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29|回复: 2

[其他] 《解读近体诗的题与立意语句》

[复制链接]

145

主题

568

帖子

5480

积分

版主

沈阳诗苑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17
贡献
1097
金钱
2171
QQ
发表于 2024-8-27 07: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解读近体诗的题与立意语句》



学习近体诗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题目?什么是中心立意语句?近体诗是围绕什么展开描写的?不懂这些是共同的问题。
*先说什么是立意。
诗以意为主。这是我国古代诗词创作的一条重要准则。
那么意是何物呢?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指出“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乌合。” 在(四溟诗话)中作者提到:作诗贵先立意。 同时所言;凡立意措辞,欲其两工。 那么立意在很多人认识中。立意不就是题目吗?这个理解是错误的。
(诗式)中明确指出意是何物:意:立言曰意,那么就是需要立句明言其意, 因此不是立题目, 言就是说的意思。
姜斋诗话提出:以意为主,势次之。势者,意中之神理也。 意思说,立意为主要目的,造势是第二目的。但是势是立意中的深层内涵,同时指出:诗文俱有主宾。无主之宾,谓之乌合。 那么什么是主呢?什么是古人认为的诗词文章中的主导呢?
续诗品明确说明:意似主人,辞如奴婢。主弱奴强,呼之不至。穿贯无绳,散钱委地。
开千枝花,一本所系。开千枝花,一本所系。也就是被一物一点所系住, 是什么呢?树的根。那么文章的根在于中心。就是诗歌中的主题思想,
一首诗词,歌颂什么,赞美什么,感慨什么,批判什么,总是要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的,如果没有明确的立意,即使文辞再华美,组织再精巧,那也只是一些文字的堆砌组合,是没有统帅的乌合之众,没有灵魂的躯壳。
仅要有明确的立意,而且还要尽量立意高远,要表达出诗人的精神境界及内心世界的真实情感境界。一首优秀的诗词作品,不仅要有明确的立意,而且还要尽量立意高远,要表达出诗人的精神境界及内心世界的真实情感境界。什么是题目呢?题目是:载始末曰引,并非立意语句。目前有很多师友都错误的解读了近体诗的题目。把近体诗的题目与现代人作文的题 目等同,这是不对的。
现代人把作文题目看做文章的中心思想,而近体诗的题目是载始末曰引。
如果近体诗的题目就是立意语句,是诗的中心思想,那么那些无题诗是不是没有立意,没有中心思想了。
还有题目是绝句的是不是立意就是绝句了?用你的脚趾想想都是错的。
诗有无题目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诗中一定要有立意语句。立意语句出现在哪里?诗词贵先立意,要么在起句要么在承句。绝不会在转句或结句。
多么希望能够唤醒那些沉睡之人。别再把近题诗的题目当成立意语句了。
为了能让大家认清近体诗题目及中心立意语句,在此我举例解析一下唐诗三百首中的一些近体诗,
这里我不作译文,因译文你找度娘即可,我只给(题,与立意)的谜底揭开,让大家认清真面目。顺便谈一下谋篇布局。这些你百度是找不到的,
*例:1《江畔独步寻花》
【作者】杜甫 【朝代】唐。
题《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记载的是作者一个人在江畔寻花。是不是载始末曰引?是。记载着谁,在哪儿,干什么。)
我们在来看诗的立意,(诗式)中明确指出意是何物:意:立言曰意,那么就是需要立句明言其意,这首诗哪句立意的呢?
首句中心立意。黄四娘家花满蹊。立意范围:花。哪的花?黄四娘家的。立意类似方向:黄四娘家。立意类似方向的作用是精缩立意范围的。(不是张三家的,也不是李四家的,也不是原野的,只是黄四娘家的花)黄四娘家在素材中不做说明,但是它不违背造理。造势:满蹊。
再看布局:整首诗围绕立意语句展开描写的,
黄四娘家花满蹊(立意)---千朵万朵压枝低。(素材1)
黄四娘家花满蹊-----------留连戏蝶时时舞,(素材2)
黄四娘家花满蹊-----------自在娇莺恰恰啼。(素材3)(布局合理,脉络清晰,有理有据)全文所有素材都围绕立意语句展开描写的。立意语句统领全文。它是三军统帅。
题《江畔独步寻花》只是个引子.
而整首诗是围绕立意语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展开描写的。
例2再看*南宋诗人杨万里的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题记载的是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载始末曰引。)再看这首诗哪句立的意。
首句中心立意。
大家一定要明白:立意范围是树立的主体事物。(主体事物:实词。承接句风光:虚词)所以这里
立意范围是:西湖。
立意类似方向:六月中。
毕竟:是树立中心立意语句的一种手法,它属于直抒语句中心立意。下面素材都是介绍说明西湖景象,不违背一个特定时间:六月中。而第一句素材使用中和别的素材语句不一样,那是因为中心立意章法需要,但是素材语句依旧是素材语句作用。西湖:风光,只是使用素材不一样,依旧是针对立意范围。西湖:风光不与四时同,和四时里的风景不一样,同样是被西湖掌控。只是作者使用了素材技巧不同。
再看布局:西湖:风光不与四时同;(素材1)
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素材2)
西湖:映日荷花别样红;(素材3)
中心立意语句统领全文,它是三军统帅,所有素材都围绕它展开。开千枝花一本所系。
小结: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只是个引子,载始末曰引。而诗是围绕立意范围“西湖”展开描写的。
例3宋代曾几的《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三衢道中》:记载的是作者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所见。(题载始末曰引)
首句中心立意。梅子黄时日日晴:立意类似方向:黄时。立意范围:梅子
看布局:此诗是围绕什么展开描写的?围绕立意展开描写的。
梅子—哪里有?在哪里?小溪边,在山中。
梅子——小溪边,山中。(素材1)梅子——在走过的路上,还成啦绿阴。(素材2)梅子——树上周边还有鸟叫声,黄鹂。(素材3)这布局脉络多么清晰。学吧,心有灵犀 一点通。
例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题载始末曰引)
唐 ·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中心立意语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
首句直抒语句立意/曰事
“直抒:作者强烈的主观意识的投入,甚至带有强烈语气,那些肯定,否定,疑问,质问,感慨,感叹等等。通常都是非常容易鉴定的,基本都是会有肯定呀否定呀,等等疑问什么的出现在首句中。也就是作者提出的一个肯定的观点,或者疑问的观点等等,也就是抛出一个观点,等待后续取向解决。也就是我们现在写的议论文,首先是抛出论点,再找论据来论证,所谓的论点,比如好坏,美丑原本就是作者强烈的主观意识。”
故人——立意范围
西辞——造势
黄鹤楼——类似方向(就是不能脱离这个方向,黄鹤楼前后左右的景象,不需要说明,但是不能违背)
布局:立意语句统领全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素材1)
故人西辞黄鹤楼:孤帆远影碧空尽,(素材2)
故人西辞黄鹤楼:唯见长江天际流。(素材3)
立意语句统领全文。所有素材都围绕立意语句展开描写。
例5贾岛·《题诗后》(写完诗后有感,载始末曰引)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首句直抒语句立意
二句三年得/曰事
二句——立意范围
三年得——造势
方向没有,整首诗是围绕立意语句展开描写的。
立意句:二句三年得
素材:一吟双泪流
素材:知音如不赏
素材:归卧故山秋
结句归卧故山秋是对转句知音如不赏的回应。没有逃脱“二句三年得”的掌控。整体一脉相承。
例6王维〔唐代〕《相思》(题借咏物而寄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首句立意/杂诗
红豆——立意范围
生南国——类似立意方向
无造势
布局: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红豆生南国--愿君多采撷。
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
整首诗围绕红豆展开描写的。
例7《梅花 》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墙角数枝梅,直抒立意。(梅破题。)
梅--立意范围
墙角--类似立意方向
数枝--造势
布局: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墙角数枝梅--遥知不是雪。
墙角数枝梅--为有暗香来。
立意语句统领全文。
看清楚了吧,就不一一列举了,开千枝花,一本所系。今天所举的这些例子是为了证明近体诗是围绕立意语句展开描写的,不是围绕题目展开描写的。这就是古人写近体诗与现代人写记叙文在(题目)上的区别,近体诗立意语句中的立意范围是不可缺少的,少了就立不了意。没有立意就不是近体诗。题与立意是俩码事,题是载始末曰引,
(诗式)中明确指出意是何物:意:立言曰意,那么就是需要立句明言其意,学诗入门要正,把近体诗的题目当成立意语句会把你或他带进沟里的。近体诗很多是无题的,你能认为无题就说此诗无立意吗?还有题是绝句的,能说立意是绝句吗?只要你长脑子了相信你会辩别是非的。
近体诗三大特点:理,意,兴。学会了你就步入了近体的大门,成为近体诗人。
我讲的是如何立意,如何谋篇布局。首先要把立意学会,不懂立意没法谋篇布局。
我讲的近体诗的立意与题目的区别,不是胡说的,都是有据可考察的,
出自姜斋诗话;四溟诗话;诗式;续诗品;建议大家多读读这些书,学会了你就可以跨入近体诗词的大门。
综上所述,信我所说就要认真学习,不信就当耳旁风。
时间关系下面来看同学的作品。
1.七 绝 老 宅 花 卉
青阳37-柳月无声
曾是娘亲一手栽,梳枝修叶几回回。
而今背向西风里,供我来时泪满腮。
评:此诗合律,这首诗就是围绕题目展开描写的,不符合近体要求。因诗中缺少立意范围。一首合格的近体诗有题目能读懂,去掉题目也能读懂写的是什么。下面我把这首诗的题去掉看看大家能否读懂。
曾是娘亲一手栽,梳枝修叶几回回。
而今背向西风里,供我来时泪满腮。
曾是娘亲一手栽,读之使人不解。什么曾是娘亲一手栽的呢?立意语句中缺少事物主体,也就是立意范围。造物不明确。承句衔接是通顺的。转结句能读懂吗?转宕开的角度不能过大,超出立意范围就离题了。谁背向西风里?是花还是娘亲?缺少铺垫。结句要做到意合才行。上下句衔接要自然,起到互补的作用。

661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青青子衿诗苑沈阳诗苑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715
贡献
10978
金钱
13473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8-27 20: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开篇受益,道理深邃,描写生动,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37

主题

11万

帖子

38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兼技术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10246
贡献
111387
金钱
13535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8-27 23: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3 05: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