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60|回复: 29

沧浪书院诗妍班五律第十讲绣菊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910

主题

19万

帖子

5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苑首席版主兼沧浪书院交流版副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843
贡献
192370
金钱
19917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6-4 13:5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似水年华 于 2024-6-4 14:11 编辑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不要任何编辑,
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
要求素雅统一。

另外,请注意贴作业格式,要求一人一楼,
多的删除,谢谢合作!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十讲绣菊组论坛作业贴

好,今天的理论课,我们就讲这么多。
下面布置一下解析作业:

(5)
梅道士水亭
唐·孟浩然 押尤韵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认真阅读,自己查资料,
然后尽量细致的写篇解析。
注意,我们每四次呱呱语音讲解一次。
希望大家课后认真对照一下。好,
期待大家的解析哦!



作业截止时间,2024.6月10日晚上八点。

5649

主题

22万

帖子

7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翰墨清吟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1231
贡献
228610
金钱
24697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6-4 21: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十次作业
绣菊O4-吾波

梅道士水亭
唐·孟浩然 押尤韵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 一)背景
          这首诗约为诗人孟浩然晩期作品。浩然诗中写梅道士的共三首,除本首外,尚有《寻梅道士(张逸人)》、《清明日宴梅道士房》。浩然从吴越归乡后,已经从早期的入世发展到晚期的出世,特别是最后几年,逐渐堕入到对现实的宗教超然,他常与佛道交往,寻佛问道成了他的诗的重要内容。这三首诗便和他的晚期思想倾向十分吻合。
        (二)析义
        首联:傲岸的官吏不是平凡的官吏,知名的人士往往就是修仙学道的人。傲吏:傲岸不俗的官员。庄子曾为漆园吏,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因其不同流俗,拒绝楚威王的“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的征召,故东晋郭璞《游仙诗》云:“漆园有傲吏。”名流:社会名流,著名人士。道流:指修仙学道的人。
        颔联:梅道士隐居修行,不易为世人所见;他高深的谈论,没有人能够对答。高论:高深的谈论。酬:应对,对答。
         颈联:亭下的溪水,似与那仙源相接近;亭边的山上,宛如鬼谷一般清幽。仙源:神仙居处。王维《桃源行》:“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鬼谷:山谷名,相传高士鬼谷子所居之处。鬼谷子本是张仪、苏秦的业师,后被术数家神化,多有托名。
         尾联:下次来时就不知道这仙境在什么地方了,只得在桃花林下向那位渔人打听路径。此处暗用陶渊明《桃花源记》典:“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指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里用来说明梅道士水亭的僻静幽深。
     (三)鉴赏
        本诗描绘了一个隐居深山修真养性的道士形象,虔诚地赞颂了梅道士超然尘世,清雅高洁的品格。诗从议论开篇。推崇梅道士是不同凡响的道家名流。接着直接赞誉梅道士的高雅超凡之处及其隐居的幽僻环境,以烘托其超雅的精神境界。最后以桃源故事,极言梅道士居所的幽邃,非一般人所能企及。梅道士这种超凡脱俗、隐逸避世、飘然如仙的表现,也正是孟浩然晚年的思想追求。
        布局为起承转合四分法,扣回收结全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7

帖子

12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66
贡献
293
金钱
461
发表于 2024-6-4 23: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5)
梅道士水亭
唐·孟浩然 押尤韵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认真阅读,自己查资料,然后尽量细致的写篇解析。注意,我们每四次呱呱语音讲解一次。希望大家课后认真对照一下。好,期待大家的解析哦!

芷兰09金蕊
梅道士水亭,姓梅的道士,水亭依水而建的亭子
孟浩然唐代田园派诗人,据说这首诗是他晚年写的。

首句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傲吏不受礼法拘束的官吏,道流道家之流高士,梅道士不同于凡官小吏,有地位身份的人物也是对道教有见解的人。句中自对傲吏凡吏,名流道流,又是对偶句。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梅道士隐居一般很难见到,高论阔论时也听不到。不可莫能流水句式。前四句介绍了梅道士。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写居住的环境,他亭子的地方近仙源,鬼谷高人仙人住的一样幽静,在深山里水接山藏。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尾联用再来一词推进,如果再来这里,会不会像桃花源那样找不到梅道士了,还要去问那里渔翁,借指梅道士居处。四分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1

主题

399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菜根谭文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407
贡献
3564
金钱
7463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6-6 09: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梅道士水亭
唐·孟浩然 押尤韵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飞雪学析
孟浩然访梅道士所作。梅道士:名字不详细,但是一个道士。孟浩然多次写过这个道士
《寻梅道士》、《宴梅道士山房》


首联;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首联点出道士,非常漂亮的重字对,
把道士夸赞了一番,说他的才能无人能比
,他的言论无人可对答。


颔联,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说梅道士隐居,一般情况下,很难见到的,
梅道士才能无人可比,他的言论很难对答。


颈联,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景承,说道士住的地方,很幽静,是人间仙境一般,
形容如桃花源。如幽谷。把道士的水亭写的很优美。


尾联,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暗用了《桃花源记》的典,让读者心旷神怡
布局:起承转合。


典故名词:


⑴傲吏(典故):庄子。
后多指傲视权钱的人。


⑵名流:名士,此指梅道士。


⑶高论:不平凡的议论,


⑷仙源:指神仙住的地方。


⑸鬼谷:山谷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1

帖子

218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72
贡献
543
金钱
829
发表于 2024-6-6 10: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十次作业
绣菊O5-戈平

梅道士水亭
唐·孟浩然 押尤韵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 一)背景
          这首诗约为诗人孟浩然晩期作品。浩然诗中写梅道士的共三首,除本首外,尚有《寻梅道士(张逸人)》、《清明日宴梅道士房》。浩然从吴越归乡后,已经从早期的入世发展到晚期的出世,特别是最后几年,逐渐堕入到对现实的宗教超然,他常与佛道交往,寻佛问道成了他的诗的重要内容。这三首诗便和他的晚期思想倾向十分吻合。
        (二)析义
        首联:傲岸的官吏不是平凡的官吏,知名的人士往往就是修仙学道的人。傲吏:傲岸不俗的官员。庄子曾为漆园吏,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因其不同流俗,拒绝楚威王的“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的征召,故东晋郭璞《游仙诗》云:“漆园有傲吏。”名流:社会名流,著名人士。道流:指修仙学道的人。
        颔联:梅道士隐居修行,不易为世人所见;他高深的谈论,没有人能够对答。高论:高深的谈论。酬:应对,对答。
         颈联:亭下的溪水,似与那仙源相接近;亭边的山上,宛如鬼谷一般清幽。仙源:神仙居处。王维《桃源行》:“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鬼谷:山谷名,相传高士鬼谷子所居之处。鬼谷子本是张仪、苏秦的业师,后被术数家神化,多有托名。
         尾联:下次来时就不知道这仙境在什么地方了,只得在桃花林下向那位渔人打听路径。此处暗用陶渊明《桃花源记》典:“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指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里用来说明梅道士水亭的僻静幽深。
     (三)鉴赏
        本诗描绘了一个隐居深山修真养性的道士形象,虔诚地赞颂了梅道士超然尘世,清雅高洁的品格。诗从议论开篇。推崇梅道士是不同凡响的道家名流。接着直接赞誉梅道士的高雅超凡之处及其隐居的幽僻环境,以烘托其超雅的精神境界。最后以桃源故事,极言梅道士居所的幽邃,非一般人所能企及。梅道士这种超凡脱俗、隐逸避世、飘然如仙的表现,也正是孟浩然晚年的思想追求。
        布局为起承转合四分法,扣回收结全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3

帖子

125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06
贡献
279
金钱
490
发表于 2024-6-6 16: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筇林红袖 于 2024-6-6 16:18 编辑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十讲作业
绣菊18—筇林红袖

梅道士水亭
唐·孟浩然 押尤韵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简介:
这首诗约为诗人晩期作品。浩然诗中写梅道士的共三首,除本首外,尚有《寻梅道士(张逸人)》、《清明日宴梅道士房》。徐鹏先生认为这三首诗“似均为入京应试前所作”。但是从浩然一生诗中表现的思想发展趋向看,这三首诗均似晚年所作。浩然从吴越归乡后,已经从早期的入世发展到晚期的出世,特别是最后几年,逐渐堕入到对现实的宗教超然,他常与佛道交往,寻佛问道成了他的诗的重要内容。这三首诗便和他的晚期思想倾向十分吻合。

试析:
(1)傲吏非凡吏,名流即倒流。首联说孤傲的官吏绝非庸俗平凡的官吏。所谓名流都是有自己道行的流派。首联夸赞梅道士非同凡俗的境界。是总领。
(2)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颔联分诉其不同寻常之处。一是从梅道士隐居的地方论述,都是常人无法寻到的地方。二是言论上表达梅道士之高,说你的见识和论点都是别人所无法应答得了的。
(3)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颈联移景换位,说您所居住的水亭与神仙居住的地方接近,山中藏着鬼谷子的幽谷。
(4)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尾联接颈联收束,说正因为你居住的地方是如此的隐秘,所以当我下次再来的时候就会迷失了此处的处所,而只能去问渔夫了。

鉴赏:
本诗描绘了一个隐居深山修真养性的道士形象,虔诚地赞颂了梅道士超然尘世,清雅高洁的品格。诗从议论开篇。推崇梅道士是不同凡响的道家名流。接着直接赞誉梅道士的高雅超凡之处及其隐居的幽僻环境,以烘托其超雅的精神境界。最后以桃源故事,极言梅道士居所的幽邃,非一般人所能企及。梅道士这种超凡脱俗、隐逸避世、飘然如仙的表现,也正是孟浩然晚年的思想追求。

布局:
起承转合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43

帖子

3202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律研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32
贡献
773
金钱
1222
发表于 2024-6-6 19: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梦依魂牵 于 2024-6-6 19:53 编辑

沧浪诗诗词学院研修班五律绣菊组第十讲解析作业

(5)
梅道士水亭
唐·孟浩然 押尤韵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认真阅读,自己查资料,然后尽量细致的写篇解析。注意,我们每四次呱呱语音讲解一次。希望大家课后认真对照一下。好,期待大家的解析哦!

梦依试解:

《梅道士水亭》
唐·孟浩然  押十一尤韵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1、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

2、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为诗人晩期作品。浩然诗中写梅道士的共三首,除本首外,尚有《寻梅道士(张逸人)》、《清明日宴梅道士房》。徐鹏先生认为这三首诗“似均为入京应试前所作”。但是从浩然一生诗中表现的思想发展趋向看,这三首诗均似晚年所作。浩然从吴越归乡后,已经从早期的入世发展到晚期的出世,特别是最后几年,逐渐堕入到对现实的宗教超然,他常与佛道交往,寻佛问道成了他的诗的重要内容。这三首诗便和他的晚期思想倾向十分吻合。

3、词语注释:
①傲吏:指庄周。此处借指梅道士。
②凡吏:平庸小吏。

“傲吏”二句:傲岸的官吏不是平凡的官吏,知名的人士往往就是修仙学道的人。傲吏:傲岸不俗的官员。庄子曾为漆园吏,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因其不同流俗,拒绝楚威王的“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的征召,故东晋郭璞《游仙诗》云:“漆园有傲吏。”
③名流:社会名流,著名人士。
④道流:道家者流,指修仙学道的人。《汉书·艺文志》所列十家之一。
⑤“隐居”二句:梅道士隐居修行,不易为世人所见;他高深的谈论,没有人能够对答。
⑥高论:高深的谈论。
⑦酬:应对,对答。

⑧“水接”二句:亭下的溪水,似与那仙源相接近;亭边的山上,宛如鬼谷一般清幽。
⑨仙源:神仙居处。王维《桃源行》:“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⑩鬼谷:山谷名,相传高士鬼谷子所居之处。鬼谷子本是张仪、苏秦的业师,后被术数家神化,多有托名。
“再来”二句:下次来时就不知道这仙境在什么地方了,只得在桃花林下向那位渔人打听路径。此处暗用陶渊明《桃花源记》典:“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指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里用来说明梅道士水亭的僻静幽深。

4、作品解析:
本诗描绘了一个隐居深山修真养性的道士形象,虔诚地赞颂了梅道士超然尘世,清雅高洁的品格。诗从议论开篇。推崇梅道士是不同凡响的道家名流。接着直接赞誉梅道士的高雅超凡之处及其隐居的幽僻环境,以烘托其超雅的精神境界。最后以桃源故事,极言梅道士居所的幽邃,非一般人所能企及。梅道士这种超凡脱俗、隐逸避世、飘然如仙的表现,也正是孟浩然晚年的思想追求。

总结:  首联以叙述点题赋起。颔联承接首联赞颂了梅道士清雅高雅的品格。颈联反手写景,交代了水亭的地理位置,说明了水亭是环山水绕,一边接近桃花源,如仙境一般,一边接近山谷,清幽僻静。首二联写梅道士,颈联写水亭,尾联一笔宕开收结。布局为起承转合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3

主题

1204

帖子

7963

积分

版主

中华古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05
贡献
1516
金钱
3978
QQ
发表于 2024-6-6 21:3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十讲作业:
绣菊15-流星

梅道士水亭
唐·孟浩然 押尤韵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解析孟浩然的这首诗。


《梅道士水亭》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主要描绘了梅道士隐居的水亭及其周边的环境,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梅道士隐逸生活的羡慕和向往。

首联“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采用对比的手法,强调梅道士的特殊身份。孟浩然用“傲吏”与“名流”来称呼梅道士,表现了他非凡的气质和身份。这里的“傲”字,不仅指梅道士的傲骨,也暗含了他超脱尘世、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名流即道流”则进一步点明梅道士的身份,他不仅是世俗中的名人,更是道家中的高人。

颔联“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描述了梅道士的隐居生活和高深的理论。他的隐居之地深不可测,让人难以找到;他的高论深奥莫测,让人无法应答。这两句诗不仅突出了梅道士的神秘和高深,也表达了诗人对梅道士的敬仰和钦佩。

颈联“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进一步描绘了梅道士水亭的周边环境。水亭靠近“仙源”,仿佛与仙界相连;山中隐藏着“鬼谷”,更显得神秘莫测。这两句诗通过描绘环境,进一步烘托了梅道士的高洁和超脱。

尾联“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诗人表达了自己再次来到水亭时可能会迷路,需要在花下询问渔舟来找到梅道士的隐居之处。这里的“迷”字,既表达了诗人对梅道士隐居之地的向往和好奇,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在尘世中的迷茫和困惑。而“花下问渔舟”则展现了一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渔舟这一传统意象的借用,增加了诗的意境。

这首诗起承转合布局,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在描绘梅道士及其水亭的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其的敬仰与追寻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4

帖子

57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2
贡献
136
金钱
218
发表于 2024-6-7 10: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梅道士①水亭
赏析:三春芳草
唐·孟浩然 押尤韵
傲吏②非凡吏③,名流即道流④。
隐居不可见,高论⑤莫能酬。
水接仙源⑥近,山藏鬼谷⑦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注释:
①梅道士:生平不详。孟浩然有《寻梅道士》《梅道士水亭》等诗,可见梅道士当是隐居近邻。
②傲吏:这个词汇源于《送元诜还丹阳别业》,其中描述了傲吏保持风骨,不阿谀逢迎、不向权势低头的品质。漆园傲吏则是一个特定的例子,比喻孤傲不仕的人,出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这个词汇在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用以形容那些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人物形象。
③凡吏:是指平庸官吏;一般差役。
④道流:某种主张、教义的流布。
⑤高论:敬辞,见解独到不同凡响⑥仙源:1、道教称神仙所居之处。2、特指晋陶渊明 所描绘的理想境地桃花源。3、借指风景胜地或安谧的僻境。
⑦鬼谷:山谷名,相传高士鬼谷子所居之处。鬼谷子本是张仪、苏秦的业师,后被术数家神化,多有托名。
赏析:
  本诗描绘了一个隐居深山修真养性的道士形象,虔诚地赞颂了梅道士超然尘世,清雅高洁的品格。诗从议论开篇。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这个傲岸的官吏并非普通的官吏,当今社会的名流就是道流。这句总起,远用了重叠的手法,增强了语气。
“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梅道士隐居山林,不容易被发现,他言论高深,难以酬答。越是寻觅不见,越是想见,越是不能酬,越是想听高论有多高,越是想酬答。这一下引起了读者想对这样高人进一步的探索了解。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流水呀,离他的仙居很近,山中有一处幽谷,是鬼谷子曾经住过的地方。寻隐者不遇,只见仙居,作者想努力记住这地方,以便再次造访。然而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再次来寻,就像是桃花源一样,又找不到了,只是向花下问渔舟了。
这首诗写的扑朔迷离,梅道士的境界,非一般人所能企及。梅道士这种超凡脱俗、隐逸避世、飘然如仙的表现,也正是孟浩然晚年的思想追求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18

帖子

376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60
贡献
876
金钱
1449
发表于 2024-6-7 16: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翠英 于 2024-6-7 16:51 编辑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十次作业
绣菊-28-闪亮每一天
梅道士水亭
唐·孟浩然 押尤韵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 一)背景:
        这首诗约为诗人孟浩然晩期作品。浩然诗中写梅道士的共三首,除本首外,尚有《寻梅道士(张逸人)》、《清明日宴梅道士房》。浩然从吴越归乡后,已经从早期的入世发展到晚期的出世,特别是最后几年,逐渐堕入到对现实的宗教超然,他常与佛道交往,寻佛问道成了他的诗的重要内容。这三首诗便和他的晚期思想倾向十分吻合。
  (二)析义
        首联:傲岸的官吏不是平凡的官吏,知名的人士往往就是修仙学道的人。傲吏:傲岸不俗的官员。庄子曾为漆园吏,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因其不同流俗,拒绝楚威王的“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的征召,故东晋郭璞《游仙诗》云:“漆园有傲吏。”名流:社会名流,著名人士。道流:指修仙学道的人。
        颔联:梅道士隐居修行,不易为世人所见;他高深的谈论,没有人能够对答。高论:高深的谈论。酬:应对,对答。
         颈联:亭下的溪水,似与那仙源相接近;亭边的山上,宛如鬼谷一般清幽。仙源:神仙居处。王维《桃源行》:“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鬼谷:山谷名,相传高士鬼谷子所居之处。鬼谷子本是张仪、苏秦的业师,后被术数家神化,多有托名。
         尾联:下次来时就不知道这仙境在什么地方了,只得在桃花林下向那位渔人打听路径。此处暗用陶渊明《桃花源记》典:“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指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里用来说明梅道士水亭的僻静幽深。
   (三)鉴赏
        本诗描绘了一个隐居深山修真养性的道士形象,虔诚地赞颂了梅道士超然尘世,清雅高洁的品格。诗从议论开篇。推崇梅道士是不同凡响的道家名流。接着直接赞誉梅道士的高雅超凡之处及其隐居的幽僻环境,以烘托其超雅的精神境界。最后以桃源故事,极言梅道士居所的幽邃,非一般人所能企及。梅道士这种超凡脱俗、隐逸避世、飘然如仙的表现,也正是孟浩然晚年的思想追求。
        布局为起承转合四分法,扣回收结全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8

帖子

7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3
贡献
181
金钱
275
发表于 2024-6-7 18:38: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妍班五律第十讲绣菊组作业

绣菊组/海云飞

(5)
梅道士水亭
唐·孟浩然 押尤韵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认真阅读,自己查资料,
然后尽量细致的写篇解析。
注意,我们每四次呱呱语音讲解一次。
希望大家课后认真对照一下。好,
期待大家的解析哦!

释义:傲吏:不为礼法所屈的官吏。凡吏:指平庸的官吏。名流:社会著名人士。道流:某种主张道义的流布。高论:见解独到不同凡响的议论。仙源:道教称神仙居住的地方。鬼谷:山名。酬:应答,对答。

背景介绍:这首诗是诗人晚年作品,孟浩然从吴越归乡后已经从早起入世,发展到晚年出世,逐渐坠入到宗教超然,他常与道教交往寻佛问道成了他的诗重要内容。
作品鉴赏:本诗描绘了一个隐居山林修真养性的道士形象,虔诚的赞颂了梅道士超然在世,清雅高洁的品格,诗从议论开篇,推崇梅道士是不同凡响的到家名流。接着赞誉梅道士的高雅超凡之处,及隐居的幽辟环境,以烘托其超雅的精神境界。

布局:总分分总,先情后景
诗的释义.
做官也是不同凡响,不会是平庸的官吏。传教也是有名的道教之人。常隐居山林不见踪影,梅道士总是有独到的见解,江水链接到风景秀丽的桃源之所,桃花盛开在鬼谷山中,再来却迷失了道路,于是就问起了渔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1

帖子

19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96
贡献
437
金钱
738
发表于 2024-6-7 18:56: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深山闲人 于 2024-6-7 19:12 编辑

绣菊19深山闲人

梅道士水亭
唐·孟浩然 押尤韵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一、名词解释
傲吏:指庄周。此处借指梅道士。凡吏:平庸小吏。
道流:道家者流,《汉书·艺文志》所列十家之一。
酬:应答。
仙源:仙境。
二、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为诗人晩期作品。浩然从吴越归乡后,已经从早期的入世发展到晚期的出世,特别是最后几年,逐渐堕入到对现实的宗教超然,他常与佛道交往,寻佛问道成了他的诗的重要内容。这首诗便和他的晚期思想倾向十分吻合。
三、译文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首联你是傲吏可不是一般平凡的官吏
你是知名的人士也是修仙学道的人(夸梅道士)傲吏用典:用庄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因其不同流俗,拒绝楚威王的“使使厚故“漆园有傲吏。来比梅道土。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颔联说你梅道士隐居修行,不易为世人所见;你高深的谈论,无人能够对答。(接着夸对方)前两联主要扣题目梅道士而且夸了个遍。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颈联开始转写梅道士居住的环境了,说你亭下的溪水就象神仙仙境一样接近,你哪宛如鬼谷一般清幽。此处用典《桃源行》:“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鬼谷:山谷名,相传高士鬼谷子所居之处。鬼谷子本是张仪、苏秦的业师,后被术数家神化。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尾联说下次我来时就不知道你这仙境在什么地方了,只得在桃花林下向那位渔人打听路径。此处暗用陶渊明《桃花源记》典: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既出,迷出处,不复得路。”这里用来说明梅道士水亭的僻静幽深扣回。
        本诗描绘了一个隐居深山修真养性的道士形象,虔诚地赞颂了梅道士超然尘世,清雅高洁的品格。诗从议论开篇。推崇梅道士是不同凡响的道家名流。接着直接赞誉梅道士的高雅超凡之处及其隐居的幽僻环境,以烘托其超雅的精神境界。最后以桃源故事,极言梅道士居所的幽邃,非一般人所能企及。梅道士这种超凡脱俗、隐逸避世、飘然如仙的表现,也正是孟浩然晚年的思想追求。
     本诗为起承转合四分法布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9

帖子

74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6
贡献
175
金钱
284
发表于 2024-6-8 06: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十次作业
绣菊-25梅岭
梅道士水亭
唐·孟浩然 押尤韵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 一)背景:
        这首诗为诗人孟浩然晩期作品。孟诗中写梅道士的共三首,除本首外,尚有《寻梅道士(张逸人)》、《清明日宴梅道士房》。浩然从吴越归乡后,已经从早期的入世发展到晚期的出世,特别是最后几年,逐渐堕入到对现实的宗教超然,他常与佛道交往,寻佛问道成了晚期诗作的重要内容。这三首诗便和他的晚年思想倾向十分吻合。
  (二)解析
        首联融情:“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傲岸的官吏不是平凡的官吏,知名的人士往往就是修仙学道的人。傲吏:傲岸不俗的官员。庄子曾为漆园吏,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因其不同流俗,拒绝楚威王的“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的征召,故东晋郭璞《游仙诗》云:“漆园有傲吏。”名流:社会名流,著名人士。道流:指修仙学道的人。
        颔联:“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梅道士隐居修行,不易为世人所见;他高深的谈论,没有人能够对答。高论:高深的谈论。酬:应对,对答。
         颈联:“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亭下的溪水,似与那仙源相接近;亭边的山上,宛如鬼谷一般清幽。仙源:神仙居处。王维《桃源行》:“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鬼谷:山谷名,相传高士鬼谷子所居之处。鬼谷子本是张仪、苏秦的业师,后被术数家神化,多有托名。
         尾联推进一层:“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下次再来时就不知道这仙境在什么地方了,只得在桃花林下向那位渔人打听路径。此处暗用陶渊明《桃花源记》典,这里用来说明梅道士水亭的僻静幽深。
   (三)鉴赏
        本诗描绘了一个隐居深山修身养性的道士形象,虔诚地赞颂了梅道士超然尘世,清雅高洁的品格。诗从议论开篇。推崇梅道士是不同凡响的道家名流。中二联接着直接赞誉梅道士的高雅超凡之处及其隐居的幽僻环境,以烘托其超雅的精神境界。最后以桃源故事,极言梅道士居所的幽邃,非一般人所能企及。梅道士这种超凡脱俗、隐逸避世、飘然如仙的表现,也正是孟浩然晚年的思想追求。
        布局为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2

帖子

40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75
贡献
947
金钱
1533
发表于 2024-6-8 07: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梅道士水亭
唐·孟浩然 押尤韵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梅道士:当为浩然家乡附近友人。


​首联采顿入,暗用庄子的典。采用特殊句式,“吏”、“流”二字,规则重字,句中自对与对句对的连环对偶法,语意不凡,声情兼美。
颔联承接首联,具体说明了怎么非凡,隐居深处,一般人见不到,且他的言论也是一般人跟不上的
首二联赞美梅道士性情孤傲,隐居独处,议论高妙,无人能对。
颈联反手写景
写水亭,却不写亭本身,而是着力渲染水亭所在的山水景物环境幽静深邃、超尘绝俗。
亭下的溪水连接仙路很近,亭旁的青山里深藏着鬼谷般的幽静。


尾联在写景叙事中还暗用《桃花源记》的典故,于是这水亭便恍若桃源仙境,给人美妙的遐想,读者也就具体真切地感受到梅道士迥然不凡的仙风道骨。尾联与王维《终南山》的结尾“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表现手法与句式相似,各自展现出渔樵图画,却有余音袅袅之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90

帖子

587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63
贡献
1253
金钱
2503
发表于 2024-6-8 16: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十讲作业
绣菊11-清风徐徐
解析孟浩然的这首五律,
梅道士水亭
唐·孟浩然 押尤韵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1,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为诗人晩期作品。浩然诗中写梅道士的共三首,除本首外,尚有《寻梅道士(张逸人)》、《清明日宴梅道士房》。徐鹏先生认为这三首诗“似均为入京应试前所作”。但是从浩然一生诗中表现的思想发展趋向看,这三首诗均似晚年所作。浩然从吴越归乡后,已经从早期的入世发展到晚期的出世,特别是最后几年,逐渐堕入到对现实的宗教超然,他常与佛道交往,寻佛问道成了他的诗的重要内容。这三首诗便和他的晚期思想倾向十分吻合。这首诗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

2,典故名词:
傲吏(典故):庄子。后多指傲视权钱的人。
名流:名士之流辈,此指梅道士。
高论:不平凡的议论,见地。
仙源:指神仙所居之地。
鬼谷:山谷名,传说中高士鬼谷子所居之处。

3,清风徐徐解析: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首联:用两个典,叙事写意,首联对仗。从梅道士写起,介绍梅道士是一个不为礼法所屈的官吏。在道教中也是一个知名人士。
傲吏:词汇源于《送元诜还丹阳别业》,其中描述了傲吏保持风骨,不阿谀逢迎、不向权势低头的品质。名流:指知名人士;名士之辈。晋袁宏《后汉纪·顺帝纪》:“﹝伯骞﹞希慕名流,交结豪杰。”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颔联:用两个典,分扣首联一二句。进一步描写梅道士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所居之处,很少有人知道,他那高深的理论,没有人能回答上来。
隐居:深居乡野不出仕。 引《楚辞·惜誓》:“或偷合而苟进兮,或隐居而深藏。”
高论:汉·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高论尧舜之道,不忍桀纣之性”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颈联:反手写景,以景转述。同样用了两个典,转换角度,重点从梅道士隐居之处的水亭周围的环境写起,水亭里的水同桃花源附近的水相连接,水亭所在的山就像当年鬼谷子都鬼谷那般幽静。
仙源:道教称神仙所居之处。《云笈七签》卷二七:“福地第四曰东仙源,福地第五曰西仙源,均在 台州 黄巖县 属地。”
鬼谷:指战国楚人鬼谷子。因隐于鬼谷,故自号鬼谷子。长于养性持身和纵横捭阖之术。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尾联:暗用典收结,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收结,回扣主题。意思是要再到这个地方来的话,可能就打不到山向了,恐怕得得在花下问渔舟,到梅道士隐居之处该怎么走呢?
该诗表达了作者描绘了梅道士隐居深山修真养性的道士形象,虔诚地赞颂了梅道士超然尘世,清雅高洁的品格。

4、情绪表达:
本诗描绘了一个隐居深山修真养性的道士形象,虔诚地赞颂了梅道士超然尘世,清雅高洁的品格。诗从议论开篇。推崇梅道士是不同凡响的道家名流。接着直接赞誉梅道士的高雅超凡之处及其隐居的幽僻环境,以烘托其超雅的精神境界。最后以桃源故事,极言梅道士居所的幽邃,非一般人所能企及。梅道士这种超凡脱俗、隐逸避世、飘然如仙的表现,也正是孟浩然晚年的思想追求。

5,布局:
此首五律诗 为起承转合四分法,扣回收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1

帖子

129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04
贡献
293
金钱
503
发表于 2024-6-8 19: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十讲作业:
绣菊-洗尘

梅道士水亭
唐·孟浩然 押尤韵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解析:

《梅道士水亭》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主要描绘了梅道士隐居的水亭及其周边的环境,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梅道士隐逸生活的羡慕和向往。

首联对起,且联内自对,“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对比的手法,强调梅道士的特殊身份。用“傲吏”与“名流”来称呼梅道士,表现了他非凡的气质和身份。“傲吏”用典,“傲”字,不仅指梅道士的傲骨,也暗含了他超脱尘世、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名流即道流”则进一步点明梅道士的身份,他不仅是世俗中的名人,更是道家中的高人。

颔联意承,“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描述了梅道士的隐居生活和高深的理论。他的隐居之地深不可测,让人难以找到;他的高论深奥莫测,让人无法应答。这两句诗不仅突出了梅道士的神秘和高深,也表达了诗人对梅道士的敬仰和钦佩。

颈联反手写景,“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进一步描绘了梅道士水亭的周边环境。水亭靠近“仙源”,仿佛与仙界相连;山中隐藏着“鬼谷”,更显得神秘莫测。这两句诗通过描绘环境,进一步烘托了梅道士的高洁和超脱。

尾联宕开一笔收结,“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诗人表达了自己再次来到水亭时可能会迷路,需要在花下询问渔舟来找到梅道士的隐居之处。这里的“迷”字,既表达了诗人对梅道士隐居之地的向往和好奇,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在尘世中的迷茫和困惑。而“花下问渔舟”则展现了一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渔舟这一传统意象的借用,增加了诗的意境。

全诗起承转合布局,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在描绘梅道士及其水亭的同时,也传达出诗人的敬仰与追寻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9

帖子

12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84
贡献
293
金钱
479
发表于 2024-6-8 19: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寒澈清秋 于 2024-6-8 19:30 编辑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十次作业
绣菊-寒澈清秋


梅道士水亭
唐·孟浩然 押尤韵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解析:
本诗描绘了一位隐居深山修身养性的道士形象,虔诚地赞颂了梅道士超然尘世,清雅高洁的品格。
首联议论开篇,用“漆园傲吏”典将梅道士比做庄周,赞美其孤傲且不同凡响是道家名流。句法采用了漂亮的句中自对:傲吏/凡吏,名流/道流。
颔联前分句承“道流”而来,写梅道士隐居修行处,“不可见”言其所处之地幽僻;后分句承首句“不凡”而来,写其不凡之处是有“高论”,但没人能够对答。
颈联扣水亭,正面描写,用仙源典写水亭环境之美;以鬼谷喻水亭环境之幽,烘托出水亭主人高雅的精神境界。
尾联暗用《桃花源记》武陵人迷路典,写梅道士隐逸避世,飘然若仙,非一般人所能企及……那也正是作者晚年的思想追求。
布局:起、承、转、合。尾联宕开一笔收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3

帖子

276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93
贡献
656
金钱
1055
发表于 2024-6-8 19: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十讲绣菊组论坛作业贴

下面布置一下解析作业:

(5)
梅道士水亭
唐·孟浩然 押尤韵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认真阅读,自己查资料,
然后尽量细致的写篇解析。
注意,我们每四次呱呱语音讲解一次。
希望大家课后认真对照一下。好,
期待大家的解析哦!

作业截止时间,2024.6月10日晚上八点。


绣菊09一非鱼红色

答案如下:

1、布局:起承转合。
2、作者简介:孟浩然,字浩然,号孟山人,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李白的偶像。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48岁时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3、创作背景:这首诗约为诗人晩期作品,写梅道士的共三首,除本首外,尚有《寻梅道士(张逸人)》、《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4、首联: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你是傲吏可不是一般平凡的官吏
你是知名的人士也是修仙学道的人,傲吏用典:用庄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因其不同流俗,拒绝楚威王的“使使厚故“漆园有傲吏。来比梅道土。
颔联: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梅道士隐居修行,不易为世人所见;高深的谈论,无人能够对答。前两联主要扣题目梅道士。
颈联:水接山源近,山藏鬼谷幽。颈联开始转写梅道士居住的环境了,亭下的溪水就象神仙仙境一样接近,宛如鬼谷一般清幽。此处用典《桃源行》:“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鬼谷:山谷名,相传高士鬼谷子所居之处。鬼谷子本是张仪、苏秦的业师,后被术数家神化。
尾联: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下次我来时就不知道你这仙境在什么地方了,只得在桃花林下向那位渔人打听路径。此处暗用陶渊明《桃花源记》典: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既出,迷出处,不复得路。”这里用来说明梅道士水亭的僻静幽深扣回。
本诗描绘了一个隐居深山修真养性的道士形象,虔诚地赞颂了梅道士超然尘世,清雅高洁的品格。诗从议论开篇。推崇梅道士是不同凡响的道家名流。接着直接赞誉梅道士的高雅超凡之处及其隐居的幽僻环境,以烘托其超雅的精神境界。最后以桃源故事,极言梅道士居所的幽邃,非一般人所能企及。梅道士这种超凡脱俗、隐逸避世、飘然如仙的表现,也正是孟浩然晚年的思想追求。
5、遣词造句:凡,道,隐,仙,藏,幽,迷等等,表现了梅道士水亭的神秘感,人是环境的产物,居住在此的梅道士自然是高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0

主题

2312

帖子

9742

积分

版主

古今墨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94
贡献
2530
金钱
3467
发表于 2024-6-8 20: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十次作业
绣菊O3-秋水长天

梅道士水亭
唐·孟浩然 押尤韵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认真阅读,自己查资料,
然后尽量细致的写篇解析。

解析:

首联“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诗人指出梅道士不同于一般的官吏,他是超凡脱俗的,其既是有名望的人士,也是道教中的流派代表。这一联既点明了梅道士的特殊身份和独特气质。

颔联“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写出了梅道士隐居起来难以寻觅,他的高深言论也无人能够回应和领会,进一步烘托出其神秘和高深莫测。

颈联“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描绘了水亭周围的环境,水仿佛连接着仙人的源头,而山则隐藏着如鬼谷般的幽深。这既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氛围,也暗示着梅道士所居之处的神秘和灵秀。

尾联“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表达了诗人如果再来可能会迷失这地方,只能在花丛下询问渔舟来寻找。体现出诗人对这水亭之地的留恋以及对其难以确切把握的微妙情感。

整首诗围绕着梅道士和他的水亭展开,通过对梅道士身份、言论、居住环境的描写,以及诗人对其的追寻和感慨,生动地展现了一个超凡脱俗、充满神秘色彩的人物形象和他所居的优美而又神秘的地方,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这种境界的向往和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9

帖子

12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84
贡献
293
金钱
479
发表于 2024-6-9 07: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十次作业
绣菊21-相忘于江湖
梅道士水亭
唐·孟浩然 押尤韵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之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开篇“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表明隐者对于世俗的官职和名声持有超然的态度,不以普通官员或名士自居。这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的冷眼相看以及追求精神自由的心理。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则是说隐者的生活深居简出,不为世人所知晓,他的高远思想也不被外界理解和回应。这里的“高论”可能指诗人的哲学思考或文学创作,这些都是超越常人理解范围的。

接下来的“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描绘了隐者的居所环境,是一处与世隔绝的幽深之地。水流通向仙境般的地方,山中藏有古老传说中的神秘幽谷,这种景象不仅自然美丽,也映射出诗人追求超凡脱俗的心灵世界。

最后“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则是诗人在这种环境中,再次来到自己心灵的栖息之地。在鲜花盛开的河岸边询问着渔船,这里可能暗示诗人对于生活的质朴和平静有着深深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超脱以及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依恋,以及他那种淡泊明志、隐逸自适的人生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0

帖子

10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72
贡献
242
金钱
420
发表于 2024-6-9 09: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十讲绣菊组作业


绣菊组13﹣静莲
解析作业:
梅道士水亭
唐·孟浩然押尤韵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试析:
  首联说孤傲的官吏绝非庸俗平凡的官吏。所谓名流都是有自己道行的流派。首联夸赞梅道士非同凡俗的境界。是总领。
  颔联分诉其不同寻常之处。一是从梅道士隐居的地方论述,都是常人无法寻到的地方。二是言论上表达梅道士之高,说你的见识和论点都是别人所无法应答得了的。
  颈联移景换位,说您所居住的水亭与神仙居住的地方接近,山中藏着鬼谷子的幽谷。
  尾联接颈联收束,说正因为你居住的地方是如此的隐秘,所以当我下次再来的时候就会迷失了此处的处所,而只能去问渔夫了。
布局:起承转合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0

帖子

8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7
贡献
165
金钱
369
发表于 2024-6-9 14: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十讲作业
绣菊O6-淡墨疏痕

解析孟浩然《梅道士水亭》
梅道士水亭
唐·孟浩然 押尤韵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背景:
孟浩然,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这首诗约为诗人孟浩然晩期作品。孟浩然诗中写梅道士的共三首,除本首外,尚有《寻梅道士(张逸人)》、《清明日宴梅道士房》。浩然从吴越归乡后,已经从早期的入世发展到晚期的出世,特别是最后几年,逐渐堕入到对现实的宗教超然,他常与佛道交往,寻佛问道成了他的诗的重要内容。这三首诗便和他的晚期思想倾向十分吻合。
析义:
首联“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你是傲吏可不是一般平凡的官吏。你是知名的人士也是修仙学道的人(夸梅道士)傲吏用典:用庄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因其不同流俗,拒绝楚威王的“使使厚故“漆园有傲吏。来比梅道土。傲吏:傲岸不俗的官员,不为礼法所屈的官吏。凡吏:是指平庸官吏;一般差役。名流:社会名流,著名人士。道流:指修仙学道的人。
领朕“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说你梅道士隐居修行,不易为世人所见;你高深的谈论,无人能够对答。(接着夸对方)前两联主要扣题目梅道士而且夸了个遍。高论:高深的谈论。酬:应对,对答。
颈联“水接山源近,山藏鬼谷幽。”颈联开始转写梅道士居住的环境了,说你亭下的溪水就象神仙仙境一样接近,你哪宛如鬼谷一般清幽。此处用典《桃源行》:“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鬼谷:山谷名,相传高士鬼谷子所居之处。鬼谷子本是张仪、苏秦的业师,后被术数家神化。
尾联“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说下次我来时就不知道你这仙境在什么地方了,只得在桃花林下向那位渔人打听路径。此处暗用陶渊明《桃花源记》典: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既出,迷出处,不复得路。”这里用来说明梅道士水亭的僻静幽深扣回。
鉴赏:
本诗描绘了一个隐居深山修真养性的道士形象,虔诚地赞颂了梅道士超然尘世,清雅高洁的品格。诗从议论开篇,推崇梅道士是不同凡响的道家名流。首联上下句分别重复“吏”、“流”二字,运用重言错综句法,又用当句对与对句对的连环对偶法,语意不凡,声情兼美。这四句赞美梅道士性情孤傲,隐居独处,议论高妙,无人能对。后四句写水亭,却不写亭本身,而是着力渲染水亭所在的山水景物环境幽静深邃、超尘绝俗。在诗人的笔下,亭下的溪水连接仙路很近,亭旁的青山里深藏着鬼谷般的幽静。尾联在写景叙事中还暗用《桃花源记》的典故,于是这水亭便恍若桃源仙境,给人美妙的遐想,读者也就具体真切地感受到梅道士迥然不凡的仙风道骨。尾联与王维《终南山》的结尾“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表现手法与句式相似,各自展现出渔樵图画,却有余音袅袅之妙。
布局:
四分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

帖子

20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1
贡献
46
金钱
77
发表于 2024-6-9 16:15: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十讲作业
绣菊16~知音茗茶

梅道士水亭

唐·孟浩然 押尤韵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附引:
这首诗约为唐代诗人孟浩然作品。孟浩然关于梅道士的诗共三首,除本首外,尚有《寻梅道士(张逸人)》、《清明日宴梅道士房》。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浩然接近梅道士,自然也会爱屋及乌。

试析:
  1,题目:梅道士水亭 ,那就既要讲好友梅道士,又要讲梅道士居处附近的水亭啦;
  2,首联: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即有傲气傲骨的官吏就不会是平凡庸俗的小吏,而社会名流一般都是有思维有道行的人士,首联提出了论点,起了探研的兴,也是引领。也许作者也有意拿傲吏庄周、道流梅自拟。对偶叠词增强论调自信。
  3,颌联: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梅道士)隐居的地方都是常人无法寻到的地方,(梅道士)高深的论点和境界都是普通人无法轻易接引理解的,自然也就很难准确应答。
  4,颈联: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前面讲人和议论,接下来就开始讲题目的后部分~隐居环境(水亭),顺着(亭边)水源上溯,就会抵近神仙居住的地方,不同凡俗,再走进大山深处就会享受到了鬼谷子住处的偏僻幽静。
  5,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说正因为你居住的地方是如此的隐秘,以致再次来的时候迷路了,只能去问道渔夫了。这是化用《桃花源记》之典,借隐居的幽僻升华了慕道修真的超凡脱俗思想。

概论:
本诗描绘了一个隐居深山修真养性的道士形象,赞赏梅道士超然尘世,清雅高洁的品格。诗从议论开篇。暗喻梅道士不同凡响的道家名流。接着赞誉梅道士的高雅超凡之处及其隐居的幽僻环境,以烘托高深的精神境界。最后还以桃源故事,盛赞梅道士居所的幽邃。言外之意,梅道士这种超凡脱俗、隐逸避世、飘然如仙的表现,也正是孟浩然晚年的思想追求。

布局:
起承转合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313

帖子

2638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交流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62
贡献
599
金钱
1002
发表于 2024-6-9 16: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十讲解析作业:绣菊08-爱你一万年(花海飘香)

(5)
梅道士水亭
唐·孟浩然 押尤韵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认真阅读,自己查资料,然后尽量细致的写篇解析。注意,我们每四次呱呱语音讲解一次。希望大家课后认真对照一下。好,期待大家的解析哦!

爱你一万年解析:傲吏是一个典,是楚威王听说庄周很贤,派使者拿很多钱聘以为相,庄周笑对使者说,你回去吧,不要污染我!体现了庄周高尚独特的人品,这里是用来形容梅先生的。第二句即说明梅先生是道家名士。第三句写梅先生平时隐居,一般见不着,第四句写梅先生知识丰富,找不到能和他酬对的人。第五句写先生住处的水是神仙般地方,山象鬼谷子的隐居之处的幽美。第七句写梅先生的住处很复杂,再来就找不到,只能在开满花的地方问打渔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9

帖子

12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84
贡献
293
金钱
479
发表于 2024-6-9 17: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十讲作业

绣菊组/四两三钱

梅道士水亭
唐·孟浩然 押尤韵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之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开篇“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表明隐者对于世俗的官职和名声持有超然的态度,不以普通官员或名士自居。这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的冷眼相看以及追求精神自由的心理。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则是说隐者的生活深居简出,不为世人所知晓,他的高远思想也不被外界理解和回应。这里的“高论”可能指诗人的哲学思考或文学创作,这些都是超越常人理解范围的。

接下来的“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描绘了隐者的居所环境,是一处与世隔绝的幽深之地。水流通向仙境般的地方,山中藏有古老传说中的神秘幽谷,这种景象不仅自然美丽,也映射出诗人追求超凡脱俗的心灵世界。

最后“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则是诗人在这种环境中,再次来到自己心灵的栖息之地。在鲜花盛开的河岸边询问着渔船,这里可能暗示诗人对于生活的质朴和平静有着深深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超脱以及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依恋,以及他那种淡泊明志、隐逸自适的人生态度。
本诗描绘了一个隐居深山修真养性的道士形象,虔诚地赞颂了梅道士超然尘世,清雅高洁的品格。诗从议论开篇。推崇梅道士是不同凡响的道家名流。接着直接赞誉梅道士的高雅超凡之处及其隐居的幽僻环境,以烘托其超雅的精神境界。最后以桃源故事,极言梅道士居所的幽邃,非一般人所能企及。梅道士这种超凡脱俗、隐逸避世、飘然如仙的表现,也正是孟浩然晚年的思想追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03

帖子

1322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驿站吟风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02
贡献
301
金钱
514
发表于 2024-6-9 21: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十讲作业

绣菊组/瘦田耕农

梅道士水亭
唐·孟浩然 押尤韵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开篇“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采用顿入式的写法表明梅道士像庄子一样,超脱世外,不被官职,名声所累,自在风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则是梅道士隐居在深山幽谷中,不为世人所知晓,他的思想也非常高深,不被外界理解和回应,没人能和他交流借鉴“高论”。

接下来的“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具体描绘了隐者的居所环境,是一处与世隔绝的幽深之地。水流通向仙境般的地方,同时所在山谷就像鬼谷子的幽谷一样,此处用典。

最后“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尾联以事结,宕开一笔,暗用桃花源的典故。侧面描写隐居地点的深幽。

整首诗通过对梅道士水亭地点及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梅道士超然尘世,清雅高洁的世外高人形象。也侧面反应了作者对梅道士这种超凡脱俗、隐逸避世、飘然如仙的生活的向往,也正是孟浩然晚年的思想追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77

帖子

339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11
贡献
786
金钱
1310
发表于 2024-6-10 08: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冬日♣♣春天 于 2024-6-10 08:12 编辑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十次作业
绣菊07冬日春天

梅道士水亭
唐·孟浩然 押尤韵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背景, 这首诗约为诗人孟浩然晩期作品。浩然诗中写梅道士的共三首,除本首外,尚有《寻梅道士(张逸人)》、《清明日宴梅道士房》。浩然从吴越归乡后,已经从早期的入世发展到晚期的出世,特别是最后几年,逐渐堕入到对现实的宗教超然,他常与佛道交往,寻佛问道成了他的诗的重要内容。这三首诗便和他的晚期思想倾向十分吻合。
解析
首联: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傲岸的官员不是平凡的官员,知名的人士往往就是修仙学道的人。傲吏:傲岸不俗的官员。庄子曾为漆园吏,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因其不同流俗,拒绝楚威王的“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的征召,故东晋郭璞《游仙诗》云:“漆园有傲吏。”名流:社会名流,著名人士。道流:指修仙学道的人。

颔联: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梅道士隐居修行,不易为世人所见;他高深的谈论,没有人能够对答。高论:高深的谈论。酬:应对,对答。

颈联: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亭下的溪水,似与那仙源相接近;亭边的山上,宛如鬼谷一般清幽。仙源:神仙居处。鬼谷:山谷名,相传高士鬼谷子所居之处。


尾联: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下次来时就不知道这仙境在什么地方了,只得在桃花林下向那位渔人打听路径。此处暗用陶渊明《桃花源记》典:“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指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里用来说明梅道士水亭的僻静幽深。
  
本诗字词简炼,章法简捷,如行云流水一般一气呵成的描绘了一个隐居深山修真养性的道士形象,虔诚地赞颂了梅道士超然尘世,清雅高洁的品格。诗从议论开篇。推崇梅道士是不同凡响的道家名流。接着直接赞誉梅道士的高雅超凡之处及其隐居的幽僻环境,以烘托其超雅的精神境界。最后以桃源故事,极言梅道士居所的幽邃,非一般人所能企及。梅道士这种超凡脱俗、隐逸避世、飘然如仙的表现,也正是孟浩然晚年的思想追求。

整体布局为起承转合四分法,扣回收结全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8

帖子

2956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诗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69
贡献
797
金钱
1093
发表于 2024-6-10 21: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梅道士水亭
唐·孟浩然 押尤韵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梅道士:当为浩然家乡附近友人。


​首联采顿入,暗用庄子的典。采用特殊句式,“吏”、“流”二字,规则重字,句中自对与对句对的连环对偶法,语意不凡,声情兼美。
颔联承接首联,具体说明了怎么非凡,隐居深处,一般人见不到,且他的言论也是一般人跟不上的
首二联赞美梅道士性情孤傲,隐居独处,议论高妙,无人能对。
颈联反手写景
写水亭,却不写亭本身,而是着力渲染水亭所在的山水景物环境幽静深邃、超尘绝俗。
亭下的溪水连接仙路很近,亭旁的青山里深藏着鬼谷般的幽静。


尾联在写景叙事中还暗用《桃花源记》的典故,于是这水亭便恍若桃源仙境,给人美妙的遐想,读者也就具体真切地感受到梅道士迥然不凡的仙风道骨。尾联与王维《终南山》的结尾“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表现手法与句式相似,各自展现出渔樵图画,却有余音袅袅之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76

帖子

1808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楹联三兼曲二、赋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97
贡献
461
金钱
677
发表于 2024-6-12 14: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梅道士水亭
唐·孟浩然 押尤韵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绣菊17-黑咖啡 诗解:
首联说傲吏不是平凡的官吏,名流即名士,是修仙学道的名士。首联“傲吏”是个典故,出处:庄子曾为漆园吏,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因其不同流俗,拒绝楚威王的“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的征召,故东晋郭璞《游仙诗》云:“漆园有傲吏。”首联夸赞了梅道士的为人高格。
颔联继续写梅道士,说平时他都是隐居难以寻访,不易为世人所见。四分句说梅道士的策论观点很高深,一般人都不能对答,“酬”,即应答。
前两联四句都写梅道士这位主人翁的人物特点。
颈联转写景物,即题目中那个“水亭”。说水亭下的溪水仿佛可以和仙源接近,亭边的山宛如鬼谷般清幽。仙源:神仙居处。王维《桃源行》:“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鬼谷:山谷名,相传高士鬼谷子所居之处。鬼谷子本是张仪、苏秦的业师,后被术数家神化,多有托名。
尾联宕开收结,说下次再来就很难找这个仙境在什么地方,只能在桃花林下问那个渔舟人了。此处暗用陶渊明《桃花源记》典:“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指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里用来说明梅道士水亭的僻静幽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

主题

823

帖子

5709

积分

副首版

沧浪书院词三期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14
贡献
1221
金钱
2237

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4-6-25 10:3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碧海晴空 于 2024-6-25 10:35 编辑

律研第十讲作业
绣菊27碧海晴空

梅道士水亭
唐·孟浩然 押尤韵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解析: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首联首句介绍主人公梅道士的性情和身份。说梅道士不是普普通通的官吏,是一位傲视权贵的人,他是一位潜心修炼的道家人士,并且名震一时,高名在外。简单主谓句式,有机重复,对仗工稳。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颔联具体描写梅道士的行踪和高深修养。说梅道士隐居在深山里,世人一般看不到他。他的修为和谈吐高深莫测,没有人能够和他对答。题评句对仗工稳。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颈联交代梅道士水亭的环境。仙源,神仙居处,这里指梅道士的住处,距离水源特别近,水声潺潺,梅道士的住处藏在山谷里,如同鬼谷子的居所,特别清幽宜人。仙源鬼谷用典贴切,对仗工稳。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尾联写梅道士的居所非常隐秘难寻,作者再一次来拜访梅道士的时候,还是不知道怎么走,于是在花下,向渔人询问。

全诗描写了梅道士超然世外,不落流俗,潜心修道的形象。表了诗人孟浩然当时的内心追求和向往。

全诗都在描写梅道士,感觉题目稍有不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03: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