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75|回复: 2

[诗词理论] 关于毛泽东诗的大背景

[复制链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5-7-17 08:3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毛泽东诗的大背景
分析、研究毛泽东的诗,不能脱离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新中国领袖人物这个大背景。毛诗反映的大背景是真实的,其诗就是经得住历史检验的。《长征》、《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和柳亚子先生》三首,其反映的大背景是真实的,因而是经得住历史检验的。
现在我们来研讨1959年的《到韶山》、《登庐山》两首。
1959年6月25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32周年了。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七律·登庐山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毛泽东在1959年9月1日致信《诗刊》编辑部,讲到他的这两首七律是针对国内外有些人对党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猖狂进攻而发的。
1959年9月7日,毛泽东致胡乔木:“诗两首,请你送给郭沫若一阅,看有什么毛病没有?加以笔削,是为至要”。9月13日,毛泽东致胡乔木:“沫若同志两信都读,给了我启发。两诗又改了一点字句,请再送陈沫若一观,请他再予审改,以其意见告我为盼!”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两副手稿,其内容和发表文一致,虽然落款为1959年6月5日,和1959年6月25日,但手迹几乎没有什么修改,与毛自己于同年9月13日说的“沫若同志两信都读,给了我启发。两诗又改了一点字句”分析,毛手稿实际写于1959年9月以后,和他的讲法一致:“是针对国内外有些人对党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猖狂进攻而发的”。这就是这两首七律的大背景。至于这个大背景的真实情况是什么,彭德怀已平反,共产党有《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不用我在此饶舌!
此文被针叶林莫名其妙地删除了!看来我还不得不再来饶舌:
毛泽东先回韶山,吃饭只有一小盘红烧肉,毛吃了不够再要,华国锋说“没有了”。
庐山会议,初衷是纠正大跃进的错误,结果是批彭德怀;林彪八年来一直生病,1950年拒绝抗美援朝,由彭德怀代替。庐山会议林也不来,听说是要他代替彭德怀当国防部长,才后补上山去的。
两诗的结句都和前六句没有什么关联,急转说农业的大好形势。1959年秋的农业丰收,预示着1960年的丰衣足食。但过来人都知道,1960年元月发放全年布票每人1.7尺,只够缝一条短裤或打两个补丁。
毛这两首诗的大背景是违背当时的客观实际的!

131

主题

5549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81
贡献
5655
金钱
6214
发表于 2015-7-17 09: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者身不是逍遥客。镜里流光紫玉钗。窗前冷雨菊花台。 江湖难测。风刀还刻。问谁谁有张良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45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5-7-17 09: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先來頂起,金老辛苦。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5 14: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