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53|回复: 25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讲竹郎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910

主题

19万

帖子

5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苑首席版主兼沧浪书院交流版副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843
贡献
192370
金钱
19917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8-13 09:4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不要任何编辑,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要求素雅统一。

另外,请注意贴作业格式,要求一人一楼,多的删除,谢谢合作!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讲竹郎组论坛作业贴


好,今天的理论课就讲这么多。下面布置一下解析作业: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期待大家的优秀解析作品!

作业截止时间,2024.8月19日晚上八点。


9109

主题

4万

帖子

20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雅风文社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4778
贡献
47690
金钱
7179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8-13 20: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讲解析作业: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竹郎32-青山笑看人生
答、解析如下:
      此诗借景表达情感,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诗人站在嵩阳的故楼之上,独自徘徊,心中充满对往昔时光的回忆。岁月流转,寒风凛冽,却不妨碍诗人对过往美好记忆的追问与怀念。在行走于县境之间,诗人仿佛看到古时诸侯争霸的场景,历史的沧桑巨变在心头涌现。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首联气势磅礴地描绘嵩阳楼的壮丽景色和曾经的荣光。
      颔联“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表达了在冰冷的寒冬中,诗人思念追忆过往的亲友的情感,以及嵩阳楼的历史背景。
     颈联“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写出了山林的广袤与江河的奔流,以自然景色烘托出人事的沧桑。   
      尾联“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则表达了在异地遇到知己的喜悦和对故乡困苦的思念与担忧。
     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5

帖子

2319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词三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56
贡献
601
金钱
861
发表于 2024-8-13 20: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苍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竹郎组作业

解析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竹郎组长-炳坤

这首诗的主题是“行县”途中所见所感。诗人独步人何在的问题,引出了对嵩阳故楼的寻访,对当地耆旧老人的询问,以及对山水景色的欣赏。

首句“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直接点明诗人的孤独和寻找,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在寻找一种归属感。嵩阳故楼的出现,既是对诗人寻找的回应,也提供了一个情感宣泄的场所。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两句,描绘出一种古朴淳厚的氛围,岁寒问耆旧,透露出诗人的温情与敬意,行县拥诸侯,则描绘出一种热闹的场面,反映出诗人对当地民俗的欣赏。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两句,描绘出了一片广袤的林莽,沮漳二水在此交汇,形成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这两句诗既是对当地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是对当地人民生活的赞美。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遇到知己的欣喜,同时也表达了不再有离乡之忧的释然。这是诗人对旅途结束,回到故乡的期待。

布局起承转合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7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栏目顾问

沧浪诗人春华秋实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362
贡献
16470
金钱
20192

特别贡献奖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8-14 17: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槛外客诗词 于 2024-8-15 10:00 编辑

五律诗研班第二十讲论坛作业
竹郎16-槛外客

解析作业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解析:
本诗是孟浩然北游时陪张丞相登嵩阳楼后所作。
首联:“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既然就“陪张丞相登嵩阳楼”,为什么写“独步”呢?这里不是写一个人登嵩阳楼,而是对张丞相的赞美,颂扬张丞相“独步”天下,为国之重臣。本联是说,诗人非常幸运,在和国之重臣一起攀登古老的嵩阳楼。本联首句应读为“独步人/何在?”,独步人即指张丞相。

颔联:“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本联承首联“独步人”而来,继续赞颂张丞相,是说张丞相主政有方,天气寒冷了会向有经验的老者请教,关心民生疾苦。而地方行政则依靠各方诸侯,天下太平。“拥”即拥有,转意为依靠。

颈联:“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本联写陪张丞相登嵩阳所见,即我们所常说的反手写景。林木繁茂向北绵延,眼前是无边无际的绿色;而沮漳二水在此汇合东流而去,水波荡漾。尽写山河之壮美。

颈联:“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尾联回扣主题收结。诗人客游北方,幸遇张丞相,能引为知己,人之大幸也,也就没有思乡之忧了。越乡吟用了庄舄的典故。

陪大人物游,肯定要多赞颂之语,本诗则是范例。颂扬而不谄媚。无多余之语,尽游兴之思。

本诗结构: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6

帖子

53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73
贡献
1189
金钱
2081
发表于 2024-8-15 14: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竹郎江南解析:
首联:独步去哪呢,嵩阳有故楼。流水句,一问一答。
颔联:正是严寒季节,询问德高望重的老者,行县簇拥着地方长官。这是去嵩阳楼路上对人的描写。诸侯此应喻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
颈联:北边极目都是茂盛无际的树林,沮漳河在东面处汇合。这是反手写自然之景。
尾联:在外遇见知己,没有了远离家乡的忧愁。越乡:远离故乡。
这诗写的是陪张丞相去嵩阳楼时路上的情景,展现出了一幅古朴、淳厚、自然、美丽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诗人在他乡遇上知己的欣喜。
结构: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4

帖子

148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2
贡献
326
金钱
604
发表于 2024-8-15 15: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诗研班第二十讲作业
解析孟浩然(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竹郎组11蓟水渔翁


  解析:诗题:陪张丞相登嵩阳楼。张丞相即张九龄,唐开元时期张九龄位居丞相。孟浩然陪同张九龄丞相登上嵩阳楼。嵩阳楼在今天的河南省登封市。
  首联“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意为独自散步的人(张丞相)在哪里,是在嵩阳的故(古)楼里面。首联自问自答。既有物景(嵩阳楼),又有人物活动(独步),表明了人物、地点、事情。开门见山,很是直截。
  颔联“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意思是在岁寒日子里询问德高望重者,巡行所管辖地域,诸侯们纷纷前来,前呼后拥。这一联交代时间和公务,时间是岁寒之际,公务是巡行郡县政务。主语省略,应该丞相张九龄。
  颈联“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意为茂盛的草木向北面更加蔓延,沮漳水向东边会聚流淌。反手写景,是登楼所见景象。有茂盛的山林草莽,也有奔腾的江河水流。视野阔远,气象宏大,对仗工稳。
  尾联“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意为在旅途中愚见知己,没有比这更加产生乡愁的情况了。这个知己,就是张九龄,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开元二十五年孟浩然被张九龄招致幕府。此次孟浩然陪同张九龄丞相登嵩阳楼,由于学识和诗文方面的共同兴趣,二人畅所欲言,交谈甚欢。因此,孟浩然觉得遇到了知己,难免增添了深切思乡之情愁。
     本诗布局结构为起承转合。
        首联叙事起笔,描叙陪同张丞相登楼;颔联事承,交代在什么情况下登楼的;颈联为景转,描写登楼所看见的景象;结尾为情结。旅途中遇到知己勾起乡情乡愁。本诗叙事、写景、抒情,事、景、情交织,融于一体,清新自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5

帖子

794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词三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6
贡献
191
金钱
326
发表于 2024-8-15 18: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讲作业
竹郎06--春灯夜雨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背景资料:
《全唐诗》收录这首诗时题目为《陪张丞相登嵩阳楼》。嵩阳在河南登封,当阳在湖北当阳;张丞相是指张九龄。诗中写到“沮漳东会流”,在嵩阳县没有沮漳河。从历史文献记载和当今地理位置看,沮、漳二河分别发源于湖北保康县和南漳县,流经远安、荆门、当阳、枝江和荆州等县市。沮漳河贯穿当阳全境,是唯一沮、漳二水流过全境的县。
张九龄当时被贬到江陵担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荆州辖区主要在湖北境内,“行县”就是说张九龄去视察自己管辖的属县。当时当阳县为荆州管辖,张九龄视察理所当然。嵩阳县远在河南登封,与荆州毫无关系,孟浩然没有理由陪张九龄去嵩阳“行县”。
孟浩然一生未有到河南嵩阳,在张九龄、孟浩然生活年代(张九龄任长史时为公元737年),没有嵩阳县。嵩阳县在隋朝设置,到武则天(624~705)时期就已改名为登封,登封县的志书上也没有嵩阳楼一说。
因此,嵩阳应为当阳。


解析: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独步人,曹植与友人畅谈自己对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看法时,写道“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独步人”显然指的是王粲。这句诗的意思是,王粲已经不在了,但这里还有他登临过的故楼。句子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简单明了,交代了地点、写作背景。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耆旧,指年高望重的人,这里指张九龄。孟浩然陪着张九龄巡视他的属地,交代了事件,人物。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颈联反手写景,登楼所看到的景色,二水会流,林木葱郁。辽远而空阔。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尾联发感慨。异乡遇到知己,就不会产生乡愁了。抒发了作者受到当阳知己热情款待的感激之情。这个知己就是张九龄。他当时被贬到江陵担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对孟浩然的到来极尽热情,让作者生出了忘乡之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0

帖子

160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1
贡献
381
金钱
614
发表于 2024-8-15 19: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笫二十讲作业
竹郎03一悠然人生
解析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张丞相即张九龄,唐开元时期张九龄位居丞相。孟浩然陪同张九龄丞相登上嵩阳楼。嵩阳楼在今天的河南省登封市。
  首联“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点题说明今天自已陪丞相登楼,张承相已不是独自一个登览嵩阳的古楼了,交代了人物、地点、事情。
  颔联“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意思是在岁寒日子里询问德高望重者,巡行所管辖地域,诸侯们纷纷前来,前呼后拥。这一联交代张丞相的为人和政绩。
  颈联“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意为茂盛的草木向北绵延,无边无际的,沮水和漳水向东边会聚流淌。反手写景,再次点题,是登楼所见景象。
  尾联“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宕开一笔意为在旅途中遇见知己,内心的乡愁与忧虑仿佛随风散去,越乡忧是典,庄舄越吟,意为思乡的愁怀。
     本诗布局结构为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06

帖子

2193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律诗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95
贡献
601
金钱
796
发表于 2024-8-16 11: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笫二十讲作业
竹郎19一皓月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张丞相当指张九龄。这是孟浩然写陪张九龄游玩八首诗当中的一首。

皓月试解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诗人站在嵩阳的故楼之上,独自徘徊,心中充满对往昔时光的回忆。岁月流转,寒风凛冽,却不妨碍诗人对过往美好记忆的追问与怀念。在行走于县境之间,诗人仿佛看到古时诸侯争霸的场景,历史的沧桑巨变在心头涌现。

林木繁茂向北绵延,眼前是无边无际的绿色,而南方则是河流汇聚之地,水波荡漾。诗人在这片熟悉而又遥远的地方遇见知己,内心的乡愁与忧虑仿佛随风散去。

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洁而充满力量,每个字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和历史的沉淀。通过这短短几句,孟浩然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旅途中那些难忘瞬间的珍视。

弥望:充满视野
沮漳,读音是jū zhāng。意思是 沮水 与 漳水 的并称
林莽:茂密的林木和草丛。
耆旧:年高望众者。qi
行县:谓巡行所主之县。

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

帖子

39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4
贡献
96
金钱
150
发表于 2024-8-16 13:34: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讲作业
竹郎13-仙溪居士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   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渚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一、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当时张九龄在荆州。这年五月孟浩然认识了张九龄,二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当时被贬荆州作长史的张九龄便邀孟浩然担任他的幕宾。此诗是孟浩然在张九龄邀请下,一同登临嵩阳楼的情景。诗不仅展现了孟浩然与张九龄之间的深厚情谊,也反映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孟浩然的心境。
二、析题
陪,点明孟浩然随着(跟着)张九龄登上嵩阳楼后的所见所感(点明人物及地点),省略主语(孟浩然)连动句式(陪,登)。
三_赏析
首联用设问句,自问自答。"独步人何在"独自漫步的人在哪里呢?("独"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嵩阳有故楼",嵩阳有座旧楼(点明游览地点)。
颔联写意,"岁寒问耆旧",在寒冷的岁月里,询问年长者(时间、天气、人物),"行县拥诸侯",县令们(地方官员)都簇拥着诸侯(来此一玩)。
颈联反手写景,"林莽北弥望"北望林海茫茫。"沮漳东会流",东边沮水和漳水交汇流淌(壮丽的自然景观)。"北弥望",思乡之情跃然纸上。
尾联,直抒胸臆。"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在旅途中遇到了知已,(于是)不再有远离家乡的忧愁。表达了遇到知己的喜悦和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之情。
四、布局
起  承  转  合
五、写作特点
叙事 ,写景  ,抒情    有机结合。
下字贴切 准确。
语言清新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

帖子

6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9
贡献
157
金钱
236
发表于 2024-8-16 14: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公主无言 于 2024-8-16 14:02 编辑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讲解析作业:
竹郎21-公主无言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背景】这首诗当作于开元ニ十五年(737)冬诗人从张九龄荆州幕时。张九龄于是年贬为荆州长史,冬出巡当阳等地。其间,孟浩然曾陪他登临当阳楼,并写下这首诗,记述此次登高望远的情形。诗中充满对张九龄的敬慕。

【注释】①张丞相:指张九龄。张此时已贬荆州长史,但作者仍以丞相称之,表敬意故。嵩阳:与书中所述地理位置不符,疑为“当阳”之误。当阳,县名,古属荆州,诗中提到的沮水和漳水在其境内会流。②“独步”二句:超群出众的人在哪里?此时正登上当阳故楼。独步;超群出众。曹植《与杨徳祖书》:“昔仲宣独步于汉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字,有才名。。③“岁寒”二句:意谓在迟暮的寒冬里张丞相出巡访问德高望重的旧贤;巡视当阳县时被大家前呼后拥着。耆(qí)旧:年老而德高望重之人。行县:州郡长官到县里巡视称行县。诸侯:本指西周时周天子分封的各国君主,这里喻指张九龄。④“林莽”二句:我陪丞相登上高楼放眼远望,北方是一片草木丛生的旷野,东面则是沮、漳二水汇合的地方。此二句切题“陪”字。林莽:草木深邃平远的境域。草平曰莽。林,一作“泱”。弥望:远望。沮漳:沮水和漳水。沮水源出保康县西南,漳水源出南漳县西南,二水流至当阳县汇合,东经江陵县入长江。⑤“客中”ニ句:我在客居中,遇到您这样一位知己,也就不再有乡思的忧愁了。越乡忧:指思乡的忧愁。这里借用张九龄用过的一个典故。张诗《候使登石头驿楼作》中云:“自守陈蕃榻,尝登王粲楼……息阴芳木所,空复越乡忧。”越乡优,与“越吟”典出处和意思相同。越国庄舄,出身贫寒,后到楚国,官至执珪,但不忘故国,病中仍吟越声。王粲《登楼赋》:“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后因以“越吟”喻思乡之音。张诗中提到“王粲楼”,故知其诗中越乡忧系“越吟”之典活用,而孟诗又借用张诗。

解析
首联“独步”是借典来喻张九龄。采用问答式,既强调了出巡地名,又赞誉了张丞相,增添了感情色彩。
颔联继续写与张九龄登楼,用“岁寒”交代时间,“问耆旧”写出了张的尊贤品德。表达对张九龄感激和赞美。
颈联写他与张九龄登楼后所见,北方是一片草木丛生的旷野,东面则是沮、漳二水汇合的地方。
尾联抒情用典表达感慨,他客居在这里能遇到知己,再没有了对家乡的忧思了。知己指的是张九龄。


起承转合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1

帖子

150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57
贡献
328
金钱
588
发表于 2024-8-17 11: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研班五律第二十讲作业:
竹郎35-云水间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创作时间地点:
此诗是在737年,在湖北省荆州市当阳楼创作的。‌张丞相当指张九龄。这是孟浩然陪张九龄游玩八首诗中的一首。

词语解释:
独步:1.超出群倫,天下第一。
2.獨自一人行走。
嵩阳:1.嵩山 之南。 2.寺观名。在 河南省 登封县 太室山 下。
有故:旧交、有旧。
3. 耆旧:年高而有才德的人
4.行县:谓巡行所主之县。
5. 弥望:充满视野。
6. 沮漳:沮水、漳水的合称。

云水间浅析: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首联以设问起,回答嵩阳有故楼。交代了登楼地点及人物。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颔联交代了岁末时间,介绍当官时作的事。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颈联反手写景 登高所见,林莽一望无际,两水合流,为尾联伏笔。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尾联字面意思 转合尽管林莽茫茫,但水流合一,遇到老朋友就不再思乡之忧了,可见二人深厚情谊。
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9

帖子

158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51
贡献
360
金钱
616
发表于 2024-8-17 12: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二十讲作业:
竹郎08-曦春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1,注释
嵩阳:(1)陈贻焮先生以为系“当阳”之误。张丞相当为张九龄,张九龄于开元二十五年四月贬荆州都督府长史,当阳正是荆州属县,巡视当阳,正是他的职责。(2)诗中有“沮漳东会流”之句,沮漳二水,正在当阳的东南方会合。则当阳正与诗意合,而嵩阳则无法解释。(3)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本诗“林莽”等句,实袭用其意。据李善注引盛弘之《荆州记》云:“当阳县城楼,王仲宣登之而作赋。”此诗当作于开元二十五年,孟浩然晚年时期。
独步:曹植《与杨德祖书》:“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仲宣,王粲字。独步人指王粲。
林莽:茂密的林木和草丛。
耆旧:年高望众者。
行县:谓巡行所主之县。
弥望:犹远望。
沮漳:二水名。在今湖北境,源于荆山,南流在当阳县东南会合后,再南流,注入长江。王粲《登楼赋》“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
越乡忧:张九龄《候使登石头驿楼作》:“自守陈蕃榻,尝登王粲楼。徒然骋目处,岂是获心游。向迹虽愚谷,求名异盗丘。息阴芳木所,空复越乡忧。”

2,解析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首联,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简单明了,交代了登楼地点、写作背景。
独步人,曹植与友人畅谈自己对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看法时,写道“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独步人”显然指的是王粲。这句诗的意思是,王粲已经不在了,但这里还有他登临过的古楼。这里借典暗指丞相张九龄,在这里任职。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颔联以叙事承接。句子省略主语张九龄。
意思是(张九龄)在岁寒日子里询问德高望重者,巡行所管辖地域,诸侯们纷纷前来,前呼后拥。这一联交代张丞相的为人和政绩。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颈联反手写景。意为茂盛的草木向北绵延,无边无际的,沮水和漳水向东边汇聚流淌。这里点题,是陪张丞相登楼所见景象。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尾联发感慨,宕开收结。异乡遇到知己,就不会产生乡愁了。抒发了作者受到当阳知己热情款待的感激之情。这个知己就是张九龄。他当时被贬到江陵担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对孟浩然的到来极尽热情,让作者生出了忘乡之感。

3,布局
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8

帖子

8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2
贡献
200
金钱
318
发表于 2024-8-17 17:3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讲竹郎组论坛作业
竹郎09-一池清凉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期待大家的优秀解析作品!

解析作业:
嵩阳楼:建立在登封县衙门正门上面,雄伟壮观。唐代诗人孟浩然曾陪张丞相在上面饮酒吟诗,所以此楼。所以题目的意思是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陪张九龄丞相在嵩阳楼的茶馆里饮酒作诗。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独步:泛指杰出人才 ,常用来形容在某个领域或地区具有卓越才能的人。故楼: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所以楼的气势 ,有了水才雄壮,有了山才美丽。首联以设问式的流水句点出嵩阳楼,紧扣题目中的嵩阳楼。是一个总领句子。

岁寒问有耆旧,行县拥诸侯。
颔联叙事写意,写张丞相是怎么样一个人。意思是你是一个德高望重之人,巡视所在的管辖之地,都是随从相拥的。岁寒:这里比喻忠贞不屈的节操。耆旧:年高望重者 。 年高而有才德的 的人。行县:谓巡行所主之县 。

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颈联:容情于景,意思是我满眼里都是你,就像北莽向北望一样,你就像沮江和漳江一样,就像我的依靠,屏障一样。北莽:“ 弥望 ” 表达充满视野 , 满眼的意思 。沮漳:江汉沮漳,楚之望也”出自《左传·昭公九年》,其中沮漳是河流的名称,意为沮河和漳河,指楚国的西部边境。整句话的意思是沮漳河流域是楚国西部的屏障。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尾联七转八结宕开收束全篇,转写自己,在那么多人中,我们意思饮酒作诗,我就像遇到知己一般,不再有思乡的忧愁了。无复:不再。越乡忧:喻指思乡的愁怀 。

中二联都是扣首联独步来的。
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68

帖子

13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75
贡献
341
金钱
518
发表于 2024-8-17 18: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讲解析作业:
竹郎17~祇林青树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解题:孟浩然陪同张九龄丞相登上嵩阳楼。嵩阳楼在荆州当阳县。
        首联自问自答:独自散步的人(张丞相)在哪里,是在嵩阳的故(古)楼里面。点明人物、地点、事情。
        颔联写张丞相品行威望:在岁寒日子里询问德高望重者,巡行所管辖地域,诸侯们前呼后拥。
        颈联写登楼远望之景:茂盛的草木向北面更加蔓延,沮漳水向东边会聚流淌。视野开阔,景象宏大。
       尾联抒情,表达对张丞相仰慕:在旅途中愚见知己,没有比这更加产生乡愁的情况了。张九龄是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孟浩然曾被张九龄招致幕府,孟浩然视张丞相为知己,这次陪同增添了深切思乡之情愁。
       结构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0

帖子

14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98
贡献
358
金钱
557
发表于 2024-8-18 00: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诗研班第二十讲论坛作业
解析孟浩然(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竹郎31-拂衣去

解析:本诗写孟浩然陪同张九龄丞相登上嵩阳楼。
       首联“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意为独自散步的人在哪里,他在嵩阳的故楼里面。自问自答,既有物景,又有人物活动。开门见山,表明了人物、地点、事情。
        颔联“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意思是张宰相在岁寒日子里询问德高望重者,又巡视所管辖地域,诸侯们纷纷前来,前呼后拥。这一联交代时间和公务,主语省略。
        颈联“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意为茂盛的草木向北蔓延望不到尽头,沮漳水向东会聚流淌。写登楼所见景象,视野阔远,气象宏大,对仗工稳。
        尾联“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意为在旅途中遇到知己,就再也没有远离家乡的忧愁了。充分表达了遇到知己的喜悦之情。
本诗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6

帖子

1686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律诗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79
贡献
435
金钱
637
发表于 2024-8-18 08: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十四讲作业

竹郎27-小草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解析: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首联述事起,首句问次句答。是问答式流水句。独步,用典,字面意思是独自一人行走,隐深意是超群出众独一无二,在这里指张久玲丞相。意思是,张丞相在哪里?他在嵩阳楼上远眺。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颔联意承首句。耆旧,年高而有才德的人。岁寒,指寒冬;行县,巡行所主之县。诸侯是指一种地位极高的贵族。意思是寒冬张久玲去拜访那些年高而有才德的人,所巡视的各地官员都非常拥护他。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颔联反手写景。承接首联次句,故楼远眺之景。林莽,大片草木茂盛的地方;弥望,一望无际。沮漳,沮水与漳水两条河流。意思是站在嵩阳楼上眺望:北边草木茂盛一望无际,东边沮水与漳水两条河流汇合后滚滚东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尾联回扣主题,回到自己身上。在羁旅途中遇到了知己张丞相,使自己乡愁得到释然。

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

帖子

5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3
贡献
115
金钱
198
发表于 2024-8-18 09: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苍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竹郎组作业

解析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竹郎05-珍朱

这首诗的主题是“行县”途中所见所感。诗人独步人何在的问题,引出了对嵩阳故楼的寻访,对当地耆旧老人的询问,以及对山水景色的欣赏。

首句“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直接点明诗人的孤独和寻找,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在寻找一种归属感。嵩阳故楼的出现,既是对诗人寻找的回应,也提供了一个情感宣泄的场所。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两句,描绘出一种古朴淳厚的氛围,岁寒问耆旧,透露出诗人的温情与敬意,行县拥诸侯,则描绘出一种热闹的场面,反映出诗人对当地民俗的欣赏。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两句,描绘出了一片广袤的林莽,沮漳二水在此交汇,形成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这两句诗既是对当地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是对当地人民生活的赞美。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遇到知己的欣喜,同时也表达了不再有离乡之忧的释然。这是诗人对旅途结束,回到故乡的期待。

布局起承转合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53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38
贡献
3893
金钱
4549
发表于 2024-8-19 06:2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讲解析作业:
竹郎-032浮生半闲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一、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当时张九龄在荆州。这年五月孟浩然认识了张九龄,二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当时被贬荆州作长史的张九龄便邀孟浩然担任他的幕宾。此诗是孟浩然在张九龄邀请下,一同登临嵩阳楼的情景。诗不仅展现了孟浩然与张九龄之间的深厚情谊,也反映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孟浩然的心境。
二、赏析
首联“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点题说明今天自已陪丞相登楼,张承相已不是独自一个登览嵩阳的古楼了,交代了人物、地点、事情。
  颔联“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意思是在岁寒日子里询问德高望重者,巡行所管辖地域,诸侯们纷纷前来,前呼后拥。这一联交代张丞相的为人和政绩。
  颈联“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意为茂盛的草木向北绵延,无边无际的,沮水和漳水向东边会聚流淌。反手写景,再次点题,是登楼所见景象。
  尾联“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宕开一笔意为在旅途中遇见知己,内心的乡愁与忧虑仿佛随风散去,越乡忧是典,庄舄越吟,意为思乡的愁怀。
三、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7

帖子

60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7
贡献
144
金钱
231
发表于 2024-8-19 11:3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讲作业
竹郎10~落雪无声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背景资料:
《全唐诗》收录这首诗时题目为《陪张丞相登嵩阳楼》。嵩阳在河南登封,当阳在湖北当阳;张丞相是指张九龄。诗中写到“沮漳东会流”,在嵩阳县没有沮漳河。从历史文献记载和当今地理位置看,沮、漳二河分别发源于湖北保康县和南漳县,流经远安、荆门、当阳、枝江和荆州等县市。沮漳河贯穿当阳全境,是唯一沮、漳二水流过全境的县。
张九龄当时被贬到江陵担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荆州辖区主要在湖北境内,“行县”就是说张九龄去视察自己管辖的属县。当时当阳县为荆州管辖,张九龄视察理所当然。嵩阳县远在河南登封,与荆州毫无关系,孟浩然没有理由陪张九龄去嵩阳“行县”。
孟浩然一生未有到河南嵩阳,在张九龄、孟浩然生活年代(张九龄任长史时为公元737年),没有嵩阳县。嵩阳县在隋朝设置,到武则天(624~705)时期就已改名为登封,登封县的志书上也没有嵩阳楼一说。
因此,嵩阳应为当阳。


解析: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独步人,曹植与友人畅谈自己对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看法时,写道“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独步人”显然指的是王粲。这句诗的意思是,王粲已经不在了,但这里还有他登临过的故楼。句子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简单明了,交代了地点、写作背景。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耆旧,指年高望重的人,这里指张九龄。孟浩然陪着张九龄巡视他的属地,交代了事件,人物。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颈联反手写景,登楼所看到的景色,二水会流,林木葱郁。辽远而空阔。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尾联发感慨。异乡遇到知己,就不会产生乡愁了。抒发了作者受到当阳知己热情款待的感激之情。这个知己就是张九龄。他当时被贬到江陵担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对孟浩然的到来极尽热情,让作者生出了忘乡之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9

帖子

14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0
贡献
339
金钱
561
发表于 2024-8-19 17: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诗研班第20讲讲作业
竹郎25-幽谷一枝兰

解析孟浩然(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一,背景
答;陪张丞相登嵩阳楼。张丞相即张九龄,唐开元时期张九龄位居丞相。孟浩然陪同张九龄丞相登上嵩阳楼。嵩阳楼在今天的河南省登封市。
二,解析
首联“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首联自问自答。独步人,曹植与友人畅谈自己对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看法时,写道“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独步人”显然指的是王粲。这句诗的意思是,王粲已经不在了,但这里还有他登临过的故楼。句子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简单明了,交代了地点、写作背景。
        颔联“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意思是在岁寒日子里询问德高望重者,巡行所管辖地域,诸侯们纷纷前来,前呼后拥。这一联交代时间和公务,时间是岁寒之际,公务是巡行郡县政务。主语省略,应该丞相张九龄。
        颈联“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意为茂盛的草木向北面更加蔓延,沮漳水向东边会聚流淌。
这联反手写景,是登楼所见景象。有茂盛的山林草莽,也有奔腾的江河水流。视野阔远,气象宏大,对仗工稳。
       尾联“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意为在旅途中愚见知己,没有比这更加产生乡愁的情况了。这个知己,就是张九龄,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开元二十五年孟浩然被张九龄招致幕府。此次孟浩然陪同张九龄丞相登嵩阳楼,由于学识和诗文方面的共同兴趣,二人畅所欲很是开心。言,交谈甚欢。因此,孟浩然觉得遇到故交,很是开心。
       
三,布局;起承转合
四,情感变化
首联叙事起笔,描叙陪同张丞相登楼;颔联事承,交代在什么情况下登楼的;颈联为景转,描写登楼所看见的景象;结尾为情结。旅途中遇到知己勾起乡情乡愁。本诗叙事、写景、抒情,事、景、情交织,融于一体,清新自然愉快的心情,跃然纸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8

帖子

5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5
贡献
153
金钱
198
发表于 2024-8-19 18: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亦风兮 于 2024-8-19 19:30 编辑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讲竹郎组作业
竹郎02-亦风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试析:首联为顿起,扣题,以王璨的登楼赋典做比,赞颂了张丞相才高旷达,
见解崇高,独一无二,和张丞相一起登王璨的故楼。颔联扣首联前句,描述了张丞相的高尚品质和政绩。作为丞相在工作中谦虚请教年高望重者,在平常的的巡视的活动中,对百姓劝农和抚恤,得到官员和百姓的拥护。颈联扣首联次句所望之景,林木繁茂向北绵延,眼前是无边无际的绿色,而沮水与漳水向东交汇,水波荡漾。尾联回扣抒情,表达了在这熟悉而又遥远的地方遇见知己,忘记了乡愁,内心的愁思与忧虑仿佛随风散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5

帖子

2319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词三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56
贡献
601
金钱
861
发表于 2024-8-19 20: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诗研班第二十讲论坛作业
竹郎023秋叶

解析作业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解析:
本诗是孟浩然北游时陪张丞相登嵩阳楼后所作。
首联:“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既然就“陪张丞相登嵩阳楼”,为什么写“独步”呢?这里不是写一个人登嵩阳楼,而是对张丞相的赞美,颂扬张丞相“独步”天下,为国之重臣。本联是说,诗人非常幸运,在和国之重臣一起攀登古老的嵩阳楼。本联首句应读为“独步人/何在?”,独步人即指张丞相。

颔联:“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本联承首联“独步人”而来,继续赞颂张丞相,是说张丞相主政有方,天气寒冷了会向有经验的老者请教,关心民生疾苦。而地方行政则依靠各方诸侯,天下太平。“拥”即拥有,转意为依靠。

颈联:“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本联写陪张丞相登嵩阳所见,即我们所常说的反手写景。林木繁茂向北绵延,眼前是无边无际的绿色;而沮漳二水在此汇合东流而去,水波荡漾。尽写山河之壮美。

颈联:“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尾联回扣主题收结。诗人客游北方,幸遇张丞相,能引为知己,人之大幸也,也就没有思乡之忧了。越乡吟用了庄舄的典故。

陪大人物游,肯定要多赞颂之语,本诗则是范例。颂扬而不谄媚。无多余之语,尽游兴之思。

结构: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9

帖子

9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1
贡献
220
金钱
342
发表于 2024-8-20 11: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737年)押尤韵
孟浩然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简析:这首诗作于737年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使。孟浩然入张九龄幕府时,陪张九龄登当阳楼而作。嵩阳楼,嵩阳:陈贻焮先生认为是当阳之误。首先嵩阳县为隋代置,属河南郡,唐时改为登封县。张九龄于开元二十五年四月贬荆州都督府长史,并未在嵩阳做过地方官,何以会到这里“行县”呢?当阳正是荆州属县,巡视当阳,正是他的职责。其次,诗中的沮漳二水,正在当阳的东南方会合。这首诗写的是发生在荆州的事,荆州没有嵩阳楼。
首联: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首联问答流水句,赋笔叙事起。独步的您人在何处呢?原来您登上了当阳的故楼。
颔联: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颔联以意承。前句从正面,直接陈述张九龄岁末寒冬里访问德高望重的耆旧贤者,赞扬他勤政、尊贤的为官作风。后句,通过叙述张九龄巡查时,百姓像诸侯一样拥戴他,从侧面赞扬张九龄。耆旧:故老。行县:指地方长官到其所管辖的县进行巡视或治理。诸侯:这里喻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颈联反手写景。方向上一北、一东,张九龄是从长安贬谪到荆州的。北是暗指朋友对长安的怀念,长安在荆州之北。东是指被贬谪所到的地方。景物:满眼的林莽,既能使人产生一种繁荣和富足,也能产生荒凉与寂静的感觉。朋友被贬谪,情绪自然是后者,产生的是人事沧桑的负面感觉。逝者如斯夫,奔流不息的江河,自然烘托的是一种时光流逝的失落和惆怅。诗人通过自然景物巧妙的表达了对于朋友的理解和同情。林莽:茂密的林木和草丛。弥望:满眼,远望。沮漳:二水名,在今湖北境,源于荆山,沮水源出保康县西南,漳水源出南漳县西南,二水流至当阳市东南会合后,东经江陵县注入长江。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尾联推进一层收结。前句,在客居中遇到知己。后句,乡思的忧愁消除了。表达了漂泊时所感受到的乡愁,遇到知音后内心忧虑得到了派遣的轻松。越乡忧:越乡:指远离故乡。思乡忧:与“越吟”意思相同,乡愁。
结构为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9

帖子

33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76
贡献
945
金钱
1264
发表于 2024-9-3 18: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讲作业:
竹郎22-竹影拂尘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解析:
题目中张丞相,当为张九龄。
嵩阳:有关专家认为系当阳之误。结合张九龄贬荆州都督府长史经历和“沮漳东会流”诗句研判:沮漳,二水均在今湖北境,源于荆山,沮水源出保康县西南,漳水源出南漳县西南,二水流至当阳市东南会合后,东经江陵县注入长江。综合判断,此诗应作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贬为荆州长史、诗人入张九龄幕府时,孟浩然陪张九龄冬出巡当阳等地,
并登此楼。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首联设问开头,直接点题,暗用典。意为:那曾经独步天下冠绝古今的人如今在哪里呢?就在当阳这里,登当年王粲登过的楼。
独步:曹植《与杨德祖书》:“昔仲宣独步于汉南,仲宣,王粲字,建安七子之一,有才名。《文选•王粲 〈登楼赋〉》 李善注引盛弘之 《荆州记》:“当阳县城楼,王仲宣登之而作赋。”把张九龄比作王粲,不仅夸他有才,还点出张九龄被贬的不遇和思乡的心情,忧国忧民的情怀,非常贴切。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颔联细写张九龄的政务,在寒冬时节去慰问年高望重之人,巡视各县邑时跟诸侯们接触也是非常融洽。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颈联反手写景,景转。广阔的丛林向北一望无际,沮水和漳水在东边汇合流淌。暗指北望长安被丛林阻隔。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尾联扣回题目,孟浩然家在襄阳,他们在荆州都是做客,客中相遇作陪互为知己,那也是非常美好的事情,所以,都不需要有思乡的愁怀,暗用庄舄越吟的典。重点说自己,我在客居中遇到您这样的知己,就不再有乡思的忧愁了。
全诗练达朴实,诗意浑厚,感情真挚。
布局为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68

主题

4万

帖子

1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江南水乡、燕赵文林、苏北文枫、古韵词苑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9782
贡献
46792
金钱
6324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9-4 20: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讲竹郎组作业
竹郎组18~大浪淘沙

解析作业: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名词注解:①耆旧,年高望重者;
②行县:谓巡行所主之县;
③越乡:远离故乡。
【简析】
题前话:嵩阳楼,应该是指河南嵩山之处,但这里没有沮漳河。所以,以“沮河”“漳河”在湖北境内,又有“嵩阳”是湖北“当阳”之误。

这首诗,其主题是写“行县”途中所见所感。诗人以独步行县之由,引出对嵩阳故楼的寻访,对当地耆旧老人的询问,以及对山水景色的欣赏,感慨客中越乡之笔触。

首联: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以问句起首,引出嵩阳之古楼,同时也是为赞扬“知已”的伏笔。这里既然是陪张丞相游览,所以独步之人更偏於是赞美张丞相。
颔联,“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承首联以意连,出句写张九龄岁末寒访问德高望重的耆旧贤者,赞扬其勤政为官之风范。对句写张九龄行县巡查时,庶民所表现出的拥戴之情,赞扬其亲民的官风。
颔联,“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登楼环望,承“故楼”之景,写山河之美,同时也是诗者心情舒放的映照。
尾联:“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写诗人心情的释怀,他乡遇故知,何等的高兴,何等的放情,乡愁也无影无踪了!字里行间,表达的其实是对张丞相的赞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08: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