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21|回复: 27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十四讲竹郎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1421

主题

399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菜根谭文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407
贡献
3564
金钱
7463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7-2 08: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不要任何编辑,
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
要求素雅统一。

另外,请注意贴作业格式,要求一人一楼,
多的删除,谢谢合作!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十四竹郎兰组论坛作业贴

今天关于隐喻时空语式,
以及与普通的时空表达的不同,
就讲到这里。

下面布置一下今天的解析作业: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仔细读一下这首五律,看看是哪种对仗格式,
用词,下字,上下的关联。然后把自己的解析
写出来,并注意听每四次的一次呱呱解析课。
对照自己的解析与老师的不同。

作业截止时间2004.7.8日晚上八点

9109

主题

4万

帖子

20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雅风文社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4778
贡献
47690
金钱
7179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7-3 07: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十四讲竹郎组论坛作业贴

竹郎32-青山笑看人生
解析作业: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答解析如下:
     首联景起。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其意:武陵山区的河道狭窄,船头穿过花林。
    颔联景承。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其意:别无人能揣测那幽深的源头,仙家的真实信仰有多深厚。
     颈联转。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其意:清澈的水回流在青山峻岭之间,白云穿越绿色的溪水阴影。
    尾联抒情而结。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其意:坐在这里聆听猿猴悠闲的啸声,心灵在尘世之外变得更加清澈。
    中二联对仗。
    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06

帖子

2193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律诗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95
贡献
601
金钱
796
发表于 2024-7-3 15: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仔细读一下这首五律,看看是哪种对仗格式,
用词,下字,上下的关联。然后把自己的解析
写出来,并注意听每四次的一次呱呱解析课。
对照自己的解析与老师的不同。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14讲作业
竹郎19-皓月解析:【背景】
这首诗当作于开元十四年(726)诗人游岭南途中折回武陵访友时。自晋陶渊明妙笔神思,创造出那个清净幽美的世外桃源后,一条小小的武陵溪即便成了胜灵之地,多少人泛舟其上欲寻胜迹仙踪。在这篇记游诗里,“最嘉陶征君”的孟浩然并没有着墨于桃源洞中的世界,去勾画那些虚无缥缈的幻境,而是着力描绘了武陵山水的清虚静穆,从这里我们仿佛可以聆听到尘外的清音,引起无限遐想。章法上,作者先记泛舟之事,次写对桃源的揣度,再摹武陵景致,末述诗人的感受。这样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文思婉转,渐入佳境,终于创造出物我一体的清幽境界。

“武陵”古县名,即今湖南常德市。陶渊明《桃花源记》,称武陵郡渔人在武陵溪上捕鱼,曾偶入桃源洞。
武陵”二句:泛舟在狭窄的武陵溪上,船儿划入一片桃花林中。前棹:向前划船。
“莫测”二句:谁能度测这仙人居住的桃花源究竟有多深!此二句暗用典故,将读者引入对世外仙境的怀想之中。《桃花源记》说,桃花林尽处有一山洞,里头便是桃源世界,居住着为避秦时战乱而来的人。信:实在,的确。
“水回”二句:碧水延回,青峰重叠,云霞飞渡,溪流阴绿。“坐听”二句;坐在小船上听着猿猱幽闲的叫声,使自已超然物外的心境更加清静了。弥:益,更。
中二联是流水对
狭,深,合,阴,这些字都下得非常准确生动形象。
联与联之间关联非常紧密,首联点题总领,点明地点事件,颌联承接二分句描写自己揣度桃花源的幽深,颈联承接首句具体描写桃花源的优美景色。尾联回扣首联抒发自己游武陵源时超然物外的洒脱心境。本诗虚实结合,环环相扣,浑然一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6

帖子

53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73
贡献
1189
金钱
2081
发表于 2024-7-3 15: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南落花 于 2024-7-3 15:28 编辑

竹郎江南
首联:点明地点武陵,事件划船入花林。
颔联:此乃错综对,本为:幽源莫测里,仙家信几深。莫测和信几深都表达出了武陵的幽深幽偏。幽字与首联的狭字呼应。
颈联:反手写景这是实景写出了武陵源的幽深宁静。曲折的水在青山中汇合,白云过时在绿溪中投下阴影。水溪呼应了首联的棹字。
尾联:又转到人,闲字其实是指诗人心闲,尾句是总结主旨。意指在这武陵源中,尘心都没了。
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8

帖子

8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2
贡献
200
金钱
318
发表于 2024-7-3 18: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十四讲解析作业:
竹郎09-一池清凉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解析:题目交代地点:武陵,人物活动泛舟。


武陵川狭路,前棹入花林。
首联叙事,是流水句。前句交代泛舟的地点武陵以及环境情况,直接破题。棹:名词做动词用,扣题目中的泛舟。前,是方位名词作动词用向前。川:这里是河流的意思。意思是武林那个地方山路,河流都比较狭窄,向前面一直划船就可以进入桃花林了。首联武陵用典:陶潜《陶渊明集》卷六〈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荅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閒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刘歆即遣人随之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亲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颔联是一个状语拆分式流水句。紧扣首联来的花林来的。幽源:指 地狱 。 《云笈七签》 卷四:“身没幽源,万不得仙。”意思通过“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表达了对未知仙境深不可测的感慨。其中,“信”字在这里可能是语气词,用来强调“深”的程度,整体上,这一联描绘了对仙境深远、神秘莫测的景色的赞美和探索的渴望。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颈联移步换景,写一路上泛舟所见景色,一个回字,一个度字用的出彩,意思是水转弯流到别处去了,看不到水流了,两岸高险的青山好像合在一起; 云彩飘过,绿色的溪面上立即阴暗了。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尾联宕开,总收。意思是:坐下来聆听闲适的猿猴啼叫,使得尘世之外的心境更加清澈。


整首诗布局:分分分总。前三联分写,都是在写泛舟时所见景色。尾联转换角度,宕开收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0

帖子

160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1
贡献
381
金钱
614
发表于 2024-7-3 23: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四讲解析作业:
竹郎03一悠然人生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仔细读一下这首五律,看看是哪种对仗格式,用词,下字,上下的关联。然后把自己的解析写出来。
解析
这首诗背景不详,但从诗题可看出是游记。首联,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点题,总领,武陵的水路很是狭窄,前面的船已径驶入两岸开满桃花的地方了。颔联,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以叙事抒情承接,在这如桃花源的仙境里,到底有多深才能到呢。劲联,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反手写景,船儿在倒映着天上的云和岸边的树的碧水上划行,猛一回首,远处的重山已在天边。尾联,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宕开一笔,作者悠闲的坐在船上听到远山传来猿的叫声,使自已本已超然物外的心更加闲逸了。整首诗下字精准形象生动,如,狭,深,合,啸,弥等等,这首游记清新,空灵不知不觉让读者进入桃源世界,令人向往。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5

帖子

2319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词三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56
贡献
601
金钱
861
发表于 2024-7-4 07: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苍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十四讲作业
炳坤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仔细读一下这首五律,看看是哪种对仗格式,用词,下字,上下的关联。然后把自己的解析写出来。
解析

这首诗先记述了泛舟之事,次写对桃源的揣度,再摹武陵景致,末述诗人的感受。通过这样的结构,诗人成功地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文思婉转,渐入佳境,终于创造出物我一体的清幽境界。在这首诗中,孟浩然并没有着墨于桃源洞中的世界,去勾画那些虚无缥缈的幻境,而是着力描绘了武陵山水的清虚静穆,从这里我们仿佛可以聆听到尘外的清音,引起无限遐想。

诗中的“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描绘了泛舟武陵溪的情景,而“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则表达了诗人对桃源深处的好奇与探寻。通过“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的描绘,读者可以感受到武陵溪周围自然景色的静谧与美丽。最后,“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自然美景中,心灵得到了净化与升华,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总的来说,孟浩然的《武陵泛舟》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更是一首表达诗人超脱尘世、向往自然与宁静心境的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孟浩然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5

帖子

794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词三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6
贡献
191
金钱
326
发表于 2024-7-4 08:32:5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四讲解析作业:
竹郎06一春灯夜雨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仔细读一下这首五律,看看是哪种对仗格式,用词,下字,上下的关联。然后把自己的解析写出来。

解析:

这首诗首联扣题,点明事件、地点。突出一个狭字,川路,即水路。引出因为水路狭窄,所以船不能并行,而是只能一艘通过。前边的船进入花林后。那么颔联接续上句,这样幽深莫测犹如地府的地方,渺杳无边,深幽静谧,那么就更加想象仙家所居之地的不知其深。
颈联反手写景,在水拐弯的地方,因狭窄缘故,看上去像是两座山峰合在一起。天上的云投射在水里时,水面顿时阴暗下来。更加表明了狭与幽。尾联宕开,从景到人,听着猿的啼啸,看着眼前的景,愈发的生出了归隐之心。暗合了超脱尘世主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

帖子

6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9
贡献
157
金钱
236
发表于 2024-7-4 11:2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公主无言 于 2024-7-4 11:37 编辑

第十四讲解析作业:
竹组-公主无言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注释:
陶渊明(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幽源:指桃源世界。《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故后人以桃源为仙境。
嶂:山壁立如屏障。
弥:更。尘外:世外。
解析:首联赋笔带意。说武陵的水路狭窄,划船进入美好的桃花林。
颈联继续写意说这里划船进入,你根本测不出有多幽静,这个传说仙人居住的地方啊,究竟有多么深奥。
颈联正面写景,描写溪水迂回,青山像屏障环抱。云朵飘来,绿溪也随之变阴。
尾联表达他喜欢这里听到悠闲的山猿啼叫,看到青山白云绿水更加净化人的心灵,使人忘却尘世烦忧。孟浩然的诗句则表现的是高旷悠远的空间感。此时他感觉自己也成了桃源一仙了。
总分分总布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4

帖子

148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2
贡献
326
金钱
604
发表于 2024-7-4 15: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蓟水渔翁 于 2024-7-4 15:30 编辑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十四讲作业竹郎组11蓟水渔翁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仔细读一下这首五律,看看是哪种对仗格式,
用词,下字,上下的关联。然后把自己的解析写出来

1.对仗格式:
        首、颔和尾联均未对仗,只有颈联对仗,“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上下句属于并列式对仗句,对仗十分工整,水、云,名词对;回、度,动词对;青嶂、绿溪,颜色字修饰名词的偏正词组相对;和、阴,动词对。双主谓句。

2.用词下字:
        首联: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诗人通过简练的笔墨描写了进入武陵山水的场景。诗人乘舟前行,发现前去桃花源的溪川逐渐狭窄,最终进入了一片桃花林。时空语交代了时间地点情境,为后文描绘仙境做了铺垫。川路:武陵川溪。“狭”字,就是说武陵川溪狭窄、隐蔽,前棹入,划船前行而入,一个“入”字,道出主人翁惊喜和慎微,衬托出花林的幽静、偏僻,优美,不忍打扰,破坏这里的宁静。
       颔联,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这里诗人用陶渊明桃花源记典,“幽源”即指桃花源深处,仙家,是指桃花源里人的美称,“莫测”“几深”两个词组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源仙境的敬畏和好奇。神秘莫测的桃花源幽静之处,即便是仙人也深信几分。二句为议论抒情。
        颈联: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诗人开始描写桃花源仙境的具体景色。水流转弯处,与高耸入云的青山相融合一起,彩云飘过,山间小溪瞬时变得阴暗起来。细腻的笔法,生动的刻画出幽静而深秘的世界。四个动词“回”“合”“度”“阴”巧妙,活灵活现,如临其境,如见其状。
       尾联: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诗人在舟中静静的听着猿猴的啼鸣,感受到远离尘嚣的宁静和清澈。同时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此处坐听闲猴啸,省略主语“我”,三个动词,“坐”修饰“听”,是听的姿势;“啸”是猿猴的动作,“闲”,猿猴的清闲、悠然自在。坐着听悠闲的猿猴叫声,更加澄清自己的世心。
狭幽、深、合、阴、闲、清,这些动用了字,无不展现出武陵的清幽、宁静、闲适、神秘,犹如仙境一般。整首诗时空语运用有序,画面立体清晰。

3.上下的关联:
      首联描景叙事,是起;颔联叙事抒怀承接,是状语前置的流水句;颈联景转,描写景象明丽生动;尾联合,推进一层收结。整首诗布局是起承转合四分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9

帖子

33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76
贡献
945
金钱
1264
发表于 2024-7-4 18:5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十四作业
竹郎22-竹影拂尘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解析:
一、对仗格式
中二联,颔联是流水句,颈联是对仗句。
颈联,“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水回”“云度”,主谓结构做状语;“青嶂合”“绿溪阴”,主谓结构,主干部分。“水”“嶂”“云”“溪”,均为名词;“回”“合”“度”“阴”,均为动词;“青”“绿”,形容词,颜色。对仗十分工稳。
二、用词,下字
首联,“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川路狭”,川,溪流,川路,即沿溪上下的水路。“狭”,点明武陵溪流狭窄、隐蔽。“入”,沿溪而入,一个“入”字,暗示花林的幽美、僻静。       颔联,“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幽”突出桃源的幽静。 “莫测”“几深”,写出桃花源的神秘莫测,怀有敬畏和好奇。        颈联,“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回”“合”“度”“阴”,动词连用,惟妙惟肖,如在目前。
尾联,“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坐”“听”“啸”三个动词,各尽其妙,“坐听”状中结构,“坐”修饰“听”,是听的姿态;“啸”是猿吼的动作。“闲”,形容猿的清闲、悠然自在,反衬尘中的喧嚣。
三、上下的关联:
首联叙事写景,总提桃源旧事;颔联承以源中之事,叙中见意;颈联景转,描写渔人“既出”之景;尾联收结,由景及人,由人及己,兴发感慨,推进一层收结。总体布局属于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7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栏目顾问

沧浪诗人春华秋实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362
贡献
16470
金钱
20192

特别贡献奖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7-4 19: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诗研班第十四次作业
竹郎-16 槛外客

解析作业: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仔细读一下这首五律,看看是哪种对仗格式,
用词,下字,上下的关联。然后把自己的解析
写出来,并注意听每四次的一次呱呱解析课。
对照自己的解析与老师的不同。

解析:
这首诗应当是孟浩然游岭南途中折回武陵访友时(网上查是726年,即开元十四年)所作。在这首诗中孟浩然并没着力描写那些虚无缥缈的幻境,而是着力描绘了武陵山水的清虚静穆。章法上,作者先记泛舟之事,次写对桃源的揣度,再摹武陵景致,末述诗人的感受。这样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文思婉转,渐入佳境,终于创造出物我一体的清幽境界。

首联:泛舟在狭窄的武陵溪上,船儿划入一片桃花林中。前棹:向前划船。
颔联:谁能度测这仙人居住的桃花源究竟有多深!
颈联:反手写景。碧水延回,青峰重叠,云霞飞渡,溪流阴绿。
尾联:坐在小船上静听猿猱幽闲的叫声,使自已超然物外的心境更加清静了。
关于对仗:颔联以流水句代替对仗。颔联是宾语撤分的流水句,还原应是“在这幽源里,莫测仙家信几深”。
颈联对伏工整,水合对云度,青嶂对绿溪,合对阴。
关于下字:“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中的“合”和“阴”用得妙。使武陵之美景跃然纸上。

关于关联:首联铺陈起,叙事。颔联以议论承,主要是承接“入花林”。颈联以景扣“入花林”。尾联宕开以感慨收结。
关于章法:本诗结构应是起承转合。以事起,以议承,以景转,以感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9

帖子

158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51
贡献
360
金钱
616
发表于 2024-7-4 23: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十四讲作业:
竹郎08-曦春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仔细读一下这首五律,看看是哪种对仗格式,用词,下字,上下的关联。然后把自己的解析写出来,并注意听每四次的一次呱呱解析课。对照自己的解析与老师的不同。


解析
1,创作背景
这首诗应当是孟浩然游岭南途中折回武陵访友时(公元726年,即开元十四年)所作。
2,注释
(1)陶渊明《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2)川路:指水路。
(3)前棹:行驶在前面的舟。棹,船桨,代指船。
(4)莫测:不能揣测,估量,形容奇妙到极点。
(5)幽源:指桃源世界。
(6)《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故后人以桃源为仙境。
(7)仙家:仙人或仙人所居之处。
(8)信:音讯。
(9)嶂,山壁立如屏障。
(10)弥,更。
(11)尘外:犹言世外。汉张衡《思玄赋》“游尘外而瞥天兮,据冥翳而哀鸣”。
3,简析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首联总领,点题记叙事件,武陵泛舟活动。
武陵山区的水路越走越窄,前面行驶的船进入一片桃花林中,就看不见了。“棹入花林”,一下把读者带入到《桃花源记》的仙境之中,意趣盎然,浮想联翩。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颔联议论,承接“入花林”而来。此时船已在武陵源里泛游,源头幽深不可穷测。而仙人的居处隐藏有多深,音讯难寻。“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这里是递进关系流水句。行船在武陵溪中,是要寻隐居的仙人,查其音讯行踪,故这里的信,不是相信的意思,而是音讯的意思。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颈联反手写景,视觉上从水天,云山,空间高低错落有致,水流蜿蜒曲折,两岸青山如屏障耸入云端,汇合在水流拐弯处。天上的云彩飘过,在绿茵茵的溪流水面上,投下云朵阴影,水面或明或暗。这里“水回”“云度”寻常野景,经诗人把一闪即逝的感受真切的用韵语表达出来,意境就格外别致,景象称妙。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尾联推进一层,入情收结。坐在船上,聆听猿猴悠闲的啸声,心灵在尘世之外变得更加清澈。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句,因船急行,猿啼一声接一声,给人以速度感。而孟浩然的“坐听”,因此才是“闲猿啸”,表现高旷悠远的空间感。一声声的猿啼,使环境显得越加清幽寂静,使诗人更觉“尘念顿消”,仿佛他也成了桃源一仙了。
4,章法
起承转合,先记泛舟事,次写对桃源的遐想,再摹武陵景致,末述诗人感受。
5,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6,下字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对仗工整,诗句中的“回”和“度”,还有“合”和“阴”用得妙。使武陵之美景跃然纸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

帖子

39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4
贡献
96
金钱
150
发表于 2024-7-5 06:13: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十四讲作业
竹郎13-仙溪居士
武陵泛舟
唐   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仔细读一下这首五律,看看是哪种对仗格式,用词、下字、上下关联等
一、写作背景:
      此诗是孟浩然游岭南途中折回武陵访友时(公元726年,即开元十四年)所作。
二、释题:
     武陵,《桃花源记》中所记的武陵,泛舟,划船。诗中诗人泛舟,如仿"渔人",但记不同。写作上有用典意。
三、释词:
1、
狭:狭窄。
2、
莫测:不能揣测,形容奇妙到极点。
3、
青嶂:高耸入云的山。
4、
度:过。
5、
溪:山间小溪。
6、
弥:更。
7、
尘外:世外。
四、解释内容
1、
首联:描述了诗人泛舟武陵的情景。道路狭窄,且前行小舟缓缓进入花林,营造了一种幽美静谧的氛围。
2、
颔联:状语前置的单句流水。由"莫测"引出,表达了诗人对武陵源头幽深的好奇与向往。
3、
颈联:反手写景,严对句式。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武陵山水清虚、静谧的美感。
4、
尾联:拓开一面,着重写自己的感受与向往。
五、中心思想:诗人通过描绘武陵山水的清虚静穆,表达了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与追求。
六、写作特色:通过准确运用动词,创造了一个物我一体的清幽境界,让读者仿佛可聆听尘外的清音,结合用典,引起无限遐想。
七、布局:总一分一分一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9

帖子

14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0
贡献
339
金钱
561
发表于 2024-7-6 16: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学院诗研班第14次作业
竹郎-25幽谷一枝兰

解析作业: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一:背景
这首诗应当是孟浩然游岭南途中折回武陵访友时(网上查是726年,即开元十四年)所作。

二,释意
首联: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首句直接点题。泛舟在狭窄的武陵溪上,船儿划入一片桃花林中。
颔联: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颔联承接首句写,谁能度测这仙人居住的桃花源究竟有多深呢。
颈联: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反手写景。碧水回合处,回望青峰似乎是重叠了,一片云浮过,溪流一下子阴暗下来,溪水更绿幽了。
尾联: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坐在小船上静听猿猱幽闲的叫声,使自已超然物外的心境更加清静了。

三:下字
关于下字:颔联中“莫测”“信”加深了对武陵花林深处的好奇和猜度之心。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中的“合”和“阴”用得妙。使武陵之美景跃然纸上。

四,章法:起承转合。
以事起,以议承,以景转,以感收。

五,情感:作者的情感是喜悦好奇和最后的归于淡然。
在这首诗中孟浩然并没着力描写那些虚无缥缈的幻境,而是着力描绘了武陵山水的清虚静穆。章法上,作者先记泛舟之事,次写对桃源的揣度,再摹武陵景致,末述诗人的感受。这样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文思婉转,渐入佳境,终于创造出物我一体的清幽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53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38
贡献
3893
金钱
4549
发表于 2024-7-7 10: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十四讲作业
竹郎032-浮生半闲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仔细读一下这首五律,看看是哪种对仗格式,用词,下字,上下的关联。然后把自己的解析写出来

1.对仗格式:
       颔联是一个状语拆分式流水句,承首联而来。颈联对仗,“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上下句属于并列式对仗句,对仗十分工整,水、云,名词对;回、度,动词对;青嶂、绿溪,颜色字修饰名词的偏正词组相对;和、阴,动词对。双主谓句。

2.用词下字:
        首联:诗人通过简练的笔墨描交代了时间地点及事由。
       颔联,是状语折分式流水分,前分句是后分句的状语。这里诗人用陶渊明桃花源记典,“幽源”即指桃花源深处,仙家,是指桃花源里人的美称,“莫测”“几深”两个词组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源仙境的敬畏和好奇。神秘莫测的桃花源幽静之处,即便是仙人也深信几分。二句为议论抒情。
        颈联:反手写景。描写桃花源仙境的具体景色。水流转弯处,与高耸入云的青山相融合一起,彩云飘过,山间小溪瞬时变得阴暗起来。细腻的笔法,生动的刻画出幽静而深秘的世界。四个动词“回”“合”“度”“阴”巧妙,活灵活现,如临其境,如见其状。
       尾联:宕开一笔,诗人在舟中静静的听着猿猴的啼鸣,感受到远离尘嚣的宁静和清澈。同时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狭幽、深、合、阴、闲、清,这些动用了字,无不展现出武陵的清幽、宁静、闲适、神秘,犹如仙境一般。整首诗时空语运用有序,画面立体清晰。

3.上下的关联:
      首联描景叙事,是起;颔联叙事抒怀承接,是状语前置的流水句;颈联景转,描写景象明丽生动;尾联合,推进一层收结。
4.布局:起承转合四分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1

帖子

150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57
贡献
328
金钱
588
发表于 2024-7-7 11: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研班五律第十四讲作业:
竹郎35-云水间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仔细读一下这首五律,看看是哪种对仗格式,用词,下字,上下的关联。然后把自己的解析写出来,并注意听每四次的一次呱呱解析课。对照自己的解析与老师的不同。

云水间浅析:
这首诗是开元十六年前一次湘桂之行,是在孟浩然经历了仕途的挫折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后创作的,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
首联:流水句赋起,川路,即水路之意,狭,狭窄,前棹,小舟往前行的意思,花林,指桃花林。
颔联:也是流水句,这里为作者想像,在幽深的桃花源里,仙家在哪里呢。测,猜测之意,信,确信之意,这里为揣想。作者边行舟边遐想武陵源中的仙家之事。
颈联:景转,写眼前之景,水路回转之际,可见青山,阴阴绿水之间,又有白云飞度,一回一合,一度,下字极其灵动优美。可见仙家虽不可寻,但眼前之景,甚是美好。
尾联:顺势而结,面对清静之景,我且闲坐片刻,听听猿声长啸,更加涤清了我这颗尘外之心。
此诗布局采用起承转合四分法结构。下字优美灵动,意境清幽淡泊,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游记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5

帖子

2319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词三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56
贡献
601
金钱
861
发表于 2024-7-7 17: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十四讲作业:
竹郎023一秋叶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仔细读一下这首五律,看看是哪种对仗格式,用词,下字,上下的关联。然后把自己的解析写出来,并注意听每四次的一次呱呱解析课。对照自己的解析与老师的不同。

首联:泛舟在狭窄的武陵溪上,船儿划入一片桃花林中。前棹:向前划船。
颔联:谁能度测这仙人居住的桃花源究竟有多深!
颈联:反手写景。碧水延回,青峰重叠,云霞飞渡,溪流阴绿。
尾联:坐在小船上静听猿猱幽闲的叫声,使自已超然物外的心境更加清静了。
关于对仗:颔联以流水句代替对仗。颔联是宾语撤分的流水句,还原应是“在这幽源里,莫测仙家信几深”。
颈联对伏工整,水合对云度,青嶂对绿溪,合对阴。
关于下字:“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中的“合”和“阴”用得妙。使武陵之美景跃然纸上。

关于关联:首联铺陈起,叙事。颔联以议论承,主要是承接“入花林”。颈联以景扣“入花林”。尾联宕开以感慨收结。
关于章法:本诗结构应是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

帖子

5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3
贡献
115
金钱
198
发表于 2024-7-7 17: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苍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十四讲作业
竹朗05-珍朱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仔细读一下这首五律,看看是哪种对仗格式,用词,下字,上下的关联。然后把自己的解析写出来。
解析


这首诗先记述了泛舟之事,次写对桃源的揣度,再摹武陵景致,末述诗人的感受。通过这样的结构,诗人成功地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文思婉转,渐入佳境,终于创造出物我一体的清幽境界。在这首诗中,孟浩然并没有着墨于桃源洞中的世界,去勾画那些虚无缥缈的幻境,而是着力描绘了武陵山水的清虚静穆,从这里我们仿佛可以聆听到尘外的清音,引起无限遐想。


诗中的“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描绘了泛舟武陵溪的情景,而“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则表达了诗人对桃源深处的好奇与探寻。通过“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的描绘,读者可以感受到武陵溪周围自然景色的静谧与美丽。最后,“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自然美景中,心灵得到了净化与升华,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总的来说,孟浩然的《武陵泛舟》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更是一首表达诗人超脱尘世、向往自然与宁静心境的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孟浩然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68

帖子

13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75
贡献
341
金钱
518
发表于 2024-7-7 20: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14讲作业
​竹郎17~祇林青树
​        这首诗写诗人游岭南途中折回武陵访友,泛游武陵溪,写景抒情,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文思婉转,抒发了作者感受。
​       首联总领,点明地点事件:泛舟在狭窄的武陵溪上,船儿划入一片桃花林中。颔联写桃花源幽深:谁能度测这仙人居住的桃花源究竟有多深!用典故《桃花源记》,桃花林尽处有一山洞,里头便是桃源世界,居住着为避秦时战乱而来的人。颈联写桃源优美景色:碧水延回,青峰重叠,云霞飞渡,溪流阴绿。尾联抒发自己愉快心情;坐在小船上听着猿猱幽闲的叫声,使自已超然物外的心境更加清静了。
​        中二联是流水对,用字都下得非常准确生动形象,关联非常紧密,虚实结合,浑然一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0

帖子

14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98
贡献
358
金钱
557
发表于 2024-7-7 22: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十四讲竹郎组论坛作业贴

竹郎31-拂衣去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赏析:
       孟浩然的《武陵泛舟》描绘了作者泛舟武陵溪上的所见所感,通过虚实结合和情景交融的手法,展现了武陵山水的清虚静穆,以及作者对桃源胜迹的揣度和无限遐想。

        诗中开头“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描绘了泛舟武陵溪的实景,狭窄的山路和花林深处的景象,给人以探索未知的美妙感觉。接着,诗人通过对武陵山水景致的描绘,如“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展现了武陵溪水回环、山嶂青翠、云雾缭绕的美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在诗中,孟浩然并没有着墨于桃源洞中的世界,去勾画那些虚无缥缈的幻境,而是着力描绘了武陵山水的清虚静穆,从这里我们仿佛可以聆听到尘外的清音,引起无限遐想。章法上,作者先记泛舟之事,次写对桃源的揣度,再摹武陵景致,末述诗人的感受。这样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写法,文思婉转,渐入佳境,终于创造出物我一体的清幽境界。

        整体来看,孟浩然的《武陵泛舟》不仅是对武陵溪美景的生动描绘,更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孟浩然作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的独特风格和深远意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7

帖子

60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7
贡献
144
金钱
231
发表于 2024-7-8 16: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四讲解析作业:
竹郎10~落雪无声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仔细读一下这首五律,看看是哪种对仗格式,用词,下字,上下的关联。然后把自己的解析写出来。
解析
这首诗背景不详,但从诗题可看出是游记。首联,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点题,总领,武陵的水路很是狭窄,前面的船已径驶入两岸开满桃花的地方了。颔联,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以叙事抒情承接,在这如桃花源的仙境里,到底有多深才能到呢。劲联,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反手写景,船儿在倒映着天上的云和岸边的树的碧水上划行,猛一回首,远处的重山已在天边。尾联,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宕开一笔,作者悠闲的坐在船上听到远山传来猿的叫声,使自已本已超然物外的心更加闲逸了。整首诗下字精准形象生动,如,狭,深,合,啸,弥等等,这首游记清新,空灵不知不觉让读者进入桃源世界,令人向往。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6

帖子

126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89
贡献
295
金钱
484
发表于 2024-7-8 17:59:38 | 显示全部楼层
苍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十四讲作业
竹郎01-若水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仔细读一下这首五律,看看是哪种对仗格式,用词,下字,上下的关联。然后把自己的解析写出来。
解析

这首诗先记述了泛舟之事,次写对桃源的揣度,再摹武陵景致,末述诗人的感受。通过这样的结构,诗人成功地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文思婉转,渐入佳境,终于创造出物我一体的清幽境界。在这首诗中,孟浩然并没有着墨于桃源洞中的世界,去勾画那些虚无缥缈的幻境,而是着力描绘了武陵山水的清虚静穆,从这里我们仿佛可以聆听到尘外的清音,引起无限遐想。

诗中的“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描绘了泛舟武陵溪的情景,而“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则表达了诗人对桃源深处的好奇与探寻。通过“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的描绘,读者可以感受到武陵溪周围自然景色的静谧与美丽。最后,“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自然美景中,心灵得到了净化与升华,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总的来说,孟浩然的《武陵泛舟》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更是一首表达诗人超脱尘世、向往自然与宁静心境的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孟浩然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6

帖子

1686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律诗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79
贡献
435
金钱
637
发表于 2024-7-8 19: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小春草 于 2024-7-8 19:11 编辑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十四讲作业
竹郎27——小草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解析: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首联述事起。诗人乘坐小舟进入武陵的狭路,周围是繁花似锦的树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颔联述事承。状语拆分式流水对,前分句是后分句的状语。句意是无法测度那幽深的源头,仿佛是仙人的居所。幽源,指桃花源。典出桃花源记。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颈联反手写景。句意为水流回旋,青山合抱,白云飘过,绿溪隐蔽。青嶂,高耸入云的山。度,过。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推进一层收结。主语拆分式流水句,闲猿啸是前分句的宾语,后分句的主语。句意为坐在舟中,听着闲猿的啸声,心境更加清澈,仿佛超脱尘世之外。
尘外,典出汉.张衡 《思玄赋》:“游尘外而瞥天兮,据冥翳而哀鸣。”弥,更。

布局:起承转合
下字:颈联的回、度是字眼,有动感,用拟人的手法把水、云写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8

帖子

5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5
贡献
153
金钱
198
发表于 2024-7-8 19: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十四家讲作业:竹郎兰组02-亦风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试析:首联点明主题,描绘泛舟溯流而上,夹岸桃花,愈走愈窄,进入了一条狭窄的武陵溪,船儿划入一片桃花林深处。颔联意承,以虚笔带过,这幽深莫测的地方不就是曾经仙家去处吗。颈联反手写景,碧水延回,青峰重叠,云霞飞渡,溪流阴绿的景致。细致而有层次的描绘不仅让人仿佛可以聆听到尘外的清音,引起无限遐想,而且通过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手法,文思婉转,渐入佳境,终于创造出物我一体的清幽境界。尾联推进一层收结,诗人陶醉在这山光水色中,他悠然地于舟中: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整体描绘勾勒不仅展现了武陵的自然美景,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宁静、超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9

帖子

9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1
贡献
220
金钱
342
发表于 2024-7-12 21: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十四讲作业
竹郎15-海纳百川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简析:题目是武陵借指避世隐居的地方。在武陵源泛舟。主题应该是闲适愉快的。
首联: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首联赋笔,交代武陵川的路段,点题泛舟。首联的意思是通往武陵川的路比较狭窄,我们划着船前面的划桨已近进入武陵源的花林了。
颔联: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颔联承接花林,不对仗,流水对,意思是这个花林幽深不可预测,这么精微相信一定是仙家所在。
颈联: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反手写景。写武陵的景色。水在高耸的青嶂中回绕,云的倒影在绿溪中浮动。“水回”、“云度”二语,正顶“幽”、“深”来。
尾联:坐在船上听到悠闲地猿在长啸,有居尘外之心而感到弥清。
结句谓到此尘念已息,更闻猿啸,此心弥清。

结构为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68

主题

4万

帖子

1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江南水乡、燕赵文林、苏北文枫、古韵词苑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9782
贡献
46792
金钱
6324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7-16 20:3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十四讲竹郎组论坛作业贴

竹郎组18~大浪淘沙

今天的解析作业: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仔细读一下这首五律,看看是哪种对仗格式,
用词,下字,上下的关联。然后把自己的解析
写出来,并注意听每四次的一次呱呱解析课。
对照自己的解析与老师的不同。

【简析】
首先,是武陵一词。《武陵泛舟》,武陵,跟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有关,一般指隐人之隐居之所,诗人孟浩然在此处泛舟而记之。孟浩然唐著名田园派诗人。
首联:“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总写泛舟所遇情形,溪水狭窄流急,虽然如此,但总算是将舟船划进了桃花林处。介绍了时间和地点。
颔联:“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这一联,应该是流水对。以自己对桃花园的听闻和见解,写所感所想。
颈联:“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这一联实写沿途所见景观,溪水曲流,青峰叠合,绿阴的水面,烟光浮波,美不胜收,诗人陶醉在这山青水绿之中。
尾联:“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正是颈联对景色风光的铺垫,心境畅然,尘念顿消,格外享受世外桃源般的幽远水道,绿深境遥的自然景光。心灵得以静化,身罝佳境,尘念得以超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02: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