑之间,再也看不到昔日的渔翁樵夫。这联可见时空转换。阶庭水石犹在,此是不变,林壑渔樵不见,此是变,物是人非之感。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颈联入情,感叹经过岁月消磨,青松已渐渐老去,由于风霜侵蚀,苦竹也已萧疏。以青松、苦竹物托情,暗喻诗人心境,自已如青松,苦竹一般,也已渐渐衰老凋零了。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尾联七转八合,我目睹着眼前这一切,开始怀念我自已的旧居了,于是我柱着竹杖,还是回到我的隐居之所吧。由眼前景想到自身,宕开一层,收结全诗。此时的孟浩然心情应该是很复杂的,有对朋友故居破败的惋惜,对友人的思念,还有对友人走上仕途之路的担忧和不值。尤其是尾联后分句,回策返吾庐,足见诗人此刻已安然隐居的心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3

帖子

11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77
贡献
250
金钱
427
发表于 2024-9-27 10:45: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六讲作业
作者/画梅20~人中子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 孟浩然 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浅析: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首联以流水句点题,写白鹤青岩的一旁是隐士张子容曾经的居所。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颌联景承,以212的句式写庭院无人,只有阶前的泉水和石头,山林涧谷也没有樵夫与渔夫。此联是从前与眼前的对比,是时空语,有物是人非的感觉。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颈联以221的句式继续写景,但景中含情,句中虚实结合,描写青松在漫长的岁月里苍老,苦竹在风霜侵袭下变萧疏。暗喻自己也渐渐衰老了。看来颈联转了。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尾联宕开一笔收结全篇。描写诗人目睹此情此景思念起旧日的园宅,快马扬鞭回到自己的家园。全诗读后有苍凉的感觉。

布局:起承转合四分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1

帖子

343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85
贡献
756
金钱
1440
发表于 2024-9-27 14: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六讲画梅组作业
画梅组-傲雪飞鹰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解析:
张子容是孟浩然的好友,两人曾一起读书,交往甚密,但后来张子容竟然擢举进士第,后来发为乐成(今浙江乐清)令。,而孟浩然却迟迟不得入仕,仍在鹿门山过着隐居的生活。这首诗就是写在对方出仕之后,有一天老孟去寻访他曾经住过的老宅。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在白鹤岩之畔,有幽人曾经隐居之所。首联状语拆分流水句叙事起,点题。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颔联景承,阶庭无人,惟见流水乱石一如从前,林壑之间,再也看不到昔日的渔翁樵夫,往日热闹的这里如今变得寂静又荒凉。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颈联看着像题评句。经过岁月荏苒,青松已渐渐老去,由于风霜侵蚀,苦竹也已萧疏不堪。半虚半实的手法。青松、苦竹皆为眼前实物,岁月侵蚀,风霜砥砺,又为虚写,老,疏,苦,又见诗人心境,一切景语皆情语,暗喻自已如青松,苦竹一般,在岁月的流逝中,世事的摧残下,也将渐渐衰老凋零了。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尾联七转八合,我目睹着眼前这一切,开始怀念我自已的旧居了,于是我也柱着竹杖,也要回到我的旧居去隐居了。由眼前景想到自身,宕开一层,收结全诗。

总分分总布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

帖子

25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3
贡献
64
金钱
97
发表于 2024-9-27 17: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五律研修第26讲解析作业:
画梅15—书儿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简析:
首联:
点题,介绍张子容住所所在地,前句为后句状语。
颔联:
景承,近景,扣“有隐居”,描写张子容住所的凄凉现状,空庭无人,渔樵不见,景中含情。
颈联:
描绘远景“青松”和“苦竹”,虚实结合,移情于物,感叹岁月,怀念往昔。“老”、“疏”为形容词使动用法。
尾联:
诗人睹物思人,在此等也不会见到朋友,不如返回自己的草庐。
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2

帖子

172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3
贡献
385
金钱
671
发表于 2024-9-27 17:3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五律研修第26讲解析作业:
画梅31—根生

1.浅析
这首通过寻找隐士张子容的过程,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幽静的生活场景。
设定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展现了山水之美,孤独思考、追求宁静的主题。同时也寓意着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描述了诗人来到白鹤岩山的半山腰,寻找张子容隐居的情景。白鹤、青岩、幽人、隐居,这些词语都构建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面。

颔联:“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一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清澈的泉水、古老的石阶和静谧的林间小道,展现了隐士居所的宁静与美好。同时,“罢樵渔”暗示了一种放弃尘世纷扰,归隐山林的生活态度。

颈联:“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则透露出时间流逝和自然界的变化,青松与疏竹在岁月中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姿态,虽经历了风霜的考验,却仍旧保持着生机,这也反映出隐士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生命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

尾联:“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这里的“庐”指的是简陋的住所,但在诗人的笔下,却充满了归属感和自在之情。表达了诗人寻找隐士的初衷,他是出于对隐士的景仰和怀念之情,希望能够找到他,重温旧时的友情和思考人生的理想。返吾庐,也可理解为回归自己的内心,追求精神的宁静和深思熟虑

整首诗以寻找隐士为线索,通过对山中隐士生活的细腻描写,通过描写山水景色、自然环境以及内心感受,将读者引入了一个恬静而富有哲理的世界,强调了人们对于内心宁静和追求精神富足向往的重要性。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精神追求。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这种简单却又充满诗意生活的深切向往。
2.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4

帖子

126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64
贡献
278
金钱
544
发表于 2024-9-28 12: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五律研修第26讲解析作业:
文/画梅30-求是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解析:首联点题,指出隐居之所的位置,“白鹤岩”变为“白鹤青岩”,也勾勒了幽静出俗的环境;第二联,由外部环境转到对隐居居所的描写,一起生活过的痕迹依稀尚在,一个“空”字一个“罢”说明故人不在,物是人非,因而对景怅然;第三联,定格到居所中的“青松”和“苦竹”,一个“老”一个“疏”,突出了光阴的流逝和现实的悲凉;末联,时间上呼应开始的“访”,情感上突出对故人之“怀”,回策而返,也隐含着作者的选择、判断和决定。本诗叙事清晰,内容层次深入,情感表达融合景物之中,在时间的观照下表现得格外深切。在意象的选取中,依次出现:白鹤、青岩、隐居、阶庭、空水、林壑、青松、苦竹等,可谓迭出纷陈,全靠虚词加以斡旋,让情景二者水乳交融,具象化内容络绎不绝,而情感深潜其中,极富表现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7

帖子

42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7
贡献
104
金钱
161
发表于 2024-9-28 13: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五律研修第26讲解析作业:
画梅18清竹相依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解析:首联点明所访之人的隐居之所。白鹤青岩,突出环境幽静出俗,颔联描写居所,阶庭林壑,再次点明环境幽静。一空一罢说明人迹罕至。颈联描写居所的景物,青松苦竹,文人所爱,亦点明居所主人的情怀,一老一疏,突出了光阴流逝与现实悲凉。尾联呼应“访”,也隐含作者怀友而返的选择与决心。在意象的选取中,依次出现:白鹤、青岩、隐居、阶庭、空水、林壑、青松、苦竹等,可谓迭出纷陈,全靠虚词加以斡旋,让情景二者水乳交融,具象化内容络绎不绝,而情感深潜其中,极富表现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2

帖子

12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64
贡献
296
金钱
464
发表于 2024-9-28 20: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星星过月 于 2024-9-28 21:29 编辑

沧浪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六讲画梅组作业
画梅组33-星星过月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解析:张子容是孟浩然的乡邻兼好友,两人交情比较深厚,这点可以从他们之间的许多诗作唱和看出来。他俩同隐于鹿门山中读书,
后来张子容便前往长安应试并擢举进士第,后来发为乐成(今浙江乐清)令。而孟浩然,是有唐朝以来的诗人里面,唯一一个终生未仕的“布衣诗人”。多年之后,或许是路过,又或者是专程,孟浩然寻去张子容隐居之地,并为此写诗一首以记之。这首诗,便是《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白鹤岩,即白鹤山,在襄阳市南十里处,又名白马山。据《舆地纪胜》卷八十二“襄阳府”:“白马山,在襄阳县东南十里,以白马泉名。”又李士彬纂《襄阳县志》载:“白马山,在县南十里,一名白鹤山”。

首联紧扣题目,为状语拆分流水句来叙事,点明友人隐居的地方,此处“幽人”指张子容。

颔联,景承,对张子容隐居居所进行描写,“空”与“罢”下字精准,表达对古人不在的惆怅。

颈联,描写居住处的“青松”和“苦竹”,“老”与“疏”突出了光阴的流逝和现实的悲凉,用字恰当。
尾联,七转八合。亲眼目睹友人旧居破败零落之后的荒凉,不禁怀想起当年友朋相聚时候的欢乐情景。

总之,这首诗围绕朋友隐居之所进行描写,并融入了作者对过往美好的回忆、以及对远方朋友的思念,更体现出作者对仕途失意、人生缺憾的无奈之情。
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7

帖子

10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7
贡献
244
金钱
383
发表于 2024-9-28 21: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六讲画梅组作业
画梅21—惠昕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结合我们目前所学知识,认真写一篇解析作品。注意查找相关资料,分析本篇的章法布局,下字,组句。

解析:
张子容是孟的旧交,两人曾一起读书,交往甚密,但后来考取了功名,去外地当官了,而老孟却迟迟不得入仕,仍在鹿门山过着隐居的生活。这首诗就是写在对方出仕之后,有一天老孟去寻访他曾经住过的老宅。
首联“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在白鹤岩之畔,有幽人曾经隐居之所。状语拆分流水句,赋起,点题。
颔联“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景承,写旧宅环景。阶庭无人,惟见流水乱石一如从前,林壑之间,再也看不到昔日的渔翁樵夫,往日热闹的这里如今变得寂静又荒凉。这联是时空语。阶庭水石犹在,此是不变,林壑渔樵不见,此是变,物是人非之感。
颈联“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经过岁月荏苒,青松已渐渐老去,由于风霜侵蚀,苦竹也已萧疏不堪。半虚半实的手法。青松、苦竹皆为眼前实物,岁月侵蚀,风霜砥砺,又为虚写,老,疏,苦,又见诗人心境,一切景语皆情语,暗喻自已如青松,苦竹一般,在岁月的流逝中,世事的摧残下,也将渐渐衰老凋零了。
尾联“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尾联七转八合,我目睹着眼前这一切,开始怀念我自已的旧居了,于是我也柱着竹杖,也要回到我的旧居去隐居了。由眼前景想到自身,宕开一层,收结全诗。
小结:首联赋起,中二联景承,尾联转结。布局总分分总。情景交融,空、罢、老、苦,带着感情色彩,抒发了寂寞孤独,物是人非之感。颔联,倒装句,空水石—水石空,罢樵渔—樵渔罢。颈联前二后三为因果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74

帖子

19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76
贡献
446
金钱
750
发表于 2024-9-28 22: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六讲画梅组论坛作业贴
画梅-27 / 血琉璃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简析:
首联,点明友人隐居之地点、环境、白鹤、青岩,本身就是隐居者的象征。幽人、隐居,差不多的意思;
颔联,友人久已不见,至令庭院荒芜、山水无人迹,一“空”,一“罢”和杜甫“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之“自”,“空”字,有异曲同工之意,寄景于情,中间多少诗人感概!
颈联,这一联音情顿挫、抒写自然,虚实结合,寓情于景,亦物亦人,莫可辨,何必辨!
尾联,睹物伤怀,不如归去之意。

全诗着一“寻”字,其实映入眼帘的,无物不景,无景不情,如何用得着寻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5

帖子

6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9
贡献
154
金钱
233
发表于 2024-9-29 09:42: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片天空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唐 孟襄阳)

白鹤青岩畔,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携策返吾庐。

赏析:

白鹤青岩石的一旁,是隐士的居所。

台阶前的庭院里只用空旷的泉水和石头,山林涧谷也没有渔夫和樵夫。

青松在漫长的岁月里苍老,苦竹在风霜总凋零。

此情此景令我思念旧日的园宅,快马扬鞭回到了我的家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7

帖子

235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69
贡献
466
金钱
1152
发表于 2024-9-29 12: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六讲画梅组论坛作业贴
画梅28—荻花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①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②。

睹兹怀旧业,回③策返吾庐。

释文
在白鹤山半山腰的青岩石傍边,是张子容的隐居处,
阶前庭院空落唯有雨水和石头,林间溪壑无人打柴垂钓
岁月使得苍青松衰老;风霜使得苦竹变得稀疏,
目睹眼前之景怀念与旧人已去的欢乐;我还是回家吧。
写作背景:
张子容是孟浩然的乡邻兼好友,两人交情深厚,常有诗词唱和。大约在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二人同隐居在鹿门山。次年(公元712年)张子容前去长安应试。多年后,或是路过,或是专门去拜访张子容隐居处,就写下了这首诗《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浅析:
首联紧扣题目,直接点明友人隐居的地方,一种熟门熟路之感感。颔联承幽居而来,用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来宣染张子容故居的空旷与幽静。颈联转,用岁月青松,风霜苦竹意象来绾合从而感叹时间流逝人生苦恼。尾联睹物思人荡开一笔收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

帖子

30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8
贡献
75
金钱
113
发表于 2024-9-29 12:20: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寻白鹤岩 张子容 隐居
唐·孟浩然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这首五言律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为描述其友张子容在白鹤岩的隐居生活而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首联“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直接点明了隐居的地点和人物。白鹤岩,一个充满仙气与神秘色彩的地方,青岩半掩,更添几分幽静。幽人,即隐居者张子容,他选择在这样的地方隐居,可见其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心境。

颔联“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进一步描绘了隐居环境的清幽与宁静。阶庭空旷,只有水石相伴,没有尘世的喧嚣;林壑深邃,樵夫渔人已不再打扰,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自然。这两句诗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

颈联“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通过时间的流逝和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岁月变迁的感慨。青松因岁月的洗礼而显得更加苍老,苦竹在风霜的侵袭下变得更加稀疏。

尾联“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诗人看到友人的隐居生活,不禁怀念起自己的旧业,即曾经追求的理想和抱负。然而,现实与理想之间总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于是,诗人决定“回策返吾庐”,即回到自己的住处,继续追寻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综上所述,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2

帖子

18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7
贡献
449
金钱
687
发表于 2024-9-29 17:3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律研班第二十六讲作业画梅组:
画梅09-雪松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简介       
白鹤山在今凤凰山南,山下即习家池。距孟浩然园庐一里许

与孟浩然死生交
张子容与孟浩然是近邻,为“死生交”,从小就是要好的朋友,一块儿游戏,一块儿读书,一块儿隐居鹿门山。唐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冬,张子容离开鹿门山,动身前往长安,准备应次年春闱。孟浩然为他送行,写《送张子容进士赴举》一诗相赠。诗中有“茂林余偃息,乔木尔翻飞。无使谷风诮,须令友道存”之句。意思是说,虽然所处不同,但愿友谊长存。唐先天二年,张子容进士及第,步入仕途。曾经任职晋陵县尉,孟浩然有《登岘亭寄晋陵张少府》诗寄赠。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2年)左右,不知因何事,张子容遭贬谪,为乐城县县尉。唐开元十六年年底,孟浩然漫游吴越,来到乐城与张子容邂逅,共度春节。守岁之夜,二人诗酒唱和,畅叙友情,共得诗四首。春节过后,孟浩然卧疾乐城馆,有怀归之意。张子容又写有《送孟六归襄阳》诗二首相赠。诗中有“乡在桃林岸,山连枫树春。因怀故园意,归与孟家邻”之句,表示自己也有怀归恋家之想。

首联: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便设定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白鹤作为纯洁、高贵的象征,与青石相映,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也寓意着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颔联: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一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清澈的泉水、古老的石阶和静谧的林间小道,展现了隐士居所的宁静与美好。同时,“罢樵渔”暗示了一种放弃尘世纷扰,归隐山林的生活态度。
颈联: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则透露出时间流逝和自然界的变化,青松与疏竹在岁月中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姿态,虽经历了风霜的考验,却仍旧保持着生机,这也反映出隐士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生命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尾联: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生活的眷恋,以及对目前隐居生活的满足与向往。这里的“庐”指的是简陋的住所,但在诗人的笔下,却充满了归属感和自在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隐士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精神追求,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这种简单却又充满诗意生活的深切向往。
布局:分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25

帖子

1414

积分

副首版

沧浪书院词三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09
贡献
330
金钱
541
发表于 2024-9-30 14:13: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解析:
张子容是孟浩然的好友,交往甚密,张子容擢举进士,后来发为乐成(今浙江乐清)令。,而孟浩然却迟迟不得入仕,仍在鹿门山过着隐居的生活。这首诗就是写在对方出仕之后,有一天老孟去寻访他曾经住过的老宅。
首联: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在白鹤岩之畔,有幽人曾经隐居之所。首联状语拆分流水句叙事起,点题。
颔联: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颔联景承,阶庭无人,惟见流水乱石一如从前,林壑之间,再也看不到昔日的渔翁樵夫,往日热闹的这里如今变得寂静又荒凉。
颈联: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颈联看着像题评句。经过岁月荏苒,青松已渐渐老去,由于风霜侵蚀,苦竹也已萧疏不堪。半虚半实的手法。青松、苦竹皆为眼前实物,岁月侵蚀,风霜砥砺,又为虚写,老,疏,苦,又见诗人心境,一切景语皆情语,暗喻自已如青松,苦竹一般,在岁月的流逝中,世事的摧残下,也将渐渐衰老凋零了。
尾联: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尾联七转八合,我目睹着眼前这一切,开始怀念我自已的旧居了,于是我也柱着竹杖,也要回到我的旧居去隐居了。由眼前景想到自身,宕开一层,收结全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8

主题

1903

帖子

2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书院律诗兼曲二、赋二期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46
贡献
2473
金钱
19757
发表于 2024-9-30 21: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律研班第二十六讲作业画梅组:
画梅12醉舞可乐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解析:
题目分析: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点明了诗歌的主题是诗人寻找友人张子容的隐居之所。

首联:“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白鹤“青岩”勾勒出隐居之地的清幽环境,“半”字描绘出其所处位置的独特。“幽人”指张子容,表明他的隐士身份。这一联以景引人,为下文的描写奠定基调。
下字方面,“半”字用得巧妙,给人以想象空间;“幽”字准确地形容出隐居者的气质和环境的幽静。

颔联:“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描绘庭院中只有水石,林谷中不再有樵夫和渔夫,凸显出此地的冷清与静谧。
组句上,“空”和“罢”两个字增强了这种孤寂的氛围。
从章法布局看,承接首联,进一步描写隐居之地的荒芜与寂静,暗示张子容的隐居生活远离尘嚣。

颈联:“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岁月流逝,青松渐老,风霜侵袭,苦竹稀疏,借景抒情,感慨时光的无情和世事的沧桑。
老”和“疏”字形象地表现出景物的变化。
这一联在结构上起到了深化情感的作用,将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与对人生的思考相结合。

尾联:“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诗人目睹眼前的景象,怀念过去的情谊,最终决定策马返回自己的居所。
回策”表现出诗人的果断,“吾庐”与“隐居”形成对比,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从章法上,收束全诗,给人以余音袅袅之感。

整体章法布局:
这首诗按照寻访、观察、感慨、离去的顺序展开。先描绘隐居之地的环境,再通过景况的描写抒发情感,最后以诗人的离去作结,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下字与组句特色:
下字精准,如“半”“空”“罢”“老”“疏”等,生动地表现出景象的特点和情感的变化。
  组句简洁而富有韵味,通过对仗等手法,如“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艺术感染力。

孟浩然的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友人的隐居之所,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体现了他山水田园诗的独特风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5

帖子

9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4
贡献
239
金钱
369
发表于 2024-9-30 22: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六讲作业
画梅06清风明月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孟浩然〔唐代〕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首联紧扣题目,直接点明友人隐居的地方。
来到白鹤山,一直上到半山腰的时候,便可以看见,偎倚着巨大的青石岩畔,有一座简陋的房屋,这就是张子容居住的归隐之所在。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颔联详细描述眼前景观,似乎没有一字涉及到怀想,却无处不是曾经遗留下来的画面,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恰是诗人含蓄的表达,所谓“无一字显,尽得风流矣”。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颈联继续对张子容旧居周围环境进行描写。“松老”和“竹疏”皆极尽突出岁月的无情,以及人事的凋零,给人一种苍凉悲壮的感受,从而愈增内心对往事的怀念与不舍。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尾联宕开一笔收结,诗人亲眼目睹友人旧居破败零落之后的荒凉,不禁怀想起当年友朋相聚时候的欢乐情景,所谓的睹物伤情,不外大抵如此;良宵不重来,故人已远去,罢了,还是拄着我的拐杖乖乖地下山吧,返回属于我的涧南园,至少不能像这样任它破落败坏掉。

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4

帖子

327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63
贡献
847
金钱
1218
发表于 2024-10-1 22:01: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云水禅心解析:白鹤岩:白鹤岩,即白鹤山,在襄阳市南十里处,又名白马山。
张子容,襄阳人(今属湖北),行八。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前后在世。先天元年(712)举进士,仕为乐成(今温州乐清市)令,开元中谪为东城尉。又曾官晋陵尉。初,与孟浩然同隐鹿门山,为死生交,诗篇唱答颇多。复值乱离,流寓江表。后竟弃官归旧业以终。子容为诗兴趣高远,为当时文士所称,有诗集传于世。
半:  通“畔”。
题目解析:孟浩然可能之前与好友张子容在这里住过,亦或此次是路过,又或者是专程来寻找的,孟浩然寻张子容隐居之地,并为此写诗一首以记之。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首联点明地点,在白鹤山的青石畔,有朋友的居所,是一个特别幽静的地方。友人曾经在这里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倒装句,描写居所周围景色,承接首联,在空空的庭院面,只有水和石默默地守着,旁边的林壑里也再不见有人砍柴和钓鱼了,虽然此处如今显得那么的荒凉,却又处处充满了作者的回忆。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颈联也是倒装句,岁月啊使得那曾经苍翠的青松也变得衰老了,那挺拔宁折不弯的苦竹在历尽风霜后也不再苍翠,这两句诗延续上联,继续对张子容旧居周围环境进行描写。“松老”和“竹疏”皆极尽突出岁月的无情,以及人事的凋零,给人一种苍凉悲壮的感受,从而愈增内心对往事的怀念与不舍。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而今我来,亲眼目睹友人旧居破败零落之后的荒凉,不禁怀想起当年友朋相聚时候的欢乐情景,所谓的睹物伤情,不外大抵如此;良宵不重来,故人已远去,罢了,还是拄着我的拐杖乖乖地下山吧,返回属于我的涧南园,至少不能像这样任它破落败坏掉。
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0

帖子

93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1
贡献
231
金钱
356
发表于 2024-10-27 22: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六讲画梅组论坛作业贴
画梅07-飞鹰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押鱼韵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解析: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创作背景:张子容是诗人的旧交,乡邻兼好友,两人曾一起读书,交情比较深厚,这点可以从他们之间的许多诗作唱和看出来。他俩同隐于鹿门山中读书。后来张子容便前往长安应试并擢举进士第,后来发为乐成(今浙江乐清)令。而老孟却迟迟不得入仕,仍在鹿门山过着隐居的生活,是有唐朝以来的诗人里面,唯一一个终生未仕的“布衣诗人”。这首诗就是写在对方出仕之后,或许是路过,又或者是专程,孟浩然寻去张子容隐居之地,并为此写诗一首以记之。这首诗,便是《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寻找过程中所见的自然景色和内心的感受。

首联: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首句便开门见山,直接描写当前所见。白鹤、青岩、幽人、隐居,这些词语都构建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面。其中“幽人”一词甚有意味;

颔联: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承接首联,在当前“眼前景”前,又加入对以前的回忆。当前空荡荡且静谧的庭院,寂静的林壑,让诗人回忆以前院中聊以寄情的山石流水,以及渔樵旧邻,此联的感觉,大有现代电影“蒙太奇”的感觉;

颈联: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颈联一转,表达了诗人的感叹,此联读来大有意味。一方面表达了时间流逝,青松老去,苦竹稀疏的景象,暗示了岁月的无情和自然的变化;另一方面,也有要表达,“青松”、“苦竹”等高洁,在无情的岁月,以及世间的风霜中,能将此高洁,保持和留下的能有几何?

尾联: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到此处一收,一结;回扣首联及颔联,兼顾颈联的感慨,“睹兹怀旧业”,此时读来,大有“不忘初心”的赶脚;“回策返吾庐”,这里也有一丝“世人皆浊我独清”,秉持初心不改的傲娇。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隐士生活的宁静,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06: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