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75|回复: 25

沧浪书院诗妍班五律第十八讲芷兰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910

主题

19万

帖子

5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苑首席版主兼沧浪书院交流版副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843
贡献
192370
金钱
19917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7-30 07: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不要任何编辑,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要求素雅统一。

另外,请注意贴作业格式,要求一人一楼,多的删除,谢谢合作!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十八讲芷兰组论坛作业贴


好,今天的律诗中空间运用,就讲这么多。下面布置一下解析作业: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押删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认真细读孟浩然的这首五律,分析句子,结构,以及所涉及的时间、空间的地方,写一篇解析作品。期待各位的杰作哦!


作业截止时间,2024.8月6日晚上八点。


0

主题

66

帖子

64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0
贡献
156
金钱
246
发表于 2024-7-30 23:55: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兰心 于 2024-7-31 00:00 编辑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18讲作业
芷兰16-兰心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 押删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景空寺兰若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尘世纷扰的超脱之情。
    首联概括介绍景空寺的地理形势,是主语拆分的流水句,意思是僧人行走的地方,山路崎岖,需要通过石门才能继续前行。 中二联写诗人游历景空寺兰若的情景。 颔联“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于青山的迷恋以及对绿萝环绕的静谧之地的喜爱。 颈联“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则描绘了诗人在花林中休息,与友人在竹岛间高谈阔论的场景。花林下、竹屿间,是空间,显示了诗人游历景空寺兰若的空间的变化、时间的推移。 尾联入情,“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表达诗人仿佛隔绝了尘世纷扰,进入了传说中的鸡山,获得了心灵的宁静。
    整首诗以自然山水为背景,表达了诗人追求宁静、超脱尘世的心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7

帖子

12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66
贡献
293
金钱
461
发表于 2024-7-31 01:5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今天的律诗中空间运用,就讲这么多。下面布置一下解析作业: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 押删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芷兰09金蕊
游景空寺兰若,景空寺一寺院,兰若僧人居住地,也指幽静之处。诗人游空寺。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龙象佛家语,指代僧人,在僧人的经常经过往返的地方,攀爬山腰和石关,起句以事起,介绍空间地点,景空寺的位置,为颔联做准备。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闭,路上看到青嶂曲折的道路,还时时有喜欢的滕萝,合,闲,指出这山是高而幽。颜色青和绿,双主谓写看到的。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颈联写已经到了景空寺,在寺里花林下休息,一起在竹屿间高谈阔论,讲到寺里的环境和时间,和僧人们在一起,运用了互文。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合句,先扣到寺,这景空寺安静的远离尘事,指环境,我都怀疑是到了仙山了,用典鸡山,一般指仙山。作者向望的地方。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534

帖子

5667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交流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06
贡献
1276
金钱
2215
发表于 2024-7-31 16: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 押删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解析:
       这首诗总体来看,是移步换景。描绘了一幅静谧幽深的山中寺庙之旅的画面。
       开篇“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两句,首句就点明了地点。以雄伟的山势和盘曲的道路,勾勒出一片隐秘而又神圣的空间。这两句是十字格,状语拆分。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表达了诗人在这片山中寺庙间徘徊,不仅迷恋于连绵不断的翠绿山峰,也享受着那里的幽静与闲适。绿萝闲表示行经处长满了绿萝。这一联的句法是动宾补。所涉及的时间应是在夏季。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在此地的悠然自得。“花林下”他们或是在花林之下小憩,或是于竹林中与友人们进行着深入而高远的对话。这不仅仅是一种身体上的休息,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放松和升华。这个对仗句的后三都是地点,前二是叙事。这个句法很值得学习。
      最后,“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两句,以“寥寥”形容世间纷扰与寺庙之间的距离,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尘世的喧嚣,而“疑是入鸡山”则增添了一份超然物外的玄妙感。这里的“鸡山”可能并非实指某一山名,而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一种精神上的归宿。
      布局上是分分分总,最后是指宕开一笔收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208

帖子

1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人诗乐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65
贡献
336
金钱
10746
发表于 2024-7-31 17: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五律诗研班芷兰组笫十八讲作业
梅雪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 押删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一个神秘而又美丽的世界,让人们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宁静。
首朕直接写进景空寺周围环境.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这两句就描绘了山间小路的景象,仿佛是龙象在山间穿行。半山腰度过石关,给人也神秘而壮美之感
,这种描绘方式既体现了诗人的想象力,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这两句承接经行处而来写经行处所见景色的变化,有时会迷路在青翠的山峰之间,有时又喜欢绿萝的闲适。这种描绘方式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休息和交谈的地方,在花林中休息,在高谈竹屿间交谈。这种描绘方式体现了诗人的闲适和自在,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亲近和喜爱。 “寥寥隔麈事,疑是入鸡山。”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世隔绝的境界,远离尘世纷扰,仿佛进入了鸡山。(鸡山是山海经中记载的山名,是一个位于向灌湘山向东五百里的山脉)这种描绘方式体现了诗人的超脱和清净,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热爱、亲近和追求,让人感受到了他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1

主题

399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菜根谭文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407
贡献
3564
金钱
7463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7-31 22: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芷兰05蜃楼霓影  析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寺庙的幽静的画面。
开篇“”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两句,以雄伟的山势和盘曲的道路,
勾勒出一片隐秘而又神圣的空间。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表达了诗人在这片山中寺庙间徘徊。
不仅迷恋于连绵不断的翠绿山峰,
也享受着那里的幽静与闲适。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在此地的悠然自得。
他们或是在花林之下小憩,或是于竹林中
与友人们进行着深入而高远的对话。这不仅仅
是一种身体上的休息,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放松和升华。最后,“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两句,以“寥寥”形容世间纷扰与寺庙之间的距离,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尘世的喧嚣,而“疑是入鸡山”则增添了一份超然物外的玄妙感。这里的“鸡山”可能并非实指某一山名,而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一种精神上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
世界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
追求心灵净土的向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7

帖子

69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8
贡献
165
金钱
263
发表于 2024-8-1 09: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芷兰第十八讲作业
芷兰28一夕阳余晖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 押删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认真细读孟浩然的这首五律,分析句子,结构,以及所涉及的时间、空间的地方,写一篇解析作品。期待各位的杰作哦!
赏折
这首诗布局总分分总,手法移步换景,空问移动描绘出一幅山中寺庙的静谧幽深的优美画面。
首联,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总领点明山寺所在的地点,山势雄伟,通寺道路奇曲,勾勒出神秘而又幽静空间。
颌联,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在这片山中漫游,不仅迷恋这里的美丽山色,同时也享受着这里小山静和闲适,现在到处长满了绿萝,点明这是在夏天里游景空寺的。
颈联,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充分展现出诗人在这里悠然自得,在花林下竹林中与友人谈笑风生,小憩,这是一种心灵上的升华,前二叙事,后三地点,这种句法更值得学习。
尾联,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尾联用典,鸡山代表着一种精神止的归宿是一种象征,“鸡山”并不是某山名字,这联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凡尘,相望超然世外的玄妙悠然的隐居生活,
首联总领,中二联对仗分述,尾联一笔宕开结束全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9

帖子

4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7
贡献
96
金钱
153
发表于 2024-8-1 16: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18讲作业
芷兰31—风起的地方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 押删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赏析:首联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两句,以雄伟的山势和盘曲的道路,勾勒出一片隐秘而又神圣的空间。
颔联“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表达了诗人在这片山中寺庙间徘徊,不仅迷恋于连绵不断的翠绿山峰,也享受着那里的幽静与闲适。
颈联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在此地的悠然自得。他们或是在花林之下小憩,或是于竹林中与友人们进行着深入而高远的对话。这不仅仅是一种身体上的休息,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放松和升华。
尾联“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两句,以“寥寥”形容世间纷扰与寺庙之间的距离,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尘世的喧嚣。
而“疑是入鸡山”则增添了一份超然物外的玄妙感。这里的“鸡山”可能并非实指某一山名,而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一种精神上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土的向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1293

帖子

717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19
贡献
1741
金钱
2938
发表于 2024-8-2 07:55:43 | 显示全部楼层
苍浪书院诗研班第十八讲解析作业:

芷兰20-凡川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押删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解析如下:
布局:起承转合法。
主题: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土的向往。
四联理解:
     首联“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两句,以雄伟的山势和盘曲的道路,勾勒出一片隐秘而又神圣的空间。
     颔联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表达了诗人在这片山中寺庙间徘徊,不仅迷恋于连绵不断的翠绿山峰,也享受着那里的幽静与闲适。
       颈联“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在此地的悠然自得。他们或是在花林之下小憩,或是于竹林中与友人们进行着深入而高远的对话。这不仅仅是一种身体上的休息,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放松和升华。
      尾联,“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两句,以“寥寥”形容世间纷扰与寺庙之间的距离,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尘世的喧嚣,而“疑是入鸡山”则增添了一份超然物外的玄妙感。这里的“鸡山”可能并非实指某一山名,而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一种精神上的归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0

帖子

52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1
贡献
121
金钱
215
发表于 2024-8-2 14: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景空寺兰若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尘世纷扰的超脱之情。
    首联概括介绍景空寺的地理形势,是主语拆分的流水句,意思是僧人行走的地方,在山腰上,需要通过石门才能继续前行。 颔联“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表达了诗人对于青山的迷恋以及对绿萝环绕的静谧之地的喜爱。 颈联“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则描绘了诗人在花林中休息,与僧人在竹岛间高谈阔论的场景。花林下、竹屿间,是空间,显示了诗人游历景空寺兰若的空间的变化、时间的推移。 尾联入情,“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表达诗人仿佛隔绝了尘世纷扰,进入了传说中的鸡山,获得了心灵的宁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7

帖子

43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51
贡献
1078
金钱
1639
发表于 2024-8-3 03: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18讲作业
芷兰~晨风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 押删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赏析:题目交代了事件,地点。首联,龙象是对僧人的尊称,山势盘曲雄伟。颔联,表达了诗人在这片山中寺庙间流连徘徊,享受这里的幽静与闲适。颈联,展现了诗人享受自然乐趣,悠然自得。有了空间的转移,画面感极强。尾联,鸡山用典,山海经,南山经:其上多金,其下多丹。这里代表了作者精神上的一种归宿,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内心世界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土的向往。

布局:起承转合。

下字:度,迷,合,爱,闲,息,下,谈,间,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4

帖子

3282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联三、绝四、曲二、律三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06
贡献
820
金钱
1236
发表于 2024-8-3 14: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18讲作业
兰芷26-赏梅人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 押删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赏析:
本诗布局:起承转合
1、首联“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以雄伟的山势和盘曲的道路,勾勒出一片隐秘而又神圣的空间。
2、颔联“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表达了诗人在这片山中寺庙间徘徊,不仅迷恋于连绵不断的翠绿山峰,也享受着那里的幽静与闲适。
3、颈联:“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展现了诗人在此地的悠然自得。他们或是在花林之下小憩,或是于竹林中与友人们进行着深入而高远的对话。这不仅仅是一种身体上的休息,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放松和升华。
4、尾联“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以“寥寥”形容世间纷扰与寺庙之间的距离,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尘世的喧嚣。
而“疑是入鸡山”则增添了一份超然物外的玄妙感。这里的“鸡山”可能并非实指某一山名,而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一种精神上的归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1

帖子

6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3
贡献
154
金钱
238
发表于 2024-8-4 00: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枫儿 于 2024-8-4 00:22 编辑

苍浪书院诗研班第十八讲解析作业:


芷兰-若筠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押删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这首诗总体来看,是移步换景。描绘了一幅静谧幽深的山中寺庙之旅的画面。
       开篇“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两句,首句就点明了地点。以雄伟的山势和盘曲的道路,勾勒出一片隐秘而又神圣的空间。这两句是流水句,状语拆分。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表达了诗人在这片山中寺庙间徘徊,不仅迷恋于连绵不断的翠绿山峰,也享受着那里的幽静与闲适。绿萝闲表示行经处长满了绿萝。这一联的句法是动宾补。所涉及的时间应是在夏季。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在此地的悠然自得。“花林下”他们或是在花林之下小憩,或是于竹林中与友人们进行着深入而高远的对话。这不仅仅是一种身体上的休息,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放松和升华。这个对仗句的后三都是地点,前二是叙事。这个句法很值得学习。户文的笔法。
      最后,“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两句,以“寥寥”形容世间纷扰与寺庙之间的距离,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尘世的喧嚣,而“疑是入鸡山”则增添了一份超然物外的玄妙感。这里的“鸡山”可能并非实指某一山名,而是一种象征,代表着理想的地方。
      布局上是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375

帖子

394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66
贡献
882
金钱
1552
发表于 2024-8-4 22: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十八讲芷兰组论坛作业贴
文/芷兰27和铭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押删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认真细读孟浩然的这首五律,分析句子,结构,以及所涉及的时间、空间的地方,写一篇解析作品。期待各位的杰作哦!
解析:
龙象:佛教中常用龙象来比喻修行勇猛有大力者,如此人有几龙之力,几象之力等。此处借指僧人或佛教圣地的高僧大德。
经行:指僧人修行时来回走动的行为,也泛指行走。
石关:佛教语 经行 往返啊
宴息:休息。
首先了解作者;“为多山水乐,頻作泛舟人。”这是唐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诗人孟浩然的一生。
本诗前三联以移步换景的手法。尾联以宕开一笔作结
解析:
景空寺在襄阳,岘山,是佛教圣地。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略称。即寺院。也指空净闲静的地方。唐·杜甫《谒真谛寺襌师》诗:兰若山高处,烟霞嶂几重。孟浩然隐居在岘山,景空寺又清静,孟浩然少不了造访。
孟浩然这首诗,以时间为主线,窜连起游历过程中的空间、场景,抒发了他游景空寺若兰的美好心境,描绘了一幅山水之境的画卷。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首联,点题,赋笔叙事,概要地点出游景空寺的事件。龙象:佛教用以喻诸阿罗汉中修行勇猛有最大能力者,指高僧、指罗汉像。 这里代指景空寺。这联通过一个状语拆分流水句,写出了路上的空间变化。前句:去景空寺行走的路上,后句,山腰要过了一个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颔联:细描路上的经过。前句:走着走着就被重叠的青绿山嶂迷路了,路上随时都有飘逸的藤萝带来的欣喜。前句“迷”——跌;后句“爱”——宕,经这一起伏,增强了途中趣味的生动性。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颈联,时间:到达了目的地,空间:景空寺的花林竹屿。在这么优美清静都环境畅饮高谈,快哉!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尾联:紧接颈联,抒发感慨,收束全篇。我今天来的这里(景空寺)。远离尘世,仿佛到了鸡山一般。鸡山:可能是山海经里的鸡山,山上多黄金、山下有丹雘,黑水发源于此。这些都与佛教有密切关系。从全诗意境判断,这里的“鸡山”可能并非实指某一山名,而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一种精神上的归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6

帖子

42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6
贡献
102
金钱
165
发表于 2024-8-5 16: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芷兰第十八讲作业
芷兰15一简兮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 押删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赏折
《游景空寺兰若》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描绘山水和自然景观为主题,表达了作者游玩山水之间,感受到的宁静和清新的心情。
这首诗布局总分分总,手法移步换景,空间移动描绘出一幅山中寺庙的静谧幽深的优美画面。
首联:点明寺的位置。属于流水句。我沿着高僧日常修行往返的经行之处,攀爬到山腰度过石关。龙象:佛家语,水行龙力最大,陆行象力最大,故用龙象比喻佛力之大,后常用龙象代指高僧。经行:佛家语,僧人旋回往返于一定之地,叫做“经行”。
颔联:承接首联,指游览中看到的景色。屡次在连绵起伏、幽深难辨的青山路嶂、开合时迷路、迷恋,时时看着绿色的藤萝,让人喜爱。
颈联:移步换景,写到达后,在景空寺一片花草林间宴乐、休息,高谈阔论在竹林、像小岛一样的石头之间。
尾联:合,用典推进一层,由景入情。这里空寥寂静、与尘世隔绝,好像进入一个和鸡足山一样的仙境。鸡山:鸡足山,为古印度佛教圣地;也是神话传说中的仙山,此借指圣地、仙景。

诗意上,孟浩然通过具体而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和宁静。他通过隐喻的手法将自然景物与内心的感受相结合,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在山水之间感受到的宁静和心灵上的净化。诗中所描述的山水景观,如龙象行经、山腰石关、青嶂合、绿萝闲等,都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敏感和深刻的体验。

赏析上,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情感细腻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心情的流露,让读者感受到孟浩然对自然之美和宁静之境的向往。诗中用到的“龙象经行”、“青嶂合”等比喻手法,使诗意更加深远。全诗以平仄相间的律动感召唤了音乐性、质感而宽广的、极有审美价值的山水意象。

整体上,《游景空寺兰若》展现了孟浩然深深热爱自然并从中获取内心的平静与慰藉的情感,诗中融入了孟浩然对大自然的精神追求和对心灵净化的渴望。通过细腻的描绘,诗人将大自然的美和宁静传递给读者,引发人们内心深处对自然美好的向往和对心灵美好状态的追求。
  动词形容词:度、迷、合、爱、闲、隔、入等字形象生动,再现了游景空寺所见所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5

帖子

75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7
贡献
180
金钱
288
发表于 2024-8-5 20:17: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布置一下解析作业: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 押删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花底闲人解析
净空寺原名叫禅居寺,又名白马寺,隋朝时期改名为景空寺。兰若指的是僧人居住的地方,也指的是佛寺
诗人首联说,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龙象呢?是佛教用语,指的是高僧。诗人说呃,沿着高僧走过的路,奋力的攀登,走到了半山腰,穿过这个石关。关了,应该是一个山路上的一个地名。
颔联诗人说,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在攀登山峰的时候,看到了山峦连绵起伏,山路幽深难辨,而生命力极为旺盛的绿萝,我树上攀爬着我层一层的绿叶,空气特别新鲜,是人令诗人的心境,特别的愉悦。
四句呢,写的都是游山的过程,以及诗人从由远及迈的视觉角度去看山,看山上的风景啊。这种绿意纵横,目之所及。诗人的心情特别的愉悦。
颈联,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我们安闲的在一片花林之下休息休息,时儿呢?走在这个竹林的石头上坐下休息,谈天说地。谈论佛法,谈论山中的美景,心情特别的快意。
尾联诗人说: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来到了这个空虚清静的景空寺,就好像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也好像来到了这个古印度的鸡足山,庐山是古印度佛教的圣地,相传呢是呃,大迦叶波入寂之处,就是他修行的地方,一个灵气充足的人间仙境。
诗人用视觉的感受出发,由远即近,读者体会了一个与世隔绝,空虚清净的佛家的圣地,也就是这个净空寺,诗人来到井空寺,仿佛来到了自己的室外的桃园,也正是诗人所向往的地方,他的精神,他的灵魂与这个地方达到了一个契合。诗人浑然忘我,仿佛在与高僧们用心灵来对话,他们一起谈论佛法,谈经论道谈使他的灵魂再次的升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9

帖子

65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6
贡献
145
金钱
257
发表于 2024-8-5 22: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阳光暖暖❤️ 于 2024-8-6 15:53 编辑

沧浪诗研五律第十八讲作业
芷兰22-阳光暖暖

解析——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 押删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兰若:题目中兰若应指寺庙的清修之所。意思是游至景空寺的佛门清修之地。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龙象:这里应是古佛家用以喻勇猛的大力罗汉。
石关:这里应是庙观名。
首联点题,介绍寺庙是清修所在。
勇猛的龙象所过之处,穿山腰度石关,无所不能。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颔联紧承首联,把兰若具化。青障闭合,绿萝闲闲。
这样幽静、安闲的环境最适合清修。
虽然,龙象能穿山腰过石关,
却因青障四合而屡屡迷失,因绿萝悠闲而禁不住喜爱。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宴息:吃饭和休息。颈联一转,说与友人在花林下吃饭和休息;
在竹屿间高论和谈笑,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鸡山:山海经里有记载,可能与修仙有关。​
尾联总结了这座寺庙所处地廖落清幽,
仿佛隔绝尘事,仿佛身在鸡山。

​布局:四分法,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9

帖子

10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5
贡献
244
金钱
390
发表于 2024-8-6 06: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全体成员

好,今天的律诗中空间运用,就讲这么多。下面布置一下解析作业:
芷兰10一安然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 押删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析:本诗是游景空寺所观所感,超然逸情隐居之心。
龙象行径处,山腰度石关。
点明亊件,地点,龙象经处有石关。
流水句。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省主语,同时表达二个动作,迷青嶂合,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时空转换
在花林下宴,竹屿间高谈。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尾联宕开,安逸的隔尘事,疑似到了神仙地了。鸡山为典。
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1

帖子

96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7
贡献
238
金钱
365
发表于 2024-8-6 07: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 押删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芷兰32-笨小孩
解析  兰若寺院之意。题目游景空寺寺院。
首联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总起概述沿山路去景空寺在山腰处需要经过一个石关。龙象本指高僧,这里指代景空寺。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颔联具体写经行处所见所感。一路上青山环绕,幽静处绿萝环抱。让人迷恋陶醉。
颈联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写到达景空寺以后的事。休息是在花林之下,与友人畅谈事再竹屿之间。前二宴息,事件相对,后三花林下竹屿间空间相对。竹屿,竹林茂盛的小岛。
尾联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寥寥有空旷空寂之意。此地空旷幽静远离尘事烦扰。不觉间感觉到了传说中的鸡山的神仙之境了。鸡山此处用典。鸡山一般指仙山。
此诗起承转合。前三联移步换景。写出景空寺的青山环绕幽静神秘的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作者自己也陶醉其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5

帖子

57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4
贡献
139
金钱
218
发表于 2024-8-6 07: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芷兰组第十八讲作业:
芷兰02-云飞扬

游景空寺若兰
唐·孟浩然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幽深的山中寺庙之旅的画面。开篇“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两句,以雄伟的山势和盘曲的道路,勾勒出一片隐秘而又神圣的空间。“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表达了诗人在这片山中寺庙间徘徊,不仅迷恋于连绵不断的翠绿山峰,也享受着那里的幽静与闲适。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在此地的悠然自得。他们或是在花林之下小憩,或是于竹林中与友人们进行着深入而高远的对话。这不仅仅是一种身体上的休息,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放松和升华。

最后,“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两句,以“寥寥”形容世间纷扰与寺庙之间的距离,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尘世的喧嚣,而“疑是入鸡山”则增添了一份超然物外的玄妙感。这里的“鸡山”可能并非实指某一山名,而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一种精神上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土的向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1

帖子

22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3
贡献
544
金钱
831
发表于 2024-8-6 09: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五律研修班第十八讲作业
解析孟浩然诗《游景空寺兰若
芷兰03-怡荣斋主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 押删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解析:
       这首诗总体来看,是移步换景。描绘了一幅静谧幽深的山中寺庙之旅的画面。
       开篇“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两句,首句就点明了地点。以寺僧出入盘曲的山路,勾勒出雄伟的山势和一片隐秘而又神圣的空间。这两句是十字格,状语拆分。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二联承上联行经处所见,具体地描写山中景物,表达了诗人在这片山中寺庙间徘徊,不仅迷恋于连绵不断的翠绿山峰,也享受着那里的幽静与闲适。句法动宾补。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在此地的悠然自得。“花林下”他们或是在花林之下小憩,或是于竹林中与友人对话。这不仅仅是一种身体上的休息,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放松和升华。这个对仗句的后三都是地点,前二是叙事。这个句法很值得学习。
      最后,“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两句,以“寥寥”形容世间纷扰与寺庙之间的距离,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尘世的喧嚣,而“疑是入鸡山”则增添了一份超然物外的玄妙感。这里的“鸡山”虽引用的是神话传说中的仙山,但并非实指某一山名,而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一种精神上的归宿。
      布局上是分分分总,最后是宕开一笔收结。
本诗用字凝炼生动,如:屡迷,时爱,合,闲,宴息,高谈,隔,入等,值得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0

帖子

32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68
贡献
758
金钱
1234
发表于 2024-8-6 18:3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珍珠 于 2024-8-6 18:40 编辑

芷兰黑珍珠作业

唐·孟浩然押删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浅析:
本文描绘自然风景的优美诗篇。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世界,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宁静。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此联句描绘了山间小路的景象,仿佛是龙象在山腰间穿行,经过石关,给人一种神秘而壮美的感觉。这种描绘方式既体现了诗人的想象力,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此联描绘了山间景色的变化,有时会迷路在青翠的山峰之间,有时又喜欢绿萝的闲适。这种描绘方式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此联描绘了诗人休息和交谈的地方,在花林中休息,在高谈竹屿间交谈。这种描绘方式体现了诗人的闲适和自在,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亲近和喜爱。

寥寥隔麈事,疑是入鸡山
尾联表达了诗人与世隔绝的境界,远离尘世纷扰,仿佛进入了鸡山。这种描绘方式体现了诗人的超脱和清净,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世界,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宁静。
布局总分分总,上下浑然一体,一气呵成,营造优美的意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4

帖子

74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4
贡献
178
金钱
285
发表于 2024-8-6 19: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十八讲作业:
芷兰08-南栀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 押删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解析:这首诗总体来看,是移步换景。描绘了一幅静谧幽深的山中寺庙之旅的画面。
       开篇“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两句,首句就点明了地点。以雄伟的山势和盘曲的道路,勾勒出一片隐秘而又神圣的空间。这两句是流水句,状语拆分。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表达了诗人在这片山中寺庙间徘徊,不仅迷恋于连绵不断的翠绿山峰,也享受着那里的幽静与闲适。绿萝闲表示行经处长满了绿萝。这一联的句法是动宾补。所涉及的时间应是在夏季。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在此地的悠然自得。“花林下”他们或是在花林之下小憩,或是于竹林中与友人们进行着深入而高远的对话。这不仅仅是一种身体上的休息,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放松和升华。这个对仗句的后三都是地点,前二是叙事。这个句法很值得学习。户文的笔法。
      最后,“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两句,以“寥寥”形容世间纷扰与寺庙之间的距离,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尘世的喧嚣,而“疑是入鸡山”则增添了一份超然物外的玄妙感。这里的“鸡山”可能并非实指某一山名,而是一种象征,代表着理想的地方。
      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6

帖子

42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5
贡献
111
金钱
156
发表于 2024-8-7 08: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18讲作业
芷兰17-云裳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 押删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龙象经过山腰,穿越石关。
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景空寺的情景,   整首诗以自然山水为背景,表达了诗人追求宁静、超脱尘世的心境。
    首联概括介绍景空寺的地理形势,是主语拆分的流水句,意思是行走之处,山路崎岖,需要通过石门才能继续前行。 中二联写诗人游历景空寺兰若的情景。 颔联“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写所见之景,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于青山的迷恋以及对绿萝环绕的静谧之地的喜爱。 颈联“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记事,描绘了诗人游赏间隙在花林中休息,与友人在竹岛上高谈阔论,激扬文字的场景。表面上写空间的变化,也暗示时间的推移。 尾联用典,“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表达诗人进入此境,一时尘世的所有纷扰都与自己无关,仿佛进入了传说中的鸡山,获得了心灵的宁静自在。
全诗为总分分总结构,尾联宕开一笔收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0

帖子

89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5
贡献
205
金钱
368
发表于 2024-9-7 21: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18讲作业
芷兰13-快乐永远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 押删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龙象经过山腰,穿越石关。

解析: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龙象” 在佛教中常用来指代具有勇力和神威的护法,这里暗示了寺院的庄严肃穆,它是高僧大德经行的地方。诗人沿着山腰走过石关,开启了对景空寺的游览之旅,点出了游历的地点与行程的开始。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诗人在游览过程中,多次被那连绵不断、仿佛闭合在一起的青色山峰所迷惑,迷失在这美丽的自然景色之中。同时,又不时地喜爱上那悠闲地垂挂着的绿色藤萝,此句写出了山中景色的幽深与迷人,“屡迷” 体现了景色的层次感与复杂性,而对绿萝的喜爱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闲适与对自然的欣赏。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描述了在寺庙中悠闲的活动,在繁花盛开的林下休息,在长满竹子的小岛间高谈阔论。“花林” 与 “竹屿” 构成了优美的环境,“宴息” 和 “高谈” 则展现了诗人在这宁静之地的自在状态,体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与惬意。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寥寥” 描绘出一种寂静、空阔的感觉,此时诗人觉得自己已经远离了尘世的纷扰。“鸡山” 通常指佛教圣地,诗人怀疑自己进入了这样一个神圣、超脱的境界,将景空寺的清幽与佛教圣地相类比,表达了对这里宁静氛围的赞美以及内心的超脱之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空灵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景空寺周边景色和在寺中活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空灵、清幽、超脱尘世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宁静与美好的向往以及对佛教境界的感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5

帖子

19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8
贡献
443
金钱
806
发表于 2024-9-13 20: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妍班五律第十八讲芷兰组作业
芷兰11~金城

解析: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 押删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空间变化:入山...山腰上的石关.....青嶂....林下....想象中的鸡山。
     首联‌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的意思是:在这个地方,龙象(佛教中的神兽)曾经行走过,它们在山腰上度过了石关。描绘了作者游山玩水的情景,
‌龙象经行处‌:指佛教中的神兽龙象曾经行走过的地方,象征着神圣和庄严。
‌山腰度石关‌:描述了作者登上山峰,穿过石关的情景,展现了攀登的艰辛和壮丽。
整句诗通过描绘这样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游历山水时的所见所感。
     颔联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表达了诗人在这片山中寺庙间徘徊,不仅迷恋于连绵不断的翠绿山峰,也享受着那里的幽静与闲适。
       颈联“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在此地的悠然自得。他们或是在花林之下小憩,或是于竹林中与友人们进行着深入而高远的对话。这不仅仅是一种身体上的休息,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放松和升华。
      尾联,“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两句,以“寥寥”形容世间纷扰与寺庙之间的距离,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尘世的喧嚣,而“疑是入鸡山”则增添了一份超然物外的玄妙感。这里的“鸡山”可能并非实指某一山名,而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一种精神上的归宿。

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02: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