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37|回复: 20

沧浪书院诗妍班第二十一讲芷兰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910

主题

19万

帖子

5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苑首席版主兼沧浪书院交流版副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843
贡献
192456
金钱
1992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12-26 14: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似水年华 于 2023-12-26 14:18 编辑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 不要任何编辑,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要求素雅统一。

另外,请注意贴作业格式,要求一人一楼多的删除,谢谢合作!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二十一芷兰组论坛作业贴


好,今天的沧浪诗话复习,就讲到这里。下面布置一下作业:

1、        细细的品读今天的沧浪诗话小结;        

2、        认真阅读下面杜甫的七律。写出一篇自己的解读,赏析。主要章法布局,        下字,以及情感的表达。

野老
(唐·杜甫)押灰韵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作业截止时间,2024.1月1日晚上八点。

0

主题

66

帖子

64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0
贡献
156
金钱
246
发表于 2023-12-27 15: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21讲作业
芷兰组16-兰心

认真阅读下面杜甫的七律。写出一篇自己的解读,赏析。主要章法布局,下字,以及情感的表达。

      野老
(唐·杜甫)押灰韵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野老》写于760年,杜甫刚在成都西郊的草堂定居下来,对生活稍感欣慰,但国家仍动荡不安,使他无法宁静,于是写下这首诗。
首联,概括写草堂周围环境。野老,是诗人自称。江岸回曲,竹篱茅舍,此时诗人正在草堂前的江边漫步观赏。“柴门”一句妙在写得毫不费力。这个柴门好像是随意安上去的,既然江流在这里拐了个弯,诗人就迎江安个门,方位不正也无所谓,一切任其自然。“回”“开’二字出语纯真自然,
  颔联,写草堂之外人的活动和江村的景色,笔触悠闲疏淡。澄碧的百花潭中,渔民们正在欢快地下网捕鱼。也许因为江流回曲,适于泊舟,那一艘艘商船也映着晚霞,纷纷在此靠岸。
诗的上半部分,是诗人野望之景,整个画面充满了村野之趣,诗人心境淡泊闲静,完全陶醉于优美的江边晚景中,物我两忘。恰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所说的“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诗的后半部分转入抒情,仍未脱离写景,但是带有主观感受,正如《人间词话》中“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论是云彩还是城阙,秋色还是角音,都浸染了诗人感伤的色彩。两种境界,互相映衬,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颈联,“长路”承上“贾客船”而来,接得极自然。这“长路”首先把诗人的思绪引向大江南北,那里有诗人日夜思念的弟妹,诗人常想顺江东下。由此又想到另一条北上长安,东下洛阳,重返故里的“长路”。然而剑门失守,不仅归路断绝,局势危急,使诗人忧念日深。迷惘痛苦之中,诗人仰头见到白云,不禁感慨自己浮云般的飘泊之身留滞蜀中。诗人借云抒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流寓剑外、报国无门的痛苦,及找不到出路的迷惘。
  尾联,传出了诗人哀愁伤感的心情。诗人感叹去年洛阳失陷尚未光复,而西北方面吐蕃又虎视眈眈,蜀中也隐伏着战乱的危机,听那从萧瑟秋风中的成都城头传来的画角声,十分凄切悲凉。全诗以此作结,余味无穷。
整首诗借景抒情,诗的上半部分,面对江村图,诗人似乎忘情于自然;下半部分才表现出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心,原来诗人的闲适放达,是在报国无门的困境中的一种自我解脱,是平静之下的深沉的无奈和哀痛。
全诗的章法布局是起承转合。首联景起,颔联景承,颈联情转,尾联在颈联基础上推进一层收结,沉郁顿挫地传出诗人哀愁伤感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0

帖子

10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6
贡献
246
金钱
393
发表于 2023-12-28 15: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芷兰09安然
认真阅读下面杜甫的七律。写出一篇自己的解读,赏析。主要章法布局,下字,以及情感

野老
(唐·杜甫)押灰韵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野老篱前点明了环境与位置是在江岸边,柴门还对着江,如江门。“回”神韵
渔人集网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着重描述乡村人情,渔人集网下,下午迎返照归的朴实生活。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从景转入情,地点时空的转换,剑阁为兵戈之地,也不知政局好坏,云却把我傍在那琴台。
王师末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哀。
对家国的愁帐。
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534

帖子

5667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交流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06
贡献
1276
金钱
2215
发表于 2023-12-28 17: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1、认真阅读下面杜甫的七律。写出一篇自己的解读,赏析。主要章法布局,下字,以及情感的表达。

野老
(唐·杜甫)押灰韵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一)解读:
      这里的野老,是杜甫的自称。片云指漂泊这人。
江岸回曲,竹篱茅舍,我正在草堂前的江边漫步观赏, 柴门歪歪斜斜的却自然而然的正好迎着大江。
      而那边澄碧的百花潭种渔民们正欢快的下网捕鱼呢 ,连那一艘艘商船也映着晚霞,纷纷在此靠岸了。
      我想到那返回故里的路途,然而剑门失守,不尽归路断绝,整个局势都是那样危急,使人忧念日深,可我这浮云般的漂泊之身却滞留蜀中。
      去年洛阳再次失陷后,至今尚未光复,而西北方面的吐蕃又在虎视眈眈,蜀中也隐伏战乱的危机。听那从萧瑟秋风中的墙头传来的号角声,凄切悲凉。
(二)赏析:
      首联,概括写草堂周围环境。江岸回曲,竹篱茅舍,此时诗人正在草堂前的江边漫步观赏。“柴门”一句妙在写得毫不费力。这个柴门好像是随意安上去的,既然江流在这里拐了个弯,诗人就迎江安个门,方位不正也无所谓,一切任其自然。
      颔联,写草堂之外人的活动和江村的景色,笔触悠闲疏淡,诗句好像信手拈来一样。澄碧的百花潭中,渔民们正在欢快地下网捕鱼。也许因为江流回曲,适于泊舟,那一艘艘商船也映着晚霞,纷纷在此靠岸了。
      诗的上半部分,是诗人野望之景,出语纯真自然,犹如勾画了一幅素淡恬静的江村闲居图,整个画面充满了村野之趣,传达了此时此刻诗人的闲适心情。诗的前四句所写之景,好像诗人自身融入到客观世界,写出的意境恰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所说的“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这首诗的前四句,诗人心境淡泊闲静,完全陶醉于优美的江边晚景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然而诗人并不是一个超然物外的隐士,久望之下,竟又生出另一番情思来了。诗的后半部分转入抒情后,仍未脱离写景,但是带有主观感受,正如《人间词话》中“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这里的景物,无论是云彩还是城阙,是秋色还是角音,都浸染了诗人哀伤的感情色彩。两种境界,互相映衬,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颈联,“长路”承上“贾客船”而来,接得极自然。正是这些“贾客船”,扰乱了诗人平静的心境,令诗人想起那漫漫长途。这“长路”首先把诗人的思绪引向大江南北,那里有诗人日夜思念的弟妹,诗人常想顺江东下。由此又想到另一条北上长安,东下洛阳,重返故里的“长路”。然而剑门失守,不仅归路断绝,而且整个局势紧张危急,使诗人忧念日深。在这迷惘痛苦之中,诗人仰头见到白云,不禁感慨自己浮云般的飘泊之身却留滞蜀中,首先是因为战乱未平,兵戈阻绝,其次,这也是诗人对那些把诗人赶出朝廷,剥夺了诗人为国效力的机会的人的愤慨。诗人借云抒情,深婉含蓄,表达了诗人流寓剑外、报国无门的痛苦,以及找不到出路的迷乱心情。
      尾联,传出了诗人哀愁伤感的心情。诗人感叹去年洛阳再次失陷后,至今尚未光复,而西北方面吐蕃又在虎视眈眈。蜀中也隐伏着战乱的危机,听那从萧瑟秋风中的成都城头传来的画角声,十分凄切悲凉。全诗以此作结,余味无穷。
整首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当诗的上半部展现出那幅江村图时,诗人似乎是忘情于自然了,到了下半部,才表现出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心,原来诗人的闲适放达,是在报国无门的困境中的一种自我解脱,这种超脱是平静之下的深沉的无奈和哀痛。
(三)章法布局:
      布局是起承转合。首联以“野老篱前”为总领,写身边之近景,颔联写所见之远景,颈联写心中的所思和感怀。尾联承颈联,写自己忧国忧民的悲伤心情和感受。
(四)下字及情感表达:
        前二联对景抒怀,表示一种自然的,闲适的情感,为“无我之境”。后二联融情于景,为“有我之境”。“长路关心”和“王师未报”均为倒装。“柴门不正”练得也很好,不说江水在这里拐了个弯,而说我的门不正,很诙谐,表达了作者一种轻松的感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7

帖子

12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66
贡献
293
金钱
461
发表于 2023-12-28 22: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蕊 于 2023-12-29 04:18 编辑

芷兰12金蕊
野老
(唐·杜甫)押灰韵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野老》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建好后写的,一段难得轻松的时光,野老指杜甫自己。
第一段以景起,在自己家门前散步,有篱,水岸。柴门一词正对江面。
第二段颔联,承上句,看到了渔人,贾客。渔人在江上撒网,贾客随船返回,还是景描,比较轻松的时光,
第三段颈联转,由近而远,开始抒情长路关心,关心剑门关一战,悲,字眼,片云一般指浮沉不定,琴台,浣花溪傍的台,传司马相如在此弹琴。有思乡之意。
尾句,王师未报收东郡,因为军队没有收复东郡,故而在这个秋季,听画角之声悲伤。
上景下情,以景衬悲情。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7

帖子

69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8
贡献
165
金钱
263
发表于 2023-12-29 16: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分二十一讲作业
芷兰28一夕阳余晖
认真阅读杜甫野老七律。回出一篇自已解读,赏析。主要章法,布局,下字,以及情感。
野老
唐,杜甫,押灰韵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一,章法布局
布局起承转合,首联景起总领,写身近景,颔联承接首联,写处景象。颈联起意拧发心中所思和感怀,尾联在颈联铺垫的基本上,抒友自已忧国忧民的悲伤心情。
二,下字
首二联借景抒情表现一种自然悠闲,为无我之境。颈联尾联融情于景,为有我之境。首联,柴门不正用词巧妙,不说不说江水在门前拐了个弯,而说是我的柴门不正用语诙谐表达了作者轻松心情,颈联,长路关心和尾联,王师未报为倒装句,
三,赏折
首联,首先概括写了草堂周为人环境在江岸回转处,竹篱茅舍,柴门正对江岸拐弯处。
颔联,写草堂之外景色,百花谭里渔民正在下网捕鱼,江流曲折,适合泊舟,商船近着晚霞,纷纷在此靠岸。颈联,长路承接颔联贾客船而来。同时长路又让人联想到,路可以通向大江南北,那里有诗人日夜思念的亲人,还可以通向长安东下洛阳重返故里,但剑门失守,长路迷断绝传诗人又陷入了迷惘痛苦之中。尾联,在颈联情感铺垫基本上,用抒情手法,顺理成章结束全篇。
四,结构,
总分分总,首联总领,中二联分诉,尾联转估结束全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7

帖子

43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51
贡献
1078
金钱
1639
发表于 2023-12-29 18: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阅读下面杜甫的七律。写出一篇自己的解读,赏析。主要章法布局,下字,以及情感的表达。

野老
(唐·杜甫)押灰韵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解读赏析:题目野老是诗人谦称。
本诗写于上元760年,草堂落成之后,杜甫终于有了栖身之所。然而美景如斯,真能安享余年吗?一起来看这首诗。
首联,草堂周围的景色,江岸回曲,竹篱草堂,诗人漫步欣赏。逐江开,写出了柴门的气势和美好。
颔联,草堂之外人们的活动江村闲适的生活景象。有渔人,商人等等。
颈联,这联就转了,如此温馨闲适,诗人心里又想到了什么呢?剑门关失守,我(文中诗人)却无能为力,浮云一般滞留蜀中,报国无门。
尾联,洛阳沦陷,尚未收复。别国又虎视眈眈。秋风中花角声听来分外凄凉背切。

布局:起承转合。
下字:逐江开,澄,随,悲剑阁,傍琴台。收东郡,画角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1294

帖子

7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0
贡献
1743
金钱
2941
发表于 2023-12-29 18: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二十一讲竹郎组论坛作业
文/凡川

1、 细细的品读今天的沧浪诗话小结;      

2、 认真阅读下面杜甫的七律。写出一篇自己的解读,赏析。主要章法布局, 下字,以及情感的表达。

野老
(唐·杜甫)押灰韵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1.解析:首联: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其意是江岸回曲,竹篱茅舍,我正在草堂前的江边漫步观赏, 柴门歪歪斜斜的却自然而然的正好迎着大江。
     颔联: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其意是而那边澄碧的百花潭种渔民们正欢快的下网捕鱼呢 ,连那一艘艘商船也映着晚霞,纷纷在此靠岸了。
    颈联: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其意是我想到那返回故里的路途,然而剑门失守,不尽归路断绝,整个局势都是那样危急,使人忧念日深,可我这浮云般的漂泊之身却滞留蜀中。
      尾联: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其意是去年洛阳再次失陷后,至今尚未光复,而西北方面的吐蕃又在虎视眈眈,蜀中也隐伏战乱的危机。听那从萧瑟秋风中的墙头传来的号角声,凄切悲凉。
     
2,章法布局:起承转合

3,下字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回”和“开”两字相互呼应,把江岸的曲折和柴门的方向,交代清楚草堂的位置和环境。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渔人网-贾客船,集-随(动词),澄潭-返照,下-来(动词),对仗工整,3121句式。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悲”字反应剑阁不在朝廷手中,而是在叛军手里,剑阁又是蜀入中原的咽喉,自己回不了家乡的必然悲伤。
“片云”暗示自己的遭遇如浮云不定,“何”字反语否定,“傍琴台”潇遥洒脱意,“何”反语就是不能意。衬托自己这片浮云是不洒脱自由的。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未报”表达了对动乱不止的痛苦心情,“画角”战时的号角,“哀”对朝廷战事不利的哀叹之情。

4,情感表达
整首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当诗的上半部展现出那幅江村图时,诗人似乎是忘情于自然了,到了下半部,才表现出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心,原来诗人的闲适放达,是在报国无门的困境中的一种自我解脱,这种超脱是平静之下的深沉的无奈和哀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0

主题

1134

帖子

8103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话尔雅同风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150
贡献
1511
金钱
3063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3-12-30 21: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苑诗研班第21期作业
芷兰23~拾梦人
1、        细细的品读今天的沧浪诗话小结;        

2、        认真阅读下面杜甫的七律。写出一篇自己的解读,赏析。主要章法布局,        下字,以及情感的表达。

野老
(唐·杜甫)押灰韵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这首诗写于上元元年(760),这时杜甫刚在成都西郊的草堂定居下来,诗人经过长年颠沛流离之后,总算得到了一个憩息之处,使他聊感欣慰,然而国家残破、生民涂炭的现实时时撞击着他的心灵,无法宁静,这首诗就揭示了他内心深刻的感情波动。
开头“野老”是杜甫自称,谦语。“柴门”指贫寒之家用柴木而制的门,草堂临江而建,“不正”这里应该是指临江随意而开设,古时候门的方位应该很有讲究,这里既是草堂就没那么多讲究了吧。
中二联写的是草堂前看到的景,然而久望这停靠的商船想到没有信息日夜思念的弟妹,杜甫有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长路关心”漫漫长路归乡之路,而“片云”暗喻自己的漂泊,更表达了报国无门的愁苦和无奈。
尾联写战事没有停止,东郡没有收复,秋风中传来了悲凉的战鼓的画角声。
章法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0

帖子

52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1
贡献
121
金钱
215
发表于 2023-12-31 09: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野老》写于(上元元年)760年,这时杜甫刚在成都西郊的草堂定居下来,对生活还是聊感欣慰,但是国家仍然动荡不安,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使他无法宁静,于是写下这首诗。
野老:杜甫自称。
篱前:竹篱前边,有的版本作篱边。
逐江开:浣花溪自西而东流。
澄潭:指百花潭。
贾(gǔ)客:商人。
剑阁:指剑门关,今四川省剑阁县境内。
琴台:汉司马相如弹琴的地方,在成都浣花溪北。
首联,概括写草堂周围环境,文笔简单随心,
颔联,写草堂之外人的活动和江村的景色,笔触悠闲疏淡。颔联的句子前四是3:1,渔人网-集(于)澄潭(而)下,贾客船-随返照(而)来。下,来,动词。下,此处不是方位,是下网,的意思。


  颈联,“长路”承上“贾客船”而来,接得极自然。正是这些“贾客船”,扰乱了诗人平静的心境,令诗人想起那漫漫长途。
 尾联,传出了诗人哀愁伤感的心情。
 整首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当诗的上半部展现出那幅江村图。到了下半部, 表现出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心,原来诗人的闲适放达,是在报国无门的困境中的一种自我解脱,这种超脱是平静之下的深沉的无奈和哀痛。
起承转合布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209

帖子

1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人诗乐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66
贡献
338
金钱
10749
发表于 2024-1-1 09: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二十一讲作业
芷兰组:梅雪
认真阅读下面杜甫的七律。写出一篇自己的解读,赏析。主要章法布局,下字,以及情感   。   野老
(唐·杜甫)押灰韵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赏析:《野老》写于760年,杜甫刚在成都西郊的草堂定居下来,对生活稍感欣慰,但国家仍动荡不安,使他无法宁静,于是写下这首诗。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诗人正在草堂前的江边漫步观赏。我这个“柴门”啊不正也无所谓了刚好对着江开好欣赏风景。妙在随意,这就是诗人的性格。
颔联: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gu)客船随返照来。
承接首句江岸回所见澄碧的百花潭中渔人正下网捕鱼,因江流回曲,泊于停舟,往来商船迎着晚霞纷纷在此靠岸。
颈联: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长路”承接贾客船而来把作者思绪引象大江南北,想起由此分散的弟妹。北望长安,东下洛阳,然而剑门失守,不仅归路断绝,局势危急,使诗人忧念日深。迷惘痛苦之中,诗人仰头见到白云,不禁感慨自己浮云般的飘泊之身留滞蜀中。诗人借云抒情。
尾联: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诗人感叹洛阳失陷尚未光复,而西北方面吐蕃又虎视眈眈,蜀中也隐伏着战乱的危机,听那从萧瑟秋风中的成都城头传来的画角声,十分凄切悲凉。
布局:起承转合,首联景起,颔联景承,颈联情转,尾联宕开一层扣回。
下字:
江岸回,柴门开。一切任其自然。“回”“开’二字出语纯真自然。
情感表达:
整首诗借景抒情,乐景衬哀情诗的上半部分,面对江岸漫步,诗人寄忘情于自然;颈联才表现出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心无法排遣。暂时的闲适放达,其实是一种困境中自我解脱,是无奈哀痛,伤感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5

帖子

19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8
贡献
443
金钱
806
发表于 2024-1-1 10:5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21讲作业
芷兰11~金城
认真阅读下面杜甫的七律。
写出一篇自己的解读,赏析。主要章法布局,下字,以及情感的表达。

野老
(唐·杜甫)押灰韵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查阅到的注释
野老:杜甫自称。
篱前:竹篱前边,有的版本作篱边。
逐江开:浣花溪自西而东流。
澄潭:指百花潭。
贾(gǔ)客:商人。
剑阁:指剑门关,今四川省剑阁县境内。
琴台:汉司马相如弹琴的地方,在成都浣花溪北。

一、自己写不出比网上更好的解读,赏析,此两项略过。
二、章法布局
首联总述诗人自己所出的环境,后三联则分述诗人的所见,所思,所感。应是总分分分的布局。
     首联以景起兴,颔联承接上联描写渔人、贾客的活动。颈联由船随返照来,转到了长路相连的剑阁等失守的国土,尾联最后发出了诗人的哀愁伤感。所以又应该是起承转合的布局。

三、下字以及情感的表达

写草堂周围环境,文笔简单随心。

网集澄潭,船随返照。集,随二字寓意深刻,下子非常的精准,很难用别的字来代替,集,反映了渔人的繁忙,随,让人感觉到了路途的遥远。

整首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当诗的上半部展现出那幅江村图时,诗人似乎是忘情于自然了,到了下半部,才表现出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心,原来诗人的闲适放达,是在报国无门的困境中的一种自我解脱,这种超脱是平静之下的深沉的无奈和哀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

帖子

63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4
贡献
156
金钱
241
发表于 2024-1-1 14: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枫儿 于 2024-1-1 14:57 编辑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二十一讲作业
芷兰组:若筠
认真阅读下面杜甫的七律。写出一篇自己的解读,赏析。主要章法布局,下字,以及情感   。   
(唐·杜甫)押灰韵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这首诗写于上元元年(760),这时杜甫刚在成都西郊的草堂定居下来,诗人经过长年颠沛流离之后,总算得到了一个憩息之处,使他聊感欣慰,然而国家残破、生民涂炭的现实时时撞击着他的心灵,无法宁静,这首诗就揭示了他内心深刻的感情波动。
开头“野老”是杜甫自称,谦语。“柴门”指贫寒之家用柴木而制的门,草堂临江而建,“不正”这里应该是指临江随意而开设,古时候门的方位应该很有讲究,这里既是草堂就没那么多讲究了吧。
中二联写的是草堂前看到的景,然而久望这停靠的商船想到没有信息日夜思念的弟妹,杜甫有诗“烽火连三月”,“长路关心”漫漫长路归乡之路,而“片云”暗喻自己的漂泊,更表达了报国无门的愁苦和无奈。
尾联写战事没有停止,东郡没有收复,秋风中传来了悲凉的战鼓的画角声。
章法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375

帖子

394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66
贡献
882
金钱
1552
发表于 2024-1-1 21: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二十一画梅讲组论坛作业贴

认真阅读下面杜甫的七律。写出一篇自己的解读,赏析。主要章法布局,        下字,以及情感的表达。

野老
(唐·杜甫)押灰韵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诗背景:《野老》写于(上元元年)760年,这时杜甫刚在成都西郊的草堂定居下来,对生活还是聊感欣慰,但是国家仍然动荡不安,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使他无法宁静,于是写下这首诗。
野老:杜甫自称。
篱前:竹篱前边,有的版本作篱边。
逐江开:浣花溪自西而东流。
澄潭:指百花潭。
贾(gǔ)客:商人。
剑阁:指剑门关,今四川省剑阁县境内。
琴台:汉司马相如弹琴的地方,在成都浣花溪北。
首联,概括写草堂周围环境,文笔简单随心,
颔联,写草堂之外人的活动和江村的景色,笔触悠闲疏淡。颔联的句子前四是3:1,渔人网-集(于)澄潭(而)下,贾客船-随返照(而)来。下,来,动词。下,此处不是方位,是下网,的意思。
颈联,“长路”承上“贾客船”而来,接得极自然。正是这些“贾客船”,扰乱了诗人平静的心境,令诗人想起那漫漫长途。
尾联,传出了诗人哀愁伤感的心情。
整首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当诗的上半部展现出那幅江村图。到了下半部, 表现出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心,原来诗人的闲适放达,是在报国无门的困境中的一种自我解脱,这种超脱是平静之下的深沉的无奈和哀痛。
整首布局是起承转合四分法。前二联写景,后二联述情,转句那里承上启下,通篇的情绪表达,眼前之景相当悠然,但一勾起思乡忧国之情,却十分的令他煎熬,老杜,即使身处乡野,依然时时不忘家国情怀,令人慨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

帖子

291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词十八期老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9
贡献
71
金钱
110
发表于 2024-1-1 21:30: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细细的品读今天的沧浪诗话小结;
认真阅读下面杜甫的七律。写出一篇自己的解读,赏析。主要章法布局,下字,以及情感的表达。

野老
(唐·杜甫)押灰韵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写于杜甫在四川成都草堂安居了下来,当时战乱尚未结束。
首联总起,写居住环境。
颔联承上,描写江岸上的情景,勾画了一幅江村闲居图,富于情趣,体现了杜甫闲适的心情。
颈联转,诗人以片云自喻,抒发了当下战乱未平,兵戈阻绝,报国无门,找不到出路的迷乱心情。
尾联收结,传出了诗人哀愁伤感的心情,余味无穷。
章法布局:起承转合
下字
a.“回”和“开”两字相互呼应,把江岸的曲折和柴门的方向,交代清楚草堂的位置和环境。
b集-随,澄-返,下-来,这几组对应的动词,生动形象。
c“悲”写出了家仇国恨;“片云”暗示自己的遭遇如浮云不定。
d“未报”、“哀”表达了对战乱未平的痛苦心情,。
情感表达
整首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诗人的闲适放达,是在报国无门的困境中的一种自我解脱,这种超脱是平静之下的深沉的无奈和哀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5

帖子

57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4
贡献
139
金钱
218
发表于 2024-1-2 15: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研班芷兰组第二十一讲作业:
芷兰02-云飞扬
细细的品读今天的沧浪诗话小结;
认真阅读下面杜甫的七律。写出一篇自己的解读,赏析。主要章法布局,下字,以及情感的表达。

野老
(唐·杜甫)押灰韵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布局:运用起承转合法
 首联,概括写草堂周围环境,文笔简单随心,开头“野老”二字,是诗人自称。江岸回曲,竹篱茅舍,此时诗人正在草堂前的江边漫步观赏。“柴门”一句妙在写得毫不费力。这个柴门好像是随意安上去的,既然江流在这里拐了个弯,诗人就迎江安个门,方位不正也无所谓,一切任其自然。颔联承接,写草堂之外人的活动和江村的景色,笔触悠闲疏淡,诗句好像信手拈来一样。澄碧的百花潭中,渔民们正在欢快地下网捕鱼。也许因为江流回曲,适于泊舟,那一艘艘商船也映着晚霞,纷纷在此靠岸了。
颈联转写,“长路”承上“贾客船”而来,接得极自然。正是这些“贾客船”,扰乱了诗人平静的心境,令诗人想起那漫漫长途。这“长路”首先把诗人的思绪引向大江南北,那里有诗人日夜思念的弟妹,诗人常想顺江东下。由此又想到另一条北上长安,东下洛阳,重返故里的“长路”。然而剑门失守,不仅归路断绝,而且整个局势紧张危急,使诗人忧念日深。在这迷惘痛苦之中,诗人仰头见到白云,不禁感慨自己浮云般的飘泊之身却留滞蜀中,首先是因为战乱未平,兵戈阻绝,其次,这也是诗人对那些把诗人赶出朝廷,剥夺了诗人为国效力的机会的人的愤慨。诗人借云抒情,深婉含蓄,表达了诗人流寓剑外、报国无门的痛苦,以及找不到出路的迷乱心情。尾联合写,传出了诗人哀愁伤感的心情。诗人感叹去年洛阳再次失陷后,至今尚未光复,而西北方面吐蕃又在虎视眈眈。蜀中也隐伏着战乱的危机,听那从萧瑟秋风中的成都城头传来的画角声,十分凄切悲凉。全诗以此作结,余味无穷。
写作手法:整首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当诗的上半部展现出那幅江村图时,诗人似乎是忘情于自然了,到了下半部,才表现出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心,原来诗人的闲适放达,是在报国无门的困境中的一种自我解脱,这种超脱是平静之下的深沉的无奈和哀痛。
语言纯真自然,犹如勾画了一幅素淡恬静的江村闲居图,整个画面充满了村野之趣,传达了此时此刻诗人的闲适心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1

帖子

22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3
贡献
544
金钱
831
发表于 2024-1-2 17: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怡荣斋主123 于 2024-1-2 17:16 编辑

沧浪诗研班第二十一讲作业
芷兰组03-怡荣斋主
1、认真阅读下面杜甫的七律。写出一篇自己的解读,赏析。主要章法布局,下字,以及情感的表达。

野老
(唐·杜甫)押灰韵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一,赏析:
      首联,野老,是诗人自指。此联概括写草堂周围环境。江岸回曲,竹篱茅舍,此时诗人正在草堂前的江边漫步观赏,起句平缓。柴门不正,由于江流在这里拐了个弯,诗人迎江而居,江是弧形的,门对着江,其门的方位看上去就不可能是正的。写得细致,真切而又诙谐。
      颔联,写江村远望的景色,笔触闲适恬淡,诗句好像信手拈来一样。澄碧的百花潭中,渔民们正在忙碌着撒网捕鱼。因为江流回曲,适于泊舟,那一艘艘商船也在晚霞流照之中,纷纷在此靠岸,一派明丽的清江晚照图,极富生活气息。
      诗的上半部分,是诗人野望之景,出语纯真自然,整个画面充满了村野之趣,传达了此时此刻诗人的闲适心情。这首诗的前四句,诗人心境淡泊闲静,完全陶醉于优美的江边晚景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然而诗人并不是一个超然物外的隐士,久望之下,竟又生出另一番情思来了。诗的后半部分转入抒情后,仍未脱离写景,但是带有主观感受,正如《人间词话》中“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这里的景物,无论是云彩还是城阙,无论是秋色还是画角,都浸染了诗人哀伤的感情色彩。情景交融,互相映衬,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颈联,“长路”承上“贾客船”而来,接得极自然。正是这些“贾客船”,打破了诗人心底的平静,令诗人想起那漫漫长途。这“长路”把诗人的思绪引向大江南北,那里有诗人日夜思念的弟妹,诗人多么想顺江东下,与他们相会;由此又想到还可以北上长安,东下洛阳,重返故里……,然而剑门失守,不仅归路断绝,而且整个局势紧张危急,使诗人忧念日深。在这迷惘痛苦之中,诗人仰头见到白云,不禁感慨自己如那浮云般的飘泊滞留蜀中,而无可奈何。悲剑阁,指剑阁失守,傍琴台,琴台,汉司马相如曾在此弹琴后修的琴台,这里代指蜀地。此联是因为战乱未平,兵戈阻绝,其次,诗人被赶出朝廷,已失去为国效力的机会,由此产生愤慨。诗人借云抒情,深婉含蓄,表达了诗人流寓剑外、报国无门的痛苦,以及找不到出路的迷乱心情。
      尾联,传出了诗人哀愁伤感的心情。诗人感叹去年洛阳再次失陷后,至今尚未光复,而西北方面吐蕃又在虎视眈眈。蜀中也潜伏着战乱的危机,听着那萧瑟秋风中的成都城头传来哀惋的画角之声,诗人心底顿时涌出了抑制不住的凄切悲凉。全诗以此作结,声情并茂,余味无穷。
整首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诗的上半部展现出那幅江村晚照图时,诗人似乎是忘情于自然了,到了下半部,才表现出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心,原来诗人的闲适放达,是在报国无门的困境中的一种自我解脱,这种超脱是平静之下的深沉的无奈和哀痛。
二,章法布局:
      布局是起承转合。首联以“野老篱前”所望为总领,写草堂近景,颔联写野望之远景,颈联写因野望引起的所思所感。尾联承颈联,写自己忧国忧民的悲伤情感。
三,下字:
       “(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船)随、(返照)来”、“(秋)生,(画角)哀”等动词均练得极其凝练生动,“长路关心,片云何意”也非常含蓄深沉,令人遐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7

帖子

12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6
贡献
303
金钱
450
发表于 2024-1-3 20: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21讲作业
芷兰15-凝石
认真阅读下面杜甫的七律。
写出一篇自己的解读,赏析。主要章法布局,下字,以及情感的表达。

野老
(唐·杜甫)押灰韵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查阅到的注释
野老:杜甫自称。
篱前:竹篱前边,篱边。
逐江开:浣花溪自西而东流。
澄潭:指百花潭。
贾客:商人。
剑阁:指剑门关,今四川省剑阁县境内。
琴台:汉司马相如弹琴的地方,在成都浣花溪北。

一、自己写不出比网上更好的解读,赏析,此两项略过。
二、章法布局
首联总述诗人自己所出的环境,后三联则分述诗人的所见,所思,所感。应是总分分分的布局。
     首联以景起兴,颔联承接上联描写渔人、贾客的活动。颈联由船随返照来,转到了长路相连的剑阁等失守的国土,尾联最后发出了诗人的哀愁伤感。所以又应该是起承转合的布局。

三、下字以及情感的表达

写草堂周围环境,文笔简单随心。

网集澄潭,船随返照。集,随二字寓意深刻,下子非常的精准,很难用别的字来代替,集,反映了渔人的繁忙,随,让人感觉到了路途的遥远。

整首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当诗的上半部展现出那幅江村图时,诗人似乎是忘情于自然了,到了下半部,才表现出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心,原来诗人的闲适放达,是在报国无门的困境中的一种自我解脱,这种超脱是平静之下的深沉的无奈和哀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4

帖子

74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4
贡献
178
金钱
285
发表于 2024-1-6 07:2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21讲作业:
七律   与友重逢又别
芷兰08~南栀
野老
(唐·杜甫)押灰韵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赏析:野老诗人自称。首联写诗人的闲适,交代了地点竹篱茅舍,沿江而居。自己沿着江边徘徊,柴门迎江而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鱼人们在欢快的撒网捕鱼,往来的商船也在此处停泊。
颔联写草堂之外人的活动和江村的景色。笔触闲适,勾画了一幅恬淡素雅江村闲居图。整个画面充满了乡野之趣,表达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长路,把诗人的思绪引向了大江南北。想到了日夜思念的弟妹,想到了远在长安的朝廷。由于剑门失守,归路断绝,不仅归路断绝,而且整个局势紧张危急,使诗人忧念日深。在这迷惘痛苦之中,诗人仰头见到白云,不禁感慨自己浮云般的飘泊之身却留滞蜀中,诗人借云抒情,深婉含蓄,表达了诗人流寓剑外、报国无门的痛苦,以及找不到出路的迷乱心情。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尾联,传出了诗人哀愁伤感的心情。诗人感叹去年洛阳再次失陷后,至今尚未光复,而西北方面吐蕃又在虎视眈眈。蜀中也隐伏着战乱的危机,听那从萧瑟秋风中的成都城头传来的画角声,十分凄切悲凉。全诗以此作结,余味无穷。

柴门不正逐江开,一个“逐”字,下字准确到位。
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0

帖子

32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68
贡献
758
金钱
1234
发表于 2024-1-10 08: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珍珠 于 2024-1-12 07:51 编辑

芷兰组黑珍珠
野老
(唐·杜甫)押灰韵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解析: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其意是江岸回曲,竹篱茅舍,我正在草堂前的江边漫步观赏, 柴门歪歪斜斜的却自然而然的正好迎着大江。这句诗充分说明作者恬淡的生硬。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其意是而那边澄碧的百花潭种渔民们正欢快的下网捕鱼呢 ,连那一艘艘商船也映着晚霞,纷纷在此靠岸了。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其意是我想到那返回故里的路途,然而剑门失守,不尽归路断绝,整个局势都是那样危急,使人忧念日深,可我这浮云般的漂泊之身却滞留蜀中。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心情万分的悲哀。

其意是去年洛阳再次失陷后,至今尚未光复,而西北方面的吐蕃又在虎视眈眈,蜀中也隐伏战乱的危机。听那从萧瑟秋风中的墙头传来的号角声,凄切悲凉。
     

下字首联的“回”和“开”两字相互呼应,把江岸的曲折和柴门的方向,交代清楚草堂的位置和环境。

颔联的渔人网-贾客船,集-随(动词),澄潭-返照,下-来(动词),对仗工整,3121句式。

颈联的“悲”字反应剑阁不在朝廷手中,而是在叛军手里,剑阁又是蜀入中原的咽喉,自己回不了家乡的必然悲伤。
“片云”暗示自己的遭遇如浮云不定,“何”字反语否定,“傍琴台”潇遥洒脱意,“何”反语就是不能意。衬托自己这片浮云是不洒脱自由的。
尾联的“未报”表达了对动乱不止的痛苦心情,“画角”战时的号角,“哀”对朝廷战事不利的哀叹之情。

本文借景抒情的手法,当诗的上半部展现出那幅江村图时,诗人似乎是忘情于自然了,到了下半部,才表现出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心,原来诗人的闲适放达,是在报国无门的困境中的一种自我解脱,尾联也说明心情悲哀到了极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

帖子

34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9
贡献
83
金钱
132
发表于 2024-3-11 06: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二十一讲作业
芷兰21-墨羽清风
解析杜甫的七律:
阅读下面杜甫的七律。写出一篇自己的解读,赏析。主要章法布局,下字,以及情感的表达。

野老
(唐·杜甫)押灰韵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一)解读:
      这里的野老,是杜甫的自称。片云指漂泊这人。
江岸回曲,竹篱茅舍,我正在草堂前的江边漫步观赏, 柴门歪歪斜斜的却自然而然的正好迎着大江。
      而那边澄碧的百花潭种渔民们正欢快的下网捕鱼呢 ,连那一艘艘商船也映着晚霞,纷纷在此靠岸了。
      我想到那返回故里的路途,然而剑门失守,不尽归路断绝,整个局势都是那样危急,使人忧念日深,可我这浮云般的漂泊之身却滞留蜀中。
      去年洛阳再次失陷后,至今尚未光复,而西北方面的吐蕃又在虎视眈眈,蜀中也隐伏战乱的危机。听那从萧瑟秋风中的墙头传来的号角声,凄切悲凉。
(二)赏析:
      首联,概括写草堂周围环境。江岸回曲,竹篱茅舍,此时诗人正在草堂前的江边漫步观赏。“柴门”一句妙在写得毫不费力。这个柴门好像是随意安上去的,既然江流在这里拐了个弯,诗人就迎江安个门,方位不正也无所谓,一切任其自然。
      颔联,写草堂之外人的活动和江村的景色,笔触悠闲疏淡,诗句好像信手拈来一样。澄碧的百花潭中,渔民们正在欢快地下网捕鱼。也许因为江流回曲,适于泊舟,那一艘艘商船也映着晚霞,纷纷在此靠岸了。
      诗的上半部分,是诗人野望之景,出语纯真自然,犹如勾画了一幅素淡恬静的江村闲居图,整个画面充满了村野之趣,传达了此时此刻诗人的闲适心情。诗的前四句所写之景,好像诗人自身融入到客观世界,写出的意境恰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所说的“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这首诗的前四句,诗人心境淡泊闲静,完全陶醉于优美的江边晚景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然而诗人并不是一个超然物外的隐士,久望之下,竟又生出另一番情思来了。诗的后半部分转入抒情后,仍未脱离写景,但是带有主观感受,正如《人间词话》中“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这里的景物,无论是云彩还是城阙,是秋色还是角音,都浸染了诗人哀伤的感情色彩。两种境界,互相映衬,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颈联,“长路”承上“贾客船”而来,接得极自然。正是这些“贾客船”,扰乱了诗人平静的心境,令诗人想起那漫漫长途。这“长路”首先把诗人的思绪引向大江南北,那里有诗人日夜思念的弟妹,诗人常想顺江东下。由此又想到另一条北上长安,东下洛阳,重返故里的“长路”。然而剑门失守,不仅归路断绝,而且整个局势紧张危急,使诗人忧念日深。在这迷惘痛苦之中,诗人仰头见到白云,不禁感慨自己浮云般的飘泊之身却留滞蜀中,首先是因为战乱未平,兵戈阻绝,其次,这也是诗人对那些把诗人赶出朝廷,剥夺了诗人为国效力的机会的人的愤慨。诗人借云抒情,深婉含蓄,表达了诗人流寓剑外、报国无门的痛苦,以及找不到出路的迷乱心情。
      尾联,传出了诗人哀愁伤感的心情。诗人感叹去年洛阳再次失陷后,至今尚未光复,而西北方面吐蕃又在虎视眈眈。蜀中也隐伏着战乱的危机,听那从萧瑟秋风中的成都城头传来的画角声,十分凄切悲凉。全诗以此作结,余味无穷。
整首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当诗的上半部展现出那幅江村图时,诗人似乎是忘情于自然了,到了下半部,才表现出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心,原来诗人的闲适放达,是在报国无门的困境中的一种自我解脱,这种超脱是平静之下的深沉的无奈和哀痛。
(三)章法布局:
      布局是起承转合。首联以“野老篱前”为总领,写身边之近景,颔联写所见之远景,颈联写心中的所思和感怀。尾联承颈联,写自己忧国忧民的悲伤心情和感受。
(四)下字及情感表达:
        前二联对景抒怀,表示一种自然的,闲适的情感,为“无我之境”。后二联融情于景,为“有我之境”。“长路关心”和“王师未报”均为倒装。“柴门不正”练得也很好,不说江水在这里拐了个弯,而说我的门不正,很诙谐,表达了作者一种轻松的感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21: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