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89|回复: 25

沧浪书院诗妍班五律第十八讲竹郎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910

主题

19万

帖子

5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苑首席版主兼沧浪书院交流版副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843
贡献
192370
金钱
19917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7-30 07: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不要任何编辑,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要求素雅统一。

另外,请注意贴作业格式,要求一人一楼,多的删除,谢谢合作!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十八讲竹郎组论坛作业贴


好,今天的律诗中空间运用,就讲这么多。下面布置一下解析作业: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押删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认真细读孟浩然的这首五律,分析句子,结构,以及所涉及的时间、空间的地方,写一篇解析作品。期待各位的杰作哦!


作业截止时间,2024.8月6日晚上八点。


0

主题

345

帖子

2319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词三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56
贡献
601
金钱
861
发表于 2024-7-30 21: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炳坤 于 2024-7-30 21:30 编辑

苍浪书院诗研班第十八讲解析作业: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押删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认真细读孟浩然的这首五律,分析句子,结构,以及所涉及的时间、空间的地方,写一篇解析作品。

竹郎组长-炳坤

一、背景与标题
《游景空寺兰若》是孟浩然游览景空寺时所作的一首诗。兰若,通常指僧人所居的寺庙,此处即指景空寺。通过这首诗,孟浩然表达了自己在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自然与佛教文化的敬畏与喜爱。

二、诗句解析
首联:“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龙象:佛教中常用龙象来比喻修行勇猛有大力者,如此人有几龙之力,几象之力等。此处借指僧人或佛教圣地的高僧大德。
经行:指僧人修行时来回走动的行为,也泛指行走。
山腰度石关:描绘了山间小路的景象,仿佛是龙象在山腰间穿行,经过石关,给人一种神秘而壮美的感觉。这种描绘方式既体现了诗人的想象力,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颔联:“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屡迷青嶂合:诗人在山间行走时,常常被青翠的山峰所遮蔽,以至于迷路。这里的“迷”字,既写出了山路的曲折难行,也暗含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的陶醉与留恋。
时爱绿萝闲:时而,诗人又会被山间悠闲生长的绿萝所吸引,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欣赏。

颈联:“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宴息花林下:诗人在花林中休息,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这里的“宴息”二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悠闲与自在。
高谈竹屿间:同时,诗人在竹屿间与友人高谈阔论,畅谈人生哲理与自然之美。这种场景既体现了诗人的闲适与自在,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亲近与喜爱。

尾联:“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寥寥隔尘事:诗人在景空寺中感受到了与世隔绝的宁静与超脱,仿佛隔绝了尘世的纷扰与喧嚣。

疑是入鸡山:最后,诗人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已经进入了传说中的鸡山(一种象征仙境或佛教圣地的山名),表达了他对自然与佛教文化的向往与追求。

鸡山,《山海经》中记载的山名,是一个位于灌湘山向东五百里的山脉。
山上蕴藏着丰富的黄金,山下盛产红色的涂漆。黑水发源于这座山,向南流去,注入于海。水中生长着一种名叫鱄鱼,形体与鲫鱼很相似,而长猪毛,叫声似小猪的叫声,它能预告旱情的来临。
布局:起承转合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09

主题

4万

帖子

20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雅风文社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4778
贡献
47690
金钱
7179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7-30 23: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苍浪书院诗研班第十八讲解析作业: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押删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竹郎32-青山笑看人生
解析如下:
布局:起承转合法。
主题: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土的向往。
四联理解:
     首联“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两句,以雄伟的山势和盘曲的道路,勾勒出一片隐秘而又神圣的空间。
     颔联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表达了诗人在这片山中寺庙间徘徊,不仅迷恋于连绵不断的翠绿山峰,也享受着那里的幽静与闲适。
       颈联“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在此地的悠然自得。他们或是在花林之下小憩,或是于竹林中与友人们进行着深入而高远的对话。这不仅仅是一种身体上的休息,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放松和升华。
      尾联,“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两句,以“寥寥”形容世间纷扰与寺庙之间的距离,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尘世的喧嚣,而“疑是入鸡山”则增添了一份超然物外的玄妙感。这里的“鸡山”可能并非实指某一山名,而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一种精神上的归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7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栏目顾问

沧浪诗人春华秋实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362
贡献
16470
金钱
20192

特别贡献奖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7-31 17: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诗研班第十八讲作业
郎组16-槛外客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认真细读孟浩然的这首五律,分析句子,结构,以及所涉及的时间、空间的地方,写一篇解析作品。

解析:
.这首孟浩然叙写了游览景空寺的进程和感慨。优美的山景,幽深的寺庙,一幅令人向往的旅游图。
.首联:“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首联描写了诗人开始进山游览景空寺,行走在山腰的石关上,仿佛看到龙象在此经过的景象。这时是开始,地点可能离景空寺还一定的距离。
.颔联:“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此联写诗人在进到景空寺的过程中,时而被青翠的山嶂所迷,时而又喜爱绿萝的闲适。这联主要写景空寺沿途的幽静,景色优美。
.颈联:“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这联写诗人到了景空寺并受到欢迎,在花林之中用素餐并休息。在竹林之中和水边与朋友高谈阔论。
.前三联的时间地点之变换自然而不显山露水,非常自然。分别是进山,途中和在景空寺中。
.尾联:“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此联诗人推进一层,以感慨作结。是说诗人在此寺之中,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增添了一份超然物外的玄妙感。这里的“鸡山”可能并非实指某一山名,而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一种精神上的归宿。
.这首诗有点类同王维的“过香积市”,采用了移步换景法。
.本诗的结构布局是四分法: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4

帖子

148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2
贡献
326
金钱
604
发表于 2024-8-1 10: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十八
讲作业
解析孟浩然,游景空寺兰若
竹郎组11蓟水渔翁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 押删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游景空寺兰若
这是孟浩然游历景空寺庙所写的一首感怀作品。景空寺即景空寺院,兰若,梵语阿若兰的简称,指寺院,僧人居住地。游景空寺兰若,也就是游景空寺之地。
1.分析句子: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龙象,特指高僧。首联概括介绍景空寺的地理地形,是主语拆分的流水句,意思是景空寺僧人行走的地方,山路崎岖,需要攀爬山腰以及巨石关口。起句以事起,介绍空间地点,为颔联做准备。
颔联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路上看到青嶂曲折的道路,还时时有喜欢的滕萝,合,闲,指出这山是高而幽。颜色青和绿,双主谓写看到的。
颈联,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颈联写已经到了景空寺地界,在花林下休息,一起在竹屿间高谈阔论,讲到寺周围的环境和时间,和僧人们在一起,运用了互文。
尾联,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写隔绝世俗,很少尘事,怀疑是进入了鸡山。
2.结构:结构布局是起承转合四分法,首联写行走在山路上,颔联承接行路中所历所见,颈联转写在花林、竹岛休息和交谈,尾联宕开收结、叙事思疑。
3.所涉及的时间、空间的地方:首联、颔联的时间空间,都在行路中,移步换景,时间应该是白天,地点在景空寺、山腰石关、青嶂交合和绿萝生长处。颈联有可能是在夜间休息交谈,时间换了,地点在花林下、竹岛间。尾联上句时间空间是泛指,下句又回到眼下的时间地点,进行的猜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景空寺兰若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尘世纷扰的超脱之情。
    首联概括介绍景空寺的地理形势,是主语拆分的流水句, 中二联写诗人游历景空寺兰若的情景。 颔联“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于青山的迷恋以及对绿萝环绕的静谧之地的喜爱。 颈联“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则描绘了诗人在花林中休息,与友人在竹岛间高谈阔论的场景。花林下、竹屿间,是空间,显示了诗人游历景空寺兰若的空间的变化、时间的推移。 尾联入情,“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表达诗人仿佛隔绝了尘世纷扰,进入了传说中的鸡山,获得了心灵的宁静。
    整首诗以自然山水为背景,表达了诗人追求宁静、超脱尘世的心境。
结构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06

帖子

2193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律诗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95
贡献
601
金钱
796
发表于 2024-8-1 12: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押删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竹郎19-皓月
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幽深的山中寺庙之旅的画面。开篇“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两句,以雄伟的山势和盘曲的道路,勾勒出一片隐秘而又神圣的空间。“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表达了诗人在这片山中寺庙间徘徊,不仅迷恋于连绵不断的翠绿山峰,也享受着那里的幽静与闲适。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在此地的悠然自得。他们或是在花林之下小憩,或是于竹林中与友人们进行着深入而高远的对话。这不仅仅是一种身体上的休息,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放松和升华。

最后,“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两句,以“寥寥”形容世间纷扰与寺庙之间的距离,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尘世的喧嚣,而“疑是入鸡山”则增添了一份超然物外的玄妙感。这里的“鸡山”可能并非实指某一山名,而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一种精神上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土的向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6

帖子

53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73
贡献
1189
金钱
2081
发表于 2024-8-1 16:4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南落花 于 2024-8-1 16:43 编辑

竹郎江南
解析:
此兰若指寺院。梵语“阿兰若”的省称。意为寂净无苦恼烦乱之处。
首联:主语拆分流水句,意思是高僧经常走过的那里,在山腰过石关的地方,点明了景空寺地理环境。
龙象:此指高僧。经行:佛教语。谓旋绕往返或径直来回于一定之地。佛教徒作此行动,为防坐禅而欲睡眠,或为养身疗病,或表示敬意。
颔联:屡屡着迷于聚合如屏障一样的青山,时时喜爱着绿萝的闲适。这一联描景中含情。绿萝一般是指隐居的地方。屡和时是时间上的表达。
颈联:在花林下休息,在竹屿间高谈。这是对空间的描写。
尾联:这儿离尘事隔太远了,仿佛进了神仙所住的地方。
鸡山:山海经中山经即谷之山又东南四十里曰鸡山其上多桑梓其草多韭。
这是一篇游记,通过对景空寺的游历描写也表达了作者对世外隐居生活的欣赏和适意。
结构: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5

帖子

794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词三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6
贡献
191
金钱
326
发表于 2024-8-1 22: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押删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认真细读孟浩然的这首五律,分析句子,结构,以及所涉及的时间、空间的地方,写一篇解析作品。

竹郎06--春灯夜雨
一、写作背景
《游景空寺兰若》是孟浩然游览景空寺时所作的一首诗。兰若,即阿兰若,佛教名词。原意森林,引申为修行人禅修的寂静之地。此处即指景空寺。
景空寺:一名白马寺,在今湖北襄樊市襄阳城南十里的白马山。据《岘山谷隐寺探幽》:从相关史料中得知,景空寺原来叫禅居寺,又叫白马寺,晋安王为释法聪造,隋改为景空寺。诗人孟浩然和景空寺的住持融公为好友。
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访友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思,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超脱人世的一种追求。

二解析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龙象:形容人物、事物的气势雄伟、威力强大。成语“龙象”最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统帅,他骁勇善战,被誉为“龙象之才”。这个成语形容项羽的气势雄伟、威力强大,后来被引申为形容其他人或物的威武之气。这里指高僧。高僧在平时行走的地方,一层层的石头在山腰,人走上去像是去度关一样。形容其神圣雄伟。曲折难登。点明地点与环境。是外部所见,也为下边的句子作铺垫。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作者走进了山中,被曲折幽深的景致迷恋,也对绿意盎然的绿萝表现出了喜爱。绿萝,代表了生命与生机。这样的环境诗人被深深吸引。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作者到了地方了,也见到了老友,与老友一起竹林花下清谈逸致,从身体到心灵轻松愉悦。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寥寥:深邃的样子。形容这里深邃神秘,像是进入了鸡山一样。
鸡山:鸡足山。是一座丰富的佛教文化宝库,是佛教三大部派的汇集地及世界佛教文化的枢纽;在东南亚巴利语经典佛教文化、青藏高原藏语经典佛教文化里,享有崇高的地位,是世界佛教名山、圣山。在佛教徒心中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类似仙境。

这首诗布局为起承转合。时间上,从外部,进入所见所感,一直顺承而下。三联空间表达,从花林到竹屿,是一个空间泛指。尾联立足精神依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0

帖子

160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1
贡献
381
金钱
614
发表于 2024-8-2 18: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十八
讲作业
解析孟浩然,游景空寺兰若
竹郎组03一悠然人生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 押删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解析
这是篇游记诗,兰若,佛教用语,原意是森林,树木,也指旷野,荒凉之地,广义指供古印度修道人禅修处,梵语阿若兰的简称,指寺院,僧人居住地。游景空寺兰若,也就是游景空寺之地。
首联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龙象,特指高僧,这里代指景空寺,要去寺要经过的山路崎岖,需要攀爬山腰以及巨石关口。起句以叙事起,所游地。
颔联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路上弯弯曲曲回头看时常常看到远处的青峰在云雾中时隐时现,看到道路上有好多绿萝悠闲的开着,景承。
颈联,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颈联写已经到了景空寺地界,在吃完饭后在花林下休息,与高僧一起在竹屿间高谈阔论,写到寺室内的环境和时间,运用了互文。
尾联,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宕开一笔,写隔绝世俗,很少尘事,怀疑是进入了鸡山。鸡山是佛教名山。
布局:是起承转合四分法,首联写行走在山路上,颔联承接行路中所历所见,颈联转写寺内在花林、竹岛休息和交谈,尾联宕开收结、叙事抒情。整首诗用移步换景的空间转换,通过对大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尘世纷扰的超脱淡泊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8

帖子

8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2
贡献
200
金钱
318
发表于 2024-8-2 19: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苍浪书院诗研班第十八讲解析作业:
竹郎09-一池清凉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押删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认真细读孟浩然的这首五律,分析句子,结构,以及所涉及的时间、空间的地方,写一篇解析作品。期待各位的杰作哦!

解析:从题目看,是作者游景空寺所写,景空寺是一寺庙的名称,兰若:寺院或空淨閑靜的地方。梵語「阿蘭若」的略稱。唐。杜甫 謁真諦寺襌師詩:「蘭若山高處,煙霞嶂幾重。」《聊齋志異。卷一。畫壁》:「偶涉一蘭若,殿宇襌舍,俱不甚弘敞。」
因此题目意思是诗人在游览景空寺寺院里闲静的地方所见所感来写的。

龙像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首联是赋起,叙事,总领,是一个流水句,两句一意。意思是去龙象走过的地方,需要翻过山腰,度过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愛绿萝闲。
颔联是写意句,容情于景,具体写去的途中,多次在山中迷了路,时时处处悠闲的迷恋青绿的绿萝。因此颔联空间伴随着时间的变化,将时空的距离拉开了。
颔联前一分句,屡迷,可见要去的地方不好找,青嶂合,一个合字说明在绵延的群山中,山之高,在青云间。是远离尘世的地方,扣题目中的兰若来写的。颔联第二分句,时愛和一个闲字,透露出诗人对所到之处,见到的绿萝的喜愛,恋恋不忘,给人一种怡然自乐的情趣在里面。自然是诗人若所喜爱的,向往的。
安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颈联紧扣首联来写,在花林下休息,在竹屿间谈笑,由此可见这种心情是多么的惬意。
廖廖隔尘世,疑似入鸡山。
尾联宕开来收结。意思是一这种与尘世隔绝的感觉,好像进入了鸡山一样。鸡山(鸡山)

山海经中山经即谷之山又东南四十里曰鸡山其上多桑梓其草多韭
又南山经灌湘之山又东五百里曰鸡山其上多金其下多丹雘一越绝书鸡山者勾践以畜鸡将伐吴以食死士 明 统志鸡山在宁国府宁国县南五里峰峦秀拔县治之镇山也尘异苑见雉涧下 。

整首诗,总分分总布局。宕开收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9

帖子

158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51
贡献
360
金钱
616
发表于 2024-8-3 10: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十八讲作业:
竹郎08-曦春

解析作业: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 押删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认真细读孟浩然的这首五律,分析句子,结构,以及所涉及的时间、空间的地方,写一篇解析作品。期待各位的杰作哦!

一,注释
1.兰若-释义
指寺院。梵语“阿兰若”的省称。意为寂净无苦恼烦乱之处。引 唐 杜甫 《谒真谛寺禅师》诗:“兰若山高处,烟霞嶂几重。”
2.龙象-释义
龙象,龙与象,水行中龙力大,陆行中象力大,故佛氏用以喻诸阿罗汉中修行勇猛有最大能力者,后常用来指出类拔萃的僧人。
3.经行 - 释义
这里是,佛教语。谓旋绕往返或径直来回于一定之地。佛教徒作此行动,为防坐禅而欲睡眠,或为养身疗病,或表示敬意。
4.石关-释义
这里是石门之意。
5.鸡山-释义
鸡山,鸡足山的简称,著名佛教名山,原为迦叶尊者入寂处,这里借指景空寺所在地白马山。

二,解析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首联,赋起,描写(景空寺)是出类拔萃的高僧们修行出入的地方。在半山腰有座石门,穿过石门,方可到达景空寺。诗人此时刚刚入山,是对景空寺周边环境的总印象。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颔联,景承,承接首联“经行处”。登上此山,行走中,层层叠叠的青色峰峦,蜿蜒曲折,峰回路转,让诗人一次又一次沉迷于其中。一路上,时不时有绿色的藤萝垂挂遮拦了去路,让诗人忍不住产生爱恋之情。“合”,“闲”下字巧妙,“合”有峰峦叠嶂,峰回路转之意,“闲”这里有遮拦之意,也有山中环境幽静,衬托此时诗人悠闲的心情。这里移步换景,写了沿途的风景优美,并融入情感。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颈联事转。写已经到了景空寺,在花树林下宴饮休息,在种有竹子的岛屿间与高僧们一起高谈阔论,这里写景空寺周围的环境和诗人与高僧们的活动空间。花林下、竹屿间,是空间,显示了诗人游历景空寺兰若的空间的变化、时间的推移。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尾联宕开一笔收结,写隔绝世俗,很少尘事,怀疑是进入了鸡山。是说诗人在此寺之中,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增添了一份超然物外的玄妙感。这里的“鸡山”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一种精神上的归宿。

前三联的时间地点之变换非常自然。分别是进山,途中和在景空寺中。

三,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1

帖子

150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57
贡献
328
金钱
588
发表于 2024-8-3 13: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研班五律第十八讲作业:
竹郎35-云水间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 押删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浅析:
        龙象:佛教中常用龙象来比喻修行勇猛有大力者,如此人有几龙之力,几象之力等。此处借指僧人或佛教圣地的高僧大德。
       经行:指僧人修行时来回走动的行为,也泛指行走。
​       宴息:休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景空寺兰若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尘世纷扰的超脱之情。
       首联: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概括介绍景空寺的地理形势,是主语拆分的流水句,意思是僧人行走的地方,山路崎岖,需要通过石门才能继续前行。
       颔联: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于青山的迷恋以及对绿萝环绕的静谧之地的喜爱。
       颈联: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则描绘了诗人在花林中休息,与友人在竹岛间高谈阔论的场景。花林下、竹屿间,是空间,显示了诗人游历景空寺兰若的空间的变化、时间的推移。
       尾联: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入情,表达诗人仿佛隔绝了尘世纷扰,进入了传说中的鸡山,获得了心灵的宁静。
       整首诗以自然山水为背景,表达了诗人追求宁静,超脱尘世的心境。
       此诗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53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38
贡献
3893
金钱
4549
发表于 2024-8-3 15: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十八讲解析作业:
竹郎032-浮生半闲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押删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认真细读孟浩然的这首五律,分析句子,结构,以及所涉及的时间、空间的地方,写一篇解析作品。
一、背景
《游景空寺兰若》是孟浩然游览景空寺时所作的一首诗。兰若,通常指僧人所居的寺庙,此处即指景空寺。通过这首诗,孟浩然表达了自己在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自然与佛教文化的敬畏与喜爱。
二、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幽深的山中寺庙之旅的画面。开篇“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两句,以雄伟的山势和盘曲的道路,勾勒出一片隐秘而又神圣的空间。“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表达了诗人在这片山中寺庙间徘徊,不仅迷恋于连绵不断的翠绿山峰,也享受着那里的幽静与闲适。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在此地的悠然自得。他们或是在花林之下小憩,或是于竹林中与友人们进行着深入而高远的对话。这不仅仅是一种身体上的休息,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放松和升华。

最后,“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两句,以“寥寥”形容世间纷扰与寺庙之间的距离,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尘世的喧嚣,而“疑是入鸡山”则增添了一份超然物外的玄妙感。这里的“鸡山”可能并非实指某一山名,而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一种精神上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土的向往。
三,布局  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9

帖子

33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76
贡献
945
金钱
1264
发表于 2024-8-3 16: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十八讲论坛作业:
竹郎22-竹影拂尘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押删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解析:
一、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二、诗意解析
这首诗总体来看,是移步换景。描绘了一幅静谧幽深的山中寺庙之旅的画面。
首联,“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起句就点明了地点。以雄伟的山势和盘曲的道路,勾勒出一片隐秘而又神圣的空间。这两句是十字格,状语拆分。
颔联,“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表达了诗人在这片山中寺庙间徘徊,不仅迷恋于连绵不断的翠绿山峰,也享受着那里的幽静与闲适。绿萝闲表示行经处长满了绿萝。这一联的句法是动宾补。所涉及的时间应是在夏季。
颈联,“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则展现了诗人在此地的悠然自得。“花林下”他们或是在花林之下小憩,或是于竹林中与友人们进行着深入而高远的对话。这不仅仅是一种身体上的休息,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放松和升华。前二叙事,谓语,状中;后三地点状语。
尾联,“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以“寥寥”形容世间纷扰与寺庙之间的距离,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尘世的喧嚣。“疑是入鸡山”诗人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已经进入了传说中的鸡山(一种象征仙境或佛教圣地的山名),表达了他对自然与佛教文化的向往与追求。鸡山,《山海经》中记载的山名,是一个位于灌湘山向东五百里的山脉。
三、结构布局
前三联写景叙事兼抒情,是分述,尾联推进一层收结,总体属于分分分总布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

帖子

5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3
贡献
115
金钱
198
发表于 2024-8-3 20: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苍浪书院诗研班第十八讲解析作业: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押删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认真细读孟浩然的这首五律,分析句子,结构,以及所涉及的时间、空间的地方,写一篇解析作品。
竹郎05-珍朱
一、背景与标题
《游景空寺兰若》是孟浩然游览景空寺时所作的一首诗。兰若,通常指僧人所居的寺庙,此处即指景空寺。通过这首诗,孟浩然表达了自己在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自然与佛教文化的敬畏与喜爱。
二、诗句解析
首联:“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龙象:佛教中常用龙象来比喻修行勇猛有大力者,如此人有几龙之力,几象之力等。此处借指僧人或佛教圣地的高僧大德。
经行:指僧人修行时来回走动的行为,也泛指行走。
山腰度石关:描绘了山间小路的景象,仿佛是龙象在山腰间穿行,经过石关,给人一种神秘而壮美的感觉。这种描绘方式既体现了诗人的想象力,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颔联:“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屡迷青嶂合:诗人在山间行走时,常常被青翠的山峰所遮蔽,以至于迷路。这里的“迷”字,既写出了山路的曲折难行,也暗含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的陶醉与留恋。
时爱绿萝闲:时而,诗人又会被山间悠闲生长的绿萝所吸引,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欣赏。
颈联:“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宴息花林下:诗人在花林中休息,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这里的“宴息”二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悠闲与自在。
高谈竹屿间:同时,诗人在竹屿间与友人高谈阔论,畅谈人生哲理与自然之美。这种场景既体现了诗人的闲适与自在,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亲近与喜爱。
尾联:“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寥寥隔尘事:诗人在景空寺中感受到了与世隔绝的宁静与超脱,仿佛隔绝了尘世的纷扰与喧嚣。
疑是入鸡山:最后,诗人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已经进入了传说中的鸡山(一种象征仙境或佛教圣地的山名),表达了他对自然与佛教文化的向往与追求。
鸡山,《山海经》中记载的山名,是一个位于灌湘山向东五百里的山脉。
山上蕴藏着丰富的黄金,山下盛产红色的涂漆。黑水发源于这座山,向南流去,注入于海。水中生长着一种名叫鱄鱼,形体与鲫鱼很相似,而长猪毛,叫声似小猪的叫声,它能预告旱情的来临。
布局:起承转合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0

帖子

14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98
贡献
358
金钱
557
发表于 2024-8-4 05: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十八讲作业
解析孟浩然,游景空寺兰若

竹郎31-拂衣去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 押删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景空寺即景空寺院;
兰若,梵语阿若兰的简称,指寺院,僧人居住之地。
1.分析句子:
首联,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龙象,特指高僧。本联概括介绍景空寺的地理地形,是主语拆分的流水句,意思是景空寺僧人行走的地方,山路崎岖,需要攀爬山腰以及巨石关口。起句以事起,介绍空间地点,为下联做准备。
颔联,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路上看到青嶂曲折的道路,还时时有喜欢的滕萝。合,闲,写出了山的高而幽。
颈联,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写僧人招待了诗人后,一起在花林下休息,在竹屿间高谈阔论。运用了互文。
尾联,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写寺院隔绝世俗,很少尘事,怀疑是进入了鸡山。
2.结构:结构布局是起承转合。
3.所涉及的时间、空间的地方:
首联、颔联的时间空间,都在行路中,移步换景,时间应该是白天,地点在景空寺、山腰石关、青嶂交合和绿萝生长处。
颈联写饭后休息交谈,地点在花林下、竹岛间。
尾联上句时间空间是泛指,下句又回到眼下的时间地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

帖子

39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4
贡献
96
金钱
150
发表于 2024-8-4 06:38: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十八讲作业
竹郎13-仙溪居士
游景空寺兰若
唐   孟浩然   押刪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认真阅读孟浩然这首五律,分析句子,结构,以及所涉及的时间、空间的地方,写一篇解析作品。
一、背晏与析题。
《游景空寺兰若》是孟浩然游览景空寺后所作。兰若,通常指僧人所居的寺庙,此处特指景空寺。
二、中心思想。
此诗描绘了诗人游览景空寺兰若时之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淡泊态度,以及对大自然对佛教的敬畏与喜爱。
三、诗句解析(翻译)。
首联。在龙象(典故)径过的地方,我穿越山腰的石关。首先诗总写经过、穿越的地点。
颔联。时常被青色的山嶂所迷惑,有时又喜爱绿萝的悠闲。屡,时二字点明时间。
颈联。在林花下宴饮休息,在竹屿间高谈阔论。运用状语后置倒装,点明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
尾联。仿佛隔绝了尘世的喧嚣,怀疑自己已经进入了鸡山(典故)。总写自己的感受。
四、结构布局:
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9

帖子

14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0
贡献
339
金钱
561
发表于 2024-8-4 15: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学院五律诗研班第18讲作业
竹郎25-幽谷一枝兰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押删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一、写作背景
《游景空寺兰若》是孟浩然游览景空寺时所作的一首诗。
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访友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思,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景空寺超脱尘世的一种敬赏。

二,释义词语
兰若:  即阿兰若,佛教名词。原意森林,引申为修行人禅修的寂静之地。此处即指景空寺。

景空寺:一名白马寺,在今湖北襄樊市襄阳城南十里的白马山。据《岘山谷隐寺探幽》:从相关史料中得知,景空寺原来叫禅居寺,又叫白马寺,晋安王为释法聪造,隋改为景空寺。
诗人孟浩然和景空寺的住持融公为好友。

鸡山:鸡足山。是一座丰富的佛教文化宝库,是佛教三大部派的汇集地及世界佛教文化的枢纽;在东南亚巴利语经典佛教文化、青藏高原藏语经典佛教文化里,享有崇高的地位,是世界佛教名山、圣山。在佛教徒心中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类似仙境。

龙象:形容人物、事物的气势雄伟、威力强大。成语“龙象”最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统帅,他骁勇善战,被誉为“龙象之才”。这个成语形容项羽的气势雄伟、威力强大,后来被引申为形容其他人或物的威武之气。这里指高僧。

二,诗意解析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景空寺的僧人们行走在孤静的山腰间,如同把山拦腰截断一样。形容山势神圣雄伟幽寂。点明地点与环境。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作者走进了山中,山路曲折蜿蜒,以至于时时迷路。一路绿意盎然的绿萝盘山而上,甚是喜爱。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作者终于到了景空寺,也见到了主持,与老友在竹林花下清谈畅意,这真是一种从身体到心灵轻松愉悦。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这里环境静幽,深邃神秘,似乎是和外界隔绝了,真像是进入了鸡山一样。

三,布局:起承转合。
四,用词
经/度,迷/爱,息/谈,隔/入
用词都非常传神,贴切
五,情感
此诗,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界的喜爱,以及对超脱俗世的景空寺的向往和热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68

帖子

13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75
贡献
341
金钱
518
发表于 2024-8-4 21: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十八讲作业
                    竹郎17~祇林青树
游景空寺兰若
唐   孟浩然   押刪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认真阅读孟浩然这首五律,分析句子,结构,以及所涉及的时间、空间的地方,写一篇解析作品。

       《游景空寺兰若》是孟浩然游览景空寺时所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自己在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自然与佛教文化的敬畏与喜爱。
        首联:“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指僧人修行时来回走动,仿佛是龙象在山腰间穿行,经过石关,给人一种神秘而壮美的感觉。
        颔联:“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诗人在山间行走时,常常被青翠的山峰所遮蔽,以至于迷路。“迷”字,既写出诗人在自然美景中的陶醉与留恋,诗人又会被山间悠闲生长的绿萝所吸引,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欣赏。
        颈联:“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诗人在花林中休息,在竹屿间与友人高谈阔论,畅谈人生哲理与自然之美。这种场景既体现了诗人的闲适与自在。
        尾联:“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诗人在景空寺中感受到了与世隔绝的宁静与超脱,仿佛隔绝了尘世的纷扰与喧嚣,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已经进入了传说中的鸡足山,鸡足山传说是佛陀弟子迦叶修行处,等待下世教主弥勒佛出世。
        布局:起承转合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6

帖子

1686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律诗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79
贡献
435
金钱
637
发表于 2024-8-5 10: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小春草 于 2024-8-5 10:27 编辑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十四讲作业
竹郎27——小草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 押删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认真细读孟浩然的这首五律,分析句子,结构,以及所涉及的时间、空间的地方,写一篇解析作品。

背景:
景空寺位于孟浩然的故乡襄阳,“游景空寺兰若”是孟浩然在游景空寺时写的一首游记。“兰若”是寺庙的意思。

解析: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龙象,是指修行勇猛具有最大能力的人,这里指高生;经行,指修行者旋回往返于一定之地;首联为述事起,此联为状语拆分流水,前句是地点状语,是一个空间。意思是高僧修行要路过山和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颔联为景承。写一路的景色,屡迷青嶂合意思是,多次沉醉在犹如屏障的青山中。时爱绿萝闲,意思是时常被悠闲的绿色藤萝所吸引。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述事转。写到景空寺后的情形,意思是在花林下宴饮休息,在竹林茂盛的小岛上高谈阔论。
中二联移步换景,由路上写到寺庙。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尾联推进一层收结。前分句说景空寺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很少有烦心事,后分句说,这个地方就像仙境鸡山一样。

此诗介绍了去景空寺一路风景及景空寺幽静的环境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5

帖子

2319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词三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56
贡献
601
金钱
861
发表于 2024-8-5 10: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十八讲解析作业:


竹郎023-秋叶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押删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认真细读孟浩然的这首五律,分析句子,结构,以及所涉及的时间、空间的地方,写一篇解析作品。
一、背景
《游景空寺兰若》是孟浩然游览景空寺时所作的一首诗。兰若,通常指僧人所居的寺庙,此处即指景空寺。通过这首诗,孟浩然表达了自己在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自然与佛教文化的敬畏与喜爱。
二、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幽深的山中寺庙之旅的画面。开篇“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两句,以雄伟的山势和盘曲的道路,勾勒出一片隐秘而又神圣的空间。“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表达了诗人在这片山中寺庙间徘徊,不仅迷恋于连绵不断的翠绿山峰,也享受着那里的幽静与闲适。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在此地的悠然自得。他们或是在花林之下小憩,或是于竹林中与友人们进行着深入而高远的对话。这不仅仅是一种身体上的休息,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放松和升华。

最后,“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两句,以“寥寥”形容世间纷扰与寺庙之间的距离,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尘世的喧嚣,而“疑是入鸡山”则增添了一份超然物外的玄妙感。这里的“鸡山”可能并非实指某一山名,而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一种精神上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土的向往。
三,布局  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

帖子

20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4
贡献
46
金钱
80
发表于 2024-8-5 14: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苍浪书院诗研班第十八讲解析作业: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押删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认真细读孟浩然的这首五律,分析句子,结构,以及所涉及的时间、空间的地方,写一篇解析作品。

竹郎01-若水

一、背景与标题
《游景空寺兰若》是孟浩然游览景空寺时所作的一首诗。兰若,通常指僧人所居的寺庙,此处即指景空寺。通过这首诗,孟浩然表达了自己在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自然与佛教文化的敬畏与喜爱。

二、诗句解析
首联:“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龙象:佛教中常用龙象来比喻修行勇猛有大力者,如此人有几龙之力,几象之力等。此处借指僧人或佛教圣地的高僧大德。
经行:指僧人修行时来回走动的行为,也泛指行走。
山腰度石关:描绘了山间小路的景象,仿佛是龙象在山腰间穿行,经过石关,给人一种神秘而壮美的感觉。这种描绘方式既体现了诗人的想象力,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颔联:“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屡迷青嶂合:诗人在山间行走时,常常被青翠的山峰所遮蔽,以至于迷路。这里的“迷”字,既写出了山路的曲折难行,也暗含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的陶醉与留恋。
时爱绿萝闲:时而,诗人又会被山间悠闲生长的绿萝所吸引,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欣赏。

颈联:“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宴息花林下:诗人在花林中休息,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这里的“宴息”二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悠闲与自在。
高谈竹屿间:同时,诗人在竹屿间与友人高谈阔论,畅谈人生哲理与自然之美。这种场景既体现了诗人的闲适与自在,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亲近与喜爱。

尾联:“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寥寥隔尘事:诗人在景空寺中感受到了与世隔绝的宁静与超脱,仿佛隔绝了尘世的纷扰与喧嚣。

疑是入鸡山:最后,诗人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已经进入了传说中的鸡山(一种象征仙境或佛教圣地的山名),表达了他对自然与佛教文化的向往与追求。

鸡山,《山海经》中记载的山名,是一个位于灌湘山向东五百里的山脉。
山上蕴藏着丰富的黄金,山下盛产红色的涂漆。黑水发源于这座山,向南流去,注入于海。水中生长着一种名叫鱄鱼,形体与鲫鱼很相似,而长猪毛,叫声似小猪的叫声,它能预告旱情的来临。
布局:起承转合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8

帖子

5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5
贡献
153
金钱
198
发表于 2024-8-5 19: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十八讲作业
竹郎02-亦风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 押删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试析:首联写景扣题而起,描绘了景空寺雄伟的山势和高僧经年行走的盘曲道路,勾勒出一片隐秘而又神圣的空间环境。颔联写意承接,诗人在这幽幽的山中寺间徘徊,不仅迷恋于连绵不断的翠绿山峰,也享受着那里的幽静与闲适。颈联推进一层继续写在这里的悠然自得 ,或在花林之下小憩,或于竹林中与友人们进行着深入而高远的对话。这不仅仅是一种身体上的休息,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放松和升华。尾联总收,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尘世的喧嚣的情感,而“疑是入鸡山”则增添了一份超然物外的玄妙之情。这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土的向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68

主题

4万

帖子

1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江南水乡、燕赵文林、苏北文枫、古韵词苑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9782
贡献
46792
金钱
6324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8-5 23:5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妍班五律第十八讲竹郎组论坛作业贴  
竹郎组18~大浪淘沙(洛阳)

解析孟浩然,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 押删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游景空寺兰若,这是孟浩然游历景空寺庙所写的一首感怀作品。景空寺即景空寺院,兰若,梵语阿若兰的简称,指寺院,僧人居住地。游景空寺兰若,也就是游景空寺之地。

【简析】
首联:“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龙象,通常指佛教中的高僧或护法神,此处也是在暗喻寺院高僧。首联意境以形容山路的神秘与庄严。以雄伟的山势和盘曲的道路开篇,勾勒出一片隐秘而又神圣的空间,描绘了山路之险峻与艰难。
颔联:“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写诗人在山中寺庙间徘徊,所见景,是连绵不断的翠绿山峰;所体验到的,是这里的幽静与闲适。实际上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颈联;“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写在花林之下时作休憩,在竹屿之间与友人畅谈心声,展现的是诗人闲适自在的状态,非常享受大自然的风情逸况。
尾联:“廖廖隔尘世,疑似入鸡山。尾联收结,宕开一笔,写身在在此寺之中,然远离了尘世,似乎增添了一份超然物外的玄妙感。甚至怀疑自己是到了如“鸡山”般的仙境哦。这里的“鸡山”,应该是象征性的地理名词,泛指如仙境般的地方。
总之,这首诗,诗人以空间转移的手法逐序递进,时间地点的变换亦非常自然。前三联分别是进山,途中和在景空寺中,连笔描述,最后落笔在身心的感悟上畅抒心怀。
在布局上,起承转合,错落有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

帖子

6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9
贡献
157
金钱
236
发表于 2024-8-6 09: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十八讲作业


竹郎21-公主无言

游景空寺兰若
唐   孟浩然   押刪韵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解析:
景空寺:原名禅居寺,又名白马寺,晋安王为释法聪造,隋时改名景空寺。位于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城南十里处之白马山,离盂浩然隐居处不远,寺主为融上人。
兰若:指僧人居处,也指佛寺。
“龙象”二句:越过山腰,度过石关,沿着高僧经行的路径奋力攀登。
龙象;佛家语。因水行龙力最大,陆行象力最大,故称诸阿罗汉中最勇猛有力者为“龙象”,后常用来泛指高僧。
经行:佛家语。僧人因养身需要,旋回往返于一定之地,叫做“经行”。唐代僧人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五天(指五天竺,即古印度)之地,道俗多作经行,直来直去,唯遵一路,随行随性,勿居闹处,一则痊痾,一则销食。”这里借指景空寺僧人经常往返的路径。
起句“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两句,
用赋笔写景空寺所处的地理位置,其山势雄伟及的弯曲盘旋的道路。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承首联描写路上所见风景。用迷和爱字,写景带情。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颈联继续描写在山中和朋友们悠然自得,感受大自然,放空心灵的与世无争的境界。
尾联“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用议论来肯定,居住处可以隔绝尘世的烦扰,仿佛到了鸡山那样空虚清静的佛家胜境。
写作手法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9

帖子

9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1
贡献
220
金钱
342
发表于 2024-8-7 18: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八讲作业——解析
游景空寺兰若 唐·孟浩然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解析:
景空寺在襄阳,岘山,是佛教圣地。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略称。即寺院。也指空净闲静的地方。唐·杜甫《谒真谛寺襌师》诗:兰若山高处,烟霞嶂几重。孟浩然隐居在岘山,景空寺又清静,孟浩然少不了造访。
孟浩然这首诗,以时间为主线,窜连起游历过程中的空间、场景,抒发了他游景空寺若兰的美好心境,描绘了一幅山水之境的画卷。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首联,点题,赋笔叙事,概要地点出游景空寺的事件。龙象:佛教用以喻诸阿罗汉中修行勇猛有最大能力者,指高僧、指罗汉像。 这里代指景空寺。这联通过一个状语拆分流水句,写出了路上的空间变化。前句:去景空寺行走的路上,后句,山腰要过了一个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颔联:细描路上的经过。前句:走着走着就被重叠的青绿山嶂迷路了,路上随时都有飘逸的藤萝带来的欣喜。前句“迷”——跌;后句“爱”——宕,经这一起伏,增强了途中趣味的生动性。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颈联,时间:到达了目的地,空间:景空寺的花林竹屿。在这么优美清静都环境畅饮高谈,快哉!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尾联:紧接颈联,抒发感慨,收束全篇。我今天来的这里(景空寺)。远离尘世,仿佛到了鸡山一般。鸡山:可能是山海经里的鸡山,山上多黄金、山下有丹雘,黑水发源于此。这些都与佛教有密切关系。从全诗意境判断,这里的“鸡山”可能并非实指某一山名,而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一种精神上的归宿。
这首诗都鲜明特点:以时间位顺序,转换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03: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