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词学院五律研修班第六讲作业 芷兰27-和铭 春中喜王九相寻 唐 孟浩然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 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家乡时,好友王九在春季的某一天寻他一块喝酒时的即兴之作,应是诗人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第二次入长安求仕,无果而返回家乡襄阳隐居时所作。 首联景起,勾勒出一幅早春的画卷:“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诗人抓住春晨到处鸟鸣雀躁的特征,渲染了春晨盎然的生机。 颔联景承,进一步描绘了春天花开花落、草生草长的自然景象:“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林花虽开始凋零,但作者心里对更加灿烂的生命寄予希望,这一点从“径草踏还生”也可以看出来。“风雨”“落花”在诗人笔下绝不是令人感伤的“逝去”,而是包蕴丰富的“更新”。诗人用“扫”、“落”、“踏”、“生”四个动词,流露出对生机盎然的春天的喜爱和赞叹。 颈联转写与王九在春日里的欢聚情景:“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作者与友人对着美景良辰畅饮,一醉方休。 尾联“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主客双方把酒欢宴,希望歌女的歌声莫停,不露痕迹地表达了惜春的心情,将欢乐情绪推向高潮,也显示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 整首诗从景到情,从自然到人文,展现了早春时节的美丽与生机,及诗人在春日里的欢乐与惬意,也蕴含着诗人对生命和友情的珍惜与感慨。 全诗起承转合布局,韵律和谐,语言朴素而情感真挚,看似信手拈来,实则用心良苦。 《唐诗解》评价此诗:”水清鸟啭,草长花飞,仲春之景丽矣。酒有伴,妓善歌,饮中之胜事也。颔联有生气,尾联见豪举。曰“解酲”,便有一醉累月意。读此篇,孟之风韵可想。” 作者通过对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不露痕迹地表达了及时行乐的惜春心情,在作者心里惋惜是不明显的,而对更加灿烂的生命寄予希望,这一点从径草的”踏”而”还生”可以看出来。 布局:先景后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