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64|回复: 21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四讲芷兰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910

主题

19万

帖子

5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苑首席版主兼沧浪书院交流版副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843
贡献
192370
金钱
19917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9-10 13: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不要任何编辑,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要求素雅统一。

另外,请注意贴作业格式,要求一人一楼,多的删除,谢谢合作!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四讲芷兰组论坛作业贴


第二十四讲解析作业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押侵韵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仔细查找典故,背景相关资料,试图解析一下,交论坛留底。适当的时候,我们语音解读一下。


作业截止时间,2024.9月16日晚上八点。



1421

主题

399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菜根谭文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407
贡献
3564
金钱
7463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9-10 21: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蜃楼霓影  析
此词创作具体时间不详。义公是位高僧,禅房是他坐禅修行的屋宇。

  “禅寂”是佛家语,佛教徒坐禅入定,思惟寂静,所谓“一心禅寂,摄诸乱恶”(《维摩诘经》)。义公为了“习禅寂”,在空寂的山里修筑禅房,“依空林”点出禅房的背景,以便自如地转向中间两联描写禅房前景。

  禅房的前面是高雅深邃的山景。开门正望见一座挺拔秀美的山峰,台阶前便与一片深深的山谷相连。人到此地,瞻仰高峰,注目深壑,会有一种断绝尘想的意绪,神往物外的志趣。而当雨过天晴之际,夕阳徐下时分,天宇方沐,山峦清净,晚霞夕岚,相映绚烂。此刻,几缕未尽的雨丝拂来,一派空翠的水气飘落,禅房庭上,和润阴凉,人立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7

帖子

12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66
贡献
293
金钱
461
发表于 2024-9-11 12: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布置一下解析作业: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押侵韵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金蕊芷兰09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这是一首题赠诗,作者孟浩然在大禹寺结交僧人义公后,所写。禅房,僧人生活休息的地方。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起句写义公参禅的地方,周围是幽静的山林深处,景起。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用视觉的远近来描绘弹房,远处可以看到秀丽孤山峰,站在阶前可以感觉到山谷很深,反过来说的话,禅房外面对的是山壑,环境是非常险峻。扣习禅处。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颈联入情,从时间空间下手,在雨后的夕阳下,庭院里是绿色成阴,用来描写眼前的景,实际上还是在说环境幽。习禅处。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以莲花扣禅意,来表现义公的脱尘不俗,在这样的清净的地方,义公也是清心的。整首诗以空间的景来衬托义公,赞美义公的纯洁心和诗人心中的向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5

帖子

19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8
贡献
443
金钱
806
发表于 2024-9-11 15: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四讲芷兰组论坛作业

芷兰11~金城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押侵韵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仔细查找典故,背景相关资料,试图解析一下,交论坛留底。适当的时候,我们语音解读一下。

查找的注释:
①禅寂:即梵文禅那的音义合译,亦简称“禅”。为佛教基本修证之法,即寂静思虑之意。寂:一作“处”。结宇:建舍。宇,屋檐,代指房屋,这里指禅房。一作“构”。空林:空寂的山林。
②众:一作“群”。壑:沟壑。
③雨足:雨脚,指像线一样一串串密密连接的雨点。空翠:明净的翠绿色。
④莲花:为佛家语,佛教以莲花为最洁,其梵语音译为“优钵罗”。亦指《莲花经》。不染心:心地不为尘念所染。

译文:
义公在大禹寺中参禅修静,禅房就依傍在空寂的山林。
窗外见一座孤峰峭拔耸立,台阶前道道山谷纵横幽深。
雨刚停夕阳便散发出光彩,庭院里满处都是青翠绿阴。
看莲花出污泥却依然洁净,才知义公一尘不染的心境。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赏析
  此词创作具体时间不详。义公是位高僧,禅房是他坐禅修行的屋宇。

  “禅寂”是佛家语,佛教徒坐禅入定,思惟寂静,所谓“一心禅寂,摄诸乱恶”(《维摩诘经》)。义公为了“习禅寂”,在空寂的山里修筑禅房,“依空林”点出禅房的背景,以便自如地转向中间两联描写禅房前景。

  禅房的前面是高雅深邃的山景。开门正望见一座挺拔秀美的山峰,台阶前便与一片深深的山谷相连。人到此地,瞻仰高峰,注目深壑,会有一种断绝尘想的意绪,神往物外的志趣。而当雨过天晴之际,夕阳徐下时分,天宇方沐,山峦清净,晚霞夕岚,相映绚烂。此刻,几缕未尽的雨丝拂来,一派空翠的水气飘落,禅房庭上,和润阴凉,人立其间,更见出风姿情采,方能体味义公的高超眼界和绝俗襟怀。

  描写至此,禅房山水环境的美妙,义公眼界襟怀的清高,都已到好处。然而实际上,中间二联只是描写赞美山水,无一字赞人。因此,诗人再用一笔点破,说明写景是写人,赞景以赞人。不过诗人不是直白道破,而是巧用佛家语。“莲花”指通常所说的“青莲”,是佛家语,其梵语音译为“优钵罗”。青莲花清净香洁,不染纤尘,佛家用它比喻佛眼,所谓菩萨“目如广大青莲花”(《法华妙音品》)。这两句的含意是说,义公选取了这样美妙的山水环境来修筑禅房,可见他具有佛眼般清净的眼界,方知他怀有青莲花一样纤尘不染的胸襟。这就点破了写景的用意,结出了这首诗的主题。

作为一首题赞诗,诗人深情赞美了一位虔诚的和尚,也有以寄托诗人自己的隐逸情怀。作为一首山水诗,诗人以清词丽句,素描淡抹,写出了一帧诗意浓厚的山林晚晴图。空林一屋,远峰近壑,晚霞披洒,空翠迷蒙,自然幽雅,风光闲适,别有一种生意,引人入胜,诗作至今仍为精品。

布局:总分分总

特别欣赏中二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9

帖子

4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7
贡献
96
金钱
153
发表于 2024-9-11 16: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四讲芷兰组论坛作业
芷兰31—风起的地方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押侵韵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仔细查找典故,背景相关资料,试图解析一下,交论坛留底。适当的时候,我们语音解读一下。
简析:
首联:  义公在寂静的地方参禅,因而把屋宇建在深山老林中。
颔联:禅房外,孤峰耸立;台阶前,沟水清浅。
颈联:久雨初停,夕阳返照徐下时分,天宇方沐,山峦清静,晚霞夕岚,相映绚烂。翠绿的山影静静地投印在庭院中,阴幽空灵,清爽怡人
尾联:看到池中的莲花,已应明知道义公的心境就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
这是一首题赞诗,也是一首山水诗。
全诗以突出“清净”为主,由景清写到心净,层层递进,相互照应,笔致疏淡,意境清远,淡人心魄,用语明朗轻快,词采清雅秀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6

帖子

64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0
贡献
156
金钱
246
发表于 2024-9-11 19: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24讲作业
芷兰16-兰心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押侵韵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仔细查找典故,背景相关资料,试图解析一下,交论坛留底。适当的时候,我们语音解读一下。此词创作具体时间不详。

解析:
这首诗作于孟浩然漫游吴越时。佛教在唐代极为盛行,而唐代诗人和僧人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许多诗人都有题赠寺院僧人的诗篇,这首诗即是作者游大禹寺义公禅房后的题赠之作,是一首题赞诗,也是一首山水诗。
首联“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禅寂”用佛家语,佛教徒坐禅入定,思惟寂静,所谓“一心禅寂,摄诸乱恶”(《维摩诘经》)。义公为了“习禅寂”,在空寂的山里修筑禅房,描写禅房的幽寂。起句看似平淡,但诗人以“习禅”和“空林”相对应,便构成了一种“深林人不知”的空寂境界,描绘出了义公坐禅的环境背景,为全诗写景勾画了一个总背景,也为中间两联描写禅房前景作了有力铺垫。
颔联“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着意表现禅房位置的高深。门外孤峰高耸,阶前深壑纵横。人到此地,瞻仰高峰,注目深壑,自有一种断绝尘想的意绪,神往物外的志趣。这里“一峰秀”是远景,“群壑深”是近景。从位置上来说,义公禅房俯视群壑,遥对远峰,足见其高;而阶前群壑起伏,连绵纵横,又见禅房之深。
前两联描绘高僧禅房位置、禅房庭前的自然环境,通过环境的清雅脱俗、悠远深邃衬托出义公清高的志趣。
颈联“夕阳照雨足,空翠落庭阴”描写雨后空山清幽之景。当雨过天晴、夕阳徐下时,天宇方沐,山峦清静,晚霞夕岚,相映绚烂。翠绿的山影静静地投印在庭院中,阴幽空灵,清爽怡人。这二句从动的方面描写禅院清净爽洁,与前两句从静的方面描写禅院的幽寂高深相结合。虽以写景为主,但景中有人。这时,空翠的水气飘落,禅房庭上,和润阴凉,人立其间,更见出风姿情采。这一联,诗人抓住一了雨后高僧隐居环境的特点,进一步由景色环境的描写烘托义公超于尘世的胸襟和情怀,明是赞景,实为赞人。
尾联“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巧用佛教名词,赞美禅师虚空高爽的禅心。义公选取了这样美妙的山水环境来修筑禅房,可见他有佛眼般清静的境界,方知他怀有莲花一样纤尘不染的襟怀。“莲花”因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历来被佛教视作圣花,而“不染心”,活用禅宗六祖慧能的偈语:“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这末尾二句,巧妙地点破了写景的用意。
这首诗通过描写高僧修行的环境来赞美高僧清净纯洁的心胸,也寄托着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以突出“清净”为主,由景清写到心净,层层递进,相互照应,笔致疏淡,意境清远,淡人心魄。此诗用语明朗轻快,词采清雅秀丽,可以看做能够充分表现孟浩然诗歌艺术特点的代表作品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5

帖子

75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7
贡献
180
金钱
288
发表于 2024-9-11 21:09: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四讲芷兰组作业
第二十四讲解析作业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押侵韵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仔细查找典故,背景相关资料,试图解析一下,交论坛留底。适当的时候,我们语音解读一下。
首联诗人直接描述,义公习禅居住的地方,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禅寂”是佛家语,佛教徒坐禅入定,思惟寂静。
义公在大禹寺中参禅修静的地方,禅房就依傍在空寂的山林。
颔联诗人写: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从义公禅房向窗外望去,见一座孤峰峭拔耸立,台阶前的道路上,山谷纵横交错并且幽深。
颈联诗人写,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在连续几天的阴雨之后,雨刚停夕阳便散发出光彩,庭院里湿润的气息使满处都是青翠绿阴更为新鲜。

尾联:诗人转头看见了莲池旁边的莲花,诗人写: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看见莲花出污泥却依然洁净,才知道义公拥有一尘不染的心境。也体现出了他,佛法高深,莲心不染尘的高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7

帖子

69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8
贡献
165
金钱
263
发表于 2024-9-12 09: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四讲芷兰组论坛作业
芷兰28一夕阳余晖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押侵韵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仔细查找典故,背景相关资料,试图解析一下,交论坛留底。适当的时候,我们语音解读一下。
简析:
首联:义公司禅处,结构依空林。首联点题,  义公在寂静的地方参禅,而大禹寺就建在深山老林之中。
颔联: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禅房外边,孤峰耸立;台阶前,沟水清浅,群壑深阴。
颈联: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夕阳下久雨初停,返照徐下时分,天宇方沐,山峦清静,晚霞夕岚,相映绚烂。翠绿的山影静静地投印在庭院中,阴幽空灵,清爽怡人
尾联:看联送花净,应知不染心。看到池中的莲花,已应明知道义公的心境,就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
全诗以突出“清净”为主,由景清写到心净,层层递进,相互照应,笔致疏淡,意境清远,用语明朗轻快,词采清雅秀丽。是我们应该很好学习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6

帖子

42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5
贡献
111
金钱
156
发表于 2024-9-12 12: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四讲解析作业
芷兰17-云裳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押侵韵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赏析
  此词创作具体时间不详。但从内容看义公应是位高僧,禅房是他坐禅修行的屋宇。

 首联点题,写禅房的位置。“禅寂”是佛家语,佛教徒坐禅入定,思惟寂静,所谓“一心禅寂,摄诸乱恶”(《维摩诘经》)。义公为了“习禅寂”,在空寂的山里修筑禅房,“依空林”点出禅房的背景,并自然转向中两联描写禅房前的景致。

  中二联写景。禅房的前面是高雅深邃的秀丽山景。开门正望见一座挺拔秀美的山峰,台阶前便与一片深深的山谷相连。人到此地,瞻仰高峰,注目深壑,会有一种断绝尘想的意绪,神往物外的志趣。而当雨过天晴之际,夕阳徐下时分,天宇方沐,山峦清净,晚霞夕岚,相映绚烂。此刻,几缕未尽的雨丝拂来,一派空翠的水气飘落,禅房庭上,和润阴凉,人立其间,更见出风姿情采,方能体现义公的高超眼界和绝俗襟怀。

  尾联写人点主旨。描写至此,禅房山水环境的美妙,义公眼界襟怀的清高,都已到好处。然而实际上,中间二联只是描写赞美山水,无一字赞人。因此,诗人再用一笔点破,说明写景是写人,赞景以赞人。不过诗人不是直白道破,而是用典,巧用佛家语。“莲花”指通常所说的“青莲”,是佛家语,其梵语音译为“优钵罗”。青莲花清净香洁,不染纤尘,佛家用它比喻佛眼,所谓菩萨“目如广大青莲花”(《法华妙音品》)。这两句的含意是说,义公选取了这样美妙的山水环境来修筑禅房,可见他具有佛眼般清净的眼界,方知他怀有青莲花一样纤尘不染的胸襟。这就点破了写景的用意,点出了这首诗的主题。

  作为一首题赞诗,诗人深情赞美了一位虔诚的和尚,也有以寄托诗人自己的隐逸情怀。作为一首山水诗,诗人以清词丽句,素描淡抹,写出了一帧诗意浓厚的山林晚晴图。空林一屋,远峰近壑,晚霞披洒,空翠迷蒙,自然幽雅,风光闲适,别有一种生意,引人入胜,诗作至今仍为精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1

帖子

96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7
贡献
238
金钱
365
发表于 2024-9-12 21: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四讲解析作业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押侵韵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此诗为题赠诗 题大禹寺义公的禅房。
  首联 义公习禅处,结宇依空林。总领句。义公习禅的地方(禅房)坐落在空寂清幽的山林之中。清幽远离尘世。
  颔联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禅房门外向远望去,可以看到一峰独秀。禅房对着一峰独秀,独秀的一峰也同样对着禅房。台阶前往下望去群壑幽深。通过群壑幽深,突出了所在地险峻超拔,不是普通人能轻易到达的高度。
  颈联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晚雨初收,夕阳普照。庭中绿阴浓郁,山林流翠。山中景清净清幽清寂。空翠指绿叶。
  尾联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看着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的清洁清净,看着义公每天都对着清洁清净的莲花。自然知道义公也有一颗不受世俗侵染的心。
  前联赞义公之禅房, 尾联赞义公之禅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4

帖子

3282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联三、绝四、曲二、律三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06
贡献
820
金钱
1236
发表于 2024-9-12 21: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四讲芷兰组作业
芷兰26-赏梅人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  孟浩然
义公习禅处,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注释:(1)大禹寺:寺名,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上。义公:指名字有一“义”字的僧人。禅房:僧人居住的房屋。(2)禅寂:为佛教基本修征之法,即寂静思虑之意,寂:作“处”。
(3)结宇:建舍,宇:屋檐,这里指禅房。作“构”。空林:空寂的山林。(4)众:作“群”。壑:沟壑。(5)雨足:雨脚,指象线一样一串串密密连接的雨点。(6)空翠:明净,翠绿色。(7)莲花为佛家语,佛教以莲花为最洁,(8)不染心:心不为尘念所染。
创作背景
写首诗是作者游吴越时所作。佛教在唐代极为盛行。而唐代诗人和僧人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因此,许多诗人都有题赠寺院僧人的诗篇这首诗即是作者游大禹寺义公禅房后的题赠之作。译析
义公在寂静的地方参禅,因而把屋
宇建在深山老林中,禅房外,孤峰耸立,台阶前,沟水清浅,久雨初停,夕阳反照,绿树的阴影落在幽暗的庭院中,看到池中的莲花如此清纯洁净,我才明白义公的心境就象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1293

帖子

717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19
贡献
1741
金钱
2938
发表于 2024-9-13 12: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二十四讲解析作业:
芷兰20-凡川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押侵韵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仔细查找典故,背景相关资料,试图解析-下,交论坛留底。适当的时候,我们语音解读一下。

解析:从题目看是一首题赠诗,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这首诗作于731年,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大禹寺。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首联是一个总领句子,从义公日常的生活参禅的地方是,其结构是依空林的。说明环境清幽雅静,是个习禅的好地方。是一个状语拆分式流水句。
空林用典。空林拼音:kōng lín,(1).渺无人迹的树林。 晋 张协 《杂诗》之六:“咆虎响穷山,鸣鹤聒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一作众)壑深。
颔联从禅房外的的一座孤峰峭拔挺立独秀,一个秀字,阶前是山谷纵横幽深,一个深字,体现出义公习禅的环境是那样的孤寂清幽,紧扣首联次句空林而来的。户外对阶前,一峰对群壑,秀对深,对的非常工稳。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颈联继续写大禹寺的景,雨刚停夕阳便散发出光彩,庭院里满处都是青翠绿阴。空翠:指绿叶。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尾联宕开一笔收结,看莲花出于污泥却依然洁净,才知我们应有这一尘不染的心境。看取:看。取,作助词,无义。

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534

帖子

5667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交流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06
贡献
1276
金钱
2215
发表于 2024-9-13 17: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4讲作业
令狐剑侠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押侵韵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仔细查找典故,背景相关资料,试图解析一下,交论坛留底。适当的时候,我们语音解读一下。

        这是一首题赞诗,也是一首山水诗。
        首联“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禅寂”用佛家语,佛教徒坐禅入定,思惟寂静,所谓“一心禅寂,摄诸乱恶”(《维摩诘经》)。义公为了“习禅寂”,在空寂的山里修筑禅房,描写禅房的幽寂。起句看似平淡,但诗人以“习禅”和“空林”相对应,便构成了一种“深林人不知”的空寂境界,描绘出了义公坐禅的环境背景,为全诗写景勾画了一个总背景,也为中间两联描写禅房前景作了有力的铺垫。
       颔联“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着意表现禅房位置的高深。门外孤峰高耸,阶前深壑纵横。人到此地,瞻仰高峰,注目深壑,自有一种断绝尘想的意绪,神往物外的志趣。这里“一峰秀”是远景,“群壑深”是近景。从位置上来说,义公禅房俯视群壑,遥对远峰,足见其高;而阶前群壑起伏,连绵纵横,又见禅房之深。这二句诗,景物交叠,气象森闳,雄奇壮观,层次感十分强烈。前两联描绘高僧禅房位置、禅房庭前的自然环境,通过环境的清雅脱俗、悠远深邃衬托出义公清高的志趣。
       颈联“夕阳照雨足,空翠落庭阴”描写雨后空山清幽之景。当雨过天睛之际,夕阳徐下时分,天宇方沐,山峦清静,晚霞夕岚,相映绚烂。翠绿的山影静静地投印在庭院中,阴幽空灵,清爽怡人。这二句从动的方面描写禅院清净爽洁,与前两句从静的方面描写禅院的幽寂高深相结合。虽以写景为主,但景中有人。这时,空翠的水气飘落,禅房庭上,和润阴凉,人立其间,更见出风姿情采。这一联,诗人抓住一了雨后高僧隐居环境的特点,进一步由景色环境的描写烘托义公脱离凡间、超于尘世的胸襟和情怀。无一字赞美高僧却字字饱含尊敬和赞美之情,明是写景实是赞人;明是赞景实是赞人。
       尾联“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巧用佛教的比喻赞美禅师虚空高爽的禅心。义公选取了这样美妙的山水环境来修筑禅房,可见他有佛眼般清静的境界,方知他怀有莲花一样纤尘不染的襟怀。“莲花”因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历来被佛教视作圣花,而“不染心”,活用禅宗六祖慧能的偈语:“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这末尾二句,巧妙地点破了写景的用意。
       孟浩然生性自然不羁,为人耿介,志在隐逸。这首诗通过描写高僧修行的环境来赞美高僧清净纯洁的心胸。也寄托着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以突出“清净”为主,由景清写到心净,层层递进,相互照应,笔致疏淡,意境清远,淡人心魄。此诗用语明朗轻快,词采清雅秀丽,可以看做能够充分表现孟浩然诗歌艺术特点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诗在结构上是总分分总,诗中出现了空林、峰秀、壑深、莲花等诸多意象,结句用“应知不染心”来进行绾和总结。表现了高僧清净无尘的胸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0

帖子

89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5
贡献
205
金钱
368
发表于 2024-9-13 21: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二十四讲解析作业:
芷兰13-快乐永远
唐·孟浩然 押侵韵
义公习禅处,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解析:
这首诗属于题赠诗,是孟浩然游览大禹寺义公禅房后所作。诗歌通过对禅房环境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清幽、宁静、空灵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义公禅修生活的敬仰以及对内心纯净境界的向往。
“义公习禅处,结宇依空林。”
首句点明地点为义公习禅之地,“结宇” 即建造房屋,“依空林” 表明禅房依傍着空旷的山林。强调了禅房所处环境的幽静与远离尘嚣,为全诗奠定了宁静的基调。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这两句进一步描写禅房周围的自然景观。户外有一座秀丽的山峰,突出其壮美;阶前是群壑幽深,增添了环境的深邃感。一峰独秀与群壑深邃形成对比,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禅房所处之地的独特之美。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夕阳连雨足” 描绘了夕阳余晖与雨后清新的景象相互交融。“雨足” 指雨过天晴,此时的夕阳更加柔和美丽。“空翠落庭阴” 写空中的翠色(绿色的自然景色)仿佛落到了庭院的背阴处,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氛围。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景色与禅房环境融为一体。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尾联由景入情,以莲花的洁净象征义公的禅心。看到莲花的纯净,就应该明白义公有着不被尘世沾染的纯净心灵。莲花在佛教中常被视为纯洁、高尚的象征,这里借莲花表达了对义公修行境界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内心纯净境界的追求。
全诗通过对空林、秀峰、深壑、夕阳、雨景、莲花等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空灵、清幽的意境。这种意境与禅修之地的特点相契合,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纯净境界的向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1

帖子

6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3
贡献
154
金钱
238
发表于 2024-9-15 09: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四讲芷兰组作业
第二十四讲解析作业
若筠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押侵韵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仔细查找典故,背景相关资料,试图解析一下,交论坛留底。适当的时候,我们语音解读一下。
首联诗人直接描述,义公习禅居住的地方,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禅寂”是佛家语,佛教徒坐禅入定,思惟寂静。
义公在大禹寺中参禅修静的地方,禅房就依傍在空寂的山林。
颔联诗人写: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从义公禅房向窗外望去,见一座孤峰峭拔耸立,台阶前的道路上,山谷纵横交错并且幽深。
颈联诗人写,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在连续几天的阴雨之后,雨刚停夕阳便散发出光彩,庭院里湿润的气息使满处都是青翠绿阴更为新鲜。
尾联:诗人转头看见了莲池旁边的莲花,诗人写: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看见莲花出污泥却依然洁净,才知道义公拥有一尘不染的心境。也体现出了他,佛法高深,莲心不染尘的高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4

帖子

74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4
贡献
178
金钱
285
发表于 2024-9-15 20: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四讲作业:
芷兰-08南栀
第二十四讲解析作业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押侵韵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仔细查找典故,背景相关资料,试图解析一下,交论坛留底。适当的时候,我们语音解读一下。
解析:这首诗作于孟浩然漫游吴越时。佛教在唐代极为盛行,而唐代诗人和僧人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因此,许多诗人都有题赠寺院僧人的诗篇,这首诗即是作者游大禹寺义公禅房后的题赠之作。

  此词创作具体时间不详。义公是位高僧,禅房是他坐禅修行的屋宇。

  “禅寂”是佛家语,佛教徒坐禅入定,思惟寂静,所谓“一心禅寂,摄诸乱恶”(《维摩诘经》)。义公为了“习禅寂”,在空寂的山里修筑禅房,“依空林”点出禅房的背景,以便自如地转向中间两联描写禅房前景。

  禅房的前面是高雅深邃的山景。开门正望见一座挺拔秀美的山峰,台阶前便与一片深深的山谷相连。人到此地,瞻仰高峰,注目深壑,会有一种断绝尘想的意绪,神往物外的志趣。而当雨过天晴之际,夕阳徐下时分,天宇方沐,山峦清净,晚霞夕岚,相映绚烂。此刻,几缕未尽的雨丝拂来,一派空翠的水气飘落,禅房庭上,和润阴凉,人立其间,更见出风姿情采,方能体味义公的高超眼界和绝俗襟怀。

  描写至此,禅房山水环境的美妙,义公眼界襟怀的清高,都已到好处。然而实际上,中间二联只是描写赞美山水,无一字赞人。因此,诗人再用一笔点破,说明写景是写人,赞景以赞人。不过诗人不是直白道破,而是巧用佛家语。“莲花”指通常所说的“青莲”,是佛家语,其梵语音译为“优钵罗”。青莲花清净香洁,不染纤尘,佛家用它比喻佛眼,所谓菩萨“目如广大青莲花”(《法华妙音品》)。这两句的含意是说,义公选取了这样美妙的山水环境来修筑禅房,可见他具有佛眼般清净的眼界,方知他怀有青莲花一样纤尘不染的胸襟。这就点破了写景的用意,结出了这首诗的主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7

帖子

43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51
贡献
1078
金钱
1639
发表于 2024-9-16 20: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四讲解析作业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押侵韵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赏析:题目点明地点人物
首联:描绘了一位名为义公的高僧修禅之地,环境清幽,禅房与自然和谐共存。颔联:写出了独特的山景,阶前群壑深,表现了寺庙前崎岖不平的自然地形。颈联: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描绘了一个宁静祥和的晚霞与细雨交织的景象,给人清凉之感。
最后两句,靠取莲花净,兴知不染心。借莲花之净表达出禅者的高洁品格以及对内心清净无染的追求。

莲花,佛家语,青莲,佛家用它比喻佛眼。
诗人赞美了一位虔诚的和尚,也有寄托自己的隐逸情怀。
布局:总分分总
下字:依,秀,深,连,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6

帖子

42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6
贡献
102
金钱
165
发表于 2024-9-16 20: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芷兰-简兮

第二十四讲解析作业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押侵韵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赏析
  此词创作具体时间不详。但从内容看义公应是位高僧,禅房是他坐禅修行的屋宇。

 首联点题,写禅房的位置。“禅寂”是佛家语,佛教徒坐禅入定,思惟寂静,所谓“一心禅寂,摄诸乱恶”(《维摩诘经》)。义公为了“习禅寂”,在空寂的山里修筑禅房,“依空林”点出禅房的背景,并自然转向中两联描写禅房前的景致。

  中二联写景。禅房的前面是高雅深邃的秀丽山景。开门正望见一座挺拔秀美的山峰,台阶前便与一片深深的山谷相连。人到此地,瞻仰高峰,注目深壑,会有一种断绝尘想的意绪,神往物外的志趣。而当雨过天晴之际,夕阳徐下时分,天宇方沐,山峦清净,晚霞夕岚,相映绚烂。此刻,几缕未尽的雨丝拂来,一派空翠的水气飘落,禅房庭上,和润阴凉,人立其间,更见出风姿情采,方能体现义公的高超眼界和绝俗襟怀。

  尾联写人点主旨。描写至此,禅房山水环境的美妙,义公眼界襟怀的清高,都已到好处。然而实际上,中间二联只是描写赞美山水,无一字赞人。因此,诗人再用一笔点破,说明写景是写人,赞景以赞人。不过诗人不是直白道破,而是用典,巧用佛家语。“莲花”指通常所说的“青莲”,是佛家语,其梵语音译为“优钵罗”。青莲花清净香洁,不染纤尘,佛家用它比喻佛眼,所谓菩萨“目如广大青莲花”(《法华妙音品》)。这两句的含意是说,义公选取了这样美妙的山水环境来修筑禅房,可见他具有佛眼般清净的眼界,方知他怀有青莲花一样纤尘不染的胸襟。这就点破了写景的用意,点出了这首诗的主题。

  作为一首题赞诗,诗人深情赞美了一位虔诚的和尚,也有以寄托诗人自己的隐逸情怀。作为一首山水诗,诗人以清词丽句,素描淡抹,写出了一帧诗意浓厚的山林晚晴图。空林一屋,远峰近壑,晚霞披洒,空翠迷蒙,自然幽雅,风光闲适,别有一种生意,引人入胜,诗作至今仍为精品。

    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0

帖子

32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68
贡献
758
金钱
1234
发表于 2024-9-18 16: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芷兰黑珍珠24课作业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解析:
本诗开门见山,落笔点题:写高僧义公的禅房,坐落在静寂的山林之中;接着,诗人转笔向外,但见居室外一峰拔起,阶居下幽壑深深;再看晚晴中的佳景,雨丝清亮,夕阳一抹,山影青翠,光影、山影与雨色,均融汇于清虚的院落里。此境此景,令人何等心旷神怡,万虑皆空。可想而知,在如此清妙的环境里修习禅观,其心情会是何等安宁与空灵。
本诗虚写禅房、空林,实写户外、阶前之景,描绘了微阳、亮雨、翠色、阶阴,就是无一字写人,而却让人明显感觉到这一切景色分明与其中的主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中闪烁着主人的身影,与主人的心境水乳交融,让人联想到一位净如莲花、内心不染的高僧形象。不难推测,其中也蕴含了诗人归逸林中的隐情。

本诗是一首题赠诗,赞美一位虔诚的和尚,也有寄托诗人自己隐逸的情怀。诗人的清词丽句,素描淡抹写出了一帧诗意浓厚的山林晚晴图。空翠迷蒙自然幽雅风光闲适,引人入胜,
诗作为精中之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9

帖子

10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5
贡献
244
金钱
390
发表于 2024-9-18 21: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芷兰10.安然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押侵韵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从题目看是首题诗,是孟浩然到大禹寺后与僧人义公见后所题。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义公修行的禅房在依空林而建,点出环境位置。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禅房外面是青秀的山峰,阶前是道道谷壑。对环境远近具体描写,幽静。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颈联入情,从时间空间着手
在雨后的夕阳下,绿树成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看到池中的莲花,知道义公的心境,出淤泥而不染。宕开一笔,赞扬主人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1

帖子

22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3
贡献
544
金钱
831
发表于 2024-10-3 11: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24讲作业
芷兰03-怡荣斋主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押侵韵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仔细查找典故,背景相关资料,试图解析一下,交论坛留底。此词创作具体时间不详。

解析:
这首诗作于孟浩然漫游吴越时。佛教在唐代极为盛行,而唐代诗人和僧人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许多诗人都有题赠寺院僧人的诗篇,这首诗即是作者游大禹寺义公禅房后的题赠之作,是一首题赞诗,也是一首山水诗。
首联“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禅寂”用佛家语,佛教徒坐禅入定,思惟寂静,所谓“一心禅寂,摄诸乱恶”(《维摩诘经》)。义公为了“习禅寂”,在空寂的山里修筑禅房,描写禅房的幽寂。起句看似平淡,但诗人以“习禅”和“空林”相对应,便构成了一种“深林人不知”的空寂境界,描绘出了义公坐禅的环境背景,为全诗写景勾画了一个总背景,也为中间两联描写禅房前景作了有力铺垫。
颔联“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着意表现禅房位置的高深。门外孤峰高耸,阶前深壑纵横。人到此地,瞻仰高峰,注目深壑,自有一种断绝尘想的意绪,神往物外的志趣。这里“一峰秀”是远景,“群壑深”是近景。从位置上来说,义公禅房俯视群壑,遥对远峰,足见其高;而阶前群壑起伏,连绵纵横,又见禅房之深。
前两联描绘高僧禅房位置、禅房庭前的自然环境,通过环境的清雅脱俗、悠远深邃衬托出义公清高的志趣。
颈联“夕阳照雨足,空翠落庭阴”描写雨后空山清幽之景。当雨过天晴、夕阳徐下时,天宇方沐,山峦清静,晚霞夕岚,相映绚烂。翠绿的山影静静地投印在庭院中,阴幽空灵,清爽怡人。这二句从动的方面描写禅院清净爽洁,与前两句从静的方面描写禅院的幽寂高深相结合。虽以写景为主,但景中有人。这时,空翠的水气飘落,禅房庭上,和润阴凉,人立其间,更见出风姿情采。这一联,诗人抓住一了雨后高僧隐居环境的特点,进一步由景色环境的描写烘托义公超于尘世的胸襟和情怀,明是赞景,实为赞人。
尾联“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巧用佛教名词,赞美禅师虚空高爽的禅心。义公选取了这样美妙的山水环境来修筑禅房,可见他有佛眼般清静的境界,方知他怀有莲花一样纤尘不染的襟怀。“莲花”因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历来被佛教视作圣花,而“不染心”,活用禅宗六祖慧能的偈语:“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这末尾二句,巧妙地点破了写景的用意。
这首诗通过描写高僧修行的环境来赞美高僧清净纯洁的心胸,也寄托着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以突出“清净”为主,由景清写到心净,层层递进,相互照应,笔致疏淡,意境清远,淡人心魄。此诗用语明朗轻快,词采清雅秀丽,可以看做能够充分表现孟浩然诗歌艺术特点的代表作品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5

帖子

57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4
贡献
139
金钱
218
发表于 2024-10-28 06: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四讲芷兰组论坛作业贴


第二十四讲解析作业
芷兰02-云飞扬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押侵韵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义公习禅(chán)寂¹,结宇²依空林³。
义公在大禹寺中参禅修静,禅房就依傍在空寂的山林。
¹禅寂:即梵文禅那的音义合译,亦简称“禅”。为佛教基本修证之法,即寂静思虑之意。寂:一作“处”。²结宇:建舍。宇,屋檐,代指房屋,这里指禅房。一作“构”。³空林:空寂的山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¹壑(hè)²深。
窗外见一座孤峰峭拔耸立,台阶前道道山谷纵横幽深。
¹众:一作“群”。²壑:沟壑。

夕阳连雨足¹,空翠²落庭阴。
雨刚停夕阳便散发出光彩,庭院里满处都是青翠绿阴。
¹雨足:雨脚,指像线一样一串串密密连接的雨点。²空翠:明净的翠绿色。

看取莲花¹净,应知不染心²。
看莲花出污泥却依然洁净,才知义公一尘不染的心境。
¹莲花:为佛家语,佛教以莲花为最洁,其梵语音译为“优钵罗”。亦指《莲花经》。²不染心:心地不为尘念所染。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义公在大禹寺中参禅修静,禅房就依傍在空寂的山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窗外见一座孤峰峭拔耸立,台阶前道道山谷纵横幽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雨刚停夕阳便散发出光彩,庭院里满处都是青翠绿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看莲花出污泥却依然洁净,才知义公一尘不染的心境。
  这首诗作于孟浩然漫游吴越时。佛教在唐代极为盛行,而唐代诗人和僧人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因此,许多诗人都有题赠寺院僧人的诗篇,这首诗即是作者游大禹寺义公禅房后的题赠之作。

  此词创作具体时间不详。义公是位高僧,禅房是他坐禅修行的屋宇。

  “禅寂”是佛家语,佛教徒坐禅入定,思惟寂静,所谓“一心禅寂,摄诸乱恶”(《维摩诘经》)。义公为了“习禅寂”,在空寂的山里修筑禅房,“依空林”点出禅房的背景,以便自如地转向中间两联描写禅房前景。

  禅房的前面是高雅深邃的山景。开门正望见一座挺拔秀美的山峰,台阶前便与一片深深的山谷相连。人到此地,瞻仰高峰,注目深壑,会有一种断绝尘想的意绪,神往物外的志趣。而当雨过天晴之际,夕阳徐下时分,天宇方沐,山峦清净,晚霞夕岚,相映绚烂。此刻,几缕未尽的雨丝拂来,一派空翠的水气飘落,禅房庭上,和润阴凉,人立其间,更见出风姿情采,方能体味义公的高超眼界和绝俗襟怀。

  描写至此,禅房山水环境的美妙,义公眼界襟怀的清高,都已到好处。然而实际上,中间二联只是描写赞美山水,无一字赞人。因此,诗人再用一笔点破,说明写景是写人,赞景以赞人。不过诗人不是直白道破,而是巧用佛家语。“莲花”指通常所说的“青莲”,是佛家语,其梵语音译为“优钵罗”。青莲花清净香洁,不染纤尘,佛家用它比喻佛眼,所谓菩萨“目如广大青莲花”(《法华妙音品》)。这两句的含意是说,义公选取了这样美妙的山水环境来修筑禅房,可见他具有佛眼般清净的眼界,方知他怀有青莲花一样纤尘不染的胸襟。这就点破了写景的用意,结出了这首诗的主题。

  作为一首题赞诗,诗人深情赞美了一位虔诚的和尚,也有以寄托诗人自己的隐逸情怀。作为一首山水诗,诗人以清词丽句,素描淡抹,写出了一帧诗意浓厚的山林晚晴图。空林一屋,远峰近壑,晚霞披洒,空翠迷蒙,自然幽雅,风光闲适,别有一种生意,引人入胜,诗作至今仍为精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02: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