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47|回复: 30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八讲画梅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1421

主题

399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菜根谭文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407
贡献
3564
金钱
7463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5-21 11: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另外,请注意贴作业格式,要求一人一楼,
多的删除,谢谢合作!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八讲画梅组论坛作业贴

好,今天的比喻手法讲完了,我们下次继续
完成修辞。现在布置一下第八讲的解析作业: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认真阅读相关资料,典故,注意诗人
情绪的表达,下字,布局,尽可能的
把解析写好,发论坛,作为作业考勤。
我们每四次解析,在呱呱语音讲一下,
然后大家作为参考,适当修正一下
自己的解析作业。好,期待大家的优秀解析哦!

作业截止时间,2024.5月27日晚上八点。

2

主题

125

帖子

1419

积分

副首版

沧浪书院词三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10
贡献
331
金钱
543
发表于 2024-5-22 10:37: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 岁末归南山
唐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大约在唐开元十六年(728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极端复杂的心绪下写出来的。
首联,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再在朝廷宫门前陈述已见,返归终南山我那破旧的茅屋。
颌联: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没有才能才使君主弃我不用,又因多染病痛朋友也渐渐疏远。
颈联: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白发渐渐增多催人慢慢老去,岁暮已至新春已经快要到来了。
尾联: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心怀愁绪万千使人夜不能寐,松影月光映照窗户一片空寂。首联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颔联两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颈联两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尾联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富有韵味。“北阙休上书”的自哀之言中倾出。说明“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道出矛盾心绪。
     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诗人自幼抱负非凡,才华横溢,不谓“不才”。因此,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
  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才是主旨。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不可能不忧虑焦急。五六句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
  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十分相似的。“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回味无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

帖子

25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3
贡献
64
金钱
97
发表于 2024-5-22 21:45: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 岁末归南山
唐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译文: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再在朝廷宫门前陈述已见,返归终南山我那破旧的茅屋。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没有才能才使君主弃我不用,又因多染病痛朋友也渐渐疏远。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白发渐渐增多催人慢慢老去,岁暮已至新春已经快要到来了。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心怀愁绪万千使人夜不能寐,松影月光映照窗户一片空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74

帖子

19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76
贡献
446
金钱
750
发表于 2024-5-23 08: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八讲画梅组论坛作业:
画梅-27 / 血琉璃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解析:开篇直述,颔联承,道明因由,句意甚明,然“弃”、“疏”二字牢骚语于人于事终究过于“露”,不为人所喜,亦属常理。
颈联之“青阳”、“白首”对举见其工。
尾联,“永”字终非洒脱语,可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并非易事。

以诗而论,承接有致绾合到位,直舒胸臆见情见性,不失为一首好作品;然“诗”毕竟是为“情”服务的,以此来说,本诗未臻至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7

帖子

42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7
贡献
104
金钱
161
发表于 2024-5-23 10: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画梅18清竹相依
《岁暮归南山》解析

1. 典故运用:
   “北阙":通常指皇宫的北门,这里可能暗指诗人曾经试图通过上书来求得皇帝的赏识,但最终未能如愿。
   “南山":指终南山,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隐逸之地,象征着诗人放弃仕途,选择归隐的生活。

2. 情绪表达:
  诗人通过"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表达了自己因不被明君赏识而感到的失落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他因疾病而与旧友疏远的孤独感。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无常的哀叹。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则通过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无法入眠的苦闷。

3. 诗歌布局:
   起句:"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开篇即表明了诗人放弃仕途,选择归隐的决心。
   承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进一步解释了诗人归隐的原因,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友情的怀念。
   转句:"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通过对比自然景象和个人感受,诗人抒发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结句:“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以夜晚的宁静和松月的清冷,作为整首诗情感的高潮和结尾,深化了诗人的孤独和忧愁。

整首诗以归隐为主题,通过诗人的自我剖析和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他对仕途的失望、对友情的怀念、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歌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是孟浩然诗歌中的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4

帖子

327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63
贡献
847
金钱
1218
发表于 2024-5-23 13:24: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云水禅心解析:写作背景: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大约在唐开元十六年(728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文章,又得到王维、张九龄为之延誉,已经颇有诗名。这次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词语注释:
岁暮:年终。南山:唐人诗歌中常以南山代指隐居题。
北阙:指代朝廷,青阳:指春天。虚:空寂。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首联赋笔直接表达了作者现在的想法,不要再幻想着去朝廷做事了,还是回南山的破旧草庐吧,表达了作者此时的无奈。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颔联表明归南山的原因,因为自己才学不够,所以得不到明主的赏识,而且还多病,故人也不愿意接近我,作者消极幽怨的心情跃然纸上。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颈联转了,想如今已经是白发之人了,在这年末春初时更加感到光阴易逝,都这个年龄了,还没有个一官半职的,可惜了这么多年的努力求学。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尾联收束,心里有抱负却无处施展,怀着苦闷的心情难以入睡,望着窗外松树叶子透过的月色感到很空虚,结句景结,余味无穷。
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2

帖子

606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57
贡献
1379
金钱
2354
发表于 2024-5-23 13: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岁暮归南山解析
影子
【唐】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名词解释
1.古代宮殿北面的門樓
2.青阳:春天
3.岁除:.指年終

解析:
首联就说自己要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

颔联说自己命运多舛;不才明主弃,发牢骚,有缘故、有期盼、又自怜、又哀伤。多病故人疏 委婉抱怨。

颈联自叹年华虚度,壮志难酬;

尾联更是情绪低沉,一派愁寂空虚之情。

颔联第5字弃、疏,为啥!?前因后果关系,颔联3字催、逼字眼。白发催 年老 因果关系。

布局:总分分分
有话要说:
这首诗在孟浩然的诗中虽不算怎么好的,但却是最重要的。
   因为这首诗得罪了皇上,断送了一生的仕途。
无论于情于理,该诗作为“贡品”呈给皇帝都是不合时宜的,也难怪唐玄宗发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1

帖子

343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85
贡献
756
金钱
1440
发表于 2024-5-23 15:5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八讲画梅组论坛作业
画梅组-傲雪飞鹰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这首应该是孟浩然在长安应举失败后写的。
​题目是岁暮归南山,这里的南山,不是终南山,是指自己襄阳老家南面的山,岘首山,山上有个鹿门洞,自己隐居之处。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首联是直接入情,抒发自己不被朝廷录用的事,北阙上书,是很早的传统,陈子昂就写过,欲上大臣书,就是写建议书,引起朝廷的重视,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这个句子非常漂亮,充满了哲理,传说玄宗读到这里生气了。颈联入情,是转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扣的岁暮来说的,前句白发多了,自然就越来越老了,后句是来年的春,似乎马上就来了,又要过一岁了。和颔联的关联是多病,自己又老又病,加上仕途不顺,所以有了尾联。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七分句是收束了中二联,中二联所述,其实就愁的原因,因为一直在愁,所以睡不了了。松月夜窗虚。睡不着,听到的是窗外的风入松的声音,见到的是孤月,这些都让人感到非常的空虚啊。人说陶渊明是真的想归隐,他没纠结么?先后两次入仕,只是做的时间很短而已。
​起承转合布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8

帖子

479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65
贡献
1153
金钱
1827
发表于 2024-5-23 20: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五律研班第八讲作业
画梅组-26心灵驿站
五律  岁暮归南山
文/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墟。
注释:北阙:尚书奏事,渴见之徒,皆诣北阙。青阳:指春天。虚:空寂。
评释:玄宗开元十六年,诗人到长安应试落第,心情很苦闷,他自恃文章好,又得到王维、张九龄的延誉,颇有声名,以为可以仁途畅达。不料落第,使他大为苦恼,只好归隐。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起首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三、四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五、六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最后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读来韵味无穷。
韵译:
一二句:我已停止在宫廷北门请求谒见归隐到南山中我那破旧的草庐。
三四句:因为我缺少才干方被明主遗弃,由于我穷途多病故友往来渐疏。五六句:时光流逝头上的白发催人衰老,岁月无情新春逼迫着旧岁清除。
七八句:胸中常萦怀愁绪彻夜不能入寐,窗前松下一片月光增加了空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2

帖子

12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64
贡献
296
金钱
464
发表于 2024-5-23 21: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五律研班第八讲作业:
画梅33-星星过月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词语解释:
岁暮:年终。
南山:唐人诗歌中常以南山代指隐居题。这里指作者家乡的岘山。一说指终南山。
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汉书·高帝纪》注:“尚书奏事,渴见之徒,皆诣北阙。”
休上书:停止进奏章。
敝庐:称自己破落的家园。
不才:不成材,没有才能,作者自谦之词。
明主:圣明的国君。
多病:一作“卧病”。
故人:老朋友。
疏:疏远。
老:一作“去”。
青阳:指春天。
逼:催迫。
岁除:年终。
永怀:悠悠的思怀。
愁不寐:因忧愁而睡不着觉。
寐:一作“寝”。
虚:空寂。一作“堂”。
解析:
此诗是作者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
首联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其实此时作者并非真正的想归隐,而是不得已而为之。
颔联两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不才明主弃”此句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诗人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这一谀词,也确实含有谀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灭绝,还希望皇上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后一层才是主旨。
颈联两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尾联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十分相似的。“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005

帖子

7901

积分

版主

沧浪诗话华南诗社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07
贡献
1705
金钱
3217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4-5-23 22: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五律研班第八讲作业
画梅组-东江渔夫

五律 岁末归南山
唐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评释:该诗系大概是玄宗开元十六年,诗人到长安应试落第后之作。首联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颔联两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颈联两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尾联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富有韵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8

主题

1904

帖子

2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书院律诗兼曲二、赋二期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47
贡献
2475
金钱
19762
发表于 2024-5-23 23: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五律研班第八讲作业
画梅组12-醉舞可乐作业: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白话:
不再在朝廷宫门前陈述已见,返归终南山我那破旧的茅屋。

没有才能才使君主弃我不用,又因多染病痛朋友也渐渐疏远。

白发渐渐增多催人慢慢老去,岁暮已至新春已经快要到来了。

心怀愁绪万千使人夜不能寐,松影月光映照窗户一片空寂。


首联: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

颔联:两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

颈联:两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

尾联: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富有韵味。

落第后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这首诗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3

帖子

11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77
贡献
250
金钱
427
发表于 2024-5-24 10:40: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八讲作业
文/画梅20~人中子
岁暮归南山  
唐  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解析:
首联,北阙体上书,南山归敝庐。开篇写作者选择放弃仕途归隐南山并扣题。
颌联,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不才是作者自谦之词,此两句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且很有哲理的诗句。
颈联,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作者对流光飞逝,虚度年华的感叹。
尾联,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七分句的愁字是由中二联生发而来的,望着窗外的松风月色心情感到寂寞空虚而不眠。以景结,余味无穷。
典故:北阙是朝庭的别称;南山在古诗中几乎是归隐的代名词。
情绪:诗人才情不被赏识,抱负无处施展,写此诗以发泄内心失落的情绪。
布局:起承转合,结句与二分句的关系应是扣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3

帖子

1510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74
贡献
367
金钱
602
发表于 2024-5-24 16: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苑诗研班五律第八讲作业
画梅组-静茹

解析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释
岁暮:年终。南山:唐人诗歌中常以南山代指隐居题。这里指作者家乡的岘山。一说指终南山。
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汉书·高帝纪》注:“尚书奏事,渴见之徒,皆诣北阙。”休上书:停止进奏章。
敝庐:称自己破落的家园。
不才:不成材,没有才能,作者自谦之词。明主:圣明的国君。
多病:一作“卧病”。故人:老朋友。疏:疏远。
老:一作“去”。
青阳:指春天。逼:催迫。岁除:年终。
永怀:悠悠的思怀。愁不寐:因忧愁而睡不着觉。寐:一作“寝”。
虚:空寂。一作“堂”。

背景: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大约在唐开元十六年(728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文章,这次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解析: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首联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颔联两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颈联两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尾联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富有韵味。

  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这首诗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字面上说“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只不过这时他才发觉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为有了马周“直犯龙颜请恩泽”的先例,唐天子便会代代如此;却才发现: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倾出。明乎此,“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富有余味。

  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诗人自幼抱负非凡,“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他也自赞“词赋亦颇工”。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不谓“不才”。因此,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这一谀词,也确实含有谀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灭绝,还希望皇上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

  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后一层才是主旨。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不可能不忧虑焦急。五六句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十分相似的。“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2

帖子

172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3
贡献
385
金钱
671
发表于 2024-5-24 16: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苑诗研班五律第八讲作业
画梅组31—根生
1.词句注释
(1)南山:唐人诗歌中常以南山代指隐居。这里指家乡終南山。
⑵北阙:用作朝廷的别称。
(3)敝庐:称自己破落的家园。
(4)青阳:指春天。
2.创作背景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大约在唐开元十六年,诗人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3.文学赏析
此诗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首联二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
颔联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
颈联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
尾联阐发愁寂空虚之情。

现实和理想的巨大反差,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倾出。“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富有余味。

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这一谀词,也确实含有谀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灭绝,还希望皇上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后一层才是主旨。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十分相似的。“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布局:起承转合。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富有韵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7

帖子

10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7
贡献
244
金钱
383
发表于 2024-5-25 15: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苑诗研班五律第八讲作业
画梅21—惠昕

五律 岁末归南山
唐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写作背景:
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心情苦闷之作。
​题目是岁暮归南山,这里的南山,不是终南山,是指自己襄阳老家南面的山,岘首山,山上有个鹿门洞,自己隐居之处。

首联: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赋笔起,叙述停止追求仕途,归隐南山。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
休上书,实则表达的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之意。
颌联: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道出失意的缘由。诗人自幼抱负非凡,才华横溢,不谓“不才”。因此,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  据说因为这首诗得罪了皇上,断送了一生的仕途。
颈联入情,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白发渐渐增多催人慢慢老去,岁暮已至新春已经快要到来了。感叹生命流逝,又添一层愁绪。
尾联是对中二联的收束。“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心怀愁绪万千使人夜不能寐,松影月光映照窗户一片空寂。以景结情,令人回味。“虚”字更是语涉双关,不仅是院落和静夜的空虚,也更是仕途和心绪的空虚。

布局起承转合。
表达诗人才情不被赏识,抱负无处施展,对仕途的失望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1

帖子

207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7
贡献
498
金钱
796
发表于 2024-5-25 15:3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八讲作业:
画梅01-白雪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名词解释:
岁暮:指开元十七年(729)冬天。
北阙:泛指皇宫。
南山:指孟浩然在襄阳城南岘山附近营建的园庐。

解析:
这是孟浩然表现怀才不遇的一首诗。此诗与他那些悠然淡远的诗歌相比,另成一格,充满了愤激的情绪。
首联:陡起,直接入情,显得突兀,作者的怨气喷发而出,极其强烈。
颔联:道出怨气的来由。皇帝不赏识他的才能,不予录用;老朋友也嫌弃自己。
颈联:情转。“逼”、“催”等字,说明岁月匆匆,年一过往,就再难有进取的可能了。情绪稍缓,但悲感油然而生。
尾联:由前面的愤激,逐步转化成愁绪,久久不能释怀。景结,扣回,“虚”字耐人寻味。
整首诗以叙事写意为主,前后照应。
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4

帖子

126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64
贡献
278
金钱
544
发表于 2024-5-25 18: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八讲
画梅30-求是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解析:
诗人要说明两个方面,一是岁暮,“青阳逼岁除”是季节方面的,而“白发催年老”,是年龄方面的,由此相关的“归南山”,追溯其原因,一是“不才明主弃”,自己无才,二是“多病故人疏”,多病且缺少交际,自然也暗示一点“北阙休上书”,有着时代的影子,于是似乎顺顺当当,安安心心“南山归敝庐”,但结束又告诉我们“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还是耿耿不寐,心有不甘。似乎做到“悲而不怒,哀而不怨”。文字里的矛盾,折射真实世界里矛盾的人生和矛盾的心境。无能为力又不能仰人鼻息,与内心深处的“有所作为”初心相碰撞,矛盾不可避免,也是真实自我的写照。和屈原“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等句子赤裸裸“斥责”和全方面无死角地“揭露”,本诗就显得含蓄得多了。“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都是自己的原因,和其他人无关。这联,下词也很讲究,“弃”与“疏”的可惨结果,以及和下两句所提示的“催”和“逼”煎熬心境,以及白发的外貌勾勒,诗人的形象宛然在目。与此同时,“松月夜窗虚”营造的空明意境,和诗人“永怀愁不寐”时的辗转反侧,形成鲜明对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4

帖子

53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8
贡献
132
金钱
202
发表于 2024-5-25 23: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班第八讲作业
思无邪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赏析:
这首诗写于孟浩然落第后,在长安返回家乡的南山归隐,抒发自己的处境和心情而写的一首诗。
首联暗用典故,写自己不再给朝廷献策上书,要回到家乡归隐南山了。颈联说自己才能有限得不到明君的重用。自己又多病,相识的人往来也少了。白发渐多感到越来越老了,春天快到了,又到了除旧迎新时节。内心不平静,很愁闷,难以入眠。听松风望孤月,人很空虚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

帖子

7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5
贡献
176
金钱
271
发表于 2024-5-26 06: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画梅26-渔樵唱晚 于 2024-5-26 06:11 编辑

8、五律第八讲作业: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认真阅读相关资料,典故,注意诗人情绪的表达,下字,布局,尽可能的把解析写好,发论坛,作为作业考勤。我们每四次解析,在呱呱语音讲一下,然后大家作为参考,适当修正一下自己的解析作业。好,期待大家的优秀解析哦!




解析
渔樵唱晚
这首诗是开元十六年(728年)诗人在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之后写的。孟浩然曾经闭门苦读诗书,满腹经纶。当时他的文章也得到了王维、张九龄等人的赞誉,有一定名望,但是,这次应试落第,让他非常苦闷,想要直接上书皇上又有些犹豫,心中又不免烦恼,于是,作此诗发泄内心愤懑之情。
诗人开篇写到“北阙休上书”,表明自己不再上书皇上,返道回家。其实当时诗人内心正处在矛盾之中,不去上书,回到家乡其实不是诗人的真实想法。诗人饱读诗书,练得一身才华,且已经很有名气,却不能得到上级官员或皇帝的赏识、任用,因而心怀愤懑之情,写下这两句自怨目艾之言。开篇将这种烦恼一语道出,诗人内心的强烈感情自然流露。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诗人承接上一句,表明失意的原因,是因为自己没有才能,所以被英明的君主抛弃,因为自己多病疏远故友亲朋。诗人满腹才华,当时已经颇有声望,怎么会没有才能呢?所以“不才”二字既是谦辞,也是不被人识的怨词。“明主”既是谀词,也是对皇上不识人的抱怨,所以,“不才明主弃”中蕴含着诗人复杂的感情,既有对皇上不识人才的抱怨,又有希望被皇上任用的恳求之意,同时,还有一种自怜和哀伤之情。而“多病故人疏”本是怨“故人”不举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在古代“病”和“穷”相通,这里“多病”是穷困潦倒之意,这种表达更能体现诗人内心对世态炎凉的怨。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诗人心中满腔抱负,却至今无缘踏上仕途之路,年年岁岁时间流逝,转眼间就已经鬓发斑白,而仕途渺茫,功名未就,诗人内心是焦虑急躁的。“催”和“逼”二字充分表明了诗人当时的不甘白衣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因为内心愁苦无法排解,诗人备受煎熬,无法入眠。呆呆地看着透过松树照映到窗上的明月,迷惘中有一种“虚”感。这两句以景寄情,用迷茫空寂的景烘托了自己惆怅寂寞的心情,情景交融,余味无穷。其中的“虚”用得非常精恰,既是景虚,又是诗人内心空虚,还有对未来仕途渺茫虚无感情等等。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该诗看似写得很明朗,其实内中充满了诗人阴郁的情绪;看似自责,其实怨天尤人。或反语或暗喻,句句曲折蕴含诗人对才不被世用的怨气和无奈。诗意含蓄深远,耐人回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5

帖子

9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4
贡献
239
金钱
369
发表于 2024-5-26 15: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大约在唐开元十六年(728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文章,这次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愿意在上书给朝廷陈述自己的谏议,返回终南山我那破旧的茅庐。
首联入情了。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没有才能才使君主弃我不用,又因多染病痛朋友也渐渐疏远。
牢骚语.,因为不才,所以明主才弃,因为多病,所以才和老朋友们疏远了。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白发渐渐增多催着我慢慢老去,岁暮已至,新春已经快要到来了。
颈联扣题,扣的岁暮。
以为自己又多病,年事又高,所以才有了尾联。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心怀愁绪万千使人夜不能寐,松影月光映照窗户一片空寂。
  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十分相似的。“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布局:起承转合四分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

帖子

30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8
贡献
75
金钱
113
发表于 2024-5-26 16:42: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解析作业:
画梅29—梅子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结尾部分描绘了诗人岁末的心境。以下是对诗句的解析: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诗人表示自己不再向朝廷递交奏章,选择回归南山的简朴生活。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诗人自称不才,清高的性格让明主不重用他,同时多病也导致朋友疏远。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诗人的白发催人衰老,岁月无情,新春逼的旧岁消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诗人心中常怀忧愁,难以入睡,松树的倩影和月光透过窗户投射的虚影在夜晚中显得特别凄凉。

整首诗通过描绘岁末的孤寂和离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940

帖子

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书院律诗三期、律一期、绝三期、律四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65
贡献
1481
金钱
12306
发表于 2024-5-26 20: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五律研修第八讲画梅组作业:
画梅13-腾骏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认真阅读相关资料,典故,注意诗人情绪的表达,下字,布局,尽可能的把解析写好,发论坛,作为作业考勤。我们每四次解析,在呱呱语音讲一下,然后大家作为参考,适当修正一下自己的解析作业。好,期待大家的优秀解析哦!
腾骏浅析:本诗用了北阙和南山2个典。北阙指朝庭,南山指归隐之地。
首联叙事而起,写自己无意向朝庭上书进谏,决定回终南山陋室隐居。
颔联解释原因而承,写因为自己才疏学浅致使圣明君主弃用,因为体弱多病,老朋友也渐渐疏远变得少联系了。表面谦虚,内心却总觉得怀才不遇呀!
颈联以感叹时光飞逝转情,白发不断增多,人也渐渐变老了,年关将至,春天即将来临。光阴飞逝,内心还是焦虑的。
末尾情景交融作结,写心中长期愁绪不断,难以入眠,松影随月光一同映照着窗户,显得格外空虚寂寞呀!由此看出作者其实内心还是希望能够功成名就的。
本诗起承转合结构,中二联对仗工整,诗脉顺畅,下字精准,而且通俗易懂。值得咱们好好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7

帖子

235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69
贡献
466
金钱
1152
发表于 2024-5-26 20: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荻花 于 2024-5-26 20:18 编辑

沧浪五律研修第八讲画梅组作业:画梅28-荻花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译文
不再在朝廷宫门前陈述已见,返归终南山我那破旧的茅屋。
没有才能才使君主弃我不用,又因多染病痛朋友也渐渐疏远。
白发渐渐增多催人慢慢老去,岁暮已至新春已经快要到来了。
心怀愁绪万千使人夜不能寐,松影月光映照窗户一片空寂。
创作背景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大约在唐开元十六年(728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文章,这次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解析:
首联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颔联两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颈联两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尾联阐发愁寂空虚之情。
特别是颈联的白发,是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青阳代表春天来临。在此联中用了“崔,逼”二字,就恰切表现了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特,看似写景,其是情景交融,迷朦空寂的夜景暗喻了作者内心落寞惆怅。“虚”字一语双关,夜的虚,仕途之虚,包揽无余。
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不堪心态。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富有韵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5

帖子

6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9
贡献
154
金钱
233
发表于 2024-5-26 20:52: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片天空
解晰
春中喜王九相寻
(唐·孟浩然)押庚韵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
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
解晰:这是首朋友送别诗,首联写时间,颔联写落花,草生,暗用典故,落花伤感,送别之情如草浓。
颈联写饮酒。唱歌,不说送别,委婉蕴藉。以景含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

帖子

26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4
贡献
66
金钱
101
发表于 2024-5-26 22: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八讲画梅组论坛作业
画梅组-03叶枫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这首应该是孟浩然在长安应举失败后写的。
​题目是岁暮归南山,这里的南山,不是终南山,是指自己襄阳老家南面的山,岘首山,山上有个鹿门洞,自己隐居之处。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首联是直接入情,抒发自己不被朝廷录用的事,北阙上书,是很早的传统,陈子昂就写过,欲上大臣书,就是写建议书,引起朝廷的重视,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这个句子非常漂亮,充满了哲理,传说玄宗读到这里生气了。颈联入情,是转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扣的岁暮来说的,前句白发多了,自然就越来越老了,后句是来年的春,似乎马上就来了,又要过一岁了。和颔联的关联是多病,自己又老又病,加上仕途不顺,所以有了尾联。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七分句是收束了中二联,中二联所述,其实就愁的原因,因为一直在愁,所以睡不了了。松月夜窗虚。睡不着,听到的是窗外的风入松的声音,见到的是孤月,这些都让人感到非常的空虚啊。人说陶渊明是真的想归隐,他没纠结么?先后两次入仕,只是做的时间很短而已。
​起承转合布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873

帖子

7065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词校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39
贡献
1702
金钱
2812
发表于 2024-5-26 23:4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2039小憩片刻 于 2024-5-26 23:51 编辑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八讲画梅组论坛作业
画梅组-16-小憩片刻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解析:
北阙:最初指未央宫,立东阙、北阙等。上书奏事谒见之徒皆诣北阙,公交车司马亦在北。是则以北阙为正门,而又有东门、东阙。此处指代朝廷。
青阳:指春天
本首律诗写于孟浩然应试落第之时,心境不佳。首联:表达了自己想放弃仕途,准备回乡度日。动词在中间。省略主语。颔联:写出回乡的理由,没有才能当然不被人重视,多病也就疏远了故人。动词在句末。颈联以景抒情,白发催人老(此时诗人40岁),春天近了,当然新岁除旧岁。动词在句中。尾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以一个“虚”字表达孤独,凄楚的心境。布局为总分分分结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2

帖子

18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7
贡献
449
金钱
687
发表于 2024-5-27 09:24: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律研班第八讲的解析作业: 画梅09-雪松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译文 我已停止在宫廷北门请求谒见,归隐到南山中我那破旧的草庐。因为我缺少才干方被明主遗弃,由于我穷途多病故友往来渐疏。时光流逝头上的白发催人衰老,岁月无情新春逼迫着旧岁消除。胸中常萦怀愁绪彻夜不能入寐,窗前松下一片月光增加了空虚。 赏析: 玄宗开元十六年(728)诗人到长安应试落第,心情很苦闷。他自恃文章好,又得到王维、张九龄的延誉,颇有声名,以为可以仁途畅达。不料落第,使他大为苦恼,只好归隐。《新唐书·孟浩然传》记载:王维曾邀孟浩然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命其出,并问其诗,浩然乃自诵所作,至“不才明主弃”句,玄宗日: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起首二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三、四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五、六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最后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 布局: 起句:"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开篇即表明了诗人放弃仕途,选择归隐的决心。 承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进一步解释了诗人归隐的原因,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友情的怀念。 转句:"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通过对比自然景象和个人感受,诗人抒发了对生命流逝的感        慨。分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5

帖子

57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6
贡献
141
金钱
217
发表于 2024-5-27 10: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八讲画梅组作业
画梅组22-凰兮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解析:
这是孟浩然表现怀才不遇的一首诗。此诗与他那些悠然淡远的诗歌相比,另成一格,充满了愤激的情绪。
首联:陡起,直接入情,显得突兀,作者的怨气喷发而出,极其强烈。
颔联:道出怨气的来由。皇帝不赏识他的才能,不予录用;老朋友也嫌弃自己。
颈联:情转。“逼”、“催”等字,说明岁月匆匆,年一过往,就再难有进取的可能了。情绪稍缓,但悲感油然而生。
尾联:由前面的愤激,逐步转化成愁绪,久久不能释怀。景结,扣回,“虚”字耐人寻味。
整首诗以叙事写意为主,前后照应。
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0

帖子

93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1
贡献
231
金钱
356
发表于 2024-6-10 17: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八讲画梅组论坛作业:
画梅07-飞鹰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解析:
     这首作品是孟浩然40岁(公元728年)所作,在前一年(公元727年)孟浩然第一次赶赴长安进行科举考试,然而,科举不中。同年孟浩然与王维结交,王维为孟浩然画像,两人成为忘年之交。举进士不第后,孟浩然仍留在长安献赋以求赏识,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这首作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而作。
题目“岁暮归南山”,此处的“岁暮”应该是时值年末,“南山”,唐人诗歌中常以南山代指隐居题。这里指作者家乡的岘山。一说指终南山。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已有归隐之心。

首联: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北阙,代指朝廷,开篇就直抒心臆,不再在宫廷门口陈述己见了,我要返归终南山我那破旧的茅屋。

颔联: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承接首联,为啥呀,唉,因为咱没有什么才能,所以遭到明主的弃而不用呀,又因为自己多染病痛,遭到朋友故人与我的离疏。

颈联: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在此处一转,没有延续前两联抱怨和牢骚,回扣题目中的“岁暮”,自己头上的白发在催促自己老去,新的春天(青阳)的来到,又在预示又一年要过去了。“青阳逼岁除”一句最佳,新的机会不断出现,但伴随着新的机会的出现,时间却在不停地流逝,机会不见得能把握得住,但时间的流逝的却是那样的决绝。这一联对于时间和机会的描写,即在前两联的基础上,抒发了作者无奈感伤的情绪,同时也为尾联做了有力的铺垫。

尾联: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心怀愁绪万千使人夜不能寐,什么愁绪呢?就是颈联中“时间与机会”的愁绪,新的机会不是没有,索性没有也不至于如此惆怅,正是因为不断地有新的机会,偏偏每次机会都与自己擦肩而过,而自己呢,是指岁暮,看看自己头上白发渐生,韶华渐逝,才滋生出这种“永怀愁不寐”;在这种愁绪中,夜不能寐,看到了松影月光映照窗户一片空寂。这既是作者所见,又是作者此时的心境。如果结句依然是抱怨仕途不顺,或者明年再来等等,就不是孟浩然了,孟浩然是要归隐的,是有着隐者情怀的诗人,仕途不顺,前面已经有了世人所不能免的牢骚和抱怨,那结尾呢,也显示了诗人的情怀和胸襟,“松月夜窗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10: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