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22-11-27
威望283
金钱671
贡献385
高级会员

威望- 283 点
贡献- 385 次
金钱- 671 枚
|
发表于 2024-4-13 17: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研修班第二讲作业:
画梅31—根生
【题解】
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律。写在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诗人与孟浩然是好朋友。诗的风格自然飘逸,
表达了作者对孟浩然的喜爱与景仰之情,写出了一位风流倜 傥、潇洒清远的雅士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注释】
①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②风流: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气度人品。
③红颜: 意同朱颜,指年少。轩冕: 古代卿大夫乘坐的车子和所戴的礼帽,泛指官位爵禄。
④卧松云:指隐居山林。
⑤醉月:月夜醉酒。中圣:指喝醉酒;古人把清酒称为圣人,把浊酒称为贤人。
⑥迷花: 流连忘返于繁花之中。
⑦仰: 敬慕。
⑧徒此:只有在此。揖: 作揖,致敬。清芬: 指孟浩然高洁的品格。
【赏析】
1.诗的风格特点
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自然飘逸之气。本诗赞美孟浩然终身隐居不仕的高尚品德,表示无限仰慕之情。疏宕而又精炼,质健而又豪迈,形象鲜明,意境浑朴。
2.章法结构。
首联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一个“爱”字是贯串全诗的抒情线索。“风流”指浩然潇洒清远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
中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取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白首”句着一“卧”字,活画出人物风神散朗、寄情山水的高致。如果说颔联是从纵的方面写浩然的生平,那么颈联则是在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繁花丛中,流连忘返。颔联采取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弃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纵横正反,笔姿灵活。
中二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尾联则又回到了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写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这样写比一般地写仰望又翻进了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仰,诗就在这样的赞语中结束。
3.诗的语言特色
(1)自然古朴的特色。
首联看似平常,但格调高古,萧散简远。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调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风神飘逸之致,疏朗古朴之风。尾联也具有同样风调。中二联不斤斤于对偶声律,对偶自然流走,全无板滞之病。如由“红颜”写至“白首”,像流水淌泻,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
(2)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不见斧凿痕迹。
如“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之意,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
“高山”一句用了《诗经·小雅·车舝》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故,后来司马迁又在《孔子世家》中用来赞美孔子。这里既是用典,又是形象描写,即使不知其出处,也仍能欣赏其形象与诗情之美。而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地过渡到描写,揭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依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像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这首诗即学孟浩 然的“一气舒卷”而又不失李白本色,以一种悠然的语调来表达诗人的敬 慕之情,不斤斤于对偶声律,消散爽朗,不无风神飘逸之致,颇具古朴之 风。是我们好好学习,细细品味的。
布局:总分分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