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39|回复: 20

沧浪书院诗妍班第二十九讲芷兰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910

主题

19万

帖子

5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苑首席版主兼沧浪书院交流版副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843
贡献
192456
金钱
1992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3-5 07:4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不要任何编辑,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要求素雅统一。


另外,请注意贴作业格式,要求一人一楼,多的删除,谢谢合作!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二十九讲芷兰组作业贴



好,今天就这么多,下面布置一下解析杜甫七律的作业: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唐·杜甫)押冬韵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熟读杜甫这首经典七律作品,写一篇解析,从诗的脉络,下字,章法布局开始,探主旨,情调,完成后 论坛,因为我们将要结束七律了,本周解析作业是最后一次

果前面有漏的,请尽快补上。谢谢各位友友。


作业截止时间,2024.3月11日晚上八点。


1421

主题

399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菜根谭文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407
贡献
3564
金钱
7463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3-5 21: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飞雪解析
暮倚高楼对雪峰,
傍晚靠在高高的钟楼对着积雪的山峰,
僧来不语自鸣钟。
有个僧人也来钟楼不说话只管敲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
这座孤城夕阳的返照色红的如敛,
近市浮烟翠且重。
附近市集浮起的炊烟色青而多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
多病之身独自发愁常感寂寞,
故人相见未从容。
旧日故人前来见我未觉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
知道你因苦心思考写诗而消瘦,
大向交游万事慵。
或者太过偏重交游把万事放松。
尾句说自己最近太过于贪玩了,万事都慵懒了,
布局为上景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7

帖子

12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66
贡献
293
金钱
461
发表于 2024-3-6 12: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芷兰12金蕊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唐·杜甫)押冬韵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傍晚登四安寺钟楼寄好友裴迪,这首诗写在成都,杜甫再次来到新津,曾经与好友裴迪一起游览此处。

起句暮倚高楼对雪峰,暮色时分在高楼上看着对面的雪山,寺里的僧人来了也不说话,就听见钟声在敲响,介绍了时间地点,以及淡淡的伤心。
承联,看到了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夕阳下的孤城,附近的市场笼着翠烟一层层的,看到晚色将来,一片迷蒙的景象,以衬自己的心情,以景色和僧人不语来说自己的孤独寂寞,用孤城,浮烟,倚,不语,钟自鸣着意。
颈联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从景色描写转到诗人身上,说现在多病身体不好,一个人常静静的独愁,有乡思和战乱之愁,与友人相见也不是那么开心,用多病,独愁,阒寂,故人来说生活的状态和现状,可见悲伤之意。
结尾上半句,直接转到裴迪,因为是寄给裴迪的,知君苦思缘诗痩,也许是你工作或是其它事太忙,诗瘦写诗也不像从前那样子热情了,话中些许的埋怨,大向交游万事慵,忙于交游,别的事可能就不那么上心了。
以登四安寺楼为起,景起转情,最后回扣寄裴迪,起承转合法,整首诗沉郁之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6

帖子

64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0
贡献
156
金钱
246
发表于 2024-3-6 15:4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29讲作业
芷兰16-兰心
解析《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唐代 杜甫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是杜甫在上元二年往蜀州时作,诗人暮登四安寺有感而发,写下此诗寄与好友裴迪,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之情。
首联赋起,“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写他傍晚时倚楼眺望雪峰,心中思绪万千,寺庙里的僧人来了默默无言,径自敲钟,寂静自持。“倚”“自”二字准确传神地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初步展现出来。
颔联写登楼所见的苍茫暮色:“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上句先写映照城楼的晚霞红色逐渐减退,慢慢收敛;下句写城镇上空的烟雾颜色逐渐加深。这样以色彩的明暗变化,描绘出一幅夕阳西下,天色渐暗,烟雾缭绕,笼罩全城的凄凉孤寂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哀愁和凄凉,为下面的抒情做铺垫。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颈联转而抒情,面对眼前暮色,想到自己的生命就像夕阳西下,盛年不再,自己百无聊懒,一事无成又疾病缠身,孤独愁苦寂寞,生病无人慰藉,与朋友也只是匆匆相见,不能从容倾诉衷肠。这是感叹自己无所作为又寂寞无助之痛苦。
尾联“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扣回题目“寄裴迪”,说老友裴迪你之所以这么消瘦,是因为你太苦于作诗,把太多的时间用来交游,而忽略了其他事情。
杜甫来到蜀州,寂寞愁苦、穷困潦倒,裴迪没有尽地主之宜,只是每天游山玩水,这让杜甫心中不快,小有微词。全诗感情丰富,内涵深刻。既有孤独寂寞之苦痛,也有对朋友小小的怨气。正如赵大纲所言:“裴之貌瘦,虽由耽诗所致,然于故旧交情亦太疏矣。盖裴在蜀州,但寄诗而未尝一过,故公讽之如此。”
全诗起承转合布局:事起,写登楼对雪峰,见僧自敲钟;颔联景承,写登楼所见暮色;颈联触景生情,含比兴意,为情转;尾联扣回题目,委婉地表达自己在蜀州孤独寂寞、愁苦多病却不能与好友从容倾诉衷肠的小小怨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534

帖子

5667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交流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06
贡献
1276
金钱
2215
发表于 2024-3-6 17: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唐·杜甫)押冬韵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解析: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首联前句是总体写景,写四安寺之高,可与雪峰相对,同时也交代了时间应是冬季的傍晚,次句是赋笔,写僧人裴十迪本是杜甫的朋友,可对自己到到来,不是很热情,在不言不语地敲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颔联写站在四安寺所看到的景色。这是傍晚时分的景色,孤城指蜀州。太阳的余晖越来越少了,而城市的浮烟却越来越浓了。这也有暗指安史之乱后大唐的形势。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颈联转笔写情。阒寂的意识是寂静无声。这一联是说近年多病,而且常忧国事,所以二个见面时,不是很热情。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尾联又为故友解释了一下,看你这么瘦,应该也是为写诗而累的。所以在交游上就慵懒了。
      这首诗在布局上是起承转合。颔联是反手写景,颈联是情转。尾联承接“未从容”,来为老朋友解脱。反映杜甫在安史之乱后到处游离,去看望老朋友时,对方又不热情。情调上是失望和略带讽意。在练句上颔联“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写得特别精彩。对仗工稳,语意双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7

帖子

43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51
贡献
1078
金钱
1639
发表于 2024-3-7 09: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唐·杜甫)押冬韵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试打油一首解诗意:

暮色雪峰倚高楼,描绘孤城透心忧。
近市繁华无关我,僧人敲钟世无求。
故人相见可倾诉,名满天下志未酬。
知君为诗多憔悴,万事慵懒赖交游。

下字:倚,对,来,自。返,将,浮,且。

前两联写景,后二联抒情。

布局,总分分总。

诗人深知裴迪也因为思念与忧愁而消瘦,仿佛都变得懒散起来,不愿去应对世事。诗词以平淡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痛苦之情,展示了杜甫对人情世故和交往的困惑与疲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0

帖子

52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1
贡献
121
金钱
215
发表于 2024-3-7 09: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诗首联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日暮时分。四安寺钟楼。俺倚着钟楼望着远处的雪峰。僧人默默走来鸣钟。(钟鸣寺更幽。)次联远景。夕阳映照新津孤城,晚霞渐隐。县城周围暮霭深深炊烟重重。(红将敛,天已晚。翠且重,指炊烟。)前二联写景铺垫,渲染寥廓、清冷、孤单的气氛。后二联埋怨。俺多病孤独寂寞,来新津是想与朋友聊聊,虽然见面了却没能从容。不陪俺喝酒,也不陪俺逛逛,让俺自己到寺庙游玩。俺知道你因为写诗苦思冥想身体消瘦,你也太过交游,以至万事懒散,连老友来了都不出来陪陪。此诗埋怨裴迪,或也有埋怨裴迪的老板蜀州刺史王缙之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7

帖子

69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8
贡献
165
金钱
263
发表于 2024-3-8 10: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访研班第二f九讲作业
芷兰一28夕阳余晖
解析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唐,杜甫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解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上元二年往蜀州所作,首联赋起扣题写出时间地点,自已的情感基调,心中思绪万千,“倚”“自”二字准确地将诗人内心情感初步展现出来。
颔联承接首联放眼登楼所见,前分句回映照楼上晚霞逐渐退去。后分句回天空的烟雾颜色逐步加深,天色渐暗,烟雾缭绕,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凄凉,哀愁心情。同时又为颈联转做好了鋪垫。
颈联情转,独对眼前暮色,想到自已的生命就象这夕阳西下,风光不再,疾病缠身,一生一事无成,即是于朋友相见,也是短暂的,根本无法傾诉衷肠,感到自己无所作为又寂寞无助之苦。
尾职情结,扣回主题,说老友装迪你之所以这么瘦是因你苦于作诗,交游,而忽略了其他事情。杜甫到蜀州后,裴迪没有尽地主之宜,而是每天游山玩水让杜甫心中不快,小有怨气。
全诗,起承转合,首联事起,颔联景承,颈联情转,尾联峭结扣回主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375

帖子

394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66
贡献
882
金钱
1552
发表于 2024-3-8 10: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和铭 于 2024-3-8 10:30 编辑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二十九讲
好,今天就这么多,下面布置一下解析杜甫七律的作业: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唐·杜甫)押冬韵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qù 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熟读杜甫这首经典七律作品,写一篇解析,从诗的脉络,下字,章法布局开始,探主旨,情调,完成后 论坛,因为我们将要结束七律了,本周解析作业是最后一次


写作背景:本诗大概作于上元元年(760年-761年),时杜甫居成都草堂,裴迪为蜀州幕僚。上元元年蜀州刺史为王缙,二年为高适。
四安寺:蜀州新津县一佛寺。
首联起,点题,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日暮时分、四安寺钟楼。诗人倚着钟楼望着远处的雪峰。僧人默默走来鸣钟。(钟鸣寺更幽。)上句切登楼,次句僧、钟切寺庙。
颔联以登楼所望之远景承写。夕阳映照新津孤城,晚霞渐隐。县城周围暮霭深深炊烟重重。(红将敛,天已晚。翠且重,指炊烟。)
写景铺垫,渲染寥廓、清冷、孤单的气氛。
颈联情转,写这次见面,先说自己多病孤独寂寞,来新津是想与老朋友唠唠嗑,却只是匆匆相见没能从容相对。
(常阒寂,未从容)
尾联说,知道您苦思作诗,平时交游太忙,普通的事情懒得应酬了。似乎有些埋怨,或许遇到的怠慢。

布局是 起承转合。


总结:故人似冷使人愁。首联写作者在蜀州新津县四安寺,暮倚钟楼,独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次联铺陈所见,返照将敛、炊烟重重,潜台词似乎是,快天黑了,今晚怎么过啊。阒:寂静。三联说自己本想找友交谈,身为蜀州长官的故人又似仅匆匆一见、欠缺热情。尾联避免说得过直,损害友谊,为对方找了可能的理由。太向:过于。看来,作者对于这位故人,是有点嗔怪的,他内心痛苦且孤独,希望有人能关心、帮助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3

帖子

2141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书院曲一期兼绝三期兼赋一期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18
贡献
501
金钱
821
发表于 2024-3-8 10:4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29讲作业
芷兰01-花开几许
解析《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唐代 杜甫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是杜甫在上元二年往蜀州时作,诗人暮登四安寺有感而发,写下此诗寄与好友裴迪,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之情。
首联赋起,“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写他傍晚时倚楼眺望雪峰,心中思绪万千,寺庙里的僧人来了默默无言,径自敲钟,寂静自持。“倚”“自”二字准确传神地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初步展现出来。
颔联写登楼所见的苍茫暮色:“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上句先写映照城楼的晚霞红色逐渐减退,慢慢收敛;下句写城镇上空的烟雾颜色逐渐加深。这样以色彩的明暗变化,描绘出一幅夕阳西下,天色渐暗,烟雾缭绕,笼罩全城的凄凉孤寂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哀愁和凄凉,为下面的抒情做铺垫。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颈联转而抒情,面对眼前暮色,想到自己的生命就像夕阳西下,盛年不再,自己百无聊懒,一事无成又疾病缠身,孤独愁苦寂寞,生病无人慰藉,与朋友也只是匆匆相见,不能从容倾诉衷肠。这是感叹自己无所作为又寂寞无助之痛苦。
尾联“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扣回题目“寄裴迪”,说老友裴迪你之所以这么消瘦,是因为你太苦于作诗,把太多的时间用来交游,而忽略了其他事情。
杜甫来到蜀州,寂寞愁苦、穷困潦倒,裴迪没有尽地主之宜,只是每天游山玩水,这让杜甫心中不快,小有微词。全诗感情丰富,内涵深刻。既有孤独寂寞之苦痛,也有对朋友小小的怨气。正如赵大纲所言:“裴之貌瘦,虽由耽诗所致,然于故旧交情亦太疏矣。盖裴在蜀州,但寄诗而未尝一过,故公讽之如此。”
全诗起承转合布局:事起,写登楼对雪峰,见僧自敲钟;颔联景承,写登楼所见暮色;颈联触景生情,含比兴意,为情转;尾联扣回题目,委婉地表达自己在蜀州孤独寂寞、愁苦多病却不能与好友从容倾诉衷肠的小小怨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5

帖子

19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8
贡献
443
金钱
806
发表于 2024-3-8 12:4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城 于 2024-3-8 12:45 编辑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二十九讲芷兰组作业

芷兰11~金城
解析杜甫的七律: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唐·杜甫)押冬韵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熟读杜甫这首经典七律作品,写一篇解析,从诗的脉络,下字,章法布局开始,探主旨,情调。

一、注释:
雪峰:指西岭雪山,位于成都市大邑县境内。距四安寺所在的新津县不远。

倚楼:倚靠在楼窗或楼头栏干上。古诗中表达愁绪的意向。《江上》(杜甫):“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长相思》(唐-白居易):“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敛:收敛。《关山月》(南北朝-贺力牧):“重关敛暮烟,明月下秋前。”《饯韦兵曹》(唐-王勃):“川霁浮烟敛,山明落照移。”

浮烟:暮霭,炊烟。有时用“翠烟”、“青烟”。《贻袁常侍》(梁-江淹):“沅湘含翠烟。”《送綦毋三寺中赋得纱灯》(唐-李颀):“禅室吐香烬,轻纱笼翠烟。”《寄东鲁二稚子》(唐-李白):“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唐-司空曙):“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重:重重。浓密。《池上竹》(唐-杨巨源):“气润晚烟重,光闲秋露多。”《晓发桐庐》(唐-权德舆):“烟重江枫湿,沙平宿鹭寒。”《与子坦子聿游明觉十四韵》(宋-陆游):“一笑下山去,村坞烟重重。”

阒(qù):静寂。阒寂:死寂,幽静。《泣赋》(梁-江淹):“阒寂以思,情绪留连。”《病梨树赋》(唐-卢照邻):“余独病卧兹邑,閴寂无人,伏枕十旬,闭门三月。”
大:太。《荀子-非十二子》:“告之以大古,教之以至顺。”

交游:交往,联络;朋友。《荀子-君道》:“其交游也,缘类而有义。”《管子-权修》:“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潜夫论-务本》(汉-王符):“列士者,以孝悌为本,以交游为末。”

慵:懒,慵懒。《书事》(唐-王维):“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闲坐》(唐-白居易):“百年慵里过,万事醉中休。”

二、大意:天将晚时背倚钟楼面对雪峰,有僧过来默默无语自敲钟。孤立的新津城上晚霞红色渐退,城周围漂浮的暮霭炊烟又深又浓。身体多病独自发愁心情孤寂,来访故人匆匆一见未能从容。知您因写诗苦思冥想身体瘦,还是交往太多,万事懒慵。

三、解析
首联: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写独倚钟楼,听钟声回响。次联: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写暮景。描绘了一副夕阳西下,天色见暗,烟雾缭绕,笼罩全城的凄凉孤寂的画面,上句先写,映照古城的晚霞红色逐步减退,慢慢变暗,下句再写城镇上空的烟雾颜色,也逐渐变深加重,这样以色彩的由明变暗,描绘出了一副与诗人心境相符的画面.,为下面的抒情作铺垫。以下两联写寄友:多病独愁常閴寂,故人相见未从容。知君苦思缘诗瘦,太向交游万事慵。僧来不语,写出彼此落落,漫不相顾之状。惟旅中寂寞,故愈想故人耳。赵大纲曰:裴之貌瘦,虽由耽诗所致,然于故旧交情亦太疏矣。盖裴在蜀州,但寄诗而未尝一过,故公讽之如此。全诗感情丰富,意蕴深刻,既有孤独寂寞之苦痛:到了独自登上钟楼,寺内和尚来了,但不与自己交谈,生病无人慰藉,与朋友也只是匆匆相见;盛年不再之苦痛:自己的生命就像夕阳西下一样;多病之苦痛:自己体弱多病;自己无所作为之苦痛:自己百事慵懒一事无成。

主旨为表达作者内心痛苦与孤独,希望得到友人关心、帮助的愿望。充满了愁苦烦闷的情凋。

感觉此诗中颔联的:孤城返照红将敛,敛字特别精准传神。

全诗为起承转合布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0

帖子

10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6
贡献
246
金钱
393
发表于 2024-3-8 14: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09.安然
好,今天就这么多,下面布置一下解析杜甫七律的作业: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唐·杜甫)押冬韵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解析: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烟翠且重。
赋起。点明时间地点情感基调。傍晚对着雪山,来了人都不打招呼。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所看到的:远处的返照,近市的浮烟。暗指形式的好转,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从景转到人
因多病常有乡愁战乱愁,使人倍感寂寞,而故人相见也没那么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也许是写诗累了,连交游都懒了。
总分分总。
前二写景,后二写情
以平淡的心情表达一种孤独对世态的无奈。同时感慨了对人情世故的困惑与疲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1294

帖子

7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0
贡献
1743
金钱
2941
发表于 2024-3-9 09: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二十九讲作业
文/凡川

解析杜甫七律的作业: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唐·杜甫)押冬韵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熟读杜甫这首经典七律作品,写一篇解析,从诗的脉络,下字,章法布局开始,探讨诗的主旨,情调,完成后交论坛,因为我们将要结束七律了,本周解析作业是最后一次了,如果前面有漏的,请尽快补上。谢谢各位友友。


       诗词的主旨,情调:
      借景物描绘了自己的忧愁和孤独之情。
     布局方法:起承转合。
     脉络清晰:内容布局合理,段落之间的关系紧密,整篇文章有条理。
      首联“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叙事及景赋起代入情感,傍晚倚高楼一种惆怅情绪,面对雪峰,一种冷寂的画面跃然纸上,为全篇伏下惆怅寂冷的情感基调。下句有僧人来到了楼上,自顾自的鸣钟而未搭理自己,更显作者的寂寞,结合上句倚楼的惆怅和题目,可知作者刚到蜀州时是欲投奔友人裴迪希望能得到资助,但已过去一段时间了,却没有见到友人,没有着落愁绪自生。
      颔联景承“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把视线拉回近处,见孤城夕阳将落尽,集市村落升起炊烟映着翠色的树木重叠袅袅,劳作一天的人们都已归家晚餐,自己却还站在四安寺的钟楼上孤寂地眺望,自己与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颈联一转“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转写自己的境况实感,自己多病阒寂无闻的样子,想见故人都是不容易。
     尾联合“知君苦思缘诗痩,大向交游万事慵”
    作者感叹可能故人是天天因为苦思佳诗妙句而闲游采风,没有时间见自己,用这样的想法安慰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0

主题

1134

帖子

8103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话尔雅同风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150
贡献
1511
金钱
3063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3-9 16: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二十九讲作业
芷兰23~拾梦人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唐·杜甫)押冬韵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解析:
此诗是诗人借暮色、高楼、雪峰和寺庙钟声这些景物描绘了自己的忧愁和孤独之情。   
布局起承转合。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首联前句是写景,写四安寺之高,可与雪峰相对,同时也交代了时间应是冬季的傍晚。
次句是赋笔,写僧人裴十迪本是杜甫的朋友,可对自己的到来不是很热情,在不言不语地敲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颔联写站在四安寺所看到的傍晚时分的景色。孤城指蜀州。太阳的余晖越来越少,而城市的浮烟却越来越浓了。这也有暗指安史之乱后大唐的形势。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颈联转笔抒情。阒寂的意识是寂静无声。这一联是说近年多病,且常忧国事,二人见面时,也不是很热情。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尾联表面说好友苦于写诗而累的。所以在交游上就慵懒了。其实是表达了自己的忧国而多病消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4

帖子

74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4
贡献
178
金钱
285
发表于 2024-3-10 06: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29讲作业:
芷兰08-南栀

解析:《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是杜甫在上元二年往蜀州时作,诗人暮登四安寺有感而发,写下此诗寄与好友裴迪,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之情。
首联赋起,“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写他傍晚时倚楼眺望雪峰,心中思绪万千,寺庙里的僧人来了默默无言,径自敲钟,寂静自持。“倚”“自”二字准确传神地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初步展现出来。
颔联写登楼所见的苍茫暮色:“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上句先写映照城楼的晚霞红色逐渐减退,慢慢收敛;下句写城镇上空的烟雾颜色逐渐加深。这样以色彩的明暗变化,描绘出一幅夕阳西下,天色渐暗,烟雾缭绕,笼罩全城的凄凉孤寂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哀愁和凄凉,为下面的抒情做铺垫。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颈联转而抒情,面对眼前暮色,想到自己的生命就像夕阳西下,盛年不再,自己百无聊懒,一事无成又疾病缠身,孤独愁苦寂寞,生病无人慰藉,与朋友也只是匆匆相见,不能从容倾诉衷肠。这是感叹自己无所作为又寂寞无助之痛苦。
尾联“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扣回题目“寄裴迪”,说老友裴迪你之所以这么消瘦,是因为你太苦于作诗,把太多的时间用来交游,而忽略了其他事情。
杜甫来到蜀州,寂寞愁苦、穷困潦倒,裴迪没有尽地主之宜,只是每天游山玩水,这让杜甫心中不快,小有微词。全诗感情丰富,内涵深刻。既有孤独寂寞之苦痛,也有对朋友小小的怨气。正如赵大纲所言:“裴之貌瘦,虽由耽诗所致,然于故旧交情亦太疏矣。盖裴在蜀州,但寄诗而未尝一过,故公讽之如此。”
全诗起承转合布局:事起,写登楼对雪峰,见僧自敲钟;颔联景承,写登楼所见暮色;颈联触景生情,含比兴意,为情转;尾联扣回题目,委婉地表达自己在蜀州孤独寂寞、愁苦多病却不能与好友从容倾诉衷肠的小小怨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

帖子

34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9
贡献
83
金钱
132
发表于 2024-3-11 05:40: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墨羽清风 于 2024-3-11 05:43 编辑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二十九讲作业
芷兰21-墨羽清风
解析下面杜甫的七律: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唐·杜甫)押冬韵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解析:
一、创作背景:
本诗大概作于上元元年(760年-761年),时杜甫居成都草堂,裴迪为蜀州幕僚。上元元年蜀州刺史为王缙,二年为高适。
二、译文
天将晚时我倚在四安寺的钟楼上,遥望雪峰,这时只有一位僧侣在默默地撞响寺钟。夕阳将这座孤立的新津城染红,且红霞也随着日落而慢慢收敛,市井的暮霭炊烟也愈发翠暗浓重。我这多病之身总是独自愁苦寂寥的,和你(裴迪)相见却也未能从容交谈。我想你是耽思于写诗而身体消瘦吧,可能你对时局和世事也是心灰意冷,懒于过问,而是赖于交游来打发时光。

三、章法及布局
首联是为起,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我来到高楼之上见僧鸣钟。炼字”倚”,表达了诗人此时是孤独寂寞的。
颔联是为承,在高楼上极目所见之景。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孤,敛,翠,重写突出了城的孤与凄凉,诗人的心也和孤城一样,红将敛,色彩由明渐暗,为转句作铺垫。
颈联以情转,我的内心是如此痛苦与孤寂,多么希望得到友人的关心与排解,然而我们每相见却不能畅所欲言。
尾联扣到裴迪收结, 说你老兄不理我,是苦于写诗和交游吧,也是变相的为好友开脱。
诗通过登楼有感而发,寄牢骚于裴迪,完满地表达了诗人困于时局的无助无奈及悲伤孤寂,令人不禁为杜甫的家国情怀和晚年孤寂而唏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0

帖子

32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68
贡献
758
金钱
1234
发表于 2024-3-11 09: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芷兰29黑珍珠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唐·杜甫)押冬韵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赏析: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首联半叙事,半写景,高楼,雪峰,高楼指四安寺钟楼。佛寺在大门之外一般建有对称的钟楼。在傍晚时分,诗人独自倚靠在高楼上,凝望着远处的雪峰。此时,一名僧人悄然来到,但并未言语,只是默默地敲响了寺院的钟声。这两句诗通过简单的动作和静谧的氛围,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颔联写站在四安寺所看到的景色。这是傍晚时分的景色,孤城指蜀州。太阳的余晖越来越少了,而城市的浮烟却越来越浓了。这也有暗指安史之乱后大唐的形势。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颈联转笔写情。阒寂的意识是寂静无声。这一联是说近年多病,而且常忧国事,所以二个见面时,不是很热情。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尾联又为故友解释了一下,看你这么瘦,应该也是为写诗而累的。所以在交游上就慵懒了。
      这首诗在布局上是起承转合。
布局上看,首联写寺庙钟楼,非常安静,僧人对游客司空见惯,无什么交流。颔联写孤城暮景,颈联入情,叹自己多病,故人未能从容相见,遗憾。尾联扣回主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1

帖子

22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3
贡献
544
金钱
831
发表于 2024-3-11 13:35: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怡荣斋主123 于 2024-3-11 13:48 编辑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二十九讲作业芷兰03-怡荣斋主  

分析杜甫七律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唐·杜甫)押冬韵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熟读杜甫这首经典七律作品,写一篇解析,从诗的脉络,下字,章法布局开始,探主旨,情调。  
写作背景:本诗大概作于上元元年(760年-761年),时杜甫居成都草堂,裴迪为蜀州幕僚。上元元年蜀州刺史为王缙,二年为高适。
四安寺:蜀州新津县一佛寺。解析:  
首联起,暮登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点题,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日暮时分、四安寺钟楼。诗人倚着钟楼望着远处的雪峰。僧人默默走来鸣钟,钟声凄清辽远,更显苍凉。上句切登楼,次句僧、钟切寺庙。
颔联景承,孤城晚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以登楼所望之远景承写。夕阳映照新津孤城,晚霞渐隐。县城周围暮霭深深炊烟重重。(红将敛,天已晚。翠且重,指炊烟笼罩) 写景铺垫,渲染寥廓、清冷、孤单的气氛。
颈联情转,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来从容。
写这次见面,先说自己多病孤独寂寞,来新津是想与老朋友唠唠嗑,却只是匆匆相见没能多聊一会或喝顿小酒就扔下我不管了(吐槽不够意思)。
尾联怨结,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说知道您苦思作诗,人都瘦了,平时交游太忙,普通的事情懒得应酬了。婉转的道出埋怨,或遇到怠慢的冷落心情。
布局是 起承转合。
前二联写出自己贫病落寞的境况,以景衬托,(独对雪峰,僧自鸣钟,红将敛,翠且重);后两联写遭遇冷遇,(常阒寂,未从容,缘诗瘦,万事慵)婉转道出心中之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

帖子

63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4
贡献
156
金钱
241
发表于 2024-3-12 07:55:30 | 显示全部楼层
芷兰若筠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唐·杜甫)押冬韵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解析: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首联前句是总体写景,写四安寺之高,可与雪峰相对,同时也交代了时间应是冬季的傍晚,次句是赋笔,写僧人裴十迪本是杜甫的朋友,可对自己到到来,不是很热情,在不言不语地敲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颔联写站在四安寺所看到的景色。这是傍晚时分的景色,孤城指蜀州。太阳的余晖越来越少了,而城市的浮烟却越来越浓了。这也有暗指安史之乱后大唐的形势。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颈联转笔写情。阒寂的意识是寂静无声。这一联是说近年多病,而且常忧国事,所以二个见面时,不是很热情。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尾联又为故友解释了一下,看你这么瘦,应该也是为写诗而累的。所以在交游上就慵懒了。
      这首诗在布局上是起承转合。颔联是反手写景,颈联是情转。尾联承接“未从容”,来为老朋友解脱。反映杜甫在安史之乱后到处游离,去看望老朋友时,对方又不热情。情调上是失望和略带讽意。在练句上颔联“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写得特别精彩。对仗工稳,语意双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5

帖子

57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4
贡献
139
金钱
218
发表于 2024-3-15 22: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九讲作业
芷兰02-云飞扬
解析《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唐代 杜甫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是杜甫在上元二年往蜀州时作,诗人暮登四安寺有感而发,写下此诗寄与好友裴迪,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之情。
首联赋起,“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写他傍晚时倚楼眺望雪峰,心中思绪万千,寺庙里的僧人来了默默无言,径自敲钟,寂静自持。“倚”“自”二字准确传神地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初步展现出来。颔联写登楼所见的苍茫暮色:“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上句先写映照城楼的晚霞红色逐渐减退,慢慢收敛;下句写城镇上空的烟雾颜色逐渐加深。这样以色彩的明暗变化,描绘出一幅夕阳西下,天色渐暗,烟雾缭绕,笼罩全城的凄凉孤寂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哀愁和凄凉,为下面的抒情做铺垫。“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颈联转而抒情,面对眼前暮色,想到自己的生命就像夕阳西下,盛年不再,自己百无聊懒,一事无成又疾病缠身,孤独愁苦寂寞,生病无人慰藉,与朋友也只是匆匆相见,不能从容倾诉衷肠。这是感叹自己无所作为又寂寞无助之痛苦。尾联“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扣回题目“寄裴迪”,说老友裴迪你之所以这么消瘦,是因为你太苦于作诗,把太多的时间用来交游,而忽略了其他事情。杜甫来到蜀州,寂寞愁苦、穷困潦倒,裴迪没有尽地主之宜,只是每天游山玩水,这让杜甫心中不快,小有微词。全诗感情丰富,内涵深刻。既有孤独寂寞之苦痛,也有对朋友小小的怨气。正如赵大纲所言:“裴之貌瘦,虽由耽诗所致,然于故旧交情亦太疏矣。盖裴在蜀州,但寄诗而未尝一过,故公讽之如此。”全诗起承转合布局:事起,写登楼对雪峰,见僧自敲钟;颔联景承,写登楼所见暮色;颈联触景生情,含比兴意,为情转;尾联扣回题目,委婉地表达自己在蜀州孤独寂寞、愁苦多病却不能与好友从容倾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

帖子

291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词十八期老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9
贡献
71
金钱
110
发表于 2024-3-16 20:15: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诗的脉络,下字,章法布局开始,探讨诗的主旨,情调等解析杜甫七律: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唐·杜甫)押冬韵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首联点明时间傍晚,地点四安寺钟楼,人物"我”和僧人。由此开篇凸现孤独之意。大意是傍晚时分我凭靠钟楼望雪山,和尚不言不语正在敲钟。
颔联接着从远到近描述自己所见,景接。大意是这里的夕阳已下山,红霞既将消逝,附近的炊烟袅袅升起,青翠而且繁多。颈联触景生情。首句说自己因体弱多病而产生孤寂之感,后句则为裴迪开脱,和故友相见却因为您时间不宽缓而未能多陪伴。既体谅故友又宽慰自己。末联顺势而收,我体谅您是因为写诗冥思苦想而变得消瘦,而我却只喜欢交友游玩,什么事都做不成。紧紧回扣主题寄裴迪。整首诗上景下情,脉络清晰,衔接紧密,属起承转合结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23: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