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翰墨清吟常务管理
精华19
注册时间2018-10-29
威望2904
金钱11068
贡献6563
常务管理
沧浪诗人翰墨清吟常务管理
  
威望- 2904 点
贡献- 6563 次
金钱- 11068 枚
|
本帖最后由 五味瓶 于 2024-2-25 13:59 编辑
《七古.甲辰十六》 正月十六走百病,驱病除灾随意玩。 盛装打扮群芳艳,舞龙闹狮走旱船。 二鬼扳跤秧歌会,高跷擎阁筋斗翻。 柏火当街考毒害,祭祀朝山敬神仙。 火把映红孩童脸,谷草芦苇爆小鞭。 驱除晦气跨火跳,火苗窜到裤腰间。 男女老幼迎好运,一直玩到午夜还。 敲窗踢门开口骂,各地风俗不尽然。 *
0
曲阳擎阁
曲阳擎阁起源于唐朝末年,是人们祭祀、朝山、敬神、求雨擎拄供品的一种工具,供品开始只是牛、羊等牲畜,后来由童男童女代替。擎阁一般由上装和下装两部分组成,擎者为青壮年,被擎者为5-7岁儿童,表演时将铁架捆绑在擎者的腰部及腰上部,被擎者可在铁架上左右旋转,上下翻腾,打筋斗,扭秧歌,双方对打等 。
历史传说:
擎阁,又名擎歌,是曲阳县独有的民间艺术,起源于唐朝末年。是人们祭祀、朝山、敬神、求雨擎拄供品的一种工具,供品开始只是牛、羊等牲畜,后来由童男童女代替。由此擎阁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擎阁再现生机,成为群众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7年11月,曲阳擎阁被列入保定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2009年6月,被列入河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2009年12月26日央视七套《乡村大世界》栏目摄制组拍摄曲阳擎阁后,又一央视品牌栏目关注曲阳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