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21|回复: 29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八讲竹郎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1421

主题

399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菜根谭文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407
贡献
3564
金钱
7463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5-21 11: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不要任何编辑,
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
要求素雅统一。

另外,请注意贴作业格式,要求一人一楼,
多的删除,谢谢合作!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八讲竹郎组论坛作业贴

好,今天的比喻手法讲完了,我们下次继续
完成修辞。现在布置一下第八讲的解析作业: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认真阅读相关资料,典故,注意诗人
情绪的表达,下字,布局,尽可能的
把解析写好,发论坛,作为作业考勤。
我们每四次解析,在呱呱语音讲一下,
然后大家作为参考,适当修正一下
自己的解析作业。好,期待大家的优秀解析哦!

作业截止时间,2024.5月27日晚上八点。

0

主题

345

帖子

2319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词三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56
贡献
601
金钱
861
发表于 2024-5-21 21: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炳坤 于 2024-5-22 17:58 编辑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八讲作业
竹郎组长-炳坤

解析
岁暮归南山
[唐]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据说这首是孟浩然拜访王维时,唐玄宗忽然架临,孟浩然吓得钻到了床底,被玄宗发现让其写诗而作。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首联说我现在也不再给朝廷递书了,回到了南山我的破草屋中居住去了。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颔联叙述自己由于没有才能所以得不到君主的赏识,又因为多病连朋友都稀疏了。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白发也再增多 一年年的老去,现在新的一年又要来了,我又虚度了光阴。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尾联叙述自己每天悠悠的思绪而睡不着觉,每天夜晚看着窗前月色透进来的松影而感到空虚。

这首充斥着忧伤失落还有一点小牢骚的意思,自然惹起唐玄宗的不喜,也给自己的政治生涯宣判了死刑。

布局:分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6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7
贡献
16
金钱
23
发表于 2024-5-21 21: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八讲作业
竹郎07-婳婳

解析
岁暮归南山
[唐]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释:
⑴岁暮:年终。南山:唐人诗歌中常以南山代指隐居题。这里指作者家乡的岘山。一说指终南山。
⑵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汉书·高帝纪》注:“尚书奏事,渴见之徒,皆诣北阙。”休上书:停止进奏章。
⑶敝庐:称自己破落的家园。
⑷不才:不成材,没有才能,作者自谦之词。明主:圣明的国君。
⑸多病:一作“卧病”。故人:老朋友。疏:疏远。
⑹老:一作“去”。
⑺青阳:指春天。逼:催迫。岁除:年终。
⑻永怀:悠悠的思怀。愁不寐:因忧愁而睡不着觉。寐:一作“寝”。
⑼虚:空寂。一作“堂”。

创作背景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大约在唐开元十六年(728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文章,又得到王维、张九龄为之延誉,已经颇有诗名。这次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首联说我现在不再给朝廷递书了,回到了南山我的破草屋中居住去了。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颔联叙述自己由于没有才能所以得不到君主的赏识,又因为多病连朋友都稀疏了。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白发也再增多 一年年的老去,现在新的一年又要来了,我又虚度了光阴。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尾联叙述自己每天悠悠的思绪而睡不着觉,每天夜晚看着窗前月色透进来的松影而感到空虚。

布局:分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09

主题

4万

帖子

20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雅风文社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4778
贡献
47690
金钱
7179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5-22 00: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八讲作业
竹郎32-青山笑看人生

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答:
一、写作背景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大约在唐开元十六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文章,这次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二、诗词解析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首联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不再在朝廷宫门前陈述已见,返归终南山我那破旧的茅屋。
     南山:唐人诗歌中常以南山代指隐居题。这里指作者家乡的岘山。一说指终南山。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休上书:停止进奏章。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颔联两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没有才能才使君主弃我不用,又因多染病痛朋友也渐渐疏远。
      不才:不成材,没有才能,作者自谦之词。明主:圣明的国君。多病:一作“卧病”。故人:老朋友。疏:疏远。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颈联两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白发渐渐增多催人慢慢老去,岁暮已至新春已经快要到来了。
      老:一作去。青阳:指春天。逼:催迫。岁除:年终。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尾联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心怀愁绪万千使人夜不能寐,松影月光映照窗户一片空寂。
     永怀:悠悠的思怀。愁不寐:因忧愁而睡不着觉。寐:一作“寝”。虚:空寂。一作“堂”。
      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富有韵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5

帖子

794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词三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6
贡献
191
金钱
326
发表于 2024-5-22 08: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春灯夜雨 于 2024-5-22 08:28 编辑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八讲作业
竹郎06—春灯夜雨

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释:
北阙:指宫廷北门。
休上书:停止进奏章。
敝庐:对自己家园的谦称。
疏:疏远。
青阳:《尔雅•释天》:“春为青阳。”。

解析:

这是诗人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怀着极度复杂的心情写下的一首归隐诗,全诗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了仕途失意、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和归隐田园的无奈。是其最得意之诗,亦其最失意之日,故为明皇诵之。

诗句前两句直入主题,意思是说诗人不再想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希望得到朝廷重用了,觉得归隐了。看似轻松,实则有一种失望和无奈夹杂其中。
二联承接上联,进一步阐述上联归隐的原因。因为自己才能和身体有限,连朋友都疏远自己了。
三联在落第和归隐的决心上再进一层,想到自己如今鬓发斑白,前途渺茫,华年逝去而感慨。
尾联是说因为自己有这么多的愁绪而夜不能寐,看到窗前松下的那一片月光招进来,更增添了空虚之感。进而加强了愁绪。

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

帖子

47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67
贡献
112
金钱
184
发表于 2024-5-22 09: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八讲作业
竹郎组长-小筑

解析
岁暮归南山
[唐]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据说这首是孟浩然拜访王维时,唐玄宗忽然架临,孟浩然吓得钻到了床底,被玄宗发现让其写诗而作。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首联说我现在也再不给朝廷递书了,回到了南山我的破草屋中居住去了。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颔联叙述自己由于没有才能所以得不到君主的赏识,又因为多病连朋友都稀疏了。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白发也再增多 一年年的老去,现在新的一年又要来了,我又虚度了光阴。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尾联叙述自己每天悠悠的思绪而睡不着觉,每天夜晚看着窗前月色透进来的松影而感到空虚。

这首充斥着忧伤失落还有一点小牢骚的意思,自然惹起唐玄宗的不喜,也给自己的政治生涯宣判了死刑。

布局:分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9

帖子

158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51
贡献
360
金钱
616
发表于 2024-5-22 11: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八讲作业
竹郎08-曦春

解析作业: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1、创作背景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大约在唐开元十六年(728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文章,又得到王维、张九龄为之延誉,已经颇有诗名。这次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2、解析
首联: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起首二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对偶句。
北阙: 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汉书·高帝纪》注:“尚书奏事,渴见之徒,皆诣北阙。”休上书:停止进奏章。
敝庐: 称自己破落的家园。
上书,出处
《史记·孝武本纪》:“于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长安东南郊,常奉祠如忌(指谬忌)方。其后人有上书,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具祠神三一:天一,地一,泰一。’”
《战国策.齐策一》: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八》:苏秦北游说,李斯西上书。
“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只不过这时他才发觉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为有了马周“直犯龙颜请恩泽”的先例,唐天子便会代代如此;却才发现: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倾出。明乎此,“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富有余味。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颔联承接“归敝庐”而来,叙说自己“归敝庐”是因为没有才能故君主弃我不用,又因多染病痛朋友也渐渐疏远。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
句式是前二后三因果关系组句,因自己不才所以明主弃之,因多病所以故人都疏远了自己。
对仗工整。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颔联角度转换,开始写意抒情。自叹白发每长出一根,自己就老了一分,春天要来又过了一年,自己就又老了一岁,抒发虚度年华,壮志难酬心情。
“白发”对“青阳”,对仗工整,青阳指春天。“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句式是主谓宾补,“白发”“青阳”是主语,“催”“逼”是谓语,“年”“岁”是宾语,“老”“除”是补语。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尾联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因为感叹岁华而流露出愁闷空虚之情。“松月夜窗虚”,景结。“虚”字,这里有三次意思,一是指空无一人,二是指仕途无着落,三是指年老。
3、布局
起承转合。
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富有韵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

帖子

6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9
贡献
157
金钱
236
发表于 2024-5-22 16: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公主无言 于 2024-5-22 16:34 编辑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八讲作业
竹21-公主无言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创作背景: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大约在唐开元十六年(728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文章,又得到王维、张九龄为之延誉,已经颇有诗名。这次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词句注释:1.岁暮:年终。南山:唐人诗歌中常以南山代指隐居题。这里指作者家乡的岘山。一说指终南山。2.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汉书·高帝纪》注:“尚书奏事,渴见之徒,皆诣北阙。”休上书:停止进奏章。3.敝庐:称自己破落的家园。4.不才:不成材,没有才能,作者自谦之词。明主:圣明的国君。5.多病:一作“卧病”。故人:老朋友。疏:疏远。6.老:一作“去”。7.青阳:指春天。逼:催迫。岁除:年终。8.永怀:悠悠的思怀。愁不寐:因忧愁而睡不着觉。寐:一作“寝”。9.虚:空寂。一作“堂”。

白话译文:不再在朝廷宫门前陈述已见,返归终南山我那破旧的茅屋。没有才能才使君主弃我不用,又因多染病痛朋友也渐渐疏远。白发渐渐增多催人慢慢老去,岁暮已至新春已经快要到来了。心怀愁绪万千使人夜不能寐,松影月光映照窗户一片空寂。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首联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颔联两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颈联两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尾联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富有韵味。
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这首诗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起承转合手法,结句为景结,表面是景实际是情。言尽意未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0

帖子

160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1
贡献
381
金钱
614
发表于 2024-5-22 18: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八讲作业
竹郎03-悠然人生
解析作业: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1、创作背景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大约在唐开元十六年(728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准备回家乡,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2、解析
首联: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起首二句赋起,说自已不再考试和行卷,从此回到南方自已的草庐。“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对偶句,因果关系。
北阙: 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汉书·高帝纪》注:“尚书奏事,渴见之徒,皆诣北阙。”休上书:停止进奏章。
敝庐: 称自己破旧的草庐。
劲联,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承接“归敝庐”而来,因自己不才所以明主都弃之,因多病所以故人都疏远了自己。
劲联,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角度转换,开始写意抒情。新的一年又要来了,时光流逝头发也渐渐白了许多,抒发虚度年华,壮志难酬心情。
尾联,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尾联,推进一层,每天被愁绪折磨的睡不着觉,只能对着窗外的松月发呆。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松月夜窗虚”,景结。“虚”字,这里有三次意思,一是指空无一人,二是指仕途无着落,三是指年老。
3、布局
起承转合。
全诗语言丰富,用白描手法,叙述孟浩然落弟后复杂的感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6

帖子

126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89
贡献
295
金钱
484
发表于 2024-5-22 20: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八讲作业
竹郎01-若水

解析
岁暮归南山
[唐]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据说这首是孟浩然拜访王维时,唐玄宗忽然架临,孟浩然吓得钻到了床底,被玄宗发现让其写诗而作。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首联说我现在也不再给朝廷递书了,回到了南山我的破草屋中居住去了。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颔联叙述自己由于没有才能所以得不到君主的赏识,又因为多病连朋友都稀疏了。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白发也再增多 一年年的老去,现在新的一年又要来了,我又虚度了光阴。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尾联叙述自己每天悠悠的思绪而睡不着觉,每天夜晚看着窗前月色透进来的松影而感到空虚。

这首充斥着忧伤失落还有一点小牢骚的意思,自然惹起唐玄宗的不喜,也给自己的政治生涯宣判了死刑。

布局:分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8

帖子

8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2
贡献
200
金钱
318
发表于 2024-5-22 22: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地八讲的解析作业:
竹郎09-一池清凉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解析:首先从题目上看是一首归隐之作。该诗的写作背景:大约在唐开元十六年(728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文章,又得到王维、张九龄为之延誉,已经颇有诗名。这次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首联破题,从孟浩然应试失利写起,北阙,指帝王宫,这里是代指朝廷,休上书:停止上奏章。南山:终南山,弊庐:指作者的破茅屋。首联意思是,考试失败后,不要再向朝廷上书了,还是回到我终南山那破旧的小茅屋里去。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颔联继续分述,意思是因为不才,没有遇见伯乐,又加上多病,所以以前认识的人都疏远了。

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
颈联意思是时光流逝,头上的白发催人衰老;岁月无情,新春逼迫着旧岁消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尾联以景收结扣回,容情于景,因满怀愁绪,转辗反侧不能入睡的苦闷心情,月亮照在虚窗上的以前空寂景象,正是诗人此刻的落寞心情的真实写照。

布局:分分分总布局。整首诗前三联都是在分述,尾联景收扣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7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栏目顾问

沧浪诗人春华秋实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362
贡献
16470
金钱
20192

特别贡献奖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5-23 09: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八讲作业
竹郎-16 槛外客

解析
岁暮归南山
[唐]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解析:
约在公元728年(唐开元十六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悬梁刺股,学得满腹文章,又得到王维、张九龄为之延誉,已经颇有名声。但这次应试还是失利了,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首联字面上是说:不要再给北面朝廷上书了,让我回到南山自己破旧的茅屋。但实际上是残酷的现实让他失望。回归并非所愿,不得已而已。
颔联字面意思是“我本无才难怪明主见弃,年迈多病朋友也都生疏”。此联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此联前2与后3的关系为前因后果。因不才故明计弃;因多病,故老朋友们都疏远了。关于此闻曾有传说:由王维推荐孟终于见到了皇上。孟献上此诗,当看到“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时,明皇大为不满:“皇帝我并没有不用你,你何故冤枉我呢?”于是真的不用他了。
颈联意思是白发频生催人日渐衰老,阳春来到逼得旧岁逝去。本来求仕情切,而现在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忧虑焦急,故有此叹息。
尾联:满怀忧愁辗转难以入睡,月照松林窗外一片空虚。此联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十分相似的。“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结构应为起承转合四分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4

帖子

148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2
贡献
326
金钱
604
发表于 2024-5-23 12: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研修班第八讲作业
竹郎组11蓟水渔翁
解析:
唐,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此诗为孟浩然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首联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颔联两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颈联两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尾联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富有韵味。
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这首诗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首句“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只不过发现现实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倾出。明乎此,“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富有余味。颔联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感情十分复杂,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后一层才是旨。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不可能不忧虑焦急。颈联五六句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白发、青阳,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十分相似的。“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整首诗是四分法,全篇抒怀,采用借喻手法,说出自己内心所思所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6

帖子

53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73
贡献
1189
金钱
2081
发表于 2024-5-23 12: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员江南
背景: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大约在唐开元十六年(728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这次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首联:不再在朝廷宫门前陈述已见,返归终南山我那破旧的茅屋。
南山:唐人诗歌中常以南山代指隐居题。这里指作者家乡的岘山。一说指终南山。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
颔联:没有才能才使君主弃我不用,又因多染病痛朋友也渐渐疏远。
颈联:白发渐渐增多催人慢慢老去,岁暮已至新春已经快要到来了。
尾联:心怀愁绪万千使人夜不能寐,松影月光映照窗户一片空寂。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首联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颔联两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颈联两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尾联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
结构:分分分总。七分句愁字总结,尾句景结推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6

帖子

793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书院绝句二期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7
贡献
213
金钱
290
发表于 2024-5-23 18:3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落雪无声 于 2024-5-23 18:45 编辑






五律研修班第八讲作业
竹郎10~落雪无声
解析:
唐,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大约在唐开元十六年(728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文章,这次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首联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颔联两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颈联两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尾联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富有韵味。


  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这首诗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字面上说“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只不过这时他才发觉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为有了马周“直犯龙颜请恩泽”的先例,唐天子便会代代如此;却才发现: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倾出。明乎此,“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富有余味。


  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诗人自幼抱负非凡,“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他也自赞“词赋亦颇工”。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不谓“不才”。因此,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这一谀词,也确实含有谀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灭绝,还希望皇上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


  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后一层才是主旨。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不可能不忧虑焦急。五六句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十分相似的。“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

帖子

39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4
贡献
96
金钱
150
发表于 2024-5-24 06:18: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八讲作业
竹郎13一仙溪居士

            岁暮归南山
      唐   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解释
写作背景
1,时间与地点,大约在唐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孟浩然四十岁时,在上安应进士举落第后。
2,个人经历,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文章,又得到王维,张九龄为之延誉,颇有名气。然此次应试失败,对他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使他倍感懊丧。
3,心绪复杂,此次失败后,他心绪极其复杂,既有对仕途的渴望,又有归隐的念头。
4,创作动机,这首诗是在他心绪极为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既是对自己仕途失意的反思,又是对未来生活的规划。
赏析
首联"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直接叙述了他不再追求仕进,而准备归隐南山的事实。
首句用典故《上书北阙》。北阙,原指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用作"朝廷"的别称。休,点明不想上书皇帝之意。敝庐,称自己破落的家园。南山,既是地点,又含隐居之意。
颔联铺陈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及哀怨之情。
不才,不成材,沒有才能,自谦。明圣,圣明的国君,哀怨之情跃然纸上。多病,一作卧病。故人,老朋友。疏,疏远。
颈联写景抒情,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白发,青阳,夲是无情物。"摧 逼"二字,恰切地表达了诗人不愿以白发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情感。
尾联诗人抒发了愁寂空虚之情。永怀抒发了悠悠思怀。不寐,为什么呢?愁嘛。以此收束全诗。"松月夜窗虚",看似写景,实则抒情。抒发什么情呢?一个虛
字嘛。"虛"字双关,既是景虚,又是心虚。表达了空寂的环境及心绪。
中心思想,整诗反映了诗人在面对仕途失败与个人理想破灭后的矛盾心态,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以及决定归隐的心绪。
写作特点,此诗语言清新,下字精准,层次分明,写景蕴含抒情,等等。
结构: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9

帖子

33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76
贡献
945
金钱
1264
发表于 2024-5-24 20: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八讲作业
竹郎22-竹影拂尘

岁暮归南山
[唐]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解析:
一、写作背景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大约在唐开元十六年(728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文章,这次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二、注释、翻译
岁暮:年终。南山:唐人诗歌中常以南山代指隐居题。这里指作者家乡的岘山。一说指终南山。
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汉书•高帝纪》注:“尚书奏事,渴见之徒,皆诣北阙。”休上书:停止进奏章。
敝庐:称自己破落的家园。
不才:不成材,没有才能,作者自谦之词。明主:圣明的国君。
多病:一作“卧病”。故人:老朋友。疏:疏远。
老:一作“去”。
青阳:指春天。逼:催迫。岁除:年终。
永怀:悠悠的思怀。愁不寐:因忧愁而睡不着觉。寐:一作“寝”。
虚:空寂。一作“堂”。
译文
不再在朝廷宫门前陈述已见,返归终南山我那破旧的茅屋。
没有才能才使君主弃我不用,又因多染病痛朋友也渐渐疏远。
白发渐渐增多催人慢慢老去,岁暮已至新春已经快要到来了。
心怀愁绪万千使人夜不能寐,松影月光映照窗户一片空寂。
三、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首联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颔联两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颈联两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尾联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富有韵味。
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这首诗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字面上说“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只不过这时他才发觉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为有了马周“直犯龙颜请恩泽”的先例,唐天子便会代代如此;却才发现: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倾出。明乎此,“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富有余味。
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诗人自幼抱负非凡,“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他也自赞“词赋亦颇工”。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不谓“不才”。因此,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这一谀词,也确实含有谀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灭绝,还希望皇上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
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后一层才是主旨。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不可能不忧虑焦急。五六句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十分相似的。“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岁暮归南山》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首联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颔联两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颈联两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尾联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富有韵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

帖子

5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3
贡献
115
金钱
198
发表于 2024-5-24 23: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珍朱 于 2024-5-25 00:02 编辑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八讲作业
竹郎05-珍朱
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释:
北阙:指宫廷北门。
休上书:停止进奏章。
敝庐:对自己家园的谦称。
疏:疏远。
青阳:《尔雅•释天》:“春为青阳。”
解析:
《岁暮归南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作。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
首联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
颔联两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
颈联两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
尾联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
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富有韵味。
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06

帖子

2193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律诗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95
贡献
601
金钱
796
发表于 2024-5-25 08: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八讲作业
竹郎19-皓月

解析
岁暮归南山
[唐]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皓月试解析:【背景】
这首诗是孟浩然于开元十七年(729),自家乡襄阳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失败后,回家之前写的。孟浩然一生没有做官,以布衣终身。但他并非对仕途没有期待,于是鼓足勇气参加科考,可惜碰壁了。他又不屑奔走于达官贵人之间,以寻求自荐。所以就写了这篇饱含失意,又略带牢骚的诗作。

【注释】
南山:唐诗中的南山大多是终南山,这里应该指孟浩然家乡的岘山,在今湖北省襄阳市。因为襄阳在长安南边,故称南山。
北阙:天子的宫阙,代指朝廷。中国古代帝王都是坐北朝南,故称北阙。
上书:古代的读书人向朝廷进献治国策略,以寻求做官的机会。如近代康有为就组织了著名的“公车上书”。
敝庐:庐,房子。如陶渊明的《拟古九首》有“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敝庐就是自己住所的谦称,如同“寒舍”、“蓬门”等。
青阳:春天。
除:逝去。王安石《元日》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虚:空。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首联就表达了愤懑的情绪,早知道我的治国方略不被采纳,就不上书言事了。来到京城谋求一官半职,未能如愿,只得落魄地回到故乡。一个“休”字,语气强烈,态度坚决,所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这就是导致孟浩然被唐玄宗嫌弃的罪魁祸首。这两句其实是孟浩然的自嘲,只是牢骚话而已。然而唐玄宗当真了,虽然孟浩然自称“不才”,其实是抱怨皇帝没能赏识他。文人在失意的时候发发牢骚很正常,但是统治者可不赞同这种做法。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这两句接着写衰老与岁暮了。古人寿命短,孟浩然四十岁已经有了白头发了。不过这里的老,不仅仅是身体的衰老,也更代表自己余生只能衰老于山林之间了。既然仕途无望,那我还待在这长安城干什么呢?毕竟长安的生活水平这么高,我也“黄金然桂尽”了。盘缠都花光了,也不好意思老问王维借钱啊。何况一年又快结束了,那就回去吧。一个“催”字,显示出时不我待,老之将至的伤感,一个“逼”字,仿佛春天正迫不及待地赶来,要赶走这旧的一年。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这是他展望未来的情景。既然诗人是失败归乡,那么故乡能否安慰他受伤的心灵呢?看来是没有。他的这一番惆怅失落,还要持续很久。想象自己在夜里难以入睡,透过窗子看见外面的月色和松树,一阵苦闷、空虚。
布局章法: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53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38
贡献
3893
金钱
4549
发表于 2024-5-25 19: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八讲作业
竹郎030-浮生半闲
解析作业: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1、创作背景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大约在唐开元十六年(728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准备回家乡,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2、解析

起首二句赋起,说自已不再考试和行卷,从此回到南方自已的草庐。“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对偶句,因果关系。

颌联承接“归敝庐”而来,因自己不才所以明主都弃之,因多病所以故人都疏远了自己。
劲联,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角度转换,开始写意抒情。新的一年又要来了,时光流逝头发也渐渐白了许多,抒发虚度年华,壮志难酬心情。
尾联,推进一层,每天被愁绪折磨的睡不着觉,只能对着窗外的松月发呆。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松月夜窗虚”,景结。“虚”字,这里有三次意思,一是指空无一人,二是指仕途无着落,三是指年老。
3、布局
起承转合。
全诗语言丰富,用白描手法,叙述孟浩然落弟后复杂的感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6

帖子

1686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律诗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79
贡献
435
金钱
637
发表于 2024-5-25 20: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小春草 于 2024-5-25 20:58 编辑

五律研修班第八讲作业:
竹郎27-小草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写作背景: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大约在唐开元十六年(728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文章,这次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情绪:
整首诗的情绪都非常低落。

下字:
颔联的弃、疏,颈联的催、逼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尾联的虚是双关语,既为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也表达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

解析: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首联两句记事,意思是我已停止在宫廷北门请求谒见,归隐到南山中我那破旧的草庐。此两句为承接性流水。首联总起。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颔联解释归隐原因:因为我缺少才干方被明主遗弃,由于我穷途多病故友往来渐疏。暗含本为千里马可是没遇到伯乐以及没有没有朋友举荐的悲凉无奈的心情。此联是互文,也可以是多病明主弃,不才故人疏。两句的前二后三都是因果关系。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颈联反手写景,暗含抒情。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意思是:时光流逝头上的白发催人衰老,岁月无情新春逼迫着旧岁消除。催、逼有“光阴似箭催人老”之意。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尾联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胸中常萦怀愁绪彻夜不能入寐,窗前松下一片月光增加了空虚。尾联回扣主题。

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9

帖子

14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0
贡献
339
金钱
561
发表于 2024-5-25 21: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8讲作业:
竹郎25-幽谷一枝兰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一,背景
从题目上看是一首归隐之作。该诗的写作背景:大约在唐开元十六年(728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文章,又得到王维、张九龄等人为之延誉,已经颇有诗名。这次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有个小故事,据说这首诗献给皇上时,孟浩然正好在王维家,未曾料到皇上亲临,当时吓得钻在王维的床底。王维趁此举荐给皇上。但不知道孟浩然曾经写了那么多好诗,为什么偏偏此时给皇上给这首满腹牢骚的诗。
玄宗当时一看此诗,至看到“不才明主弃”之句,当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于是放归襄阳。从此,孟浩然与仕途无缘了,就与山水为伴了。
真是很可惜了。

二,解析诗意
首联: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首联破题,从孟浩然应试失利开始,首联意思是,考试失败后,我自此不再向朝廷上书了,还是回到我终南山那破旧的小茅屋里去隐居吧。

颔联: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颔联就为什么不上书和归南山进行分述,意思是因为我才华不济,又没有遇见伯乐,再加上我身体也不好,动不动就生病,导致连以前认识我的人都疏远我了。

颈联: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
颈联进一步阐述,时光流逝的太快,才刚春天呢,怎么一下子就到岁末了呢。眼看着我头上的白发横生,不服老不行了。

尾联: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尾联以景收结扣回,容情于景,因满怀愁绪,转辗反侧而久久不能入睡,此时的月亮照在虚窗上,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就像此刻诗人无比落寞的心情。

三,情感
全诗都充斥着一种无奈抱怨和愁苦的心情。
首联一开篇,就是一种小赌气
颔联,使这种抱怨的口气越发重了。
颈联,转而自叹自怜起来。
尾联,把这种哀怨愁苦之情推到了高潮。

四,下字
休、归、弃、疏、催,逼,不,虚。下字非常准确,对推动诗意起了点睛之力。

五,布局:总分分总布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1

帖子

150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57
贡献
328
金钱
588
发表于 2024-5-26 08: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研班五律第八讲作业:
竹郎35-云水间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词语注释:
岁暮:年终。
南山:唐人诗歌中常以南山代指隐居题。这里指作者家乡的岘山。一说指终南山。
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汉书·高帝纪》注:“尚书奏事,渴见之
徒,皆诣北阙。”休上书:停止进奏章。
敝庐:称自己破落的家园。
不才:不成材,没有才能,作者自谦之词。明主:圣明的国君。
多病:一作“卧病”。故人:老朋
友。疏:疏远。
老:一作“去”。
青阳:指春天。逼:催迫。岁
除:年终。
永怀:悠悠的思怀。愁不寐:因忧愁而睡不着觉。寐:一作“
寝”。
虚:空寂。一作“堂”。

此作背景: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大约在唐开元十六年(728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文章,这次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诗作浅析:
首联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爱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又意识到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倾出。“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的矛盾心绪。
颔联两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不才明主弃”,诗人自不才幼抱负非凡,“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他也自赞“词赋亦颇工”。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不谓“不才”。因此,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
颈联两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不可能不忧虑焦急。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尾联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十分相似的。“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回味无穷。

下字:休、归、弃、催、老、逼、怀、愁、寐、月、虚

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0

帖子

14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98
贡献
358
金钱
557
发表于 2024-5-26 13: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八讲竹郎组作业
竹郎31-拂衣去

现在布置一下第八讲的解析作业: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解析:
        落第后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这首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字面上说“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只不过这时他才发觉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为有了马周“直犯龙颜请恩泽”的先例,唐天子便会代代如此;现在才发现: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倾出。明乎此,“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令人读来自有余味。
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诗人自幼抱负非凡,“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他也自赞“词赋亦颇工”。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不谓“不才”。因此,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这一谀词,也确实含有谀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灭绝,还希望皇上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后一层才是主旨。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不可能不忧虑焦急。五六句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十分相似的。“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这首诗看似语言显豁,实则含蕴丰富。层层辗转表达,句句语涉数意,构成悠远深厚的艺术风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68

主题

4万

帖子

1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江南水乡、燕赵文林、苏北文枫、古韵词苑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9782
贡献
46792
金钱
6324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5-26 18: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八讲竹郎组论坛作业:
竹郎18~大浪淘沙

五律 岁末归南山
唐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大约在唐开元十六年(728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极端复杂的心绪下写出来的。

【简析】首先释解几个词意。
①休,此处指停止之意 ;上书,相当於“奏折”。
②南山,此处大概是泛指归隐之所,不一定是指“终南山”。
③青阳,指春季;岁除,指年尾。

总得来讲,这首诗其意思还是比较看得明白的。中心点是自己心怀情绪的倾诉或渲泻。当然是不便明说,用词多有喻比,语气婉转。
首联,“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讲自己目前的状况。这里“北阙”朝庭,“南山”归隐,婉指对仕途的失望。
颔联,“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像是牢噪话,一弃一疏,无奈之情;
颈联,“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发之对人生的感慨,对岁月的流逝,实际上是在暗喻着自己还没有“功成名就”的遗憾。
尾联,“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由中二联结出一个“愁”绪,以致于窗外的松风明月,都感到是如此的苍白无力空虚而寂寞哦!

整首诗,看起来是讲自己的处处不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实际上多以喻比之意,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情感,或愁心或怨绪,或寂寞或无奈,或世故或尘俗,婉转的手笔,以景而结,余味无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68

帖子

13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75
贡献
341
金钱
518
发表于 2024-5-26 21:51:35 | 显示全部楼层
​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八讲竹郎组论坛作业:
竹郎17~祇林青树

五律 岁末归南山
唐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孟浩然,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
​        此诗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起首二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三、四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五、六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最后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
​        这首诗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       字面上说“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只不过这时他才发觉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为有了马周“直犯龙颜请恩泽”的先例,唐天子便会代代如此;却才发现: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倾出。明乎此,“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富有余味。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诗人自幼抱负非凡,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这一谀词,也确实含有谀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灭绝,还希望皇上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后一层才是主旨。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不可能不忧虑焦急。五六句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        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十分相似的。“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5

帖子

2319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词三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56
贡献
601
金钱
861
发表于 2024-5-27 09:5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八讲作业
竹郎023秋叶

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释:
北阙:指宫廷北门。
休上书:停止进奏章。
敝庐:对自己家园的谦称。
疏:疏远。
青阳:《尔雅•释天》:“春为青阳。”。

解析:

这是诗人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怀着极度复杂的心情写下的一首归隐诗,全诗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了仕途失意、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和归隐田园的无奈。是其最得意之诗,亦其最失意之日,故为明皇诵之。

诗句前两句直入主题,意思是说诗人不再想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希望得到朝廷重用了,觉得归隐了。看似轻松,实则有一种失望和无奈夹杂其中。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首联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颔联两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颈联两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尾联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富有韵味。
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这首诗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起承转合手法,结句为景结,表面是景实际是情。言尽意未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8

帖子

5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5
贡献
153
金钱
198
发表于 2024-5-27 15: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八讲作业
竹郎02-亦风

解析
岁暮归南山
[唐]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试析:这首抒发郁闷惆怅的情感。首联以叙事起笔,并隐含了情绪,落第后的不甘牢骚又不好直接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本非所愿,只是不得已也。颔联叙述议论承接,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感情十分复杂,心有不甘。颈联反手写景抒情,点题,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忧虑焦急心境跃然纸上。尾联推进一层收结,抒发愁寂空虚之情,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多么相似,情景相融,余味无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5

帖子

2319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词三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56
贡献
601
金钱
861
发表于 2024-5-28 06: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院五律研修班第八讲解析作业
竹郎29—碧海蓝天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押鱼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不要再给朝廷上书了,我要归南山草庐了。
我是因无才而被圣上遗弃的人,又因多病而与故人少交往。
如今我日见白发增多身体在逐渐老去,春天也在消磨着岁月。
我长怀愁绪夜里失眠,呆呆的看着朦胧的月影在窗前。
    此为作者意欲归隐之作,诗中发泄自己失意之情。一二两句叙事直抒胸臆,言明自己要归隐不再追求仕途了。三四两句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五六两句写经过这些年的消耗自己已逐渐衰老。七八句写自己为失意忧思已达常常失眼程度。
布局:二二节,尾句有递进一层作用,以景作结,景中含情,给人以余味无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9

帖子

9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1
贡献
220
金钱
342
发表于 2024-5-28 10: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八讲作业
竹郎15-海纳百川

解析
岁暮归南山
[唐]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背景:这首是孟浩然拜访王维时,唐玄宗忽然驾临,孟浩然吓得钻到了床底,被玄宗发现让其写诗,而作。

首联: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国家太平朝廷也不用上书,我就在南山我的破屋居住了。

颔联: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我自己由于没有才能,所以得不到君主的赏识,又因为多病连朋友都稀疏了。

颈联: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白发增多 ,一年年的老去,现在新的一年又要来了,我又虚度了光阴。

尾联: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写自己一直怀念着朝廷而睡不着觉,每天夜晚看着窗前月色透进来的松影而感到空虚。
这首诗有忧伤和牢骚,当念到“不才明主弃”这一句时,玄宗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乡。从诗的内容来看,确实是在发怀才不遇的牢骚,但既经皇帝放还,也就无缘再出,只能象李白赠诗中所说的“白首卧松云”了。

布局:分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09: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