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1|回复: 0

[其他] 专家点评《试看“一打儿”名家名作》

[复制链接]

9

主题

61

帖子

3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25
贡献
68
金钱
142
发表于 2024-4-17 14: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专家点评《试看“一打儿”名家名作》

       昨日在“诗无敌”栏目贴了一帖《试看“一打儿”名家名作》,结果第一时间便被九门首版给删除了。未知何故?兹将疑似社科院文研所某专家对《试看“一打儿”名家名作》的点评意见全文转来,以供真正有志于为诗的朋友揣摩学习。其中,“没有什么余味,不具备涵咏的价值”,尤其是对“灵性”、“味外之旨”的强调,无疑都深合传统诗词学术基本认知,的确值得认真品味。某专家点评原文如下:
       “愚以为,这一组关于读书的诗歌,总体上还可以,意思明白,遣词晓畅,情调明朗。但是不能作为优秀诗作来看待,因为,每一首作品都显得“实”了,没有什么余味,不具备涵咏的价值。有些诗句直白无趣,诗句缺乏内蕴。主要原因在于创作者的创作思维较为简单,缺少通透的灵性,想象没有展开,拘泥于“本事”,不懂得充分调动想象力,诗句的形象感不足,表达意思上没有张力,自然没有“味外之旨”。诗句的新意缺少,读来感觉平实味淡。好的诗句应该给读者留下涵咏或再创作的空间,甚至会让读者在“猜”的心理状态下去寻求或解诗中的意思,古人所谓“似是而非”、“似淡实腴”、“寄至味于淡泊”、“蓝田日暖,良玉生烟”等说法,实际上就是强调诗歌的“味外之旨”。”
       众所周知,整个业内“批评不上名家”甚或“批评不上大夫”之风早已甚嚣尘上。毋庸讳言,很显然,“意思明白,遣词晓畅,情调明朗”云云,其实不是就诗而言,而是就文而言的。说穿了,不过是些客套话而已。明眼人谁都不难看出,“但是”之后的内容才是核心,才是重点。那么,对照这“一打儿”名家名作,您觉得某专家的核心点评意见是否在理呢?诚盼临帖点评的朋友提出有理有据的反批评!
       诗词文化毕竟是我泱泱大中华的龙头性文化,如果龙头一直委地,则2035无论如何都难言成功。这不是几个玩家的事情,也不是几个诗家的事情,而是在“大国防”层面严重关乎民族诗词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性大问题。有鉴于此,本文旨在尝试打破“批评不上名家”之藩篱、消除“批评不上大夫”之禁锢,改变“抱腿搂腰,争相攀附”之现状。时至今日,诗词“紧箍咒”若是继续念下去,则2035休矣!
       恳请栏目、论坛乃至整个业内明察!
       附《试看“一打儿”名家名作》全文:

       读书者言(十首):

其一 书籍
书山顶上三重境,书山途中一盏灯。
润雨春风何惬意,良师益友伴一生。

其二 开卷
推门满院尽芳菲,莠草残枝未掩辉。
采蜜溢香常醉客,成灰腐朽可当肥。

其三 好书
好书不厌百回读,常品常新味道殊。
但有家珍能饱眼,粗茶陋室也心足。

其四 精读
美酒从来厚酿成,齿香细品味无穷。
溯源缕析须自悟,功到悠然一点通。

其五 泛读
一目十行随意翻,日积月累眼天宽。
门牌号码心中记,待到须时信手拈。

其六 勤学
枕边厕上三余后,翰海神游好快哉。
灯下贪吟嫌夜短,梦中呓唤取书来。

其七 好问
似无疑处敢存疑,细辨求真韧不移。
惑解惑生无止境,学焉问也本相依。

其八 购书
熙熙书市难移步,满架琳琅目不暇。
沙里淘金人自乐,七折八扣捧回家。

其九 裁书
环壁中央处处堆,忍心无奈下架谁。
左筛右选七八册,放入筐中又取回。

其十 用书
“书到用时方恨少”,高阁束置却嫌多。
字无字有学相长,处事为人仰圣贤。

       另有其它题材七绝二首:

其一 寻访杜甫草堂
轻叩蓬门曲径寻,侧听茅屋绕梁吟。
人间寒士犹多在,心底诗人当永存。

其二 登岳阳楼
水四汤汤汇洞庭,名楼鸟瞰大江横。
万家忧乐收心底,千古文章震耳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5-2 10: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