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55|回复: 28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十四讲绣菊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1421

主题

399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菜根谭文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407
贡献
3564
金钱
7463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7-2 08: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不要任何编辑,
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
要求素雅统一。

另外,请注意贴作业格式,要求一人一楼,
多的删除,谢谢合作!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十四竹绣菊组论坛作业贴

今天关于隐喻时空语式,
以及与普通的时空表达的不同,
就讲到这里。

下面布置一下今天的解析作业: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仔细读一下这首五律,看看是哪种对仗格式,
用词,下字,上下的关联。然后把自己的解析
写出来,并注意听每四次的一次呱呱解析课。
对照自己的解析与老师的不同。

作业截止时间2004.7.8日晚上八点

5650

主题

22万

帖子

7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翰墨清吟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1235
贡献
228661
金钱
24703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7-2 23: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吾波 于 2024-7-2 23:10 编辑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十四讲作业
绣菊04-吾波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解析:
1.对仗格式:首、颔和尾联均未对仗,只有颈联对仗,“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上下句属于并列式对仗句,对仗十分工整,水、云,名词对;回、度,动词对;青嶂、绿溪,颜色字修饰名词的偏正词组相对;和、阴,动词对。双主谓句。
2.用词下字:首联着一“狭”字,形容武陵川溪道的狭窄、隐蔽,少为人入,少为人知;着一“入”字,轻轻的进入,衬托出花林的幽静、偏僻,优美,不忍打扰,破坏这里的宁静。
颔联的“幽源”即指桃源世界,“几深”指精微。神秘莫测的桃花源世界,仙人也深信几分。二句为议论抒情。
颈联四个动词“回”“合”“度”“阴”巧妙,活灵活现,如临其境,如见其状。溪水迂回、隐没在青嶂合拢处,天云飞过,绿溪变得阴郁。
尾联省略主语“我”,上句三个动词,“坐”修饰“听”,是听的姿势;“啸”是猿猴的动作,着一“闲”,显得猿猴的清闲、悠然自在。坐着听悠闲的猿猴叫声,更加澄清自己的世外心。
狭、幽、深、合、阴、闲、清,这些字眼无不展现出武陵的清幽、宁静、闲适、神秘,犹如仙境一般。
3.上下的关联:首联描景叙事,是起;颔联叙事抒怀承接,是状语前置的流水句;颈联景转,描写景象明丽生动;尾联合,推进一层收结。整首诗布局是起承转合四分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1

主题

399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菜根谭文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407
贡献
3564
金钱
7463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06: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飞雪简析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首联“点题武陵,诗人通过在武陵泛舟所见景,
说道路很狭窄,只能在舟中赏景,是起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颔联”看到山势深幽莫测,如同仙境一般,
犹如进入世外桃源了。是承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颈联”是途中观察所见景,为实景,是视觉
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
进一步加深了对武陵山水的向往。
和王维这句相似,但稍有不同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是转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尾联“推进一层,是听到猿啸,
更显此处的幽静展现了诗人希望远离尘嚣,
追求一种清新脱俗的生活。


每一句都写的很精练,用字有神,下笔有多深的力度,布局为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3

主题

1204

帖子

7963

积分

版主

中华古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05
贡献
1516
金钱
3978
QQ
发表于 2024-7-3 16: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十四讲作业:

绣菊15-流星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解析:

对仗:似乎前两联都不是对仗,而1、4句对仗。信几,应该是指仙人的印信跡象。颈联的对仗很工整,为双主谓结构,互为因果关系。青嶂合导致水回,云度导致绿溪阴。

诗人善于运用自然意象来构建诗歌的骨架,同时注重字词的锤炼与对仗的工整。颈联的对仗不仅形式上严谨,而且在意境上也相互呼应、相得益彰。此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色彩词汇(如“青嶂”、“绿溪”)来增强诗歌的画面感与视觉冲击力,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鲜明。

在这首诗中,孟浩然不仅是在描绘自然景色,更是在抒发自己的情感与心境。通过“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而“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则直接点明了他在这样的环境中所获得的心灵净化与超脱。猿啸声作为自然界的声音,与诗人的心境相互呼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和谐与宁静的氛围。

全诗起承转合结构,孟浩然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情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幽深莫测、宁静美好的仙境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

帖子

20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1
贡献
46
金钱
77
发表于 2024-7-3 19:57: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善水知音 于 2024-7-3 21:12 编辑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十四讲作业:

绣菊16~知音茗茶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浅析:

一,
  题目《武陵泛舟》,顾名思义,这是一篇叙事诗。泛,给本诗定了基调:轻松。
二,
  1,首联: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武陵,地点。川路狭,讲路况,两岸狭长。棹,所乘交通工具是人力划桨的船。花林,花树繁多且分布范围大,成林了。所以“入”,写人舟小,衬托花林广。为下面的莫测埋伏笔。
  2,颌联: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莫测,难以估量。幽源,幽深的源头,结合首联的武陵花林,可以解读为诗人孟浩然是借代桃花源记的世外桃源。里,到底,深处。仙家,或指桃花源记住民传说之事,或指信仰神仙般桃花源的人。信,可信。几深,可信度有多少?
  3,颈联: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水回,回水,溪水湾(后回看)。青嶂,青山。合,连,交合。补充衔接颌联世外桃源(仙家)的幽深。云度,度,游过、飘过。绿溪阴,(本来两岸植物折射出来)绿色的溪流(变得更加)阴翳。颈联主旨是“看”,最后因为云过景暗(阴)了,“看”就不是主要的啦,这就为下面的“听”作伏笔。
  4,尾联: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坐,说明全面孟浩然可能是站在舟头或者舟尾,这时候才坐下来,人从站着到坐下来,这是一种从激动到放松下来的变化过程。听,聆听。闲猿,说明猿的自由自在,也是作者闲下来的借代。啸,猿声。这联上句呈上启下,用全面的所思所看所坐所听,导出最后的所感所悟。即弥清尘外心。结句可以看作是倒装句,即尘外心弥清。尘外,顾名思义,远离尘嚣。弥,全部,彻底,加强。
三,
  1,回看全诗,从诗意解,这像是作者所到所所思所想所历所看所听所感的一篇游记?首联写所叙之事,颌联写所思所想,颈联写所历所看,尾联写所为所听和所感;从写法看,首联叙事,颌联议论,颈联写景,尾联夹叙夹议。全篇也是夹叙夹议。不太像平常所说的那种起承转合?而且也只有颈联有对偶(至于当时近体诗是否一定要两联偶句,这里没有权威资料佐证,姑且不论,权当作孟浩然故意为之吧?),但是,不管是各联的意脉,还是头尾相接处的句、词、字,都衔接的非常自然顺畅,是高度的有机结合,环环相扣毫无阻涩。这种“丝滑”艺术很值得学习。
  2,值得深读的还有,文中“狭、棹、林、里、回、合、度、阴、坐、闲、尘”等等这些字,都是作者刻意锤炼出来的,都有很深的意思,不仅形象、生动、着力,而且多有其特定的意义所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1

帖子

218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72
贡献
543
金钱
829
发表于 2024-7-4 14: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十四讲作业
绣菊05-戈平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解析:
1.对仗格式:首、颔和尾联均未对仗,只有颈联对仗,“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上下句属于并列式对仗句,对仗十分工整,水、云,名词对;回、度,动词对;青嶂、绿溪,颜色字修饰名词的偏正词组相对;和、阴,动词对。双主谓句。
2.用词下字:首联着一“狭”字,形容武陵川溪道的狭窄、隐蔽,少为人入,少为人知;着一“入”字,轻轻的进入,衬托出花林的幽静、偏僻,优美,不忍打扰,破坏这里的宁静。
颔联的“幽源”即指桃源世界,“几深”指精微。神秘莫测的桃花源世界,仙人也深信几分。二句为议论抒情。
颈联四个动词“回”“合”“度”“阴”巧妙,活灵活现,如临其境,如见其状。溪水迂回、隐没在青嶂合拢处,天云飞过,绿溪变得阴郁。
尾联省略主语“我”,上句三个动词,“坐”修饰“听”,是听的姿势;“啸”是猿猴的动作,着一“闲”,显得猿猴的清闲、悠然自在。坐着听悠闲的猿猴叫声,更加澄清自己的世外心。
狭、幽、深、合、阴、闲、清,这些字眼无不展现出武陵的清幽、宁静、闲适、神秘,犹如仙境一般。
3.上下的关联:首联描景叙事,是起;颔联叙事抒怀承接,是状语前置的流水句;颈联景转,描写景象明丽生动;尾联合,推进一层收结。整首诗布局是起承转合四分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4

帖子

126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07
贡献
281
金钱
493
发表于 2024-7-5 16: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苍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十四讲作业
绣菊18–筇林红袖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仔细读一下这首五律,看看是哪种对仗格式,用词,下字,上下的关联。写出自己的理解解析。

(1)首联“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点题事起。地点武陵,川路狭:水路狭窄。前面的船进入了花林。是说一边划船一边赏景。
(2)颔联:“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欣赏这山清水秀的美景,如同进入了仙境世外桃源了一般。承上启下。
(3)颈联“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继续写景,实景,对仗句工整。
(4)尾联“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听到猿叫的声音,就能清心安神。使人能够在这仙境里脱俗,享受这种美丽的大自然赋予的生活。
纵观全诗,表达了作者孟浩然的情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桃花源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自然美景中,心灵得到了净化与升华,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章法布局:起承转合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2

帖子

13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05
贡献
295
金钱
506
发表于 2024-7-5 19: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十四讲作业
绣菊-洗尘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解析:
这是一首记游诗,当作于开元十四年(726)诗人游岭南途中折回武陵访友时。自晋陶渊明妙笔神思,创造出那个清净幽美的世外桃源后,小小的武陵溪便成了胜灵之地,多少人泛舟其上欲寻胜迹仙踪。在这首记游诗里,“最嘉陶征君”的孟浩然并没有着墨于桃源洞中的世界,去勾画那些虚无缥缈的幻境,而是着力描绘了武陵山水的清虚静穆,从这里我们仿佛可以聆听到尘外的清音,引起无限遐想。

这首五律起承转合布局,首联赋起,描景叙事,记泛舟之事。颔联承以对桃源的揣度,议论抒情,不对仗,流水句一气贯注,清旷幽渺,古朴自然。颈联反手写景,转以摹武陵景致,双主谓句,对仗工稳——水、云,名词对;回、度,动词对;青嶂、绿溪,颜色字修饰名词的偏正词组相相对;合、阴,动词对。尾联述诗人的感受,推进一层收结。

全诗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文思婉转,渐入佳境,创造出物我一体的清幽境界。

诗中下字精妙,首联着一“狭”字,形容武陵川溪道的狭窄、隐蔽,少为人入,少为人知;着一“入”字,轻轻的进入,衬托出花林的幽静、偏僻,优美,不忍打扰,破坏这里的宁静。颔联的“幽源”即指桃源世界,“几深”指精微。神秘莫测的桃花源世界,仙人也深信几分。颈联四个动词“回”“合”“度”“阴”巧妙,活灵活现,如临其境,如见其状。溪水迂回、隐没在青嶂合拢处,天云飞过,绿溪阴浓。尾联省略主语“我”,上句三个动词,“坐”修饰“听”,是听的姿势;“啸”是猿猴的动作,着一“闲”,显出猿猴的清闲、悠然自在。坐着听悠闲的猿猴叫声,更加澄清自己的世外心。狭、幽、深、合、阴、闲、清,这些字眼无不展现出武陵的清幽、宁静、闲适、神秘,犹如仙境一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18

帖子

376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60
贡献
876
金钱
1449
发表于 2024-7-5 21: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十四讲作业
绣菊组.28.闪亮每一天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仔细读一下这首五律,看看是哪种对仗格式,
用词,下字,上下的关联。然后把自己的解析
写出来,并注意听每四次的一次呱呱解析课。
对照自己的解析与老师的不同。

解析:
对仗格式:
这首诗的颔联“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和颈联“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对仗工整。颔联属于宽对,以“莫测”对“仙家”,“幽源里”对“信几深”;颈联在词性、结构和平仄上对仗更加精巧,“水回”对“云度”,“青嶂合”对“绿溪阴”。

用词:
诗中用词精准且富有诗意。“狭”字形象地描绘出武陵川路的狭窄;“棹”字点明出游的方式是划船;“幽源”“仙家”等词增添了神秘的氛围;“回”“度”等动词生动地展现了水流和云动的姿态;“闲”字突出了猿啸的悠然,与诗人心境相呼应。

下字:
下字精准巧妙,譬如“合”字表现出青山环绕的态势,“阴”字描绘出绿溪边云影带来的阴凉之感。

上下关联:
首联开篇点明地点是在狭窄的武陵川,舟行进入花林,为后文写景抒情铺垫。颔联由眼前之景引发对幽谷深处仙家的思考,增添了神秘虚幻之感。颈联进一步描绘山水的美妙景色,水流迂回,青山闭合,云彩飘过,绿溪生阴。尾联以“坐听闲猿啸”的悠闲场景收束,渲染出清幽的氛围,从而引出“弥清尘外心”,表达诗人在这样宁静美好的环境中内心的超脱与纯净,与前面的景色描写相互映衬,情景交融。

这首诗意境清幽,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层层推进的结构,展现了武陵风光的迷人以及诗人超脱世俗的心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9

帖子

74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6
贡献
175
金钱
284
发表于 2024-7-5 21:2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十四讲作业:

绣菊25-梅岭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浅析:

一,
  题目《武陵泛舟》,顾名思义,这是一篇叙事诗。泛,给本诗定了基调:轻松。
二,
  1,首联:“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武陵,地点。川路狭,讲路况,两岸狭长。棹,所乘交通工具是人力划桨的船。花林,花树繁多且分布范围大,成林了。所以“入”,写人舟小,衬托花林广。为下面的莫测埋下了伏笔。
  2,颌联:“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莫测,难以估量。幽源,幽深的源头,结合首联的武陵花林,可以解读为诗人孟浩然是借代桃花源记的世外桃源。里,到底,深处。仙家,或指桃花源记住民间传说之事,或指信仰神仙般桃花源的人。信,可信。几深,可信度有多少?
  3,颈联:“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水回,回水,溪水湾(后回看)。青嶂,青山。合,连,交合。补充衔接颌联世外桃源(仙家)的幽深。云度,度,游过、飘过。绿溪阴,(本来两岸植物折射出来)绿色的溪流(变得更加)阴翳。颈联主旨是“看”,最后因为云过景暗(阴)了,“看”就不是主要的啦,这就为下面的“听”作伏笔。
  4,尾联: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坐,说明前面孟浩然可能是站在舟头或者舟尾,这时候才坐下来,人从站着到坐下来,这是一种从激动到放松下来的变化过程。听,聆听。闲猿,说明猿的自由自在,也是作者闲下来的借代。啸,猿声。这联上句承上启下,用全面的思看坐听,导出最后的感悟。即弥清尘外心。结句可以看作是倒装句,即尘外心弥清。尘外,顾名思义,远离尘嚣。弥,全部,彻底,加强。
三,
  1,纵观全诗,表达了作者孟浩然的情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桃花源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自然美景中,心灵得到了净化与升华,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2,值得深读的还有,文中“狭、棹、林、里、回、合、度、阴、坐、闲、尘”等等这些字,都是作者刻意锤炼出来的,都有很深的意思,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多有其特定的意义所指。
章法布局:起承转合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

主题

823

帖子

5709

积分

副首版

沧浪书院词三期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14
贡献
1221
金钱
2237

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4-7-5 22: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碧海晴空 于 2024-7-5 22:35 编辑

绣菊27碧海晴空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仔细读一下这首五律,看看是哪种对仗格式,
用词,下字,上下的关联。


解析: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首联没用对仗。武陵源的水路非常狭窄,船头进入到一片花林之中。平铺直叙,没有运用任何修辞手法。用词准确,语言简练。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颔联也没有使用对仗手法。流水句,一脉而下写出作者心中的感想。深悠的水路,作者无法预知水流尽头的远近,如同进了仙界一样,不知道再行进多远才能到达仙人们居住的地方。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颈联对仗非常工稳。前二后三关联紧密。水路上景致的变化写得惟妙惟肖,如在眼前。水势回旋之处两侧的青山合拢起来,云彩过处碧绿的溪水更加映出山的影子。合字和阴字用得形象贴切,充满画面感。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尾联也没有对仗。作者坐在行进的船上,听着两岸猿声不断,它们的悠闲自在,令作者一颗尘世之外的心,更觉清幽宁静。闲字突出了沿途景致令人放松心灵得到舒缓。清字用得灵动,给人清爽悠然之感,如同身临其境。

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0

帖子

8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7
贡献
165
金钱
369
发表于 2024-7-5 23:5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十四讲作业
绣菊06-淡墨疏痕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解析】
首联:泛舟在狭窄的武陵溪上,船儿划入一片桃花林中。前棹:向前划船。
颔联:谁能度测这仙人居住的桃花源究竟有多深!此二句暗用典故,将读者引入对世外仙境的怀想之中。《桃花源记》说,桃花林尽处有一山洞,里头便是桃源世界,居住着为避秦时战乱而来的人。信:实在,的确。
颈联:反手写景,大自然显露的绰约风姿,使诗人为之倾倒。流水曲折,翠岭迭回,绿荫荫的水面上,若有若无的云气飘浮着。
尾联:推进一层,陶醉在这山光水色中,坐着听到猿声长啸,真是很能使尘心清静啊。
对仗格式:这首诗只有颈联对仗,首联、颔联和尾联均未对仗。颈联“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属于并列式对仗句,为工对,上下句基本小类相对。
用词下字:最大的特色是围绕武陵的幽静来炼字,如:狭、幽、深、合、阴、闲、清,这些字眼无不展现出武陵的清幽、宁静、闲适、神秘,犹如仙境一般。
布局:起承转合四分法。首联描景叙事,是起;颔联叙事抒怀承接,是状语前置的流水句;颈联景转,描写景象明丽生动;尾联合,推进一层收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9

帖子

12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84
贡献
293
金钱
479
发表于 2024-7-6 00: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十四讲作业:
绣菊组/寒澈清秋

解析作业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解析】
从题目《武陵泛舟》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游记诗。作者通过对大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心境和感慨。
首联赋笔扣题,流水句领起,描述武陵溪越走越窄,渐渐划入花丛之下,“狭”字,暗用《桃花源记》:“初极狭……”意。
颔联意承,采用流水句议论抒情,面对悠长的水路不知道哪里是尽头,深信这是仙人居住的地方。“莫测”增添了神秘感。“幽”字写出隐蔽和安静。
颈联反手写景,对仗工整。采用双主谓句式,实笔描写水的迂回、山的青翠,云的清闲、溪的悠长,镜头有远有近、有高有低,色彩鲜明。
尾联变换角度,由视觉转写听觉,采用流水句式,推进一层收结。悠然闲坐、静听猿啸,远离尘嚣得到心灵净化与超脱。
全诗只有颈联使用对仗句,其他三联都是流水句。采用起承转合布局方法。使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丰富了意象和意境。首联赋笔扣题“武陵泛舟”,着一“狭”一“入”写出此地的隐蔽和清幽,逗出下联“幽源”。颔联写意抒情,虚笔描写对桃源的探索和好奇。颈联实笔描景,清新脱俗,对仗工整。尾联着一“闲”字,写出猿啸的清旷之境,那也是作者所向往和追求的境界,“弥清尘外心”收的意味悠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0

帖子

10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72
贡献
242
金钱
420
发表于 2024-7-6 11:5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研班五律第十四讲绣菊组作业
绣菊组13﹣静莲


解析: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作业要求:
仔细读一下这首五律,看看是哪种对仗格式,用词,下字,上下的关联。然后把自己的解析写出来,并注意听每四次的一次呱呱解析课。对照自己的解析与老师的不同。


试析如下:
老孟这首写得的在武陵溪上泛舟之事。
首联流水句赋起,川路,即水路之意,狭,狭窄,前棹,小舟往前行的意思,花林,指桃花林。颔联也是流水句,这里为作者想像,在幽深的桃花源里,仙家在哪里呢。测,猜测之意,信,确信之意,这里为揣想。作者边行舟边遐想武陵源中的仙家之事。颈联景转,写眼前之景,水路回转之际,可见青山隐隐于绿水之间,又有白云飞度,一回一合,一度,下字极其灵动优美。可见仙家虽不可寻,但眼前之景,甚是美好。尾联顺势而结,面对之清静之景,我且闲坐片刻,听听猿声长啸,更加涤清了我这颗尘外之心。
通篇是扣的桃花源记来写,但中间加入了自已的情绪。小诗起承转合四分法结构,下字优美灵动,意境清幽淡泊,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游记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90

帖子

587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63
贡献
1253
金钱
2503
发表于 2024-7-6 14: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十四讲作业
绣菊11-清风徐徐
解析孟浩然的这首五律,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仔细读一下这首五律,看看是哪种对仗格式,
用词,下字,上下的关联。然后把自己的解析写出来

1,创作背景:
这首诗应当是孟浩然游岭南途中折回武陵访友时(公元726年,即开元十四年)所作。

2.对仗格式:
中二联,颔联是流水句,颈联是对仗句。颈联,“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上下句属于并列式对仗句,对仗十分工整,水、云,名词对;回、度,动词对;青嶂、绿溪,颜色字修饰名词的偏正词组相对;合、阴,动词对。双主谓句。

3.用词下字:
首联:“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诗人通过简练的笔墨描写了进入武陵山水的场景。诗人乘舟前行,发现前去桃花源的溪川逐渐狭窄,前面已径驶入两岸开满桃花的地方了。时空语交代了时间地点情境,为后文描绘仙境做了铺垫。川路:武陵川溪。“狭”字,就是说武陵川溪狭窄、隐蔽,前棹入,划船前行而入,一个“入”字,道出主人翁惊喜和慎微,衬托出花林的幽静、偏僻,优美,一下把读者带入到《桃花源记》的仙境之中,意趣盎然,浮想联翩。

颔联:“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颔联议论,承接“入花林”而来。诗人用陶渊明桃花源记典,“幽源”即指桃花源深处,仙家,是指桃花源里人的美称,“莫测”“几深”两个词组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源仙境的敬畏和好奇。神秘莫测的桃花源幽静之处,即便是仙人也深信几分。此时船已在武陵源里泛游,源头幽深不可穷测。而仙人的居处隐藏有多深,音讯难寻。“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这里是递进关系流水句。行船在武陵溪中,是要寻隐居的仙人,查其音讯行踪,故这里的信,不是相信的意思,而是音讯的意思。

颈联:“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颈联反手写景,诗人开始描写桃花源仙境的具体景色。水流转弯处,与高耸入云的青山相融合一起,彩云飘过,山间小溪瞬时变得阴暗起来。细腻的笔法,生动的刻画出幽静而深秘的世界。四个动词“回”“合”“度”“阴”巧妙,活灵活现,如临其境,如见其状。视觉上从水天,云山,空间高低错落有致,在绿茵茵的溪流水面上,投下云朵阴影,水面或明或暗。这里“水回”“云度”寻常野景,经诗人把一闪即逝的感受真切的用韵语表达出来,意境就格外别致,景象称妙。

尾联:“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尾联推进一层,入情收结。坐在船上,诗人在舟中静静的听着猿猴的啼鸣,感受到远离尘嚣的宁静和清澈。同时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此处坐听闲猴啸,省略主语“我”,三个动词,“坐”修饰“听”,是听的姿势;“啸”是猿猴的动作,“闲”,猿猴的清闲、悠然自在。坐着听悠闲的猿猴叫声,更加澄清自己的世心。因此才是“闲猿啸”,表现高旷悠远的空间感。一声声的猿啼,使环境显得越加清幽寂静,使诗人更觉“尘念顿消”,仿佛他也成了桃源一仙了。
狭,幽、深、合、阴、闲、清,这些动用了字,无不展现出武陵的清幽、宁静、闲适、神秘,犹如仙境一般。整首诗时空语运用有序,画面立体清晰。

4.上下的关联:
      首联描景叙事,是起;颔联叙事抒怀承接,是状语前置的流水句;颈联景转,描写景象明丽生动;尾联合,推进一层收结。整首诗布局是起承转合四分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0

主题

2312

帖子

9742

积分

版主

古今墨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94
贡献
2530
金钱
3467
发表于 2024-7-6 15: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十四讲作业  绣菊03-秋水长天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仔细读一下这首五律,看看是哪种对仗格式,
用词,下字,上下的关联

这首五律《武陵泛舟》首联,颔联不对仗,颈联对仗。

用词方面,诗人选取了如“武陵”“幽源”“花林”“青嶂”“绿溪”等富有诗意和画面感的词汇,营造出优美的意境。

下字精准,如“狭”字形象地描绘出武陵川路的狭窄;“合”字生动地展现出青山环绕的景象。

上下关联紧密。首联“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先点明地点和前行的动作,为下文的写景抒情做铺垫。颔联“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由眼前之景引发对仙境的遐想和思考。颈联“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继续描绘周围的山水风光,对仗工整,景色优美。尾联“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在描绘听觉感受的同时,表达出诗人超脱尘俗、心境清明的感受,与前文的景色描写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清幽的画面,也抒发了诗人对自然和超脱尘世的向往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44

帖子

3210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律研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33
贡献
775
金钱
1225
发表于 2024-7-6 15: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研修班五律绣菊组第十四讲解析作业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仔细读一下这首五律,看看是哪种对仗格式,用词,下字,上下的关联。然后把自己的解析写出来,并注意听每四次的一次呱呱解析课。对照自己的解析与老师的不同。

梦依试解

这首武陵泛舟:首联赋起,叙述描写泛舟武陵的路况以及归隐的时间地点。颔联因为林深悠长联想到了仙人的存在。这里用方位词里作状语,成了流水对,所以不对仗。颈联: 反手写景,描写山间和云彩的自然景致。写出水与云的动态。而且是双主谓句,对仗工稳,水云名词对;回度动词对;青嶂,绿溪,颜色字修饰名词的偏正词组相对;合阴动词对。尾联推进一层,坐着听到猿声长啸,真是很能使尘心清静啊。
这首诗首先立意清晰,表达了孟浩然远离世事,寻找归隐之地的心境。言志明了,非常向往桃花源那样的仙境。追求陶渊明的人生境界。
在表达手法上,以清新自然十分流畅的笔法,如清溪深流,缓缓深入,层层递进,一脉相承。
在用词造句上,颇为考究,首联的狭,很自然地带出了测和幽、深等字,造境如画。颈联的景色描写如泼墨一样挥洒而成。尾联的表意水到渠成,尤其是取猿啸之音起意,更加衬托出自己的君子之志,君子如猿鹤,小人如沙虫。这种实比意深而隽永。

全诗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文思婉转,渐入佳境,创造出物我一体的清幽境界。

这首诗布局为起承转合。

诗中下字精妙,首联着一“狭”字,形容武陵川溪道的狭窄、隐蔽,少为人入,少为人知;着一“入”字,轻轻的进入,衬托出花林的幽静、偏僻,优美,不忍打扰,破坏这里的宁静。颔联的“幽源”即指桃源世界,“几深”指精微。神秘莫测的桃花源世界,仙人也深信几分。颈联四个动词“回”“合”“度”“阴”巧妙,活灵活现,如临其境,如见其状。溪水迂回、隐没在青嶂合拢处,天云飞过,绿溪阴浓。尾联省略主语“我”,上句三个动词,“坐”修饰“听”,是听的姿势;“啸”是猿猴的动作,着一“闲”,显出猿猴的清闲、悠然自在。坐着听悠闲的猿猴叫声,更加澄清自己的世外心。狭、幽、深、合、阴、闲、清,这些字眼无不展现出武陵的清幽、宁静、闲适、神秘,犹如仙境一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8

帖子

7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3
贡献
181
金钱
275
发表于 2024-7-6 17:27: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云飞 于 2024-7-6 17:39 编辑

沧浪书院诗妍班五律第十四讲绣菊组作业

绣菊组12/海云飞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仔细读一下这首五律,看看是哪种对仗格式,
用词,下字,上下的关联。然后把自己的解析
写出来,并注意听每四次的一次呱呱解析课。
对照自己的解析与老师的不同。

注释:幽源:桃源世界。嶂:山壁立如屏障。度:过。弥:更。尘外:犹言世外。武陵:湖南常德因桃花源而有名。
布局:总分分总,先景后情。
首联:首句点题,写出武陵川路很狭窄,舟行缓慢而行。一个狹一个入,可以看出溪地很少与外界交往。
颔联:流水对。莫测,和仙家,就可以看出武陵这个地方很神秘,武陵桃花犹如仙境,恐怕仙家也在此居住。
颈联:水流与青山合在一起,白云度过绿树青荫。回,合,度,阴,都是连动字,所以颈联是连动句。
同时也反映出舟在缓慢而行,所经过看到的景色。
尾联:抒情总结,坐在船上听猿啸虽然是很凄凉,但是自己处在尘世之外无欲无求心灵就如水一般清澈。


)译文:武陵山区河道狭窄,船头穿过花林,无人能猜测出那幽深的源头,仙家的真实信仰有多深清澈的水回流在青山峻岭之间,白云穿过绿色的溪水阴影。坐在这船上聆听猿猴的啸声,心灵在尘世之外变得更加清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2

帖子

400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76
贡献
948
金钱
1535
发表于 2024-7-6 18: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解析: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首联直起,开篇点明地点与行程,“狭”字准确的描绘出武陵川路的情形,给人以局促之感;棹”字形象地描绘出划船的动作,狭窄的川路与随后进入花林的小舟打造了一个世外桃源之境。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颔联流水对,议论,由眼前景引发对幽源深处仙家的揣测,是由实入虚的联想。
幽源”“仙家”营造出神秘幽深的氛围。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颈联反手写景,描绘水流与云彩,展现出优美的自然景象。
“回”“度”生动地展现了水流与云动的姿态。
水回”对“云度”,“青嶂合”对“绿溪阴”,对仗精巧。
合”字写出青嶂环绕的紧密;“阴”字描绘出绿溪边的阴凉。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尾联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宕开一笔收结,转向诗人自身在这样的环境中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与前文的景色描写相互映衬,情景交融。
​布局:起承转合四分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313

帖子

2638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交流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62
贡献
599
金钱
1002
发表于 2024-7-6 22: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十四讲绣菊组作业:

第十四讲解析作业:绣菊08-爱你一万年(花海飘香)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解析:这首诗前两句是初进武陵溪的情况,武陵的这条路很狭窄,往前划船就见到了桃花源林,第二联写进入桃花源后心里表现,第三联写桃花源具体实景,第四联写桃花源对自己的影响。
这首诗写诗人想逃脱现实,寻找理想桃源。但桃源其实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美好。首先,去的路很狭,不是那么好走。再说莫测之处真有仙家吗?再三山与水绕来合去的,天空的云移动,人在船上感觉阴森可怕,还有山上的猿声很悲凉,让人更感觉是尘外,更凄清,更孤独,更冷淡
。虽然作者没有表达出来,但只要深刻体会便知。题目是武陵泛舟,一般喜欢的人会用暖色调!但作者没有用,诗中找不出暖色字来。可见作者是另一种心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8

帖子

2956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诗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69
贡献
797
金钱
1093
发表于 2024-7-6 22: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解析: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首联直起,开篇点明地点与行程,“狭”字准确的描绘出武陵川路的情形,给人以局促之感;棹”字形象地描绘出划船的动作,狭窄的川路与随后进入花林的小舟打造了一个世外桃源之境。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颔联流水对,议论,由眼前景引发对幽源深处仙家的揣测,是由实入虚的联想。
幽源”“仙家”营造出神秘幽深的氛围。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颈联反手写景,描绘水流与云彩,展现出优美的自然景象。
“回”“度”生动地展现了水流与云动的姿态。
水回”对“云度”,“青嶂合”对“绿溪阴”,对仗精巧。
合”字写出青嶂环绕的紧密;“阴”字描绘出绿溪边的阴凉。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尾联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宕开一笔收结,转向诗人自身在这样的环境中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与前文的景色描写相互映衬,情景交融。
​布局:起承转合四分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03

帖子

1322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驿站吟风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02
贡献
301
金钱
514
发表于 2024-7-6 22:5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苍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十四讲作业
绣菊20-瘦田耕农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仔细读一下这首五律,看看是哪种对仗格式,用词,下字,上下的关联。写出自己的理解解析。

(1)首联“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点题事起,是说作者泛舟缘流而上,水面越来越窄,最终到达源头,然后进入一片桃花林中。这是化用桃花源的故事。首联流水句起。
(2)颔联:“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在这神秘莫测,幽静美丽的桃源里,我深深的相信,会有仙人在这里安家,此处家字名词动用,与测对,但后三不对账,依旧是流水。
(3)颈联“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对仗工整,傍晚作者顺流而下,回望桃源,看不见了,两边的青山犹如合在了一起,山谷溪水处升起暮云暗了下来。
(4)尾联“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我不需要划船,水带着我顺流而下,听到山中猿叫的声音,使我忘却了尘世之心。多想永远的清心静神,待在这仙境里,享受这种美丽的大自然赋予的生活啊。
纵观全诗,表达了作者孟浩然的情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桃花源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自然美景中,心灵得到了净化与升华,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章法布局:起承转合法,按照游历顺序到达,感受,回转,留恋的顺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

帖子

2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0
贡献
55
金钱
87
发表于 2024-7-7 01: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十四讲作业:

绣菊29~图图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解析:首联破题,在武陵溪沿前人足迹,驾着小舟,溯流而上,寻找桃花。一狭字说明此处幽深,入花林一笔带过,进入目的地。
   颔联未对仗,直接议论抒情,这么幽静的地方,才是仙家居住地啊。颈联对仗工整,双主谓结构,前二后三因果关系,溪水曲折,愈显得青山叠翠;浮云漂浮在溪水上,遮住了阳光,更显清净。置身如此,心情愈发宁静,此处景语是诗人的所见的感受。“回”、“合”、“度”、“阴”动词的运用。动中显静;
尾联收束,坐听一次说明诗人悠闲之态,如此美景,幽静之地,才会使诗人尘念顿消。表现了清淡幽雅的情趣。
章法布局:起承转合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76

帖子

1808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楹联三兼曲二、赋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97
贡献
461
金钱
677
发表于 2024-7-7 10: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十四讲作业:

绣菊17-黑咖啡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首联是一个复句式流水,前句说武陵的水路弯曲狭长,为一个状语前置句;后句出主语,说我的船棹着水无意间进入了花林。首联暗用了陶渊明的桃花源典。接下来的颔联是个时空状语句,接的是首联次句,入花林之后所见。在一个幽深莫测的地方,怕是有住着仙家,感觉是来到了一个仙家修仙的地方。莫测幽源、仙家信几是实景,后跟里、深,就把句子由实转虚了。颈联续写继续往前再看到的景象,是水蜿蜒向前与远处的青山合在一起,天上的云彩飘过后,为地上的绿溪遮了荫。尾联写走累了,干脆坐下来,闲听猿啸声,放空下自己,清静下这个凡尘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3

帖子

276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93
贡献
656
金钱
1055
发表于 2024-7-7 16: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解析,哪种对仗格式,用词,下字,上下的关联。

绣菊09-非鱼红色

答:
背景:这是一首游记诗,作于开元十四年(726)诗人游岭南途中折回武陵访友时。自晋陶渊明创造出那个清净幽美的世外桃源后,武陵溪便成了旅游胜地。诗中着力描绘了武陵山水的清虚静穆,从这里我们仿佛可以聆听到尘外的清音,引起无限遐想。

布局:起承转合,首联赋起,描景叙事,记泛舟之事。颔联承以对桃源的揣度,议论抒情,流水句一气贯注,清旷幽渺,古朴自然。颈联反手写景,转以摹武陵景致,双主谓句,因果对仗句工整:水、云,名词对;回、度,动词对;青嶂、绿溪,颜色字修饰名词的偏正词组相相对;合、阴,动词对。尾联述诗人的感受,推进一层收结。
全诗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文思婉转,渐入佳境,创造出物我一体的清幽境界。

下字:首联着一“狭”字,形容武陵川溪道的狭窄、隐蔽,少为人入,少为人知;着一“入”字,轻轻的进入,衬托出花林的幽静、偏僻,优美,不忍打扰,破坏这里的宁静。颔联的“幽源”即指桃源世界,“几深”指精微。神秘莫测的桃花源世界,仙人也深信几分。颈联四个动词“回”“合”“度”“阴”巧妙,活灵活现,如临其境,如见其状。溪水迂回、隐没在青嶂合拢处,天云飞过,绿溪阴浓。尾联省略主语“我”,上句三个动词,“坐”修饰“听”,是听的姿势;“啸”是猿猴的动作,着一“闲”,显出猿猴的清闲、悠然自在。坐着听悠闲的猿猴叫声,更加澄清自己的世外心。狭、幽、深、合、阴、闲、清,这些字眼无不展现出武陵的清幽、宁静、闲适、神秘,犹如仙境一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1

帖子

19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96
贡献
437
金钱
738
发表于 2024-7-8 05:57: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深山闲人 于 2024-7-8 07:24 编辑

作业
19-深山闲人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解析:
      武陵川路窄,前棹入花林。武陵山区的河道狭窄,船头穿过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别无人能揣测那幽深的源头,仙家的真实信仰有多深厚。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清澈的水回流在青山峻岭之间,白云穿越绿色的溪水阴影。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坐在这里聆听猿猴悠闲的啸声,心灵在尘世之外变得更加清澈。   
      用词下字:“回”字、“度”字俱眼。凡眼,有虚宇眼,有实字眼,有半虚半实眼。“回”、“度”字,半虚实也,全首写得浓至,无一字不佳。意境孤秀,“棹入花林”,便得趣,次言已知仙境矣,却又不可穷测。“水回”、“云度”二语,正顶“幽”、“深”来。结谓到此尘念已息,更闻猿啸,此心弥清。总美武陵溪源妙异。大抵孟诗遇景入韵,浓淡自如,景物满眼,兴致却别。
       对仗格式:首、颔和尾联均未对仗,只有颈联对仗,“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上下句属于并列式对仗句,对仗十分工整,水、云,名词对;回、度,动词对;青嶂、绿溪,颜色字修饰名词的偏正词组相对;和、阴,动词对。
        这首诗描绘了武陵山水的清虚静穆,通过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手法,创造出物我一体的清幽境界。诗中先记泛舟之事,次写对桃源的揣度,再摹武陵景致,末述诗人的感受,文思婉转,渐入佳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9

帖子

76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8
贡献
197
金钱
286
发表于 2024-7-8 06: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绣菊21-相忘于江湖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仔细读一下这首五律,看看是哪种对仗格式,
用词,下字,上下的关联。然后把自己的解析
写出来,并注意听每四次的一次呱呱解析课。
对照自己的解析与老师的不同。
答:孟浩然这首诗当作于开元十六年前的一次湘桂之行中,后仅到湘南即折回往武陵,拜访友人袁太祝。诗人泛舟大约不是入灵境、寻仙源的,他到这个幽静去处,使心灵得到安抚,表现了作为隐逸之士的雅致清风。诗人感受清新,写得从容自然,全诗流露出一种韵致飘逸的格调。

历代以桃源为题材的诗作很多,诗人在诗的一开始,也没有忘记这是有着美丽传说的武陵桃源。他驾着小舟,溯流而上,夹岸桃林,愈走愈狭,更显出这幽深莫测的仙家去处。但他不把重点放在前人笔墨所及之处,只虚虚地带过,他的重心落在自己独特感受上。

“水回”以下四句,写大自然显露的绰约风姿,使诗人为之倾倒。你看他的笔下,流水曲折,翠岭迭回,绿荫荫的水面上,若有若无的云气飘浮着。诗人陶醉在这山光水色中,索性任舟荡游。他悠然地于舟中: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李白有 “两岸猿声啼不住”句,因船疾行,猿啼一声未了一声又接上了。孟浩然是“坐听”,因此才是“闲猿啸”。如果说李白的诗句给人以速度感的话,孟浩然的诗句则表现的是高旷悠远的空间感。一声声的猿啼,使环境显得愈加清幽寂静,使诗人更觉“尘念顿消”,仿佛他也成了桃源一仙了。

诗人写这首诗时,虽为隐逸之士,却不是对政治绝望之后的消极出世。就在这次武陵之游中,他还写有“迟尔为舟楫,相将济巨川”(《洞庭湖寄阎九(防)》)的诗句,表现了他政治上的志向。所以这首诗中虽表现了清淡幽雅的情趣,却绝无萧瑟、寂寞之感。

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9

帖子

76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8
贡献
197
金钱
286
发表于 2024-7-8 07:2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两三钱作业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仔细读一下这首五律,看看是哪种对仗格式,
用词,下字,上下的关联

这首五律武陵泛舟首联,颔联不对仗,只有颈联对仗。

用词方面,诗人选取了如“武陵”“幽源”“花林”“青嶂”“绿溪”等富有诗意和画面感的词汇,营造出优美的意境。

下字精准,如“狭”字形象地描绘出武陵川路的狭窄;“合”字生动地展现出青山环绕的景象。

上下关联紧密。首联“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先点明地点和前行的动作,为下文的写景抒情做铺垫。颔联“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由眼前之景引发对仙境的遐想和思考。颈联“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继续描绘周围的山水风光,对仗工整,景色优美。尾联“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在描绘听觉感受的同时,表达出诗人超脱尘俗、心境清明的感受,与前文的景色描写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清幽的画面,也抒发了诗人对自然和超脱尘世的向往之情。

诗人写这首诗时,虽为隐逸之士,却不是对政治绝望之后的消极出世。就在这次武陵之游中,他还写有“迟尔为舟楫,相将济巨川”(《洞庭湖寄阎九(防)》)的诗句,表现了他政治上的志向。所以这首诗中虽表现了清淡幽雅的情趣,却绝无萧瑟、寂寞之感。
布局:是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77

帖子

339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11
贡献
786
金钱
1310
发表于 2024-7-8 11: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绣菊07  冬日春天作业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对仗格式:首、颔和尾联均未对仗,只有颈联对仗,“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上下句属于并列式对仗句,对仗十分工整,水、云,名词对;回、度,动词对;青嶂、绿溪,颜色字修饰名词的偏正词组相对;和、阴,动词对。双主谓句。

1、首联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首联“点题武陵,诗人通过在武陵泛舟所见之景。
说的是通往武陵的道路很狭窄,再往前就进入花林。
2、颔联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颔联”看到山势深幽莫测,如同仙境一般,犹如进入世外桃源了。
3、颈联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颈联”是途中观察所见景,为实景,是视觉
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
进一步加深了对武陵山水的向往。

4、尾联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尾联“推进一层,是听到猿啸,
更显此处的幽静展现了诗人希望远离尘嚣,
追求一种清新脱俗的生活。

1.对仗格式:首、颔和尾联均未对仗,只有颈联对仗,“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上下句属于并列式对仗句,对仗十分工整,水、云,名词对;回、度,动词对;青嶂、绿溪,颜色字修饰名词的偏正词组相对;和、阴,动词对。双主谓句。
2.用词下字:首联着一“狭”字,形容武陵川溪道的狭窄、隐蔽,少为人入,少为人知;着一“入”字,轻轻的进入,衬托出花林的幽静、偏僻,优美,不忍打扰,破坏这里的宁静。
颔联的“幽源”即指桃源世界,“几深”指精微。神秘莫测的桃花源世界,仙人也深信几分。二句为议论抒情。
颈联四个动词“回”“合”“度”“阴”巧妙,活灵活现,如临其境,如见其状。溪水迂回、隐没在青嶂合拢处,天云飞过,绿溪变得阴郁。
尾联省略主语“我”,上句三个动词,“坐”修饰“听”,是听的姿势;“啸”是猿猴的动作,着一“闲”,显得猿猴的清闲、悠然自在。坐着听悠闲的猿猴叫声,更加澄清自己的世外心。
狭、幽、深、合、阴、闲、清,这些字眼无不展现出武陵的清幽、宁静、闲适、神秘,犹如仙境一般。
3.上下的关联:首联描景叙事,是起;颔联叙事抒怀承接,是状语前置的流水句;颈联景转,描写景象明丽生动;尾联合,推进一层收结。
整首诗布局是起承转合四分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19: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