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联对顶 今天诗友采风群(七人)到麻姑山旅游,本想找个好景点,大家好定题写诗。可惜高兴而去败兴而归,麻姑山没什么美景;寺庙虽多,大家不感兴趣;刻柱对联虽多,可惜居然没有一副平仄合乎的,哪里是什么对联,只能称之为对子而已,可见文化素质不行呀。因此此次诗题只好定为《麻姑吟》,七绝或七律,用分联对顶体。(2021.6.6.) 关于这位女神的来源是很早的,记载也很清楚。有两种来源。 一是传说自北方,在中国的东部地区有一个姓王的人,学识渊博,担任过政府的官职,后来开始修炼,成了神仙。他的妹妹就是麻姑,长得非常漂亮,而且也成了神仙。 据《神仙传》记载,其为女性,曾修道于 牟州东南姑馀山(今山东烟台市牟平区),中国东汉时应仙人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经家,年十八九,貌美,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故古时以麻姑喻高寿。在道教的神仙体系中长寿之神分为两种性别,男性神就是鼎鼎大名的彭祖,而女性神就是麻姑。 葛洪《神仙传》称其为仙人王方平的妹妹,建昌人(建昌县,隶属于辽宁省葫芦岛市),于牟州东南姑余山修道,为上真元君之位。东汉桓帝时( 147—168),王方平仙人降于蔡经家,召麻姑,随鼓箫之声,众官簇拥而至,衣着锦绣,光彩夺目,手似鸟爪,顶中作髻,余发垂至腰际,自称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王方平设宴招待,麻姑撒米祛秽,所撒之米全部变成珍珠,宴毕升天而去。据传麻姑亦到过四川丰都鬼城。鬼城有麻姑洞仙姑岩,麻姑曾于此修炼。麻姑传说久已流行民间,相传旧历三月初三为王母娘娘的寿辰,麻姑于绛珠河畔用灵芝酿美酒为其祝寿,麻姑成为吉祥长寿的象征。形象为一跨鹤腾云的漂亮女仙。祝女寿者多赠以此像,称麻姑献寿。 具体资料见 葛洪《 神仙传·麻姑传》曰:“汉孝桓帝时,神仙 王远,字 方平,降于蔡经家,……与经父母、兄弟相见。独坐久之,即令人相访(麻姑)。”继云:“麻姑至,……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于顶中作髻,余发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绮, 光彩耀目, 不可名状。入拜方平,方平为之起立。坐定,召进行厨。……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 蓬莱,水又浅于 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又说:“麻姑 鸟爪。蔡经见之,心中念言,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方平已知(蔡)经心中所念,即使人牵经鞭之。谓曰:‘麻姑神人也,汝何思谓爪可以爬背耶?'但见鞭著经背,亦不见有人持鞭者。”“宴毕,方平、麻姑命驾,升天而去,箫鼓、道从如初焉。” 杜光庭《 墉城集仙录·麻姑传》全抄上文,仅在传前冠一句云:“麻姑者,乃上真元君之亚也。” 《神仙传·王远传》所记内容略同。但上述二传皆无王远与麻姑有亲属关系的记述,而《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却谓:“麻姑乃 王方平之妹,修道得仙”。自为后人所增益者。 另一说自南方,麻姑又称寿仙娘娘、虚寂冲应真人,中国民间信仰的女神,属于道教人物,道场位于 麻姑山(现属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又流传有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麻姑于绛珠河边以灵芝酿酒祝寿的故事。过去中国民间为女性祝寿多赠麻姑像,取名麻姑献寿。所以南城有麻姑酒闻名。 麻姑是唐朝时人,姓黎,字琼仙,先入宫为宫人,后在麻姑山丹霞宛陵洞天(相传在江西南城县城西,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修道,并于此得道成仙,事见唐颜真卿《麻姑仙坛记》碑文。 传说她是在江西省南城县境内的 麻姑山进行修炼成仙的,后来这座山自然就成为道教所尊奉的圣地之一。 今日之麻姑乃南北传说的结合物。 1.麻姑献寿(片段) 麻姑是个十七八岁俏美的姑娘;头顶结了一个髻,剩余的长发乌溜溜的垂到了腰际,穿着光彩夺目。仙女和王远寒暄完毕后,各人拿出了携带的食物,大多数是水果、干肉之类。麻姑说:“自从上次和你见面以后,我亲眼见到东海三次变为桑田;不久前,我又去了一趟蓬莱,这地方的水,比昔日召开群仙大会时少了一半,我想,不多久,也会变成陆地吧!”王远也感叹道:“古代的圣人也曾说过海中会飞扬尘埃这样的话”。麻姑也—一地会过蔡家的女眷,忽然间叫住了蔡经的弟媳。她几天前才生下孩子,麻姑叫她拿出些米来,然后,把这些米洒在地面,结果,这些米竟变成了一粒粒丹砂。王远看到这情形,也把他从天庭带来的一升美酒,拌了一斗水后,邀请蔡家同饮。蔡经看到麻姑鸟爪一样的手指头,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用那爪来抓背搔痒,一定很舒服。想不到王远洞察了他的心思,大声地喝叱道:“麻姑是神仙,你竟然想用她的手爪搔背,大胆!”说完后,就把蔡经捆绑起来鞭打。大家目睹了蔡经被鞭打的情形,可是却没有看到施刑的人。王远说:“平常人是无福消受我的鞭笞的。” 宴席完毕后,王远和麻姑升上了天庭。这时候,天上传出了和他们下凡时同样的仙乐。 2.麻姑成仙 在盱江西岸,离县城十余里的地方,有座麻姑山,相传很早以前这山不叫麻姑山,而叫丹霞山。 山中有个庄户人家生有一女,取名麻姑,麻姑长得聪明、漂亮,十几岁就常同嫂嫂去采菇、打柴,两人往往同时出门,回来老碰不到一块,而且每次麻姑采的菇,打的柴都比嫂嫂多。 一天,嫂嫂追问麻姑,是否有谁帮了你的忙,麻姑照实说了。原来,麻姑每天都有一女童帮助他,只是不知这女童家住何方。一天,麻姑仍旧上山采菇,遵照嫂嫂的吩咐,暗暗跟踪女童,走呀,走呀,发现女童走到一棵大松树下就突然不见了。回家后,她又如实地告诉了嫂嫂。嫂嫂告诉她,你明天再去,偷偷把一绺红丝线系在她的后面,再找就不难了。 第二天,麻姑依计而行,把红丝线偷偷系在女童衣后,然后再偷偷尾随,到了那棵松树下,女童就不见了,只见地面上露出了一绺红丝线。早已暗中跟随在麻姑后面的嫂嫂窜了上来,举起锄头就挖,居然在地下挖出了一个扎红丝线的人形茯苓,麻姑心里不忍,哭着要嫂嫂放回原处,嫂嫂不肯,对麻姑说:“这是千年茯苓,吃了可强身健体,你不取,别人也会挖掉”。 回到家里,嫂嫂借故把麻姑支开,立即生火烹煮茯苓,打算一个人吃掉。谁知茯苓还在锅里煮,被邻居有事叫去。这时,麻姑回来,忽闻得一阵异香,禁不往揭开锅盖,舀了一点尝,哈,可鲜美了,小孩子不懂事,索兴吃了个精光。等她想到嫂嫂,茯苓已经下肚,自己也飘飘悠悠,腾空而起,飞上蓝天。嫂嫂回家见锅中无物,又不见麻姑,正待寻找,忽听麻姑在空中呼喊嫂嫂,这时,只见麻姑端坐彩祥云之中,在向嫂嫂招手。 麻姑升仙后,太上老君授以攘除灾厄之法,能掷米成丹。麻姑每年显灵,为穷苦乡亲除病消灾,频赐丰年。唐玄宗时,人们建麻姑庙,纪念这位仙姑,老百姓把最好的米叫麻姑米,最好的茶叶叫麻姑茶,最好的酒叫麻姑酒,把这座丹霞山,也改名叫麻姑山了。 3. 麻姑山 在江西省南城县城西有座麻姑山,山姿奇秀,景色优美,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二十八洞天,全称叫:“麻姑山丹霞宛陵洞天”,又是七十二福地中的第十福地。这座洞天福地本属女仙麻姑所有,相传她在此隐居得道成仙,缘此成名。 麻姑是中国传说中有名的女寿仙,“麻姑献寿”是民俗画中最重要的题材之一。《神仙传》里说,她的本事有惊人之处,一是能穿着木屐在水面上行走,可与达摩祖师踩芦叶渡海相媲美。二是能 掷米成丹砂。 麻姑曾说她已经看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蓬莱水也浅于旧时的一半,将来还会变成陆地。沧海变成一次桑田,不知要经过多少个千万万年。麻姑已经见过三次沧海变桑田,她该有多大寿命?虽说她长得象十八九岁的大姑娘,可她的实际岁数是无法估算的,麻姑做个女寿星当之无愧。民间传说王母娘娘三月初三过生日时,举办蟠桃盛会,麻姑特酿制寿酒献给西王母,这就是所谓的“麻姑献寿”。 今天的麻姑形象多为绘画和工艺品,或腾云,伴以飞鹤,或骑鹿,伴以青松,也有直身托盘作献物状,手中或盘中,一般有仙桃、美酒或佛手。过去给女者祝寿,常送麻姑献寿图。 麻姑发祥地江西省南城县,利用麻姑山的甘泉,人们酿出了有名的“麻姑酒”。此酒透明醇厚,果香浓郁,确实有益身心。 先来一首绝句 麻姑吟(新韵 分联对顶体、柏梁体) 麻圣显灵除病魃,魃清东海览桑麻。 家传献寿炼丹砂,砂化甘泉佑万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