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春华秋实特邀顾问
精华6
注册时间2019-6-18
威望2363
金钱20195
贡献16472
栏目顾问
沧浪诗人春华秋实特邀顾问
 
威望- 2363 点
贡献- 16472 次
金钱- 20195 枚
  
|
发表于 2024-1-15 1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二十三讲竹郎组论坛作业
竹郎-16 槛外客
解析下面杜甫的七律
(32)南邻
(唐·杜甫)押真韵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粟不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
系统的介绍背景,诗意解读。注意从章法、布局,脉络,下字,句法,炼字去梳理。
解答:
介绍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成都时期,在朋友的支助下,筑了草堂,因而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在杜甫居住的草堂不远,有位隐士锦里先生,杜甫称之为“南邻”(朱山人)。在一个闲暇的日子,杜甫到锦里先生那里去登门造访,在那里度过 了难忘的一天。回来后,写了这首《南邻》诗。
诗意解读
首联介绍南邻(锦里先生)的身份和家境,乌角巾是隐士的装束,由它来点出山人的身份:他并非是热闹场中的人,而是一个不慕荣利的隐士,言下颇有“气味相投”之意。
颔联分别描写南邻一家的人际关系和人与动物之间关 系的融洽,从侧面可以看出主人的接人之厚和待物之仁。
颈联写诗人和朱山人在一起泛舟游玩的情景,“秋水”“野航”极富江村特色,这两句用的是“流水对”,极其自然。
尾联又是一幅江村夜送图。结束了一天愉快的拜访之后,主客相得依依不舍。
章法、布局,脉络
本诗为起承转合布局。
首先,从邻居的装束和家境写起:头带“乌角巾”,是一位隐士。住宅之前是一个园子,常有芋头栗子之类可收获。芋头栗子 并非富裕人家所常食,可是锦里先生却自得其乐,说是“未全贫”,日子过得还算轻松!
然后写杜甫到访这位隐士,从“儿童喜”这个生活细节中可见南邻非常欢迎客人来访,连孩子们都很好客。而且台阶上与庭院中,鸟雀们正在啄食,见到有人来一点都不惊慌。可见南邻一家平常与鸟雀们也是和谐相处的。这中间应有诗人和隐士的“话桑麻”和举杯对饮。(不过这个场景并没有花笔墨)
主人邀诗人一起到浣花溪中泛舟。那时 是秋天,水并不深,可是清寒照人,而那小小船儿也刚好能 容下三两个人。划着小船在水中任其所之,一边观赏着小河 岸秋天美丽的景色,是多么的惬意。
结束了一天愉快的拜访之后,主客相得依依不舍。于是,在白沙翠竹的江村美景之中, 主人长行相送,一直从日暮到一轮新月升起。“月色新”是写新月,写景,而我们却可以体味出杜甫的愉悦之情。
脉络最大的特点是移步换景:除首联介绍背景外,颔联写到门前所见,颈联换到主客到浣花溪游览;尾联写锦里先生送杜甫回家。脉络相当清晰。
下字,句法,炼字
“乌角巾”,“不全贫”,简练介绍了南邻的背景,精练。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此联前四为因,后三为果。且炼字精彩,动词在第七位。
颈联反手写景,突出了两人的友谊。
尾联中的“暮”和“新”也练的独特,既是主人送客,更是侧面说明二人感情很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