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精华2
注册时间2021-7-1
威望1231
金钱10408
贡献7951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威望- 1231 点
贡献- 7951 次
金钱- 10408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24-6-24 17: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4-6-24 18:01 编辑
二、比兴是形象思维的传统表现手法
比兴是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毛主席给陈毅一封论诗的信中提到:“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有诗者说,我不喜欢“风花雪月”,我要“正能量”!其实,在“正能量”的好诗里头,往往就有用“风”“花”“雪”“月”做比兴的。
我们从纵向看,早在先秦 ·无名氏的《诗经》中,就有比、兴两法的形象思维句子。如《诗经·蒹葭》“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其意是: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上述“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句子,就是比、兴句。
再从横向看,在文学艺术界,比、兴两法的形象思维无处不在。就连儿歌“月光光,秀才郎”,山歌“梅江河水清又清”等句子,都是比、兴句。
我们再看唐人如何“比、兴”做诗。以刘禹锡《台城》诗为例:“台城六代竟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六朝皇帝,以奢侈荒淫著称,最末的那位陈后主更甚。他在豪华的台城里,营造了结绮、临春、望仙三座高达数十丈的楼阁,整天倚翠偎红,不理朝政,还自谱新曲《玉树后庭花》,填上淫词,让数以千计的美女边歌边舞。可怎料笙歌未彻,隋兵已迫都门,楼上红灯,楼下战火,连成一片。金粉南朝就在这靡靡之音中结束了。这首杯古诗,以古都金陵的核心——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万户千门成野草”句以“野草”比兴,记述楼台今昔。眼前野草丛生,满目疮痍,这与当年“万户千门”的繁华景象形成强烈的对比。一个“成”字,给人以转瞬即逝之感。数百年前的盛景,似乎一下子就变成了野草,其中极富深意。结句“只缘一曲后庭花” 比兴推论陈后主失国原因。在诗人眼里,“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就是奢侈荒淫的代名词,是“千门万户成野草”的根源。
怀古诗往往是要抒发议论的,但这首诗不作抽象的议论,而是采用含蓄的语言,把议论和具体形象结合在一起,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让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接目摇心的具体形象,使诗句具有无限情韵,发人深思,引人遐想。如果用散文式语言将最后一句“只缘一曲后庭花”改成“荒淫无度误王家”,平仄、韵脚全合,但还有诗味吗?
对于用比、兴两法写诗,毛主席是高手。如《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的“万木霜天红烂漫” 用景开头,引出所咏的事物“天兵怒气冲霄汉”;《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中“白云山头云欲立”,也是用景开头,引出“飞将军自重霄入”;《菩萨蛮·大柏地》词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引出“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还有在其他诗词中的名句“钟山风雨起苍黄”“春风杨柳万千条”“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等等。毛主席利用比兴艺术手法创作诗词,使得诗词意境开阔、形象鲜明突出,正如郭沫若所说:毛主席诗词,是“形象思维第一流”。
我2007年申请加入中华诗词学会入会作品中,一首是《张家界宝峰湖》“宝鉴深藏翡翠中,湖光春色染烟笼。小船载入青山影,喜见鱼翔燕剪风。”另一首是《西岳华山》“仰止高山此独奇,巍峨削壁览无遗。瑶台耸翠闲云过,栈道通幽猛鹞低。逐日擎天峰作骨,经霜历雪石为肌。横空立剑君真健,敢比苍穹万古齐。”被中华诗词学会在《新会员入会作品集》中评为二等奖。能获此殊荣,于我在创作中形象思维的运用不无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