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58|回复: 29

沧浪书院诗妍班五律第四讲竹郎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824

主题

14万

帖子

4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苑首席版主兼沧浪书院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361
贡献
143891
金钱
14996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4-23 21: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不要任何编辑,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要求素雅统一。

另外,请注意贴作业格式,要求一人一楼,多的删除,谢谢合作!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四讲竹郎组论坛作业贴

好 今天的理论课就到这里,下面布置一下解析作业: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 押庚韵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作为五律来说,这首是经典中的经典。请大家认真阅读,查相关资料,然后写-详细的解析。谢谢大家的合作哦。

作业截止时间,2024.5月6日晚上八点。

0

主题

245

帖子

147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8
贡献
393
金钱
545
发表于 2024-4-23 21: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四讲作业
竹郎组长-炳坤

望洞庭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撼”,摇动(动词,生动形象)。“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尾联于是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这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赏识,引荐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涵虚,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中秋时节,洞庭湖里的水盛涨起来,与湖岸平齐了,一眼看云,只见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美丽极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座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

布局特点:起承转合四分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78

主题

4万

帖子

19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雅风文社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924
贡献
46019
金钱
67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4-23 22:5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四讲作业
竹郎32-青山笑看人生

望洞庭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答、解析如下:
    布局特点:起承转合四分法。
    这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诗的艺术特点,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
     创作背景: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赏识,引荐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
     三、四句继续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后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7

帖子

41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1
贡献
98
金钱
182
发表于 2024-4-24 10: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四讲作业
竹郎06—春灯夜雨
望洞庭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
涵:包容。虚:虚空,空间。
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太清:指天空。
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创作背景:
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赏识,引荐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将洞庭湖天水连接,浩荡阔大的景象,用远眺湖面的视觉表达了出来。

三四句进行实写。目光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撼”,摇动(动词,生动形象)。“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颈联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

帖子

38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4
贡献
89
金钱
148
发表于 2024-4-24 11: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四讲作业
竹郎组长-小筑

望洞庭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诗托兴观湖,表现诗人想入世希望得到张九龄的引荐和赏识。
诗前四句泛写洞庭湖的景色。开篇写秋水盛涨,水天一色,湖与天遥遥相连湖极宽阔极涵浑,汪洋浩阔,润泽千花万树容纳大大小小的河流。“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诗咏洞庭湖的名句。写出了湖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的草木繁茂郁郁葱葱,“波撼”两个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
后四句是即景生情,所谓“欲济无舟楫 ”,是用来比喻希望丞相引荐。诗人面对浩浩荡荡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无人引荐,正如想渡湖却没有舟一样。“端居耻圣明”是说这一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也不甘心闲居,要入世做番事业。这里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迹。接下来诗人巧妙的翻用了《淮南子.说林训》中的古语,吟出“坐观垂钓者 空有羡鱼情”,亦实亦虚,深寓新意,不露痕迹表达希望追随张丞相左右效力的愿望,诗既表达了想出仕的心情,又写得不卑不亢是一首不落俗套的干谒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3

帖子

29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1
贡献
864
金钱
1107
发表于 2024-4-24 15: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四讲作业
竹郎22 –竹影拂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押庚韵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解析:
一、注释
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
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太清:指天空。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撼:一作“动”。
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欲济无舟楫: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济:渡。楫:划船用具,船桨。
端居耻圣明: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端居:闲居。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坐观:一作“徒怜”。
徒:只能。一作“空”。
二、翻译文
八月湖水盛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想要渡水却没有船只,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
看着那些垂钓的人钓得鱼儿上钩,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三、写作背景
题目中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四、赏析
首联,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
颔联,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撼”,摇动(动词,生动形象)。“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颈联是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
颈联,“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尾联,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这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希望得到张九龄的帮助,但又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6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栏目顾问

沧浪诗人春华秋实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302
贡献
16376
金钱
20037

特别贡献奖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4-24 16: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诗研班第五次作业
郎组16  槛外客

解析作业: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 押庚韵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解析:
这是孟浩然的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分,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首联: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
颔联实写湖景以景承。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了。
颈联以情转。“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引荐,在此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想出来做一番事业。
尾联宕开收结,干谒之情终于出来了。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

精于练字:“气蒸”和“波撼”练得漂亮。“气蒸云梦泽”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使草木繁茂,郁郁苍苍。 而“波撼岳阳城”,写出湖水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

化用典故:尾联化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另翻新意。

结构:起承转合四分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2

帖子

1341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律诗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05
贡献
377
金钱
482
发表于 2024-4-24 16: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望洞庭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竹郎19-皓月
试解析: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

  首联写纵目洞庭总的印象。意谓八月洞庭湖秋水盛涨似与岸平,远望水天相连,和太空混而为一。出句点明时间,正是一年中水势最盛的仲秋季节。据《清一统志》: “洞庭每夏秋水涨周围八百余里。”可见时到仲秋,湖水浩淼!诗的开头,就写出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水天浑然一体的壮阔景象。
 
    颔联以精炼警策的语言,实写洞庭雄浑、磅礴的气势,与杜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同是咏洞庭的名句。出句言水势之远。云梦古泽横跨大江南北,地域辽阔。湖面水气蒸腾,弥漫于广袤的千里云梦上空。诗人用“蒸”这一“响”字,写湖面水气蒸腾,氤氲万状,蔚为奇观。对句言水势之高。洞庭湖以其激荡的水波日夜冲击、摇撼着湖滨重镇岳阳城。《岳阳风土记》云: “盖城据湖东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用“撼”这一“响”字,不但传神地写出了洞庭湖水的巨大声势,而且充满活力。以上四句写临眺湖景,写得雄浑壮阔,气势不凡。
 
    颈联以出句兴起对句。出句自叹欲渡洞庭而苦无舟楫,暗喻想渡越宦海,出来做一番事业而苦于无人引荐;对句直率地表明平居闲处,有愧于当前的太平盛世(“圣明”)。“舟楫”,即用《书经》“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语意。一个“耻”字,说明其积极用世不甘闲居的思想是何等强烈。
 
    尾联巧妙地借用古谚,进一步申足上文。《淮南子·说林训》: “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这里用“垂钓者”比出仕之人,即指张九龄。“坐观”二字已表露了对宦海生涯的企慕之情,下面又加一句感叹,把出仕的愿望表现得更明显,更有感情色彩,自己只能“坐观”他人垂钓,“羡鱼情”是空有了。言外之意,是希望得到对方的援引。
 
     全诗托兴观湖,表达了干谒之意而又不露痕迹。构思新颖,情景契合交融,格调浑成,显示了雄浑与自然的风格特色。特别是诗的前半首,夸张而真实地再现出仲秋洞庭磅礴浩瀚的气势,雄浑壮美的景象,有力地表现了洞庭湖的自然伟力,颇有盛唐气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

帖子

5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3
贡献
119
金钱
206
发表于 2024-4-24 19: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曦春 于 2024-4-24 19:03 编辑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四讲作业
竹郎08-曦春

解析作业: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押庚韵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一、【注解】
①张丞相:张九龄,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相,孟浩然曾西游长安,用这首诗赠张九龄,希望得到引荐,表达了诗人从政的热情。
②虚、太清:指天空。此二句意为八月秋水大涨,显得平满,涵容着天宇,水天相连,和太空混而为一。
③气蒸云梦泽:意谓近处都在水气笼罩之中。“云梦泽”是现在的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的总称。
④端居:隐居。
⑤垂钓者、羡鱼情: 《淮南子·说林训》: “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 这里暗示无人援引,徒有从政的愿望而已。

二、【译文】
八月,洞庭湖水涨得几乎与岸齐平,远远望去,水与天连在一起,无比宽广。在这古代云梦泽的地区,水气腾腾上升,苍茫雄浑,滚滚的波涛不停地冲拍岳阳城墙。想渡湖到对岸去,可惜没有船载我;在家闲居,实在对不起神圣英明的君王。我只好坐着观看那些钓鱼的人,空自怀着获得鱼的愿望。

三、【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充满比兴意味的诗,是诗人游历岳阳时写的。作者写诗给当时的丞相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引荐,入仕做官。由于此诗写景之处气象博大,意境开阔,历来被推为咏洞庭湖诗中之佳作。

四、【修辞手法】:比兴
此诗通过对洞庭湖壮丽景观的描绘,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希求援引的心意。
诗的前四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景,描写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秋水涨满,与岸齐平,水天相连,浑然一体。水气蒸腾,笼罩云梦泽,波涛汹涌,摇撼岳阳城。作者笔下的景物形象鲜明,洞庭湖不仅广大,而且充满活力。这些绘景雄壮的诗句,历来为人们所赞赏。后四句,诗人借题发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求荐入仕的愿望和求官不得的苦闷——我想渡过洞庭湖去,却没有船桨;想继续隐居,又觉得愧对朝廷的圣明;坐在洞庭湖边观看别人钓到鱼,我只能空有羡慕之情。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要求张丞相援引推荐之情虽然表达明确然而却不露痕迹,托词委婉、含蓄,不落俗套。通览全诗,前四句的起兴自然,绘景雄壮,后四句的比喻贴切,理在事中,情在景中。

五、【谋篇布局,遣词立意】:起承转合
这首诗前半篇写“望洞庭”。首二句写八月洞庭湖,秋水涨满,和岸上几乎接平。远望水天一色,洞庭湖与天空合成完整的一块了。第一句用“八月”点水涨之时,一个“平”字,展现一望无际的湖面,写出洞庭之博大。第二句就映现湖中的天光云影构思,自铸伟词,写苍茫元气,寥廓太空,俱涵湖内,水天混而为一。三、四两句实写湖。“气蒸云梦泽”写出湖的丰厚蓄积,水气蒸腾,弥漫云梦,仿佛广大的沼泽是受湖滋养而繁茂;“波撼”冠在“岳阳城”前,衬出湖的澎湃动荡,风涛汹涌,震撼岳阳。声势壮阔,形象生动,令人目眩神摇。洞庭湖不仅广大,而且充满活力。
接下四句切入主题,点明真正干谒目的。“欲济无舟楫”。字面上上接前句,实为指自己身在山野,想找出路可无人引见的境况。“端居耻圣明”则是在表明心志。太平盛世,无事可作是不甘心的,希望有所作为。此二句是诗人表明心迹之句,说明做隐士非本愿,诗人也向往出仕求官而苦于无门路。接下二句为诗人的要求,也是呼声。以“垂钓者”喻当权者,暗指张九龄。坐而观鱼,空有羡鱼之情,言外之意也想下水打鱼。此句即言心志,又与湖有关,藏而不露,用心良苦。
送诗求仕,本为唐代知识分子的一种习俗。作为干谒诗,此诗写得得体,称颂有分寸,措辞不卑不亢,求引而不露寒乞相;再加上前四句写得绝好,因此掩饰了后边四句本来枯燥的陈述,又委婉地道出了自己的用心,可谓干谒诗中一等文字。

六、【诗的风格】:
孟浩然的诗,以清旷冲淡见长。这首五律,加之气象峥嵘,意境雄阔,别具一格。“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尤为咏洞庭名句,与杜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并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23

帖子

1417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律诗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45
贡献
368
金钱
536
发表于 2024-4-24 22: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研修班第四讲作业
竹朗27-小草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押庚韵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解析:
背景:此诗当作于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21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丞相即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职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

首联:“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涵。虚,空虚,空间。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清:指天空。交代了时间,写出浩瀚的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的阔大景象。

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影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还充满了活力。撼,摇动。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似乎要摇动岳阳城似的。

颈联:“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端居:安居。耻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楫:划船用具,船桨。
转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人引荐,就像欲渡湖却没有船只一样。
“端居耻圣明”是说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此两句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但并非本意,言外之意是希望对方引荐。

尾联:“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更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钓的人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就是张丞相,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你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非常敬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羡慕之情,这几句话诗人奇妙的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露痕迹。

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

帖子

7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5
贡献
152
金钱
289
发表于 2024-4-25 05:3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律研班第四讲作业
解析孟浩然五律,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竹郎组11蓟水渔翁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诗是孟浩然写给当时宰相张九龄一首诗。时间是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张九龄时拜宰相,这首诗是孟浩然游历洞庭湖时写的。诗人借洞庭湖起兴,描写了洞庭湖壮丽的景色,进而抒发自己想得到录用施展政治抱负,希望有人引见的心情。更是自荐才华。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全诗体物写志,含蓄委婉,独标风韵。

诗人以洞庭湖为切入点,首联描写洞庭湖全景。“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八月秋高气爽,浩阔无垠的湖水轻盈荡漾,烟波飘渺。远眺碧水蓝天,上下浑然。表现了一种汪洋恣肆、海纳百川的意境。
颔联描写湖水声势。“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云梦泽水汽蒸腾,岳阳城受到洞庭湖波涛的摇撼。句式对仗工整,意境灵动飞扬,表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蒸”“撼”二字笔力千钧,云蒸霞蔚,巨澜飞动、岳阳城又被壮阔的湖水所拥抱。这里妙笔生花,一语惊人。
颈联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这两句用了类比的手法,先说诗人自己本想渡过洞庭湖,却缺少舟和桨,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后一句中一个“耻”字,道出躬逢盛世却隐居无为、实在感到羞愧的情,言下之意还是说明诗人自己非常希望被荐举出仕。“欲济”而无舟楫”,比喻恰当,婉曲传旨。
尾联化用典故,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化用《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而结网。”喻指诗人空有出仕从政之心,却无从实现这一愿望,这是对“颈联进一步深化。“垂钓者”比喻当朝执政的人,这里指张九龄,恳请他荐拔;“羡鱼情”喻从政的愿,希望对方能竭力引荐,使诗人的愿望得以实现,活灵活现地表达了诗人慕清高又想求仕而以启齿的复杂心理。诗人用比兴手法,托物言志。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孟浩然山水诗的另类题材的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

帖子

11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9
贡献
27
金钱
46
发表于 2024-4-25 12: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四讲作业
竹郎05-珍朱

望洞庭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撼”,摇动(动词,生动形象)。“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尾联于是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这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赏识,引荐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涵虚,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中秋时节,洞庭湖里的水盛涨起来,与湖岸平齐了,一眼看云,只见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美丽极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座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

布局特点:起承转合四分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8

帖子

116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68
贡献
276
金钱
446
发表于 2024-4-25 20: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四讲作业
竹郎03一悠然人生
望洞庭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解析: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投赠给张九龄是干谒诗,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整首诗写得很委婉。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赏识引荐。
首联"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交代了时间,八月的洞庭湖湖水瀑张几乎与岸齐平了,写出了湖庭湖烟波浩渺的湖水与水天一色交相辉映湖水,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颔联景承,“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撼”,摇动(动词,生动形象)。“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
颈联"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自己想渡到洞庭湖却没有船只,在这圣明的时代我闲居在家是多么让人感到羞愧的事,暗喻自已求官“
 尾联"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于是再推进一步,我只有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空怀一片羡鱼之情。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张丞相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露痕迹表示了援引的心情。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前二联写洞庭湖壮丽景象和磅礴气势,后二联以洞庭湖为起兴,借以抒发自己政治热情和希望。
布局特点:起承转合四分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8

帖子

116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74
贡献
272
金钱
446
发表于 2024-4-25 20: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四讲作业
竹郎01-若水

望洞庭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撼”,摇动(动词,生动形象)。“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尾联于是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这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赏识,引荐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涵虚,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中秋时节,洞庭湖里的水盛涨起来,与湖岸平齐了,一眼看云,只见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美丽极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座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

布局特点:起承转合四分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1

帖子

484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97
贡献
1078
金钱
1890
发表于 2024-4-26 07: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南落花 于 2024-4-26 07:18 编辑

学员江南
背景: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首联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
颈联入情,说想渡湖没舟,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这是向张丞相表明心事了。做隐士不是本愿,想求官没门路。
尾联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这诗的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
结构: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帖子

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9
贡献
16
金钱
25
发表于 2024-4-26 18:32: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研修班第四讲作业
竹郎13一仙溪居士

五律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 孟浩然   押庚韵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写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下了这首投赠当时位居宰相的张九龄,目的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器重。
这是首典型的干谒诗,孟浩然写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不卑不亢"点到为止,含而不露骨,实为干谒诗的精品。
作品赏析:首二联写景,后二联由景入情。
首联: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第一句点明"秋天水涨",第二句写出了浩翰的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的阔大景象。"涵虚",指湖水。"太清",指天空。
颔联:译文,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蒸"让人视之"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腾之势"
"撼"字,笔百力千钧,气势磅礴。此联特写气势,其磅礴气势,使人心胸激荡,不愧为千年传诵之名句。
颈联:译文,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舟与桨,圣明时代我却"端居(隐居)"实在羞愧难容。
由景入情,面对浩瀚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想出仕却无人引荐,就像欲渡湖而无舟楫一样。"端居耻圣明"说明在这个"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想出来干一番事业。此两句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是个隐士,且非夲意,望对方引荐。
尾联:译文,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可惜只能空杯一片羡鱼之情。
活用典故"临渊羡鱼,不如恳而结网",翻出新意,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望其引荐)。

布局:   起一承一转一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

帖子

38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2
贡献
93
金钱
151
发表于 2024-4-26 22: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四讲作业
解析古诗
竹郎09-一池清凉

望洞庭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解析: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在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时,写下此诗。当时张九龄正在做宰相,孟浩然希望得到张九龄的赏识和录用。是一首题赠类诗,也是一首干谒诗。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首联就洞庭湖的景色进行描写。并点名游览时间是八月份,湖水是那样的平静,从湖水平可以看出天气炎热,没有一丝丝的凉风所以湖水平,意思是象一面镜子一样。次句就湖水平来承接,涵虚,指湖水映着天空,是那样的清晰明了。也代表作者此时望着洞庭湖,心情就像这八月的洞庭一样,波平浪静,清澈。你在我心里就像这洞庭湖的水映着天空一样。这里的混就是天空和湖水相互倒映着。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颔联:景承紧扣题目中的望字,由远及近写出来洞庭湖的广阔无垠和声势浩大的气势。云梦泽,古代水泽名,在洞庭湖北岸。意思是说: 当湖上水气蒸腾,弥漫于云梦泽;湖中波涛汹涌,摇撼着 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颈联转入抒情,意思在这太平盛世的年代,我也想为朝廷做点事,可是却没人引荐啊。希望张丞相能给引荐一下。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尾联荡开一笔收结。意思是我只有坐着看那些垂钓者,只能白白的看着那些垂钓者,寄托了作者想入世,却得不到他人的引荐而苦闷的心情。

布局:起承转合四分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37

帖子

108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6
贡献
271
金钱
408
发表于 2024-4-26 23:25: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这是一首干谒诗。孟浩然想当官,实现人生理想。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希望得到引荐。 ​        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首联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极为有力。 ​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垂钓者”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

帖子

7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3
贡献
157
金钱
281
发表于 2024-4-27 09: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研班五律第四讲作业:
竹郎35-云水间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押庚韵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译文:八月的湖水与岸平,远望广阔的水天相交映。
蒸气弥漫云梦泽,波涛撼动岳阳城。
想渡洞庭却没船,惭愧在圣明之世闲居。
眼看钓鱼者屡屡得手,窄有羡慕之情。

诗作浅析: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进入仕途。

首联:写八月的洞庭湖湖平水满,和岸上几乎平接,涵容天宇,天水仿佛混为一体,极开朗且雄浑,深远浩阔。
颔联:写湖的实景。“气蒸”句写水汽蒸腾,笼罩着整个云梦大泽,足见湖的蓄积丰厚,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润,而显得草木繁茂,郁郁葱葱。“波撼”句写波涛澎湃,岳阳城受到强烈的震撼,见其活力之强。这两句与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同为咏洞庭湖名句。但三、四两句仍有区别,第三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第四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无垠,而且充满生机与活力。
颈联:开始抒情,恳切而又委婉。“欲济”句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荡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无人荐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句是说在这个“圣明”之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干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迹,说明白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中向往的,只不过至今仍找不到路径罢了。
尾联: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此诗乃专指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在位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还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您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慕之情罢了。这几句诗,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这一典故,另出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又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他要求援引的心态。这首要求引荐诗,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写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全诗遣词造句恳切得体,颂称对方很有分寸,不失身份,而求仕措辞又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因此被称作是求职诗中的上乘之作,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布局:起承转合四分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50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97
贡献
3822
金钱
4437
发表于 2024-4-27 11:2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四讲作业
竹郎032—浮生半闲
望洞庭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
涵:包容。虚:虚空,空间。
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太清:指天空。
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
布局方法:起承转合四分法。
    这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诗的艺术特点,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
解析: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尾联于是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
   化用典故:尾联化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另翻新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4

帖子

777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书院绝句二期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5
贡献
209
金钱
284
发表于 2024-4-27 18: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四讲作业
竹郎10~落雪无声

望洞庭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撼”,摇动(动词,生动形象)。“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尾联于是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这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赏识,引荐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涵虚,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中秋时节,洞庭湖里的水盛涨起来,与湖岸平齐了,一眼看云,只见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美丽极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座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

布局特点: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帖子

5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6
贡献
13
金钱
19
发表于 2024-4-28 21:3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四讲作业
竹郎07~婳婳

望洞庭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简析: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对于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取得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使此诗实际上成为山水杰作。

创作背景
这是孟浩然投赠给张九龄的干谒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运用起承转合四分法布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

帖子

25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3
贡献
61
金钱
95
发表于 2024-4-28 23: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四讲作业
竹郎12~海纳百川
望洞庭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简析:这是一首干谒诗。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写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能得到提拔。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首联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
    颔联继续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颈联和尾联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45

帖子

147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8
贡献
393
金钱
545
发表于 2024-4-29 10: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四讲作业
竹郎023-秋叶

望洞庭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撼”,摇动(动词,生动形象)。“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尾联于是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这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赏识,引荐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涵虚,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中秋时节,洞庭湖里的水盛涨起来,与湖岸平齐了,一眼看云,只见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美丽极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座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

布局特点:起承转合四分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4

帖子

11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63
贡献
257
金钱
431
发表于 2024-4-29 18: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4讲作业
竹郎25-幽谷一枝兰

望洞庭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一,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当时孟浩然正在长安,张九龄当时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孟、张和王维三人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其实是想得到张九龄的举荐。


二,解意
1,首联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洞庭湖水,水天一色,似乎大到天际,气象景象很宏大。
2,颔联进一步具体来写湖的广阔,从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蒸字很形象。“撼”字也很形象也很生动,说明波涛声很大,气势很宏伟。似乎整个岳阳城都被震得摇摇欲坠。“蒸,撼”都属于拟人夸张的写法。
3,颈联自然转写到人,暗指自己,代入情感。“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
这里“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只是缺少引荐之人罢了。
4,尾联于是再进一步,向张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张九龄。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我也很想出世,替国家效力,只有需要一个力荐之人罢了。不然我只有白白地钦羡你罢了。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
三,情感
这首诗作者的情感是复杂的,诗的前两联写得气势恢宏,如同作者殷殷的希望一样。后面又面对现实,有点拿不准或者是希望不能实现那种懊恼无奈的情感。总之,这种情感随着诗人的诗句隐隐可见。
四,布局特点:起承转合四分法
五,下字:颔联是千古名句,其中的蒸、撼,二字下得非常准确传神。写出了洞庭湖的宏达气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

帖子

36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1
贡献
94
金钱
135
发表于 2024-4-29 23: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公主无言 于 2024-4-29 23:18 编辑

浪律研班第四讲作业
竹-公主无言

唐代诗人孟浩然,苦学多年,进京赶考,名落孙山。他给丞相张九龄写了这首五言律诗,期求得到援引推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起拍写时间地点,描写洞庭湖的景色。八月湖水,碧波荡漾,水天相接,混为一体;颔联承接首联继续描写湖面之上,雾气升腾,波浪翻滚,撼击岳阳。
颈联由眼睛景自然转入抒情,言明心迹。想渡湖而无舟楫,圣明时代却不能有所建树,心感愧耻;看着别人垂钓,多想一展自己的身手,用自己的才华为国尽力。
结句用典。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
诗歌委婉地表达了希望为圣朝干一番事业的急切心情。

起承转合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5

帖子

37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24
贡献
109
金钱
133
发表于 2024-4-30 01: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四讲作业
竹郎02-亦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押庚韵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试析:孟浩然写的这首是干谒诗。通过精彩的描写,比兴的妙用,在艺术表现上也不落俗套,十分得体。使全诗既情景如画,给人以美的享受,又委婉含蓄,兴寄深远,给人不尽的回味。
首联交代了时间,写八月洞庭湖浩瀚的湖水,秋水涨满,和岸上几乎接平。远望水天一色,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非常阔大。
颔联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声势壮阔,形象生动,令人目眩神摇。洞庭湖不仅广大,而且充满活力。
颈联转情,委婉的表达了自己的干谒之意。面对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横渡,可是没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世,应当贡献出自已的力量,但没有人推荐,也只好在家闲居,这实在有愧于这样的好时代。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
尾联以典收结,点出有求对方推荐的意图。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借古人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句来暗喻自己想出来作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
诗的整体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45

帖子

147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8
贡献
393
金钱
545
发表于 2024-5-1 17: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四讲作业

竹郎29-碧海蓝天
     沧浪诗研五律第四讲作业:解析古诗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陆丞相】

首联:“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诗人借洞庭湖起兴,以洞庭湖为切入点,描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色。秋高气爽的八月洞庭湖,水面浩阔无垠、轻盈荡漾、烟波飘渺。碧水蓝天上下浑然一体,真是“秋水共长天一色”壮观极了,表现了一种汪洋恣肆、海纳百川的意境。
     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此为千古名句,妙笔生花,一语惊人)。描写湖水声势,意境灵动飞扬,表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一个“蒸”字写出了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驰之势;一个“撼”字,笔力千钓,如同巨澜飞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然“岳阳城”是被壮阔的湖水的拥抱(一座古城与浩淼的湖水相比尚且如此渺小,更何况是一个人的力量)。如果没有湖的涵养、滋润,哪来的百草丰茂、万树在在花开的美景。

    颈联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诗人以类比手法说(“欲济”而无舟楫。比喻恰当,婉曲传旨)自己想渡过洞庭湖却缺少舟和桨,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在无人接引和赏识。后句中一个“耻”字,道出躬逢盛世却隐居无为,感到羞愧的心情(孔子言:天下有道则显,无道则隐)。言下之意还是说明自己非常希望被荐举出仕,明是进退两难,实则进仕之心已毫发毕现。

    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魚情”化用《淮南子.说林训》古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而结网”的典故,”卒章显志”。喻指诗人空有出仕从政之心,却无从实现这一愿望,隐居又感到对不起这个圣明的时代而处于进退两难之境。这是对颈联的进一步深化。“垂钓者”比喻当朝执政的人,这里指张九龄;“羡鱼情”喻自己从些的心愿,希望对方竭力引荐,使自己愿望得以实现。活灵活现地表达了诗人慕清高又想求仕的心理。总之,诗人那种有志雄酬,不得已而为之的难言之苦。
    该诗为“投赠诗”又是“干谒诗”。诗人继承了自《诗经》以来传说的比兴手法,托物言志,自然和谐。既包蕴着丰富的自然美,又体现了诗人的逸士风神,正是“笔墨之外,自具性情”。
   
注释(查寻):
     张丞相:指张九龄(673-740),唐玄宗时宰相,后贬为荆荆州长史州。
      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
    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清:指天空。
    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洞庭凯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济:渡。
    楫:划船用具,船桨。
    端居耻圣明: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布却闲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
    端居:闲居。
    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9

帖子

103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6
贡献
255
金钱
391
发表于 2024-5-2 05: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四讲作业
竹郎31-拂衣去
望洞庭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
涵:包容。虚:虚空,空间。
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太清:指天空。
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创作背景:
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

1.首联交代了时间。将洞庭湖天水连接,浩荡阔大的景象,用远眺湖面的视觉表达了出来。

2.颔联进行实写。目光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撼”,摇动(动词,生动形象)。“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3.颈联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4.尾联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51

主题

4万

帖子

1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江南水乡、燕赵文林、苏北文枫、古韵词苑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9704
贡献
46649
金钱
629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5-2 23: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浪淘沙 于 2024-5-2 23:24 编辑

沧浪书院五律诗研班第四讲作业竹郎18~大浪淘沙

望洞庭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简析】
(一)创作背景
公元733年,孟浩然长安,遇见了张九龄。二人及王维是忘年之交,而张九龄时任朝庭宰相,而孟浩然还是个一介书生。所以孟浩然有让张九龄引荐之意,但又碍於张口,便写下了这首《望洞庭赠张丞相》,以抒发自己心有所向,报郊朝庭之意。
(二)解析诗文
①先说明几个词语,以便理解
涵虚:虚,此处指空际、天空。涵虚,指天空倒映在水中。
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太清:指天空。
②首联,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意思比较明白,八月的洞庭湖水面平而清彻,云影湖中,水天一色。时间空间相互衬托,画面感强烈。
③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承上联,进一个层次写洞庭湖的波澜壮阔。视角由远与阔,转到近与动,浩渺烟波时,云气蒸腾,掩盖了云梦大泽!波涛滚滚时,似乎岳阳城都为之振撼。
④颈联,“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本意是讲欲渡湖河却无舟船,平常的生活闲来无事,不能为圣明朝庭作些事情而感羞愧难当。实则是想求得张九龄这个大官,作以引荐,以便入朝作事业。 委婉的表达方式,说明诗者有着心有向往,又不好意思明说的个性特征。
⑤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一联很有意思!借以湖水,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垂钓者与观看垂钓者的心路描写。垂钓者很得意哦,一条条鱼的,但鱼不能为我所有,看看也就是看看,为之高兴,也就是空欢喜罢了。其实,诗者是进一步写了自己的意愿。求张九龄这个“垂钓者”多体谅体谅我,别让我为“鱼”而空欢喜了,看看能不能为我谋个一官半职,好不好?
(三)小结
总之,这首诗,是一首很特别的抒怀诗。借以抒发自然景色的美,为自己寻求任途而找一借口。由头不露,委婉道出,却也真心大度。写景不落俗套,优美的诗句,不仅将洞庭湖描写的无限美好,其实也衬托出了诗人的积极向上求进的心境。洞庭湖的勃勃生机,波澜壮阔,诗人写得就是自己的壮心不已,为国效力的忠心。借景抒情,以情造景,这样的手法,值得学习借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5-12 01: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