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85|回复: 23

沧浪书院诗妍班第二十九讲绣菊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910

主题

19万

帖子

5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苑首席版主兼沧浪书院交流版副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843
贡献
192456
金钱
1992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3-5 07: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不要任何编辑,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要求素雅统一。


另外,请注意贴作业格式,要求一人一楼,多的删除,谢谢合作!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二十九讲绣菊组作业贴


好,今天就这么多,下面布置一下解析杜甫七律的作业: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唐·杜甫)押冬韵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熟读杜甫这首经典七律作品,写一篇解析,从诗的脉络,下字,章法布局开始,探主旨,情调,完成后 论坛,因为我们将要结束七律了,本周解析作业是最后一次

果前面有漏的,请尽快补上。谢谢各位友友。


作业截止时间,2024.3月11日晚上八点。


5650

主题

22万

帖子

7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翰墨清吟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1235
贡献
228661
金钱
24703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3-5 2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古今诗话基础第二十九讲作业
绣菊04-吾波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唐·杜甫)押冬韵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诗作解析:
一、写作背景:《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是唐代杜甫在上元二年往蜀州时作,诗人暮登四安寺时有感而发,写下此诗寄与好友裴十迪。
二、诗的脉络:首联: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白鸣钟。“倚楼”在古诗中一般都是表示一种愁绪,在傍晚时分我独倚钟楼对着雪山,僧人上楼旁若无人,自顾自的敲钟。
颔联: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写暮景,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天色见暗,烟雾缭绕,笼罩全城的凄凉孤寂的画面。上句先写映照古城的晚霞,红色逐步减退,慢慢变暗;下句再写城镇上空的烟雾颜色,也逐渐变深加重,这样以色彩的由明变暗,描绘出了一幅与诗人心境相符的画面,为下面的抒情作铺垫。
颈联: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写孤独心境,傍晚独自登上钟楼,寺内和尚来了,但不和自己交谈,生病无人慰藉,与朋友也只是匆匆相见,表露出孤独寂寞之苦。
尾联: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老朋友裴迪你之所以这么消瘦,是因为你太苦于作诗,因为你把太多的时间用来郊游,而忽略了其它事情。
二、下字:暮倚楼、独愁、红将敛、翠且重、常阒寂、未从容等字词,生动深刻的表达了作者内心一种孤寂、愁苦、悲戚之情。苦思、缘诗瘦、万事慵等字词,表达了对好友的怜惜和不满。
三、章法布局:起承转合四分法
四、诗的主旨情调:全诗感情丰富,意蕴深刻,既有孤独寂寞之苦痛,也有对朋友淡淡的怨气。杜甫来到蜀州,穷困潦倒,裴迪没有尽地主之谊,只是每天游山玩水。这让杜甫心中不快,小有微词。
诗中感慨自己的生命就像夕阳西下一样,红色逐步减退,慢慢变暗,这是盛年不在的痛苦。自己百般慵懒,一事无成,又疾病缠身,这是感叹自己无所作为之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3

主题

1204

帖子

7963

积分

版主

中华古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05
贡献
1516
金钱
3978
QQ
发表于 2024-3-6 17: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古今诗话基础第二十九讲作业
绣菊15-流星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唐·杜甫)押冬韵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熟读杜甫这首经典七律作品,写一篇解析,从诗的脉络,下字,章法布局开始,探主旨,情调。

首先,从诗的脉络来看,此诗以时间为线索,从日暮时分的景色,到夜色的降临,再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最后转向对友人的思念和关心。整个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使人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心路历程。

其次,从下字来看,诗人精心锤炼,每个字都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如“暮倚”、“自鸣”、“孤城”等词语,都充满了悲凉和孤独的情感,而“返照”、“浮烟”等词语,则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色,使诗的画面感更加强烈。

再次,从章法布局来看,诗人以起承转合的方法,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引出内心的情感。再以对友人的思念和关心作为结尾,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期待。

从主旨上看,此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暮年时的孤独、忧愁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描绘傍晚时分的景色,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诗的情感更加真挚和深沉。同时,通过对友人的理解和关心,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期待。

从情调上看,此诗充满了悲凉和孤独的情感。诗人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和内心的独白,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整个诗的情调低沉而深沉,使人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孤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9

帖子

12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84
贡献
293
金钱
479
发表于 2024-3-6 20: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古今诗话基础第二十九讲作业
绣菊-寒澈清秋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唐·杜甫)押冬韵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首联前分句切题“登楼”,后分句切题“寺”。“不语”“自”见寂寞、孤独情怀。


颔联描写登楼所见景色“孤”见孤独心情。“红”“翠”色彩对比鲜明,更增强了“将敛”“多重”之下那种惆怅落寞之情。


颈联切题“寄裴十”。从“未从容”三字看,作者感慨自身的同时对故人有稍许埋怨,亦有期待。


尾联就“未从容”而来,为故人开脱一下原因,是“为诗而瘦”忙于“大向交游”。读来心酸。


总结:故人似冷使人愁。首联写作者在蜀州新津县四安寺,暮倚钟楼,独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次联铺陈所见,返照将敛、炊烟重重,潜台词似乎是,快天黑了,今晚怎么过啊。阒:寂静。三联说自己本想找友交谈,身为蜀州长官的故人又似仅匆匆一见、欠缺热情。尾联避免说得过直,损害友谊,为对方找了可能的理由。太向:过于。看来,作者对于这位故人,是有点嗔怪的,他内心痛苦且孤独,希望有人能关心、帮助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44

帖子

3210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律研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33
贡献
775
金钱
1225
发表于 2024-3-6 20: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绣菊组作业

第二十九讲作业解析杜甫七律《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 (迪) 》

唐 杜甫  押东韵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绣菊组--  梦依魂牵

此首诗是杜甫在上元二年往蜀州时所作,诗人暮登四安寺时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寄与好友裴十迪。
《蜀志》新津县甫二里有四安寺,神秀详师所建。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首联 叙事赋起代入情感,傍晚倚高楼一种惆怅情绪,又对的是雪峰,一种冷寂的画面跃然纸上,为全篇伏下惆怅寂冷的情感基调。下句有僧人来到了楼上,自顾自的鸣钟而未搭理自已,更显作者的寂寞,再结合上句倚楼的惆怅和题目,可以看出作者刚到蜀州时是欲投奔友人裴迪希望能得到资助,但已过去一段时间了,却没有见到友人,没有着落愁绪自生。

这里的对自用字上颇为考究,对体现的自已所面对的,自体现别人的自顾自做着自已的事情。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颔联 把视线拉回近处,看到的是返照孤城的夕阳即将落尽,近处集市的村落升起了炊烟映着翠色的树木重叠袅袅,劳作一天的人们都已归家晚餐,自已却还站在四安寺的钟楼上孤寂的眺望,自已与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一联  红将敛,翠且重一个说的日将暮,一个说的是人间烟火味浓,前后形成反衬。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颈联转写自已的境况实感,我这多病阒寂无闻的样子,想见一见故人都是不容易的啊。

这一联炼字处是“常,未”体现的两种状态。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尾联  作者感叹可能故人是天天因为苦思佳诗妙句而过于郊游釆风,没有时间见自已吧,用这种想法来安慰自已。

这一联用缘表达原因,用大向表达对对方的过于效游,是对故人的一种小小的不满情绪。

全诗感情丰富,意蕴深刻,既有孤独寂寞之苦痛,也有对朋友小小的怨气,杜甫来到蜀州,穷困潦倒,裴迪没有尽地主之谊,只是每天游山玩水,这让杜甫心中很不快,小有微词。
诗词中感慨自已的生命就像夕阳西下一样,红色逐步减退,慢慢变暗。这是盛年不在的痛苦。感慨自已无所作为之痛苦。

布局是 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2

帖子

400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76
贡献
948
金钱
1535
发表于 2024-3-6 20: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唐·杜甫)押冬韵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熟读杜甫这首经典七律作品,写一篇解析,从诗的脉络,下字,章法布局开始,探讨诗的主旨,情调。


写作背景:本诗大概作于上元元年(760年-761年),时杜甫居成都草堂,裴迪为蜀州幕僚。上元元年蜀州刺史为王缙,二年为高适。


四安寺:蜀州新津县一佛寺。

​首联起,点题,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日暮时分、四安寺钟楼。诗人倚着钟楼望着远处的雪峰。僧人默默走来鸣钟。(钟鸣寺更幽。)
上句切登楼,次句僧、钟切寺庙。


颔联以登楼所望之远景承写。夕阳映照新津孤城,晚霞渐隐。县城周围暮霭深深炊烟重重。(红将敛,天已晚。翠且重,指炊烟。)


写景铺垫,渲染寥廓、清冷、孤单的气氛。


颈联情转,写这次见面,先说自己多病孤独寂寞,来新津是想与老朋友唠唠嗑,却只是匆匆相见没能从容相对。
(常阒寂,未从容)


尾联说,知道您苦思作诗,平时交游太忙,普通的事情懒得应酬了。似乎有些埋怨,或许遇到的怠慢。


此诗作者以日暮时分登楼所见发端,雪峰,默然敲钟的僧人,孤城,即将黯淡的夕照,暮霭,极力渲染铺陈。 ​接着作者笔锋一转,以多病独愁入情,表达自己的阒寂,故人相见,跟作者自己预期相差太大,但诗人还是体贴的为友人找了合理的理由。作者下字精准,脉络清晰,主旨明确,情调孤寂悲凉沉郁,读罢让人为之一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2

帖子

13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05
贡献
295
金钱
506
发表于 2024-3-6 21: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研班第二十九讲作业
绣菊组-洗尘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杜甫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太向交游万事慵。

释义:阒(qù):寂静,宁静
太向:过于。

解析
这首诗当是上元二年杜甫往蜀州时所作。首联: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倚楼”在古诗中一般情况下都是表示一种愁绪。写傍晚时分我独倚钟楼对着雪山,僧人上楼旁若无人,自顾自的敲钟。 次联: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写暮景。描绘了一副夕阳西下,天色渐暗,烟雾缭绕,笼罩全城的凄凉孤寂的画面,上句先写,映照古城的晚霞红色逐步减退,慢慢变暗,下句再写城镇上空的烟雾颜色,也逐渐变深加重,这样以色彩的由明变暗,描绘出了一副与诗人心境相符的画面,为下面的抒情作铺垫。 傍晚独自登上钟楼,寺内和尚来了但不和自己交谈,生病无人慰藉,与朋友也只是匆匆相见。这是孤独寂寞之苦。 尾联说,老朋友裴迪你之所以这么消瘦,是因为你太苦于作诗,因为你把太多的时间用来郊游,而忽略了其它事情。

章法布局:起承转合四分法。全诗感情丰富,意蕴深刻,既有孤独寂寞之苦痛,也有对朋友小小的怨气,杜甫来到蜀州,穷困潦倒,裴迪没有尽地主之谊,只是每天游山玩水。这让杜甫心中不快,小有微词。诗中感慨自己的生命就像夕阳西下一样,红色逐步减退,慢慢变暗。这是盛年不在的痛苦。 自己百般慵懒,一事无成,又疾病缠身。这是感叹自己无所作为之痛苦。 赵大纲曰:裴之貌瘦,虽由耽诗所致,然于故旧交情亦太疏矣。盖裴在蜀州,但寄诗而未尝一过,故公讽之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9

帖子

74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6
贡献
175
金钱
284
发表于 2024-3-7 09: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古今诗话基础第二十九讲作业
绣菊31-梅岭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唐·杜甫)押冬韵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诗作解析:
一、写作背景:《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是唐代杜甫在上元二年往蜀州时作,诗人暮登四安寺时有感而发,写下此诗寄与好友裴十迪。
二、诗的脉络:首联:“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傍晚时分我独倚钟楼对着雪山,僧人上楼旁若无人,自顾自的敲钟。
颔联:“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映照古城,晚霞都红色逐步减退,慢慢变暗;附近集市上空的烟雾颜色,逐渐变深加重,这样以色彩的由明变暗,描绘出了一幅与诗人心境相符的画面,为下面的抒情作铺垫。
颈联:“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写孤独心境,傍晚拖着病体独上钟楼,生病无人慰藉,与朋友也只是匆匆相见,不能畅所欲言,表露出孤独寂寞之苦。
尾联:“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老朋友裴迪你之所以这么消瘦,是因为你太苦于作诗,因为你把太多的时间用来郊游,而忽略了其它事情。
三、下字:倚高楼、对雪峰、独愁、红将敛、翠且重、常阒寂、未从容等字词,生动深刻的表达了作者内心一种孤寂、愁苦、悲戚之情。苦思、缘诗瘦、万事慵等字词,表达了对好友的怜惜、及疏忽自己而深深地遗憾与不满。
四、章法布局:起承转合四分法
五、诗的主旨情调:全诗感情丰富,意蕴深刻,既有孤独寂寞之苦痛,也有对朋友淡淡的怨气。杜甫来到蜀州,穷困潦倒,裴迪没有尽地主之谊,只是每天游山玩水。这让杜甫心中不快,小有微词。
诗中感慨自己的生命就像夕阳西下一样,日渐衰微;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困乏疲惫。
  从情调上看,此诗充满了悲凉和孤独的情感。诗人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和内心的独白,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整个诗的情调低沉而深沉,使后人千百年来还能深深地感受到诗圣内心的痛苦郁闷、孤寂落寞之伤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4

帖子

126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07
贡献
281
金钱
493
发表于 2024-3-7 11: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二十九讲作业
绣菊30—筇林红袖

下面布置一下解析杜甫七律的作业: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唐·杜甫)押冬韵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熟读杜甫这首经典七律作品,写一篇解析,从诗的脉络,下字,章法布局开始,探讨诗的主旨,情调。

一、背景
该诗是作者在上元二年往蜀州时作,诗人暮豋四安寺时有感而发,写下此诗寄与好友裴十迪。
《蜀志》:新津县甫二里有四安寺,神秀祥师所建。
二、解析
1、首联“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叙事赋起代入情感,傍晚倚高楼一种惆怅情绪,又对的是雪峰,一种冷寂的画面跃然纸上,为全篇伏下惆怅寂冷的情感基调。下句有僧人来到了楼上,自顾自的鸣钟而未搭理自己,更显作者的寂寞,再结合上句倚楼的惆怅和题目,可以看出作者刚到蜀州时是欲投奔友人裴迪希望能得到资助,但已过去一段时间了,却没有见到友人,没有着落愁绪自生。
这里的“对、自”用字上颇为考究,“对”体现的自己所面对的,“自”体现别人的自顾自做着自己的事情。
2、颔联:“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把视线拉回近处,看到的是返照孤城的夕阳即将落尽,近处集市的村落升起了炊烟映着翠色的树木重叠袅袅,劳作一天的人们都已归家晚餐,自己却还站在四安寺的钟楼上孤寂的眺望,自己与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一联“红将敛、翠且重”一个说的日将暮,一个说的是人间烟火味浓,前后形成反衬。
3、颈联“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转写自己的境况实感,我这多病阒寂无闻的样子,想见一见故人都是不容易的啊。
这一联炼字处是“常、未”体现两种状态。
4、尾联“知君苦思缘诗痩,大向交游万事慵”作者感叹可能故人是天天因为苦思佳诗妙句而过于郊游采风,没有时间见自己吧,用这样的想法安慰自己。
这一联用“缘”表达原因,用“大向”表达对方的过于郊游,是对故人的一种小小的不满情绪。
三、章法布局
起承转合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1

帖子

19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96
贡献
437
金钱
738
发表于 2024-3-7 16:58: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古今诗话基础第二十九讲作业
绣菊19-深山闲人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唐代   杜甫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一)写作背景:《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是唐代杜甫在上元二年往蜀州时作,诗人暮登四安寺时有感而发,写下此诗寄与好友裴十迪。
   (二)全诗解析:
    首联:“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傍晚倚在高楼上,望着雪峰。僧人来了,默不作声,只有钟声自鸣。
    颔联:“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孤城的背影染上了夕阳的红色。近处市场上飘荡着浓烟,景色重叠。
    颈联:“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多病的我独自忧愁,时常感到寂寞。故友见面时也未能尽情交谈。
    尾联:“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知道你也因为思念而消瘦。日常交游和万事之中,我都变得懒散。
    (三)章法布局:起承转合四分法。此诗前二联写景。一幅山寺晚景素描。寥廓、清冷、孤单。写景铺垫,渲染气氛。后二联就是对裴迪等的埋怨之词。责怪老朋友怠慢,没有考虑我多病常寂寞,没有好好陪我。
(四)下字:诗人借暮色、高楼、雪峰和寺庙钟声这些景物描绘了自己的忧愁和孤独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3

帖子

276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93
贡献
656
金钱
1055
发表于 2024-3-8 01: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非鱼红色666 于 2024-3-9 01:15 编辑

绣菊09-非鱼红色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二十九讲绣菊组作业贴


好,今天就这么多,下面布置一下解析杜甫七律的作业: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唐·杜甫)押冬韵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熟读杜甫这首经典七律作品,写一篇解析,从诗的脉络,下字,章法布局开始,探主旨,情调,完成后 论坛,因为我们将要结束七律了,本周解析作业是最后一次

果前面有漏的,请尽快补上。谢谢各位友友。


作业截止时间,2024.3月11日晚上八点。


答:
唐代诗人杜甫以“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为题,通过描绘在四安寺钟楼上的景色和情感,寄寓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1. 诗的脉络:
   首联写诗人暮色中登楼,颔联写楼中所见,颈联写登楼所感,尾联以裴十作结。整首诗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2. 下字:
   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描绘手法,如“僧来不语自鸣钟”,“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色。

3. 章法布局:
   起承转合。整首诗四联皆对仗工整,形式严谨。首联和尾联以“暮登”和“缘诗瘦”呼应,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景物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

4. 主旨: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在高楼上对友人裴十的思念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多病独愁、万事慵懒的心境。

5. 情调:
   诗中以“僧来不语自鸣钟”的寂静为基调,描绘出诗人孤独、沉思的情调。同时,尾联“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也透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和对世事的无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90

帖子

587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63
贡献
1253
金钱
2503
发表于 2024-3-8 18: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风徐徐! 于 2024-3-8 18:20 编辑

沧浪书院古今诗话基础第二十九讲作业
绣菊32-清风徐徐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唐·杜甫)押冬韵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1.创作背景: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是唐代杜甫在上元二年往蜀州时作,诗人暮登四安寺时有感而发,写下此诗寄与好友裴十迪。
2.全诗赏析:
首联:“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傍晚倚在高楼上,望着雪峰。僧人来了,默不作声,只有钟声自鸣。
  颔联: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孤城的背影染上了夕阳的红色。近处市场上飘荡着浓烟,景色重叠。
  颈联:“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多病的我独自忧愁,时常感到寂寞。故友见面时也未能尽情交谈。
尾联:“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知道你也因为思念而消瘦。日常交游和万事之中,我都变得懒散。
3,章法布局:
  起承转合四分法。此诗前二联写景。一幅山寺晚景素描。寥廓、清冷、孤单。写景铺垫,渲染气氛。后二联就是对裴迪等的埋怨之词。责怪老朋友怠慢,没有考虑我多病常寂寞,没有好好陪我。
4,脉络,下字:
  暮倚楼、独愁、红将敛、翠且重、常阒寂、未从容等字词,生动深刻的表达了作者内心一种孤寂、愁苦、悲戚之情。苦思、缘诗瘦、万事慵等字词,表达了对好友的怜惜和不满。诗人借暮色、高楼、雪峰和寺庙钟声这些景物描绘了自己的忧愁和孤独之情。

5,诗的主旨情调:
        全诗感情丰富,意蕴深刻,既有孤独寂寞之苦痛,也有对朋友淡淡的怨气。杜甫来到蜀州,穷困潦倒,裴迪没有尽地主之谊,只是每天游山玩水。这让杜甫心中不快。
诗中感慨自己的生命就像夕阳西下一样,红色逐步减退,慢慢变暗,这是盛年不在的痛苦。自己百般慵懒,一事无成,又疾病缠身,这是感叹自己无所作为之痛苦。这首诗在布局上是起承转合。颔联是反手写景,颈联是情转。尾联承接“未从容”,来为老朋友解脱。反映杜甫在安史之乱后到处游离,去看望老朋友时,对方又不热情。情调上是失望和略带讽意。在练句上颔联“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写得特别精彩。对仗工稳,语意双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8

帖子

7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3
贡献
181
金钱
275
发表于 2024-3-8 18:39: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妍班第二十九江讲作业贴

绣菊组12.海云飞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唐·杜甫)押冬韵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释义:四安寺:在四川。阒寂:寂寂无声。大向:过于。
布局:先景后情,分分分总。

背景:作者在上元二年(716年)年纪正好五十岁。
作者往蜀州时创作的,诗人暮登四安寺时有感而发,写下此诗寄予好友裴迪。

首联:暮倚高楼,扣主题,暮登四安寺。对雪峰,雪是冰冷的,独自倚楼还对着雪峰,就已经勾勒处出一副凄凉悲伤的画面。和尚来了也不招呼一声独自敲起寺钟来。

颔联:承接暮而写,孤独的城市那返照的一缕阳光也即将收去。眼前市里的炊烟在袅袅,不知道有多少重,而我依然一个人倚楼,这可以看出作者的心里是多么的悲伤。

颈联:我年老体迈多病的身子就令人发愁,谁会理我呢?故人裴迪也未相见恐怕是时间太忙了吧!

尾联:宕开一笔,自己在想,故人没有相见应该是因为苦思诗句而消瘦了吧,所以故人也不要太过于交流而把所有的事情都懒得去理会了。

尾联明显有暗暗责怪裴迪没有跟他相见的意思。

暮倚楼,鸣钟,孤城,翠烟,这些词汇就可以突出作者的孤独寂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76

帖子

1808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楹联三兼曲二、赋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97
贡献
461
金钱
677
发表于 2024-3-9 10: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妍班第二十九江讲作业贴
绣菊22-黑咖啡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唐·杜甫)押冬韵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解析:首联赋笔起,直写登楼所见,二分句引入一个人事,僧来也不打招呼,只管自己去敲钟。高楼、雪峰对比人生成绩,僧属于超脱俗事了,所以即使是登上高楼,远对雪峰,又有访客在此,但他只做他要做的事,完全不受他人、他事、他景干扰。我猜可能首联也有此意。
颔联承接首联首句,将高楼所见细写一翻。四处雪峰,所以城看起来像孤城;因为暮登,所以灯光返照,又随着夜深,慢慢收敛。因暮而生的暮霭如浮烟一般慢慢的笼罩高楼下的青翠。颔联属于时间推进。
颈联以情转,对自己多病的独愁且把自己常常断绝和他人联系,六分句写因为五分句上的原因,所以和故人相见的时候也没有以前那么从容了。
尾联收结到主题上,是对裴迪的话,说我也知道你因为写不出好诗而苦思难耐,写不出就不写,不如出门交游放松放松。老杜自己独愁多阒寂,却劝他人交游万事慵,朋友之情深可见了。
全篇启承转合法,以赋笔起,以景承,以意转,以兴结。结构严谨,诗脉清晰,由登楼所见一远一近,又由登楼后的时间慢慢推移所见而递进,再以所见而发自己的感慨,最后点题,由说自己转移到说他人事收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44

帖子

1787

积分

版主

沧浪诗社雅韵诗社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74
贡献
408
金钱
687
发表于 2024-3-9 10: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二十九讲作业
绣菊17一草田
下面布置一下解析杜甫七律的作业: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唐·杜甫)押冬韵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熟读杜甫这首经典七律作品,写一篇解析,从诗的脉络,下字,章法布局开始,探讨诗的主旨,情调。
一、背景
该诗是作者在上元二年往蜀州时作,诗人暮豋四安寺时有感而发,写下此诗寄与好友裴十迪。
二、解析
1、首联“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通过描绘暮色高楼雪峰和寺庙钟声等景物,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孤独之情。诗人倚在高楼上,眺望着雪峰,心中思绪万千。寺庙里僧人来了,敲起了寺庙的钟声,而他们默默无言,寂静自持。这景象将诗人的孤独和内心不安画面地展现出来。
这里的“对、自”用字上颇为考究,“对”体现的自己所面对的,“自”体现别人的自顾自做着自己的事情。
2、颔联:“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诗人把视线投向孤独的城市看到的是返照的夕阳即将落尽,背面染上夕阳的红色,近处集市的村落升起了炊烟映着翠色的树木重叠袅袅,给人一种浓浓的繁忙之感,自己却还站在四安寺的钟楼上孤寂的眺望,自己与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一联“红将敛、翠且重”一个说的日将暮,一个说的是人间烟火味浓,前后形成反衬。
3、颈联“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转写自己境况,诗人身患多病,生活孤独,时常感到寂寞,即便与故友相见,也未能畅所欲言。
4、尾联“知君苦思缘诗痩,大向交游万事慵”诗人深知裴迪也为思念与忧愁而消瘦,仿佛都变得懒散起来,不愿去应对一世事。该诗以平淡的语言描绘诗人内心的孤寂和痛苦之情,展现了诗圣对人情世故和交往困惑与疲惫。
三、章法布局
起承转合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313

帖子

2638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交流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62
贡献
599
金钱
1002
发表于 2024-3-9 14: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绣菊组第二十九讲作业:绣菊08-爱你一万年(花海飘香)

解析杜甫七律的作业: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唐·杜甫)押冬韵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熟读杜甫这首经典七律作品,写一篇解析,从诗的脉络,下字,章法布局开始,探讨诗的主旨,情调,完成后交论坛,因为我们将要结束七律了,本周解析作业是最后一次了,如果前面有漏的,请尽快补上。谢谢各位友友!

解析:首句写自己到四安寺的感觉,时间是下晚了,人在高楼,面对雪峰。高楼可能不是楼太高,可能是建在高处的住楼。面对的不是什么好看的风景,而是让人身心倍寒的雪峰,虽然作者没有明说什么?但已强调了当时的背景或处境,十分苛刻。这不须明言,让作者们自己体会。第二句再写僧人来了,不与他打招呼说话问候什么的。也就是简单的人与人虚伪礼貌都没有,各自去鸣钟报晚。体现人世之冷酷已到极限。第三四句写景来衬托和丰满前两句。这个孤城夕阳反照之光没有了,周围四处浮烟明显清楚且浓且厚。马上进入混沌之中。
此时感叹自己平时多病最怕寂寞,和好友相见还未及叙叙旧就离开了。这是五六句。最后对裴十说,我知道你很爱写诗把身体都搞瘦了,你最爱交游把所有的都放下不管了。
这首诗布局是总分分总,有很多无奈,有万念俱灰。环境这样,条件这样,没什么好说的。暮色苍茫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7

帖子

55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2
贡献
129
金钱
219
发表于 2024-3-9 20: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研班第二十九讲作业
绣菊07-心颜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杜甫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太向交游万事慵。

解析
这首诗当是上元二年杜甫往蜀州时所作。首联: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倚楼”在古诗中一般情况下都是表示一种愁绪。写傍晚时分我独倚钟楼对着雪山,僧人上楼旁若无人,自顾自的敲钟。 次联: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写暮景。描绘了一副夕阳西下,天色渐暗,烟雾缭绕,笼罩全城的凄凉孤寂的画面,上句先写,映照古城的晚霞红色逐步减退,慢慢变暗,下句再写城镇上空的烟雾颜色,也逐渐变深加重,这样以色彩的由明变暗,描绘出了一副与诗人心境相符的画面,为下面的抒情作铺垫。 傍晚独自登上钟楼,寺内和尚来了但不和自己交谈,生病无人慰藉,与朋友也只是匆匆相见。这是孤独寂寞之苦。 尾联说,老朋友裴迪你之所以这么消瘦,是因为你太苦于作诗,因为你把太多的时间用来郊游,而忽略了其它事情。

章法布局:起承转合四分法。全诗感情丰富,意蕴深刻,既有孤独寂寞之苦痛,也有对朋友小小的怨气,杜甫来到蜀州,穷困潦倒,裴迪没有尽地主之谊,只是每天游山玩水。这让杜甫心中不快,小有微词。诗中感慨自己的生命就像夕阳西下一样,红色逐步减退,慢慢变暗。这是盛年不在的痛苦。 自己百般慵懒,一事无成,又疾病缠身。这是感叹自己无所作为之痛苦。 赵大纲曰:裴之貌瘦,虽由耽诗所致,然于故旧交情亦太疏矣。盖裴在蜀州,但寄诗而未尝一过,故公讽之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04

帖子

1330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驿站吟风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03
贡献
303
金钱
517
发表于 2024-3-9 22: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瘦田耕农 于 2024-3-9 22:44 编辑

沧浪书院古今诗话基础第二十九讲作业
绣菊—20    瘦田耕农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唐代   杜甫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一)写作背景:《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是唐代杜甫在上元二年往蜀州时作,诗人暮登四安寺时有感而发,写下此诗寄与好友裴十迪。
   (二)全诗解析:
    首联:“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傍晚倚在高楼上,望着雪峰。僧人来了,对自己视而不见,自顾自的去敲钟去了,此处雪峰暗藏周围环境的冷,僧人的表现暗藏人情的冷漠。
    颔联:“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作者孤城独倚染上了夕阳的温暖,可这点温暖也将随太阳下山而失去。近处市场上那里是烟火人间,可也裹着浓浓厚厚的翠烟,自己看不清,似乎也把自己隔离在外了。
    颈联:“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多病的我独自忧愁,时常处于寂寞的环境中。假如故友来访我都不能从容面对了。这里是反衬,实际上是抱怨没有朋友过来看看我。
    尾联:“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知道你因为交游太广,大家都给你写诗,你苦思回诗而消瘦了,其他的事你都懒的去想去做了。实际上是,你光想别人,都没想起我来了,还得我写诗来提醒你一下啊!充满对老朋友的抱怨,像一个受气小媳妇在耍小脾气!
    (三)章法布局:起承转合四分法。此诗前二联写景。一幅山寺晚景素描。寥廓、清冷、孤单。写景铺垫,渲染气氛,又用僧人不语自鸣钟埋下伏笔,为后二联对裴迪与自己相隔不远却不来看看自己的埋怨之情进行铺垫。尾联在关心老朋友瘦了,和交友太广的叙述中,表明了自己对老朋友的不满。本诗全篇含蓄,怨而无怒,饱含对朋友的深情,蕴藉深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

主题

823

帖子

5709

积分

副首版

沧浪书院词三期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14
贡献
1221
金钱
2237

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4-3-10 12: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研班第二十九讲作业
绣菊16碧海晴空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唐·杜甫)押冬韵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解析: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首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傍晚时分,作者杜甫登上了四安寺的钟楼。登高后倚楼望去,面前是远处茫茫的雪山。寺庙里的僧人上来,径自去敲钟,不曾和杜甫说一句话。“倚”“自”,用词精当,突出了一种孤独清冷的环境。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人孤城亦孤。夕阳渐渐地落下山去,红色霞光慢慢收敛起来。近处的市集笼罩着苍翠浮烟,重重叠叠,遮掩了作者的视线,看不清楚前路。描写出作者倚楼时间之久,侧面烘托了作者无所事事迷茫失意的心情。“将”“且”副词作用准确,突出渲染了夜幕下苍茫迷蒙的氛围。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颈联由景转青,写杜甫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如人意,心情也是非常寂寥无奈的,也没有什么人来看望探访自己。感叹纵使与裴迪相见,自己也不能从容淡定地面对。“常”“未”二字将作者自怜自艾之情溢于言表。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尾联转笔写裴迪。以猜测的口吻,写作者知道裴迪交游甚广,每日为唱和诗词而苦思憔悴,什么事儿都无暇顾及了。委婉地责怪老友裴迪对自己这个多愁多病的朋友缺少问候和关照。暗扣了首联杜甫登高望远思念好友裴迪的情节。


布局是起承转合。
全诗从作者倚楼起笔,然后写倚楼所见所感,进而感叹自己的落寞失意,继而自然而然忆起老友裴迪的境况。意脉清晰,布局合理。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0

帖子

10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72
贡献
242
金钱
420
发表于 2024-3-10 16: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绣菊13-静莲 于 2024-3-11 08:00 编辑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二十九讲绣菊组论坛作业:
绣菊组13一静静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唐.杜甫)押冬韵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阗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情。


作业要求:
熟读杜甫这首经典七律作品,写一篇解析,从诗的脉络,下字,章法布局开始,探讨诗的主旨,情调,
作业要求:
熟读杜甫这首经典七律作品,写一篇解析,从诗的脉络,下字,章法布局开始,探讨诗的主旨,情调。


解析:
这是杜甫来蜀州看裴迪了,但因为裴迪太忙,就顺道来这里的一座著名寺庙来看看,杜甫最喜欢做的事,拄着拐杖也要四处看看。题目中的,四安寺钟楼,很有名的,是神秀建的,他是北宗,那个六世祖惠能,是南宗。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此地离蜀州不愿,郊外有个修觉山,岭上有长年积雪,所以首句写景,次句直接叙事,意思是,自己在钟楼上观景,来了一位和尚,一句话没有,来敲钟了。交代了时间地点场景。本来是正常的,人家和尚来做事,没必要和你打招呼,但杜甫特意写出来,其实是有原因的,自己来蜀州,没多少人待见自己,一种无端的冷清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颔联以景来承接首句的,暮倚高楼,此为高楼所见,写孤城返照,野老里也写过,我们学过了,红霞,慢慢的要消失了,附近的人家开始有炊烟了,翠自重自己一人在寺庙的楼上,老杜用词凝炼且美。这里大家可能会奇怪,为何次句写和尚,其实扣的题目中的钟楼二字,扣题。颔联的景承,暗示,在钟声的伴随下,我见到的是这样一副画面,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情绪自然是不高的,所以就为颈联的起意做了铺陈。
多病独愁常阗寂,故人相见未从容。我本来就多病,独愁,对很多事情没了兴趣,就是来找朋友玩,消消愁的,但,老裴这小子太忙,顾不上我,没好好的陪我,对吧,匆匆的敷衍了一下,所以杜甫心情不是非常好。
由于对方不是很热情,所以就用了颈联的表达,既然你太忙,我又不好多说什么,就有了尾联。
知君苦思缘诗瘦,太向交游万事情。七分句一直有些争议,因为来的比较怪怪的,其实是杜甫委婉的在表达,你太忙,忙啥呢?你可能是因为一天到晚的冥思苦想的写诗吧,你看,都瘦了耶,暗示连个迎接我的诗都没写,尾句转写自己,我自己太爱玩。
多病独愁常阗寂,故人相见未从容。我本来就多病,独愁,对很多事情没了兴趣,就是来找朋友玩,消消愁的,但,老裴这小子太忙,顾不上我,没好好的陪我,对吧,匆匆的敷衍了一下,所以杜甫心情不是非常好。
由于对方不是很热情,所以就用了颈联的表达,既然你太忙,我又不好多说什么,就有了尾联。
知君苦思缘诗瘦,太向交游万事情。七八分叙吧,一叙别人,一叙己,但老杜表达怨气,非常委婉的,不露声色的抱怨了一下,布局是典型的上景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0

帖子

8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7
贡献
165
金钱
369
发表于 2024-3-11 11: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二十九讲作业解析杜甫七律
绣菊29-淡墨疏痕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唐·杜甫)押冬韵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题解】
四安寺在成都新津区。《蜀志》:新津县甫二里有四安寺,神秀禅师所建。十是裴的排行。称排行而不是只呼其名,是一种亲切而又客气的称呼。迪是其名。裴迪,关中(今陕西省)人,早年隐居终南山,多与王维交往。王维曾著有《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等诗。裴迪这时在蜀州作王侍郎幕僚,与杜甫频有唱和。杜甫秋天去蜀州、新津时,与裴迪同游并作诗。这年冬天,裴迪寄了一首题为《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的诗给杜甫,杜甫写此诗作答和。
【诗作解析】
首联赋起,“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写他傍晚时倚楼眺望雪峰,心中思绪万千,寺庙里的僧人来了默默无言,径自敲钟,寂静自持。“倚”“自”二字准确传神地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初步展现出来。
颔联写登楼所见的苍茫暮色:“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上句先写映照城楼的晚霞红色逐渐减退,慢慢收敛;下句写城镇上空的烟雾颜色逐渐加深。这样以色彩的明暗变化,描绘出一幅夕阳西下,天色渐暗,烟雾缭绕,笼罩全城的凄凉孤寂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哀愁和凄凉,为下面的抒情做铺垫。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颈联转而抒情,面对眼前暮色,想到自己的生命就像夕阳西下,盛年不再,自己百无聊懒,一事无成又疾病缠身,孤独愁苦寂寞,生病无人慰藉,与朋友也只是匆匆相见,不能从容倾诉衷肠。这是感叹自己无所作为又寂寞无助之痛苦。作者多病,独愁,对很多事情没了兴趣,就是来找朋友玩,消消愁的,但,老裴这小子太忙,顾不上我,没好好的陪我,对吧,匆匆的敷衍了一下,所以杜甫心情不是非常好。由于对方不是很热情,所以就用了颈联的表达,既然你太忙,我又不好多说什么,就有了尾联。
尾联“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扣回题目“寄裴迪”,说老友裴迪你之所以这么消瘦,是因为你太苦于作诗,把太多的时间用来交游,而忽略了其他事情。七分句一直有些争议,因为来的比较怪怪的,其实是杜甫委婉的在表达,你太忙,忙啥呢?你可能是因为一天到晚的冥思苦想的写诗吧,你看,都瘦了耶,暗示连个迎接我的诗都没写,尾句转写自己,我自己太爱玩了,交游,就是玩的意思,向,就是做什么事,太向,就是过于如何的意思,尾句明里说自己最近太过于爱玩了,万事都慵懒了,暗示了什么?两个本来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在大都市里,一个是从小地方来的,对方自然架子就大了,所以小地方来的人,就说,唉吆喂啊,你真的是太忙了,我没事可做,就知道玩了。七八分叙吧,一叙别人,一叙己,但老杜表达怨气,非常委婉的,不露声色的抱怨了一下。
【布局】
起承转合。事起,景承,意转,议论收结。上景下情。情绪孤独且落寞,含着淡淡的哀愁。
【下字】
首联的“对、自”下字精当,“对”体现的自己所面对的,突出自己独自面对,无人相伴,白头翁面对白雪峰;“自”体现别人的自顾自做着自己的事情,自顾自,旁若无人,作者被忽略,更显孤寂。颔联“孤”,切合整首诗的总基调,以城之孤衬托人之孤。“浮”,暗点人烟的浮动,以动衬静。“红将敛”,“翠且重”,通过细描景色由明变暗,对比强烈,重在铺陈气氛,烘托出诗人苍茫孤独之情。颈联的“常、未”体现的是两种状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1

帖子

218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72
贡献
543
金钱
829
发表于 2024-3-11 11: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滄浪诗研班第29讲作业
绣菊05一戈平
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唐·杜甫)押冬韵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熟读杜甫这首经典七律作品,写一篇解析,从诗的脉络,下字,章法布局开始,探主旨,情调。
答:唐代诗人杜甫以“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为题,通过描绘在四安寺钟楼上的景色和情感,寄寓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1. 诗的脉络:
   首联写诗人暮色中登楼,颔联写楼中所见,颈联写登楼所感,尾联以裴十作结。整首诗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2. 下字:
   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描绘手法,如“僧来不语自鸣钟”,“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色。

3. 章法布局:
   起承转合。整首诗四联皆对仗工整,形式严谨。首联和尾联以“暮登”和“缘诗瘦”呼应,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景物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

4. 主旨: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在高楼上对友人裴十的思念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多病独愁、万事慵懒的心境。

5. 情调:
   诗中以“僧来不语自鸣钟”的寂静为基调,描绘出诗人孤独、沉思的情调。同时,尾联“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也透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和对世事的无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9

帖子

76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8
贡献
197
金钱
286
发表于 2024-3-11 14: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二十九讲绣菊21—四两三钱作业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唐·杜甫)押冬韵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答:
本诗写于上元二年(761)初春。时杜甫居成都草堂,年50岁。时裴迪在蜀州作幕僚,高适在乾元二年(759) 五月出任彭州刺史,上元元年(760)改任蜀州刺史。杜甫往蜀州或是为了访高适和裴迪。《蜀志》:新津县甫二里有四安寺,神秀祥师所建。(史料: 高适之前的蜀州刺史为王维之弟王缙。)
诗词主要表达了诗人杜甫的孤独寂寞之情。他倚在高楼上,眺望着雪峰,心中思绪万千。寺庙里的僧人来了,敲起了寺庙的钟声,而他们默默无言,寂静自持。这景象将诗人的孤独和内心的不安思绪画面地展现出来。诗人的目光投向孤独的城市,背面染上了夕阳的红色,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哀愁和凄凉。

寺庙附近的市场上,烟雾弥漫,给人一种浓浓的繁忙感,与暮色红霞形成鲜明对比。诗人身患多病,生活孤独,常常感到寂寞。即便是与故友相见,也未能畅所欲言。诗人深知裴迪也因为思念与忧愁而消瘦,仿佛都变得懒散起来,不愿去应对世事。诗词以平淡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痛苦之情,展示了杜甫对人情世故和交往的困惑与疲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77

帖子

339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11
贡献
786
金钱
1310
发表于 2024-3-11 21: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研班第二十九讲作业
绣菊35冬日春天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唐·杜甫)押冬韵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首先,本诗写于上元二年(761)初春。时杜甫居成都草堂,年50岁。时裴迪在蜀州作幕僚,高适在乾元二年(759) 五月出任彭州刺史,上元元年(760)改任蜀州刺史。杜甫往蜀州或是为了访高适和裴迪。《蜀志》:新津县甫二里有四安寺,神秀祥师所建。(史料: 高适之前的蜀州刺史为王维之弟王缙。)

解析:
1、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首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傍晚时分,作者杜甫登上了四安寺的钟楼。登高后倚楼望着远处的雪山。这时寺庙里的僧人上来,竟然自顾自的敲钟,没有任何话语。

2、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这一联作者把视线拉回近处,看到的是返照孤城的夕阳即将落尽,近处集市的村落升起了炊烟映着翠色的树木重叠袅袅,劳作一天的人们都已归家晚餐,自已却还站在四安寺的钟楼上孤寂的眺望,自已与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颈联由景转青,写杜甫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如人意,心情也是非常寂寥无奈的,也没有什么人来看望探访自己。感叹纵使与裴迪相见,自己也不能从容淡定地面对。


4、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尾联转笔写裴迪。以猜测的口吻,写作者知道裴迪交游甚广,每日为唱和诗词而苦思憔悴,什么事儿都无暇顾及了。委婉地责怪老友裴迪对自己这个多愁多病的朋友缺少问候和关照。暗扣了首联杜甫登高望远思念好友裴迪的情节。

下字:
暮倚楼、独愁、红将敛、翠且重、常阒寂、未从容等字词,生动深刻的表达了作者内心一种孤寂、愁苦、悲戚之情。苦思、缘诗瘦、万事慵等字词,表达了对好友的怜惜和不满。

布局是起承转合。
全诗从作者倚楼起笔,然后写倚楼所见所感,进而感叹自己的落寞失意,继而自然而然忆起老友裴迪的境况。意脉清晰,布局合理。

主旨: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在高楼上对友人裴十的思念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多病独愁、万事慵懒的心境和世事无奈的思绪。
情调:
   整体以寂静为基调,描绘出诗人孤独、沉思、寂寞的情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23: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