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33|回复: 25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讲芷兰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910

主题

19万

帖子

5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苑首席版主兼沧浪书院交流版副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843
贡献
192370
金钱
19917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8-13 09:4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不要任何编辑,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要求素雅统一。

另外,请注意贴作业格式,要求一人一楼,多的删除,谢谢合作!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讲芷兰组论坛作业贴

好,今天的理论课就讲这么多。下面布置一下解析作业: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期待大家的优秀解析作品!

作业截止时间,2024.8月19日晚上八点。

0

主题

127

帖子

12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66
贡献
293
金钱
461
发表于 2024-8-13 23: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金蕊芷兰09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作者孟浩然,和当时朝中张丞相,和他一起登楼。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这里独步人指张丞相,说他不是一般人,登上著名的当阳楼,起句叙事,介绍地点,人何在,在嵩阳。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颔联写人,以景引情,岁寒时间问耆旧,访问,这里指有名望的人,指张丞想,行县巡查所管辖的区域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向北看草木密,会合的沮漳两条河向东流去。实景描写,北望的是都,流水有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用方位来写出心中所思所想。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飘泊在外的日子能遇到朝廷中的人,知己指张丞相亦有所指,作者内心是矛盾的心理,就没有了在异乡的孤独忧愁了。
整首诗以景抒情,岁寒之际也不感到寂寞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534

帖子

5667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交流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06
贡献
1276
金钱
2215
发表于 2024-8-14 17: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生六子。诗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
名词解释:
       1、张丞相:从诗意和年代上分析,题目中的张丞相应指张说。而不是张九龄。因诗中的耆旧:指年高望重者。张九龄只比孟浩然大9岁,而张说比孟浩然大21岁。可以尊称为耆旧。且嵩阳恰为张说的老家河南所在地。还有孟浩然曾有一首很著名的诗《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是求张九龄推荐自己入仕的,而张九龄没有答应,所以即使是相遇也不会如此礼遇和客气吧。
       2、嵩阳,汉语词语,读音sōng yáng,意思是嵩山之南,出自唐徐浩书《嵩阳观圣德感应颂》。也是寺观名。在河南省登封县太室山下。北魏太和年间建,初名嵩阳寺。唐改名嵩阳观,宋改名天封观,元改名嵩阳宫。宫前有唐徐浩书《嵩阳观圣德感应颂》石刻,境内有古柏三株,传为汉武帝登嵩山时所封。
解析: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首联是设问开头,点明是来嵩阳游玩的,在这里登上了嵩阳观。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颔联是写,在岁寒的时节遇到了德高望重的老丞相张说。见面当然是赶紧问候,并夸赞对方在位时曾任过兵部尚书,上书令。行县指我们现在来的这个地方,正是你的家乡,出了你这么一位著名的政治家。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颈联转笔写景。向北望去,一片林海,在这里二水相汇向东流去。这进而的沮漳指沮水与漳水的并称。亦指此二水之间的地区。这一联可以从空间和时间上延展,指大唐山河和历史的变迁。也是借景抒情。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尾联扣题,在客中遇到你这个知已,不会有远离他乡之忧了。
      这首诗在布局上是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4

帖子

3282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联三、绝四、曲二、律三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06
贡献
820
金钱
1236
发表于 2024-8-16 14: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讲芷兰组作业:
芷兰26-赏梅人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解析:
本首应作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贬为荆州长史、诗人入张九龄幕府时。孟浩然陪张九龄冬出巡视,并登崇阳楼时所作。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首联暗用典,设问开头,直接点题。那曾经独步天下冠绝天下的人如今在哪里呢?就在当阳这里,登当年王粲登过的楼。独步:曹植《与杨德祖书》:“昔仲宣独步于汉南,仲宣,王粲字,建安七子之一,有才名。《文选·王粲 〈登楼赋〉》 李善注引盛弘之 《荆州记》:“当阳县城楼,王仲宣登之而作赋。”把张九龄比作王粲,不仅夸他有才,还点出张九龄被贬的不遇和思乡的心情,忧国忧民的情怀,非常贴切。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颔联细写张九龄的政务,在寒冬时节去询问年高望重之人,巡视各县邑时跟诸侯们接触也是非常融洽。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颈联反手写景广阔的丛林向北一望无际,沮水和漳水在东边汇合流淌。暗指北望长安被丛林阻隔。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尾联扣回题目,孟浩然家在襄阳,他们在荆州都是做客,客中相遇作陪互为知己,那也是非常美好的事情,所以,都不需要有思乡的愁怀,暗用庄舄越吟的典。重点说自己,我在客居中遇到您这样的知己,就不再有乡思的忧愁了。

​全诗练达朴实,句意浑厚,感情真挚。
布局起承转合四分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1

主题

399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菜根谭文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407
贡献
3564
金钱
7463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8-16 19: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蜃楼霓影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诗人站在嵩阳的故楼之上,独自徘徊,心中充满对往昔时光的回忆。岁月流转,寒风凛冽,却不妨碍诗人对过往美好记忆的追问与怀念。在行走于县境之间,诗人仿佛看到古时诸侯争霸的场景,历史的沧桑巨变在心头涌现。


林木繁茂向北绵延,眼前是无边无际的绿色,而南方则是河流汇聚之地,水波荡漾。诗人在这片熟悉而又遥远的地方遇见知己,内心的乡愁与忧虑仿佛随风散去。


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洁而充满力量,每个字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和历史的沉淀。通过这短短几句,孟浩然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旅途中那些难忘瞬间的珍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6

帖子

64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0
贡献
156
金钱
246
发表于 2024-8-16 23: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20讲作业
芷兰16-兰心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解析:
孟浩然在‌737年‌5月,‌在荆州认识了张九龄。‌这一年,‌张九龄被贬任荆州长史,‌孟浩然应邀担任他的幕宾。‌孟浩然此时48岁了,‌他从家乡出发,‌经过岳阳,‌写下了著名的《‌望洞庭上张丞相》和《‌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孟浩然的《陪张丞相登嵩阳楼》‌是孟浩然在荆州期间的作品之一,‌反映了他在张九龄的邀请下,‌一同登临嵩阳楼的情景,不仅展现了孟浩然与张九龄之间的深厚情谊,‌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孟浩然的心境。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首联写登高望远,表现了诗人独步登高的豪情,表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也抒发了对理想和知交的期许。嵩山作为中国名山,壮丽和高远。诗人借嵩山之高,来映衬丞相的伟业。借叙事和写景抒情。
    颔联两句“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候”,体现了诗人虚心向丞相和其他长者请教的谦虚态度,也凸显了诗人广泛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技能。
    颈联“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诗人以林莽、沮漳等地描绘出广阔而壮丽的山川景色,突显了嵩山的壮美。借景抒情。
    尾联“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遇到知音之喜悦。这里的“知己”既指丞相,也指其他志同道合的友人。“无复越乡忧”,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时所感受到的乡愁和无奈,但有了知音之后,内心的忧虑烟消云散了。
  诗中意象丰富,语言简洁有力,每个字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和历史的沉淀。通过这短短几句,孟浩然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旅途中那些难忘瞬间的珍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0

帖子

52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1
贡献
121
金钱
215
发表于 2024-8-17 14: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的主题是“行县”途中所见所感。诗人独步人何在的问题,引出了对当阳故楼的寻访,对当地耆旧老人的询问,以及对山水景色的欣赏。 首句“独步人何在?当阳有故楼”直接点明诗人的孤独和寻找,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在寻找一种归属感。当阳故楼的出现,既是对诗人寻找的回应,也提供了一个情感宣泄的场所。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两句,描绘出一种古朴淳厚的氛围,岁寒问耆旧,透露出诗人的温情与敬意,行县拥诸侯,则描绘出一种热闹的场面,反映出诗人对当地民俗的欣赏。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两句,描绘出了一片广袤的林莽,沮漳二水在此交汇,形成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这两句诗既是对当地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是对当地人民生活的赞美。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遇到知己的欣喜,同时也表达了不再有离乡之忧的释然。这是诗人对旅途结束,回到故乡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诗人独步寻访为引子,通过对当阳故楼、耆旧老人、林莽、沮漳二水以及客中遇知己等元素的描绘,展现出了一幅古朴、淳厚、自然、美丽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回归故乡的期待。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乡土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1

帖子

6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3
贡献
154
金钱
238
发表于 2024-8-18 16: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第二十次作业
芷兰:若筠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作者简介:解析:
孟浩然在‌737年‌5月,‌在荆州认识了张九龄。‌这一年,‌张九龄被贬任荆州长史,‌孟浩然应邀担任他的幕宾。‌孟浩然此时48岁了,‌他从家乡出发,‌经过岳阳,‌写下了著名的《‌望洞庭上张丞相》和《‌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孟浩然的《陪张丞相登嵩阳楼》‌是孟浩然在荆州期间的作品之一,‌反映了他在张九龄的邀请下,‌一同登临嵩阳楼的情景,不仅展现了孟浩然与张九龄之间的深厚情谊,‌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孟浩然的心境。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首联是设问开头,点明是来嵩阳游玩的,在这里登上了嵩阳观。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颔联是写,在岁寒的时节遇到了德高望重的老丞相张说。见面当然是赶紧问候,并夸赞对方在位时曾任过兵部尚书,上书令。行县指我们现在来的这个地方,正是你的家乡,出了你这么一位著名的政治家。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颈联转笔写景。向北望去,一片林海,在这里二水相汇向东流去。这进而的沮漳指沮水与漳水的并称。亦指此二水之间的地区。这一联可以从空间和时间上延展,指大唐山河和历史的变迁。也是借景抒情。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尾联扣题,在客中遇到你这个知已,不会有远离他乡之忧了。
      这首诗在布局上是起承转合。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诗人站在嵩阳的故楼之上,独自徘徊,心中充满对往昔时光的回忆。岁月流转,寒风凛冽,却不妨碍诗人对过往美好记忆的追问与怀念。在行走于县境之间,诗人仿佛看到古时诸侯争霸的场景,历史的沧桑巨变在心头涌现。


林木繁茂向北绵延,眼前是无边无际的绿色,而南方则是河流汇聚之地,水波荡漾。诗人在这片熟悉而又遥远的地方遇见知己,内心的乡愁与忧虑仿佛随风散去。


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洁而充满力量,每个字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和历史的沉淀。通过这短短几句,孟浩然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旅途中那些难忘瞬间的珍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375

帖子

394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66
贡献
882
金钱
1552
发表于 2024-8-18 19: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讲芷兰组论坛作业贴
文/芷兰27和铭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期待大家的优秀解析作品!

解析:诗题意为孟浩然陪同张九龄丞相登上嵩阳楼。本诗应该是孟浩然在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所作的。嵩阳楼在今天的河南省登封市。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首联暗用典,设问开头,直接点题。
那曾经独步天下冠绝天下的人如今在哪里呢?就在当阳这里,登当年王粲登过的楼。


独步:曹植《与杨德祖书》:“昔仲宣独步于汉南,仲宣,王粲字,建安七子之一,有才名。《文选·王粲 〈登楼赋〉》 李善注引盛弘之 《荆州记》:“当阳县城楼,王仲宣登之而作赋。”把张九龄比作王粲,不仅夸他有才,还点出张九龄被贬的不遇和思乡的心情,忧国忧民的情怀,非常贴切。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颔联细写张九龄的政务,在寒冬时节去询问年高望重之人,巡视各县邑时跟诸侯们接触也是非常融洽。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颈联反手写景广阔的丛林向北一望无际,沮水和漳水在东边汇合流淌。暗指北望长安被丛林阻隔。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尾联扣回题目,孟浩然家在襄阳,他们在荆州都是做客,客中相遇作陪互为知己,那也是非常美好的事情,所以,都不需要有思乡的愁怀,暗用庄舄越吟的典。重点说自己,我在客居中遇到您这样的知己,就不再有乡思的忧愁了。
本诗布局结构为起承转合,首联叙事起笔,描叙陪同张丞相登楼;颔联事承,交代在什么情况下登楼的;颈联为景转,描写登楼所看见的景象;结尾为情结,宕开收结,叙述旅途中遇到知己勾起乡愁。本诗有叙事、描景、抒情,可谓事景情交织,融于一体,清新自然,诗意隽永,情深意长,蕴藉耐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7

帖子

43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51
贡献
1078
金钱
1639
发表于 2024-8-19 00: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赏析:题目交代了人物,地点。

首联,设问,增强语气。有对张丞相的赞誉,也有诗人豪放不羁,对理想抱负和知交的期许。嵩山,象征了壮丽高远,闻名天下。借山之高,衬托丞相的丰功伟绩。

颔联,和丞相走访乡里,热情洋溢,行县拥诸侯,描绘了热闹的场面。

颈联,对当地自然风光的赞美。一片广袤的林莽,沮漳二水在此交汇。

尾联,在旅途中遇到知己的欣喜,暂时忘却离乡之忧的释然。

整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布局:总分分总。

下字:问,拥,望,流,遇,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6

帖子

42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6
贡献
102
金钱
165
发表于 2024-8-19 17: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芷兰15-简兮
   孟浩然的《陪张丞相登嵩阳楼》以豪情洋溢的笔调,赞颂了嵩山之险和知交之深厚情谊。诗中通过描述山景和知交之情,表达了对人生和友谊的深切思索。
首联写登高望远,表现了诗人独步登高的豪情壮志,追求人生的卓越。“独步人何在”一句既表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也抒发了对理想和知交的期许。嵩山作为中国著名名山,象征了壮丽和高远。诗人借嵩山之高,以此映衬丞相的伟业。
颔联“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候”则展现了诗人向丞相请教的谦虚态度。岁寒问耆旧,体现了诗人虚心向长者请教的品质。走访乡里,拥有众多候选知己,也凸显了诗人广泛的人际网络和社交技巧。
前两联叙事写意,颈联反手写景。诗人以林莽、沮漳等地名描绘出广阔而壮丽的山川景色。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通过地名的叠加,勾勒出了山河壮丽的景色,突显了嵩山的伟大和壮美。
尾联
扣题抒情,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遇到知音之喜悦。这里的“知己”既指丞相也指其他志同道合的友人。无复越乡忧,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时所感受到的乡愁和无奈,但有了知音之后,内心的忧虑得到了释放。
布局:起承转合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7

帖子

69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8
贡献
165
金钱
263
发表于 2024-8-19 17: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讲作业
芷兰28一夕阳余晖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期待大家的优秀解析作品!
孟浩然(689一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未曾入仕,早年有志用世,因仕途困顿,失望,尚能自重。不媚俗世。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生六子。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意清淡善长写景。山水田园诗居多。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传世。
赏析
首联,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设问起点明人物,地点,独步人何在呢,是作者问人谁在呢,不用说就是和张九龄丞相,在一起登楼的。在哪里呢,后分句给出了地点,嵩阳这里有故楼。
颌联,岁寒问耆旧,行县拥渚侯。承接首联抒写到在岁寒时节遇到老丞相,并对其进行夸赞说,你在位时做过兵部尚书,上书令,行县你家乡这个地方岀了你这么一位著名政治家,很了不起呀。
颈联,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颈联笔峰一转写景,向北望去沮漳和泪水在这里相汇向东流去,这联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互赞转换,借景抒情。
尾联,客中遇知己,无复趆乡忧。扣回主题,在茫茫人海中遇到你这个知己,就不会有远离他乡之忧了。
整体布局起承转合,首联设问并点明人物,地点。颔联承接首联进一步写对张九龄丞相的赞美。颈联景转,借景抒情。尾联宕开一笔扣回主题收结全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1293

帖子

717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19
贡献
1741
金钱
2938
发表于 2024-8-19 17: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讲 解析作业:

兰芷20-凡川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诗题中的张丞相就是张九龄,嵩阳楼在湖北荆州的当阳楼,时间是开元737年。张九龄曾为荆州长史,辟孟浩然为从事,二人有交集。这首诗就是孟浩然陪张九龄登当阳楼时而作表达了二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首联是叙事赋笔起,从对方写起,你一个人闲来无事,常常在当阳的的旧楼上溜达。
颔联我出现了,现在已经到了年终岁尾,天气寒冷了,我来问候一下你,陪你转转吧。你最近还在到处巡查,各路诸侯都经常围在左右吧。
颈联反手写景,此时的草木还有些幽深莽莽苍苍,向北一望还很广袤的样子,沮漳二水会合着向东流去。这一联的景语应该暗指他二人的相遇。
所以引出尾联的虽然都是客居此地,但是很庆幸知音相遇,可以畅叙友情,一扫思乡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4

帖子

74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4
贡献
178
金钱
285
发表于 2024-8-19 20: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讲作业:
芷兰08-南栀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解析:

孟浩然在‌737年‌5月,‌在荆州认识了张九龄。‌这一年,‌张九龄被贬任荆州长史,‌孟浩然应邀担任他的幕宾。‌孟浩然此时48岁了,‌他从家乡出发,‌经过岳阳,‌写下了著名的《‌望洞庭上张丞相》和《‌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孟浩然的《陪张丞相登嵩阳楼》‌是孟浩然在荆州期间的作品之一,‌反映了他在张九龄的邀请下,‌一同登临嵩阳楼的情景,不仅展现了孟浩然与张九龄之间的深厚情谊,‌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孟浩然的心境。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首联写登高望远,表现了诗人独步登高的豪情,表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也抒发了对理想和知交的期许。嵩山作为中国名山,壮丽和高远。诗人借嵩山之高,来映衬丞相的伟业。借叙事和写景抒情。
    颔联两句“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候”,体现了诗人虚心向丞相和其他长者请教的谦虚态度,也凸显了诗人广泛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技能。
    颈联“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诗人以林莽、沮漳等地描绘出广阔而壮丽的山川景色,突显了嵩山的壮美。借景抒情。
    尾联“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遇到知音之喜悦。这里的“知己”既指丞相,也指其他志同道合的友人。“无复越乡忧”,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时所感受到的乡愁和无奈,但有了知音之后,内心的忧虑烟消云散了。
  诗中意象丰富,语言简洁有力,每个字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和历史的沉淀。通过这短短几句,孟浩然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旅途中那些难忘瞬间的珍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1

帖子

96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7
贡献
238
金钱
365
发表于 2024-8-19 22: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解析  芷兰32-笨小孩
此诗于737年作于荆州。张九龄贬为荆州长史之际。孟浩然被张九龄招致幕府。
首联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自问自答直接点题。那独步天下的张丞相如今何在呀,他正在登历史悠久的嵩阳楼呀。

颔联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颔联具体写此行事项及规模。。于岁寒之际慰问德高望重的老者。一行官吏簇拥着他们的长官张大人一同随行。

颈联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反手写此地之景。向北一望无际都是崇山峻岭。向东望去沮河漳河两河汇合流淌。

尾联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尾联又扣回陪张丞相。客中能遇到你张丞相这个知己,让我一下子不再有远离家乡之忧了。越乡,远离故乡之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9

帖子

4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7
贡献
96
金钱
153
发表于 2024-8-19 23: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十讲芷兰组论坛作业贴

好,今天的理论课就讲这么多。下面布置一下解析作业: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芷兰31—风起的地方
简析:首联叙起,先问后答。大意是天下独一无二的人在哪里?就在太室山下嵩阳寺的古老楼阁中。暗示是张丞相在嵩阳楼。
颔联叙承,大意是每逢严寒之际(年关)都要慰问年事高、德望重者,诸侯王巡行自己所主管之县都会得到当地人拥戴。这里暗夸张丞相,不易察觉。
颈联景转,大意是我站在嵩阳楼上眺望,向北满眼都是丛生的草木(可能是山峰),向东则是沮水和漳水的汇合之处。
尾联情结,大意是诗人旅居他乡能遇到像张丞相那样了解赏识自己的人,就再也没有以前那种忧伤的思乡之情了。
本诗二,四,五,六句倒装,语境高深,一时不容易理解。下字精妙,耐人寻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9

帖子

10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5
贡献
244
金钱
390
发表于 2024-8-20 16: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芷兰10一安然
沧浪书院诗研修五律芷兰组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析: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首联设问开头,点明是来嵩阳游玩的,登嵩阳观。点明人物事件。叙事。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候。
在这里遇到了得高望重的张丞相,赶忙上前问候打招呼,并夸赞他的功绩,曾是兵部尚书,上书令,行县是你的家乡,意思是家乡出了你这大人物。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反手写景
向北望,一片林海,二水交范向东流去,而这指沮水与漳水的并称,也指二者地区,空间时间的延伸。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在途中遇到知己,就不再犯乡愁了。
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5

帖子

75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7
贡献
180
金钱
288
发表于 2024-8-20 19:20: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的理论课就讲这么多。下面布置一下解析作业: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花底闲人赏析

首联诗人以没问开头,一个人独自走要去那儿?要上嵩阳的那座曾经来的过的高楼。这个人是谁??当然是张丞相。张说。
颔联诗人说在一年当中,最冷的季节去访问一个有名望的故人,去拜访行县的各路诸侯。说了他们此行的目的。

颈联,写景,诗人说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诗人登高远望,看见了一片浓密茂盛的森林,不断的向北延伸。沮水漳水在东面汇流。

尾联,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遇到好朋友,知己,一时的激动,心中高兴的情绪,让他忘了在异乡忧愁。。

全诗首联颔联写事情,颈联写景尾联廉写情。情景交融。表达3诗人他乡遇故知的这种喜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0

帖子

32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68
贡献
758
金钱
1234
发表于 2024-8-20 21: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珍珠 于 2024-8-20 21:56 编辑

芷兰组黑珍珠作业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简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诗人站在嵩阳的故楼之上,独自徘徊,心中充满对往昔时光的回忆。岁月流转,寒风凛冽,却不妨碍诗人对过往美好记忆的追问与怀念。在行走于县境之间,诗人仿佛看到古时诸侯争霸的场景,历史的沧桑巨变在心头涌现。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首联是设问开头,直接点题,来嵩阳游玩的,在这里登上了嵩阳观。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颔联是写,在岁寒的时节遇到了德高望重的老丞相张说。见面当然是赶紧问候,并夸赞对方在位时曾任过兵部尚书,上书令。行县指我们现在来的这个地方,正是你的家乡,出了你这么一位著名的政治家。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颈联转笔写景。向北望去,一片林海,在这里二水相汇向东流去。这进而的沮漳指沮水与漳水的并称。亦指此二水之间的地区。这一联可以从空间和时间上延展,指大唐山河和历史的变迁。也是借景抒情。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尾联扣题,在客中遇到你这个知已,心情激荡,还有何故之忧呢。
     
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洁而充满力量,每个字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和历史的沉淀。通过这短短几句,孟浩然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旅途中那些难忘瞬间的珍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6

帖子

42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5
贡献
111
金钱
156
发表于 2024-8-20 22:5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讲作业
芷兰17-云裳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是孟浩然陪同张九龄巡视属县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事变迁,‌表达了诗人对往昔人事的追忆、‌对现实的感慨以及在异地遇到知己的喜悦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孟浩然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使得这首诗成为唐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首联‌:‌“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开篇设问,‌独步寻人,‌却发现嵩阳有座故楼。‌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往昔人事的追寻,‌同时点题,引出了登楼的地点——嵩阳楼。‌

颔联‌:‌“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岁寒,‌每年天气最冷的时候,‌比喻品德节操在困境中依然能够坚守。‌耆旧,‌指年高望重的人。‌此联表达了诗人在寒冬时节,‌向年长的朋友询问往事,‌同时描绘了张丞相巡视属县,‌诸侯拥戴的盛况。‌

颈联‌:‌转而写景,“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林莽,‌指茂密的林木。‌沮漳,‌指沮水和漳水,‌两条河流在荆州地区交汇。‌此联描绘了北方林木茂盛、‌无边无际的景象,‌以及沮水和漳水向东交汇的壮丽画面,‌以自然景色烘托出人事的沧桑。‌

尾联‌:‌宕开抒情作结,“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在异乡遇到知己,‌使得诗人不再为远离家乡的忧愁所困扰。‌此联表达了诗人在异地遇到知己的喜悦和对故乡困苦的思念与担忧的消解。‌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事变迁,‌表达了诗人在寒冬时节对往昔人事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在异地遇到知己的喜悦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孟浩然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使得这首诗在唐代诗歌中独树一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5

帖子

57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4
贡献
139
金钱
218
发表于 2024-9-2 07: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讲芷兰组作业:
芷兰02-云飞扬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赏析:这首诗以豪情洋溢的笔调,赞颂了嵩山之险、丞相之雄伟和知交之深厚情谊。诗中通过描述山景和知交之情,表达了对人生和友谊的深切思索。
首联写登高望远,表现了诗人独步登高的豪情壮志,追求人生的卓越。“独步人何在”一句既表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也抒发了对理想和知交的期许。嵩山作为中国著名名山,象征了壮丽和高远。诗人借嵩山之高,以此映衬丞相的伟业。
接着的两句“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候”则展现了诗人向丞相请教的谦虚态度。岁寒问耆旧,体现了诗人虚心向长者请教的品质。走访乡里,拥有众多候选知己,也凸显了诗人广泛的人际网络和社交技巧。
再下一联,诗人以林莽、沮漳等地名描绘出广阔而壮丽的山川景色。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通过地名的叠加,勾勒出了山河壮丽的景色,突显了嵩山的伟大和壮美。
结尾两句“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遇到知音之喜悦。这里的“知己”既指丞相也指其他志同道合的友人。无复越乡忧,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时所感受到的乡愁和无奈,但有了知音之后,内心的忧虑得到了释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0

帖子

89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5
贡献
205
金钱
368
发表于 2024-9-7 20: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讲芷兰组作业:
芷兰13-快乐永远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赏析:
首联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一问一答中,开篇点题。
颔联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在寒冷的时节遇到了德高望重的丞相张说,而出行时周围簇拥着各方人士,这既展现了一种对长者的尊重,也从侧面烘托出一种庄重的氛围以及友人(张丞相)的地位与影响力。
颈联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向北望去是无边无际的丛林草木,沮水和漳水在东边交汇而流。此联描绘了开阔的自然景象,以景衬情,展现出一种宏大的视野,同时也可能暗示着世事的波澜壮阔与自然的永恒。
尾联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在羁旅他乡的过程中遇到了知己(这里可能主要指张丞相),于是不再有那种身在异乡的忧愁。此句点明了主题,强调了友情的力量,在人生的漂泊中,知己的存在可以慰藉心灵,驱散孤独与思乡之苦,升华了诗歌的情感内涵,将对自然景色和人文活动的描绘最终归结到对友情的珍视这一核心情感上。
整首诗情景交融,将历史的追思、自然的描绘与友情的慰藉相结合,在叙事、写景与抒情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谐统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5

帖子

19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8
贡献
443
金钱
806
发表于 2024-9-10 19: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讲芷兰组作业:
芷兰11~金城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词语解释:
耆旧:  年高望重者。
沮漳:‌指的是沮水与漳水的并称,亦指此二水之间的地区。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诗人站在嵩阳的故楼之上,独自徘徊,心中充满对往昔时光的回忆。岁月流转,寒风凛冽,却不妨碍诗人对过往美好记忆的追问与怀念。在行走于县境之间,诗人仿佛看到古时诸侯争霸的场景,历史的沧桑巨变在心头涌现。
林木繁茂向北绵延,眼前是无边无际的绿色,而南方则是河流汇聚之地,水波荡漾。诗人在这片熟悉而又遥远的地方遇见知己,内心的乡愁与忧虑仿佛随风散去。
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洁而充满力量,每个字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和历史的沉淀。通过这短短几句,孟浩然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旅途中那些难忘瞬间的珍视。
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5

帖子

19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8
贡献
443
金钱
806
发表于 2024-9-10 19: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讲芷兰组作业:
芷兰11~金城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词语解释:
耆旧:  年高望重者。
沮漳:‌指的是沮水与漳水的并称,亦指此二水之间的地区。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诗人站在嵩阳的故楼之上,独自徘徊,心中充满对往昔时光的回忆。岁月流转,寒风凛冽,却不妨碍诗人对过往美好记忆的追问与怀念。在行走于县境之间,诗人仿佛看到古时诸侯争霸的场景,历史的沧桑巨变在心头涌现。
林木繁茂向北绵延,眼前是无边无际的绿色,而南方则是河流汇聚之地,水波荡漾。诗人在这片熟悉而又遥远的地方遇见知己,内心的乡愁与忧虑仿佛随风散去。
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洁而充满力量,每个字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和历史的沉淀。通过这短短几句,孟浩然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旅途中那些难忘瞬间的珍视。
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5

帖子

19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8
贡献
443
金钱
806
发表于 2024-9-10 19: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十讲芷兰组作业:
芷兰11~金城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词语解释:
耆旧:  年高望重者。
沮漳:‌指的是沮水与漳水的并称,亦指此二水之间的地区。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诗人站在嵩阳的故楼之上,独自徘徊,心中充满对往昔时光的回忆。岁月流转,寒风凛冽,却不妨碍诗人对过往美好记忆的追问与怀念。在行走于县境之间,诗人仿佛看到古时诸侯争霸的场景,历史的沧桑巨变在心头涌现。
林木繁茂向北绵延,眼前是无边无际的绿色,而南方则是河流汇聚之地,水波荡漾。诗人在这片熟悉而又遥远的地方遇见知己,内心的乡愁与忧虑仿佛随风散去。
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洁而充满力量,每个字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和历史的沉淀。通过这短短几句,孟浩然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旅途中那些难忘瞬间的珍视。
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1

帖子

22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3
贡献
544
金钱
831
发表于 2024-10-4 10:5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五律研修班第20讲作业
芷兰03-怡荣斋主
解析《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孟浩然 押尤韵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解析
此诗于737年作于荆州。张九龄贬为荆州长史之际。孟浩然被张九龄招致幕府,这是随张丞相登嵩阳楼时写下的一首诗。
首联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自问自答直接点题。
那独步天下的张丞相如今何在呀,他正在我的陪同下登上历史悠久的嵩阳楼呀!既是“陪”张丞相,那描写或夸赞张丞相,自然是此诗的重要内容,此句突出登此嵩阳古楼的人,不是一般人,是位独步天下的人物一一张丞相!

颔联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颔联紧承上句,具体写张丞相如何的不一般:于岁寒之际慰问德高望重的老者,突出张丞相的关心民瘼,尊重有德望的老者;行视各县时簇拥着他的都是诸侯(封疆大吏),夸赞张丞相的威仪与德高望重。

颈联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反手写此地之景。向北望满眼都是茂密的林莽山川,一望无际;向东望,沮、漳两河滚滚东流而交汇,好一派壮丽山河!

尾联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尾联又扣回陪张丞相。客中能遇到您张丞相这个知己,让我这远离家乡的漂蓬之客不再有思家之忧了。越乡,远离故乡之意。
本诗起承转合布局。句法雄奇奔放,意脉贯通,寓意深远,是一首很好的记事诗,值得认真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03: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