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93|回复: 28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八讲芷兰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1421

主题

399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菜根谭文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407
贡献
3564
金钱
7463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5-21 11:5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不要任何编辑,
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
要求素雅统一。

另外,请注意贴作业格式,要求一人一楼,
多的删除,谢谢合作!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八讲芷兰组论坛作业贴

好,今天的比喻手法讲完了,我们下次继续
完成修辞。现在布置一下第八讲的解析作业: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认真阅读相关资料,典故,注意诗人
情绪的表达,下字,布局,尽可能的
把解析写好,发论坛,作为作业考勤。
我们每四次解析,在呱呱语音讲一下,
然后大家作为参考,适当修正一下
自己的解析作业。好,期待大家的优秀解析哦!

作业截止时间,2024.5月27日晚上八点。

1421

主题

399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菜根谭文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407
贡献
3564
金钱
7463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5-21 20:5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芷兰05蜃楼霓影【析】

此诗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起首二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三、四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五、六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最后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

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这首诗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7

帖子

12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66
贡献
293
金钱
461
发表于 2024-5-21 23: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今天的比喻手法讲完了,我们下次继续完成修辞。现在布置一下第八讲的解析作业:
芷兰09金蕊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岁暮归南山,岁暮,岁晚归隐南山,这是一首归隐诗,其中不乏牢骚。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北阙指朝庭,休,上书,进奏章。停止给朝庭上奏章。南山一说是终南山,敝庐称自己的家,我回我自己的家了。一组对偶句,字面上很工整,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不才指没有才能,明主指圣明的皇帝,因为没有才所以皇上也看不上,多病故人疏,说到自己本身因为多病,所以以前的旧朋友们也渐渐不来往了,从朝庭说到个人,连接上面北阙一说。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颈联转因为我一天天变老了,青阳指春天,新的一年又要来到了,从时间上转,用白发,青阳比拟手法催,逼。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尾联上以情抒发愁怀,因为我心中不舒,所以不能入睡,看着外面感到寂寞无聊。
整首诗是四分法,可以说是一首抒怀诗,借归南山说出自己内心所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0

帖子

52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1
贡献
121
金钱
215
发表于 2024-5-22 08: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传,孟浩然曾被王维私邀至内署,适逢唐玄宗至,孟浩然于慌乱间躲入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索其诗,孟浩然于是诵读了此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道:“卿不求仕途,而朕未曾弃卿,奈何诬我!可见此诗尽管写得婉曲含蓄,其弦外之音还是一闻即知,结果,孟浩然被放归襄阳。起首二句记事,叙述停止向朝廷上书求仕进,归隐南山破旧的家居处。三、四句是回述自己不得志的缘由,说所以被明主抛弃,是因为自己不才,身体多病,所以与朋友来往也稀疏了,字字包含着悲伤,失意却又自我疏解的复杂心绪。仕途渺茫,而鬓发已白,又是新的一年到来了。“催”、“逼”二字生动的展现了诗人对年华虚度而功名难就的忧虑焦急和无能为力。他满怀不可排解的苦闷而夜不能寐,见得窗外松树月夜,一片空虚。其中“虚”字使情景浑一,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落寞惆怅的心绪融汇在一起。
全诗层层辗转表达,句句语涉数意,构成悠远深厚的艺术风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534

帖子

5667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交流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06
贡献
1276
金钱
2215
发表于 2024-5-22 16: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讲的解析作业: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首联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颔联两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颈联两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尾联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富有韵味。布局上是总分分总
       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这首诗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字面上说“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只不过这时他才发觉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为有了马周“直犯龙颜请恩泽”的先例,唐天子便会代代如此;却才发现: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倾出。明乎此,“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富有余味。
      颔联的动词都是第五字。弃和疏说明他的失意和渴望求仕的迫切心情。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诗人自幼抱负非凡,“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他也自赞“词赋亦颇工”。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不谓“不才”。因此,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这一谀词,也确实含有谀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灭绝,还希望皇上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
       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后一层才是主旨。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不可能不忧虑焦急。五六句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十分相似的。“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

帖子

27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7
贡献
66
金钱
103
发表于 2024-5-22 16: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芷兰15简兮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首联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颔联两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颈联两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尾联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富有韵味。
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这首诗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首句“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只不过发现现实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倾出。明乎此,“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富有余味。
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感情十分复杂,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后一层才是主旨。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不可能不忧虑焦急。五六句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十分相似的。“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整首诗是四分法,也是一首抒怀诗,借归南山说出自己内心所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4

帖子

3282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联三、绝四、曲二、律三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06
贡献
820
金钱
1236
发表于 2024-5-23 08: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八讲作业:
芷兰26-赏梅人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解析:
此诗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起首二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三、四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五、六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最后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
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这首诗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字面上说“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只不过这时他才发觉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为有了马周“直犯龙颜请恩泽”的先例,唐天子便会代代如此;却才发现: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倾出。明乎此,“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富有余味。
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诗人自幼抱负非凡,“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他也自赞“词赋亦颇工”。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不谓“不才”。因此,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这一谀词,也确实含有谀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灭绝,还希望皇上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后一层才是主旨。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不可能不忧虑焦急。五六句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十分相似的。“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0

主题

1134

帖子

8103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话尔雅同风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150
贡献
1511
金钱
3063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5-23 17: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八讲作业:
芷兰23~拾梦人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解析:
此诗系诗人的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首联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颔联两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颈联两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尾联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
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这首诗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字面上说“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只不过这时他才发觉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为有了马周“直犯龙颜请恩泽”的先例,唐天子便会代代如此;却才发现: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倾出。明乎此,“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富有余味。
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诗人自幼抱负非凡,“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他也自赞“词赋亦颇工”。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不谓“不才”。因此,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这一谀词,也确实含有谀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灭绝,还希望皇上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后一层才是主旨。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不可能不忧虑焦急。五六句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十分相似的。“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6

帖子

64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0
贡献
156
金钱
246
发表于 2024-5-23 17: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兰心 于 2024-5-24 19:45 编辑

沧浪诗词学院诗研班第八讲作业
芷兰16-兰心
岁暮归南山
  诗人:孟浩然    朝代:唐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赏析】
此诗表达了一种怨悱之情。全诗起承转合布局:首二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三、四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五、六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最后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全诗抒写自己仕途失意的愤闷,表达了未遇明主及对世态炎凉的幽怨、哀伤。全诗委婉含蓄,感情复杂深刻,感人至深。
  首联“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表达了自己本“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只是现实如此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倾出。“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仅仅十个字,就把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又有余味。
  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而不被人识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明主”一词含有谀美之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灭绝,还希望皇上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 ”、“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
  五六句“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用拟人手法,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尾联承颈联而来:“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松月夜窗虚”,看似写景,实是抒情,匠心独运: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何等相似!“虚”字一语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尽在其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1294

帖子

7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0
贡献
1743
金钱
2941
发表于 2024-5-24 17: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凡川滢滢 于 2024-5-24 17:35 编辑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八讲作业
文/凡川

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答:
一、写作背景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大约在唐开元十六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文章,这次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二、诗词解析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首联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不再在朝廷宫门前陈述已见,返归终南山我那破旧的茅屋。
     南山:唐人诗歌中常以南山代指隐居题。这里指作者家乡的岘山。一说指终南山。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休上书:停止进奏章。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颔联两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没有才能才使君主弃我不用,又因多染病痛朋友也渐渐疏远。
      不才:不成材,没有才能,作者自谦之词。明主:圣明的国君。多病:一作“卧病”。故人:老朋友。疏:疏远。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颈联两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白发渐渐增多催人慢慢老去,岁暮已至新春已经快要到来了。
      老:一作去。青阳:指春天。逼:催迫。岁除:年终。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尾联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心怀愁绪万千使人夜不能寐,松影月光映照窗户一片空寂。
     永怀:悠悠的思怀。愁不寐:因忧愁而睡不着觉。寐:一作“寝”。虚:空寂。一作“堂”。
      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富有韵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209

帖子

1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人诗乐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66
贡献
338
金钱
10749
发表于 2024-5-24 23: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五律诗研芷兰第八讲作业
芷兰组~梅雪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创作背景:
此诗是首归隐之大概唐玄宗开元十六孟浩然四十岁(689一740)落第时所作,他求学三十年满腹经纶又得到王维和张九龄的赏识名声在外。但在科考中却屡屡失利大为奥恼。却又不敢直接向皇帝上书。这首诗就是在这样复杂情况下写的。
译文: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要在给北面朝庭上书了,让我回到南山破旧茅屋。自孟浩然落第后满肚子牢骚,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我因无才所以明主见我而弃,年迈多病朋友也都生疏了。这两句是承接归敝庐而来,具体分述失意的缘由诗人自幼抱负非凡.有“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也自赞词赋亦颇工。到头来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不过是不被赏识,有自怜有哀伤。后句因为自已多病连故人疏远,对世态炎凉之怨。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白发频生催人日渐衰老,阳春来到逼得旧岁逝去。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己白功名未就。白发“催”“青阳逼”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情感。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满怀忧愁辗转难以入睡,月照松林窗外一片空虚。两句写出了诗人思绪萦绕,落寞惆怅,焦虑陷入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
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5

帖子

19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8
贡献
443
金钱
806
发表于 2024-5-25 12: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八讲芷兰组作业
认真阅读相关资料,典故,注意诗人
情绪的表达,下字,布局,尽可能的
把解析写好,发论坛,作为作业考勤。
我们每四次解析,在呱呱语音讲一下,
然后大家作为参考,适当修正一下
自己的解析作业。好,期待大家的优秀解析哦!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释:
    1、岁暮:年终。南山:唐人诗歌中常以南山代指隐居题。这里指作者家乡的岘山。一说指终南山。
    2、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汉书 高帝纪》注:“尚书奏事,渴见之徒,皆诣北阙。”休上书:停止进奏章。
    3、敝庐:称自己破落的家园。
    4、不才:不成材,没有才能,作者自谦之词。明主:圣明的国君。
    5、多病:一作“卧病”。故人:老朋友。疏:疏远。
    6、老:一作“去”。
    7、青阳:指春天。逼:催迫。岁除:年终。
    8、永怀:悠悠的思怀。愁不寐:因忧愁而睡不着觉。寐:一作“寝”。
9、虚:空寂。一作“堂”。

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归隐之作。
首联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颔联两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颈联两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尾联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富有韵味。
布局  总分分总
特别欣赏,故人疏。夜窗虚。两处的疏、虚下字精妙,让人回味无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

帖子

63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4
贡献
156
金钱
241
发表于 2024-5-25 17: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枫儿 于 2024-5-25 17:31 编辑

若筠
这首是作者失意之作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要在给北面朝庭上书了,让我回到南山破旧茅屋。自孟浩然落第后满肚子牢骚,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我因无才所以明主见我而弃,年迈多病朋友也都生疏了。这两句是承接归敝庐而来,具体分述失意的缘由诗人自幼抱负非凡.有“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也自赞词赋亦颇工。到头来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不过是不被赏识,有自怜有哀伤。后句因为自已多病连故人疏远,对世态炎凉之怨。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白发频生催人日渐衰老,阳春来到逼得旧岁逝去。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己白功名未就。白发“催”“青阳逼”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情感。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满怀忧愁辗转难以入睡,月照松林窗外一片空虚。两句写出了诗人思绪萦绕,落寞惆怅,焦虑陷入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
布局:起承转合。词语注释:

    1、岁暮:年终。南山:唐人诗歌中常以南山代指隐居题。这里指作者家乡的岘山。一说指终南山。
    2、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汉书 高帝纪》注:“尚书奏事,渴见之徒,皆诣北阙。”休上书:停止进奏章。
    3、敝庐:称自己破落的家园。
    4、不才:不成材,没有才能,作者自谦之词。明主:圣明的国君。
    5、多病:一作“卧病”。故人:老朋友。疏:疏远。
    6、老:一作“去”。
    7、青阳:指春天。逼:催迫。岁除:年终。
    8、永怀:悠悠的思怀。愁不寐:因忧愁而睡不着觉。寐:一作“寝”。
9、虚:空寂。一作“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7

帖子

43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51
贡献
1078
金钱
1639
发表于 2024-5-25 20: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讲的解析作业:
芷兰~晨风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创作背景: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大约在唐开元十六年(728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文章,又得到王维、张九龄为之延誉,已经颇有诗名。这次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此诗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起首二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三、四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五、六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最后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

布局:起承转合。

下字:休,归,弃,疏。催,逼,寐,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

帖子

51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4
贡献
115
金钱
201
发表于 2024-5-25 20: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讲的解析作业: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首联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颔联两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颈联两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尾联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富有韵味。布局上是总分分总
       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这首诗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字面上说“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只不过这时他才发觉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为有了马周“直犯龙颜请恩泽”的先例,唐天子便会代代如此;却才发现: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倾出。明乎此,“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富有余味。
      颔联的动词都是第五字。弃和疏说明他的失意和渴望求仕的迫切心情。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诗人自幼抱负非凡,“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他也自赞“词赋亦颇工”。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不谓“不才”。因此,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这一谀词,也确实含有谀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灭绝,还希望皇上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
       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后一层才是主旨。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不可能不忧虑焦急。五六句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十分相似的。“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

帖子

5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0
贡献
132
金钱
194
发表于 2024-5-26 07: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讲的解析作业:
芷兰17-云裳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本诗写于孟浩然落第归隐之际,首联总领叙事,点题中的“归南山”,从今不再上书朝廷,到南山隐居。一个“休”字有认命,有不甘,有委屈,奠定全诗幽愤的情感基调。颔联承上联写归隐之因,因才华浅薄被明君弃用,因多病与故友渐渐疏远。实则别有心曲,不才表面是自谦实则是怨愤,明主明赞实讽。四分句的“病”,实指“不达”,《庄子•杂篇•让王》中云: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此句表面自责,因病懒与走动疏远了朋友,实则揭示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是失意后的痛悟。颈联一写自己现状,白发苍苍,年龄渐老;一句写时令,点题中的“岁暮”即归隐的时间春冬之交,与王湾的“江春入旧年”意思相近,但动词不同,情感迥然,一个乐观,一个哀伤。此联中的“催、逼”二字引人共鸣,发人深省,读来有种岁月不待人,年华催人老的紧迫感。联想诗人的处境,更让人唏嘘,雄才难展,又是冬去春来,只能蹉跎岁月,空生白发。老去的岂止是身体,还有雄心壮志。怎不让人愁绪满怀?因而尾联的“永怀愁不寐”就水到渠成,因不寐,观月上中天,听松涛隐隐,此时感觉如何?诗人落到一个“虚”字上,是窗虚掩,是景虚设,是岁虚度,是志虚许,是选择隐居虚无的无奈。诸多思绪尽在这一字之中,这是诗人此时此地的心境的真实写照,此字把整首诗的景情理融为一体,耐人寻味!
整首诗为四分结构,表达了落第后内心的抑郁幽愤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7

帖子

43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51
贡献
1078
金钱
1639
发表于 2024-5-26 07: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飞雪飘逸 于 2024-5-26 11:39 编辑

现在布置一下第八讲的解析: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花底闲人(析)
孟浩然40多岁才来长安参加科举考试,结果呢,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考试失利了,并没有被录取,他在长安整日买醉浇愁,今天他去找王维,诉一诉自己内心的苦闷。
解析:首句诗人说,我已经结束了在长安城的科举考试,准备回南方到我简陋的家里去。诗人考场失竟以后,已经放弃了再次的科举考试,我虽然满腹才华在这个盛名的时代,却被无情遗弃了,多病故人疏,身体的不舒服,使得那些昔日的朋友也慢慢的疏远了。
在长安的日子,日日的忧愁,让我的白发越来越多,眼看着又要到年底了,心怀愁绪万千使人夜夜发愁的的睡不着觉,松影月光映照窗户一片空寂。

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这首诗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实则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不可能不忧虑焦急。最后一句的“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4

帖子

74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4
贡献
178
金钱
285
发表于 2024-5-26 15: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音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八讲作业:
芷兰08-南栀
岁暮归钟南山
唐·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解析:这首诗大约在唐开元十六年(728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文章,这次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岁暮归南山》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首联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颔联两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颈联两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尾联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富有韵味。
从北阙休上书的自艾自愿中,引出下句南山归敝庐的无奈。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富有余味。
不才明主弃”,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诗人自幼抱负非凡他也自赞“词赋亦颇工”。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不谓“不才”。因此,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
 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后一层才是主旨。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不可能不忧虑焦急。五六句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375

帖子

394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66
贡献
882
金钱
1552
发表于 2024-5-26 15:4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八讲芷兰组论坛作业贴
芷兰27和铭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岁暮归南山》解析

1. 典故运用:
   “北阙":通常指皇宫的北门,这里可能暗指诗人曾经试图通过上书来求得皇帝的赏识,但最终未能如愿。
   “南山":指终南山,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隐逸之地,象征着诗人放弃仕途,选择归隐的生活。

2. 情绪表达:
  诗人通过"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表达了自己因不被明君赏识而感到的失落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他因疾病而与旧友疏远的孤独感。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无常的哀叹。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则通过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无法入眠的苦闷。

3. 诗歌布局:
   起句:"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开篇即表明了诗人放弃仕途,选择归隐的决心。
   承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进一步解释了诗人归隐的原因,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友情的怀念。
   转句:"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通过对比自然景象和个人感受,诗人抒发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结句:“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以夜晚的宁静和松月的清冷,作为整首诗情感的高潮和结尾,深化了诗人的孤独和忧愁。

整首诗以归隐为主题,通过诗人的自我剖析和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他对仕途的失望、对友情的怀念、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歌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是孟浩然诗歌中的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0

帖子

32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68
贡献
758
金钱
1234
发表于 2024-5-26 17: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芷兰组33
黑珍珠
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赏析: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首联两句记事,抒发了诗人仕途失意的幽思,“并非诗人自愿,而是不得已,种种复杂矛盾的心绪。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不才:不成材,没有才能,作者自谦之词。明主:圣明的国君。多病:一作“卧病”。故人:老朋友。疏:疏远。此句阐释诗人失意的缘由,表达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以及世态炎凉之怨,字里行间流露怀才不遇的感慨。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老:一作“去”。青阳:指春天。逼:催迫。岁除:年终。
“白发”、“青阳”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内心。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心怀愁绪万千使人夜不能寐,松影月光映照窗户一片空寂。
永怀:悠悠的思怀。愁不寐:因忧愁而睡不着觉。寐:一作“寝”。虚:空寂。此句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濛空寂的夜景,与诗人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何等相似,写出了诗人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

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9

帖子

4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7
贡献
96
金钱
153
发表于 2024-5-26 20:55:34 | 显示全部楼层
芷兰31—风起的地方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用典: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汉书·高帝纪》注:“尚书奏事,渴见之徒,皆诣北阙。”休上书:停止进奏章。
南山:唐人歌中常以南山代指隐居题。这里指作者家乡的岘山。一说指终南山。
赏析:这首诗为孟浩然落第以后满腹牢骚又无处安放之作。
起句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表达了自己满腹经纶,却无人赏识和任用,只能回到自己的破屋子里自怨自艾。
承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表面上是说因为自己没有才华,所以被明主所抛弃,多病而与故人生疏了。实际上在反其义而行,说自己没有人推荐,没有人欣赏。
转句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感慨时光荏苒,自己已经白发苍苍。
合句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墟。自己愁绪满怀夜不能寐,只能看着如水的月光照着我的窗户。
这首诗看似豁达,实则哀怨良多,把自己的怀才不遇,求仕的坎坷,对自身遭际的不平有诸多的愤懑。
据传唐玄宗本来很欣赏孟浩然的才华,不过看到这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以后便很不满,说道自己不来求仕,干嘛怪我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2

帖子

9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8
贡献
240
金钱
368
发表于 2024-5-27 07: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芷兰32笨小孩解析
此诗是作者应试不第后后的归隐之作,内心不乏怨悱。
首联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对起点出归南山这件事。北阙指朝廷。南山指终南山,唐朝时终南山归隐者较多,故总南山代指归隐之地。此应指作者家乡岘山吧。北阙对南山。休对归。从休字多少能感觉出作者的内心的委屈不甘,也不乏一点点的倔强自负。上书一个事件对敝庐一个地点。
颔联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因为自己的不才明主才弃我不用,因为自己多病故人都疏远我了。没有朋友来帮忙推荐举荐我。作者把明主弃归结到不才。可作者在当时才名已有名声在外。把故人疏说成是自己多病的原因。自己多病,路穷会给自己与自己交好的添麻烦。所以与自己交好的本就不多人而且还渐渐疏远了。此联看似解释了未及第休上书。但多少能看出怨悱之意。
颈联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点出了题目中的岁暮,是一年的岁暮,更是自己的岁暮,应试不第欲归老田园的岁暮。看着自己越来越多的白发感觉白发他也在无情的催促着自己老去。而青阳却如故的逼近岁除。青阳逼岁除虽然是好事,可自己却是白发催年老,应试不第,一事无成。这个反差台让作者读出了作者的不幸悲催和不甘。
尾联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因为以上这些作者才永怀/永怀愁/永怀愁不寐。这真是一个细细长的不眠之夜。看着这窗外的的松月夜是那么的迷茫空寂。这是夜的虚也是作者仕途的虚前途的虚内心的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7

帖子

69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8
贡献
165
金钱
263
发表于 2024-5-27 18: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八讲芷兰组作业
芷兰28一夕阳余晖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墟。

创业背景
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孟浩然约四十岁,高考落第时所作,谓腹经纶又得王维,张九龄赏识,但科考中屡屡失利,怀才不遇,壮志未酬,而又十分无奈,这首诗就是在这样复杂情况下写的。
首联,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怀。本怀报国心,但终难如愿,现实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只能在诗中表达,报国无门只能南山归敝庐,归隐山林了。
颌联,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抒发感情,回述失意原因,是因为有才华而不被人赏识,反应他求仕之心尚未灭绝,希望有人推荐给皇帝,而多病故人疏呢,比上句更加委婉,不怨故人不引荐,而说自己多病故人来往少了,自己没人引荐是自己多病,因而不能做明君明察自己。
颈联,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拟人手法,却切地表现出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但又能怎样呢,淋漓尽致的表现了诗k复杂的思想情感。
尾联,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墟。承接颈联推进一层,写出了思绪辽绕焦虑难堪之情,八分句一个虚字一语双关,把院落空虚,静夜空虑,仕途空虑和心中空虑,尽括其中,这就是诗人的妙笔之处。
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1

帖子

22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3
贡献
544
金钱
831
发表于 2024-5-27 20: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怡荣斋主123 于 2024-5-27 20:45 编辑

第八讲的解析作业:
芷兰03-怡荣斋主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本诗写于孟浩然落第归隐之际,抒发了作者满腹怨悱、不甘而又焦急无奈的悲凉愤懑之情。
首联: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总领叙事,点题中的“归南山”,从今不再上书朝廷,隐居南山,回归旧庐。一个“休”字有认命,有不甘,有委屈,一个归字,有伤感,有无奈,有焦虑,有愤慨。奠定全诗幽愤的情感基调。

颔联: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承上联写归隐之因,因才华浅薄被明主抛弃,因多病与故友疏远。实则别有心曲,不才表面是自谦实则是怨愤,是有才而不被人识,不为世用;明主明赞实讽。因病懒于走动而疏远了朋友,实则是被朋友疏远,而无朋友力荐而使自己不为人知,不为世用。揭示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是失意后的痛悟。

颈联:白髪催年老,青阳逼岁除。一句写自己现状,白发渐多,催人老去,时不我待;一句写时令,写日月如梭,青阳又在逼着年岁更迭,冬去又是春来。此联中的“催、逼”二字引人共鸣,发人深省,读来有种岁月不待人,年华催人老的紧迫感。联想诗人的处境,更让人唏嘘,雄才难展,又是冬去春来,只能蹉跎岁月,空生白发。老去的岂止是身体,还有雄心壮志,怎不让人愁绪满怀?集中抒发了诗人有志难酬,空老深山焦急无奈的心情。

尾联: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因而尾联的“永怀愁不寐”就水到渠成,因忧愁焦虑,所以不寐,因不寐,则观月上中天,听松涛隐隐,此时感觉如何?诗人落到一个“虚”字上,是窗虚掩,是景虚设,是岁虚度,是志虚许,是选择隐居虚无的无奈。诸多思绪尽在这一字之中,这是诗人此时此地的心境的真实写照,此字把整首诗的景情理融为一体,耐人寻味!
整首诗为四分结构,表达了落第后内心的抑郁幽愤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9

帖子

65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6
贡献
145
金钱
257
发表于 2024-5-27 22: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阳光暖暖❤️ 于 2024-5-27 22:37 编辑

沧浪书苑五律研修第八讲作业
芷兰22-阳光暖暖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背景: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大约在唐开元十六年(728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文章,这次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译文:
不再向北面的朝庭上书了,准备回归家乡的草庐去了。
我的才华不够,被当今明主弃用了。多病的身体,连故人都疏远了。
白发横生,催我老去。又过去一春了,又老了一岁。
长夜里,怀愁睡不着,窗外的松月正对着我,我更觉得空虚寂寞了。

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作者怨愤之情。科考失利,心情抑郁,归隐南山又是多么不甘。因此,才华横溢的诗人,大发牢骚,和哀叹。

注释:北阙,指朝廷。上书,向皇上谏信。明主指皇帝。青阳,指春天。

章法: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旧庐。首联叙事点题,归。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颔联承接首联叙事,说归的理由。
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颈联转而感叹,哀怨岁月蹉跎。愁自己一事无成。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尾联推进一层写法,愁的更深刻了,永夜对着窗前松月,共怀虚寂,情景交融,物我相照。

布局:四分,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0

帖子

10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6
贡献
246
金钱
393
发表于 2024-5-28 10: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芷兰10一安然
现在布置一下第八讲的解析: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认真阅读相关资料,典故,注意诗人情绪的表达,下字,布局,尽可能的把解析写好,发论坛。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我在朝庭辞职,便归南山茅庐中。
首联对仗流水句。表明心态。仕途停止,归隐南山。
颔联: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
颈联: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仕途心切,愁白发,岁已老。
尾联: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一个“愁"字,不能寐,夜空松月虚,心空虚,仕空虚,一种情绪的焦点。“虚”为夜虚,同为心虚。
整首以愁为线,中心点!
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5

帖子

57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4
贡献
139
金钱
218
发表于 2024-6-2 03: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第八讲芷兰组论坛作业:
芷兰02-云飞扬
析:
首联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颔联两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颈联两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尾联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富有韵味。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这首诗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字面上说“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只不过这时他才发觉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为有了马周“直犯龙颜请恩泽”的先例,唐天子便会代代如此;却才发现: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倾出。明乎此,“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 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诗人自幼抱负非凡,“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他也自赞“词赋亦颇工”。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不谓“不才”。因此,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这一谀词,也确实含有谀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灭绝,还希望皇上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后一层才是主旨。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不可能不忧虑焦急。五六句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十分相似的。“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0

帖子

89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5
贡献
205
金钱
368
发表于 2024-6-10 2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苑五律研修第八讲作业
芷兰13-快乐永远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写作背景: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大约在唐开元十六年(728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文章,又得到王维、张九龄为之延誉,已经颇有诗名。这次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解析:
首联: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总领叙事,首句点题,从此不再上书,归隐南山。字面上说“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只不过这时他才发觉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为有了马周“直犯龙颜请恩泽”的先例,唐天子便会代代如此;却才发现: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倾出。明乎此,“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富有余味。

颔联: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承上联写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这一谀词,也确实含有谀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灭绝,还希望皇上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后一层才是主旨。
颈联:白髪催年老,青阳逼岁除。一句写自己现状,白发渐多,催人老去,时不我待;一句写时令,写日月如梭,青阳又在逼着年岁更迭,冬去又是春来。此联中的“催、逼”二字引人共鸣,发人深省,读来有种岁月不待人,年华催人老的紧迫感。联想诗人的处境,更让人唏嘘,雄才难展,又是冬去春来,只能蹉跎岁月,空生白发。老去的岂止是身体,还有雄心壮志,怎不让人愁绪满怀?集中抒发了诗人有志难酬,空老深山焦急无奈的心情。

尾联: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因而尾联的“永怀愁不寐”就水到渠成,因忧愁焦虑,所以不寐,因不寐,则观月上中天,听松涛隐隐,此时感觉如何?诗人落到一个“虚”字上,是窗虚掩,是景虚设,是岁虚度,是志虚许,是选择隐居虚无的无奈。诸多思绪尽在这一字之中,这是诗人此时此地的心境的真实写照,此字把整首诗的景情理融为一体,耐人寻味!
整首诗为四分结构,表达了落第后内心的抑郁幽愤之情。
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作者怨愤之情。科考失利,心情抑郁,归隐南山又是多么不甘。因此,才华横溢的诗人,大发牢骚和哀叹。
注释:北阙,指朝廷。上书,向皇上谏信。明主指皇帝。青阳,指春天。
布局:四分,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

帖子

8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1
贡献
22
金钱
33
发表于 2024-6-11 10: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解析
欢乐鱼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释文:
我不用给朝廷上书了,还是回到南山归隐吧。我没有才能才使君主弃我不用,又因多染病痛朋友也渐渐疏远。光阴催促老去,白发渐多,岁暮已至,渐近春天。心怀愁绪万千使人夜不能寐,松影月光映照窗户一片空寂。

赏析: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大约在唐开元十六年(728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文章,这次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脉络: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起句。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承句。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转句。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合句。

  此诗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首联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颔联两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颈联两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尾联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富有韵味。

  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这首诗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字面上说“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只不过这时他才发觉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为有了马周“直犯龙颜请恩泽”的先例,唐天子便会代代如此;却才发现: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倾出。明乎此,“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富有余味。

  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诗人自幼抱负非凡,“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他也自赞“词赋亦颇工”。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不谓“不才”。因此,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这一谀词,也确实含有谀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灭绝,还希望皇上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

  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后一层才是主旨。

五六句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22: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