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23-4-11
威望99
金钱376
贡献277
高级会员

威望- 99 点
贡献- 277 次
金钱- 376 枚
|
发表于 2024-1-7 04: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珠一枚 于 2024-1-7 04:03 编辑
采菽组高级班第五讲作业
四方山人老师点评
1.赠清韵兰心老师
文/如风
古风授课,倾空心底万千墨;
妙笔生花,写尽人间多少情。
评:上下分写兰心老师授课和创作,角度选择不错。句脚平仄上,47句的前分句句脚最好与联脚错开,前分句协调为 “授课古风”和“生花妙笔”更舒服。语言上,后分句万千墨和多少情的描写,多少有些空,如果能抓住老师的特点进行描摹,会令文字更有感染力。
2. 赠: 古风联校
文/往事如烟
看古风,桃李满天下;
论骚雅,精英耀九州。
评:这副作品,还是一些基本的问题。句式上,三言不宜单独出现在联里,多位老师已经强调过很多遍了。立意上,上下联没有宕开角度,下联和上联同一个意思,更像对句。
3.赠:古风学校老师
学生小溪
重教名高,滴滴汗水育学子;
崇知德厚,寸寸银屏献爱心。
评:这副联,前一个分句有些纠缠,不如重新组合一下,上联改为重教崇知,下联改为名高德厚,把较近似的行为和风格放一起,另外也能拉紧一些与结句的联系。寸寸银屏这里表达不确,银屏一般是指电影银幕和电视屏幕,不是手机屏。
赠:同学此木
采菽小溪
待人接物,平易近人如日暖:
见义随缘,淡泊明志似春融。
评:这副联是从日常的接触的印象评价来题赠同学,说明作者和被赠者是相对比较熟悉的关系,这种情况下,赠联就需要抓住被赠者的显著特点,另外褒扬要适度,不可过谀而不顾及被赠者身份。47句,起句是点出被赠者的某一方面,结句补充解释。上联写与人相处,除了重字之外,用日暖来形容平易近人也不太合适。下联淡泊明志何以如春融,不解。对了,还有句脚问题,自己多翻翻前面老师的辅导吧。
4.赠采菽此木
文/采菽06~相逢
清音宛转玉玲珑,风姿绰约,本是瑶台女;
心境空灵金错落,丽句交加,不沾世上尘。
评:句脚平仄,注意后两句交替。句式,745,这种句式头重脚轻,不要用,结句尽量不要用五言。这里,上联后两句和起句关联不大,下联则三句各说各话。有两种改法,一是只保留七言,二是把后两句提到前面来,七言放到后面去,注意句间的逻辑关联。
5.赠儿子
文/清欢
书山有路,展翅飞翔追梦想;
学海无涯,求知立本拓人生。
评:起句是从成句中拆出,且和结句关联不大,宜舍去,围绕两个结句再另设切入角度。一般而言,赠儿子多是讲父母对儿子的期望和鼓励,从自身实际出发,再注意上下联分开角度,很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来。
6.赠:古风师友
文/恒阳
致敬古风,学海无涯常有趣;
感恩师友,楹联有乐境无边。
评:作为赠联,致敬古风,感恩师友这样的话最好不要直接说出来,可以把它作为上下联的切入角度,用文字去艺术的表达出来,而不是干巴巴的喊出来,毕竟文学作品讲究蕴藉和含蓄美。两个结句里无涯对有趣,有乐对无边,有些意思,估计也琢磨了好长时间。觉得有趣就要多琢磨,多琢磨才会把联写得越来越摇曳多姿。
总结:这次的主题是赠联。对联作为实用性的文学形式,题赠贺挽是很常见的对联形式,如何在照顾到互赠者之间身份、感情的基础上,把联写得雍容典雅、摇曳多姿是每个初学者的梦想。相对于题署有固定的套路和句式,易于模仿和下笔,赠联虽然也有一定的方法可循,但整体来说,联因人而异,因关系而异,实在是不好统一归类和模仿。这次的作业也可以看出,在前面的作业里相对出色的句式和文笔这次都消失了,似乎文学只有拉开一定的距离才能体现出美,而当要你去题赠身边一个人时,文笔立马变得枯涩,思想立马变得局限。究其原因,还是这个类型的联见的太少、练的太少。多看多练是永远的不二法宝。赠联方面,清联里其实类型比较单一,可以结合网络上比较流行的联家赠联学习摸索其手法。除了对不太熟悉的人从网名生发外,熟悉的人尽量还要投入自己的感情,再美的文字也抵不上文字的真。
感谢四方山人老师精心点评!老师辛苦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