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54|回复: 27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四讲绣菊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910

主题

19万

帖子

5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苑首席版主兼沧浪书院交流版副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843
贡献
192370
金钱
19917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9-10 13: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似水年华 于 2024-9-10 13:23 编辑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不要任何编辑,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要求素雅统一。



另外,请注意贴作业格式,要求一人一楼,多的删除,谢谢合作!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四讲绣菊组论坛作业贴





第二十四讲解析作业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押侵韵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仔细查找典故,背景相关资料,试图解析一下,交论坛留底。适当的时候,我们语音解读一下。





作业截止时间,2024.9月16日晚上八点。




1421

主题

399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菜根谭文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407
贡献
3564
金钱
7463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9-10 20: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飞雪飘逸 于 2024-9-10 21:12 编辑

飞雪  析禅寂:即梵文禅那的音义合译,
亦简称“禅”。为佛教基本修证之法,
即寂静思虑之意。寂:一作“处”。结宇:
建舍。宇,屋檐,代指房屋,这里指禅房。
一作“构”。空林:空寂的山林。
②众:一作“群”。壑:沟壑。
③雨足:雨脚,指像线一样一串串密密连接的雨点。
空翠:明净的翠绿色。
④莲花:为佛家语,佛教以莲花为最洁,
其梵语音译为“优钵罗”。亦指《莲花经》。
不染心:心地不为尘念所染。


译文:
义公在大禹寺中参禅修静,禅房就依傍在空寂的山林。
窗外见一座孤峰峭拔耸立,台阶前道道山谷纵横幽深。
雨刚停夕阳便散发出光彩,庭院里满处都是青翠绿阴。
看莲花出污泥却依然洁净,才知义公一尘不染的心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49

主题

22万

帖子

7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翰墨清吟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1231
贡献
228610
金钱
24697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9-10 23: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吾波 于 2024-9-10 23:09 编辑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四讲作业
绣菊04-吾波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押侵韵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解析:诗作于孟浩然漫游吴越时。佛教在唐代极为盛行,而唐代诗人和僧人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因此,许多诗人都有题赠寺院僧人的诗篇,这首诗即是作者游大禹寺义公禅房后的题赠之作。
      这是一首题赞诗,也是一首山水诗。
  首联“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义公为了静静地习禅,在空寂的山里修筑禅房,描写禅房的幽寂。起句看似平淡,但诗人以“习禅”和“空林”相对应,便构成了一种“深林人不知”的空寂境界,描绘出了义公坐禅的环境背景,为全诗写景勾画了一个总背景,也为中间两联描写禅房前景作了有力的铺垫。
  颔联“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门外孤峰高耸,阶前深壑纵横。人到此地,瞻仰高峰,注目深壑,自有一种断绝尘想的意绪,神往物外的志趣。这里“一峰秀”是远景,“群壑深”是近景。从位置上来说,义公禅房俯视群壑,遥对远峰,足见其高;而阶前群壑起伏,连绵纵横,又见禅房之深。这二句诗,景物交叠,气象森闳,雄奇壮观,层次感十分强烈。前两联描绘高僧禅房位置、禅房庭前的自然环境,通过环境的清雅脱俗、悠远深邃衬托出义公清高的志趣。
  颈联“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当雨过天睛之际,夕阳徐下时分,天宇方沐,山峦清静,晚霞夕岚,相映绚烂。翠绿的山影静静地投映在庭院中,阴幽空灵,清爽怡人。这二句从动的方面描写禅院清净爽洁,与前两句从静的方面描写禅院的幽寂高深相结合。虽以写景为主,但景中有人。这时,空翠的水气飘落,禅房庭上,和润阴凉,人立其间,更见出风姿情采。这一联,诗人抓住一了雨后高僧隐居环境的特点,进一步由景色环境的描写烘托义公脱离凡间、超于尘世的胸襟和情怀。无一字赞美高僧却字字饱含尊敬和赞美之情,明是写景实是赞人,明是赞景实是赞人。
     尾联“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义公选取了这样美妙的山水环境来修筑禅房,可见他有佛眼般清静的境界,应知他怀有莲花一样纤尘不染的襟怀。“莲花”因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历来被佛教视作圣花,而“不染心”,活用禅宗六祖慧能的偈语:“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这末尾二句,巧妙地点破了写景的用意。
      本诗布局结构是总分分总,首联叙事,交代义公习禅处的房子,建在空寂的山林中;两联描景,刻画义公习禅处房子的周边环境和自然风光;尾联抒情,抒发了义公像莲花一样纯洁不染尘的品性,属于宕开结尾。
   孟浩然生性自然不羁,为人耿介,志在隐逸。这首诗通过描写高僧修行的环境来赞美高僧清净纯洁的心胸。也寄托着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以突出“清净”为主,将诸多的意向绾合在一起,由景清写到心净,层层递进,相互照应,笔致疏淡,意境清远,淡人心魄。此诗用语明朗轻快,词采清雅秀丽,可以看做能够充分表现孟浩然诗歌艺术特点的代表作品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2

帖子

82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3
贡献
205
金钱
308
发表于 2024-9-11 09:5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戈平 于 2024-9-15 00:00 编辑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四讲作业:
绣菊15一戈平
解释: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押侵韵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首题赞诗,也是一首山水诗。此诗抒写了义公超尘脱俗、心洁如莲的美好品质。前两联描绘出禅房周围寂静、淡雅的环境,烘托了义公的潜心修禅、清心寡欲。颈联写天气变化时禅房的别样景观。尾联点明义公品行高洁如莲花一尘不染,表达了诗人对义公纯洁心境的感叹与赞美。全诗以突出“清净”为主,由景清写到心净,层层递进,相互照应,笔致疏淡,意境清远,淡人心魄,用语明朗轻快,词采清雅秀丽。
      本诗布局结构是总分分总,首联叙事,交代义公习禅处的房子,建在空寂的山林中;两联描景,刻画义公习禅处房子的周边环境和自然风光;尾联抒情,抒发了义公像莲花一样纯洁不染尘的品性,属于宕开结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2

帖子

40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75
贡献
947
金钱
1533
发表于 2024-9-11 15: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押侵韵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这是一首题壁诗,作于开元十九年(731)诗人漫游吴越时。


​大禹寺: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四里的会稽山上。


义公:对大禹寺僧义上人的敬称。


禅房:僧人修行习静之所。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结构”,营建房屋。“空林”,人迹罕至的山林。


​首句状语句,交代了义公禅房处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说在这个地方房屋依着空林而构建。用习禅 空林俩词,看似平淡的笔触,巧妙地构成了一种高僧独处修禅的空寂境界。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颔联具体写户外远景,着意表现禅房位置的高深,同时也是静景。


​门外孤峰高耸,阶前深壑纵横。义公禅房俯视群壑,遥对远峰,足见其高; 而阶前群壑起伏,连绵纵横,又见禅房之深。此二句景物交叠,气象森闳,雄奇壮观,层次感强。


​夕阳照雨足,空翠落庭阴。


颈联转到近处。描写雨后清幽之景。“雨足”,指雨水。黄昏时刻,骤雨初过,禅院一片静寂,四周空林中雨滴点点,远处青山苍翠如染。天空乌云散尽,夕阳斜照。翠绿的山影静静地投印在庭院中,阴幽空灵,清爽怡人。用照和落两个动词,把静景写活了。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尾联宕开一笔,抒发情感,​巧用莲花比喻赞美禅师虚空高爽的禅心。


看到莲花清净无尘垢,才知义公息定静虑,不染尘心。莲花,佛教以莲花喻佛之妙法,称佛国为莲界。不染心,佛教称不洁不净为污染,有爱欲之心谓染心,不染心即不受欲念污染。


全诗以突出 “清净” 为主,由景清写到心净,层层递进,相互照应,笔致疏淡,意境清远。


​布局起承转合四分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9

帖子

74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6
贡献
175
金钱
284
发表于 2024-9-12 09: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三讲作业: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押侵韵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仔细查找典故,背景相关资料,试图解析一下,交论坛留底。适当的时候,我们语音解读一下。
绣菊25-梅岭
解析:佛教在唐代极为盛行,而唐代诗人和僧人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因此,许多诗人都有题赠寺院僧人的诗篇,这首诗即是作者游大禹寺义公禅房后的题赠之作。
  首联“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义公为了静静地习禅,在空寂的山里修筑禅房,描写禅房的幽寂。起句看似平淡,但诗人以“习禅”和“空林”相对应,便构成了一种“深林人不知”的空寂境界,描绘出了义公坐禅的环境背景,为全诗写景勾画了一个总背景,也为中间两联描写禅房前景作了有力的铺垫。
  颔联“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门外孤峰高耸,阶前深壑纵横。人到此地,瞻仰高峰,注目深壑,自有一种断绝尘想、神往物外的志趣。这里“一峰秀”是远景,“群壑深”是近景。从位置上来说,义公禅房俯视群壑,遥对远峰,足见其高;而阶前群壑起伏,连绵纵横,又见禅房之深。这二句诗,景物交叠,气象森闳,雄奇壮观,层次感十分强烈。前两联描绘高僧禅房位置、禅房庭前的自然环境,通过环境的清雅脱俗、悠远深邃衬托出义公清高的志趣。
  颈联“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当雨过天睛之际,夕阳徐下时分,天宇方沐,山峦清静,晚霞夕岚,相映绚烂。翠绿的山影静静地投映在庭院中,阴幽空灵,清爽怡人。这二句从动的方面描写禅院清净爽洁,与前两句从静的方面描写禅院的幽寂高深相结合。虽以写景为主,但景中有人。这时,空翠的水气飘落,禅房庭上,和润阴凉,人立其间,更现出风姿情采。这一联,诗人抓住一了雨后高僧隐居环境的特点,进一步由景色环境的描写烘托义公脱离凡间、超于尘世的胸襟和情怀。无一字赞美高僧却字字饱含尊敬和赞美之情,明是写景实是写人,明是赞景实是赞人。
     尾联“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义公选取了这样美妙的山水环境来修筑禅房,可见他有佛眼般清静的境界,应知他怀有莲花一样纤尘不染的襟怀。“莲花”因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历来被佛教视作圣花,而“不染心”,活用禅宗六祖慧能的偈语:“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这末尾二句,巧妙地点破了写景的用意。
      本诗布局结构是总分分总,首联叙事,交代义公习禅处的房子,建在空寂的山林中;两联描景,刻画义公习禅处房子的周边环境和自然风光;尾联抒情,抒发了义公像莲花一样纯洁不染尘的品性,属于宕开结尾。
   孟浩然生性自然不羁,为人耿直,志在隐逸。这首诗通过描写高僧修行的环境来赞美高僧清净纯洁的心胸,也寄托着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以突出“清净”为主,将诸多的意向绾合在一起,由景清写到心净,层层递进,相互照应,笔致疏淡,意境清远,荡人心魄。此诗用语明朗轻快,词采清雅秀丽,可以看做能够充分表现孟浩然诗歌艺术特点的代表作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3

帖子

125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06
贡献
279
金钱
490
发表于 2024-9-12 10: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二十四讲解析作业
绣菊18—筇林红䄂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一、概述
从题目看是题赞诗类,从诗的内容看叶是山水诗。题目点清人物地点。
二、简析
(1)首联“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首句总领交代事情,次句说义公习禅的环境,空寂的山林是禅房的背景。
(2)颔联“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意在表述禅房位置的高深,门外孤峰秀丽高耸,阶前神壑叠磊,人于其中,仰瞻高峰,注目群壑,神往物外,断绝尘想的意绪。
(3)颈联“夕阳照雨足,空翠落庭阴。”描写雨后空山清幽之景,夕阳西下,云散雨霁,山峦清净 秀峦辉映,心境空灵,清爽怡人。明为赞景,实为赞义公脱离尘世,超然物外的胸襟和情怀。
(4)尾联“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这句引用佛教典故赞美义公禅师心静明台纤尘不染的品性慧根。点破前边景的妙用。
三章法布局
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18

帖子

376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60
贡献
876
金钱
1449
发表于 2024-9-12 17: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四讲作业:
绣菊组.28.闪亮每一天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押侵韵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解析: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首题赞诗,也是一首山水诗。此诗抒写了义公超尘脱俗、心洁如莲的美好品质。前两联描绘出禅房周围寂静、淡雅的环境,烘托了义公的潜心修禅、清心寡欲。颈联写天气变化时禅房的别样景观。尾联点明义公品行高洁如莲花一尘不染,表达了诗人对义公纯洁心境的感叹与赞美。全诗以突出“清净”为主,由景清写到心净,层层递进,相互照应,笔致疏淡,意境清远,淡人心魄,用语明朗轻快,词采清雅秀丽。
      这首诗通过描写义公禅房的山水环境,衬托出义公的清德高风。情调古雅,潇洒物外,而表现自然明快,词句清淡秀丽,是孟浩然诗歌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禅者精神境界的抒写,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宗教生活理念。    
       本诗布局结构是总分分总,首联叙事,交代义公习禅处的房子,建在空寂的山林中;两联描景,刻画义公习禅处房子的周边环境和自然风光;尾联抒情,抒发了义公像莲花一样纯洁不染尘的品性,属于宕开结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313

帖子

2638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交流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62
贡献
599
金钱
1002
发表于 2024-9-12 20: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四讲作业:绣菊08-爱你一万年(花海飘香)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押侵韵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仔细查找典故,背景相关资料,试图解析一下,交论坛留底。适当的时候,我们语音解读一下。
爱你一万年解析:这首诗是夸赞大禹寺僧人的。首联直接介绍僧人住处,僧房就依山而建。第二联具体写僧旁环境。第三联写天气。第四联写僧人。
这首诗的特点:着力多方位多角度写环境,体现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人不是一般。而是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对主人翁的着墨不多,而且是虚笔,用想象推测。无形中也体现自己非常向往这样生活!这就是写诗表达言外之意,笔不到面意到。这种微妙体现高手功力。也是这首诗的高明之处。值得学习借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9

帖子

12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84
贡献
293
金钱
479
发表于 2024-9-12 22: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四讲作业
绣菊/寒澈清秋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押侵韵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仔细查找典故,背景相关资料,试图解析一下,交论坛留底。适当的时候,我们语音解读一下。

【解析】
这首诗作于孟浩然漫游吴越时。佛教在唐代极为盛行,而唐代诗人和僧人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因此,许多诗人都有题赠寺院僧人的诗篇,这首诗即是作者游大禹寺义公禅房后的题赠之作。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首联赋笔扣题,写义公每日习禅修行的地方的傍依树林。突出此处“空”“寂”。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颔联景承写禅房外景,门外是秀丽挺拔的山峰,阶前有众多深深地山壑,突出“高”“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颈联景承写禅房外的天气、环境。雨后斜阳照在树上更加青翠了树荫落在庭院中。突出环境清幽。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尾联宕开一笔收结,义公诵读《莲花经》,心里那样纯净,知道他有一颗一尘不染的虔诚之心。
诗中三联写景都是为了烘托义公超凡脱俗,高雅的胸襟和情怀,虽无一字赞美,却字字尽是赞美之意。尾联由景清写到心净,意境悠远,这也寄托着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90

帖子

587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63
贡献
1253
金钱
2503
发表于 2024-9-13 13: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四讲作业
绣菊11-清风徐徐
解析孟浩然的这首五律。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押侵韵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仔细查找典故,背景相关资料,试图解析-下,交论坛留底。适当的时候,我们语音解读一下。
1、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孟浩然漫游吴越时。佛教在唐代极为盛行,而唐代诗人和僧人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因此,许多诗人都有题赠寺院僧人的诗篇,这首诗即是作者游大禹寺义公禅房后的题赠之作。
2、注释
⑴大禹寺:寺名,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上。义公:指名字中有一“义”字的僧人。禅房:僧人居住的房屋。
⑵处:一作“寂”。禅寂:即梵文禅那的音义合译,亦简称“禅”。为佛教基本修证之法,即寂静思虑之意。
⑶结构:建舍。构,这里指禅房。一作“宇”。空林:空寂的山林。
⑷群:一作“众”。壑(hè):沟壑。
⑸雨足:雨脚,指像线一样一串串密密连接的雨点。
⑹空翠:明净的翠绿色。
⑺莲花:为佛家语,佛教以莲花为最洁,其梵语音译为“优钵罗”。亦指《莲花经》。
⑻不染心:心地不为尘念所染。
3、解析句子:
首联:“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首联赋笔扣题,写义公每日习禅修行的地方的傍依树林。突出此处“空”“寂”。
颔联:“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颔联景承写禅房外景,门外是秀丽挺拔的山峰,阶前有众多深深地山壑,突出“高”“深”。
颈联:“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颈联景承写禅房外的天气、环境。雨后斜阳照在树上更加青翠了树荫落在庭院中。突出环境清幽。
尾联:“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尾联宕开一笔收结,义公诵读《莲花经》,心里那样纯净,知道他有一颗一尘不染的虔诚之心。
这样的幽寂清净之景,也正是禅师空明道心的体现。正如尾联“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所言,义公和尚的禅心如同“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纤尘不粘。全诗由景清写到心净,构思巧妙,意境高远,动人心神。
4,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1

帖子

19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96
贡献
437
金钱
738
发表于 2024-9-13 18:37: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四讲解析作业
绣菊19深山闲人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一)注释
义公:指诗中提到的唐代高僧。
习禅寂:习惯于禅房的寂静。
结宇:造房子。
空翠:树木的阴影。
莲花:指《莲花经》。  (二)解析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义公高僧安于禅房的寂静,将房子修在空寂的树林之中。
户处一峰秀,阶前群壑深。门外是一座秀丽挺拔的山峰,台阶前有众多深深的沟壑。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雨过天晴,夕阳斜照,树木的翠影映在禅院之中。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义公诵读《莲花经》,心里纯净清静,这才知道他的一尘不染的虔诚之心。  
(三)鉴赏
禅寂是佛家语,佛教徒坐禅入定,思惟寂静。依空林点出禅房的背景,以便自如地转向中间两联描写禅房前景。  禅房的前面是高雅深邃的山景。开门正望见一座挺拔秀美的山峰,台阶前便与一片深深的山谷相连。人到此地,瞻仰高峰,注目深壑,会有一种断绝尘想的意绪,神往物外的志趣。而当雨过天晴之际,夕阳徐下时分,天宇方沐,山峦清净,晚霞夕岚,相映绚烂。此刻,几缕未尽的雨丝拂来,一派空翠的水气飘落,禅房庭上,和润阴凉,人立其间,更见出风姿情采,方能体味义公的高超眼界和绝俗襟怀。  描写至此,禅房山水环境的美妙,义公眼界襟怀的清高,都已到好处。中间二联只是描写赞美山水,无一字赞人。因此,诗人再用一笔点破,说明写景是写人,赞景以赞人。不过诗人不是直白道破,而是巧用佛家语。“莲花”指通常所说的“青莲”,是佛家语,其梵语音译为“优钵罗”。青莲花清净香洁,不染纤尘,佛家用它比喻佛眼,所谓菩萨“目如广大青莲花”(《法华妙音品》)。这两句的含意是说,义公选取了这样美妙的山水环境来修筑禅房,可见他具有佛眼般清净的眼界,方知他怀有青莲花一样纤尘不染的胸襟。这就点破了写景的用意,结出了这首诗的主题。  作为一首题赞诗,诗人深情赞美了一位虔诚的和尚,也有以寄托诗人自己的隐逸情怀。作为一首山水诗,诗人以清词丽句,素描淡抹,写出了一帧诗意浓厚的山林晚晴图。空林一屋,远峰近壑,晚霞披洒,空翠迷蒙,自然幽雅,风光闲适,别有一种生意,引人入胜,诗作至今仍为精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8

帖子

7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3
贡献
181
金钱
275
发表于 2024-9-13 18:48: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妍班五律第一个十四讲绣菊组论坛作业。

第二十四讲解析作业

绣菊组/海云飞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押侵韵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仔细查找典故,背景相关资料,试图解析一下,交论坛留底。适当的时候,我们语音解读一下。

注释:大禹寺:在浙江省。习禅寂:习惯于禅房的寂静。结宇:造房子。空翠:树木的阴影。
莲花:指莲花经书。

布局:总分分总,起承转合。

首联: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首句义公指僧人,习禅寂,点明主题。习惯于禅房幽寂处,依空林点明地址,在密林之中,世外之处无人打扰。整句:义公僧人习惯于无人打扰的禅房静心修养。房子就坐落在深山空林之中。

颔联: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峰秀,壑深,就可以看出这是与世隔绝的地方,无人进出,也正好点明那是以为得道高僧在潜心修道。用风景来表达,这真是绝妙。一高一低以景抒情。

颈联: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颈联用风景转接,夕阳对空翠,因为有阳光自然就显得万物翠绿,这也可以看出时间是春天或者夏天。雨足对庭阴。雨水充足树木就茂密,连,落,用字确实很妙,没有这两个字,那就显得句子很平常。雨停就夕阳就来了,树木的翠绿笼罩庭院中。

尾联: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义公在专注看莲花的经书,就知道他很纯净,心灵就像莲花一样,高洁而又一尘不染。尾句扣主题,整首诗围绕习禅寂而展开,用莲花经书来结束。描写义公潜心修道与世隔绝犹如莲花一样纯净。

典故有:莲花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43

帖子

3202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律研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32
贡献
773
金钱
1222
发表于 2024-9-14 06:4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研修班五律绣菊组第二十四讲解析作业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押侵韵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梦依试解:

《题义公禅房》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赞美了义公高僧的清净心境和超凡脱俗的品质。

义公是谁?
韩当(?-227),字义公,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韩当因为长于弓箭、骑术并且膂力过人而被孙坚赏识,追随他四处征伐周旋,数次冒险犯难,攻陷敌人、擒拿俘虏。对江东基业的逐渐稳固和吴国的建立有着重要影响义公是韩当的字。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翻译及注释

一、词语注释:

大禹寺: 寺名,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上。
义公:  指名字中有一“义”字的僧人。这里指诗中提到的唐代高僧。
习禅寂 : 习惯于禅房的寂静。
禅房 : 僧人居住的房屋。
禅寂:即梵文禅那的音义合译,亦简称“禅”。为佛教基本修证之法,即寂静思虑之意。
寂:一作“处”。
结宇:建舍。宇,屋檐,代指房屋,这里指禅房。一作“构”。
空林:空寂的山林。
众:一作“群”。
壑:沟壑。
雨足:雨脚,指像线一样一串串密密连接的雨点。
空翠:树木的阴影,明净的翠绿色。
莲花:为佛家语,佛教以莲花为最洁,其梵语音译为“优钵罗”。亦指《莲花经》。
不染心:心地不为尘念所染。

二、译文: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首联: 义公高僧安于禅房的寂静,将房子修在空寂的树林之中。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颔联: 门外是一座秀丽挺拔的山峰,台阶前有众多深深的沟壑。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颈联 : 雨过天晴,夕阳斜照,树木的翠影映在禅院之中。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义公诵读《莲花经》,心里纯净清纯,这才知道他的心是一尘不染的虔诚之心。

总结 : 全诗以突出“清净”为主,由景清写到心净,层层递进,相互照应,笔致疏淡,意境清远,淡人心魄,用语明朗轻快,词釆清雅秀丽。诗人通过本诗深情高,赞了义公和尚的清净梵行,也寄托了自己的隐逸情怀。首联描写禅房建在人迹罕至的山林,自然逸出“深林人不知”的空寂。复以“户外一峰秀”与“阶前众壑深”的远近交叠,尽显此处之气象清宏,山景雄秀,而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进一步将对山院清幽的描写推向极致。日暮时,骤雨初歇,禅院寂静,四周林木滴雨未尽,远处空翠的山影静静的投映院中,阴幽空灵,清新醉人。这样的幽寂清净之景,也正是禅师空明道心的体现。正如尾联"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所言,义公和尚的禅心如同"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纤尘不粘。全诗由景清写到心净,构思巧妙,意境高远,动人心神。
全篇为总分分总布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1

帖子

129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04
贡献
293
金钱
503
发表于 2024-9-14 14: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四讲作业:
绣菊-洗尘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押侵韵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仔细查找典故,背景相关资料,试图解析一下,交论坛留底。适当的时候,我们语音解读一下。

解析:这首诗是作者游大禹寺义公禅房后的题赠之作。佛教在唐代极为盛行,唐代诗人和僧人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许多诗人都有题赠寺院僧人的诗篇。 

首联交代义公禅房所处的环境,突出其幽寂,“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义公为了静静地习禅,在空寂的山里修筑禅房。起句看似平淡,但诗人以“习禅”和“空林”相对应,便构成了一种“深林人不知”的空寂境界,描绘出了义公坐禅的环境背景,为全诗写景勾画了一个总背景,也为中间两联描写禅房前景作了铺垫。
  
颔联景承,描写禅房外的景致,“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门外孤峰高耸,阶前深壑纵横。人到此地,瞻仰高峰,注目深壑,自有一种断绝尘想、超然物外的志趣。出句“一峰秀”是远景,对句“群壑深”是近景。从位置上来说,义公禅房俯视群壑,遥对远峰,足见其高;而阶前群壑起伏,连绵纵横,又见禅房之深。这一联,景物交叠,气象森闳,雄奇壮观,层次分明。

首二联描绘高僧禅房位置、禅房庭前的自然环境,通过环境的清雅脱俗、悠远深邃,衬托出义公清高的志趣。
  
颈联背面敷粉,明写景,暗赞人,“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当雨过天睛之际,夕阳徐下时分,天宇方沐,山峦清静,晚霞夕岚,相映绚烂。翠绿的山影静静地投映在庭院中,阴幽空灵,清爽怡人。这一联从动态描写禅院清净爽洁,与颔联从静态描写禅院的幽寂高深相结合,虽以写景为主,但景中有人——空翠的水气飘落,禅房庭上,和润阴凉,人立其间,更现出风姿情采。这一联,诗人抓住雨后高僧隐居环境的特点,进一步由景色环境的描写烘托义公脱离凡间、超于尘世的胸襟和情怀。无一字赞美高僧,却字字饱含尊敬和赞美之情,明是写景实是写人,明是赞景实是赞人。
     
尾联推进一层收结,“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义公选取了这样美妙的山水环境来修筑禅房,可见他有佛眼般清静的境界,有莲花一样纤尘不染的襟怀。“莲花”因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历来被佛教视作圣花,而“不染心”,活用禅宗六祖慧能的偈语:“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这末尾二句,巧妙地点破了写景的用意,深化主题。
      
本诗起承转合四分法布局,首联叙事,交代义公习禅处的房子,建在空寂的山林中,颔联承以环境清幽,颈联以雨后斜晖之下景物的清爽赞义公之高格,尾联抒情,赞义公像莲花一样纯洁不染尘的品性,推进一层收结。
   
孟浩然生性自然不羁,为人耿直,志在隐逸。这首诗通过描写高僧修行的环境来赞美高僧清净纯洁的胸怀,也寄托着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以突出“清净”为主,将诸多的意象绾合在一起,由景清写到心净,层层递进,相互照应,笔致疏淡,意境清远,荡人心魄。此诗用语明朗轻快,词采清雅秀丽,充分表现了孟浩然诗歌艺术的特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3

主题

1204

帖子

7963

积分

版主

中华古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05
贡献
1516
金钱
3978
QQ
发表于 2024-9-14 20: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四讲作业
绣菊15-流星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直接点题,介绍了义公修行禅定的地方——大禹寺的禅房,其建筑依山傍林,远离尘嚣,营造了一种与世隔绝的清幽环境。这里的“空林”不仅指林木茂盛、空旷无人的自然环境,也暗含了禅修者内心的空灵与宁静。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进一步描绘禅房周围的自然景观。门外一座山峰挺拔秀丽,阶前则是深邃的山谷,群壑纵横。这两句通过“一峰”与“群壑”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又突出了禅房所处位置的险峻与幽静,为后文的禅意抒发做了铺垫。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转而描写时间变化中的景致。夕阳与刚停不久的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温馨而又清新的画面。雨后的山林更加翠绿欲滴,这满眼的翠绿仿佛都落到了庭院的阴影之中,使得整个禅房都被一种清新脱俗的气息所包围。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寓含了禅修者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诗人对禅境的直接抒发。莲花在佛教中象征着纯洁与高雅,诗人以莲花自喻或喻指义公,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心灵纯净的境界。他劝诫人们应该像莲花一样保持内心的纯净与不染,不为外界所动,这正是禅修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全诗起承转合布局,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禅意抒发,展现了禅房环境的清幽与禅修者内心的宁静与纯净,是一首富有哲理与美感的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03

帖子

1322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驿站吟风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02
贡献
301
金钱
514
发表于 2024-9-14 22: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四讲作业
绣菊20-瘦田耕农
解析孟浩然的这首五律。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押侵韵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仔细查找典故,背景相关资料,试图解析-下,交论坛留底。适当的时候,我们语音解读一下。
1、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孟浩然漫游吴越时。佛教在唐代极为盛行,而唐代诗人和僧人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因此,许多诗人都有题赠寺院僧人的诗篇,这首诗即是作者游大禹寺义公禅房后的题赠之作。
2、注释
⑴大禹寺:寺名,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上。义公:指名字中有一“义”字的僧人。禅房:僧人居住的房屋。
⑵处:一作“寂”。禅寂:即梵文禅那的音义合译,亦简称“禅”。为佛教基本修证之法,即寂静思虑之意。
⑶结构:建舍。构,这里指禅房。一作“宇”。空林:空寂的山林。
⑷群:一作“众”。壑(hè):沟壑。
⑸雨足:雨脚,指像线一样一串串密密连接的雨点。
⑹空翠:明净的翠绿色。
⑺莲花:为佛家语,佛教以莲花为最洁,其梵语音译为“优钵罗”。亦指《莲花经》。
⑻不染心:心地不为尘念所染。
3、解析句子:
首联:“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首联赋笔点题总领,写义公每日习禅修行的地方的建造在一片森林空地处。。
颔联:“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颔联景承写禅房远景,远处是秀丽挺拔的山峰,近处台阶前有众多深深地山壑,突出禅房的“高”“深”远离尘世。
颈联:“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颈联景承写禅房外的景色,大雨过后很快就天晴了,夕阳出来了。照在树上更加的青翠欲滴了,之后天色阴暗了下来,时间一步步推移。
尾联:“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尾联双关,义公诵读《莲花经》,或者作者看到寺院里的莲花一尘不染,也知道义僧有一颗一尘不染的虔诚之心。作者也受到感染,内心平静净化了许多。。
4,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0

帖子

49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75
贡献
115
金钱
194
发表于 2024-9-15 08: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知音茗茶 于 2024-9-15 21:28 编辑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四讲作业

绣菊16~知音茗茶

解析孟浩然的这首五律。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押侵韵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仔细查找典故,背景相关资料,试图解析-下,交论坛留底。适当的时候,我们语音解读一下。

知音茗茶浅析:(中秋忙俗务,摘录同学作业,节后再来补血。)

1、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孟浩然漫游吴越时。佛教在唐代极为盛行,而唐代诗人和僧人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因此,许多诗人都有题赠寺院僧人的诗篇,这首诗提示的是作者游大禹寺义公禅房后的题赠之作。

2、注释

  ⑴ 题目中的大禹寺:寺名,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上。义公:据说指名字中有一“义”字的僧人。另有说是龙泉寺的“慧远大师”,不管怎么说,说是一位“高僧”是没有人会反对的。禅房:僧人居住的房屋。
  ⑵ 处:一作“寂”。禅寂:即梵文禅那的音义合译,亦简称“禅”。为佛教基本修证之法,即寂静思虑之意。
  ⑶ 结构:建舍。构,这里指禅房。一作“宇”。空林:空寂的山林。
  ⑷ 群:一作“众”。壑(hè):沟壑。
  ⑸ 雨足:一作“雨量充沛”,二喻雨脚,像线一样一串串密密连接的雨点。
  ⑹ 空翠:明净的翠绿色。
  ⑺ 莲花:为佛家语,佛教以莲花为最洁,其梵语音译为“优钵罗”。亦指《莲花经》。
  ⑻ 不染心:心地不为尘念所染。

3、解析句子:

  首联:“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赋笔扣题,写义公每日习禅修行的地方的傍依树林。突出此处“空寂、幽深”。
  颔联:“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景承写禅房外景,门外是秀丽挺拔的山峰,阶前有众多渊深的山壑,突出站位“高”、俯瞰“深”。
  颈联:“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景承写禅房外的天气、环境。雨后斜阳照在树冠上,映衬之下庭院显得更加青翠了。突出环境清新。
  尾联:“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宕开一笔收结,义公诵读《莲花经》,心里那样纯净,知道他有一颗一尘不染的虔诚之心。

  这样的幽寂清净之景,也正是禅师空明道心的体现。正如尾联“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所言,义公和尚的禅心如同“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纤尘不粘。全诗由景清写到心净,构思巧妙,意境高远,动人心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

主题

823

帖子

5709

积分

副首版

沧浪书院词三期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14
贡献
1221
金钱
2237

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4-9-15 10: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碧海晴空 于 2024-9-15 10:08 编辑

第二十四讲解析作业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押侵韵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绣菊27碧海晴空解析
题目《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大禹寺为寺庙名。义公是一位高僧。禅房,高僧静修居住的地方。唐代佛教盛行,很多诗人都和高僧有来往。这首就是孟浩然题赠给高僧朋友的诗作。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首联为赋笔,流水句。交代了高僧义公修行参禅的地方,依傍在空寂的山林边上。义公习禅处状语句。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颔联对仗工稳。交代了高僧义公居住处的具体位置。窗外可见一高峰耸立,青翠隽秀。台阶前可见众多山谷幽深纵横。突出了高僧修行的地方空灵深幽,远离俗世。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颈联对仗工稳。描写高僧日常修行参禅的自然环境。刚刚雨过天晴,夕阳斜照着禅院,庭院里落下长长的树荫。环境温润清幽而静谧。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尾联收结。看那院内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就应该知道义公的修行之心不曾被世俗所污染。此联用莲花高洁纯净的本性,烘托出高僧义公的高大形象,超凡脱俗,绝尘世外,纤尘不染。而作者孟浩然与其是好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然也就表达了作者自己也是襟怀洒脱,不为俗事所染的高洁品行。


布局为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

帖子

2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0
贡献
55
金钱
87
发表于 2024-9-16 00: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四讲作业

绣菊29~图图

解析孟浩然的这首五律。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押侵韵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一、整体意境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清幽、宁静、空灵的禅意境界。通过对义公禅房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出诗人对禅境的感悟和向往。

二、逐句分析

1.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 首句点明了地点是义公修行禅法的地方,禅房的建筑依傍着空旷的树林。“空林”一词既描绘了环境的幽静,也暗示了禅的空灵境界。
2.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 这两句从室外的景色写起,门外有一座秀丽的山峰,台阶前是群壑纵横,深邃幽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进一步衬托出禅房所处之地的清幽和宁静。
3.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 此句描绘了夕阳西下,雨后初晴的景象。夕阳的余晖与雨水交织在一起,苍翠的山色映照在庭院的阴凉处。“空翠”一词形象地表现了山色的清新和空灵。
4.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 最后两句由景入理,诗人看到莲花的洁净,联想到义公的禅心应该像莲花一样,不被尘世的污浊所沾染。莲花在佛教中象征着纯洁和清净,这里以莲花喻禅心,深化了诗歌的禅意主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9

帖子

76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8
贡献
197
金钱
286
发表于 2024-9-16 06: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绣菊组21-相忘于江湖作业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答:这是一首题赞诗,也是一首山水诗。
首联“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禅寂”用佛家语,佛教徒坐禅入定,思惟寂静,所谓“一心禅寂,摄诸乱恶”(《维摩诘经》)。义公为了“习禅寂”,在空寂的山里修筑禅房,描写禅房的幽寂。起句看似平淡,但诗人以“习禅”和“空林”相对应,便构成了一种“深林人不知”的空寂境界,描绘出了义公坐禅的环境背景,为全诗写景勾画了一个总背景,也为中间两联描写禅房前景作了有力的铺垫。
颔联“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着意表现禅房位置的高深。门外孤峰高耸,阶前深壑纵横。人到此地,瞻仰高峰,注目深壑,自有一种断绝尘想的意绪,神往物外的志趣。这里“一峰秀”是远景,“群壑深”是近景。从位置上来说,义公禅房俯视群壑,遥对远峰,足见其高;而阶前群壑起伏,连绵纵横,又见禅房之深。这二句诗,景物交叠,气象森闳,雄奇壮观,层次感十分强烈。前两联描绘高僧禅房位置、禅房庭前的自然环境,通过环境的清雅脱俗、悠远深邃衬托出义公清高的志趣。
颈联“夕阳照雨足,空翠落庭阴”描写雨后空山清幽之景。当雨过天睛之际,夕阳徐下时分,天宇方沐,山峦清静,晚霞夕岚,相映绚烂。翠绿的山影静静地投印在庭院中,阴幽空灵,清爽怡人。这二句从动的方面描写禅院清净爽洁,与前两句从静的方面描写禅院的幽寂高深相结合。虽以写景为主,但景中有人。这时,空翠的水气飘落,禅房庭上,和润阴凉,人立其间,更见出风姿情采。这一联,诗人抓住一了雨后高僧隐居环境的特点,进一步由景色环境的描写烘托义公脱离凡间、超于尘世的胸襟和情怀。无一字赞美高僧却字字饱含尊敬和赞美之情,明是写景实是赞人;明是赞景实是赞人。
尾联“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巧用佛教的比喻赞美禅师虚空高爽的禅心。义公选取了这样美妙的山水环境来修筑禅房,可见他有佛眼般清静的境界,方知他怀有莲花一样纤尘不染的襟怀。“莲花”因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历来被佛教视作圣花,而“不染心”,活用禅宗六祖慧能的偈语:“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这末尾二句,巧妙地点破了写景的用意。
孟浩然生性自然不羁,为人耿介,志在隐逸。这首诗通过描写高僧修行的环境来赞美高僧清净纯洁的心胸。也寄托着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以突出“清净”为主,由景清写到心净,层层递进,相互照应,笔致疏淡,意境清远,淡人心魄。此诗用语明朗轻快,词采清雅秀丽,可以看做能够充分表现孟浩然诗歌艺术特点的代表作品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9

帖子

76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8
贡献
197
金钱
286
发表于 2024-9-16 06: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绣菊组四两三钱作业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答: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
一、解析
1. 首联:“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直接点明了大禹寺义公禅房的位置,它修建在空旷的山林之中,给人一种清幽寂静之感。
2. 颔联:“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描写了禅房周围的自然景色,门外有一座秀丽的山峰,台阶前是群壑幽深。这两句通过对山峰和沟壑的描绘,展现出禅房所处环境的壮美与宁静。
3. 颈联:“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描绘了夕阳西下,雨后初晴的景象。夕阳与雨过天晴后的天空相连,翠绿的山色映照在庭院的阴影中。此联营造出一种空灵、澄澈的氛围。
4. 尾联:“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以莲花的洁净比喻义公的禅心,看到莲花的纯净,就应该知道义公有着一颗不被尘世污染的心。
二意境
整首诗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空灵的意境。诗人通过对禅房周围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义公禅修生活的赞美和对其不染尘心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 艺术性
1. 写景细腻:诗人对禅房周围的景色描写细腻生动,如“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2. 寓意深刻:以莲花的洁净象征义公的禅心,寓意深刻,使诗歌具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
3. 语言优美:诗歌语言优美,用词精准,如“空林”“秀峰”“深壑”“空翠”等,营造出了一种优美的意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8

帖子

2956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诗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69
贡献
797
金钱
1093
发表于 2024-9-16 10: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押侵韵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这是一首题壁诗,作于开元十九年(731)诗人漫游吴越时。


​大禹寺: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四里的会稽山上。


义公:对大禹寺僧义上人的敬称。


禅房:僧人修行习静之所。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结构”,营建房屋。“空林”,人迹罕至的山林。


​首句状语句,交代了义公禅房处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说在这个地方房屋依着空林而构建。用习禅 空林俩词,看似平淡的笔触,巧妙地构成了一种高僧独处修禅的空寂境界。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颔联具体写户外远景,着意表现禅房位置的高深,同时也是静景。


​门外孤峰高耸,阶前深壑纵横。义公禅房俯视群壑,遥对远峰,足见其高; 而阶前群壑起伏,连绵纵横,又见禅房之深。此二句景物交叠,气象森闳,雄奇壮观,层次感强。


​夕阳照雨足,空翠落庭阴。


颈联转到近处。描写雨后清幽之景。“雨足”,指雨水。黄昏时刻,骤雨初过,禅院一片静寂,四周空林中雨滴点点,远处青山苍翠如染。天空乌云散尽,夕阳斜照。翠绿的山影静静地投印在庭院中,阴幽空灵,清爽怡人。用照和落两个动词,把静景写活了。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尾联宕开一笔,抒发情感,​巧用莲花比喻赞美禅师虚空高爽的禅心。


看到莲花清净无尘垢,才知义公息定静虑,不染尘心。莲花,佛教以莲花喻佛之妙法,称佛国为莲界。不染心,佛教称不洁不净为污染,有爱欲之心谓染心,不染心即不受欲念污染。


全诗以突出 “清净” 为主,由景清写到心净,层层递进,相互照应,笔致疏淡,意境清远。


​布局起承转合四分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3

帖子

276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93
贡献
656
金钱
1055
发表于 2024-9-16 12: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非鱼红色666 于 2024-9-16 12:37 编辑



绣菊09-非鱼红色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押侵韵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解析答案如下:
1、创作背景
公元730年,此诗作于孟浩然漫游吴越,时年41岁,佛教盛行,唐代诗人和僧人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许多诗人都有题赠寺院僧人的诗篇,这首即是作者游大禹寺义公禅房后的题赠之作。公元729年,作者与颜钱塘观潮,737年被张九龄招致幕府,738年游览荆州,740年逝,享年51岁。推测一生为官时间一年左右,广泛游历,结识众多,令其诗意深厚又不失飘逸。
2、注释
⑴大禹寺:寺名,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上。
义公:指名字中有一“义”字的僧人。禅房:僧人居住的房屋。
⑵处:一作“寂”。禅寂:即梵文禅那的音义合译,亦简称“禅”。为佛教基本修证之法,即寂静思虑之意。
⑶结构:建舍。构,这里指禅房。一作“宇”。空林:空寂的山林。
⑷群:一作“众”。壑(hè):沟壑。
⑸雨足:雨脚,指像线一样一串串密密连接的雨点。
⑹空翠:明净的翠绿色。
⑺莲花:为佛家语,佛教以莲花为最洁,其梵语音译为“优钵罗”。亦指《莲花经》。
⑻不染心:心地不为尘念所染。
3、析联
首联:“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首联赋笔扣题,写义公每日习禅修行的地方的傍依树林。突出此处“空”“寂”。
颔联:“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颔联景承写禅房外景,门外是秀丽挺拔的山峰,阶前有众多深深地山壑,突出“高”“深”。
颈联:“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颈联景承写禅房外的天气、环境。雨后斜阳照在树上更加青翠了树荫落在庭院中。突出环境清幽。
尾联:“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尾联宕开一笔收结,义公诵读《莲花经》,心里那样纯净,知道他有一颗一尘不染的虔诚之心。
这样的幽寂清净之景,也正是禅师空明道心的体现。正如尾联“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所言,义公和尚的禅心如同“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纤尘不粘。全诗由景清写到心净,构思巧妙,意境高远,动人心神。
4、布局
总分分总
5、典故
《莲花经》,三层意思:第一是花果同时,第二是出淤泥而不染,第三是内敛不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0

主题

2312

帖子

9742

积分

版主

古今墨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94
贡献
2530
金钱
3467
发表于 2024-9-16 20: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押侵韵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绣菊03-秋水长天
1. 作者及创作背景:
作者: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诗与王维齐名,号王孟。其诗风格清淡自然,意境悠远。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孟浩然漫游吴越时。佛教在唐代极为盛行,唐代诗人和僧人的关系密切,许多诗人都有题赠寺院僧人的诗篇,此诗即是孟浩然游大禹寺义公禅房后的题赠之作。他在开元十八年秋从洛阳出发游越地,先游钱塘、桐庐,后循海路登天台山,再入会稽,游大禹寺时可能正值开元十九年的夏秋之际。
2. 诗句解析:
首联“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义公”指的是大禹寺的高僧。“习禅”是佛教用语,指僧人坐禅入定,思惟寂静。义公为了修习禅定,将禅房修建在空寂的山林之中,“依空林”点出了禅房的清幽寂静的环境背景,也为后文描写禅房周边的景色做了铺垫。
颔联“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着力描绘禅房位置的高深和周边景色的壮观。门外是一座秀丽挺拔的山峰,台阶前是众多深深的沟壑。这里“一峰秀”是远景,“群壑深”是近景,远近结合,层次感强烈。人到此地,会产生一种断绝尘想、神往物外的感觉,从侧面衬托出义公的心境高远。
颈联“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描写雨后空山的清幽景色。雨过天晴之后,夕阳斜照,山林被雨水洗礼后,呈现出一片清新的翠绿色,仿佛绿色的水汽飘落,笼罩在禅房的庭院之中,给人一种和润阴凉的感觉。这一联从动的方面描写禅院的清净爽洁,与前两联从静的方面描写禅院的幽寂高深相呼应。
尾联“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巧妙地运用了佛教的典故。“莲花”在佛教中是清净纯洁的象征,青莲花清净香洁,不染纤尘,佛家用它比喻佛眼。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看到莲花如此纯净,就应该知道义公有着一颗一尘不染的心境。诗人通过描写莲花的洁净,点破了写景的用意,赞美了义公的高尚品德和修行境界。
3. 主题:
这首诗既是一首题赞诗,深情赞美了义公这位虔诚的和尚,表达了对他超世脱俗、心洁如莲品质的钦佩;同时也是一首山水诗,以清词丽句描绘出了一幅诗意浓厚的山林晚晴图,体现了自然的幽雅和风光的闲适。

总体而言,孟浩然的这首诗用语明朗轻快,词采清雅秀丽,通过对义公禅房的环境描写,衬托出义公的清德高风,也寄托了诗人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77

帖子

339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11
贡献
786
金钱
1310
发表于 2024-9-17 11:5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四讲作业
绣菊07/冬日春天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押侵韵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背景,诗作于孟浩然漫游吴越时。佛教在唐代极为盛行,而唐代诗人和僧人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因此,许多诗人都有题赠寺院僧人的诗篇,这首诗即是作者游大禹寺义公禅房后的题赠之作。 这是一首题赞诗,也是一首山水诗。
简析
1、首联“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义公为了静静地习禅,在空寂的山里修筑禅房,描写禅房的幽寂。
2、颔联“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门外孤峰高耸,阶前深壑纵横。人到此地,瞻仰高峰,注目深壑,自有一种断绝尘想的意绪,神往物外的志趣。这里“一峰秀”是远景,“群壑深”是近景。
3、颈联“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当雨过天睛之际,夕阳徐下时分,天宇方沐,山峦清静,晚霞夕岚,相映绚烂。翠绿的山影静静地投映在庭院中,阴幽空灵,清爽怡人。
4、尾联“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义公选取了这样美妙的山水环境来修筑禅房,可见他有佛眼般清静的境界,应知他怀有莲花一样纤尘不染的襟怀。“
总体布局,总分分总。
全诗以突出“清净”为主,将诸多的意向绾合在一起,由景清写到心净,层层递进,相互照应,笔致疏淡,意境清远,淡人心魄。此诗用语明朗轻快,词采清雅秀丽,可以看做能够充分表现孟浩然诗歌艺术特点的代表作品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0

帖子

10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72
贡献
242
金钱
420
发表于 2024-9-21 23: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绣菊组第二十四讲论坛作业:


绣菊组13-静莲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押侵韵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唐.孟浩然押侵韵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解析: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首题赞诗,也是一首山水诗。此诗抒写了义公超尘脱俗、心洁如莲的美好品质。前两联描绘出禅房周围寂静、淡雅的环境,烘托了义公的潜心修禅、清心寡欲。颈联写天气变化时禅房的别样景观。尾联点明义公品行高洁如莲花一尘不染,表达了诗人对义公纯洁心境的感叹与赞美。全诗以突出"清净"为主,由景清写到心净,层层递进,相互照应,笔致疏淡,意境清远,淡人心魄,用语明朗轻快,词采清雅秀丽。
这首诗通过描写义公禅房的山水环境,衬托出义公的清德高风。情调古雅,潇洒物外,而表现自然明快,词句清淡秀丽,是孟浩然诗歌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禅者精神境界的抒写,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宗教生活理念。
本诗布局结构是总分分总,首联叙事,交代义公习禅处的房子,建在空寂的山林中;两联描景,刻画义公习禅处房子的周边环境和自然风光;尾联抒情,抒发了义公像莲花一样纯洁不染尘的品性,属于宕开结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76

帖子

1808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楹联三兼曲二、赋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97
贡献
461
金钱
677
发表于 2024-10-25 13: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绣菊组第二十四讲论坛作业:
绣菊组17-黑咖啡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押侵韵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唐.孟浩然押侵韵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解诗:
首联点明义公的禅房建在一个幽静的林边。颔联进一步去描述,禅房的外面正对一座秀美山峰,阶前的壑谷深密。颈联从当前景转时空景,晴的时候到晚都有阳光,雨来的时候也沐浴滋润,幽静的庭院连落叶声都听得见,暗指这里人不常来。尾联再升华一下,以“莲花净”来比喻义公,有其“不染心”,可以开佛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02: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