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雅集梅亭读雪版主
精华9
注册时间2020-8-25
威望562
金钱1305
贡献477
版主
九州雅集梅亭读雪版主
  
威望- 562 点
贡献- 477 次
金钱- 1305 枚
|
本帖最后由 坤宇微尘 于 2024-7-2 16:17 编辑
人者,犹如浮萍寄于天地之间,然,天垂灵性于斯人。灵性者,心之灵明,性之纯善也。当怀善念,以行于世,方能不负天地之厚赐。
读书者,乃启智修身之径也。以书为媒,可通千古之智慧,悟圣贤之教诲。书海浩瀚,蕴藏无尽之珍宝,待吾等探索。读书则心明,心明则识善恶,知荣辱,晓义理。能辨是非黑白,不为外物所惑,坚守正道而不移。如夜行之有烛火,指引前行之路,不至迷失于黑暗。
且夫人生于世,犹如行舟于江河,波涛起伏,险阻常伴。然,当如逆水行舟,奋然而进,不畏艰难。以书所获之识,化为勇力,破障前行。读书使人睿智,遇困境能谋对策,逢挫折可坚韧不屈。能以坚韧之意志,克艰难之境,踏平坎坷,成就非凡之途。如雄鹰翱翔于天际,不惧风雨之摧折,展翅高飞。
又当惩违天之恶,以正义之心,斥邪恶之行。违天之恶者,背天理、乱伦常、害苍生也。读书使人明辨正邪,能察奸恶之端倪,护正道之尊严。以所学之理,卫公平之义,扶弱小之躯,抗暴恶之势。如仗剑之侠客,除暴安良,维护世间之安宁。
读书之益,更在于涵养品性。使人胸怀宽广,能容天下之事;使人志趣高雅,不坠低俗之渊;使人心态平和,淡看世间纷扰;使人道德高尚,践行仁爱之德。如春风化雨,润万物而无声,养人性之善美。
读书亦可开拓视野,知天下之事,晓万物之理。能跨越时空之限,与古人对话,领略往昔之风采;能纵观四海之广,知晓异国之风情,拓展思维之边界。如张开视野之窗,观天地之辽阔,悟宇宙之无穷。
读书更能传承文化,肩负历史之使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典之作,承载先哲之智慧,民族之精神。吾等当通过读书,传承文化之血脉,使其生生不息,永传后世。如接力之火炬,传递光明与温暖,照亮民族之前行道路。
故读书之意义,重大深远。可养灵性,可树善念,可助逆行,可卫天理,可涵品性,可拓视野,可传文化。
今之世,有读书而不得其用,或学之有成而未循正道者,此实可叹也。人性固有善恶两面,善者,当以读书启智明理,养其灵性,树其善念,而恶者或为私欲所蔽,致所学不得其正。
夫读书本为修身进德之途,然,或有人为名利所驱,虽学富五车,却行不正之事,此乃人性之弱点使然。或心迷于外物之诱,或志乱于私欲之膨,遂忘读书之义,违天理伦常,害及苍生,岂不悲哉!
然,吾信人性本善,虽有迷途者,亦有能自省而改之者。当以读书之益,唤醒其良知,使其明善恶、知荣辱、晓义理,复归正道。且当营造清正之风气,以导人向善,使读书所得皆用于正途,不为恶念所左右。
又当思教育之重,自幼培养其善性,以经典之学滋养其心,使其知读书之真正目的在于利人利己,而非为一己之私。如此,或可减少不为学之所用、学之有成而不正道用之弊也。
总之,虽今有不善之象,然,不可忘读书之大义,当从人性之善出发,以读书为舟,渡己渡人,使正道兴而邪道灭,方不负读书之初心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