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52|回复: 25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十四讲芷兰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1421

主题

399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菜根谭文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407
贡献
3564
金钱
7463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7-2 08: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不要任何编辑,
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
要求素雅统一。

另外,请注意贴作业格式,要求一人一楼,
多的删除,谢谢合作!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十四讲芷兰组论坛作业贴

今天关于隐喻时空语式,
以及与普通的时空表达的不同,
就讲到这里。

下面布置一下今天的解析作业: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仔细读一下这首五律,看看是哪种对仗格式,
用词,下字,上下的关联。然后把自己的解析
写出来,并注意听每四次的一次呱呱解析课。
对照自己的解析与老师的不同。

作业截止时间2004.7.8日晚上八点

0

主题

127

帖子

12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66
贡献
293
金钱
461
发表于 2024-7-3 05: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四讲解析作业: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仔细读一下这首五律,看看是哪种对仗格式,用词,下字,上下的关联。然后把自己的解析写出来,并注意听每四次的一次呱呱解析课。对照自己的解析与老师的不同。

金蕊
武陵泛舟,武陵,跟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有关,一般指隐人,地名在此处泛舟,孟浩然唐著名田园派诗人。
起句,武陵的川路(水路)狭窄,前面的小船已经划进桃花林了,棹代指小舟,介绍时间地点。
颔联,在这个神秘桃花源里,也不知道仙人是不是藏在那深处,流水句,接前棹入花林,这里暗指想像,作者的情绪。
颈联写景,在水回流,指弯处,青山嶂合在一起,被大山包围了,云也飘在绿溪上,阴在这云不高,也就是山高云飘,仙境一样,对仗工整。
结句,坐听闲猿啸,主语我省略,闲猿一词代指山中是仙境,我也闲。弥清尘外心,让我感到身心都在尘外清,弥清,更加清晰。
这首诗是四分法,尾句宕开一笔。表达作者的不入仕途,过归隐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7

帖子

43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51
贡献
1078
金钱
1639
发表于 2024-7-3 07: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芷兰05-蜃楼霓影析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首联“点题是诗人在泛舟武陵的情景,
说道路很狭窄,前行的小舟慢慢入了花林,
营造了一种幽美静谧的氛围。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颔联”表达了诗人对武陵源头幽深莫测的
好奇与向往,暗示了武陵可能存在的世外桃源。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颈联”是途中观察所见景,为实景,是视觉
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
进一步加深了武陵山水清虚静穆的美感。
和王维这句相似,但稍有不同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以坐听闲猿啸的静谧场景结尾,
展现了诗人希望远离尘嚣,追求
清新心境的情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534

帖子

5667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交流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06
贡献
1276
金钱
2215
发表于 2024-7-3 16: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武陵即今湖南常德,因桃花源而有名。孟浩然这首诗当作于开元十六年前的一次湘桂之行中,后仅到湘南即折回往武陵,拜访友人袁太祝。诗人泛舟大约不是入灵境、寻仙源的,他到这个幽静去处,使心灵得到安抚,表现了作为隐逸之士的雅致清风。诗人感受清新,写得从容自然,全诗流露出一种韵致飘逸的格调。
      历代以桃源为题材的诗作很多,诗人在诗的一开始,也没有忘记这是有着美丽传说的武陵桃源。他驾着小舟,溯流而上,夹岸桃林,愈走愈狭,更显出这幽深莫测的仙家去处。但他不把重点放在前人笔墨所及之处,只虚虚地带过,他的重心落在自己独特感受上。
     “水回”以下四句,写大自然显露的绰约风姿,使诗人为之倾倒。你看他的笔下,流水曲折,翠岭迭回,绿荫荫的水面上,若有若无的云气飘浮着。诗人陶醉在这山光水色中,索性任舟荡游。他悠然地于舟中: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李白有 “两岸猿声啼不住”句,因船疾行,猿啼一声未了一声又接上了。孟浩然是“坐听”,因此才是“闲猿啸”。如果说李白的诗句给人以速度感的话,孟浩然的诗句则表现的是高旷悠远的空间感。一声声的猿啼,使环境显得愈加清幽寂静,使诗人更觉“尘念顿消”,仿佛他也成了桃源一仙了。
       诗人写这首诗时,虽为隐逸之士,却不是对政治绝望之后的消极出世。就在这次武陵之游中,他还写有“迟尔为舟楫,相将济巨川”(《洞庭湖寄阎九(防)》)的诗句,表现了他政治上的志向。所以这首诗中虽表现了清淡幽雅的情趣,却绝无萧瑟、寂寞之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6

帖子

64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0
贡献
156
金钱
246
发表于 2024-7-4 00:2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14讲作业
芷兰16-兰心
武陵泛舟
孟浩然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桃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渡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解析:
孟浩然这首诗约作于开元十六年前的一次湘桂之行中。诗人泛舟到这个幽静去处,使心灵得到安抚,表现了这位隐逸之士的雅致清风。诗人感受清新,写得从容自然,全诗流露出一种韵致飘逸的格调。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桃林。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首二联赋起,诗人在诗的一开始,也没有忘记有着美丽传说的武陵桃源。他驾着小舟,溯流而上,夹岸桃林,愈走愈狭,更显出这幽深莫测的仙家去处。但他不把重点放在前人笔墨所及之处,只虚虚地带过,他的重心落在自己独特感受上。这两联都是流水句。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颈联反手写景,对仗工稳,是全诗的精粹,为尾联做足了铺垫,写大自然的绰约风姿,在他笔下,流水曲折,翠岭迭回,绿荫荫的水面上云气飘浮。诗人陶醉在这山光水色中,索性任舟荡游。他悠然地于舟中: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李白有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句,因船疾行,猿啼一声未了一声又接上了。孟浩然是“坐听”,因此说“闲猿啸”。如果说李白的诗句给人以速度感,孟浩然的诗句则表现的是高旷悠远的空间感。一声声的猿啼,使环境显得愈加清幽寂静,使诗人更觉“尘念顿消”,仿佛他也成了桃源一仙了。
诗人把一闪即逝的感受真切地用韵语表现出来,显得意境别致,景象称妙。“回”“合”“度”三个字,下字准确传神。
这首诗起承转合布局,表现了诗人清淡幽雅的情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5

帖子

19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8
贡献
443
金钱
806
发表于 2024-7-4 12:4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十四讲芷兰组论坛作业

芷兰11~金城

解析作业: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仔细读一下这首五律,看看是哪种对仗格式,
用词,下字,上下的关联。然后把自己的解析
写出来,并注意听每四次的一次呱呱解析课。
对照自己的解析与老师的不同。

一、查找到的注释:
①陶渊明(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②幽源:指桃源世界。
③《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故后人以桃源为仙境。
④嶂:山壁立如屏障。
⑤弥:更。尘外:世外。
二、 对仗格式
中二联  颔联流水对,颈联工对。

三、解析:

首联:泛舟在狭窄的武陵溪上,船儿划入一片桃花林中。前棹:向前划船。
颔联:谁能度测这仙人居住的桃花源究竟有多深!此二句暗用典故,将读者引入对世外仙境的怀想之中。《桃花源记》说,桃花林尽处有一山洞,里头便是桃源世界,居住着为避秦时战乱而来的人。信:实在,的确。
颈联:碧水延回,青峰重叠,云霞飞渡,溪流阴绿。
尾联;坐在小船上听着猿猱幽闲的叫声,使自己超然物外的心境更加清静了。
这首诗当作于开元十四年(726)诗人游岭南途中折回武陵访友时。自晋陶渊明妙笔神思,创造出那个清净幽美的世外桃源后,一条小小的武陵溪即便成了胜灵之地,多少人泛舟其上欲寻胜迹仙踪。在这篇记游诗里,“最嘉陶征君”的孟浩然并没有着墨于桃源洞中的世界,去勾画那些虚无缥缈的幻境,而是着力描绘了武陵山水的清虚静穆,从这里我们仿佛可以聆听到尘外的清音,引起无限遐想。
章法上,作者先记泛舟之事,次写对桃源的揣度,再摹武陵景致,末述诗人的感受。这样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文思婉转,渐入佳境,终于创造出物我一体的清幽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0

帖子

52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1
贡献
121
金钱
215
发表于 2024-7-4 14: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首联直入主题,直接描写武陵川的狭窄,划着船进入到花林中。
颔联因为林深悠长似乎探不到头,所以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自然想到了仙人的存在。这一联用方位词里作状语,作成了流水对。首联和颔联叙事写意。
颈联:反手写景,水绕着青山叠嶂而行,云在绿溪上游动有了阴凉感。
尾联推进一层,坐着听到猿声长啸,真是很能使尘心清静啊。
这首诗首先立意清晰,表达了孟浩然的想远离世事,寻找归隐之地的心境。言志明了,非常向往桃花源那样的仙境。追求陶渊明的人生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1293

帖子

717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19
贡献
1741
金钱
2938
发表于 2024-7-4 16: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四讲解析作业:
文/凡川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仔细读一下这首五律,看看是哪种对仗格式,用词,下字,上下的关联。然后把自己的解析写出来。
解析
这首诗背景不详,但从诗题可看出是游记。首联,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点题,总领,武陵的水路很是狭窄,前面的船已径驶入两岸开满桃花的地方了。颔联,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以叙事抒情承接,在这如桃花源的仙境里,到底有多深才能到呢。劲联,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反手写景,船儿在倒映着天上的云和岸边的树的碧水上划行,猛一回首,远处的重山已在天边。尾联,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宕开一笔,作者悠闲的坐在船上听到远山传来猿的叫声,使自已本已超然物外的心更加闲逸了。整首诗下字精准形象生动,如,狭,深,合,啸,弥等等,这首游记清新,空灵不知不觉让读者进入桃源世界,令人向往。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9

帖子

4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7
贡献
96
金钱
153
发表于 2024-7-5 18:2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十四讲芷兰组论坛作业
芷兰31—风起的地方
解析作业: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简析:这首诗《武陵泛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通过描绘武陵源的美景和作者的感受,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诗中,“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描绘了诗人泛舟武陵源的情景,狭窄的山路和茂密的花林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接下来的“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表达了诗人对武陵源深处美景的赞叹,以及对其神秘、幽深的感受。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进一步描绘了武陵源的自然美景,流水回环,青山相合,云朵飘过,绿溪成荫,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则表达了诗人坐在船上,听着猿猴的啼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净化,仿佛超脱了尘世的烦恼。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武陵源的自然美景和诗人的超脱心境,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幽深、美丽的自然景观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这首诗颔联为流水对,颈联对仗工整,诗中的武陵源亦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1

帖子

6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3
贡献
154
金钱
238
发表于 2024-7-5 19: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四讲解析作业:
芷兰-若筠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仔细读一下这首五律,看看是哪种对仗格式,用词,下字,上下的关联。然后把自己的解析写出来,并注意听每四次的一次呱呱解析课。对照自己的解析与老师的不同。



武陵泛舟,武陵,跟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有关,一般指隐人,地名在此处泛舟,孟浩然唐著名田园派诗人。
起句,武陵的川路(水路)狭窄,前面的小船已经划进桃花林了,棹代指小舟,介绍时间地点。
颔联,在这个神秘桃花源里,也不知道仙人是不是藏在那深处,流水句,接前棹入花林,这里暗指想像,作者的情绪。
颈联写景,在水回流,指弯处,青山嶂合在一起,被大山包围了,云也飘在绿溪上,阴在这云不高,也就是山高云飘,仙境一样,对仗工整。
结句,坐听闲猿啸,主语我省略,闲猿一词代指山中是仙境,我也闲。弥清尘外心,让我感到身心都在尘外清,弥清,更加清晰。
这首诗是四分法起承转合,尾句宕开一笔。表达作者的不入仕途,过归隐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7

帖子

43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51
贡献
1078
金钱
1639
发表于 2024-7-6 09: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写作背景:这首诗当作于开元十四年(726)诗人游岭南途中折回武陵访友时。
赏析:首联是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

武陵”二句:泛舟在狭窄的武陵溪上,船儿划入一片桃花林中。前棹:向前划船。

“莫测”二句:谁能度测这仙人居住的桃花源究竟有多深!此二句暗用典故,将读者引入对世外仙境的怀想之中。《桃花源记》说,桃花林尽处有一山洞,里头便是桃源世界,居住着为避秦时战乱而来的人。信:实在,的确。

“水回”二句:碧水延回,青峰重叠,云霞飞渡,溪流阴绿。

“坐听”二句;坐在小船上听着猿猱幽闲的叫声,使自已超然物外的心境更加清静了。弥:益,更。

整首诗清新闲适,超然脱俗。

布局:起承转合

下字:回,合,度,阴,坐听,弥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4

帖子

3282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联三、绝四、曲二、律三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06
贡献
820
金钱
1236
发表于 2024-7-6 13: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十四讲作业
芷兰组26-赏梅人
武陵泛舟
唐 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解析:

首先从题目这是一首游记诗,当作于开元十四年(726)诗人游岭南途中折回武陵访友时。自晋陶渊明妙笔神思,创造出那个清净幽美的世外桃源后,小小的武陵溪便成了胜灵之地,多少人泛舟其上欲寻胜迹仙踪。在这首记游诗里,“最嘉陶征君”的孟浩然并没有着墨于桃源洞中的世界,去勾画那些虚无缥缈的幻境,而是着力描绘了武陵山水的清虚静穆,从这里我们仿佛可以聆听到尘外的清音,引起无限遐想。
这首五律布局完美,首联赋起,记泛舟之事,以景叙事。
颔联用对桃源的遐想,议论抒情,采用流水句一气呵成,自然流畅。
颈联再次写景,双主谓句,对仗工稳——水、云,名词对;回、度,动词对;青嶂、绿溪,颜色字修饰名词的偏正词组相相对;合、阴,动词对。
尾联以诗人对武陵景色感受,推进一层收结全篇。

整首诗情感跌宕起伏,情感用的恰到好处。诗中用字用词精妙老道,首联着一“狭”字突出二分句“前”,形容武陵川溪道的狭窄、隐蔽之势。用一个“入”字,轻轻的进入,衬托出花林的幽静、偏僻,优美,不忍打扰,破坏这里的宁静。颔联的“幽源”即指桃源世界,“几深”指精微。神秘莫测的桃花源世界,仙人也深信几分。颈联四个动词“回”“合”“度”“阴”巧妙,活灵活现,如临其境,如见其状。溪水迂回、隐没在青嶂合拢处,天云飞过,绿溪阴浓。尾联省略主语“我”,上句三个动词,“坐”修饰“听”,是听的姿势;“啸”是猿猴的动作,着一“闲”,显出猿猴的清闲、悠然自在。坐着听悠闲的猿猴叫声,更加澄清自己的世外心。狭、幽、深、合、阴、闲、清,这些字眼无不展现出武陵的清幽、宁静、闲适、神秘,犹如仙境一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1

帖子

96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7
贡献
238
金钱
365
发表于 2024-7-7 08: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笨小孩 于 2024-7-7 08:02 编辑

第十四讲解析作业:
芷兰32-笨小孩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首联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直接入题。武陵这段水面比较窄,船再向前走就进入了一片桃花林。词处的川是用的本意河流之意。棹指代所乘之舟。前棹,可以理解成划船前行。当然也可以解释成前面的船。但个人喜欢前者。
颔联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来到这神秘幽静的桃花源里使人更加相信这里有仙人的传说了。此联流水句用法与王维的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颇为相似。但此联用的议论虚笔。
颈联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继续写景,到了水流回还的水湾处却是另一番天地。四周清嶂。合围云烟缥缈,绿溪在云烟得笼罩下显得更加的幽深幽静了。此联对仗工整。水回对云度,青嶂对绿溪,青嶂合,绿溪阴。
尾联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因为听到偶尔传来闲猿的长啸,使我这尘外之心更加清爽清新清澈纯净了。此联于动中写静,闲猿啸更显得此地清幽尘外于世。一个闲字自是与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意境大不相同。此处的坐听也可以理解成坐在船上听。也可以理解成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因为由于之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7

帖子

69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8
贡献
165
金钱
263
发表于 2024-7-7 11: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硑修班芷兰组第十四讲解析作业:
芷兰28一夕阳余晖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仔细读一下这首五律,看看是哪种对仗格式,用词,下字,上下的关联。然后把自己的解析写出来,并注意听每四次的一次呱呱解析课。对照自己的解析与老师的不同。
赏析
这首诗作于开元十六年前后一次湘桂之行中。泛舟到这个幽静文处,使心灵待到安抚,诗中体现出诗人雅致请高诗风,将感清新,从容自然,全诗流露出一种韵致飘逸格调。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桃林。首联赋起,驾舟溯流而上,点明地点。领联,承接首联进一步描述途径中的见闻。
颈联,反手写景,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对仗工整全诗精华,为尾联做足了铺垫,大自然绰约风姿在他笔下习习生辉。尾联,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化用李白,“两人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垂山”句子。诗人这时坐在疾行船上,听到猿声不住,衬托出高旷悠远的空间和清幽寂静,仿佛他身在桃源仙境一般。
诗人把一闪即逝感受真实的用语言表达出来,显得新颖别致,景象妙绝。“回,合,度”三字F字传神精确。
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2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威望
4
贡献
6
金钱
10
发表于 2024-7-7 2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微雨简兮 于 2024-7-7 21:46 编辑

第十四讲作业
芷兰15-简兮

解析:
武陵泛舟

孟浩然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桃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渡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武陵即今湖南常德,因桃花源而有名。诗人泛舟大约不是入灵境、寻仙源的,他到这个幽静去处,使心灵得到安抚,表现了作为隐逸之士的雅致清风。诗人感受清新,写得从容自然,全诗流露出一种韵致飘逸的格调。

历代以桃源为题材的诗作很多,诗人在诗的一开始,也没有忘记这是有着美丽传说的武陵桃源。首联颔联叙事写意,颔联流水句。他驾着小舟,溯流而上,夹岸桃林,愈走愈狭,更显出这幽深莫测的仙家去处。但他不把重点放在前人笔墨所及之处,只虚虚地带过,他的重心落在自己独特感受上。颈联反手写景。对仗工整。尾联推进一层,写泛舟听猿感受。“水回”以下四句,写大自然显露的绰约风姿,使诗人为之倾倒。你看他的笔下,流水曲折,翠岭迭回,绿荫荫的水面上,若有若无的云气飘浮着。诗人陶醉在这山光水色中,索性任舟荡游。他悠然地于舟中: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李白有 “两岸猿声啼不住”句,因船疾行,猿啼一声未了一声又接上了。孟浩然是“坐听”,因此才是“闲猿啸”。如果说李白的诗句给人以速度感的话,孟浩然的诗句则表现的是高旷悠远的空间感。一声声的猿啼,使环境显得愈加清幽寂静,使诗人更觉“尘念顿消”,仿佛他也成了桃源一仙了。

诗人写这首诗时,虽为隐逸之士,却不是对政治绝望之后的消极出世。这首诗中虽表现了清淡幽雅的情趣,却绝无萧瑟、寂寞之感。布局上属于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375

帖子

394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66
贡献
882
金钱
1552
发表于 2024-7-7 22: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十四讲芷兰组论坛作业贴
文/芷兰27和铭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仔细读一下这首五律,看看是哪种对仗格式,用词,下字,上下的关联。

解析:
1.对仗格式:首、颔和尾联均未对仗,只有颈联对仗,“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上下句属于并列式对仗句,对仗十分工整,水、云,名词对;回、度,动词对;青嶂、绿溪,颜色字修饰名词的偏正词组相对;和、阴,动词对。双主谓句。
2.首联“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点题事起,是说作者泛舟缘流而上,水面越来越窄,最终到达源头,然后进入一片桃花林中。这是化用桃花源的故事。首联流水句起。
3.颔联:“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在这神秘莫测,幽静美丽的桃源里,我深深的相信,会有仙人在这里安家,此处家字名词动用,与测对,但后三不对账,依旧是流水。
4.颈联“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对仗工整,傍晚作者顺流而下,回望桃源,看不见了,两边的青山犹如合在了一起,山谷溪水处升起暮云暗了下来。
5.尾联“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我不需要划船,水带着我顺流而下,听到山中猿叫的声音,使我忘却了尘世之心。多想永远的清心静神,待在这仙境里,享受这种美丽的大自然赋予的生活啊。
纵观全诗,表达了作者孟浩然的情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桃花源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自然美景中,心灵得到了净化与升华,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章法布局:起承转合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1

帖子

22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3
贡献
544
金钱
831
发表于 2024-7-8 06: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五律研修班第十四讲作业
芷兰03-怡荣斋主

解析作业: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仔细读一下这首五律,看看是哪种对仗格式,
用词,下字,上下的关联。然后把自己的解析
写出来,并注意听每四次的一次呱呱解析课。
对照自己的解析与老师的不同。

一、查找到的注释:
①陶渊明(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②幽源:指桃源世界。
③《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故后人以桃源为仙境。
④嶂:山壁立如屏障。
⑤弥:更。尘外:世外。
二、 对仗格式
中二联  颔联流水对兼小错综对:“莫测,对信几深,幽源里,对仙家,由于平仄的关系,被调整了位置,(流水对比较自由,可以略宽)”。颈联工对。

三、解析:

首联:泛舟在武陵溪上,船儿划入一片渐行渐窄、桃花林夹岸的溪水中。前棹:向前划船。
颔联:谁能测度这仙人居住的桃花源究竟有多深!此二句暗用典故,将读者引入对世外仙境的怀想之中。《桃花源记》说,桃花林尽处有一山洞,“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里头便是桃源世界,居住着为避秦时战乱而来的人。信:实在,的确。
颈联:碧水延回,山高云低,树木浓密,因此溪流阴绿而幽暗。
尾联;坐在小船上听着猿猱幽闲的叫声,使自己超然物外的心境更加清静了。
这首诗当作于开元十四年(726)诗人游岭南途中折回武陵访友时。自晋陶渊明妙笔神思,创造出那个清净幽美的世外桃源后,一条小小的武陵溪即便成了胜灵之地,多少人泛舟其上欲寻胜迹仙踪。在这篇记游诗里,“最嘉陶征君”的孟浩然并没有着墨于桃源洞中的世界,去勾画那些虚无缥缈的幻境,而是着力描绘了武陵山水的清虚静穆,从这里我们仿佛可以聆听到尘外的清音,引起无限遐想。
章法上,作者先记泛舟之事,次写对桃源的揣度,再摹武陵景致,末述诗人的感受。这样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文思婉转,渐入佳境,创造出物我一体的清幽境界。
用词上,颈联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回,合,阴,尾联闲猿的闲字,都比较传神,含义丰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

帖子

5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0
贡献
132
金钱
194
发表于 2024-7-8 06: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四讲解析作业:
芷兰17-云裳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仔细读一下这首五律,看看是哪种对仗格式,用词,下字,上下的关联。
孟浩然的《武陵泛舟》通过描绘武陵山水的清虚静穆,创造出物我一体的清幽境界,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对生活的无限遐想。

武陵即今湖南常德,因桃花源而有名这首诗作于开元十四年(726),当时孟浩然游岭南途中折回武陵,拜访友人袁太祝。诗人泛舟大约不是入灵境、寻仙源的,他到这个幽静去处,使心灵得到安抚,表现了作为隐逸之士的雅致清风。诗人感受清新,写得从容自然,全诗流露出一种韵致飘逸的格调。
作者先记泛舟之事,次写对桃源的揣度。他驾着小舟,溯流而上,夹岸桃林,愈走愈狭,更显出这幽深莫测的仙家去处。但他不把重点放在前人笔墨所及之处,只虚虚地带过,他的重心落在自己独特感受上。
再摹武陵景致,末述诗人的感受,后四句,写大自然显露的绰约风姿,使诗人为之倾倒。你看他的笔下,流水曲折,翠岭迭回,绿荫荫的水面上,若有若无的云气飘浮着。诗人陶醉在这山光水色中,索性任舟荡游。他悠然地于舟中: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李白有 “两岸猿声啼不住”句,因船疾行,猿啼一声未了一声又接上了。孟浩然是“坐听”,因此才是“闲猿啸”。如果说李白的诗句给人以速度感的话,孟浩然的诗句则表现的是高旷悠远的空间感。一声声的猿啼,使环境显得愈加清幽寂静,使诗人更觉“尘念顿消”,仿佛他也成了桃源一仙了。
诗人写这首诗时,虽为隐逸之士,却不是对政治绝望之后的消极出世。就在这次武陵之游中,他还写有“迟尔为舟楫,相将济巨川”(《洞庭湖寄阎九(防)》)的诗句,表现了他政治上的志向。所以这首诗中虽表现了清淡幽雅的情趣,却绝无萧瑟、寂寞之感。
这首诗唯颈联对仗,在律诗中属于特殊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0

主题

1134

帖子

8103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话尔雅同风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150
贡献
1511
金钱
3063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7-8 08: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四讲解析作业:
芷兰23~拾梦人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解析:
孟浩然这首诗于开元十六年前的一次湘桂之行中所作。
武陵:指武陵桃花源,源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理想的和谐社会,其中武陵人因捕鱼而意外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之地。这个典故成为了对美好社会的象征,常用来比喻理想中的世外桃源。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描绘了诗人泛舟武陵源的情景,狭窄的山路和茂密的花林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接下来的“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流水句,表达了诗人对武陵源深处美景的赞叹,以及对其神秘、幽深的真实感受。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颈联写景,对仗工稳,写大自然的绰约风姿,在他笔下,流水曲折,翠岭迭回,绿荫荫的水面上云气飘浮。诗人陶醉在这山光水色中,索性任舟荡游。他悠然地于舟中: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一声声的猿啼,环境显得愈加清幽寂静,使诗人瞬间觉得“尘念顿消”,
诗眼“回、合、度”下笔精妙传神。
布局起承转合,尾句宕开一笔。表达作者的不入仕途,过归隐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9

帖子

10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5
贡献
244
金钱
390
发表于 2024-7-8 09:4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全体成员
第十四讲解析作业:
芷兰10一安然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仔细读一下这首五律,看看是哪种对仗格式,用词,下字,上下的关联。然后把自己的解析写出来,并注意听每四次的一次呱呱解析课。对照自己的解析与老师的不同。
析: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首二联赋起,直入主题,范舟入花林。幽源如神仙住居的仙境。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反手写景,具体描景水回于青嶂是合的,云游动绿溪是阴的。
用水和云的物象,一下一上,一回一渡然后合而阴。
神形具备。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回到自己能听到了:闲猿啸,心所想:弥尘外。所向往隐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5

帖子

75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7
贡献
180
金钱
288
发表于 2024-7-8 17:37: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布置一下今天的解析作业: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花底闲人赏析
这首诗作者是根据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写,
首联,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诗人以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西行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诗人说,武陵的溪山路特别的狭窄,小船不知不觉走进了一片桃花林。桃花源可能也是诗人心目中向往的地方。一个与世无争的地方,诗人心中理想的仙境。
颔联,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诗人说,在陶渊明所描写的这个神秘莫测的世外桃源里,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仙人存在。可能作者希望真的有这样的仙人,仙境。
颈联,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此句对偶,诗人说,水围绕着金色的山峦山峦,云倒映在绿色的溪水里。更显示出了这个桃花源仙境的幽静和 云雾缭绕。
尾联,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最后一句,诗人说坐在这样的仙境里,听着猿声的在山谷中回荡,使诗人有了这种远离人世间的繁华,向往田园生活的这样的一种心情。世外桃源是诗人心中向往的一种生活,所以这首诗呢,表达了诗人对于人间仙境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渴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208

帖子

1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人诗乐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65
贡献
336
金钱
10746
发表于 2024-7-8 19: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十四讲芷兰组作业
梅雪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仔细读一下这首五律,看看是哪种对仗格式,
用词,下字,上下的关联。然后把自己的解析。

创作背景
孟浩然这首诗作于开元十六年前的一次湘桂之行中,后仅到湘南即折回往武陵,拜访友人袁太祝。诗人泛舟大约不是入灵境、寻仙源的,他到这个幽静去处,使心灵得到安抚。感受清新,流露出一种清幽飘逸的人生格调。
译文: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泛舟进入武陵的水路狭窄,前方是一片繁花似锦的景象。写武陵的环境。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接着首联武陵而来。深不可测的神秘和清幽。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分写武陵源的自然美景,水回峰转,云雾缭绕。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闲适的坐听猿啸声,洗涤尘世外的心境。
下字:
首联着“狭”字“入”字,路窄衬托出花林的幽静。颔联的“幽”即指桃源世界,“深”指。神秘世界。“回”“合”“度”“阴”巧妙,如临其境。“坐“听”,“啸”“闲”,显出环境清闲、悠然自在。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了武陵川路的狭窄、花林的茂密、幽深的源头、青嶂合围的水流、绿溪上的云渡以及闲猿的啸声,这些景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宁静的山水画,反映了诗人希望远离尘嚣,追求清新脱俗的生活理想。我们也可以看到孟浩然是如何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及他如何通过诗歌传达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脱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0

帖子

89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5
贡献
205
金钱
368
发表于 2024-7-8 23: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14讲作业
芷兰13-快乐永远

武陵泛舟
孟浩然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桃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渡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解析:
孟浩然这首诗约作于开元十六年前的一次湘桂之行中。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桃林。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武陵即今湖南常德,因桃花源而有名。而武陵桃源又成了人间胜境。所以,起笔写自己所到之处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这既与他一直以来的闲雅生活相对应,更是交待了人物的心情。但接下来二句又因为不骨人见到过真正的桃花源,所以人们纷纷猜测,也就越让人觉得桃花源实在是深幽,这里应该是住着仙人,这样,就越发写出了对桃花源的向往之情。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这两句诗应该是一探桃花源的所得了。把自己所见之景用优美的笔触进行展示。水回处,高山合,云气飘,舟悠然。人在此景中,如画一般,自有仙境一般的感觉,所以,自己也就有一种仙人般的感觉。景幽人静,这应该是这首诗最富笔力的句子。动词的传神运用,更让景色天成。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不要说美景醉人,就是猿声此时此刻听来也给人一种悠闲之感,不知不觉中心灵得到了净化,再无烦恼、

这首诗起承转合布局,表现了诗人清淡幽雅的情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9

帖子

65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6
贡献
145
金钱
257
发表于 2024-7-9 06: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阳光暖暖❤️ 于 2024-7-9 14:55 编辑

沧浪诗研班五律第十四讲作业
芷兰22-阳光暖暖

解析——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首联叙事,直起点题。诗人泛舟武陵,前路幽僻狭小。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颔联议论,承接首联,对武陵源头好奇与探测,深信在桃源里有传说中的仙人。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颈联在前二联叙议后,反手写景。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尾联宕开一笔,对全诗收结。诗人表明,渴望远离尘嚣,独清于世之心。

布局四分法,起承转合。

从下字造句来看,颈联最为漂亮。
一回一合,两个动词的运用,把青山绿水描写的准确贴切;
一度,一阴,也是很好的。度,飞度。阴,成荫,这里名词作动词用,所以也是合理的运用。
句式是双主谓。对仗形式是并列成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0

帖子

32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68
贡献
758
金钱
1234
发表于 2024-7-9 21:26:26 | 显示全部楼层
芷兰黑珍珠
武陵泛舟
孟浩然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桃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渡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浅析:
孟浩然这首诗约作于开元十六年前的一次湘桂之行中。诗人泛舟到这个幽静去处,使心灵得到安抚,表现了这位隐逸之士的雅致清风。诗人感受清新,写得从容自然,全诗流露出一种韵致飘逸的格调。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桃林。
首联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幽静而美丽的画面。其中,“前棹”指的是船头,这里形象地表达了舟行于蜿蜒曲折的川流之中,并缓缓进入一片繁花密布的林间。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诗人通过对自然之美的赞叹,抒发了自己对于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这里,“幽源”指的是深远的水源,而“莫测”则表达了一种探不尽、测不透的神秘感。诗人似乎在暗示,这样的自然景观是连仙家都难以触及的。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颈联继续描绘自然之美,其中“水回”和“云度”两词生动地表现了水流和云彩在山间川中的流动变化。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功力,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此,感受到大自然的万千变幻。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尾联描述诗人沉浸在这宁静的环境中,聆听着远处猿啼的声音,这种声音似乎能够洗涤尘世的喧嚣,让内心变得更加清净。这里,“弥清”一词,用来形容这种感觉,是一种层次递进的表达,强调了自然之声带给诗人心灵深处的净化作用。

这首诗通过对武陵川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寄托的意境。前二联作流水句,颈联反手写景,对仗工稳,是全诗的精粹,为尾联做足了铺垫。诗中的每一个字眼都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是一首高水平的山水田园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4

帖子

74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4
贡献
178
金钱
285
发表于 2024-7-10 15: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十四讲作业:
芷兰-08  南栀
武陵泛舟
唐·孟浩然 押侵韵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解析:首先从题目这是一首游记诗,当作于开元十四年(726)诗人游岭南途中折回武陵访友时。自晋陶渊明妙笔神思,创造出那个清净幽美的世外桃源后,小小的武陵溪便成了胜灵之地,多少人泛舟其上欲寻胜迹仙踪。在这首记游诗里,“最嘉陶征君”的孟浩然并没有着墨于桃源洞中的世界,去勾画那些虚无缥缈的幻境,而是着力描绘了武陵山水的清虚静穆,从这里我们仿佛可以聆听到尘外的清音,引起无限遐想。
这首五律布局完美,首联赋起,记泛舟之事,以景叙事。
颔联用对桃源的遐想,议论抒情,采用流水句一气呵成,自然流畅。
颈联再次写景,双主谓句,对仗工稳——水、云,名词对;回、度,动词对;青嶂、绿溪,颜色字修饰名词的偏正词组相相对;合、阴,动词对。
尾联以诗人对武陵景色感受,推进一层收结全篇。

整首诗情感跌宕起伏,情感用的恰到好处。诗中用字用词精妙老道,首联着一“狭”字突出二分句“前”,形容武陵川溪道的狭窄、隐蔽之势。用一个“入”字,轻轻的进入,衬托出花林的幽静、偏僻,优美,不忍打扰,破坏这里的宁静。颔联的“幽源”即指桃源世界,“几深”指精微。神秘莫测的桃花源世界,仙人也深信几分。颈联四个动词“回”“合”“度”“阴”巧妙,活灵活现,如临其境,如见其状。溪水迂回、隐没在青嶂合拢处,天云飞过,绿溪阴浓。尾联省略主语“我”,上句三个动词,“坐”修饰“听”,是听的姿势;“啸”是猿猴的动作,着一“闲”,显出猿猴的清闲、悠然自在。坐着听悠闲的猿猴叫声,更加澄清自己的世外心。狭、幽、深、合、阴、闲、清,这些字眼无不展现出武陵的清幽、宁静、闲适、神秘,犹如仙境一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02: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