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89|回复: 27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二讲画梅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910

主题

19万

帖子

5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苑首席版主兼沧浪书院交流版副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843
贡献
192370
金钱
19917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8-27 10:5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不要任何编辑,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要求素雅统一。

另外,请注意贴作业格式,要求一人一楼,多的删除,谢谢合作!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二讲画梅组论坛作业贴


好,今天关于修辞中的,移就,我们讲这么多。

下面布置一下解析作业: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五律学了这么多了,解析也要更上一层楼的。所以大家一定要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更深一层的来写好自己的解析作品。期待大家的佳作!


作业截止时间,2024.9月2日晚上八点。


0

主题

75

帖子

6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9
贡献
154
金钱
233
发表于 2024-8-28 18:56: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片天空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孟浩然[唐代]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解读:诗中是孟浩然与友人颜登楼观潮之作。
首联写百里外听到潮涨似雷声,便停止弹琴凑乐。
颔联写两人骑马出府,去江上观潮去。
颈联写看到秋日破云出。浪宽波涌连天。
尾联写浪涛如雪多,白,使人振憾。
前面写事,后面写景,尾句以虚化实,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3

帖子

11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77
贡献
250
金钱
427
发表于 2024-8-29 10:28: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二讲作业
文/画梅20~人中子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  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浅析: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首联起句先声夺人,未见江潮,先闻其声来形容潮声巨大,犹如雷震,震动百里,气势磅礴。次句描述颜县令鸣弦辍弹,表面上巧妙地造成以弦声反衬潮声,而实际是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公县令时,鸣弦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来称赞颜县令善理政。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颌联写县衙门内连骑涌出,急速到江岸上观潮的画面,进一步渲染气氛。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颈联上句以秋云迥来衬托江潮远远而来,下句借浮天渤澥来反映潮的浩阔。两句描绘出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尾联上句写惊涛骇浪排空而来,潮水卷起的浪墙似一道突起的雪岭铺天盖地而来,画面气势宏大。结句用满座观潮人吓得胆颤心寒来烘托钱江潮的雄奇壮观。
全诗以张弛手法烘托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写得有声有色,波澜起伏,动人心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2

帖子

606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56
贡献
1378
金钱
2352
发表于 2024-8-29 18: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影子-深圳 于 2024-8-29 18:04 编辑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二讲作业
文/画梅19-影子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  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浅析:
这是孟浩然与顏观潮所诗。
整首诗分为两部分。前四句写出观前,后四句观潮。
诗的起句很有力量,大气,未见其潮,以闻其声。““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字面上以鸣弦辍弹”出之,巧妙反衬潮声。实际有赞美顏钱塘善理政之深意。
二联继续渲染气氛。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写县衙门内连骑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
五六句一转,写观潮景况,但仍不写潮,而是以“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两句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但诗人仍不是直接写潮,而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烘托。上句以秋云迥衬托江潮远远而来,下句借浮天渤澥反映潮的浩阔。

接着诗人向读者描绘出涨潮的壮观画面:“惊涛来似雪”,惊涛骇浪排空而来,如万马奔腾,潮水卷起的浪墙似一道突起的雪岭,铺天盖地而来。画面气势宏大,雄奇无比。结句“一坐凛生寒”是又一次衬托,用满座观潮人吓得胆颤心寒,再次对钱江潮这宇宙的奇观进行热烈的赞颂。

纵观全诗一张一弛,张弛有度。气韵横生!

用“雷震”起调,先是一张。二句接着是言“辍”,一弛;三句言“出”,又是一张。四句言“待”,又是一弛。五六两句仿佛与潮无关,完全宕开去,是最大限度的弛。七八句将全诗推向最高潮,是最大限度的张。
用听潮、待潮、观潮、观感。为线穿起,便正是全诗的布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8

帖子

479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65
贡献
1153
金钱
1827
发表于 2024-8-29 20: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班二十二讲作业
画梅25-心灵驿站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浅析:
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名未详,前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
障楼:一作樟楼。指樟亭骑楼,在钱塘旧治南。
鸣弦:春秋时孔子弟子宓子贱,曾经为单父长官。他“鸣琴不下堂而单父治”,这里用此典故,称颂颜县令善于为政。
辍:停止。连骑:形容骑从众多,络绎而出的样子。迥:远。
渤澥:指渤海,这里指钱塘江外的东海。
坐:通座,座位。凛:凛然。
全诗分为观潮前和观潮两部分。前四句写观潮前。首联写未见江潮,先闻其声,潮声犹如雷震并且震动百里,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
“鸣弦暂辍弹”描述县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字面上却以“鸣弦辍弹”出之。巧妙地造成以弦声反衬潮声,使读者感到在江潮的巨大声势下,弦声喑哑了。这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公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颔联写县衙门内连骑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
颈联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诗人不直接写潮,而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烘托以秋云迥衬江潮远远而来,借浮天渤澥反映潮的浩阔,充分地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
“惊涛来似雪”惊涛骇浪排空而来,如万马奔腾,潮水卷起铺天盖地而来,涨潮的壮观画面。结句“一坐凛生寒”又是一次衬托,写出观潮人的胆颤心惊。这首诗用了一虚一实。虚是“百里闻雷震”从听觉角度写潮声,实是“惊涛来似雪”正面写大潮的雄奇伟丽。诗一张一弛,张弛有度。用“雷震”起调先是一张,接着是言“辍”一弛。“出”又是一张,“待”又是一弛。五六句仿佛与潮无关,完全宕开去,是最大的弛。七八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是最大限度的张,诗用张弛手法,写得波澜起伏,动人心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1

帖子

343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85
贡献
756
金钱
1440
发表于 2024-8-29 21: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二讲画梅组论坛作业贴
画梅组-傲雪飞鹰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这是一首咏写钱江潮的作品,叙写江潮如雷似雪,有声有色,十分壮观。全诗可以分为观潮前与观潮两部分。

  诗的前四句写观潮前。“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未见江潮,先闻其声。潮声巨大,犹如雷震,并臣震动百里。首句五个字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诗的起句先声夺人,很有力量。“鸣弦暂辍弹”描述县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字面上却以“鸣弦辍弹”出之,巧妙地造成以弦声反衬潮声,使读者感到在江潮的巨大声势下,弦声喑哑了。这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公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写县衙门内连骑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

  诗的后四句直写观潮的景况。诗人仍不写涨潮,而是以“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两句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但诗人仍不是直接写潮,而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烘托。上句以秋云迥衬托江潮远远而来,下句借浮天渤澥反映潮的浩阔,充分地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接着诗人向读者描绘出涨潮的壮观画面:“惊涛来似雪”,惊涛骇浪排空而来,如万马奔腾,潮水卷起的浪墙似一道突起的雪岭,铺天盖地而来。画面气势宏大,雄奇无比。结句“一坐凛生寒”是又一次衬托,用满座观潮人吓得胆颤心寒,再次对钱江潮这宇宙的奇观进行热烈的赞颂。由于诗人在描写钱江潮时多次运用了烘托的手法,进行反复的渲染,因而获得了直接描摹所难以获得的艺术效果。

  一般观潮诗往往只极力描写大潮的雄伟壮丽,而这首诗从人和潮两方面来写。写人主要写听潮,写出观,写待潮,写观潮,写观感,写出了观潮的全过程。写潮用了一虚笔一实笔:虚是“百里闻雷震”,从听的角度写潮声;实是“惊涛来似雪”,正面写大潮的雄奇伟丽。诗一张一弛,张弛有度,在雄浑壮美中显出从容潇洒的气韵。用“雷震”起调,先是一张。二句接着是言“辍”,一弛;三句言“出”,又是一张。四句言“待”,又是一弛。五六两句仿佛与潮无关,完全宕开去,是最大限度的弛。七八句将全诗推向最高潮,是最大限度的张。这首诗利用张弛的原理,高低的变化,写得波澜起伏,动人心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1

帖子

207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7
贡献
498
金钱
796
发表于 2024-8-29 23:3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五律班第二十二讲解析作业
画梅01-白雪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解析:
首联:
下笔气势不凡,突兀而起。未 写观潮,先写听潮,从听的角度写大潮的磅礴气势。次句用宓子弹琴理政的典故,说颜县令暂时放下政务,和诗人去观潮。叙述兼写意。
颔联:
承首联次句,描绘颜县令骑马出城,等待观潮。
颈联:
反手写景,紧承颔联,写云炯海宽,从观潮者眼中写出。
尾联:
抒情,写潮涨的壮观和感受。
全诗层层渲染,句句紧凑,结构严密,气势逼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

帖子

7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5
贡献
176
金钱
271
发表于 2024-8-30 15: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解析/渔樵唱晚
诗人漫游吴越,至杭州,约于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十五,与钱塘县令颜某同观钱塘江潮,写下了这首诗。
这是一首咏写钱江潮的作品,叙写江潮如雷似雪,有声有色,十分壮观。全诗可以分为观潮前与观潮两部分。
诗的前四句写观潮前。“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未见江潮,先闻其声。潮声巨大,犹如雷震,并臣震动百里。首句五个字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诗的起句先声夺人,很有力量。后句描述县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字面上却以“鸣弦辍弹”出之,巧妙地造成以弦声反衬潮声,使读者感到在江潮的巨大声势下,弦声喑哑了。这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公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写县衙门内连骑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
诗的后四句直写观潮的景况。诗人仍不写涨潮,而是以“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两句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但诗人仍不是直接写潮,而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烘托。上句以秋云迥衬托江潮远远而来,下句借浮天渤澥反映潮的浩阔,充分地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接着诗人向读者描绘出涨潮的壮观画面:“惊涛来似雪”,惊涛骇浪排空而来,如万马奔腾,潮水卷起的浪墙似一道突起的雪岭,铺天盖地而来。画面气势宏大,雄奇无比。结句“一坐凛生寒”是又一次衬托,用满座观潮人吓得胆颤心寒,再次对钱江潮这宇宙的奇观进行热烈的赞颂。由于诗人在描写钱江潮时多次运用了烘托的手法,进行反复的渲染,因而获得了直接描摹所难以获得的艺术效果。
一般观潮诗往往只极力描写大潮的雄伟壮丽,而这首诗从人和潮两方面来写。写人主要写听潮,写出观,写待潮,写观潮,写观感,写出了观潮的全过程。写潮用了一虚笔一实笔:虚是“百里闻雷震”,从听的角度写潮声;实是“惊涛来似雪”,正面写大潮的雄奇伟丽。诗一张一弛,张弛有度,在雄浑壮美中显出从容潇洒的气韵。用“雷震”起调,先是一张。二句接着是言“辍”,一弛;三句言“出”,又是一张。四句言“待”,又是一弛。五六两句仿佛与潮无关,完全宕开去,是最大限度的弛。七八句将全诗推向最高潮,是最大限度的张。这首诗利用张弛的原理,高低的变化,写得波澜起伏,动人心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4

帖子

126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64
贡献
278
金钱
544
发表于 2024-8-30 18: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二讲画梅组作业
文/画梅30-求是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解析:前四句,写潮来之前,用“辍弹”、“连骑”、“待观”,通过人物的动作和心理,蓄势为潮之来作铺垫;后四句,正侧面写潮涌,惊涛如雪,浮水天阔,从颜色、形状和气势,全面勾勒,“照日秋云迥”,阳光照射下,秋云仿佛格外高远,是衬托写潮,而“待潮观”和“凛生寒”,写出期待和潮来的内心感受。写潮,是文本主体,而和谁同观,则是附带着但必须交代的内容。像“鸣弦”(《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用典暗颂钱塘县令颜某;“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应题目“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从造句的角度讲,我觉得所谓的流水对和流水句,很值得学习,如第一联闻声而辍鸣,上下句既有因果关系,又按时间写,自然妥帖;第二联连骑出而楼上待观,既有地点的转换,又叙事流畅自如;第四联,惊涛雪来凛然生寒,前状其色(“雪”)后写内心感受(“寒”),既将“雪”、“寒”关联,又由物而感心,自然而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25

帖子

1414

积分

副首版

沧浪书院词三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09
贡献
330
金钱
541
发表于 2024-8-31 07:58: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五律班第二十二讲解析作业
冬日暖阳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解析:首联,从听觉切入,气势不凡,突兀而起。观潮先听潮,从听的角度写大潮的磅礴气势。次句用宓子弹琴理政的典故,说颜县令暂时放下政务,和诗人去观潮。
颔联:承首联次句,描绘观潮的人,烘托气氛。
颈联:反手写景,紧承颔联,写云炯海宽。
尾联:抒情,写潮涨的壮观和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74

帖子

19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76
贡献
446
金钱
750
发表于 2024-8-31 09: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二讲作业
画梅-27 / 血琉璃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 ·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简析:

注释:
颜钱塘:指钱塘县颜姓县长;前人习惯以地名或职位作称谓。
鸣弦:春秋时孔子弟子宓子贱,曾经为单父长官,他“呜琴不下堂而单父治”。
连骑:形容骑从众多,络绎而出的样子
渤澥(xiè):原指渤海,这里指钱塘江外的东海。

本诗自“闻”字领起,言潮来声势之浩荡,以停弦(暂时停止办公)来烘托先声夺人的气势。引起下联。颔联承上,“闻”而连骑出动而“待”,府中至江上,空间有了变化。颈联切题之“望”字,秋点明季节,每年中秋之际钱塘江潮最盛,望去水天一线似乎是从天而来。
尾联以“惊涛似雪,满座生寒”来写人的感受,以景衬情。
全诗八句,其中七句都是从侧面烘托,都紧扣潮来写,张驰有度,这种写法值得借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2

帖子

18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7
贡献
449
金钱
687
发表于 2024-8-31 10:10: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律研第二十二讲作业画梅组: 画梅09-雪松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事起)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事承)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景转)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景收) 典故:鸣弦。 鸣弦:春秋时孔子弟子宓子贱,曾经为单父长官,他“呜琴不下堂而单父治”,这里用此典故,称颂颜县令善于为政。 译文        : 江潮如雷,声震百里,隆隆滚过,手中的鸣琴呀,暂且停止了弹拨。府中的官员一个接一个骑马而出,观看潮水呀,早早地在江边等着。阳光照射下,秋云仿佛格外高远,海水在天际浮动,显得特别宽阔。浪涛涌来,卷起了千堆万堆白雪,观潮的人啊,谁不感到寒气凛冽。  创作背景: 诗人漫游吴越,至杭州,约于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十五,与钱塘县令颜某同观钱塘江潮,写下了这首诗。  赏析: 这是一首咏写钱江潮的作品,叙写江潮如雷似雪,有声有色,十分壮观。全诗可以分为观潮前与观潮两部分。 诗的前四句写观潮前。“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未见江潮,先闻其声。潮声巨大,犹如雷震,并臣震动百里。首句五个字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诗的起句先声夺人,很有力量。“鸣弦暂辍弹”描述县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字面上却以“鸣弦辍弹”出之,巧妙地造成以弦声反衬潮声,使读者感到在江潮的巨大声势下,弦声喑哑了。这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公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写县衙门内连骑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 诗的后四句直写观潮的景况。诗人仍不写涨潮,而是以“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两句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但诗人仍不是直接写潮,而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烘托。上句以秋云迥衬托江潮远远而来,下句借浮天渤澥反映潮的浩阔,充分地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接着诗人向读者描绘出涨潮的壮观画面:“惊涛来似雪”,惊涛骇浪排空而来,如万马奔腾,潮水卷起的浪墙似一道突起的雪岭,铺天盖地而来。画面气势宏大,雄奇无比。结句“一坐凛生寒”是又一次衬托,用满座观潮人吓得胆颤心寒,再次对钱江潮这宇宙的奇观进行热烈的赞颂。由于诗人在描写钱江潮时多次运用了烘托的手法,进行反复的渲染,因而获得了直接描摹所难以获得的艺术效果。 一般观潮诗往往只极力描写大潮的雄伟壮丽,而这首诗从人和潮两方面来写。写人主要写听潮,写出观,写待潮,写观潮,写观感,写出了观潮的全过程。写潮用了一虚笔一实笔:虚是“百里闻雷震”,从听的角度写潮声;实是“惊涛来似雪”,正面写大潮的雄奇伟丽。诗一张一弛,张弛有度,在雄浑壮美中显出从容潇洒的气韵。用“雷震”起调,先是一张。二句接着是言“辍”,一弛;三句言“出”,又是一张。四句言“待”,又是一弛。五六两句仿佛与潮无关,完全宕开去,是最大限度的弛。七八句将全诗推向最高潮,是最大限度的张。这首诗利用张弛的原理,高低的变化,写的波澜起伏、动人心魄。 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3

帖子

1510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74
贡献
367
金钱
602
发表于 2024-8-31 14: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苑诗研班五律第二十二讲作业
画梅组-静茹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解析:
注释
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名未详。前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钱塘:旧县名,唐时县治在今浙江杭州市钱塘门内。
障楼:一作“樟亭”,指樟亭驿楼,在钱塘旧治南。
鸣弦:春秋时孔子弟子宓子贱,曾经为单父长官,他“鸣琴不下堂而单父治”,这里用此典故,称颂颜县令善于为政。
辍(chuò):停止。
连骑:形容骑从众多,络绎而出的样子。
迥(jiǒng):远。
渤澥(xiè):指渤海。这里指钱塘江外的东海。
坐:通“座”,座位。
凛(lǐn):凛然。

这是一首咏写钱江潮的作品,叙写江潮如雷似雪,有声有色,十分壮观。全诗可以分为观潮前与观潮两部分。

  诗的前四句写观潮前。“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未见江潮,先闻其声。潮声巨大,犹如雷震,并臣震动百里。首句五个字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诗的起句先声夺人,很有力量。“鸣弦暂辍弹”描述县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字面上却以“鸣弦辍弹”出之,巧妙地造成以弦声反衬潮声,使读者感到在江潮的巨大声势下,弦声喑哑了。这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公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写县衙门内连骑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

  诗的后四句直写观潮的景况。诗人仍不写涨潮,而是以“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两句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但诗人仍不是直接写潮,而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烘托。上句以秋云迥衬托江潮远远而来,下句借浮天渤澥反映潮的浩阔,充分地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接着诗人向读者描绘出涨潮的壮观画面:“惊涛来似雪”,惊涛骇浪排空而来,如万马奔腾,潮水卷起的浪墙似一道突起的雪岭,铺天盖地而来。画面气势宏大,雄奇无比。结句“一坐凛生寒”是又一次衬托,用满座观潮人吓得胆颤心寒,再次对钱江潮这宇宙的奇观进行热烈的赞颂。由于诗人在描写钱江潮时多次运用了烘托的手法,进行反复的渲染,因而获得了直接描摹所难以获得的艺术效果。

  一般观潮诗往往只极力描写大潮的雄伟壮丽,而这首诗从人和潮两方面来写。写人主要写听潮,写出观,写待潮,写观潮,写观感,写出了观潮的全过程。写潮用了一虚笔一实笔:虚是“百里闻雷震”,从听的角度写潮声;实是“惊涛来似雪”,正面写大潮的雄奇伟丽。诗一张一弛,张弛有度,在雄浑壮美中显出从容潇洒的气韵。用“雷震”起调,先是一张。二句接着是言“辍”,一弛;三句言“出”,又是一张。四句言“待”,又是一弛。五六两句仿佛与潮无关,完全宕开去,是最大限度的弛。七八句将全诗推向最高潮,是最大限度的张。这首诗利用张弛的原理,高低的变化,写得波澜起伏,动人心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2

帖子

172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3
贡献
385
金钱
671
发表于 2024-8-31 14: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二讲画梅组论坛作业贴
画梅31-根生

1.作者简介
孟浩然,号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诗大部分都是五言短篇,以写山水田园和隐居逸兴以及羁旅心情为主。《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便是孟浩然与钱塘县令颜氏同观钱塘潮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

2.注释
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名未详,前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
障楼:一作樟楼。指樟亭骑楼,在钱塘旧治南。杭州城外一观潮处。
鸣弦:春秋时孔子弟子宓子贱,曾经为单父长官。他“鸣琴不下堂而单父治”,这里用此典故,称颂颜县令善于为政。
辍:停止。连骑:形容骑从众多,络绎而出的样子。迥:远。
渤澥:指渤海,这里指钱塘江外的东海。
坐:通座,座位。凛:凛然。

3.译文
江潮如雷,声震百里,隆隆滚过,手中的鸣琴呀,暂且停止了弹拨。府中的官员一个接一个骑马而出,观看潮水呀,早早地在江边等着。阳光照射下,秋云仿佛格外高远,海水在天际浮动,显得特别宽阔。浪涛涌来,卷起了千堆万堆白雪,观潮的人啊,谁不感到寒气凛冽。

4.试析
这首诗可以分为观潮前与观潮两部分。
前四句写观潮前,"百里闻雷震",先声夺人。闻见雷声,全城人马,不论达官要人还是百姓居民,"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倾城出动,到"江上待潮观"。人们排列到江边,踮起脚尖,伸长脖子,等待着潮水的上涨。观潮盛况,于此可见。这些是对观潮壮观画面的烘托。

诗的后四句直写观潮的景况。但是,诗人仍不写涨潮,而是写:"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海)宽。"海阔天空,一望无际,在日光照射下,绚丽灿烂,天是远的,海是远的,天是蓝的,海是蓝的,湛蓝的大海融进了湛蓝的天空,静谧开阔,令人心醉神迷!这是又一层烘托。

接着诗人向读者描绘出涨潮的壮观画面:"惊涛来似雪!"惊涛骇浪排空而来,如万马奔腾,潮水卷起的浪墙似一道突起的`雪岭,铺天盖地而来!画面气势宏大,雄奇无比。结句"一座凛生寒",是又一次衬托,用满座观潮人吓得胆颤心寒,再次对钱江潮这宇宙的奇观进行热烈的赞颂。

由于作者在描写钱江潮时多次运用了烘托的手法,进行反复的渲染,因而获得了直接描摹所难以获得的艺术效果。所以这是一首咏写钱江潮的名作,叙写江潮如雷似雪,有声有色,十分壮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

帖子

25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3
贡献
64
金钱
97
发表于 2024-8-31 17: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二讲画梅组作业
文/画梅15书儿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潮声如雷霆之怒震撼百里,县令跟作者暂停公务,用的是孔子学生宓子贱治理单父县的故事,他通过弹琴来治理典故,表示办公。
俩人骑马出城到江楼上观潮,叙事
颈联描写秋天的疏朗高远,江水的浩瀚无垠,水天相连。

结尾写潮涨的颜色和感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940

帖子

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书院律诗三期、律一期、绝三期、律四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65
贡献
1481
金钱
12306
发表于 2024-8-31 23: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五律研修第22讲画梅组解析作业:
画梅13-腾骏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腾骏浅析:首联叙起,大意是潮声浩大如雷贯耳,很远都能听到。琴弦的声音都给淹盖了,以致治政有方的颜县令只好停止了弹奏。
颔联叙承,大意是县衙中坐骑一个接一个涌出,就是为了去江岸观看潮汐。
颈联景转,大意是秋天的云彩和阳光遥遥辉映,天空与大海连成一片而显得无边无际。
尾联情结,大意是江潮涌来,浪花如雪,在座的观众顿时觉得寒气凛冽呀!
鸣弦暗用典。整首诗层层递进,结构严密而形成咄咄逼人之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7

帖子

235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69
贡献
466
金钱
1152
发表于 2024-9-1 09:5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荻花 于 2024-9-1 10:00 编辑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二讲画梅组作业贴
画梅28—荻花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译文
江潮如雷,声震百里,暂且停止了手中的鸣琴弹拨。
府中的官员接连骑马而出,观看潮水早早地在江边等着。
阳光照射下秋云格外高远,海水在天际浮动,特别宽阔。
浪涛涌来,卷起了千堆白雪,观潮的人谁不感到寒气凛冽。
沧浪五律研修第22讲画梅组解析作业: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孟浩然漫游吴越,至杭州,约于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十五,与钱塘县令颜某同观钱塘江潮所作。
浅析:诗咏钱江潮,叙写江潮如雷似雪,有声有色,十分壮观。全诗可以分为观潮前与观潮两部分。
  诗的前四句写观潮前。“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未见江潮,先闻其声。潮声巨大,犹如雷震,并臣震动百里。首句五个字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诗的起句先声夺人,很有力量。“鸣弦暂辍弹”描述县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字面上却以“鸣弦辍弹”出之,巧妙地造成以弦声反衬潮声,使读者感到在江潮的巨大声势下,弦声喑哑了。这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公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写县衙门内连骑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
诗的后四句直写观潮的景况。诗人不写涨潮,而是以"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两句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仍不是直接写潮,而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烘托。上句以秋云迥衬托江潮远远而来,下句借浮天渤澥反映潮的浩阔,充分地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接着描绘出涨潮的壮观画面:"惊涛来似雪",惊涛骇浪排空而来,如万马奔腾,潮水卷起的浪突起如雪岭,铺天盖地而来。画面气势宏大,雄奇。结句"一坐凛生寒"是又一次衬托,用满座观潮人吓得胆颤心寒,再次对钱江潮这宇宙的奇观进行热烈的赞颂。由于诗人在描写钱江潮时多次运用了烘托的手法,进行反复的渲染,因而获得了直接描摹所难以获得的艺术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8

主题

1903

帖子

2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书院律诗兼曲二、赋二期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46
贡献
2473
金钱
19757
发表于 2024-9-1 16: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二讲画梅组作业贴
画梅18醉舞可乐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首联: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诗人以“百里闻雷震”开篇,极言潮声之浩大,远在百里之外就能听到如雷般的声响,凸显出钱塘江潮的气势磅礴。“鸣弦暂辍弹”,则通过描写人们听闻潮声后停止弹奏的动作,侧面烘托出潮声的震撼力,让人不由自主地被吸引。

颔联: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描绘了官府中的人们纷纷骑马而出,前往江边等待观潮的情景,展现出人们对钱塘江潮的热切期待和兴奋之情。

颈联: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照日”之下,秋云高远,“浮天”之中,大海辽阔,这两句以壮阔的景象衬托出钱塘江潮所处环境的宏大,为下文描写潮的汹涌澎湃做了铺垫。

尾联: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是全诗的高潮。“惊涛来似雪”,将汹涌的波涛比作洁白的雪花,形象地描绘出潮头的洁白和汹涌之势。而“一坐凛生寒”则运用了移就的修辞手法,“寒”本是人的感受,这里却用来形容座位,生动地表现出观潮时众人所感受到的惊悸与寒冷,进一步突出了潮的壮观和令人震撼的力量。

整首诗层次分明,从潮声的远播,到人们的期待,再到环境的烘托,最后以惊涛和感受作结,生动地展现了钱塘江潮的雄伟壮观,让读者如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一句运用了移就的修辞手法。

“寒”本是用来形容人的身体感受和内心情绪的词语,此处却用来形容“座位”,将人的感受“寒”移用到“座位”上,生动地表现出了潮来时那汹涌澎湃、惊心动魄的气势,令人观潮时心生寒意,仿佛连座位都被这惊涛骇浪带来的寒意所侵袭。通过这种移就的手法,更加突出了潮的壮观和强大的冲击力,也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当时所体验到的震撼与惊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4

帖子

53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8
贡献
132
金钱
202
发表于 2024-9-1 16: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研班第二十二讲作业:
思无邪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赏析:这首诗搜韵上介绍写于731年,距离孟浩然728年在长安落第仅两年。此时的作者回襄阳老家后,并未忘情仕途,仍渴望出仕为官,还在到处游历。这一次是陪一位姓颜的钱塘官员登楼观看海潮记录。
首联:写海潮从听觉入手,声音大到百里之外就能听到如雷声滚滚而来,使得颜钱塘放下手上的工作赶紧去观潮了
鸣弦:(1).《论语·阳货》:“子在 武城 ,闻弦歌之声。”原谓 子游 以礼乐为教,故邑人皆弦歌。后以“鸣弦”泛指官吏治政有道,百姓生活安乐。这里用“鸣弦”典,暗暗称赞颜钱塘的工作能力强,当地治理的好。在首联即直入主题观潮,又引出主角颜钱塘,还委婉夸赞了他。并从颜钱塘的出发观潮引出颔联:府中出了很多车骑,都去观潮了,烘托出这个大潮很吸引人,很多人都来了,值得期待噢,卖关子呢。颈联还是就不写江潮,人山人海有了,天地间是个什么样子呢?请看“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日照高天,云淡迹远,海天一色,宽阔无边。就在这种情境中,大潮来了:尾联“惊涛来似雪,仅此一句,足够了,惊涛极言涛之汹涌洪大,惊天动地,似雪则从视觉上表达其雪浪翻涌的美感。这种观潮的表达手法,巧就巧在不啰嗦,用烘托的手法,引人入胜。结句:一坐凛生寒。写人的感受,意思就是震撼。准确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

帖子

30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8
贡献
75
金钱
113
发表于 2024-9-1 17:01: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二讲作业:
下面布置一下解析作业: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诗歌内容解析
首联解析: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分析这两句诗如何以夸张的手法描绘钱塘江潮声之大,仿佛能传至百里之外,使得正在弹奏的琴弦都不得不暂时停止。
探讨这两句在诗中的作用,即引出观潮的主题,同时营造出一种紧张而期待的氛围。
颔联解析: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描述官员们骑马而出,前往江边等待观赏钱塘江潮的盛况,展现观潮活动的热闹与隆重。
分析这两句如何与前两句形成对比,由静转动,将读者的视线从远处的雷声引向近处的观潮人群。
颈联解析: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描绘秋日晴空下,云层高远,海面辽阔无垠的景象。注意“渤澥”指渤海,此处借指钱塘江,展现其壮阔气势。
分析这两句在诗中的作用,既是对观潮环境的描绘,也为下文潮水的到来做了铺垫,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尾联解析: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潮水汹涌而来,如同白雪般翻滚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一坐凛生寒”则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潮水带来的震撼力,使得在场的人都不由自主地感到一股寒意。这两句诗将全诗推向高潮,展现了钱塘江潮的壮观与威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2

帖子

12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64
贡献
296
金钱
464
发表于 2024-9-1 18: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五律班第二十二讲解析作业
画梅33-星星过月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解析:
首联叙起,未见江潮,先闻其声。潮声巨大,犹如雷震,声震百里。且引用宓子弹琴理政的典故,说颜县令暂时放下政务,和诗人去观潮。
颔联叙承,描绘颜县令骑马出城,等待观潮。
颈联反手写景,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来烘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
尾联情结,写潮涨的壮观和感受。
全诗层层渲染,利用张弛的原理,高低的变化,写得波澜起伏,动人心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0

帖子

93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1
贡献
231
金钱
356
发表于 2024-9-1 22:5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五律班第二十二讲解析作业
画梅07-飞鹰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解析:
      这首作品的名字为“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核心主题为“望潮”,观钱塘大潮。这首作品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很好的展现了“文似看山不喜平”。为了把钱塘大潮的气势表现出来,作者安排的可谓跌宕起伏,简单总结一下,四联,四个字:“惊、急、静、惊”。

首联: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咱们看首联如何写“惊”?诗人和朋友颜钱塘在一起,在干吗?文人雅士嘛,在一起当然是在屋子里谈古论今、吟诗作对、焚香抚琴等文人雅趣。这一日,俩人正在屋子里静心抚琴,琴声悠扬中,突然,滚滚雷声大作!这就是一“惊”!未观潮,先闻其声,且被其声所惊,惊到什么程度?文人雅士呀,甚至一方的父母官呀,只闻其声(钱塘大潮的声),琴都不弹了;

颔联: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再看怎么写“急”。承接首联的“惊”,听到这个声音,一惊,然后就是把这个“惊”放大,就是“急”,怎么急?文人雅士呀,一向四平八稳的,现在顾不上了,“府中连骑出”,叫上随从,都骑上快马,一匹接着一匹,快马出府,干啥去呀?江上待潮观。就这么着急!
     一般写到这里,前面又是惊,又是急的,都这么热闹了,氛围都烘到这样了,是不是主角该闪亮登场了?可人家偏偏不写登场,在这样的热闹中,偏偏要写一“静”;

颈联: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看这个“静”怎么写。到这里,偏偏宕开一笔,闹中取静,这么“惊”,这么“急”,着急忙慌的“连骑出”,“待潮观”,观到了啥?天高云淡,“浮天渤澥宽”。尤其这个“浮天”,啥叫浮天?蓝蓝的天和淡淡的云,这样一副天空的景色,倒映在水面上,叫“浮天”,这样水天相映的景色,还“渤澥宽”,真是不可谓不“静”啊。
      这样的静,是为了给接下来的又一“惊”来蓄势!

尾联: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正被诗人带领着沉醉在“静”的美景中呢,突然,惊涛来似雪呀,远远地,雪一样翻滚的浪涛突然就扑面而来,那种气势,一坐凛生寒!有了前面的铺垫,让尾联携雷霆万钧之势,让钱塘大潮滚滚而来!让读者读到此处,也有身临其境的“一坐凛生寒。”
       布局为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005

帖子

7896

积分

版主

沧浪诗话华南诗社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06
贡献
1704
金钱
3215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4-9-2 11: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敬新谱 于 2024-9-2 11:50 编辑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二讲画梅组论坛作业贴
画梅——东江渔夫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1.作者简介
孟浩然,号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便是孟浩然与钱塘县令颜氏同观钱塘潮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
2.注释
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名未详,前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
障楼:一作樟楼。指樟亭骑楼,在钱塘旧治南。杭州城外一观潮处。
鸣弦:春秋时孔子弟子宓子贱,曾经为单父长官。他“鸣琴不下堂而单父治”,这里用此典故,称颂颜县令善于为政。
辍:停止。连骑:形容骑从众多,络绎而出的样子。迥:远。
渤澥:指渤海,这里指钱塘江外的东海。
3.题目交代了人物地点事件,作者与钱塘县的颜县令登障楼观大潮。
4.试析
这首诗可以分为观潮前与观潮两部分。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首联先声夺人,说还隔着一百里呢,就听到了雷鸣般震天动地的潮声,自然脚趾头就蠢蠢欲动,于是善于为政的宓子贱一样的颜县令,暂时停止弹琴,就是放下政务,与我一起前去观潮。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颔联事承,说县令府中的宾从骑着马接连走出衙门,到江岸上来等着观潮,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颈联泛写天气,大环境,极力渲染
说白日当空,倍觉秋云高远;浩瀚的天空浮在水上,始惊大海无垠。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尾联扣回,正面写大潮突来,惊涛奔腾如堆银崩雪,使人凛然生寒。
由于作者在描写钱江潮时多次运用了烘托的手法,进行反复的渲染,因而获得了直接描摹所难以获得的艺术效果。所以这是一首咏写钱江潮的名作,叙写江潮如雷似雪,有声有色,十分壮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7

帖子

10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7
贡献
244
金钱
383
发表于 2024-9-2 16: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苑诗研班五律第二十二讲作业
画梅21—惠昕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

辍(chuò):停止。
连骑:形容骑从众多,络绎而出的样子。
迥(jiǒng):远。
渤澥(xiè):指渤海。这里指钱塘江外的东海。
坐:通“座”,座位。
凛(lǐn):凛然。

浅析:
  诗的前四句写观潮前。“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诗的起句先声夺人,潮声之大,犹如雷震,并臣震动百里,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鸣弦暂辍弹”描述县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字面上却以“鸣弦辍弹”出之,巧妙地造成以弦声反衬潮声,使读者感到在江潮的巨大声势下,弦声喑哑了。这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公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写县衙门内连骑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
  诗的后四句直写观潮的景况。“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烘托。上句以秋云迥衬托江潮远远而来,下句借浮天渤澥反映潮的浩阔,充分地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惊涛来似雪”,惊涛骇浪排空而来,如万马奔腾,潮水卷起的浪墙似一道突起的雪岭,铺天盖地而来 。“一坐凛生寒”“寒”本是用来形容人的身体感受和内心情绪的词语,此处却用来形容“座位”,将人的感受“寒”移用到“座位”上,生动地表现出了潮来时那汹涌澎湃、惊心动魄的气势,令人观潮时心生寒意,仿佛连座位都被这惊涛骇浪带来的寒意所侵袭。

思路:听潮—出观—观潮—观感,写观潮的全过程。
布局:起承转合
手法:烘托,移就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5

帖子

9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4
贡献
239
金钱
369
发表于 2024-9-2 18:0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苑诗研班五律第二十二讲作业
画梅06清风明月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这是一首咏写钱江潮的作品,叙写江潮如雷似雪,有声有色,十分壮观。全诗可以分为观潮前与观潮两部分。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首联首句五个字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 ,后分句 鸣弦暂辍弹,描述县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这句暗用典,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公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颔联写县衙门内连骑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颈联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上句以秋云迥衬托江潮远远而来,下句借浮天渤澥反映潮的浩阔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尾联七分句写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画面气势宏大,雄奇无比。
结句一坐凛生寒,用满座观潮人吓得胆颤心寒,再次对钱江潮这宇宙的奇观进行热烈的赞颂。
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873

帖子

7065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词校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39
贡献
1702
金钱
2812
发表于 2024-9-3 00: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二讲画梅组论坛作业贴
画梅组-16-小憩片刻

下面布置一下解析作业: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这首诗是孟浩然与颜钱塘一同登上障楼观望钱塘江潮时所作,简要解析如下:
首联:以夸张的笔法,形容潮声如雷传至百里之外,而巨大的声响使得正在弹琴的人终止了弹奏,突出了潮声的震撼力。
颔联:写人物活动,官员们纷纷骑马出城,来到江边等待观潮的场景。
颈联:写景,描写天空和江面的景象。秋日的云彩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高远,江面宽阔,仿佛与天空相连。为后文潮涌的壮观景象做铺垫。渤澥即渤海,
尾联:描绘潮涌的情景,惊涛如同白雪般汹涌而来,让坐在那里的人都能感到寒意。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潮水的凶猛和气势磅礴。
整体为起承转合布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7

帖子

42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7
贡献
104
金钱
161
发表于 2024-9-16 21: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五律班第二十二讲解析作业
画梅18清竹相依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这首诗是孟浩然与颜钱塘一同登上障楼观望钱塘江潮时所作。先描写江潮的声音似雷,再写江潮的形似雪。采用对比突出潮声之大。再用侧面描写看潮之人众多,官员们都骑马出城赶来。江面辽阔与天相接,为写潮铺天盖地作铺垫。最后再写看潮人的感受表现潮的汹涌澎湃,气势磅礴。布局为起承转合,流畅而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4

帖子

327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63
贡献
847
金钱
1218
发表于 2024-10-5 21:56: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五律学了这么多了,解析也要更上一层楼的。所以大家一定要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更深一层的来写好自己的解析作品。期待大家的佳作!

云水禅心解析:词语注释:
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名未详。前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钱塘:旧县名,唐时县治在今浙江杭州市钱塘门内。
障楼:一作“樟亭”,指樟亭驿楼,在钱塘旧治南。
鸣弦:春秋时孔子弟子宓子贱,曾经为单父长官,他“呜琴不下堂而单父治”,这里用此典故,称颂颜县令善于为政。
辍(chuò):停止。
连骑jì:形容骑从众多,络绎而出的样子。
迥(jiǒng):远。
渤澥(xiè):指渤海。这里指钱塘江外的东海。
坐:通“座”,座位。
凛(lǐn):凛然。

写作背景:诗人漫游吴越,至杭州,约于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十五,与钱塘县令颜某同观钱塘江潮,写下了这首诗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首联描写钱塘江大潮未来时,先听到大潮的声音,一虚一实,潮声方圆百里都能感觉到震动,起句很有气势,次句暗用典,描述县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字面上却以“鸣弦辍弹”出之,巧妙地造成以弦声反衬潮声,使读者感到在江潮的巨大声势下,弦声喑哑了。这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公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颔联承接首联,赋笔,听到潮声,府衙里的人们鱼贯而出,跑到江边等待大潮的到来。倒装句,流水对。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颈联在颔联基础上有所展开,也可以说景转,颔联是大家来到江边望去,前分句点明季节,倒装句,谓语前置,秋云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更加高远,海水涌动接天连地是那么宽阔,前后分句一天一地。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尾联观潮,惊涛骇浪排空而来,如万马奔腾,潮水卷起的浪墙似一道突起的雪岭,铺天盖地而来。画面气势宏大,雄奇无比。结句“一坐凛生寒”是又一次衬托,用满座观潮人吓得胆颤心寒,再次对钱江潮这宇宙的奇观进行热烈的赞颂。由于诗人在描写钱江潮时多次运用了烘托的手法,进行反复的渲染,因而获得了直接描摹所难以获得的艺术效果。
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02: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