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6|回复: 22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二讲芷兰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910

主题

19万

帖子

5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苑首席版主兼沧浪书院交流版副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843
贡献
192370
金钱
19917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8-27 10:5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不要任何编辑,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要求素雅统一。

另外,请注意贴作业格式,要求一人一楼,多的删除,谢谢合作!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二讲芷兰组论坛作业贴


好,今天关于修辞中的,移就,我们讲这么多。

下面布置一下解析作业: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五律学了这么多了,解析也要更上一层楼的。所以大家一定要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更深一层的来写好自己的解析作品。期待大家的佳作!


作业截止时间,2024.9月2日晚上八点。


0

主题

66

帖子

64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0
贡献
156
金钱
246
发表于 2024-8-28 14: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22讲 解析作业:
芷兰16-兰心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解析:
      孟浩然漫游吴越至杭州,约于开元十七年(729)八月十五,与钱塘县令颜某同观钱塘江潮,写下这首山水诗。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未见江潮,先闻其声。首句五个字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先声夺人;次句写县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以“鸣弦辍弹”巧妙地以弦声反衬潮声,使读者感到在江潮的巨大声势下,弦声喑哑了。这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公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夸赞颜钱塘善于理政。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颔联为赋笔,写县衙门内连骑涌出,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颈联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但诗人仍不是直接写潮,上句以“秋云迥”衬托江潮远远而来,下句借“浮天渤澥”烘托潮的浩阔,充分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
“惊涛来似雪”,尾联才正面描绘江潮涌来,喷雪溅珠,惊心动魄;但立刻又以“一坐凛生寒”戛然收束。“凛生寒”呼应着“来似雪”,从观潮人的触觉感受来写,尤为奇警。钱塘江潮本是人视觉所见,诗人用“凛生寒”这一触觉感受出之,巧用了移就修辞格,笔墨精简而富于变化,饶有情趣。
       一般观潮诗往往只极力描写大潮的雄伟壮丽,而这首诗从人和潮两方面来写。写人主要写听潮、出观、待潮、观潮、观感,写出了观潮的全过程。写潮用了一虚笔一实笔:虚是“百里闻雷震”,从听的角度写潮声;实是“鹭涛来似雪”,正面写大潮的雄奇伟丽。诗一张一弛,张弛有度,在雄浑壮美中显出从容潇洒的气韵。“雷震”起调,先是一张。二句接着是言“辍”,一弛。三句言“出”,又是一张。四句言“待”,又是一弛。五六两句仿佛与潮无关,完全宕开去,是最大限度的弛。七八句将全诗推向最高潮,是最大限度的张。古人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其实也合作诗之道。这首诗利用张弛的原理,高低的变化,写得波澜起伏,动人心魄。这首诗以雄健壮丽为主,壮逸中有冲淡之气。
       这首诗层层渲染,句句紧凑,结构严密,造成逼人的气势。就意境雄阔而言,比起孟浩然描绘洞庭湖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来,雄壮稍逊,但通篇写江潮奇景,一意贯之,不像《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前半写湖景,后半求干谒。因此,从全篇结构的严整和意境的自然浑成来看,本诗略胜一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6

帖子

42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5
贡献
111
金钱
156
发表于 2024-8-28 15: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22讲 解析作业:
芷兰17-云裳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解析:
      孟浩然漫游吴越至杭州,约于开元十七年(729)八月十五,与钱塘县令颜某同观钱塘江潮,写下这首山水诗。
      首联,写潮声,诉之于听觉,未见江潮,先闻其声。首句用夸张修辞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先声夺人;次句写县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以“鸣弦辍弹”巧妙地以弦声这种俗世音乐反衬天籁潮声,使读者感到在江潮的巨大声势下,弦声喑哑了。并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鸣琴不下堂勤于政事的典故,赞颜钱塘善于理政。
       颔联为赋笔,写县府观潮之气势,衙门内连骑涌出,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
       颈联写潮将来之景,描绘钱塘江潮到来之前的壮丽景象。但诗人仍不是直接写潮,上句以“秋云迥”衬托江潮远远而来,下句借“浮天渤澥”烘托潮的浩阔,为写潮之盛作铺垫。。
    尾联正面描绘江潮之盛。诉诸于视角,潮连天涌来,喷雪溅珠,惊心动魄;但立刻又以“一坐凛生寒”戛然收束。“凛生寒”呼应着“来似雪”,从观潮人的触觉感受来写,耐人寻味。巧用了移就修辞格,笔墨精简而富于变化,饶有情趣。
       一般观潮诗往往只极力描写大潮的雄伟壮丽,而这首诗从人和潮两方面来写。写人主要写听潮、出观、待潮、观潮、观感,写出了观潮的全过程。写潮虚实结合,有声有色,张弛有度,在雄浑壮美中显出从容潇洒的气韵。写得波澜起伏,动人心魄。这首诗以雄健壮丽为主,壮逸中有冲淡之气。全篇结构严整和意境的自然浑成,在众多观潮诗中可谓別开生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534

帖子

5667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交流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06
贡献
1276
金钱
2215
发表于 2024-8-28 16: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令狐剑侠 于 2024-8-28 16:14 编辑

第22讲作业,解析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芷兰29-令狐剑侠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解析:
  孟浩然一生未仕,曾漫游吴越,至杭州,约于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十五,与钱塘县令颜某同观钱塘江潮,写下了这首诗。
  这是一首咏写钱江潮的作品,叙写江潮如雷似雪,有声有色,十分壮观。全诗可以分为观潮前与观潮两部分。
  诗的前四句写观潮前。“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未见江潮,先闻其声。潮声巨大,犹如雷震,并臣震动百里。首句五个字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诗的起句先声夺人,很有力量。“鸣弦暂辍弹”描述县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字面上却以“鸣弦辍弹”出之,巧妙地造成以弦声反衬潮声,使读者感到在江潮的巨大声势下,弦声喑哑了。这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公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写县衙门内连骑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
  诗的后四句直写观潮的景况。诗人仍不写涨潮,而是以“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两句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但诗人仍不是直接写潮,而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烘托。上句以秋云迥衬托江潮远远而来,下句借浮天渤澥反映潮的浩阔,充分地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接着诗人向读者描绘出涨潮的壮观画面:“惊涛来似雪”,惊涛骇浪排空而来,如万马奔腾,潮水卷起的浪墙似一道突起的雪岭,铺天盖地而来。画面气势宏大,雄奇无比。结句“一坐凛生寒”是又一次衬托,用满座观潮人吓得胆颤心寒,再次对钱江潮这宇宙的奇观进行热烈的赞颂。由于诗人在描写钱江潮时多次运用了烘托的手法,进行反复的渲染,因而获得了直接描摹所难以获得的艺术效果。
一般观潮诗往往只极力描写大潮的雄伟壮丽,而这首诗从人和潮两方面来写。写人主要写听潮,写出观,写待潮,写观潮,写观感,写出了观潮的全过程。写潮用了一虚笔一实笔:虚是“百里闻雷震”,从听的角度写潮声;实是“惊涛来似雪”,正面写大潮的雄奇伟丽。诗一张一弛,张弛有度,在雄浑壮美中显出从容潇洒的气韵。用“雷震”起调,先是一张。二句接着是言“辍”,一弛;三句言“出”,又是一张。四句言“待”,又是一弛。五六两句仿佛与潮无关,完全宕开去,是最大限度的弛。七八句将全诗推向最高潮,是最大限度的张。这首诗利用张弛的原理,高低的变化,写得波澜起伏,动人心魄。
      这首诗的尾联正是用了老师刚讲的移就手法。惊涛来似雪,一座凛(lǐn)生寒。“来似雪”把惊涛的声音变成了视觉,而对句中的“凛生寒”又把眼前的视觉变成了触觉。多生动啊!
      布局:这首诗的布局就是起承转合。因颈联是转笔写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1293

帖子

717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19
贡献
1741
金钱
2938
发表于 2024-8-28 17:3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二讲作业
凡川
解释: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背景:开元十八年八月十五日,孟浩然在钱塘县跟随颜县令一同观赏了天下闻名的钱塘大潮。

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名未详。前人习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钱塘,旧县名,唐时县治在今浙江杭州市钱塘门内。
樟亭:一作“障楼”,指樟亭驿楼,在钱塘旧治南。
望潮:据《浙江通志》记载:“钱塘江,其源发(安徽)黟县,曲折而东,以入于海。潮水昼夜再上,奔腾冲激,声撼地轴。郡人以八月十五日倾城观潮为乐。”

题目交代了人物地点事件,作者与钱塘县的颜县令登障楼观大潮。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鸣弦:春秋时孔子弟子宓子贱,曾经为单父长官,他“鸣琴不下堂而单父治”
辍:停止。
首联先声夺人,说还隔着一百里呢,就听到了雷鸣般震天动地的潮声,自然脚趾头就蠢蠢欲动,于是善于为政的宓子贱一样的颜县令,暂时停止弹琴,就是放下政务,与我一起前去观潮。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连骑:形容骑从众多,络绎而出的样子。
颔联事承,说县令府中的宾从骑着马接连走出衙门,到江岸上来等着观潮,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颈联泛写天气,大环境,极力渲染
迥:远。渤澥:指渤海,这里指钱塘江外的东海。
说白日当空,倍觉秋云高远;浩瀚的天空浮在水上,始惊大海无垠。
境界雄浑壮阔,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坐:通“座”,座位。凛:凛然。
​尾联扣回,​正面写大潮突来,惊涛奔腾如堆银崩雪,使人凛然生寒。


​全诗层层渲染,造成逼人的气势。特别是结句从观潮人的触觉来写,表现出寒气砭人肌骨的感受,奇警传神。

​布局总分分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4

帖子

74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4
贡献
178
金钱
285
发表于 2024-8-28 18: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二讲作业:
芷兰08-南栀

下面布置一下解析作业: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五律学了这么多了,解析也要更上一层楼的。所以大家一定要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更深一层的来写好自己的解析作品。期待大家的佳作!

注释: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名未详。前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钱塘:旧县名,唐时县治在今浙江杭州市钱塘门内。
障楼:一作“樟亭”,指樟亭驿楼,在钱塘旧治南。
鸣弦:春秋时孔子弟子宓子贱,曾经为单父长官,他“鸣琴不下堂而单父治”,这里用此典故,称颂颜县令善于为政。
辍(chuò):停止。
连骑:形容骑从众多,络绎而出的样子。
迥(jiǒng):远。
渤澥(xiè):指渤海。这里指钱塘江外的东海。
坐:通“座”,座位。
凛(lǐn):凛然。

孟浩然漫游吴越至杭州,约于开元十七年(729)八月十五,与钱塘县令颜某同观钱塘江潮,写下这首山水诗。
赏析: 这是一首咏写钱江潮的作品,叙写江潮如雷似雪,有声有色,十分壮观。全诗可以分为观潮前与观潮两部分。

  诗的前四句写观潮前。“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未见江潮,先闻其声。潮声巨大,犹如雷震,并震动百里。首句五个字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诗的起句先声夺人,很有力量。“鸣弦暂辍弹”描述县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字面上却以“鸣弦辍弹”出之,巧妙地造成以弦声反衬潮声,使读者感到在江潮的巨大声势下,弦声喑哑了。这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公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写县衙门内连骑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
诗的后四句直写观潮的景况。诗人仍不写涨潮,而是以“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两句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但诗人仍不是直接写潮,而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烘托。上句以秋云迥衬托江潮远远而来,下句借浮天渤澥反映潮的浩阔,充分地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接着诗人向读者描绘出涨潮的壮观画面:“惊涛来似雪”,惊涛骇浪排空而来,如万马奔腾,潮水卷起的浪墙似一道突起的雪岭,铺天盖地而来。画面气势宏大,雄奇无比。结句“一坐凛生寒”是又一次衬托,用满座观潮人吓得胆颤心寒,再次对钱江潮这宇宙的奇观进行热烈的赞颂。由于诗人在描写钱江潮时多次运用了烘托的手法,进行反复的渲染,因而获得了直接描摹所难以获得的艺术效果。
 一般观潮诗往往只极力描写大潮的雄伟壮丽,而这首诗从人和潮两方面来写。写人主要写听潮,写待潮,写观潮,写观感,写出了观潮的全过程。写潮用了一虚笔一实笔:虚是“百里闻雷震”,从听的角度写潮声;实是“惊涛来似雪”,正面写大潮的雄奇伟丽。诗一张一弛,张弛有度,在雄浑壮美中显出从容潇洒的气韵。用“雷震”起调,先是一张。二句接着是言“辍”,一弛;三句言“出”,又是一张。四句言“待”,又是一弛。五六两句仿佛与潮无关,完全宕开去,是最大限度的弛。七八句将全诗推向最高潮,是最大限度的张。这首诗利用张弛的原理,高低的变化,写得波澜起伏,动人心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7

帖子

12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66
贡献
293
金钱
461
发表于 2024-8-28 20:26:22 | 显示全部楼层
芷兰金蕊09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和颜姓钱塘长官一起登当地障楼望江潮时所写,孟浩然田园派诗人。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听见很远处的地方有钱塘江潮雷震一样的声音,当时正在听弹琴,现在也不听了,暗用鸣琴弦的典,流水句。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颔联接上句,因为在颜家,所以一起骑马出去,上钱塘江边上去观潮,连动句式,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解宽。从侧面描写待观潮时的景,秋高气爽,以日云天来写,当潮来时的气象,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用夸张的手法来写,滚滚而来的潮水像雪一样远远的看到的颜色,用感觉来收尾,让人感到生畏。整首诗从声音,听到待到观到感一气呵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1

主题

399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菜根谭文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407
贡献
3564
金钱
7463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8-31 14: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孟浩然[唐代]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芷兰05~蜃楼霓影析
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描绘钱塘江潮景色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此时孟浩然正处于中年时期。在这一年中,孟浩然结识了当时还未成为皇帝的唐玄宗李隆基,并得到了他的赏识。然而,孟浩然并未选择入仕,而是继续漫游吴越,寻找灵感。


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是唐朝的盛世阶段,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钱塘江潮作为中国古代的自然奇观之一,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观赏。而孟浩然则以他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观察力,将这一壮观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展现了其卓越的艺术才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2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威望
4
贡献
7
金钱
11
发表于 2024-8-31 16:4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芷兰15-简兮 于 2024-8-31 16:49 编辑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22讲 解析作业:
芷兰15-简兮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解析:
  这是一首咏写钱江潮的作品,叙写江潮如雷似雪,有声有色,十分壮观。全诗可以分为观潮前与观潮两部分。
  诗的前四句写观潮前。“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未见江潮,先闻其声。首句五个字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鸣弦暂辍弹”描述县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字面上却以“鸣弦辍弹”出之,巧妙地造成以弦声反衬潮声。“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写县衙门内连骑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前四句以叙述为主。
 诗的后四句直写观潮的景况。颈联反手写景,诗人仍不写涨潮,而是以“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两句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但诗人不是直接写潮,而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烘托。上句以秋云迥衬托江潮远远而来,下句借浮天渤澥反映潮的浩阔,充分地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尾联接颈联继续写景色和观者感受。“惊涛来似雪”,画面气势宏大,雄奇无比。结句“一坐凛生寒”是又一次衬托,用满座观潮人吓得胆颤心寒,再次对钱江潮这宇宙的奇观进行热烈的赞颂。第七句视觉,第八句“凛生寒”呼应着“来似雪”,从观潮人的触觉感受来写,耐人寻味。巧用了移就修辞格。由于诗人在描写钱江潮时多次运用了烘托的手法,进行反复的渲染,因而获得了直接描摹所难以获得的艺术效果。
 一般观潮诗往往只极力描写大潮的雄伟壮丽,而这首诗从人和潮两方面来写。写人主要写听潮,写出观,写待潮,写观潮,写观感,写出了观潮的全过程。写潮用了一虚笔一实笔:虚是“百里闻雷震”,从听的角度写潮声;实是“惊涛来似雪”,正面写大潮的雄奇伟丽。诗一张一弛,张弛有度,在雄浑壮美中显出从容潇洒的气韵。用“雷震”起调,先是一张。二句接着是言“辍”,一弛;三句言“出”,又是一张。四句言“待”,又是一弛。五六两句仿佛与潮无关,完全宕开去,是最大限度的弛。七八句将全诗推向最高潮,是最大限度的张。这首诗利用张弛的原理,高低的变化,写得波澜起伏,动人心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4

帖子

3282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联三、绝四、曲二、律三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06
贡献
820
金钱
1236
发表于 2024-8-31 20: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二讲作业:
芷兰26-赏梅人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浅析:
本诗分为观潮前和观潮两部分。前四句写观潮前。首联写未见江潮,先闻其声,潮声犹如雷震并且震动百里,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
“鸣弦暂辍弹”描述县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字面上却以“鸣弦辍弹”出之。巧妙地造成以弦声反衬潮声,使读者感到在江潮的巨大声势下,弦声喑哑了。这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公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颔联写县衙门内连骑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
颈联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诗人不直接写潮,而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烘托以秋云迥衬江潮远远而来,借浮天渤澥反映潮的浩阔,充分地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
“惊涛来似雪”惊涛骇浪排空而来,如万马奔腾,潮水卷起铺天盖地而来,涨潮的壮观画面。结句“一坐凛生寒”又是一次衬托,写出观潮人的胆颤心惊。这首诗用了一虚一实。虚是“百里闻雷震”从听觉角度写潮声,实是“惊涛来似雪”正面写大潮的雄奇伟丽。诗一张一弛,张弛有度。用“雷震”起调先是一张,接着是言“辍”一弛。“出”又是一张,“待”又是一弛。五六句仿佛与潮无关,完全宕开去,是最大的弛。七八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是最大限度的张,诗用张弛手法,写得波澜起伏,动人心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7

帖子

69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8
贡献
165
金钱
263
发表于 2024-9-1 09: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诗研夕阳余晖 于 2024-9-1 10:12 编辑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二讲作业
芷兰28一夕阳余晖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迴,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浅析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一首五言律诗。
诗人首联,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下笔气势不凡,描绘钱塘湖的声音,先声夺人说还隔着一百里就听到雷鸣般的湖声了,颌联,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描日姨塘县会骑马鱼贯出城增待大湖的到来的情况,颈联,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迥,远,渤澥,指渤?海,这是指钱塘江外的东海,描写天迥海宽,为大潮的到来作好了铺垫,尾联,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坐,指座,座位,凛,指凛然。描四突来似雷加海潮,作岸边人们带来了阵阵的寒意。
全诗通过写观湖而现潮涨时的奇异景致,充气势逼人,且以写主观感受收束全篇,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暇想空间。
   这首诗层层渲染,句句严谨,结构巧妙选成逼人的气势。意意雄伟壮观,虚实结合,张弛有度,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在众多观潮诗中别开生面,别居一格,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0

帖子

52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1
贡献
121
金钱
215
发表于 2024-9-1 15: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的前四句写观潮前。“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未见江潮,先闻其声。潮声巨大,犹如雷震,并臣震动百里。首句五个字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诗的起句先声夺人,很有力量。“鸣弦暂辍弹”描述县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字面上却以“鸣弦辍弹”出之,巧妙地造成以弦声反衬潮声,使读者感到在江潮的巨大声势下,弦声喑哑了。这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公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写县衙门内连骑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

  诗的后四句直写观潮的景况。诗人仍不写涨潮,而是以“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两句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但诗人仍不是直接写潮,而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烘托。上句以秋云迥衬托江潮远远而来,下句借浮天渤澥反映潮的浩阔,充分地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接着诗人向读者描绘出涨潮的壮观画面:“惊涛来似雪”,惊涛骇浪排空而来,如万马奔腾,潮水卷起的浪墙似一道突起的雪岭,铺天盖地而来。画面气势宏大,雄奇无比。结句“一坐凛生寒”是又一次衬托,用满座观潮人吓得胆颤心寒,再次对钱江潮这宇宙的奇观进行热烈的赞颂。由于诗人在描写钱江潮时多次运用了烘托的手法,进行反复的渲染,因而获得了直接描摹所难以获得的艺术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1

帖子

6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3
贡献
154
金钱
238
发表于 2024-9-1 21: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22讲 解析作业:
芷兰12-若筠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未见江潮,先闻其声。潮声巨大,犹如雷震,并震动百里。首句五个字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


“鸣弦暂辍弹”描述县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字面上却以“鸣弦辍弹”出之,巧妙地造成以弦声反衬潮声,使读者感到在江潮的巨大声势下,弦声喑哑了。这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公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写县衙门内连骑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潮多么引入入目,声势浩大。


颈联尾联直写观潮的景况。诗人仍不写涨潮,而是以“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两句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但诗人仍不是直接写潮,而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烘托,采用背面敷粉的方法,含蓄蕴藉。上句以秋云迥衬托江潮远远而来,下句借浮天渤澥反映潮的浩阔,充分地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


最后诗人向读者描绘出涨潮的壮观画面:“惊涛来似雪”,惊涛骇浪排空而来,如万马奔腾,潮水卷起的浪墙似一道突起的雪岭,铺天盖地而来。画面气势宏大,雄奇无比。结句“一坐凛生寒”是又一次衬托,用满座观潮人吓得胆颤心寒,再次对钱江潮这宇宙的奇观进行热烈的赞颂。由于诗人在描写钱江潮时多次运用了烘托的手法,进行反复的渲染,因而获得了直接描摹所难以获得的艺术效果。


   一般观潮诗往往只极力描写大潮的雄伟壮丽,而这首诗从人和潮两方面来写。写人主要写听潮,写待潮,写观潮,写观感,写出了观潮的全过程。写潮用了一虚笔一实笔:虚是“百里闻雷震”,从听的角度写潮声;实是“惊涛来似雪”,正面写大潮的雄奇伟丽。诗一张一弛,张弛有度,在雄浑壮美中显出从容潇洒的气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7

帖子

43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51
贡献
1078
金钱
1639
发表于 2024-9-1 22: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布置一下解析作业:
芷兰~晨风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创作背景:
诗人漫游吴越,至杭州,约于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十五,与钱塘县令颜某同观钱塘江潮,写下了这首诗。
赏析:
前二联写观潮前。首句五个字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先声夺人,很有力量。鸣弦暂缀弹,描述县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以弦声反衬潮声,有鸣琴不下堂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颔联进一步渲染气氛。诗的后四句直写观潮的景况。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两句描绘钱塘江到来的壮丽景象。诗人不直接写潮,而是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烘托。
尾联,惊涛骇浪排空而来,万马奔腾,铺天盖地而来,画面气势恢宏,雄奇无比。结句,又是衬托。用满座观潮人的惊叹,寒意对钱塘大潮这宇宙奇观热烈赞颂。
布局:起承转合
下字:震,弹,照,迥,浮,宽,来,坐,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5

帖子

57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4
贡献
139
金钱
218
发表于 2024-9-2 07: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二讲作业:
芷兰02-云飞扬

下面布置一下解析作业: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浅析:这首诗的布局是用的起承转合。
  诗人漫游吴越,至杭州,约于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十五,与钱塘县令颜某同观钱塘江潮,写下了这首诗。

  这是一首咏写钱江潮的作品,叙写江潮如雷似雪,有声有色,十分壮观。全诗可以分为观潮前与观潮两部分。
题目: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名未详。前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钱塘:旧县名,唐时县治在今浙江杭州市钱塘门内。障楼:一作“樟亭”,指樟亭驿楼,在钱塘旧治南。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鸣弦:春秋时孔子弟子宓子贱,曾经为单父长官,他“鸣琴不下堂而单父治”,这里用此典故,称颂颜县令善于为政。²辍:停止。
未见江潮,先闻其声。潮声巨大,犹如雷震,并臣震动百里。首句五个字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诗的起句先声夺人,很有力量。“鸣弦暂辍弹”描述县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字面上却以“鸣弦辍弹”出之,巧妙地造成以弦声反衬潮声,使读者感到在江潮的巨大声势下,弦声喑哑了。这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公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写县衙门内连骑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两句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但诗人仍不是直接写潮,而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烘托。上句以秋云迥衬托江潮远远而来,下句借浮天渤澥反映潮的浩阔,充分地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
接着诗人向读者描绘出涨潮的壮观画面:“惊涛来似雪”,惊涛骇浪排空而来,如万马奔腾,潮水卷起的浪墙似一道突起的雪岭,铺天盖地而来。画面气势宏大,雄奇无比。结句“一坐凛生寒”是又一次衬托,用满座观潮人吓得胆颤心寒,再次对钱江潮这宇宙的奇观进行热烈的赞颂。由于诗人在描写钱江潮时多次运用了烘托的手法,进行反复的渲染,因而获得了直接描摹所难以获得的艺术效果。

  一般观潮诗往往只极力描写大潮的雄伟壮丽,而这首诗从人和潮两方面来写。写人主要写听潮,写出观,写待潮,写观潮,写观感,写出了观潮的全过程。写潮用了一虚笔一实笔:虚是“百里闻雷震”,从听的角度写潮声;实是“惊涛来似雪”,正面写大潮的雄奇伟丽。诗一张一弛,张弛有度,在雄浑壮美中显出从容潇洒的气韵。用“雷震”起调,先是一张。二句接着是言“辍”,一弛;三句言“出”,又是一张。四句言“待”,又是一弛。五六两句仿佛与潮无关,完全宕开去,是最大限度的弛。七八句将全诗推向最高潮,是最大限度的张。这首诗利用张弛的原理,高低的变化,写得波澜起伏,动人心魄。
诗的前四句写观潮前。“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未见江潮,先闻其声。潮声巨大,犹如雷震,并臣震动百里。首句五个字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诗的起句先声夺人,很有力量。“鸣弦暂辍弹”描述县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字面上却以“鸣弦辍弹”出之,巧妙地造成以弦声反衬潮声,使读者感到在江潮的巨大声势下,弦声喑哑了。这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公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写县衙门内连骑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

  诗的后四句直写观潮的景况。诗人仍不写涨潮,而是以“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两句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但诗人仍不是直接写潮,而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烘托。上句以秋云迥衬托江潮远远而来,下句借浮天渤澥反映潮的浩阔,充分地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接着诗人向读者描绘出涨潮的壮观画面:“惊涛来似雪”,惊涛骇浪排空而来,如万马奔腾,潮水卷起的浪墙似一道突起的雪岭,铺天盖地而来。画面气势宏大,雄奇无比。结句“一坐凛生寒”是又一次衬托,用满座观潮人吓得胆颤心寒,再次对钱江潮这宇宙的奇观进行热烈的赞颂。由于诗人在描写钱江潮时多次运用了烘托的手法,进行反复的渲染,因而获得了直接描摹所难以获得的艺术效果。

  一般观潮诗往往只极力描写大潮的雄伟壮丽,而这首诗从人和潮两方面来写。写人主要写听潮,写出观,写待潮,写观潮,写观感,写出了观潮的全过程。写潮用了一虚笔一实笔:虚是“百里闻雷震”,从听的角度写潮声;实是“惊涛来似雪”,正面写大潮的雄奇伟丽。诗一张一弛,张弛有度,在雄浑壮美中显出从容潇洒的气韵。用“雷震”起调,先是一张。二句接着是言“辍”,一弛;三句言“出”,又是一张。四句言“待”,又是一弛。五六两句仿佛与潮无关,完全宕开去,是最大限度的弛。七八句将全诗推向最高潮,是最大限度的张。这首诗利用张弛的原理,高低的变化,写得让人读后,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9

帖子

4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7
贡献
96
金钱
153
发表于 2024-9-2 11:5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22讲 解析作业:
芷兰31—风起的地方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解析:诗中是孟浩然与友人颜登楼观潮之作。
首联写百里外听到潮涨似雷声,便停止弹琴凑乐。
颔联写两人骑马出府,去江上观潮去。
颈联写看到秋日破云出。浪宽波涌连天。
尾联写浪涛如雪多,白,使人振憾。
前面写事,后面写景,尾句以虚化实,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1

帖子

96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7
贡献
238
金钱
365
发表于 2024-9-2 21:37: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2讲作业,解析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芷兰笨小孩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解析:
  孟浩然一生未仕,曾漫游吴越,至杭州,约于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十五,与钱塘县令颜某同观钱塘江潮,写下了这首诗。
  这是一首咏写钱江潮的作品,通过写听潮,出观,待观,观潮,感潮有声有色的写出了壮观场面。
  首联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先声夺人,未见潮来先闻潮声。百里以外都能听到雷震一般的声音,连鸣弦都暂时停止弹奏了,这里是用典,实指县令暂停公务前去观潮。
  颔联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写县府出去观潮的阵仗气势。府中连骑而出,可到江边还是没看到潮水的到来,还须待潮而观。此句也回应了百里闻雷震的百里二字。继续为潮造势。
  颈联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写潮来前之景。晴日里秋高云远,水天辽阔。望远云,潮也将是从远处天边而来。水天辽阔,来之潮水也必将是声势浩大辽阔无边。仍是为将来之潮水造势。
  尾联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听了半天等了半天盼了半天,潮水终于来了,来的潮水什么样呢?惊涛的潮水如铺天盖地的雪花般席卷而来。观潮的众人都感觉到凛凛生寒。潮来似雪,一座生寒。一个所观一个所感既形象又生动写了来潮。
这首诗通过层层渲染由远及近,有点像移步换景,步步造势最后才让潮水闪亮登场。可谓构思巧妙独具匠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0

帖子

32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68
贡献
758
金钱
1234
发表于 2024-9-3 15: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芷兰组黑珍珠二十二讲作业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浅析:
百里闻雷震  鸣弦暂辍弹
孟浩然便先声夺人,以一句“百里闻雷震”,将钱塘潮的声音生动传神的刻画了出来。它的意思是说,潮声如雷,声震百里。可见开头五个字便渲染出了钱塘潮磅礴的气势,令人拍案叫绝。而“鸣弦暂辍弹”,则是钱塘县令颜氏暂停公务前往观潮的意思。
“鸣弦”,暗用了春秋时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公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这里孟浩然旨在称颂颜县令善于为政。另外,“鸣弦暂辍弹”也有以弦声反衬潮声的意思,意在说明潮声巨大,弦声便喑哑了。

府中连骑出  江上待潮观
则是描写县衙门内的人连骑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准备观潮的情形。这两句诗进一步渲染了钱塘潮的声势浩大。可以想象出,孟浩然和颜县令在听到钱塘潮声如雷时的激动心情,为了观看潮水,早早地在江边等待着。首联、颔联结合起来看,便是描写的观潮前。

照日秋云迥  浮天渤澥宽
阳光的照耀下,秋云显得格外高远,海水仿佛是在天际浮动,显得特别宽阔。这两句诗没有明写钱塘潮,而是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来烘托钱塘潮到来的壮丽景象。如果有体验钱塘潮到来的经验,便很好理解这种景象。

惊涛来似雪  一座凛生寒
既描写了钱塘潮的壮观,又刻画了人们见到钱塘潮的壮观后的状态。即钱塘潮惊涛骇浪排空而来,它卷起的浪墙就像是一道突起的雪岭一样,所有看到的人不禁心生寒意。可见钱塘潮的气势宏大,壮观无比。
综观孟浩然的这首诗,与一般观潮诗只写它的壮观相比较,这首诗的惊艳之处在于它是从人和潮两方面来写。我们既能领略到钱塘潮的壮观奇丽,也能体会到观潮后到感受。感叹钱塘潮的壮观之余,它也给了我们无限遐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9

帖子

10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5
贡献
244
金钱
390
发表于 2024-9-3 16: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芷兰10一安然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析:诗人漫游吴越,杭州约于开元十七(729)八月十五,与钱塘某颜县令观潮所作。
​观潮分观潮前与观潮两部分。如雪如雪,有声有色,非常状观。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末观其景​先以其声,百里就闻声势如雷震,鸣弦(用典)指县令暂放工作同观潮。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县令衙门中人连骑出,到江上观潮。
​观潮前。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用日光,秋云,浮天,大海描岀潮的气势宽,秋云迥,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惊涛骇浪排空而来,如万马奔腾,潮水卷的浪墙如道岭上雪,奇观壮丽。巨大阵势吓的胆颤心惊,凛生寒用了移就,动态到触觉。
​观潮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5

帖子

75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7
贡献
180
金钱
288
发表于 2024-9-6 15:02: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底闲人 于 2024-9-6 15:03 编辑

@全体成员
沧浪书院诗研修五律芷兰第二十二讲作业完成表:完成请数字22后贴花
解析花底闲人

下面布置一下解析作业: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诗人首联"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诗人首联从听觉来描写,下笔气势不凡,描绘钱塘潮的声音;首联人说雷电之声特别大,百里之外都可以闻到,里闻雷震,意思是未见江潮,先闻其声。潮声巨大,犹如雷震,并且震动百里。
  
颔联"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诗人写钱塘县令骑马鱼贯出城,在江边等待大潮的到来的情境;

颈联"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诗人先从仰视角度描写在太阳的照耀下,秋天的云显得特别高,天高云淡,接着诗人从俯视的角度描写江面上很宽阔,如海面一样,眼望不到头。诗人为大潮的到来作铺垫;
尾联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描写波滔汹涌澎湃突如其来似滚滚白雪从天山滚滚而来的大潮,给岸边的人们带来阵阵寒意。和视觉上冲突。
全诗通过写观潮而现潮涨时的奇异景致,气势逼人,且主要以诗人主观感受落笔,给人无限暇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0

帖子

89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5
贡献
205
金钱
368
发表于 2024-9-7 20: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芷兰13-快乐永远二十二讲作业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浅析: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首句从听觉角度入手,极言钱塘江潮声之巨大,远在百里之外都能听到如雷震般的声响,生动地写出了江潮初起时的磅礴气势,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鸣弦暂辍弹”,通过描写人们听到潮声后暂时停止弹奏,从侧面烘托出潮声的惊人,让人不由自主地被其吸引。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此句叙述了县府中众人听闻潮声后纷纷从府中骑马而出,前往江边等待观潮的情景,展现出钱塘江潮的巨大吸引力,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江潮的期待和兴奋之情。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这两句从视觉角度描写钱塘江的景象。秋日的云彩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高远,江水仿佛与天空相接,渤海般宽阔,营造出一种宏大、壮阔的氛围。
既写出了天气的晴朗,又突出了钱塘江的浩渺无垠,为后文描写江潮的汹涌澎湃做了铺垫。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尾句描写江潮汹涌而来,浪花如白雪般飞溅,在座的人都感到一阵寒意袭来。
“惊涛来似雪” 形象地描绘出江潮的壮观和美丽,同时 “一坐凛生寒” 则从人的感受出发,进一步强调了江潮的威力,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5

帖子

19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8
贡献
443
金钱
806
发表于 2024-9-13 22: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二讲芷兰组作业
芷兰11~金城

解析作业: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五律学了这么多了,解析也要更上一层楼的。所以大家一定要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更深一层的来写好自己的解析作品。期待大家的佳作!

查找注释:
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名未详。前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
钱塘:旧县名,唐时县治在今浙江杭州市钱塘门内。
障楼:一作“樟亭”,指樟亭驿楼,在钱塘旧治南。
鸣弦:春秋时孔子弟子宓子贱,曾经为单父长官,他“呜琴不下堂而单父治”,这里用此典故,称颂颜县令善于为政。
辍:停止。
连骑:形容骑从众多,络绎而出的样子。
迥:远。
渤澥:指渤海。这里指钱塘江外的东海。
座:座位。
凛:凛然。
解析: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开篇即以宏大的气势展示远处雷声的威猛,以及琴弦被风吹动发出的声音,从而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神秘的氛围。这里的“鸣弦”不仅传达了自然界的声音,也隐含着诗人内心的感应。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这两句则切换到了诗人所处的情境,官府中的骑士们纷纷而出,赶赴江边去观赏即将到来的潮汐。这里通过对“府中”与“江上”的对比,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诗中的这一景象描写,则是对光线和云彩的细腻刻画。“照日”指的是阳光照射在云层之上,“秋云迥”则表现了秋季云彩的悠长与淡远,而“浮天渤澥宽”则形容了云朵漂浮于广阔无垠的蓝天之中,给人以轻松自如之感。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结尾两句,则是对潮汐到来的强烈描绘。潮水如同白雪般席卷而至,让人在观赏的同时,也不禁感到一丝凉意,甚至有了寒意。这不仅形象地表达了潮汐的壮观,更传递出诗人面对大自然时的情感体验。
整首诗通过对听觉、视觉以及感觉的细致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场生动的江边观潮之旅,同时也透露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边观潮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感受和情怀。
布局:起承转合
特别欣赏尾联的宕开句式,真是脑洞打开。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1

帖子

22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3
贡献
544
金钱
831
发表于 2024-10-3 11: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二讲作业
芷兰03-怡荣斋主

解析: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孟浩然 押寒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1,题解:
背景:开元十八年八月十五日,孟浩然在钱塘县跟随颜县令一同观赏了天下闻名的钱塘大潮。

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名未详。前人习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钱塘,旧县名,唐时县治在今浙江杭州市钱塘门内。
樟亭:一作“障楼”,指樟亭驿楼,在钱塘旧治南。
望潮:据《浙江通志》记载:“钱塘江,其源发(安徽)黟县,曲折而东,以入于海。潮水昼夜再上,奔腾冲激,声撼地轴。郡人以八月十五日倾城观潮为乐。”

题目交代了人物地点事件,作者与钱塘县的颜县令登障楼观大潮。
2,内容解析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鸣弦:春秋时孔子弟子宓子贱,曾经为单父长官,他“鸣琴不下堂而单父治”
辍:停止。
首联先声夺人,说还隔着一百里呢,就听到了雷鸣般震天动地的潮声,自然是人人蠢蠢欲动,争相观看,于是善于为政的宓子贱一样的颜县令,也暂时停止弹琴,放下政务,与我一起前去观潮。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连骑:形容骑从众多,络绎而出的样子。
颔联事承,说县令府中的宾从骑着马接连走出衙门,到江岸上来等着观潮,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颈联泛写天气,大环境,极力渲染当日的天气景象。
迥:远。渤澥:指渤海,这里指钱塘江外的东海。
说白日当空,倍觉秋云高远;浩瀚的天空浮在水上,始惊大海无垠。
境界雄浑壮阔,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坐:通“座”,座位。凛:凛然。
​尾联扣回,​正面写大潮突来,惊涛奔腾如堆银崩雪,使人凛然生寒。


​全诗层层渲染,造成逼人的气势。特别是结句从观潮人的触觉来写,表现出寒气砭人肌骨的感受,奇警传神。

​布局总分分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08: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