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江》二首.次韵杜甫 《五律.长江二首》 题命长江斜对法。源流远近但别门。 诗章乃写朝宗性,以警贪官地霸尊。 结党营私实力大,园丘遍野有猢狲。 百川赴海风波静,据险奸贼作乱混。 (二) 浩荡离愁终不止,乃知倾泻入东临。 江流汇海海难溢,万众团结奉帝心。 色借潇湘航运阔,声驱滟滪燕石沉。 惊辞胆误专家语,叹惋人文泪满襟。 * 杜甫《五律.长江二首》 该诗表明作者在垂暮衰病之中,念念不忘国家大事,心系朝廷的汲汲心情。 其一: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朝宗人共挹,盗贼尔谁尊。 孤石隐如马,高萝垂饮猿。归心异波浪,何事即飞翻。
其二:浩浩终不息,乃知东极临。众流归海意,万国奉君心。 色借潇湘阔,声驱滟滪深。未辞添雾雨,接上遇衣襟。 * 注释:前章言瞿唐以上之水,后章言瞿唐以下之水。 以一门应众水,以谁尊应朝宗,皆用斜对法。《杜臆》云:朝宗者,人所共取, 其二 (次章,申明上章之意。上四,言朝宗至海,见世当戴君。下四,言归心阻雨,叹已难出峡。江涨波阔,似预借潇湘之色。水奔声急,如欲驱滟滪使沉。此状水势之壮悍。一说:潇湘之阔,其色皆借资于此,以潇湘乃江水下流也。《杜诗博议》:江流之大,不辞雾雨。雨接江流而上,过人衣襟之间,所谓波浪兼天者如此。)①东极,指东海。《史记》:“周览东极。”②《西都赋》:“众流之限。”《尚书大传》:“小水大水,东流归海。”③古史:执玉帛者万国。④《邹阳传》:“浮云出游,雾雨咸集。”⑤《列仙传》:王子晋游伊洛问,道士浮丘公接上嵩山。单复疑未句有讹字。今按:接上二字,恐当作接壤,言水浸岸上也。壤与上,盖声相近而讹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