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36|回复: 29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讲画梅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910

主题

19万

帖子

5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苑首席版主兼沧浪书院交流版副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843
贡献
192370
金钱
19917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8-13 09: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不要任何编辑,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要求素雅统一。

另外,请注意贴作业格式,要求一人一楼,多的删除,谢谢合作!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讲画梅组论坛作业贴


好,今天的理论课就讲这么多。下面布置一下解析作业: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期待大家的优秀解析作品!

作业截止时间,2024.8月19日晚上八点。


112

主题

940

帖子

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书院律诗三期、律一期、绝三期、律四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65
贡献
1481
金钱
12306
发表于 2024-8-14 21: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23腾骏 于 2024-8-14 21:19 编辑

沧浪五律研修第20讲解析作业:
画梅13-腾骏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腾骏浅析:首联叙起,先问后答。大意是天下独一无二的人在哪里?就在太室山下嵩阳寺的古老楼阁中。暗示是张丞相在嵩阳楼。
颔联叙承,大意是每逢严寒之际(年关)都要慰问年事高、德望重者,诸侯王巡行自己所主管之县都会得到当地人拥戴。这里暗夸张丞相,不易察觉。
颈联景转,大意是我站在嵩阳楼上眺望,向北满眼都是丛生的草木(可能是山峰),向东则是沮水和漳水的汇合之处。
尾联情结,大意是诗人旅居他乡能遇到像张丞相那样了解赏识自己的人,就再也没有以前那种忧伤的思乡之情了。
本诗二,四,五,六句倒装,语境高深,一时不容易理解。下字精妙,耐人寻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5

帖子

6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9
贡献
154
金钱
233
发表于 2024-8-15 11:35: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解晰:独步登楼,回忆往事,,只见雄伟的故楼。岁寒时候问故友,当县令可谓一方诸侯。
北望有林莽莽苍苍,沮漳水向东交汇东流。客中遇到老乡,又是知己,不免又起乡愁。
通过赞扬故楼,故友丰功,颈联景物描写。写出了对自然的热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1

帖子

343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85
贡献
756
金钱
1440
发表于 2024-8-15 16: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五律研修第二十讲解析作业:
画梅组-傲雪飞鹰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解析:诗的创作地点湖北荆州。创作时间为737年。
孟浩然在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五月,‌在荆州认识了张九龄。‌这一年,‌张九龄被贬任荆州长史,‌孟浩然应邀担任他的幕宾。‌在这个时期,‌孟浩然已经48岁了,‌他从家乡出发,‌经过岳阳,‌写下了著名的《‌望洞庭上张丞相》‌诗。‌此外,‌孟浩然还创作了《‌陪张丞相登嵩阳楼》‌,‌这首诗是孟浩然在荆州期间的作品之一,‌反映了他在张九龄的邀请下,‌一同登临当阳楼的情景。‌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孟浩然与张九龄之间的深厚情谊,‌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孟浩然的心境。关于孟浩然的《‌陪张丞相登嵩阳楼》‌一诗,‌实际上存在一个历史误读的问题。‌这首诗原本所指的楼并非河南登封的嵩阳楼,‌而是湖北当阳的当阳楼。‌此诗是孟浩然陪同张九龄游览湖北当阳时所作,‌描述了当阳的自然风光和乡风民情,‌抒发了作者受到当地知己热情款待的感激之情。‌诗中提到“沮漳东会流”,‌沮漳河是流经湖北当阳的重要河流,‌而非河南登封所有。‌
张九龄当时被贬到江陵担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荆州辖区主要在湖北境内,‌包括当阳县。‌因此,‌孟浩然陪同张九龄视察当阳县是合理的,‌而嵩阳县远在河南登封,‌与荆州无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行县”途中所见所感。诗人独步人何在的问题,引出了对当阳故楼的寻访,对当地耆旧老人的询问,以及对山水景色的欣赏。 首句“独步人何在?当阳有故楼”直接点明诗人的孤独和寻找,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在寻找一种归属感。当阳故楼的出现,既是对诗人寻找的回应,也提供了一个情感宣泄的场所。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两句,描绘出一种古朴淳厚的氛围,岁寒问耆旧,透露出诗人的温情与敬意,行县拥诸侯,则描绘出一种热闹的场面,反映出诗人对当地民俗的欣赏。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两句,描绘出了一片广袤的林莽,沮漳二水在此交汇,形成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这两句诗既是对当地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是对当地人民生活的赞美。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遇到知己的欣喜,同时也表达了不再有离乡之忧的释然。这是诗人对旅途结束,回到故乡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诗人独步寻访为引子,通过对当阳故楼、耆旧老人、林莽、沮漳二水以及客中遇知己等元素的描绘,展现出了一幅古朴、淳厚、自然、美丽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回归故乡的期待。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乡土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2

帖子

606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56
贡献
1378
金钱
2352
发表于 2024-8-15 18: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五律研修第二十讲解析作业:
画梅组-影子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张丞相当指张九龄。这是孟浩然写陪张九龄游玩八首诗当中的一首。

名词解释:
独步:
1.超出群倫,天下第一。
2.獨自一人行走。
有故:
旧交、有旧。
3. 耆旧:
年高而有才德的人
4.行县:
巡行行所所主
5. 弥望:
一望无际
6. 沮漳:
沮水、漳水的并称
浅析: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以设问起,(独步为双关语 一层孤独、一层为山人独步天下的超脱,)回答嵩阳有故 楼。交代了登楼地点人物。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交代了岁末时间,介绍当官作的事。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反手写景 登高所见,林莽一望无际,两水合流,为尾联伏笔。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字面意思 转合尽管林莽茫茫,但水流合一,遇到老朋友就不再思乡之忧了,可见二人深厚情谊。

布局:分分分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8

主题

1903

帖子

2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书院律诗兼曲二、赋二期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46
贡献
2473
金钱
19757
发表于 2024-8-15 19: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五律研修第二十讲解析作业:
画梅组-醉舞可乐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张丞相当指张九龄。这是孟浩然写陪张九龄游玩八首诗当中的一首。

解析:

首联: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诗人开篇以问句起笔,“独步人”不知在何处,只有嵩阳这座故楼依旧矗立。此句营造出一种孤寂、怀旧的氛围。

颌联: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岁寒”通常象征着艰难的环境或时节,这里或许暗示着在艰难之时探访年高望重之人。“行县拥诸侯”描绘了张丞相出行时的威严和权势。

“颈联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向北望去是广袤的丛林草莽,沮水和漳水向东交汇流淌。这两句通过描绘广阔的自然景象,为全诗增添了壮阔的背景。

尾联: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诗人在客居他乡之时遇到知己,不再有远离家乡的忧愁。此句直接抒发了内心的喜悦和欣慰,强调了友情的温暖和慰藉。

总结:整首诗先通过描绘故楼的孤寂引发感慨,再写与张丞相出行所见,最后表达遇知己的欣喜,情感层次较为丰富。在写景上,视野开阔,富有气势;在抒情上,真挚自然,体现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中的复杂心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4

帖子

53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8
贡献
132
金钱
202
发表于 2024-8-15 21: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讲 解析作业:
画梅05-思无邪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诗题中的张丞相就是张九龄,嵩阳楼在湖北荆州的当阳楼,时间是开元737年。张九龄曾为荆州长史,辟孟浩然为从事,二人有交集。这首诗就是孟浩然陪张九龄登当阳楼时而作表达了二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首联是叙事赋笔起,从对方写起,你一个人闲来无事,常常在当阳的的旧楼上溜达。
颔联我出现了,现在已经到了年终岁尾,天气寒冷了,我来问候一下你,陪你转转吧。你最近还在到处巡查,各路诸侯都经常围在左右吧。
颈联反手写景,此时的草木还有些幽深莽莽苍苍,向北一望还很广袤的样子,沮漳二水会合着向东流去。这一联的景语应该暗指他二人的相遇。
所以引出尾联的虽然都是客居此地,但是很庆幸知音相遇,可以畅叙友情,一扫思乡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

帖子

7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5
贡献
176
金钱
271
发表于 2024-8-16 05:34: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讲作业——解析: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解析
本首诗应作于开元二十五年(736)后张九龄贬为荆州长史期间。诗人入张九龄幕府时,陪张九龄冬出巡视当阳等地,并登当阳楼。通过描述山景和交往,抒发了对友谊的赞美。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张丞相,古人对于职务的称呼,都是称曾经任过的最高职务。张九龄此时虽然已经不是丞相,是荆州长使,但他是从丞相位置下来的,所以仍称丞相。
嵩阳楼,嵩阳:陈贻焮先生以为是当阳之误。首先嵩阳县为隋代置,属河南郡,唐时改为登封县。张九龄于开元二十五年四月贬荆州都督府长史,并未在嵩阳做过地方官,何以会到这里“行县”呢?当阳正是荆州属县,巡视当阳,正是他的职责。其次,诗中的沮漳二水,正在当阳的东南方会合。这首诗写的是发生在荆州的事,荆州没有嵩阳楼。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首联,以问答式流水句,赋陈叙事起。独步天下、超群出众的人在何处?此时正登上当阳故楼。“独步人”,独步:曹植《与杨德祖书》:“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仲宣,王粲字,建安七子之一,有才名。王璨当年为避长安战乱,婉拒蔡邕举荐,放弃长安任职,到荆州。‌这里暗用这个典故,是把张九龄比王璨,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张的敬慕。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颔联以意承。前句从正面,直接陈述张九龄岁末寒冬里访问德高望重的耆旧贤者,赞扬他勤政、尊贤的为官作风。后句,通过叙述张九龄巡查时,百姓像诸侯一样拥戴他,从侧面赞扬张九龄。耆旧:故老。行县:指地方长官到其所管辖的县进行巡视或治理。诸侯:这里喻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颈联反手写景。方向上一北、一东,张九龄是从长安贬谪到荆州的。北是暗指朋友对长安的怀念,长安在荆州之北。东是指被贬谪所到的地方。景物:满眼的林莽,既能使人产生一种繁荣和富足,也能产生荒凉与寂静的感觉。朋友被贬谪,情绪自然是后者,产生的是人事的沧桑的负面的感觉。逝者如斯夫,奔流不息的江河,自然烘托的是一种时光流逝的失落和惆怅。诗人通过自然景物巧妙的表达了对于朋友的理解和同情。林莽:茂密的林木和草丛。弥望:满眼。远望。沮漳:二水名,在今湖北境,源于荆山,沮水源出保康县西南,漳水源出南漳县西南,二水流至当阳市东南会合后,东经江陵县注入长江。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尾联推进一层收结。前句,在客居中遇到知己。后句,也们乡思的忧愁就消除了。表达了漂泊时所感受到的乡愁,遇到知音后内心忧虑得到了派遣的轻松。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尾联抒发自己对张的感激之情。越乡忧:越乡:指远离故乡。思乡忧:与“越吟”意思相同,乡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4

帖子

126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64
贡献
278
金钱
544
发表于 2024-8-16 09: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讲画梅组作业
文/画梅30-求是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解析:陪人登楼,一必须写人,二则登楼所见所思,孟诗于此二点,均具笔力。首联,点题,写人写楼,“独步”可以理解为独自一人行走,更可赞颂其人的“超出群伦,独一无二”。第二联,交代陪的原因,契合张丞相的身份,表现张的工作、德行,既写张的直接行事,也写出他被人拥戴的情形,通过侧面暗赞;第三联,登楼所见,放在整体的视野中作一个确切的定位,而林莽之浩浩,江水之汤汤,隐约可见;末联,写感想,正是陪着这个的“知己”,再也没有乡愁了。言外之意,或许可能在外要大有作为,自然不必忙着回乡隐居。诗歌作为交际工具使用,全诗的意图应该是清晰的:写和张的交往,记述其行迹,歌颂其政绩,赞美其人格,表达对其的仰慕颂扬之情,也夹杂着希望得到厚待重用之意。贵在含蓄而不露痕迹,有需求但不直接表达,赞美却不露骨吹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3

帖子

11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77
贡献
250
金钱
427
发表于 2024-8-16 10:09: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讲作业
文/画梅20~人中子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  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已,无复越乡忧。

诗的背景: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被贬任荊州长史,孟浩然应邀担任他的幕宾。这首诗是诗人与张一同登嵩阳楼的情景,也体现了两人间的深厚情宜。
浅析: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首联诗人以流水句一问一答起笔,独步天下的人不知去向,只有嵩阳楼依旧矗立于此。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颌联写岁月流转,寒风凛冽,却不碍诗人对过往美好记忆的追问与怀念。在行走于县境间,诗人仿佛看到古时诸侯争霸的场景,历史的沧桑巨变在心中涌现。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颈联反手写景,林木繁茂向北绵延,而沮漳河的水向东会流注入长江。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尾联写诗人在异地遇知己(应指张丞相)内心的乡愁与忧虑仿佛随风散去。
全诗意象丰富,语言简洁。每个字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8

帖子

479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65
贡献
1153
金钱
1827
发表于 2024-8-16 18: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五律研班第二十讲解析作业:
画梅25-心灵驿站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整首诗以豪情洋溢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赞颂了嵩山之险。诗中通过描述山景何知交之情,表达了对人生和友谊的深切思索。
首联写登高望远,表现了诗人独步登高的豪情壮志,追求人生的卓越。也抒发了对理想和知交的期许。
颔联则展现了诗人向长者请教的谦虚态度和品质,走访乡镇,拥有众多候选知己,也凸现了诗人广泛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技巧。
颈联通过地名的叠加,勾勒出了山何壮丽的景色,突显了嵩山的伟大和壮美。
尾联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遇到知己之喜悦,这里的“知己”是指丞相也指其他志同道合的友人,表达了诗人在外面漂泊时所感受到的乡愁和无奈,但有了知音之后,内心的忧虑得到了释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3

帖子

1510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74
贡献
367
金钱
602
发表于 2024-8-16 20: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茹 于 2024-8-16 20:13 编辑

沧浪书苑诗研班五律第二十讲画梅组作业
画梅组-静茹

解析: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诗意:
1、独步天下、超群出众的人在何处?此时正登上当阳故楼。
2、岁末寒冬里张丞相出巡访问德高望重的耆旧贤者,行至当阳县被大家象诸侯一样前呼后拥着。
3、站在高处向远眺望,北方是一片林间草木苍茫的旷野,东面则是沮、漳二水流动会合的地方。
4、我在客居中遇到您这样的知己,就不再有乡思的忧愁了。

注释
嵩阳:陈贻焮先生以为系当阳之误。一、嵩阳县为隋代置,属河南郡,唐时改为登封县,属都畿道。丞相张九龄于开元二十五年四月贬荆州都督府长史,并未在这里做过地方官,何以会到这里“行县”呢?当阳正是荆州属县,巡视当阳,正是他的职责。二、诗中有“沮漳东会流”之句,沮漳二水,正在当阳的东南方会合。
1、独步:曹植《与杨德祖书》:“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仲宣,王粲字,建安七子之一,有才名,这里指张九龄。步,一作“走”,非。
2、问:一作“间”。耆旧:故老,一作“蓍旧”,误。行县:巡视各县。
3、林莽:一作“泱莽”、“泱莾”。弥望:远望。沮漳:二水名,在今湖北境,源于荆山,沮水源出保康县西南,漳水源出南漳县西南,二水流至当阳市东南会合后,东经江陵县注入长江。
4、越乡忧:指思乡的忧愁,与“越吟”意思相同。越国庄舄,出身贫寒,后到楚国,官至执珪,但不忘故国,病中仍吟越声。张九龄《候使登石头驿楼作》:”自守陈蕃塌,尝登王粲楼。徒然骋目处,岂是获心游。向跡虽愚谷,求名异盗丘。息阴芳木所,空复越乡忧。”
简析
本首应作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贬为荆州长史、诗人入张九龄幕府时。孟浩然陪张九龄冬出巡当阳等地,并登当阳楼。
“独步人”充分表达了对张的敬慕,“问耆旧”写出了张的尊贤品德。笫三联既是写景,也暗含张九龄能尊重贤人、汇集人才的意思。尾联抒发自己对张的感激之情。全诗练达朴实,充满感情。
刘辰翁曰:句意浑厚,非小丈夫嘴爪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25

帖子

1414

积分

副首版

沧浪书院词三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09
贡献
330
金钱
541
发表于 2024-8-16 21:34: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讲作业——解析: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解析
本首诗应作于开元736年,张九龄贬为荆州长史期间。诗人入张九龄幕府时,陪张九龄冬出巡视当阳等地,并登当阳楼。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张丞相,古人对于职务的称呼,都是称曾经任过的最高职务。张九龄此时虽然已经不是丞相,是荆州长使,但他是从丞相位置下来的,所以仍称丞相。
嵩阳楼,应是当阳楼。张九龄于开元二十五年四月贬荆州都督府长史,当阳正是荆州属县,巡视当阳,正是他的职责。诗中的沮漳二水,正在当阳的东南方会合。这首诗写的是发生在荆州的事。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首联,以问答式流水句,独步天下、超群出众的人在何处?此时正登上当阳故楼。“独步人”,暗用王粲这个典故,是把张九龄比王璨,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张的敬慕。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颔联以意承。前句从正面,陈述张九龄岁末寒访问德高望重的耆旧贤者,赞扬他勤政、尊贤的为官作风。后句,通过叙述张九龄巡查时,百姓像诸侯一样拥戴他,从侧面赞扬张九龄。耆旧:故老。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颈联反手写景。方向上一北、一东,张九龄是从长安贬谪到荆州的。北是暗指朋友对长安的怀念,长安在荆州之北。东是指被贬谪所到的地方。景物:满眼的林莽,既能使人产生一种繁荣和富足,也能产生荒凉与寂静的感觉。沮漳:二水名,在今湖北境,源于荆山,沮水源出保康县西南,漳水源出南漳县西南,二水流至当阳市东南会合后,东经江陵县注入长江。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尾联推进一层收结。前句,在客居中遇到知己。后句,也们乡思的忧愁就消除了。表达了漂泊时所感受到的乡愁,遇到知音后内心忧虑得到了派遣的轻松。尾联抒发自己对张的感激之情。越乡忧:越乡:指远离故乡。思乡忧:与“越吟”意思相同,乡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1

帖子

207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7
贡献
498
金钱
796
发表于 2024-8-17 11:4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五律研第二十讲解析作业
画梅01-白雪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朝代:唐    作者: 孟浩然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候。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解析:
首联:设问,写登高望远,“独步”和嵩山之高,以此映衬丞相的伟业。
颔联:
在叙述中含抒情。岁寒问耆旧,体现了张丞相虚心向长者请教的品质。次句写张丞相走访乡里,百姓拥戴他象诸侯一样,侧面赞扬了张丞相的崇高威望。
颈联:
反手写景。诗人通过林莽、沮漳等地名的叠加,勾勒出了山河壮丽的景色,突显了嵩山的伟大和壮美。
尾联:
客中遇知己,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遇到知音之喜悦。这里的“知己”既指丞相也指其他志同道合的友人。无复越乡忧,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时所感受到的乡愁和无奈,但有了知音之后,内心的忧虑得到了释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2

帖子

172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3
贡献
385
金钱
671
发表于 2024-8-17 13: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根生 于 2024-8-17 14:00 编辑

沧浪五律研第二十讲解析作业
画梅31-根生

一、名词解释:
1.有故:旧交、有旧。2.. 耆旧:年高而有才德的人。3.行县:巡行行所所主。4. 弥望:一望无际。5. 沮漳:沮水、漳水的并称。

二、赏析:: 孟浩然的《陪张丞相登嵩阳楼》以豪情洋溢的笔调,赞颂了嵩山之险、丞相之雄伟和知交之深厚情谊。诗中通过描述山景和知交之情,表达了对人生和友谊的深切思索。

首联写登高望远,表现了诗人独步登高的豪情壮志,追求人生的卓越。“独步人何在”一句既表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也抒发了对理想和知交的期许。嵩山作为中国著名名山,象征了壮丽和高远。诗人借嵩山之高,以此映衬丞相的伟业。

颔联则展现了诗人向丞相请教的谦虚态度。岁寒问耆旧,体现了诗人虚心向长者请教的品质。走访乡里,拥有众多候选知己,也凸显了诗人广泛的人际网络和社交技巧。

颈联反手写景,以林莽、沮漳等地名描绘出广阔而壮丽的山川景色。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通过地名的叠加,勾勒出了山河壮丽的景色,突显了嵩山的伟大和壮美。

尾联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遇到知音之喜悦。这里的“知己”既指丞相也指其他志同道合的友人。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时所感受到的乡愁和无奈,但有了知音之后,内心的忧虑得到了释放。不再担忧离乡之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2

帖子

12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64
贡献
296
金钱
464
发表于 2024-8-17 14: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五律研修第20讲解析作业:
画梅33-星星过月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浅析:
首联通过问(人何在)引出答(嵩阳楼),借嵩山之高,映衬丞相之伟业。也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知交的期许。
颔联描绘了一种古朴淳厚的氛围,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向丞相请教的谦虚态度。
颈联反手写景,作者以林莽、沮漳等地名描绘出广阔而壮丽的山川景色。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通过地名的叠加,勾勒出了山河壮丽的景色,突显了嵩山的伟大和壮美。
尾联两句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遇到知音之喜悦。这里的“知己”既指丞相也指其他志同道合的友人。无复越乡忧,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时所感受到的乡愁和无奈,但有了知音之后,内心的忧虑得到了释放。
总之,这首诗作者以豪情洋溢的笔调,赞颂了嵩山之险、丞相之雄伟和知交之深厚情谊。诗中通过描述山景和知交之情,表达了对人生和友谊的深切思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2

帖子

18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7
贡献
449
金钱
687
发表于 2024-8-17 15:56: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律研班第二十讲作业画梅组: 画梅09-雪松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张丞相:张九龄。孟浩然也写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解析 首联:独步的人在哪里,嵩阳山上有一座古老的楼阁。(以设问叙事起) 颔联:岁寒时节询问长者的过去,行进的县城迎接各地的官员。(以事承接) 颈联:茂密的林木延伸至北方的远方,沮漳两条河流在东方交汇。(反手写景        转) 在旅途中遇到知心的朋友,不再担忧离乡之忧。(宕开  抒发情感收结)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这首诗,孟浩然以豪情洋溢的笔调,赞颂了嵩山之险、丞相之雄伟和知交之深厚情谊。诗中通过描述山景和知交之情,表达了对人生和友谊的深切思索。 首联写登高望远,表现了诗人独步登高的豪情壮志,追求人生的卓越。“独步人何在"一句既表现 了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也抒发了对理想和知交的期许。嵩山作为中国著名名山,象征了壮丽和高远。诗人借嵩山之高,以此映衬丞相的伟业。 接着的两句“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候”则展现了诗人向丞相请教的谦虚态度。岁寒问耆旧,体现了诗人虚心向长者请教的品质。走访乡里,拥有众多候选知己,也凸显了诗人广泛的人际网络和社交技巧。 再下一联,诗人以林莽、沮漳等地名描绘出广阔而壮丽的山川景色。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通过地名的叠加,勾勒出了山河壮丽的景色,突显了嵩山的伟大和壮美。 结尾两句“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遇到知音之喜悦。这里的“知己”既指氶相 也指其他志同道合的友人。无复越乡忧,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时所感受到的乡愁和无奈,但有了知音之后,内心的忧虑得到了释放。 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

帖子

25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3
贡献
64
金钱
97
发表于 2024-8-17 16: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五律研修第二十讲解析作业:
画梅组-书儿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张丞相当指张九龄。这是孟浩然写陪张九龄游玩八首诗当中的一首。

解析:
首联:设问,写登高望远,“独步”和嵩山之高,以此映衬丞相的伟业。
颔联:
在叙述中含抒情。岁寒问耆旧,体现了张丞相虚心向长者请教的品质。次句写张丞相走访乡里,百姓拥戴他象诸侯一样,侧面赞扬了张丞相的崇高威望。
颈联:
反手写景。诗人通过林莽、沮漳等地名的叠加,勾勒出了山河壮丽的景色,突显了嵩山的伟大和壮美。
尾联:
客中遇知己,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遇到知音之喜悦。这里的“知己”既指丞相也指其他志同道合的友人。无复越乡忧,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时所感受到的乡愁和无奈,但有了知音之后,内心的忧虑得到了释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74

帖子

19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76
贡献
446
金钱
750
发表于 2024-8-17 20: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讲画梅组论坛作业贴
画梅-27 / 血琉璃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孟浩然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简析
1、独步:超出群伦,天下第一。如果解作“独自一人”则题中“陪”字无落处。首联可以理解成:(我)陪着友人(张丞相等人,登上这天下第一(美誉之辞)嵩山故楼。故楼,有可能指嵩阳观,或者指旧日曾经游览过的某个地方。

2、颔联:“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候”,题目既然(我)陪张丞相(等人)登楼,这一联则应指张丞相而言,有赞美张丞相“不辞辛劳,对昔年老友(或有德望的人)嘘寒问暖”之意。

3、颈联,由近及远,以情转景,绘出了一片广袤的林莽,沮漳二水交汇的壮丽自然景色。从而宕开一笔,切题之登字。

4、尾联;归结到人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7

帖子

235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69
贡献
466
金钱
1152
发表于 2024-8-18 09: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讲画梅组论坛作业贴
荻花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释译:
独自散步的人在那里呢,正在这嵩阳楼上。

岁末里出巡访问德高望重者,行至嵩阳县被大家象诸侯一样簇拥着。

站在高处向北远望,是林间草木苍茫的旷野,东面则是沮、漳二水流动会合的地方。

我在客居中遇到您这样的知己,就不再有思乡的忧愁了。

写作背景背景: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被贬任荊州长史,孟浩然应邀担任他的幕宾。这首诗是诗人与张一同登嵩阳楼的情景,也体现了两人间的深厚情宜。
浅析:
首联“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采取一问一答的句子,即前句提问,后句回答。语言质朴自然,叙事抒怀,直抒胸臆。既有物景(嵩阳故楼),又有人景(独步人),表明了人物、地点、事情。开门见山,直截了当。颔联“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意思是在岁寒日子里询问德高望重者,巡行所管辖地域,诸侯们纷纷前来欢迎、拥护。这一联应该是插入登楼的背景情况,承接首联。
  颈联“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意为茂盛的草木向北面更加蔓延,沮漳水向东边会聚流淌。反手写景,是登楼所见景象。有茂盛的山林草莽,也有奔腾的江河水流。视野阔远,气象宏大,对仗工稳。 尾联“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意为在旅途中愚见知己,没有更加产生乡愁了。这个知己,应该是张九龄丞相。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其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7

帖子

42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7
贡献
104
金钱
161
发表于 2024-8-18 14: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讲作业——解析: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这首诗首联,以问答式流水句,赋陈叙事起。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诗人站在嵩阳的故楼之上,独自徘徊,心中充满对往昔时光的回忆。颔联以意承。岁月流转,寒风凛冽,却不妨碍诗人对过往美好记忆的追问与怀念。颈联反手写景。在行走于县境之间,诗人仿佛看到古时诸侯争霸的场景,历史的沧桑巨变在心头涌现。诗人通过自然景物巧妙的表达了对于朋友的理解和同情。
尾联推进一层收结。林木繁茂向北绵延,眼前是无边无际的绿色,而南方则是河流汇聚之地,水波荡漾。诗人在这片熟悉而又遥远的地方遇见知己,内心的乡愁与忧虑仿佛随风散去。
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洁而充满力量,每个字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和历史的沉淀。通过这短短几句,孟浩然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旅途中那些难忘瞬间的珍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

帖子

30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8
贡献
75
金钱
113
发表于 2024-8-18 15:31: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以陪伴张丞相登上嵩阳楼为背景,展现了诗人的所见所感,以及对友情、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故乡之情的超脱。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题目解析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和场景,即陪伴高官张丞相一同登上嵩阳楼,这既是一种荣耀,也暗示了诗歌中可能蕴含的政治意味或是对张丞相的尊敬之情。
诗句分析
首联:“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独步人何在”以设问开篇,既可能是对昔日独自登临者的怀念,也隐含了诗人自己此刻的孤独与超脱之感。
“嵩阳有故楼”则直接点出地点,嵩阳楼作为历史遗迹,承载着过往的记忆与故事,为全诗铺设了怀古的氛围。
颔联:“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岁寒问耆旧”借用了《论语》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典故,以“岁寒”比喻社会环境的艰难或时局的动荡,而“问耆旧”则表达了诗人对老一辈贤人的敬仰与求教之心。
“行县拥诸侯”则描绘了张丞相在地方巡视时,受到各方诸侯的拥戴与尊重,展现了其地位之显赫。
颈联:“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这两句转而描写自然景色,视野开阔。“林莽北弥望”描绘出北方广袤无垠的森林景象,给人以雄浑壮阔之感。
“沮漳东会流”则具体到了河流,沮水和漳水在东方交汇,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和谐之美,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豁达。
尾联:“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客中遇知己”是全诗情感的升华,诗人在异乡游历中能够遇到志同道合的知己,无疑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无复越乡忧”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因知己相伴而不再为远离家乡而忧愁的情感,展现了他超脱于地域限制、追求心灵归宿的高远情怀。
总结
整首诗通过描绘登楼所见之景、所感之情,以及与张丞相的交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历史的感慨、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心灵归宿的追求。孟浩然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将个人情感与宏大主题相融合,使得这首诗既具有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又蕴含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5

帖子

9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4
贡献
239
金钱
369
发表于 2024-8-18 15: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讲作业
画梅06清风明月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这首诗的主题是“行县”途中所见所感。诗人独步人何在的问题,引出了对嵩阳故楼的寻访,对当地耆旧老人的询问,以及对山水景色的欣赏。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首联直接点明诗人的孤独和寻找,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在寻找一种归属感。嵩阳故楼的出现,既是对诗人寻找的回应,也提供了一个情感宣泄的场所。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颔联描绘出一种古朴淳厚的氛围,岁寒问耆旧,透露出诗人的温情与敬意,行县拥诸侯,则描绘出一种热闹的场面,反映出诗人对当地民俗的欣赏。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颈联描绘出了一片广袤的林莽,沮漳二水在此交汇,形成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这两句诗既是对当地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是对当地人民生活的赞美。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尾联诗人在旅途中遇到知己的欣喜,同时也表达了不再有离乡之忧的释然。这是诗人对旅途结束,回到故乡的期待。

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7

帖子

10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7
贡献
244
金钱
383
发表于 2024-8-18 16: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讲画梅组论坛作业贴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嵩阳楼,应是当阳楼。张九龄于开元二十五年四月贬荆州都督府长史,当阳正是荆州属县,巡视当阳,正是他的职责。诗中的沮漳二水,正在当阳的东南方会合。诗题中的张丞相就是张九龄,这首诗就是孟浩然陪张九龄登当阳楼时而作表达了二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首联“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以问答式流水句,独步天下、超群出众的人在何处?此时正登上当阳故楼。“独步人”,暗用王粲典故,表达了对张丞相的敬慕。

颔联“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意承 ,前句从正面,陈述张九龄岁末寒访问德高望重的耆旧贤者,赞扬他勤政、尊贤的为官作风。后句,通过叙述张九龄巡查时,百姓像诸侯一样拥戴他,从侧面赞扬张九龄。

颈联“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反手写景,北是暗指朋友对长安的怀念,长安在荆州之北。东是指被贬谪所到的地方。此联描绘出了一片广袤的林莽,沮漳二水在此交汇,形成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这两句诗既是对当地自然风光的赞美。

尾联“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推进一层收结。越乡:指远离故乡。在客居中遇到知己,乡思的忧愁就消散了。此联抒发自己对张的感激之情。
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0

帖子

93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1
贡献
231
金钱
356
发表于 2024-8-18 16: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五律研修第20讲解析作业:
画梅07-飞鹰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解析:
      首先来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公元737年,也就是开元二十五年,这一年孟浩然48岁。就在这一年,丞相张九龄被朝廷外贬荆州大都督府长吏,也就是在此时,孟浩然应邀担任他的幕宾,这首诗应当是在这一年的年末,陪同张九龄视察辖属地方的时候所作,诗作题目中的“嵩阳楼”,据考证,应为“当阳楼”,“嵩”应该是繁体字“當”的传误。

1、        独步人:指张九龄才识卓绝,独步一时。
2、        嵩阳楼:嵩阳应为“當阳”,湖北当阳县。楼: 指城楼。
3、        岁寒:指岁暮
4、        耆旧:地方绅耆名士
5、        行县:巡行属县
6、        诸侯:指县长官
7、        弥望:一望无际
8、        沮漳:二水名,在今湖北境,源于荆山,沮水源出保康县西南,漳水源出南漳县西南,二水流至当阳市东南会合后,东经江陵县注入长江。
9、        越乡忧:指思乡的忧愁,与“越吟”意思相同。越国庄舄,出身贫寒,后到楚国,官至执珪,但不忘故国,病中仍吟越声。张九龄《候使登石头驿楼作》:”自守陈蕃塌,尝登王粲楼。徒然骋目处,岂是获心游。向跡虽愚谷,求名异盗丘。息阴芳木所,空复越乡忧。”

      这首作品的名字为“陪张丞相登嵩阳楼”,是说诗人担任张九龄的幕宾后,陪同张九龄巡行属县当阳县时,登高有感而所作。

首联: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才识卓绝,独步一时的人如今在哪里呀,你看当阳县的故楼,还依然高高的屹立在那里,卓尔不群。首联借景委婉的来赞美张丞相的才华;

颔联: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承接首联,在这年终岁暮的寒冬里访问德高望重的耆旧贤者,巡行属县的时候受到地方官员和百姓拥戴。颔联在承接首联赞美张丞相才华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随行所见,赞美张丞相不辞辛劳的工作和受人拥戴的品德。

颈联: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颈联一转,由写人转向写景,登高而望,北面是一望无际的林莽,东面是沮漳汇合东去,从所望之景,翻译出诗人此时愉悦的心情。

尾联: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尾联就前三联做一总结,诗人在48岁的年龄,几次求仕,要施展自己的才华而不得,今天总算遇到了知己,虽然客居当阳,但却没有“越乡忧”。二句反王粲《登楼赋》所谓“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之意而用之。

      这首作品前两联描写和赞美张九龄,后两联写了登楼眺望的愉快心情,虽然同是登当阳故楼,诗人的感受却与王粲当年依刘表时登楼的景况大不相同。布局为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005

帖子

7896

积分

版主

沧浪诗话华南诗社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06
贡献
1704
金钱
3215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4-8-21 12: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五律研修第二十讲解析作业:
画梅组-东江渔夫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张丞相当指张九龄。这是孟浩然写陪张九龄游玩八首诗当中的一首。

名词解释:
独步:

1.獨自一人行走。
有故:
旧交、有旧。
2. 耆旧:
年高而有才德的人
4.行县:
巡行行所
5. 弥望:
一望无际
6. 沮漳:
沮水、漳水的并称
浅析: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以设问起,(独步为双关语 一层孤独、一层为山人独步天下的超脱,)回答嵩阳有故 楼。交代了登楼地点人物。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交代了岁末时间,介绍当地民情。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颈联一转,由写人转向写景,登高而望,北面是一望无际的林莽,东面是沮漳汇合东去,从所望之景,翻译出诗人此时愉悦的心情。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尾联就前三联做一总结,为遇到老朋友而高兴,亦不再有就不再思乡之忧了,可见二人深厚情谊。

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873

帖子

7065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词校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39
贡献
1702
金钱
2812
发表于 2024-9-2 23: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讲画梅组论坛作业贴
画眉组-16-小憩片刻

好,今天的理论课就讲这么多。下面布置一下解析作业: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解析:这首诗是孟浩然陪张丞相登嵩阳楼时所作。
首联:以疑问起笔,下句点出地点-嵩阳楼,为后文的描写奠定基础。“故楼”给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颔联:耆旧为年高望重之人,此处岁寒应指世事或时势之意,下句描绘了张丞相出行的场面。意指越是时势艰难之际,越是需要依靠您(张丞相)啊!
颈联:转写登楼所望的景色,意指人世的广阔和人生的多样。
尾联:表达诗人在客居他乡时遇到知己(张丞相)的喜悦之情。原本客居的忧愁因为有了知己的陪伴而消散。
整体结构为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4

帖子

327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63
贡献
847
金钱
1218
发表于 2024-10-5 21:53: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云水禅心解析:张丞相:张九龄。嵩阳楼: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区北3千米峻极峰下。弥望:充满视野,满眼的意思。沮漳:读音是jū zhāng。意思是 沮水 与 漳水 的并称。亦指此二水之间的地区。耆旧:年高望重者。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首联设问起笔,我独自行走在登楼的路上,要与我一起登楼的张丞相在哪里?原来在嵩阳楼那里啊。扣题。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在这岁寒时节询问年高望重的人关于张丞相的事,耆旧回答说,张丞相巡视到哪里哪里就像接待诸侯一样接待他。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颈联反手写景,站在嵩阳楼上看到的是满眼的茂密深林,
沮水 与 漳水在这里交汇向东流去。这里风景优美土地肥沃,是治理这里的张丞相的功劳。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我在客中遇到张丞相这个知己,哪里还有思乡之情呢。
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03: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