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18|回复: 15

关于词牌和择调

[复制链接]

60

主题

157

帖子

11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7
贡献
185
金钱
461
发表于 2024-2-1 19: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词牌和择调


词本来是配合音乐歌唱的,因此每一首词都有一定的腔调。这种腔调就相当于现在的歌谱,在词律中叫做词调。我们也通称为词牌。
词牌本来是用以限定每首词的词调和音律的。由于后来词调失传,加上后来词又逐渐和音乐脱节,所以词牌也就失去了它原来的作用,仅仅用来限定一首词的字数、句式、平仄、用韵等等。例如词牌《念奴娇》,在词谱中是这样规定的的:每首首一百字,上、下片各为十句,全词共二十句,押仄声的入声韵;同时还规定每句用字的平仄。总之,词牌要求一首词“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一般情况下必须按谱下字,不允许随意改变。正因为词是按谱定制,作词也叫做“填词”。
同一个词牌可能有不同的格式(别体),字数有多有少,平仄也会所不同,有的押韵也不一样。如《满江红》,本体押的是仄声韵(入声)韵,“别体”却有押下平声韵。有的词牌有几种名称,例如《念奴娇》又称《百字令》、《大江东去》等等。当然也有异调同名的情况。至于“令”“引”“近”“慢”的及其“摊破”、“减字”“促拍”“添字”“偷声”“转调”等等的特点和区别,这里就不细谈了。
填词必须择调。因为每一个词调都体现一定的声情,所以填词时必须先择调。要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选择词调。宋代词论家张炎说:“作词之要有五:第一要择腔,腔不韵则勿作。”这里说的“择腔”就是择调。《满江红》声调激昂雄壮,要表达壮烈雄伟的怀抱,就就当选用这一类的词调。《六州歌头》声调高亢激越,适宜于表达慷慨悲壮的声情。《木兰花慢》则和谐婉转,主要用来描写缠绵悱恻的情怀。等等。总之,要填写好一首词,不仅仅要注重平仄、用韵、句式,也要择对腔调。当然写好一首词,还有其他要求,比如,上半阙写景,下半阙写情,上半阙写虚,下半片写实。这些要求都要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来细致把握。
(主要参考资料:《诗词基础知识》)

265

主题

7248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1
贡献
7951
金钱
10408
发表于 2024-2-2 00: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择腔即是倚声填词,试问一下,乐谱之声已然不在,腔将何倚

点评

是的,乐谱不传了,腔将何依?虽乐谱不传了,但汉语言还在,汉语文字的平仄还在。词牌从无到有,到不断丰富,前人为我们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瑰宝。这个过程也说明,词牌既是定式,也是活的,可以继续演变发展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2-2 08: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8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1
贡献
7951
金钱
10408
发表于 2024-2-2 00:2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词牌声情与宫调声情是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所依托的都是古代一些词学家的旧论,然古人已然作古,乐谱又是荡然无存,还怎么谈得上填词必须择调

就以《满江红》为例,《满江红》多押入声,但也不乏押上、去声的,上、去、入的声情不同,其所反映出来的风格也不同,况宋代的姜夔又首开《满江红》押平韵之先河,此声情已然是谐婉之调了,所以,词牌声情于今而言最多只有参考意义而不是必须的必然依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8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1
贡献
7951
金钱
10408
发表于 2024-2-2 0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4-2-2 12:14 编辑

大中华诗词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http://www.hksc888.com/forum.php ... 3194&extra=page%3D1

词牌声情,毛大同就抄了不少,至于宫调声情也是在网上可抄的,大抵应是源于张炎的词源,元人燕南芝庵则有《唱论》明标有各宫调声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8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1
贡献
7951
金钱
10408
发表于 2024-2-2 00: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诗词教学忌陈陈相因去照搬古人的一些东西,张炎作为宋代的一个音律大家来说自可说第一要择腔,一是因为张炎是宋代的一个音律大家,二是因为宋代的词本就是曲子之唱辞,辞谐于乐、腔谐于乐是理所应当,但是今天的宋乐早已不传,仍说填词必须择调则就大可商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80

帖子

100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5
贡献
236
金钱
438
发表于 2024-2-2 06: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词本来是配合音乐歌唱的,因此每一首词都有一定的腔调。这种腔调就相当于现在的歌谱,在词律中叫做词调。我们也通称为词牌。

----很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80

帖子

100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5
贡献
236
金钱
438
发表于 2024-2-2 06: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乐之不传,是有历史传统的。孔子有六经,其中之一《乐经》就“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80

帖子

100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5
贡献
236
金钱
438
发表于 2024-2-2 06: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紧,王立平就为《红楼梦》的词与诗,加曲能唱。现在中国有的是像李龟年那样的音乐家。

把词定平仄谱,是清代的游戏,违背词原有的乐谱。

点评

即便是今之词家人人都是王立平也早已不复宋代音乐,不是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2-2 08: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80

帖子

100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5
贡献
236
金钱
438
发表于 2024-2-2 06: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央视“精品咏流传”,也有看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157

帖子

11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7
贡献
185
金钱
461
 楼主| 发表于 2024-2-2 08: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4-2-2 00:12
所谓择腔即是倚声填词,试问一下,乐谱之声已然不在,腔将何倚

是的,乐谱不传了,腔将何依?虽乐谱不传了,但汉语言还在,汉语文字的平仄还在。词牌从无到有,到不断丰富,前人为我们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瑰宝。这个过程也说明,词牌既是定式,也是活的,可以继续演变发展的。

点评

乐谱不传了,汉语言还在,汉语文字的平仄还在,这不就回到了按词谱的平仄填词的路上了吗 既如此,说填词必须择调又有何意义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2-2 08: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8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1
贡献
7951
金钱
10408
发表于 2024-2-2 08: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特别市民 发表于 2024-2-2 08:08
是的,乐谱不传了,腔将何依?虽乐谱不传了,但汉语言还在,汉语文字的平仄还在。词牌从无到有,到不断丰 ...

乐谱不传了,汉语言还在,汉语文字的平仄还在,这不就回到了按词谱的平仄填词的路上了吗

既如此,说填词必须择调又有何意义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8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1
贡献
7951
金钱
10408
发表于 2024-2-2 08: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虹吟秀野 发表于 2024-2-2 06:07
不要紧,王立平就为《红楼梦》的词与诗,加曲能唱。现在中国有的是像李龟年那样的音乐家。

把词定平仄谱, ...

即便是今之词家人人都是王立平也早已不复宋代音乐,不是吗

点评

这话有道理,四声仍是春秋声,是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2-2 09: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80

帖子

100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5
贡献
236
金钱
438
发表于 2024-2-2 09: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4-2-2 08:18
即便是今之词家人人都是王立平也早已不复宋代音乐,不是吗

这话有道理,四声仍是春秋声,是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80

帖子

100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5
贡献
236
金钱
438
发表于 2024-2-2 09: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外的五线谱,中国的宫商谱,民间的工尺谱,七音阶,似乎变化不大。但乐经丢了,词牌曲谱丢了。起码说明不重视;下三代功夫修成古代没搞的平仄谱,意欲何为?

语音,地域不同音不同、时代不同变异大。有了举国普通话应当遵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502

帖子

28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1
贡献
655
金钱
1111
发表于 2024-2-2 10: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笑间 于 2024-2-2 10:21 编辑

第一、古乐音拍因乐器的合拍,所以音韵低缓,那,是不是许多《词谱》可以通用。
二、古乐的失传?精益求精、留优劣汰,不过是没注意哪些是古乐部分。
三、古乐的谱是有的,乐理都是相通的,不过是弹奏手法差异。完全可以逆向复原,,,,忙活过来,和现在听到古乐一样,甚至不好,何苦来哉。
四、一般词的铿锵、婉转、豪放,是(韵)味加内容。一首乐谱,不同人可以写不同韵味的词。词牌相同,豪放、婉转各异,就是这样。

其余的这个时候,没心情,一时凑趣。笑涵。

点评

学习了。虽然现在词少了乐谱,但平仄还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2-2 12: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157

帖子

11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7
贡献
185
金钱
461
 楼主| 发表于 2024-2-2 12: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笑间 发表于 2024-2-2 10:20
第一、古乐音拍因乐器的合拍,所以音韵低缓,那,是不是许多《词谱》可以通用。
二、古乐的失传?精益求精 ...

学习了。虽然现在词少了乐谱,但平仄还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23: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