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晓客

绝句如何布局

[复制链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6
贡献
298550
金钱
32423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7 04: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正反两方面的对比中,妍媸立见,善恶分明,诗人虽不着议论而旨意自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6
贡献
298550
金钱
32423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7 04: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作今昔对比时,第一句往往用“忆昔”、“去岁”、“别时”、“旧”等词语开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6
贡献
298550
金钱
32423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7 04:32:5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句中往往用“今日”、“如今”、“祗今”、“而今”等词语,来点明时间之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6
贡献
298550
金钱
32423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7 04: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播的《题惠照寺》:“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用的就是对比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6
贡献
298550
金钱
32423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7 04: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先景(事)后议法
在一首绝句中,前两句写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6
贡献
298550
金钱
32423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7 04:3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景或事实,后两句写议论,即属此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6
贡献
298550
金钱
32423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7 04: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景或事实是议论的根据,触景生情,就事生议,那就不是无稽之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6
贡献
298550
金钱
32423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7 04: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中的议论应观点新颖,见解高超,成为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以收警策动人之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6
贡献
298550
金钱
32423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7 04: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景,写得景象壮阔,气势雄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6
贡献
298550
金钱
32423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7 04: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发表议论,含意深远,耐人探索,道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6
贡献
298550
金钱
32423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7 04:3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两句写所见,后两句写所感,衔接自然、紧密,达到了景入理势,理抒景情的妙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6
贡献
298550
金钱
32423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7 04: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先议后景(事)法
这种布局法与先景(事)后议法在内容排列的次序上正相反,它是先发表议论,而后写景或叙事事证明其论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6
贡献
298550
金钱
32423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7 04: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议论与写景、叙事,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如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其前两句是诗人表明自己对秋天的看法与古人悲秋的论调不同。而后描绘一幅碧空万里,白鹤凌云飞翔的图景,予以证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6
贡献
298550
金钱
32423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7 04: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为革新经受过守旧派的严重打击,而依然斗志昂扬;诗人接触过不少知识分子,深知他们不得志,对前途失望,因而有悲秋的实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6
贡献
298550
金钱
32423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7 04: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不同意他们悲观失望的表现,所以在诗中偏说秋天比春天好;好在何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6
贡献
298550
金钱
32423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7 04:39: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举出晴空一鹤,排云直上,矫健飞翔,奋发有为的事实,来说明秋天的清明、凛冽、萧条、寂寥,正是为大自然别开生面,催人精神抖擞,奋发向上的良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6
贡献
298550
金钱
32423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7 04: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只“鹤”是自强不息的志士的化身,这“诗情”便是志气,便是奋斗精神,这“碧霄”便是一个知识分子爱国爱民的高尚的思想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6
贡献
298550
金钱
32423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7 04: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牧《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直接议论。
后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东来未可知”之句作结,另出新意,使议论不抽象,不枯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6
贡献
298550
金钱
32423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7 04: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末句的寓情于景法
一首绝句的前两句,或叙事,或写景,而第三句多写人的心理活动与心理状态,其第四句不继续抒情,却以景作结,这样的布局就叫“末句寓情于景法”。
这种布局法的好处是,既能补充前面写景叙事之不足,又能把难言难状之情藏于景中,以收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6
贡献
298550
金钱
32423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7 04: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6
贡献
298550
金钱
32423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7 04: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诗是诗人在病中得知好友白居易贬江州的消息后,极为难过的时候写的。
其第三句中的“惊”字,是心理状态。其第四句如写成“无言独自望寒窗”或“泪流不尽望寒窗”等句,虽也合乎格律,但这只是实写,状其外形,内涵浅淡。远不如“暗风吹雨入寒窗”这第四句以景结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6
贡献
298550
金钱
32423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7 04: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景语作情语,哀景抒哀情,就能使诗人对白氏被贬一事究竟是惋惜,是愤懑,还是悲痛,均蕴含于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6
贡献
298550
金钱
32423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7 04:42: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语之中。
留给读者去领悟,去想象,去补充;这就使末句诗味隽永,耐人咀嚼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6
贡献
298550
金钱
32423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7 04: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倒叙突出重点法
一般说,绝句的重点在后两句。在诗中,如果把后发生的事情放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放在后面,就是为了突出先发生的事情而安排的。这种方法叫“倒叙突出重点法”。
例如张继的《枫桥夜泊》,照次序,该先说睡不着觉,再说听到半夜钟声,最后说天亮前的月落乌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6
贡献
298550
金钱
32423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7 04: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诗采取倒叙法,先说“月落乌啼霜满天”,再说“江枫渔火对愁眠”,最后才说“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6
贡献
298550
金钱
32423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7 04:43: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中有了这座著名的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增加了枫桥的诗意美,引起了人们的遐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6
贡献
298550
金钱
32423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7 04: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赐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6
贡献
298550
金钱
32423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7 04: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大家共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30 23: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