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36|回复: 5

七律 诗之脉 步韵和文培博博先生

[复制链接]

47

主题

531

帖子

206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0
贡献
540
金钱
777
发表于 2024-9-11 00: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床头清照 于 2024-9-11 01:23 编辑

七律 诗之脉【步韵和文培博博先生】
拙和:床头清照
心融墨海醉诗迷,妙语连珠莫远题。
撒网一纲收满获,行舟九曲到瑶溪。
山重水复添良景,柳暗花明见紫泥。
自古灵葩生峭壁,恰如玄奘取经西。

微信图片_20240911004653.jpg

七律 诗之脉
玉咏:文培博博
几番波折几重迷,若即若离呼应题。
指向单纯如雁队,行程九曲似泉溪。
明清气象三山雪,李杜文章两腿泥。
要问何方存便捷,自凭才悟辨东西。


1670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轮值首版

诗林晓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437
贡献
32295
金钱
4095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9-11 01: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心语轩窗 于 2024-9-11 01:56 编辑

题目“诗之脉”点明了整首诗的核心主题,即探讨诗歌创作的脉络与关键要素。
首先,“心融墨海醉诗迷,妙语如珠莫远题”开启了对诗歌创作的感悟。这里的“心融墨海”意味着诗人全身心地沉浸在诗歌的世界中,“醉诗迷”则强调对诗歌的痴迷与热爱。而“妙语连珠时不能偏离主题,这是诗之脉的重要基础,即要有明确的主题和精彩的语言表达。
“撒网一纲”形象地表达了在诗歌创作中要有一个核心的脉络或主旨,跟渔网一样就一根纲绳。然后就能收获满满。比喻围绕这个中心去收集素材、挖掘灵感,才能有丰富的收获。“行舟九曲”则表明诗歌情节或节奏等是曲折多变的,才能抵达如瑶溪般美好的诗歌境界。
“山重水复添良景,柳暗花明见紫泥”继续深化诗歌之脉的内涵。引用古人经典词句,又丰富了词句内涵,这也是一种创新。山重水复,这里应该指内容的丰富,很多好的描写或诗意。指放得开。柳暗花明,这里应该指最终收得回,还是不能跑题,脉络是清晰的。主旨明晰。“紫泥”这词都出来了,这里应该是到达到目的了。见到皇帝的诏书(紫泥)了,虽然隐晦,仔细品味还是品得出来的。只有参加殿试的人才可能接到诏书,说明诗到了一定水准。
最后,“自古灵葩生峭壁,恰如玄奘取经西”以比喻的方式强调了诗歌之脉的坚韧与执着。珍贵的诗歌灵感如同生长在峭壁上的灵葩,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获得。而将诗歌创作比作玄奘取经,更是突出了其过程的艰辛和需要坚定的信念与毅力。这体现了诗歌之脉的来之不易和创作者的不懈追求。
综上所述,“诗之脉”通过对诗歌创作过程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歌创作的核心脉络,包括明确的主题、精彩的语言、核心的主旨、曲折的内容以及坚韧的追求等要素,为读者呈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诗歌创作画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0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轮值首版

诗林晓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437
贡献
32295
金钱
4095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9-11 01:5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来重点看下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0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轮值首版

诗林晓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437
贡献
32295
金钱
4095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9-11 02: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心语轩窗 于 2024-9-11 02:19 编辑

一、起

“心融墨海醉诗迷,妙语连珠莫远题”作为首联,很好地起到了“起”的作用。诗人将内心对诗歌的热爱与沉醉直接表达出来,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同时,明确提出在诗歌创作中要保持文采且不偏离主题,为后续的阐述埋下伏笔。

二、承

“撒网一纲收满获,行舟九曲到瑶溪”承接首联,进一步阐述诗歌创作的方法和过程。“撒网一纲”强调明确中心,与首联的“莫远题”相呼应,继续深化主题明确的重要性。“行舟九曲”则形象地描绘出内容的曲折,是对起的铺开。

三、转

“山重水复添良景,柳暗花明见紫泥”此联实现了“转”的功能。从对创作方法和过程的描述,是对起承的深化,“见紫泥”则象征着最终获得美好的成果,使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和深刻。

四、合

“自古灵葩生峭壁,恰如玄奘取经西”尾联作为“合”,将诗歌创作与艰难环境中诞生珍贵事物以及玄奘取经的艰辛历程相类比,总结全诗。既强调了诗歌创作的不易,又呼应了前面几联。使整首诗在主题上得到了升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体而言,这首诗在起承转合方面表现出色,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情感表达层层递进,是一首较为优秀的诗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0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轮值首版

诗林晓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437
贡献
32295
金钱
4095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9-11 02: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心语轩窗 于 2024-9-11 02:26 编辑

太隐晦了,须仔细品味。主要是这句:柳暗花明见紫泥。

点评

感谢诗友雅赏高评,赐玉雅和。感谢首席详细解读并作高明点评。诗林晓月,真可谓诗人之家,值得留驻。问好老师,祝您秋琪笔丰,健康快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9-11 07: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主题

9万

帖子

48万

积分

轮值首版

中华诗联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5528
贡献
97631
金钱
17241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9-11 07: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语轩窗 发表于 2024-9-11 02:25
太隐晦了,须仔细品味。主要是这句:柳暗花明见紫泥。

感谢诗友雅赏高评,赐玉雅和。感谢首席详细解读并作高明点评。诗林晓月,真可谓诗人之家,值得留驻。问好老师,祝您秋琪笔丰,健康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3 03: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