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了,不想多说 前几天,俺花费了一些时间,把前几年零零散散发布在“吾爱诗词”网站之个人空间里的东东备份完毕了——算是敝帚自珍吧。在个人空间唯一还允许键入几个字符之处,留下了几个字“已经备份完毕”——以此告知论坛,想删就删,想关就关,随意处理就是了。
俺不反对诗词论坛商业化。就如同很多企业一样,与股市接上一根管子来续命,诗词论坛要想长期运营,也需要类似的一根管子,走向商业化似乎也是必然的大势。俺之所以与吾爱诗词说“再见”,并不是缴多少会费的问题。在俺看来,吾爱诗词完全走向商业化,并无不妥之处;只是采取的方式不够光明磊落,给人的感觉是建立在“胁迫”的基础上。将个人空间锁住,将以往发布的作品全部设置为不可见(除了空间本人外)。
俺在第一时间想了想,决意退出。那点儿银两,俺付得起——时下用银子能解决的事儿,就不是事儿。俺是扪心自问几个问题之后,得出结论:不接受“胁迫”,就此打住。
第一个问题就是:没有论坛,你就不写不读诗词了吗?俺的答案就是:是真爱,永远在。既然自己的诗词爱好并不被论坛所驱动,有无论坛的存在,丝毫不影响自己内心深处对诗词的真爱。论坛与我可以两弃,然我与诗词不离不弃,夫复何憾?
第二个问题:诗词论坛走向商业化,对其而言或许是福音,然而对热爱诗词的人士而言,也是福音吗?未必。诗词论坛逐渐走向没落,似乎也是大势所趋。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很多诗词论坛都自生自灭了,所剩已不多了——也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诗词论坛的发展,客观地讲也促进了诗词文化的传播,其功不可没。网络论坛的快速发展,我们裹挟于其中,享受其便利的同时,不知不觉地也失去了很多。比如写字,我时常提起笔来总觉得别扭,要是写上几行,手都有些不自在了。我对时下总体感觉就是系统地读书来建立自己的知识储备的人越来越少,尤其是年轻人,他们到了将别人录制好的音视频说教拿来“充饥”,走到哪里耳朵里都塞着耳机,一副深沉好学不倦的样子。鲁迅先生当年说的那个“拿来主义”,如今换了N多面孔,俯仰皆是了。因此,诗词论坛之商业化,与诗词可能也渐行渐远,对诗词本身而言也许还有好的方面呢——带走了浮躁,留下了心静。
第三个问题:什么样的论坛可以称之为“好”论坛,是吾爱诗词、中国诗歌网吗?未必。仅剩下的几个知名一点点的论坛,如吾爱诗词、中国诗歌网等,都实行严格的发贴审核制度。涉及到时政新闻的,来不及见到阳光就被毙了——当然,论坛管理员是“宁可错杀三千,不教一篇漏网”。论坛管理员的政治站位很高,但对于诗词的理解与把握,实在不敢恭维。比如《听习主席2024新年贺词》:“庙堂元气足,上国政声高。圣圣功相继,贤贤德厉操。共人民一体,与世界同袍。朝夕焉能待,乘风驾六鳌。”——正宗的老干体都被毙了。无意指责论坛管理,就是在想一个基本问题:中国诗之元气,还有吗?中国的复兴伟业,说到本质,就是重建我们中华民族的自信力,文化自信力就是其中之一。听过习主席讲话的中国人都有一个这样的印象,就是习主席博览群书,特别是对中国古代的典籍了然于胸。文化自信,是建立在其它自信基础之上的,也是中华民族最终区别于其他伟大民族之唯一显著标志。古今中外,因为写诗掉脑壳的,可能有几个,因为哪首诗而致国破者,不曾听说过,至少中国没有吧。
很多诗词论坛早已沙漠化,诗无敌版块是为数不多的绿洲之一,目前还有生命的迹象——其沙化,亦乃时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