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品、转品对与转品诗 一、转品,原义本为升迁官位品秩。《宋史·选举志五》:“文班中书舍人、武班大将军以上,并许廕补;如遇转品,许更荫一子。由是奏荐之恩始广。” 二、用于语言学中的转品,本是修辞学的名词,也叫转类,是一种修辞手法(修辞格),是使语言灵活性生动性艺术性的写作手法,使平常的词语化腐朽为神奇的重要手段之一。指写文章时有意将某一词类的词临时转作另一词类的词来用。修辞上叫转品,语法上在古代汉语中一个词语临时改变词性则称之为活用,这种活用在现代汉语中也常见。 在構句時,改變詞彙原來慣用的詞性,譬如將形容詞或名詞轉成動詞來使用。如 汉 刘向 《说苑·贵德》:“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其中的后一个“风”、“雨”就是将名词临时用作动词。 来源: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1932年初版时的“转品”,1976年再版改成了“转类”。转品指利用字的兼类(一字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类别)特点,将所重之字的类别转换。凭借上下文的条件,临时转换词性而用。(刚刚按 “转类”不如“转品”准确,因为“兼类”词也“转类”,因此容易造成临时变性的“转品”与固有的两性词相混淆。“转品”与人的变性相似,“兼类”与有的人为两性人相似。所以这个“品”字比“类”准确。) “品”是指词的品类,“转”指转化。品类没发生变化,哪怕词义不同,也不是转品。比如面粉、脸面的面义不同,但都是名词,不是转品。兼类词,词性不同,但它是固有的,不是临时性的,属于引申,不属于转,因此也不是转品。词本身没有某种词性,因受到某种修辞或处在某种语法成分的位置上,临时充当了某种词性,也就是活用为某种词性,便是转品。 三、转品修辞格举例 A.他穿的服饰很中国。
B.这里气候非常夏天。
C.从此,徐悲鸿真正做到了画马时胸有成马。
D.从此,这个人不烟不酒,甚至也不太诗了。 分析 C“胸有成马”意为画画之前心中已经有马的形象,马是名词,没有改变词性,不符合定义。成语本为“胸有成竹”,改为“胸有成马”,是活用,但不是词性改变的活用。
A选项:中国本是名词,被用作形容词,符合定义。
B选项:夏天本是名词,用作形容词形容天气热,符合定义。
D选项:烟酒本是名词,被用作动词,抽烟喝酒,符合定义。诗,本是名词,被用作动词,懂诗或写诗等,符合定义。 四、对联中的两兼对、转品对 作者 绿艾苑 两兼对 风括长天阔,日铭大地明。○亦可读作:风括长天长天阔;日铭大地大地明。同音对,两兼对 两兼对,即汉语语法中的兼语(注意:不是兼类词)用在对仗中。兼语指既当上面词语的的语法成分,又是下面部分的另一种语法成分。比如,长天是括的宾语,又是括的主语。(刚刚按 兼类词,指一个词的词义中兼有两个以上的词性;兼语,指语法中同时充当两种语法成分,词性不发生变化。) 转品对(转类重字对) 转品对,属于复辞对。(刚刚按 两兼对转品对都属于语法,但转品对兼有修辞作用,所以放在修辞中。两兼对一词当两个语法成分用,转品对是两个同形字的词性各不相同。) 转品,也叫转类、变性,是一种修辞手法。“品”即是指词的品类。在构句时,改变词汇原来惯用的词性,譬如将形容词或名词转成动词来使用。转品是实现平常词语艺术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1932年初版时的“转品”,1976年再版改成了“转类”。转品指利用字的兼类(一字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类别)特点,将所重之字的类别转换。凭借上下文的条件,临时转换词性而用。 谷向阳在《中国楹联学概论》中说:“楹联中的词由一种词性转变为另一种词性,称'转品’,也称'转性’。”(刚刚按 “由一种词性转变为另一种词性”本应该为“由一种词性临时转变为另一种词性”。谷向阳的定义则扩大到包含兼类啦。)这种语言现象,王力《古代汉语》谓之“词类的活用”。词类临时语境的活用,因词性起变化,有的词的意义也就不同了。因此只能局限于词性变而意义不变的“词类的活用”。 转品,原有的词语意义并没有消失,只是增加了和上下文相应的另一词类意义而已。转品对的应用,促使句子简炼紧凑,新鲜有趣而富于变化。 与拈连重字对的区别:拈连重字对词性不变,利用多义。 转品对又叫转类重字对,但其实还是有区别的。转类重字对其实只是转品对中的一类,并不能完全代表转品对。转品对中出现重字的转品才叫转类重字对,转品对中还有非重字的转品对。(刚刚按 即转类重字对包含兼类的重字。因此对联中转品对扩大为转品与兼类。请注意这种变化,与语法、修辞中的转品的不同。)
1.转类重字对。转品字为重字。 表面与衔字对一样,一变一不变,这种例子较多。 ①词性变化,不隔位。 不隔位的字面为衔字对。 解衣/衣我,推食/食我;春风/风人,夏雨/雨人。(集句联)此联为古文集句,用了“衣、食、风、雨”四组重字。联中四组重字“衣、食、风、雨”的后一个字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用,同时其读音也发生了变化,除“食”读sì外,“衣、风、雨”成了去声。上联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意思是“脱下衣服给我穿,把自己的食物给我吃。”“衣”、“食”的意思是“给……穿”,“给……吃”(术语叫名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下联出自汉·刘向《说苑·贵德》,其意为:“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夏天的雨水滋润着人。”第二个“风”、“雨”也由名词活用为动词“吹拂”、“滋润”(术语叫名词活用为动词),比喻及时给人以帮助和教育。这种不隔位既是转品对,又是衔字对。(刚刚按 这里的转品对是临时活用的转品对,古时多用读音改变来表示) 鱼钓/钓鱼/鱼骇钓;马鞭/鞭马/马惊鞭。(陈燧对师)○转品对、衔字对。前后两个“钓”、前后两个“鞭”都是名词。中间“钓”活用为动词,“用鱼钓来钓”;中间“鞭”活用为动词,“用马鞭钓来鞭打”。转品对,又是衔字对,掉字对。(刚刚按 这里的转品对是兼类对) 马乘学/学乘马,汲汲而来;钱同爱/爱铜钱,孜孜为利。(钱同爱、马乘学二人互戏联)转品对,又是衔字对,叠字对。 马笼/笼马/马笼松,笼松马跑;鸡罩/罩鸡/鸡罩破,罩破鸡飞。(祝允明对金元宾)1.转品对;2.顶针对(“笼松”);3.同字对(两个“马笼”“鸡罩”); 4.衔字对。5.掉字对(多个“笼马/笼松”“罩鸡/罩破”)。6.当句对(“笼松马跑”“罩破鸡飞”)。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唐伯虎对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第一个“车”为名词,第二个“车”为动词。第二个“水”和第三个“水”是衔字对。1.转品对;2.顶针对;3.重字对;4.衔字对;5.掉字对。6.当句对。 木匠做枷枷木匠;书生写状状书生。○一书生见常替官府做枷的木匠因罪关进牢房,得上联;后书生因替人写状受到牵连入狱,整日写状申辩,得下联。转品对。 木匠戴枷枷木匠;翰林监斩斩翰林。○戴震少见木匠被号今士众得上联,久未成对,后被斩时,因监斩官亦为翰林得下联。转品对(“枷”)。回头对。 苇杆织席席盖苇;牛皮拧鞭鞭打牛。(纪昀答对先生) 海宇宽怀怀海宇;云山大度度云山。(梁富春)转品对。 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牧童答对狂妄书生) 谢谢/谢添/添酒;比比/比干/干杯。(佚名巧趣重言联)一次文坛聚会上,著名导演谢添为一位好友斟酒,友见此笑出一上联:“谢谢谢添添酒”。由于此出句运用了嵌名、重言、叠字、转品、顶真等多种修辞手法,难度实在太大,当时竟无人以对。直到几年之后,有一楹联高手才以商代名相“比干”为题对出下联:“比比比干干杯”。细品此联,“添酒”对“干杯”,真是构思巧妙,意境统一,对仗工整,趣味无穷。此转品很巧,居然两次转品,“谢添”两个字都用上了。 出句:碰碰车/碰/碰碰车,磕磕碰碰;(万年青) 对句:包包树/包/包包树,拆拆包包。(许传刚)包包树(Bagtree)公司,于2009年由汤姆·刘黎国际投资(香港)有限公司投资创办,是全国领先的网上箱包批发与零售网站。 出句:小偷/偷偷/偷东西;(?)四偷复出兼转品,一字三义。 对句:大款/款款/款左右。(上联)大款指有钱人,款款:殷勤、诚恳,缓慢;左右指邻舍、亲朋、手下、同事等。 对句:石滚/滚滚/滚粗细。(许传刚) 三间大屋/间间/间;九横长梯/横横/横。(民间转品巧联)○前三个“间”“横”都是量词;末一个“间”“横”都是形容词。这是量词用作形容词。 花市/市花,问花市/市花/市价;货车/车货,见货车/车货/车归。(民间传播的转品巧联)○第一、三、五个“市”跟“车”,都是名词;第二、四个“市”和“车”,都是动词。这也是名词用作动词。 水渡/渡船/船渡人。(出句)绳圈/圈套/套圈柱。(对句) 水渡/渡船/船渡人。(出句)舱隔/隔板/板隔物。(对句,今声)复辞加转品。“渡”字三出而含义不同,更兼“船”字两出,难度益增。 烧火火烧烧火杖;渡船船渡渡船人。○回文对。转品对。 莲叶莲蓬恰似绿罗盖,盖佳人之粉面;瓜藤瓜实浑如黑铁锁,锁和尚之光头。(苏轼对佛印)掉字对。转品对。顶针对。 弓长张张弓,张弓手张弓射箭,箭箭皆中;木子李李木,李木匠李木雕弓,弓弓难开。○合字对。衔字对。转品对。顶针对。 承差差矣乎;副使使之也。(毛伯温边贡对)毛伯温宴客,承差斟酒溢,毛乃出上联,副使边贡对之。转品对。虚词对。 泥罱罱泥,罱罱口开口闭;水车车水,车车脚去脚来。(杨循吉对师)兼转品重字对,二“车”不同词性。叠字对。掉字对。 野外黄花,犹似金钉钉地;城内宝塔,好比玉钻钻天。(河北定县宝塔)○转品对。异音对。 青蝇被扇扇离席;白泽遭钉钉在门。(唐罗隐对高骈)转品对。 春雨雨春山,山山泛绿迎春福;治风风治世,世世康宁乐治时。(潘朝业)转品对。叠字对。 (刚刚按 例子在刚刚著的《对偶对仗》一书中全有) 五、转品诗 句句是转品句的诗叫转品诗。诗中有转品句的叫用了转品手法的诗,句句是转品句的诗才叫转品诗。这是手法与诗体不同的区别。 由于对联的转品对已扩大到兼类,因此转品诗也包含转品与兼类。 词类、词义有很多品种: 本义:词的原始意义。 基本义:词的常用意义。 引申义:由词的本义、基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 假借义:本无此义,因某些原因造成的意义。 同音词:1.音同形同义不同,意义上无引申关系的词。多由假借义或古代错别字形成。2.音同形不同义不同得词。 多音词:形同音不同的多音词,意义上可以有引申关系也可以无引申关系的词。 兼类词:音同形同,词含两种以上的词性,意义上有引申关系。 多义词:一个词有两个意义以上,意义上有引申关系。 由于转品诗只管品不管义,因此上面的词义与词类需要辨析。 1.多义词不是转品。如刮风、风气。前风是自然现象,后风为风俗。又如正月、明月。 2.形同的同音词:虽然意义无关涉,但只要词性相同就不是转品。如白字、白色。而词性不相同就是转品。如打人、打今天开始。前打动词,后打介词。 3.形同音不同的多音词,只管词性。词性不同的为转品。词性相同的不为转品。 4.兼类词可用于转品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