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36|回复: 60

沈约的诗与梦

 关闭 [复制链接]

27

主题

184

帖子

22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65
贡献
395
金钱
1104
发表于 2024-2-27 08: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沈约的诗与梦

沈约有一首《行园诗》,读后颇有联想。《行园诗》是这样写的:
寒瓜方卧垄,秋菰亦满陂。紫茄纷烂熳,绿芋郁参差。
初菘向堪把,时韮日离离。高梨有繁实,何减万年枝。
荒渠集野雁,安用昆明池?
据考证,这首诗写于齐明帝萧鸾建武末年,如此推算下去,再过个四、五年,江南这片江山就归为梁武帝萧衍和他的子孙了。沈约写这首诗时官为南齐国子祭酒,四、五年之后则是梁朝的开国元勋了。
《行园诗》写的是主人公巡视园田的所见所感。如同随意闲话一般,通俗浅显,晓畅如画,声韵谐美,朗朗上口。只是后四句之议论,让读者感到有些突兀,为什么在一番叙述描写之后而来这样的议论?
诗人内心显然有个故事在,有个宦海沉浮的忧虑在。“高梨有繁实,何减万年枝。荒渠集野雁,安用昆明池?”何谓万年枝?万年枝,即冬青,栽在宫苑中的冬青被称作万年枝。看到河渠中聚集的野雁,主人公又想到昆明池。昆明池,是汉武帝开凿的宫苑,这里借代皇家园林。田园中的梨树果实累累,一点也不比宫中的冬青逊色,河渠中聚集的野雁竟是那样的无拘无束自由快乐,要胜过在昆明池的玩耍,这样写,显然有所寄寓托讽。
齐明帝时期政治昏暗,沈约在这首诗中表达了高蹈远避的思想。然而曾几何时竟然摇身一变,成为萧衍夺得江山的得力助手。
说到沈约,还得把思路放得远点。“沈腰潘鬓消磨”,是李煜词中的名句.沈腰,指代沈约形貌之美;潘鬓,指代潘岳形貌之美。沈约潘岳玉树临风,美得极致,而且文采斐然,轰动当时,映照后来。沈约曾是一个被追捧的美男,“肌腰清癯,时语沈郎腰瘦”,“沈腰”足见沈约以风流见称。李煜的这一名句让我们想到沈约和潘岳对文学的历史贡献,尤其是沈约对唐朝近体诗的贡献。
我们在此暂不谈潘岳,只谈沈约。沈约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是永明体诗歌的代表人物,齐永明年间沈约与萧衍、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八人,号曰“竟陵八友,他们开创了"永明体"。《南史》这样介绍永明体:“永明(齐武帝萧赜年号)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眺、琅琊王融以气类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沈)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一次制韵, 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有学者这样归纳永明体的特征及贡献:“(永明体)把声律和对偶方面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上,所作之诗平仄协调,音韵铿锵,词采华丽,对仗工整,体裁短小,永明体为格律诗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沈约为提倡声韵格律,为促成诗歌由古体向近体发展,撰有《四声谱》。沈约促进声韵学发展,其功绩尤著。
如果寻找古体诗到格律严谨的"近体诗"的足迹,当特别考察永明体,不可忘记沈约以及竟陵八友。
沈约在文学上有独创,在仕宦路上也曾一帆风顺,然而他的生命结局令人叹息。沈约(441 --513),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沈约历仕宋齐梁三朝,先后为安西将军,外兵参军兼记室,步兵校尉,管书记,国子祭酒,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兼右仆射,尚书仆射等职。沈约与萧衍在文学上是竟陵八友,在政治上与萧衍志趣相投,曾力促萧衍夺取齐朝江山而自立。梁武帝萧衍受禅即位,认为成就自己帝业的首推沈约和范云,以沈约为吏部尚书、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然而沈约在某一天,开始产生忧惧。忧惧来自已为君主的萧衍。沈约晚年的某日竟然做了一个令人极度恐怖的梦,并由此梦而早死。
公元501年春三月,齐和帝即帝位,以萧衍为左仆射,征东大将军,都督征讨诸军事,假黄钺。南齐的江山已大都由萧衍掌控。几个月之后,萧衍为中书监,大司马,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萧衍的内心世界被沈约看得一清二楚,于是步步助推萧衍,萧衍成为相国,总百揆,封梁公,未几日进位梁王。公元502年夏四月,齐和帝禅位于梁,梁武帝萧衍封齐和帝为巴陵王。
此时沈约为尚书仆射,沈约对梁武帝萧衍说:“古今殊事,魏武所云‘不可慕虚名而受实祸’。”沈约讽喻萧衍要斩草除根,梁武帝听从沈约建议,决意杀巴陵王。没有几日,昔日的齐和帝今时的巴陵王知道自己必死,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之后,被萧衍派来的人摺杀之。
一个十五岁的无辜少年由沈约而死。沈约对梁武帝忠心耿耿,献计献策,可是非常显赫的沈约却因忧惧而死。齐和帝同沈约同为不得善终。
沈约的忧惧来自何方?《资治通鉴》有沈约忧惧所由来:“上(梁武帝)尝与侍中、太子少傅建昌侯沈约各疏栗事,(沈)约少上三事,出,谓人曰:‘此公护前,不则羞死。’上闻之怒,欲治之罪。徐勉固谏而止。”这些文字记述的是萧衍未即帝位时与沈约的过往。《资治通鉴》还有文字说的是这两位君臣当下情形:梁武帝向沈约从容征求对张稷的处置意见,他们君臣说着说着就不相投。沈约惹得梁武帝大怒,吓得沈约回到家里仍是失魂落魄,“未至床而凭空,顿于户下,因病”,《资治通鉴》因此继续写道,病中的沈约梦中看见齐和帝来找他清算旧账,齐和帝以剑断其舌。醒后的沈约虽然知道自己的舌还在,完好无损,并没有被齐和帝割断,但还是请道士奏赤章于天,称“禅代之事不由己出”。
“禅代之事不由己出”,那么为之鼓吹呐喊的,你沈约当属首位;杀戮竟陵王的罪魁祸首也是你沈约莫属。
梁武帝萧衍知道了这些,又次大怒。沈约益惧,没几天就死了。沈约死于忧惧!忧惧是由杀害齐和帝而来,还是由与笃信佛陀的帝王萧衍意见不合而来?还是由悔恨自己终身仕宦而来?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了。
沈约由梁武帝而产生惊吓病重;病重而梦齐和帝以剑断其舌再度被惊吓;将死之际请道士奏赤章于天来推卸责任,把事情原委加在帝王萧衍身上,萧衍再次大怒,沈约再次被极度惊吓;沈约终于死于非命,这样的结局是咎由自取!
梁武帝吃斋念佛,却做了一个离奇古怪的梦,结果导致侯景之乱,他被活活饿死。梁武帝的臣子沈约也做了一个离奇古怪的梦,结果也由梦而早死。这对君臣梦境不一,一大欢快,一大忧惧,然而由梦所带来的结局一样。史籍记载梦中见到鬼魂来索命的,并非沈约一人而已。汉武帝的舅父田蚡亦是如此。田蚡杀害窦婴灌夫两贤,他后来病中梦窦婴灌夫鞭笞之,不胜痛楚而嚎啕,朝廷派人祛鬼,鬼在田蚡他自己心中,岂能除掉。田蚡由此吓死,即是一例,这一精彩事例均被《史记》、《汉书》记载。
人将死之际是否都要自觉不自觉地回顾一下自己是否有亏良心?是否都要回顾一下愧于天否怍于地否?大概有缺失良心者都该像沈约田蚡这样不安或被鬼魂索命而死吧?沈约是这样吗?
“高梨有繁实,何减万年枝。荒渠集野雁,安用昆明池?”沈约没有按照他的表达行事,最终落下如此结局,宜哉!

167

主题

4910

帖子

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811
贡献
5389
金钱
7064
发表于 2024-2-27 08: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沈约,还得把思路放得远点。“沈腰潘鬓消磨”,是李煜词中的名句.沈腰,指代沈约形貌之美;潘鬓,指代潘岳形貌之美。沈约潘岳玉树临风,美得极致,而且文采斐然,轰动当时,映照后来。沈约曾是一个被追捧的美男,“肌腰清癯,时语沈郎腰瘦”,“沈腰”足见沈约以风流见称。李煜的这一名句让我们想到沈约和潘岳对文学的历史贡献,尤其是沈约对唐朝近体诗的贡献。

“沈腰潘鬓消磨”的沈腰潘鬓并不是指代沈约形貌之美和指代潘岳形貌之美,而是相反,形容其形容枯槁、年老憔悴

点评

我解析的是“沈腰”“潘鬓”,并未加上“消磨”二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2-27 09: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主题

4910

帖子

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811
贡献
5389
金钱
7064
发表于 2024-2-27 08: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4-2-27 08:49 编辑

所谓伴君如伴虎,说沈约的《行园诗》有归隐天园之意应是对的,不过这也是古代文人士大夫惯于的表达,也就是入世日久之后出世思想的体现,多是心向往之而已,据此而责沈约言行未能如一的话,我觉得有点过了
无论太平之世还是乱世之秋,人生的命运往往很难操控在自己手里,所谓江湖险恶,普通人尚难免身涉险境而不能自预,何况是身处封建时代的文人官宦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主题

4910

帖子

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811
贡献
5389
金钱
7064
发表于 2024-2-27 09: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考证,这首诗写于齐明帝萧鸾建武末年,如此推算下去,再过个四、五年,江南这片江山就归为梁武帝萧衍和他的子孙了。沈约写这首诗时官为南齐国子祭酒,四、五年之后则是梁朝的开国元勋了。

-----据此而推,沈约的《行园诗》无外是含有远避齐明帝之意,所谓一朝君子一朝臣,这跟梁武帝时期的沈约忧惧而死已经是无涉了

点评

是吗?不是这样,总是有关联的。看来你没有读完全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2-27 09: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184

帖子

22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65
贡献
395
金钱
1104
 楼主| 发表于 2024-2-27 09: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4-2-27 09:04
据考证,这首诗写于齐明帝萧鸾建武末年,如此推算下去,再过个四、五年,江南这片江山就归为梁武帝萧衍和他 ...

是吗?不是这样,总是有关联的。看来你没有读完全文。

点评

这关联无外是把沈约在这首诗中表达了高蹈远避的思想之于其一生了,但这明显是可榷的,人的思想是在不断地变化的,齐明帝时的沈约志向未达而又遇此政治昏暗,其心生隐意自是不难理解,而梁武帝从某种角度上而言可以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2-27 11: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184

帖子

22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65
贡献
395
金钱
1104
 楼主| 发表于 2024-2-27 09:54: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4-2-27 08:15
说到沈约,还得把思路放得远点。“沈腰潘鬓消磨”,是李煜词中的名句.沈腰,指代沈约形貌之美;潘鬓,指代 ...

我解析的是“沈腰”“潘鬓”,并未加上“消磨”二字。

点评

加不加“消磨”二字“沈腰”“潘鬓”均不是指代其美,可百度沈腰潘鬓,沈腰潘鬓,汉语成语,拼音是shěn yāo pān bìn,意思是消瘦衰老之意,沈指沈约,潘指潘岳。 沈腰,沈约因病消瘦,腰带日渐宽松。《梁书·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2-27 11: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主题

4910

帖子

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811
贡献
5389
金钱
7064
发表于 2024-2-27 11: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鲁卑陬 发表于 2024-2-27 09:32
是吗?不是这样,总是有关联的。看来你没有读完全文。

这关联无外是把沈约在这首诗中表达了高蹈远避的思想之于其一生了,但这明显是可榷的,人的思想是在不断地变化的,齐明帝时的沈约志向未达而又遇此政治昏暗,其心生隐意自是不难理解,而梁武帝从某种角度上而言可以说是对沈约有知遇之恩,再以其早年的诗去论‘沈约没有按照他的表达行事,最终落下如此结局,宜哉!’宜乎?

点评

首版不吝赐教,甚为称快,深表感谢!这样坦诚的交流,已极为少见。 《行园诗》作于齐明帝建武末年,因为有谢朓的和诗《和沈祭酒行园诗》为证。看来那时已有高蹈避乱之意。可是他说是说,做事做,竟然成为萧衍篡夺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2-27 14: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主题

4910

帖子

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811
贡献
5389
金钱
7064
发表于 2024-2-27 11: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鲁卑陬 发表于 2024-2-27 09:54
我解析的是“沈腰”“潘鬓”,并未加上“消磨”二字。

加不加“消磨”二字“沈腰”“潘鬓”均不是指代其美,可百度沈腰潘鬓,沈腰潘鬓,汉语成语,拼音是shěn yāo pān bìn,意思是消瘦衰老之意,沈指沈约,潘指潘岳。

沈腰,沈约因病消瘦,腰带日渐宽松。《梁书·沈约传》载:沈约 与 徐勉 素善,遂以书陈情于 勉,言己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以此推算,岂能支久?”后因以“沈腰”作为腰围瘦减的代称。
潘鬓,亦作“潘髩”,潘岳少年美貌,然而三十多岁鬓发已斑白。晋《昭明文选》卷十三潘岳《秋兴赋》序:“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后因以“潘鬓”谓中年鬓发初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184

帖子

22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65
贡献
395
金钱
1104
 楼主| 发表于 2024-2-27 14:5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4-2-27 11:06
这关联无外是把沈约在这首诗中表达了高蹈远避的思想之于其一生了,但这明显是可榷的,人的思想是在不断地 ...

首版不吝赐教,甚为称快,深表感谢!这样坦诚的交流,已极为少见。

《行园诗》作于齐明帝建武末年,因为有谢朓的和诗《和沈祭酒行园诗》为证。看来那时已有高蹈避乱之意。可是他说是说,做事做,竟然成为萧衍篡夺江山的有力推手!他事成之后不知进退,和该如此下场。

百度上的东西我不全信。有很多说得不靠谱。可也是的,一位已经成为北师大副校长的那位教授不是也曾张冠李戴,信口雌黄,现在不也还是经常出镜高谈阔论吗?

《晋书.潘岳传》有关于潘岳、张载的美与丑的故事。我所持观点来于此。潘岳,二十四友之首;沈约,竟陵八友之首,二者结局竟也如此相同!

点评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封建时代的朝代更替是很寻常的事情,何况南朝本就是动荡的时代,不外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抱残守缺地认为沈约帮了萧衍夺了江山是篡夺大抵是受了后来三纲五常的影响吧?何况你文中不是说了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2-27 17: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主题

4910

帖子

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811
贡献
5389
金钱
7064
发表于 2024-2-27 17: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4-2-27 18:00 编辑
鲁卑陬 发表于 2024-2-27 14:50
首版不吝赐教,甚为称快,深表感谢!这样坦诚的交流,已极为少见。

《行园诗》作于齐明帝建武末年,因为 ...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封建时代的朝代更替是很寻常的事情,何况南朝本就是动荡的时代,不外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抱残守缺地认为沈约帮了萧衍夺了江山是篡夺大抵是受了后来三纲五常的影响吧?何况你文中不是说了齐明帝时期政治昏暗吗?推翻一个政治昏暗的朝代用得着贬义吗?

你不全信百度,我也不全信,但沈腰潘鬓不是指代其美恐怕很难推翻

潘岳是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不假,沈约是重瞳子,也是腰细,纵算是彼时以瘦为美认为沈约是美男也罢,但沈腰潘鬓连在一起却并非代指其美也是明显的,一个是病态,一个是老态,中国对于美男的审美何曾以老病为美了?

潘岳有才是不假,人品却不见得咋的,望尘而拜即出自于潘岳

还是那句话,人生的变化无常,命运往往很难操控在自己手里,沈约的《行园诗》跟其后来的忧惧而死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因其不满前朝政治昏暗而表露的出世思想却要后朝时因自己的过失、担心而死的命运扭在一起太牵强,梁武帝并不是一个暴君,沈约有过失梁武帝想要处罚他也在情理之中,倘若欲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不若在写《行园诗》便归隐田园的话,倒不如说人生不如无志,混混噩噩过一生又岂有伴君如伴虎之虑

若非梁武帝,成就不了沈约,若非沈约太不敬之过,也无忧惧而亡之事,有司将沈约的谥号定为“文”,梁武帝说:“沈约的才情,还没全部表达出来,应该用‘隐’字”,于是改谥号为“隐”,梁武帝算得上是沈约的文中知己者也

点评

潘安仁和沈约是风流倜傥的才子。他们具有外在美,亦具有内在美。外在美是相貌,内在美是才华。 潘安仁死在野心家赵王司马伦及其嬖人孙秀之手。这个你应该知道吧? 沈约也不应该那样去死,他死于梁武帝的逼迫! 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2-27 17: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184

帖子

22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65
贡献
395
金钱
1104
 楼主| 发表于 2024-2-27 17: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4-2-27 17:33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封建时代的朝代更替是很寻常的事情,何况南朝本就是动荡的时代,不外就是你方唱 ...

潘安仁和沈约是风流倜傥的才子。他们具有外在美,亦具有内在美。外在美是相貌,内在美是才华。

潘安仁死在野心家赵王司马伦及其嬖人孙秀之手。这个你应该知道吧?
沈约也不应该那样去死,他死于梁武帝的逼迫!

我们要全面地去解读历史人物,我不同意你的“潘岳有才是不假,人品却不见得咋的,望尘而拜即出自于潘岳”的那种说法。




你的说法是自相矛盾的!

点评

望尘而拜难道不是出自于潘岳? 即便说才华,沈约、潘岳之流的诗才也不是特别优秀,钟融有诗品之议,可资一读 美而不媚,客观地看待历史人物,沈约之死恰好不是死于梁武帝的逼迫,哪有自己有过便推诿于人之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2-27 18: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主题

4910

帖子

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811
贡献
5389
金钱
7064
发表于 2024-2-27 18: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4-2-28 16:52 编辑
鲁卑陬 发表于 2024-2-27 17:56
潘安仁和沈约是风流倜傥的才子。他们具有外在美,亦具有内在美。外在美是相貌,内在美是才华。

潘安仁死 ...

望尘而拜难道不是出自于潘岳?

即便说才华,沈约、潘岳之流的诗才也不是特别优秀,钟嵘有诗品之议,可资一读

美而不媚,客观地看待历史人物,沈约之死恰好不是死于梁武帝的逼迫,哪有自己有过便推诿于人之理?

点评

先不说潘岳,只说沈约吧。你知道唐诗之辉煌吧?沈约是唐诗(音韵平仄)奠基人。只凭这一点,还无人敢来藐视沈约! 沈约对中国文化有突出贡献的,不能这样侮辱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2-27 19: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184

帖子

22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65
贡献
395
金钱
1104
 楼主| 发表于 2024-2-27 19: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4-2-27 18:07
望尘而拜难道不是出自于潘岳?

即便说才华,沈约、潘岳之流的诗才也不是特别优秀,钟融有诗品之议,可资 ...

先不说潘岳,只说沈约吧。你知道唐诗之辉煌吧?沈约是唐诗(音韵平仄)奠基人。只凭这一点,还无人敢来藐视沈约!

沈约对中国文化有突出贡献的,不能这样侮辱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主题

4910

帖子

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811
贡献
5389
金钱
7064
发表于 2024-2-27 20:18: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沈约只是四声的推动者,根本就不涉平仄,最早都是在初唐晚期才有平侧的说法

点评

有四声才能有平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2-27 21: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主题

4910

帖子

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811
贡献
5389
金钱
7064
发表于 2024-2-27 20:28: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客观地看待一个历史人物不应以其某一方面的贡献而掩盖其不足,以沈约妄议皇帝之过甚至要显得此皇帝还牛逼的样子,若放在后世,即便是诛连九族都不是啥稀奇之事,何况还有赤章之事,任谁当皇帝恐怕都不可能装聋作哑,別因臣子的过错就推诿给皇帝,这不客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主题

4910

帖子

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811
贡献
5389
金钱
7064
发表于 2024-2-27 20:29: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不好,就先扯到这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184

帖子

22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65
贡献
395
金钱
1104
 楼主| 发表于 2024-2-27 21: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4-2-27 20:18
沈约只是四声的推动者,根本就不涉平仄,最早都是在初唐晚期才有平侧的说法 ...

有四声才能有平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主题

4910

帖子

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811
贡献
5389
金钱
7064
发表于 2024-2-28 07:12: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四声到平仄,还远着呢,从永明到初唐晚期,相距几百年呢,沈约作为当时主管文化的臣子推动了四声学说是一个贡献,然帝竟不遵用,沈约制订了八病的规叫也确实是给几百年后的近体打下了其础,但在当时因诸多拘忌影响了自由发挥而饱受岐议也是不争的事实

点评

赞同! 事情大都如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2-28 07: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主题

4910

帖子

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811
贡献
5389
金钱
7064
发表于 2024-2-28 07:13: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规则,不是规叫,码错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184

帖子

22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65
贡献
395
金钱
1104
 楼主| 发表于 2024-2-28 07: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4-2-28 07:12
从四声到平仄,还远着呢,从永明到初唐晚期,相距几百年呢,沈约作为当时主管文化的臣子推动了四声学说是一 ...

赞同!

事情大都如是!

点评

我现在最喜欢去读李陵、古诗十九首、曹孟德等名家的古诗,对唐诗反而不那么热了,变冷多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2-28 07: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184

帖子

22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65
贡献
395
金钱
1104
 楼主| 发表于 2024-2-28 07: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鲁卑陬 发表于 2024-2-28 07:25
赞同!

事情大都如是!

我现在最喜欢去读李陵、古诗十九首、曹孟德等名家的古诗,对唐诗反而不那么热了,变冷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主题

4910

帖子

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811
贡献
5389
金钱
7064
发表于 2024-2-28 08:15: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避尘世思想的流露很多人都有过也写过,甚至一个老农民写过都不奇怪,这样的思想往往只是文化人的理想,武陵桃源也往往只是一个文化符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主题

4910

帖子

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811
贡献
5389
金钱
7064
发表于 2024-2-28 08:25: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那个意思,沈约若按写行园诗时归隐了田园世上便再无沈隐侯,晚年的沈约若不是错得过头了也不会有忧惧而死的命运,一时之思想的流露代表的也仅是当时之思想,后来的命运如何如何是后来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184

帖子

22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65
贡献
395
金钱
1104
 楼主| 发表于 2024-2-28 14: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沈约之梦

梁武帝受禅即帝位,封齐和帝为巴陵王,在姑苏为他建立宫室。不久,梁武帝欲以南海郡为巴陵国,派巴陵王(齐和帝)去定居。尚书仆射沈约于是援引故事说服了梁武帝,梁武帝采纳沈约意见,派人杀掉齐和帝。那一年,齐和帝还是一位少年,十五岁。沈约为什么会梦到齐和帝以剑断其喉舌?是因为他鼓噪梁武帝杀害齐和帝以绝后患。沈约竭尽全力摇旗呐喊,促使齐和帝下诏禅位于梁,倘若齐和帝不死在他手上,他也不会梦到齐和帝来剑断其喉舌了。

沈约把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少年斧锧而死,死于非命,沈约把他身上人性丑陋残忍的那一面完全显露出来了。沈约如果不梦,不梦见齐和帝以剑断其喉舌,就不会有推脱责任而请巫觋祷告祈佑的场面,就不会再次遭到梁武帝的斥责惊吓,也许病还有救,不至于死。沈约做过的事在梦醒之后不承认了,声言“禅代之事不由己出”,把责任推得一点不留,难道是让梁武帝在梦中来接受齐和帝砍下来的剑不成?梁武帝焉能不怒!沈约倘若坦坦荡荡光明磊落,那位帝王或能不再计较过往诸事。沈约不能这样,不死何以?

《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五载:“大司马(萧衍)内有受禅之志,沈约微扣其端,大司马不应。他日,(沈约)又进曰:‘...今童儿牧竖皆知齐祚已终,明公当承其运,天文谶记又复炳然;天心不可违,人情不可失。苟历数所在,虽欲谦光,亦不可得已。’”沈约历仕南朝宋、齐、梁。萧衍位置已在上升,由大司马而相国而梁王,直至受禅登极为帝,沈约功不可没。
  沈约摇旗呐喊,如此效忠萧衍,使萧衍成为改朝换代登基为帝,孰料十年之后在一个接一个的忧惧中死去,与其说是死在对梁武帝萧衍的忧惧,莫如说是自取灭亡。

这位当年被追捧的美男沈约,临终之际如此恓惶惊惧,备受折磨,竟然也会死得这么惨,他何曾料到?

点评

约本齐臣。更事梁武。禅代之诏。出其手。后梦齐和帝引刀断其舌。乃上章于天。谓禅代之事。不由己出。欺天乎。欺人乎。古文人之最滥得名者。此人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2-28 17: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08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851
贡献
17025
金钱
30212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2-28 15: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头到尾细读了一遍!至于四声,平上去入即含平仄。

点评

是的,是这样。严格说来,平仄是竟陵八友提出来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2-28 17: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主题

4910

帖子

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811
贡献
5389
金钱
7064
发表于 2024-2-28 17: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4-2-28 17:47 编辑
鲁卑陬 发表于 2024-2-28 14:45
再说沈约之梦

梁武帝受禅即帝位,封齐和帝为巴陵王,在姑苏为他建立宫室。不久,梁武帝欲以南海郡为巴陵国 ...

约本齐臣。更事梁武。禅代之诏。出其手。后梦齐和帝引刀断其舌。乃上章于天。谓禅代之事。不由己出。欺天乎。欺人乎。古文人之最滥得名者。此人也。

古人说的,不是俺说的

点评

沈约心中有鬼,焉得不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2-28 17: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184

帖子

22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65
贡献
395
金钱
1104
 楼主| 发表于 2024-2-28 17: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4-2-28 15:32
从头到尾细读了一遍!至于四声,平上去入即含平仄。

是的,是这样。严格说来,平仄是竟陵八友提出来的。

点评

金筑子这里是有话术的,以今而视古,说‘至于四声,平上去入即含平仄。’是没错,但若要说‘’平仄是竟陵八友提出来的‘’则就需要证据去证明了 诗兄不要掉入了他人的话术之中而不自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2-28 18:06
请出示证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2-28 17: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主题

4910

帖子

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811
贡献
5389
金钱
7064
发表于 2024-2-28 17: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鲁卑陬 发表于 2024-2-28 17:47
是的,是这样。严格说来,平仄是竟陵八友提出来的。

请出示证据

点评

毋庸赘言。竟陵八友之永明体即是证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2-28 19: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184

帖子

22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65
贡献
395
金钱
1104
 楼主| 发表于 2024-2-28 17: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4-2-28 17:43
约本齐臣。更事梁武。禅代之诏。出其手。后梦齐和帝引刀断其舌。乃上章于天。谓禅代之事。不由己出。欺天 ...

沈约心中有鬼,焉得不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6-1 00: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