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诗苑副首版
精华936
注册时间2017-8-19
威望6178
金钱28080
贡献19398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诗苑副首版
  
威望- 6178 点
贡献- 19398 次
金钱- 28080 枚
 
|
10. 大同文庙名宦祠
龙城飞将早相亲,十万军中常遇春。
郦道元兮知水乐,李光弼也用兵神。
位尊卑处心忧国,名显隐时身化尘。
莫叹英雄成过往,江山自有后来人。
注: “名宦祠”与“乡贤祠”分别坐落在府文庙“大成殿”的东西两侧,原是祭祀对大同历史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历代名宦和乡贤的祠堂,现两祠内墙上分别挂有木制的诸位官宦和乡贤的简介,是了解大同城建历史和著名人物事迹的重要窗口。
名宦祠对联:
做个好官,留个好名,自古善恶有公论,焉患位卑位尊。
干点实事,建点实功,从来毁誉在民心,何忧名显名隐。
名宦祠内左侧的名宦简介
汉雁门太守李广,北魏司徒崔浩,北魏恒州刺史元澄,北魏恒州刺史于烈,北魏建筑大师蒋少游,北魏水文地理学家郦道元,唐云中太守李光弼,后唐云州判官吴峦,辽大同军节度使张俭,金大同知府刘仲洙,元西京留守刘伯林,明大将军徐达,明左副将军常遇春,明右都督郭登,明总督馀子俊,明大同总督翁万逹,明大同总督王崇古,明大同知县吕坤,清大同知府胡文烨,清大同总兵彭有德。
李光弼,唐朝中期杰出的军事将领。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被誉为“自艰难已来,唯光弼行军治戎,沉毅有筹略,将帅中第一”,为平定安史之乱作出了巨大贡献。以功进封临淮郡王。安史之乱平定后,李光弼“战功推为中兴第一”,获赐铁券,名藏太庙,绘像凌烟阁。获赠司空、太保,谥号“武穆”,世称“李临淮”“李武穆”。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军中,年仅四十,用宋太宗丧韩王赵普故事,追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