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46|回复: 24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二讲竹郎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910

主题

19万

帖子

5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苑首席版主兼沧浪书院交流版副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843
贡献
192370
金钱
19917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8-27 10: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不要任何编辑,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要求素雅统一。

另外,请注意贴作业格式,要求一人一楼,多的删除,谢谢合作!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二讲竹郎组论坛作业贴


好,今天关于修辞中的,移就,我们讲这么多。

下面布置一下解析作业: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五律学了这么多了,解析也要更上一层楼的。所以大家一定要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更深一层的来写好自己的解析作品。期待大家的佳作!


作业截止时间,2024.9月2日晚上八点。


0

主题

345

帖子

2319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词三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56
贡献
601
金钱
861
发表于 2024-8-27 22: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二讲竹郎组论坛作业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五律学了这么多了,解析也要更上一层楼的。所以大家一定要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更深一层的来写好自己的解析作品。期待大家的佳作!
作业截止时间,2024.9月2日晚上八点

炳坤试析:题是写与人登楼观钱塘江大潮的。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首联描述潮水的声音,潮还没到,声隔百里就象雷鸣一般。乐妓们停止了手中正弹的琴弦,首联是潮水的气势总领全篇。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颔联接首联次句,描写大潮对人们的震撼,府中全体都骑着马来到江堤上等待观潮。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颈联在等待中看着远处的景色,只见在阳光照射下秋云显得特别的高远,蓬勃的海水在天际浮动,显得特别的宽阔。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尾联回扣首句大潮到了,大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气势。让人忍不住生起寒气。

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9109

主题

4万

帖子

20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雅风文社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4778
贡献
47690
金钱
7179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8-28 07: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二讲解析作业
竹郎32-青山笑看人生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答、解析如下: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布局:总分分总
     首联: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下笔气势不凡,描绘钱塘潮的声音。
     颔联: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描写钱塘县令骑马鱼贯出城,等待大潮的到来的情境。
      颈联: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描写天迥海宽,为大潮的到来作铺垫;
     尾联: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描写突来似雪的潮,给岸边的人们带来阵阵寒意。
     全诗通过写观潮而现潮涨时的奇异景致,气势逼人,且以写主观感受落笔,给人无限暇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5

帖子

794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词三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6
贡献
191
金钱
326
发表于 2024-8-29 10: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二讲竹郎组论坛作业
竹郎06~春灯夜雨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五律学了这么多了,解析也要更上一层楼的。所以大家一定要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更深一层的来写好自己的解析作品。期待大家的佳作!
作业截止时间,2024.9月2日晚上八点

简析:
钱塘潮自古闻名天下,此诗既是作者与钱塘颜县令观潮所感所写。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首联起句声势浩大,渲染出潮水的磅礴。潮来了,大家公务放一边都去观潮。总括事件起因。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颔联承接首联次句,具体描写人物的动作以及激动的心情。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颈联反手写景,描摹人们在等待中所看到的景色。阳光照耀下,秋天的云朵旷渺高远,海水也像是在天际流动,一副壮阔的景致。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尾联抒写大潮正在到来时,给人的感觉。潮涌浪花翻卷,就像千堆雪一样,排空而来,气势宏大,让人不禁产生寒意。令人无限遐想。

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7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栏目顾问

沧浪诗人春华秋实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362
贡献
16470
金钱
20192

特别贡献奖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8-29 16: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诗研班律第二十二讲作业
竹郎-16 槛外客

解析作业: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解析:
这孟浩然游吴越到杭州,与钱塘颜县令一起上障楼上观钱塘大潮时所写的一首诗。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半写观潮前,后半部分写观潮。

首联: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未见江潮先闻其声:江潮如雷,声震百里,隆滾滾过,手中的琴啊,暂时停止了弹拨。此联气势磅礴,先声夺人,未见江潮先闻江声。此联还暗用了宓子贱的典故,恭维颜县令管理地方有功。

颔联: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府中的人们一个接一个骑马而出,等在江边观潮。进一步宣染观潮的氛围。
引二联写人们都出来观潮。

颈联: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阳光照耀下,秋云显得格外遥远,海水在天边荡漾,大海显得特别宽阔。此联没有直接写潮水,而是从旁边写秋云、大海,此为背面傅粉法。另外,此联也是反手写景。

尾联: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惊涛骇浪排空而来,声如千军万马,卷起千堆万堆白雪。场面宏大,雄奇无比。观潮的人们顿时萌生凛冽寒意。此联是正面写观潮。

这首诗层次井然,有张有驰,有实有虚。先写闻潮声,再写出城待观潮,再次写潮水,最后写观感。其中背面傅粉和反手写景添了意趣。

全诗结构为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9

帖子

158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51
贡献
360
金钱
616
发表于 2024-8-29 16: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曦春 于 2024-8-29 16:30 编辑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二十二讲作业:
竹郎08-曦春

解析作业: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 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1,注释
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名未详。
障楼:一作“樟亭”,指樟亭驿楼,杭州城外一观潮处。
辍(chuò):停止。
连骑:形容骑从众多,络绎而出的样子。
迥(jiǒng):远。
渤澥(xiè):指渤海。这里指钱塘江外的东海。
坐:通“座”,座位。
凛(lǐn):凛然。
2,译文
江潮如雷,声震百里,隆隆滚过,手中的鸣琴呀,暂且停止了弹拨。府中的官员一个接一个骑马而出,观看潮水呀,早早地在江边等着。阳光照射下,秋云仿佛格外高远,海水在天际浮动,显得特别宽阔。浪涛涌来,卷起了千堆万堆白雪,观潮的人啊,谁不感到寒气凛冽。
3,简析
这是一首咏写钱江潮的作品,叙写江潮如雷似雪,有声有色,十分壮观。全诗可以分为观潮前与观潮两部分。
前四句写观潮前,“百里闻雷震”先声夺人。闻见雷声,全城人马,不论达官要人,还是百姓居民,“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倾城出动,到“江上待潮观”。观潮盛况,于此可见。这些是对观潮壮观画面的烘托。
后四句直写观潮的景况。但诗人仍不写涨潮,而是写“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海阔天空,一望无际,在日光照射下,秋云显得格外高远,天远海远,天蓝海蓝,蓝蓝的大海融入了蓝蓝的天空,静谧开阔,令人心醉神迷。这是又一层烘托。接着诗人向读者描绘出涨潮的壮观画面,“惊涛来似雪”惊涛骇浪排空而来,如万马奔腾,潮水卷起的浪墙似一道突起的雪岭,铺天盖地而来!画面气势宏大,雄奇无比。结句“一坐凛生寒”是又一次衬托,用满座观潮人吓得胆颤心寒,再次对钱塘江大潮这宇宙的奇观进行热烈的赞颂。
钱塘潮又称海宁潮,每当中秋佳节前后,钱塘江就要涨潮,旧历八月十八日是潮汛的最高潮期。潮头最高时达三点五米,潮差可达十二米,奔腾澎湃,势不可挡,是宇宙间的壮观。自古及今,咏写钱塘潮的诗词车载斗量,但艺术成就最高的要数这首诗与宋代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词,被评家誉之为咏潮“双壁”。
附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
酒泉子·长忆观潮
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4,布局
二分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0

帖子

160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1
贡献
381
金钱
614
发表于 2024-8-30 12: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二讲竹郎组论坛作业
竹郎03一悠然人生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五律学了这么多了,解析也要更上一层楼的。所以大家一定要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更深一层的来写好自己的解析作品。期待大家的佳作!
简析:
钱塘潮自古闻名天下,此诗既是作者与钱塘颜县令观潮所感所写。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首联用听觉和动作叙事中含景,写了百里外人们就能所到潮声如震,在登障楼上赏潮人儿暂时停拔手中的琴弦,开始观潮了点题。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颔联承接首联次句,县里的人倾城而出在江边等待着观潮,还是叙事有景。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颈联反手写景,描摹人们在等待中所看到的景色。阳光照耀下,秋天的云朵旷渺高远,潮水也像是在天际流动,天远海阔一副壮阔的景致。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尾联抒写大潮正在到来时,用视觉和触觉写出象雪一样的惊涛骇浪,排空而来的气势,潮涌浪花翻卷,让人不禁产生寒意。令人无限遐想。
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4

帖子

148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2
贡献
326
金钱
604
发表于 2024-8-30 17: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蓟水渔翁 于 2024-8-30 17:44 编辑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二十二讲作业
竹郎组11蓟水渔翁
解析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浅析:
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该县行政长官。
障楼:樟亭骑楼,在钱塘旧治南。
鸣弦:化典春秋时期,孔子
弟子宓子贱,曾经为单父长官。他“鸣琴不下堂而单父治”。
首联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百里是时空概念,是视觉范畴,雷自然现象,也应该是视觉范畴。闻,震则是听觉,鸣弦暂辍弹,之鸣弦是弦鸣的倒装,听觉的通感变化很是灵动,这种由视觉到听觉的移就,使得此首诗很有气魄,很有韵味。
颔联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省略了主语人,即县府里的官员衙役。连骑:形容骑从众多,络绎而出的样子。
颈联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照日,与日光相辉映。
。浮天。海水将天幕浮漂在上。迥:远。渤澥:指渤海,这里指钱塘江外的东海。
尾联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一座:满座的宾客。同一坐。凛:凛然。
全诗分为观潮前和观潮两部分。首联写未见江潮,先闻其声,潮声犹如雷震声传百里,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县府里的官员为了观看钱塘江大潮,县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而“鸣弦辍弹”四字,以弦声的停止反衬潮声更大,,琴声辍弹,这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公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颔联写县衙门内连骑涌出,急忙赶到江岸上观潮。
颈联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诗人不直接写潮,而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等词描绘出天海一色秋水长天的壮丽景观。借浮天,
即海水将天幕浮漂在渤澥(渤海)上,反映潮的浩瀚,波澜壮阔。
“惊涛来似雪”惊涛骇浪排空而来,如万马奔腾,潮水卷起铺天盖地而来,涨潮的壮观画面。结句“一坐凛生寒”又是一次衬托,写出观潮所有宾客人心惊胆颤这一画面。整首诗虚实结合。虚是“百里闻雷震”从听觉角度写潮声,实是“惊涛来似雪”正面写大潮的雄奇伟丽。用“雷震”先张,再用弹辍一弛。一张一驰,张弛有度。尾联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将全诗推向高潮,而作者作用通感,视觉听觉的移就,使得整首诗成为千年典坟,脍炙人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6

帖子

53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73
贡献
1189
金钱
2081
发表于 2024-8-30 18: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漫游吴越,至杭州,约于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十五,与钱塘县令颜某同观钱塘江潮,写下了这首诗。
  这是一首咏写钱江潮的作品,叙写江潮如雷似雪,有声有色,十分壮观。全诗可以分为观潮前与观潮两部分。
首联:百里外都听到震雷之声,手中的鸣琴暂停了弹拨。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公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颔联:府中的官员一个接一个骑马而出,观看潮水,早早地在江边等着。
颈联:阳光照射下,秋云格外高远,海水在天际浮动,显得特别宽阔。
尾联:浪涛卷来如白雪,观潮的人感觉寒气凛冽。
这首诗从人和潮两方面来写。写人主要写听潮,写出观,写待潮,写观潮,写观感,写出了观潮的全过程。写潮用了一虚笔:百里闻雷震,一实笔:惊涛来似雪。诗一张一弛,张弛有度。
结构: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06

帖子

2193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律诗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95
贡献
601
金钱
796
发表于 2024-8-31 22: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二讲竹郎组论坛作业
竹郎19-皓月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皓月试析:题是是写作者与他人登楼观钱塘江大潮的。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首联描述潮水的声音,潮还没到,声隔百里就象雷鸣一般。乐妓们停止了手中正弹的琴弦,首联总领,描写潮水的气势浩大。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颔联扣首联首句,描写人们从远处听到浪潮雷鸣般的声响,被大潮所震撼,府中全体人员都骑着马来到江堤上等待观潮。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颈联反手写景,人们在静静等待,看着远处的景色,只见在阳光照射下秋云显得特别的高远,蓬勃的海水在天际浮动,显得特别的宽阔。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尾联回扣首联,大潮终于到了,大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气势。坐久了,凉水生寒气,让人不禁觉得有点寒意。

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

帖子

6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9
贡献
157
金钱
236
发表于 2024-8-31 22: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公主无言 于 2024-8-31 22:22 编辑

诗研班第二十二讲作业
竹21-公主无言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注释
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名未详。前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钱塘:旧县名,唐时县治在今浙江杭州市钱塘门内。
障楼:一作“樟亭”,指樟亭驿楼,在钱塘旧治南。
鸣弦:春秋时孔子弟子宓子贱,曾经为单父长官,他“鸣琴不下堂而单父治”,这里用此典故,称颂颜县令善于为政。
辍(chuò):停止。
连骑:形容骑从众多,络绎而出的样子。
迥(jiǒng):远。
渤澥(xiè):指渤海。这里指钱塘江外的东海。
坐:通“座”,座位。
凛(lǐn):凛然。
解读
首联写未见江潮,先闻其声,潮声犹如雷震并且震动百里,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
“鸣弦暂辍弹”描述县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字面上却以“鸣弦辍弹”出之。巧妙地造成以弦声反衬潮声,使读者感到在江潮的巨大声势下,弦声喑哑了。这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公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颔联写县衙门内连骑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
颈联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不直接写潮,而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烘托以秋云迥衬江潮远远而来,借浮天渤澥反映潮的浩阔,充分地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
“惊涛来似雪”惊涛骇浪排空而来,如万马奔腾,潮水卷起铺天盖地而来,涨潮的壮观画面。
尾联“一坐凛生寒”又是一次衬托,写出观潮人的胆颤心惊。这首诗用了一虚一实。虚是“百里闻雷震”从听觉角度写潮声,实是“惊涛来似雪”正面写大潮的雄奇伟丽。诗一张一弛,张弛有度。用“雷震”起调先是一张,接着是言“辍”一弛。“出”又是一张,“待”又是一弛。五六句仿佛与潮无关,完全宕开去,是最大的弛。七八句将全诗推向高潮。
起承转合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0

帖子

14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98
贡献
358
金钱
557
发表于 2024-9-1 06: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院五律诗研班律第二十二讲作业
竹郎31-拂衣去

解析作业: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解析:
这是孟浩然与钱塘颜县令一起上障楼观看钱塘大潮时所写的一首诗。

首联:写江潮如雷,声震百里,惊得人手中的琴啊,暂时停止了弹拨。此联气势磅礴,先声夺人,未见江潮先闻江声。此联还用了宓子贱的典故。

颔联:写府中的人们一个接一个骑马而出,到江边等待观潮。这是实写。

颈联:写在阳光的照耀下,秋云显得格外遥远,海水在天边荡漾,大海显得特别宽阔。此联用了背面傅粉法。

尾联:写惊涛骇浪排空而来,势如千军万马,卷起千堆万堆白雪;观潮的人们顿时萌生了凛冽寒意。此联是正面写观潮,场面宏大,奇妙无比。

这首诗先写闻潮声,再写出城等待观潮,再次写潮水,最后写观感。虚实结合,张弛有度,层次分明。

全诗结构为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68

帖子

13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75
贡献
341
金钱
518
发表于 2024-9-1 16: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诗研班律第二十二讲作业
竹郎17~祇林青树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分析:
        这首诗写孟浩和颜县令观钱塘江海潮的壮丽景象。
       首联: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江潮如雷,声震百里,隆滾滾过,手中的琴啊,暂时停止了弹拨。未见江潮先闻江声。
       颔联: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府宅的人们骑着马蜂拥而出,来到江边观潮。
       颈联: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仰望蓝天,丽日当空,秋云格外遥远,海水与天齐,广阔无垠。用环境衬托海潮壮阔。
       尾联: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惊涛骇浪奔腾而来,卷起千万堆白雪,好像冬景,观潮的人们顿生寒意。此联是正面写观潮。
       这首诗脉络清晰,虚实结合。先写缘由,海潮发生前的情景,渲染气氛,再正面描写海潮壮观景象,最后以人们感受结束,衬托海潮。符合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1

帖子

150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57
贡献
328
金钱
588
发表于 2024-9-1 16: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研班五律第二十二讲作业:
竹郎35-云水间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写作背景: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十五与钱塘县令颜某同观钱塘江潮时所作。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登楼观潮的情景,展现了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

词语解释:
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名未详。前人习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钱塘,旧县名,唐时县治在今浙江杭州市钱塘门内。
樟亭:一作“障楼”,指樟亭驿楼,在钱塘旧治南。
望潮:据《浙江通志》记载“钱塘江,其源发(安徽)黟县,曲折而东,以入于海。潮水昼夜再上,奔腾冲激,声撼地轴。郡人以八月十五日倾城观潮为乐。”
鸣弦:春秋时孔子弟子宓子贱,曾经为单父长官,他“鸣琴不下堂而单父治”。
辍:停止。
迥:远。
渤澥:指渤海。
坐:通“座”,座位。
凛:凛然。​

首联: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先声夺人,说还隔着一百里呢,就听到了雷鸣般震天动地的潮声,自然脚趾头就蠢蠢欲动,于是善于为政的宓子贱一样的颜县令,暂时停止弹琴,就是放下政务,与我一起前去观潮。

颔联: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连骑:形容骑从众多,络绎而出的样子。事承,说县令府中的宾从骑着马接连走出衙门,到江岸上来等着观潮,

颈联: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泛写天气,大环境,极力渲染。这里指钱塘江外的东海。说白日当空,倍觉秋云高远;浩瀚的天空浮在水上,始惊大海无垠。境界雄浑壮阔,

尾联: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扣回,​正面写大潮突来,惊涛奔腾如堆银崩雪,使人凛然生寒。

​全诗层层渲染,造成逼人的气势。特别是结句从观潮人的触觉来写,表现出寒气砭人肌骨的感受,奇警传神。

​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6

帖子

1686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律诗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79
贡献
435
金钱
637
发表于 2024-9-2 17: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小春草 于 2024-9-2 18:00 编辑

沧浪诗研班五律第二十二讲作业:
竹郎27-小草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背景:诗人漫游吴越,至杭州,约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十五,与钱塘县令颜某同观钱塘江潮,写下了这首诗。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钱塘:旧县名,唐时县治在今浙江杭州市钱塘门内。障楼:指樟亭驿楼,在钱塘旧治南。

解析: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首联述事起,辍(chuò):停止。首句:未见江潮,先闻其声。潮声巨大,犹如雷震,并臣震动百里。次句:县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鸣弦辍弹"以弦声反衬潮声,使读者感到在江潮的巨大声势下,弦声喑哑了。此典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公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颔联意承,此联为联动式。“连、出”“待、观”连骑:形容骑从众多,络绎而出的样子。写县衙门内连骑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颈联反手写景。迥(jiǒng):远。渤澥(xiè):指渤海。这里指钱塘江外的东海。联意是在阳光照射下,秋云仿佛格外高远,海水在天际浮动,显得特别宽阔。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尾联回扣主题,坐:通"座",座位。凛(lǐn):凛然。联意为:浪涛涌来,卷起了千堆白雪,观潮的人啊,谁不感到寒气凛冽。尾联用通感。看到如雪的惊涛,就感到寒冷,由视觉转为感觉。
  
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8

帖子

5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5
贡献
153
金钱
198
发表于 2024-9-2 18: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二讲解析作业
竹郎02-亦风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试析:这首生动的描绘了孟浩然与友人颜钱塘在中秋时节登楼观潮的情景。首联写景叙事,百里闻雷震,通过听觉来渲染钱塘江大潮的磅礴气势,先声夺人。紧接着描述了县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字面上却以“鸣弦辍弹”出之,巧妙地造成以弦声反衬潮 声,使人感到在江潮的乜大声势下,眩声喑哑了。这句暗用孔子弟子宠子贱任单公县县令 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颔联事承,写实,县衙门内连骑涌 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颈联反手写景,扣颔联的次句“待潮观”,用曰光、秋云、夭空、大海衬托了钱塘江潮到來的壮丽景象,这一联是对观潮的描写。尾联推进一层收结,江潮涌來,喷雪溅珠,令人惊心 动魄,使人感受到江潮扑面而來,凛然生寒,是就观潮人的感受來写。整体采用了,开合,虚实,层层渲染,句句紧凑的手法,写出了大潮的壮观,使人身临其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5

帖子

2319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词三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56
贡献
601
金钱
861
发表于 2024-9-3 06: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研班律第二十二讲作业
竹郎-023秋叶

解析作业: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解析:
这孟浩然游吴越到杭州,与钱塘颜县令一起上障楼上观钱塘大潮时所写的一首诗。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半写观潮前,后半部分写观潮。

首联: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未见江潮先闻其声:江潮如雷,声震百里,隆滾滾过,手中的琴啊,暂时停止了弹拨。此联气势磅礴,先声夺人,未见江潮先闻江声。此联还暗用了宓子贱的典故,恭维颜县令管理地方有功。

颔联: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府中的人们一个接一个骑马而出,等在江边观潮。进一步宣染观潮的氛围。
引二联写人们都出来观潮。

颈联: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阳光照耀下,秋云显得格外遥远,海水在天边荡漾,大海显得特别宽阔。此联没有直接写潮水,而是从旁边写秋云、大海,此为背面傅粉法。另外,此联也是反手写景。

尾联: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惊涛骇浪排空而来,声如千军万马,卷起千堆万堆白雪。场面宏大,雄奇无比。观潮的人们顿时萌生凛冽寒意。此联是正面写观潮。

这首诗层次井然,有张有驰,有实有虚。先写闻潮声,再写出城待观潮,再次写潮水,最后写观感。其中背面傅粉和反手写景添了意趣。

全诗结构为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53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38
贡献
3893
金钱
4549
发表于 2024-9-3 11: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诗研班律第二十二讲作业
竹郎-32浮生半闲

解析作业: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1,注释
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名未详。
障楼:一作“樟亭”,指樟亭驿楼,杭州城外一观潮处。
辍(chuò):停止。
连骑:形容骑从众多,络绎而出的样子。
迥(jiǒng):远。
渤澥(xiè):指渤海。这里指钱塘江外的东海。
坐:通“座”,座位。
凛(lǐn):凛然。
2.解析:
这孟浩然游吴越到杭州,与钱塘颜县令一起上障楼上观钱塘大潮时所写的一首诗。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半写观潮前,后半部分写观潮。

首联: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未见江潮先闻其声:江潮如雷,声震百里,隆滾滾过,手中的琴啊,暂时停止了弹拨。此联气势磅礴,先声夺人,未见江潮先闻江声。此联还暗用了宓子贱的典故,恭维颜县令管理地方有功。

颔联: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府中的人们一个接一个骑马而出,等在江边观潮。进一步宣染观潮的氛围。引二联写人们都出来观潮。
事承。

颈联: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阳光照耀下,秋云显得格外遥远,海水在天边荡漾,大海显得特别宽阔。此联没有直接写潮水,而是从旁边写秋云、大海,此为背面傅粉法。此联也是反手写景。景转。

尾联: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惊涛骇浪排空而来,声如千军万马,卷起千堆万堆白雪。场面宏大,雄奇无比。观潮的人们顿时萌生凛冽寒意。此联是正面写观潮。景结,推进一层。

这首诗层次井然,有张有驰,有实有虚。先写闻潮声,再写出城待观潮,再次写潮水,最后写观感。其中背面傅粉和反手写景添了意趣。

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9

帖子

9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1
贡献
220
金钱
342
发表于 2024-9-3 11: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纳百川1 于 2024-9-3 11:11 编辑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二讲作业:
竹郎-15海纳百川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简析:这首诗作于731年,题目是孟浩然和一位姓颜的友人在钱塘江登障楼观海潮。
​首联: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首联从潮的声音写起,海潮来了声音好像雷声振动,百里之外都可以听的到,大家赶紧停下手中的工作去观潮。鸣琴这里用典,《论语·阳货》:“子在 武城 ,闻弦歌之声。”原谓 子游 以礼乐为教,故邑人皆弦歌。后以“鸣弦”泛指官吏治政有道,百姓生活安乐。这里指的是工作。
颔联: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连骑,多形容骑从之胜。说明来江上观潮的人之多。人们放下手中的工作,好多人都来到江边上等待潮水的到来。写观潮人之多,以及人们观潮的迫切心情。
颈联: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反手写景,写观潮时看到的景色。颈联应该是个倒装句。秋云照日迥,渤澥浮天宽。秋天天高云淡在日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迥远,江水连天显得格外宽阔。渤澥在搜韵里是渤海,在浙江观海潮,应该指的是江水吧。
尾联: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写潮来的场景以及观潮的心里感受。潮来惊涛拍岸如白色的雪浪,满座之人无不为潮水凛凛气势而生寒意。
这首诗的布局起承转合。听潮声、奔赴而来、等潮看到远景、观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

帖子

39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4
贡献
96
金钱
150
发表于 2024-9-3 11:39: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二十二讲作业
竹郎13-仙溪居士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   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背景。
此篇是孟浩然《与颜钱塘登障楼亭望潮作》合集中之首篇。孟浩然游江南时与一位姓颜的钱塘县令一同登障亭观潮而作。
钱塘,唐时县名,今位于浙江杭州市钱塘门内。
障亭,在钱塘县城外一个观潮亭子,今已不存。
内容赏析。
首联。首句意,未见江潮先闻其声。潮声巨大,犹如雷震(虚笔),且震动百里。首句五字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先声夺人,很有气势。次句,句意是描述县
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字面上却以"呜弦辍弹"出之,巧妙地造成以弦声反衬潮声,使人感到江潮的巨大声势下,弦声喑哑了。此句暗用孔子弟子宠字贱任单公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侧面赞颜县令善理政。
颔联(连动式单句),写县衙门连骑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一个"待"字,进一步渲染气氛。
颈联。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但诗人不是直接写潮,而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烘托。
上句以秋云迥衬托江潮远远而来,下句借浮天渤澥反映潮的浩阔,充分地表现了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
尾联。"惊涛来似雪"(实笔),正面描绘江潮涌来,喷雪溅珠,令人惊心动魄。但立刻又以"一坐凛寒"(人的感受)收束全篇,戛然而㐀,回味无穷。
写作特色。
这是首山水诗,以观潮人的感观而作,层层渲染,句句紧凑,结构严密,造成逼人的气势。进一步体现了孟浩然清迥冲淡的艺术风格。这首诗属于意境雄阔,通篇写江潮奇景,一意贯之。更为突出的,从人和潮两方面写。写人,主要写,待潮一观潮一观感。既用虚笔,又用实笔。诗一张一弛,张弛有度,在雄浑壮美中显出从容潇洒之气韵。不愧为唐代诗之大家。
结构。
起一承一转一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9

帖子

33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76
贡献
945
金钱
1264
发表于 2024-9-3 18: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二讲作业
竹郎22-竹影拂尘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解析:
一、注释
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名未详。前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钱塘:旧县名,唐时县治在今浙江杭州市钱塘门内。
障楼:一作"樟亭",指樟亭驿楼,在钱塘旧治南。
鸣弦:春秋时孔子弟子宓子贱,曾经为单父长官,他"呜琴不下堂而单父治",这里用此典故,称颂颜县令善于为政。
辍(chuò):停止。
连骑:形容骑从众多,络绎而出的样子。
迥(jiǒng):远。
渤澥(xiè):指渤海。这里指钱塘江外的东海。
坐:通"座",座位。
凛(lǐn):凛然。
二、译文
江潮如雷,声震百里,隆隆滚过,手中的鸣琴呀,暂且停止了弹拨。
府中的官员一个接一个骑马而出,观看潮水呀,早早地在江边等着。
阳光照射下,秋云仿佛格外高远,海水在天际浮动,显得特别宽阔。
浪涛涌来,卷起了千堆万堆白雪,观潮的人啊,谁不感到寒气凛冽。
三、赏析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在首联下笔气势不凡,描绘钱塘潮的声音;颔联描写钱塘县令骑马鱼贯出城,等待大潮的到来的情境;颈联描写天迥海宽,为大潮的到来作铺垫;尾联描写突来似雪的潮,给岸边的人们带来阵阵寒意。全诗通过写观潮而现潮涨时的奇异景致,气势逼人,且以写主观感受落笔,给人无限暇想。
这首咏写钱江潮的作品,叙写江潮如雷似雪,有声有色,十分壮观。全诗具体可以分为观潮前与观潮两部分。
诗的前四句写观潮前。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未见江潮,先闻其声。潮声巨大,犹如雷震,并臣震动百里。首句五个字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诗的起句先声夺人,很有力量。"鸣弦暂辍弹"描述县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字面上却以"鸣弦辍弹"出之,巧妙地造成以弦声反衬潮声,使读者感到在江潮的巨大声势下,弦声喑哑了。这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公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写县衙门内连骑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
诗的后四句直写观潮的景况。诗人仍不写涨潮,而是以"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两句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但诗人仍不是直接写潮,而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烘托。上句以秋云迥衬托江潮远远而来,下句借浮天渤澥反映潮的浩阔,充分地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接着诗人向读者描绘出涨潮的壮观画面:"惊涛来似雪",惊涛骇浪排空而来,如万马奔腾,潮水卷起的浪墙似一道突起的雪岭,铺天盖地而来。画面气势宏大,雄奇无比。结句"一坐凛生寒"是又一次衬托,用满座观潮人吓得胆颤心寒,再次对钱江潮这宇宙的奇观进行热烈的赞颂。由于诗人在描写钱江潮时多次运用了烘托的手法,进行反复的渲染,因而获得了直接描摹所难以获得的艺术效果。
一般观潮诗往往只极力描写大潮的雄伟壮丽,而这首诗从人和潮两方面来写。写人主要写听潮,写出观,写待潮,写观潮,写观感,写出了观潮的全过程。写潮用了一虚笔一实笔:虚是"百里闻雷震",从听的角度写潮声;实是"惊涛来似雪",正面写大潮的雄奇伟丽。诗一张一弛,张弛有度,在雄浑壮美中显出从容潇洒的气韵。用"雷震"起调,先是一张。二句接着是言"辍",一弛;三句言"出",又是一张。四句言"待",又是一弛。五六两句仿佛与潮无关,完全宕开去,是最大限度的弛。七八句将全诗推向最高潮,是最大限度的张。这首诗利用张弛的原理,高低的变化,写得波澜起伏,动人心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9

帖子

14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0
贡献
339
金钱
561
发表于 2024-9-3 23: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学院诗研班第22讲作业
竹郎25-幽谷一枝兰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一,背景
这是孟浩然漫游吴越,至杭州,约于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十五,与钱塘颜县令一起上障楼上观钱塘大潮时所写的一首诗。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半写观潮前,后半部分写观潮。
二,注释
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名未详。前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
障楼:一作“樟亭”,指樟亭驿楼,在钱塘旧治南。
鸣弦:春秋时孔子弟子宓子贱,曾经为单父长官,他“鸣琴不下堂而单父治”,这里用此典故,称颂颜县令善于为政。
渤澥(xiè):指渤海。这里指钱塘江外的东海。

三,解读
1,首联: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写未见江潮,先闻其声,潮声犹如雷震并且震动百里,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
“鸣弦暂辍弹”描述县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字面上却以“鸣弦辍弹”出之。巧妙地造成以弦声反衬潮声,使读者感到在江潮的巨大声势下,弦声喑哑了。这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公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2 颔联: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写县衙门内连骑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

3,颈联: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不直接写潮,而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烘托以秋云迥衬江潮远远而来,借浮天渤澥反映潮的浩阔,充分地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

4,尾联: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惊涛来似雪”惊涛骇浪排空而来,如万马奔腾的雪浪,气势非常壮观。“一坐凛生寒”直面写出观潮人的胆颤心惊,反衬出钱塘江潮水的汹涌澎湃和气势恢宏。

四,布局:起承转合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8

帖子

8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2
贡献
200
金钱
318
发表于 2024-9-4 19: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二讲竹郎组论坛作业贴
竹郎09-一池清凉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解析:写作背景:这首是是诗人漫游吴越至杭州,与钱塘官员一起观潮所作。
从题目看,应该是诗人与钱塘一位姓颜的官员一起登障楼亭观潮所见所感。颜:指颜某。指钱塘县令颜某,名未详。前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钱塘:旧县名,唐时县治在今浙江杭州市钱塘门内。障楼:一作“樟亭”,指樟亭驿楼,在钱塘旧治南。障楼:杭州城外一观潮处。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首联是总领,从听觉写登楼所闻,意思是在离障楼亭百里之外就可以听到钱塘潮惊雷阵阵而来,于是诗人停下手中的弹奏的鸣琴,与颜长官一起观看钱塘潮的到来。首联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潮水的声音比作雷声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颔联紧承首联,写官员们听到百里之外的潮来了,开始骑着马到江边观潮的场景,颔联紧扣题目中的登楼观潮,点明观潮地点。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渤澥(xi):指渤海。颈联继续写登楼所见之景,天上的秋云显得格外的高远,点明观潮时间是秋日,海水在天际浮动,把渤海就显得更加宽阔了。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尾联继续写景,潮浪涌来到面前,感觉就像苏轼诗句,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样。观潮的人谁不感到寒气逼人呢?尾联用了比喻和移就手法,从视觉转向触觉。让整首诗达到高潮。

布局:总分分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

帖子

5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3
贡献
115
金钱
198
发表于 2024-9-4 21: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二讲竹郎组论坛作业
竹郎05-珍朱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简析:
钱塘潮自古闻名天下,此诗既是作者与钱塘颜县令观潮所感所写。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首联起句声势浩大,渲染出潮水的磅礴。潮来了,大家公务放一边都去观潮。总括事件起因。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颔联承接首联次句,具体描写人物的动作以及激动的心情。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颈联反手写景,描摹人们在等待中所看到的景色。阳光照耀下,秋天的云朵旷渺高远,海水也像是在天际流动,一副壮阔的景致。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尾联抒写大潮正在到来时,给人的感觉。潮涌浪花翻卷,就像千堆雪一样,排空而来,气势宏大,让人不禁产生寒意。令人无限遐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68

主题

4万

帖子

1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江南水乡、燕赵文林、苏北文枫、古韵词苑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9782
贡献
46792
金钱
6324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9-4 23: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二讲竹郎组论坛作业贴
竹郎18~大浪淘沙

解析作业: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简析】
这首诗其背景,是孟浩然漫游吴越至杭州,约于开元十七年(729)八月十五,与钱塘县令颜某同观钱塘江潮,写下这首山水诗。

首联:“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前五字颇具渲染力,未见江潮,先闻其声。潮声轰鸣,犹如雷震,远动百里。起句先声夺人,笔触惊叹!“鸣弦暂辍弹”,鸣弦,代指政务,典出《论语‧阳货》: “子在 武城 , 闻弦歌之声。”原谓 子游 以礼乐为教, 故邑人皆弦歌。 后以“鸣弦”泛指官吏治政有道, 百姓生活安乐。对句五个字,写政通人和,百姓安宁,官方暂停公务,欢欣观潮,
颔联,“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写县府观潮之气势,衙门官员连骑蜂涌而出,赶到江岸上观潮。
颈联,“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写潮,却不明写,借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烘托。出句以“秋云迥”喻比江潮从天际远远而来;对句以渤海之阔反映潮的宏阔,钱塘大潮其澎湃皓荡之势,尽发笔底。
尾联,“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出句写江潮之势,涛浪排空,浪花似雪;对句写人态之窘,坐观惊叹,身感气寒。从而衬托江潮之宏大,气势之惊心!

此诗与一般观潮诗只写它的壮观相比较,这首诗的惊艳之处在于它是从人和潮两方面来写。人、潮相互衬应,使观潮之举如身临其境,诗境人境,融入心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03: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