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30|回复: 5

《汉书》之 《郊祀歌》中的《天马歌》

 关闭 [复制链接]

80

主题

552

帖子

55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24
贡献
1016
金钱
2716
发表于 2023-12-24 16: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汉书》之 《郊祀歌》中的《天马歌》


《史记.乐书》提到“马生渥洼水中”的故事,写道:“又尝得神马渥洼水中,复次以为《太一之歌》。歌曲曰‘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跇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后伐大宛得千里马,马名蒲梢,次作以为歌。歌诗曰: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史记.乐书》中地这则文字是记述着汉武帝与神马、天马、汗血马、千里马的故事。
汉武帝非常喜欢马,是出自军事需要。他四处觅求神马,寻找善马。他爱马,当时就有人不理解,《史记.乐书》接着上文就记下了一位出了名的汲黯直接批评汉武帝的故事。汉武帝得到神马于渥洼水中,此时刚刚成立乐府,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使司马相如等人造为诗赋,在举行祭祀时使童男童女来演唱。这些童男童女演唱《天马歌》,汲黯就此提出不同意见。《资治通鉴》也根据《史记.乐书》的记载写道:“及得神马,次以为歌。汲黯曰:‘...今陛下得马,诗以为歌,协于宗庙,先帝百姓岂能知其音邪?”汲黯是一位敢说敢讲的忠臣,汉武帝对他很是敬畏,一听说他来奏事,急忙整理衣冠,言之必从;只是这次超乎例外,汉武帝没有给他好脸色。汲黯的识度格局哪有那么深远雄阔,他此言真的是有些愚黯迂腐!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汉武帝深谙此理,他竭尽全力去做好这两件事。《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朝到了武帝时期,设立乐府,才使祀与戎的礼乐制度得以完善。朝廷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和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圆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汉书.礼乐志》收有《郊祀歌》十九章,其中第十章《天马》歌是这样写的:
太一况,天马下,沾赤汗,沬流赭。志椒傥,精权奇,薾浮云,晻上驰。体容与,迣万里,今安匹,龙为友。
元狩三年马生渥洼水中作
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天马徕,出泉水,虎脊两,化若鬼。天马徕,历无草,径千里,循东道。天马徕,执徐时,将摇举,谁与期。天马徕,开远门,竦予身,逝昆仑。天马徕,龙之媒,游闾阖,观玉台。
太初四年诛宛王获宛马作。
《史记》所收录的《天马歌》与《汉书》之《郊祀歌》中的《天马》虽有不同,但都记录下汉武帝用《天马》歌祭祀天地宗庙盛大活动,藉以突出汉武帝宏图远猷的精神壮采。
汉武帝设立乐府机构,有那么多包括司马相如在内的文人来为之写作,这些有关天马的歌词究竟哪一首是天子亲自操笔写就,并无可考竟,但其中一定会有他的亲笔作,那些篇章不论出自哪一人之手或出自集体创作,也都必须经过汉武帝修改审定。
读过《史记》为我们保存下来的《太一之歌》和《蒲梢天马歌》,我们会联想到汉武帝与匈奴连年征战以及汉武帝开创丝绸之路的故事。张骞打开通往西域之路以后,朝廷与各国使节相互来往不断,汉朝廷面对西域各国的政治、军事、地理、物产、民俗风情都得到深入了解。汉武帝得到西域国家盛产宝马,尤其是听到大宛国产有天马汗血马的消息后,他立刻构思谋划,为提高军事实力怎样才能得到这样的好马。
《史记.大宛传》与《汉书》都有贰师将军获取天马的故事。《汉书》的《西域传》有这样的文字:“张骞始为武帝言之,上遣使者持千金及金马,以请宛善马”。汉武帝不惜主动进行外交想要获取好马,但这次行动并没有成功,宛王不仅不交换,还杀了汉朝使者。于是就有了汉武帝命令贰师将军李广利将兵十余万伐大宛,导致大宛内部发生政变斩杀大宛王,《史记》对贰师将军这次征伐大宛写道:“汉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牝牡三千余匹”。贰师将军有了这样的收获才罢兵。后来,汉朝余威不减,大宛及西域一些国家与汉朝达成协议,每年献良马多少各有规定,《汉书.西域传》这样记载:“宛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两匹”。
在司马迁笔下,张骞通西域的事迹很生动,面对博望侯张骞创立的开拓之路发挥着重大作用,司马迁丹青笔墨加以颂扬。汉朝与西域各国往来的大门打开了,汉朝与之往来亦文亦武,其策略和操作都占据主动。匈奴威慑乌孙国,乌孙在匈奴与汉天子之间摇摆不定,摸棱两可,但汉使一旦与大宛、大月氏加强外交往来,大宛就恐慌起来,主动献马。汉武帝得到乌孙献来的马,好喜欢,名其马曰“天马”,汉武帝后来得到大宛贡献的汗血马,看到大宛的特产汗血马比乌孙的“天马”更强壮更漂亮,于是更名乌孙马为“西极”,而把“天马”的美誉移在大宛汗血马身上,从此,大宛的汗血马就名为天马。汉武帝想要得到最好的神马天马,可知沉迷到了何等程度。
汉武帝知道,要想战胜匈奴,要想粉碎匈奴及其他国家的野心梦想,就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就要有强大精良的骑兵部队,否则难已远征,难以抗御外来的侵袭。西域各国都知道汉武帝爱马爱宝马,于是他们也在努力打好这张外交牌,以大量马匹或宝马来换取更大利益。《史记.大宛列传》记载,乌孙国深惧匈奴,于是要与汉朝搞好关系,要与汉朝通婚,他许下一批彩礼,其中就有千匹骏马。大宛也好,乌孙也好,他们把骏马献出来,尤其是把汗血马献出来,那是十分不情愿的。谁愿意把维护自身安全的军事装备拿给他人而来威吓自己呢!
《汉书.孝武本纪》为了突出汉武帝对马的重视程度,有这些记载:
[size=14.0000pt]1、元狩二年夏:马生余吾水中。2、元鼎四年六月:得宝鼎后土祠旁。秋,马生渥洼水中,作《宝鼎》、《天马之歌》。3、太初二年五月:籍吏民马,补车骑马。4、太初四年春:贰骑将军广利斩大宛王首,获汗血马来,作《西极天马之歌》。
因为“马生渥洼水中”而作“《天马之歌》”,《汉书.武帝纪》中有为这句话做注的文字:“南阳新野有暴利长,当武帝时遭刑,屯田敦煌界,数于此水旁见群野马中有奇异者,与凡马异,来此饮水...收得此马,献之 。欲神此马,云从水中出。”                                                                暴利长要神话这些马,就说它们是从水中生长出来的。暴利长的做法是为了迎合汉武帝的意图,不过再怎么迎合也得据有真实性,那些马的确是不同于凡马之马,否则可是犯了欺君大罪。这首作于元鼎四年(前113)的《天马之歌》,《汉书.武帝纪》没有收录。
《汉书》的“贰师将军广利斩大宛王首,获汗血马来。作《西极天马之歌》”,应劭为这些文字作注曰“大宛旧有天马种,蹋石汗血。汗从肩髆出,如血,号一日千里”,师古注曰“蹋石者,谓蹋石而有迹,言其蹏坚利”。汗血马一日千里,其蹄坚利,是天下神马,想要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必不可少,汉武帝梦寐以求之,是能够被人理解的。
看到一些文章把汉武帝与千里马的故事过度解读,而去推理演绎。他们演绎推理为诸如玄幻的神仙之说祈求长生不死的虚妄之说等等,是为了说明汉武帝穷兵黩武迷幻神仙等等。如此解读者似乎是格局太狭窄气度太渺小。我们认为,无论如何过度解读,还是不能离开当时天下大势,要面日益强盛的现实去评说。
“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汉武帝时代,其赫赫声威,那是不容抹煞的。由此可以联想到大将军卫青和票骑将军霍去病。元光六年(前129),二十七岁的汉武帝派车骑将军卫青率兵击匈奴,这是卫青第一次出击匈奴,他一生“七出击匈奴”,“收河南地,置朔方郡”,战功赫赫。他“虽出于奴虏,然善骑射,有将帅材,故每出辄有功”。没有绝顶坐骑难以善骑射;没有汉武帝大胆起用奴虏出身的卫青,卫青哪来的战功赫赫。霍去病十八岁那一年为票姚校尉,跟随卫青出击匈奴,他率八百轻骑脱离大军,直捣数百里外的匈奴老巢,大获成功。霍去病这次行动斩杀敌人两千多人,还俘获“相国、当户”等高级官员,单于的叔父也成为俘虏。没有良种战马,哪来八百轻骑,汉武帝要不是大胆起用一个十八岁的青年,哪来使匈奴大伤元气。霍去病为此获封冠军侯。霍去病三年后为票骑将军,又一次出击匈奴,他“杀折蘭王,斩卢侯王,鋭悍者诛,全甲获丑,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捷首虏八千九百六十级,收休屠祭天金人”。霍去病取得大捷,倘无一匹精良坐骑那是不可能的。霍去病就是这样,年纪轻轻就率大军给匈奴一次次毁灭性打击。霍去病“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元狩六年秋(前117),二十四岁的霍去病病逝。霍去病短暂一生六次出击匈奴,斩杀匈奴十一万多,包括浑邪王在内的投降者有数万之多;他横扫匈奴,他“开河西、酒泉之地,西方亦少胡寇”。汉武帝面对卫青、霍去病之赫赫战功,在此期间汉武帝再得神马渥洼水中,又添符瑞之兆,他兴之所致写就《天马之歌》,看来别有寓意。
大将军卫青和大司马霍去病之后,荡平匈奴的战争还在继续。随着与西域各国交通往来,汉武帝更加注意有关天马的信息,他为获取善马骏马不遗余力,这些已在前文讲过,譬如贰师将军李广利的故事,不再赘述。
《汉书》对汉武帝评价很全面,“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曆数,协音律,作诗乐”:汉书的评价很客观。《汉书》称誉汉武帝“号令文章,焕焉可述”。《汉书》赞誉汉武帝是“雄才大略”,从神马,汗血马,千里马这些文字描述上可见一斑。神马,汗血马,千里马,在那时已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被写成诗歌文章,被写入祭祀所用的《郊祀歌》中,留在青史中给后人来看。我们今天来读读《郊祀歌》中的《天马》,历史风烟又浮现在眼前。

微信图片_20231115160952.jpg

80

主题

552

帖子

55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24
贡献
1016
金钱
271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7 18: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帖子的文字怎么这样不清除?

点评

帖子的文字这样不清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27 18: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主题

552

帖子

55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24
贡献
1016
金钱
271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7 18: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鲁卑陬 发表于 2023-12-27 18:20
帖子的文字怎么这样不清除?

帖子的文字这样不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392

帖子

21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8
贡献
508
金钱
935
发表于 2023-12-29 18: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书》之 《郊祀歌》中的《天马歌》



《史记.乐书》提到“马生渥洼水中”的故事,写道:“又尝得神马渥洼水中,复次以为《太一之歌》。歌曲曰‘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跇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后伐大宛得千里马,马名蒲梢,次作以为歌。歌诗曰:‘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史记.乐书》中地这则文字是记述着汉武帝与神马、天马、汗血马、千里马的故事。

汉武帝非常喜欢马,是出自军事需要。他四处觅求神马,寻找善马。他爱马,当时就有人不理解,《史记.乐书》接着上文就记下了一位出了名的汲黯直接批评汉武帝的故事。汉武帝得到神马于渥洼水中,此时刚刚成立乐府,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使司马相如等人造为诗赋,在举行祭祀时使童男童女来演唱。这些童男童女演唱《天马歌》,汲黯就此提出不同意见。《资治通鉴》也根据《史记.乐书》的记载写道:“及得神马,次以为歌。汲黯曰:‘...今陛下得马,诗以为歌,协于宗庙,先帝百姓岂能知其音邪?”汲黯是一位敢说敢讲的忠臣,汉武帝对他很是敬畏,一听说他来奏事,急忙整理衣冠,言之必从;只是这次超乎例外,汉武帝没有给他好脸色。汲黯的识度格局哪有那么深远雄阔,他此言真的是有些愚黯迂腐!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汉武帝深谙此理,他竭尽全力去做好这两件事。《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朝到了武帝时期,设立乐府,才使祀与戎的礼乐制度得以完善。朝廷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和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圆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汉书.礼乐志》收有《郊祀歌》十九章,其中第十章《天马》歌是这样写的:

太一况,天马下,沾赤汗,沬流赭。志椒傥,精权奇,薾浮云,晻上驰。体容与,迣万里,今安匹,龙为友。
元狩三年马生渥洼水中作

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天马徕,出泉水,虎脊两,化若鬼。天马徕,历无草,径千里,循东道。天马徕,执徐时,将摇举,谁与期。天马徕,开远门,竦予身,逝昆仑。天马徕,龙之媒,游闾阖,观玉台。
太初四年诛宛王获宛马作。

《史记》所收录的《天马歌》与《汉书》之《郊祀歌》中的《天马》虽有不同,但都记录下汉武帝用《天马》歌祭祀天地宗庙盛大活动,藉以突出汉武帝宏图远猷的精神壮采。

汉武帝设立乐府机构,有那么多包括司马相如在内的文人来为之写作,这些有关天马的歌词究竟哪一首是天子亲自操笔写就,并无可考竟,但其中一定会有他的亲笔作,那些篇章不论出自哪一人之手或出自集体创作,也都必须经过汉武帝修改审定。

读过《史记》为我们保存下来的《太一之歌》和《蒲梢天马歌》,我们会联想到汉武帝与匈奴连年征战以及汉武帝开创丝绸之路的故事。张骞打开通往西域之路以后,朝廷与各国使节相互来往不断,汉朝廷面对西域各国的政治、军事、地理、物产、民俗风情都得到深入了解。汉武帝得到西域国家盛产宝马,尤其是听到大宛国产有天马汗血马的消息后,他立刻构思谋划,为提高军事实力怎样才能得到这样的好马。

《史记.大宛传》与《汉书》都有贰师将军获取天马的故事。《汉书》的《西域传》有这样的文字:“张骞始为武帝言之,上遣使者持千金及金马,以请宛善马”。汉武帝不惜主动进行外交想要获取好马,但这次行动并没有成功,宛王不仅不交换,还杀了汉朝使者。于是就有了汉武帝命令贰师将军李广利将兵十余万伐大宛,导致大宛内部发生政变斩杀大宛王,《史记》对贰师将军这次征伐大宛写道:“汉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牝牡三千余匹”。贰师将军有了这样的收获才罢兵。后来,汉朝余威不减,大宛及西域一些国家与汉朝达成协议,每年献良马多少各有规定,《汉书.西域传》这样记载:“宛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两匹”。

在司马迁笔下,张骞通西域的事迹很生动,面对博望侯张骞创立的开拓之路发挥着重大作用,司马迁丹青笔墨加以颂扬。汉朝与西域各国往来的大门打开了,汉朝与之往来亦文亦武,其策略和操作都占据主动。匈奴威慑乌孙国,乌孙在匈奴与汉天子之间摇摆不定,摸棱两可,但汉使一旦与大宛、大月氏加强外交往来,大宛就恐慌起来,主动献马。汉武帝得到乌孙献来的马,好喜欢,名其马曰“天马”,汉武帝后来得到大宛贡献的汗血马,看到大宛的特产汗血马比乌孙的“天马”更强壮更漂亮,于是更名乌孙马为“西极”,而把“天马”的美誉移在大宛汗血马身上,从此,大宛的汗血马就名为天马。汉武帝想要得到最好的神马天马,可知沉迷到了何等程度。

汉武帝知道,要想战胜匈奴,要想粉碎匈奴及其他国家的野心梦想,就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就要有强大精良的骑兵部队,否则难已远征,难以抗御外来的侵袭。西域各国都知道汉武帝爱马爱宝马,于是他们也在努力打好这张外交牌,以大量马匹或宝马来换取更大利益。《史记.大宛列传》记载,乌孙国深惧匈奴,于是要与汉朝搞好关系,要与汉朝通婚,他许下一批彩礼,其中就有千匹骏马。大宛也好,乌孙也好,他们把骏马献出来,尤其是把汗血马献出来,那是十分不情愿的。谁愿意把维护自身安全的军事装备拿给他人而来威吓自己呢!

《汉书.孝武本纪》为了突出汉武帝对马的重视程度,有这些记载:
[size=14.0000pt]1、元狩二年夏:马生余吾水中。2、元鼎四年六月:得宝鼎后土祠旁。秋,马生渥洼水中,作《宝鼎》、《天马之歌》。3、太初二年五月:籍吏民马,补车骑马。4、太初四年春:贰骑将军广利斩大宛王首,获汗血马来,作《西极天马之歌》。

因为“马生渥洼水中”而作“《天马之歌》”,《汉书.武帝纪》中有为这句话做注的文字:“南阳新野有暴利长,当武帝时遭刑,屯田敦煌界,数于此水旁见群野马中有奇异者,与凡马异,来此饮水...收得此马,献之 。欲神此马,云从水中出。”                                                                暴利长要神话这些马,就说它们是从水中生长出来的。暴利长的做法是为了迎合汉武帝的意图,不过再怎么迎合也得据有真实性,那些马的确是不同于凡马之马,否则可是犯了欺君大罪。这首作于元鼎四年(前113)的《天马之歌》,《汉书.武帝纪》没有收录。

《汉书》的“贰师将军广利斩大宛王首,获汗血马来。作《西极天马之歌》”,应劭为这些文字作注曰“大宛旧有天马种,蹋石汗血。汗从肩髆出,如血,号一日千里”,师古注曰“蹋石者,谓蹋石而有迹,言其蹏坚利”。汗血马一日千里,其蹄坚利,是天下神马,想要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必不可少,汉武帝梦寐以求之,是能够被人理解的。

看到一些文章把汉武帝与千里马的故事过度解读,而去推理演绎。他们演绎推理为诸如玄幻的神仙之说祈求长生不死的虚妄之说等等,是为了说明汉武帝穷兵黩武迷幻神仙等等。如此解读者似乎是格局太狭窄气度太渺小。我们认为,无论如何过度解读,还是不能离开当时天下大势,要面日益强盛的现实去评说。

“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汉武帝时代,其赫赫声威,那是不容抹煞的。由此可以联想到大将军卫青和票骑将军霍去病。元光六年(前129),二十七岁的汉武帝派车骑将军卫青率兵击匈奴,这是卫青第一次出击匈奴,他一生“七出击匈奴”,“收河南地,置朔方郡”,战功赫赫。他“虽出于奴虏,然善骑射,有将帅材,故每出辄有功”。没有绝顶坐骑难以善骑射;没有汉武帝大胆起用奴虏出身的卫青,卫青哪来的战功赫赫。霍去病十八岁那一年为票姚校尉,跟随卫青出击匈奴,他率八百轻骑脱离大军,直捣数百里外的匈奴老巢,大获成功。霍去病这次行动斩杀敌人两千多人,还俘获“相国、当户”等高级官员,单于的叔父也成为俘虏。没有良种战马,哪来八百轻骑,汉武帝要不是大胆起用一个十八岁的青年,哪来使匈奴大伤元气。霍去病为此获封冠军侯。霍去病三年后为票骑将军,又一次出击匈奴,他“杀折蘭王,斩卢侯王,鋭悍者诛,全甲获丑,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捷首虏八千九百六十级,收休屠祭天金人”。霍去病取得大捷,倘无一匹精良坐骑那是不可能的。霍去病就是这样,年纪轻轻就率大军给匈奴一次次毁灭性打击。霍去病“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元狩六年秋(前117),二十四岁的霍去病病逝。霍去病短暂一生六次出击匈奴,斩杀匈奴十一万多,包括浑邪王在内的投降者有数万之多;他横扫匈奴,他“开河西、酒泉之地,西方亦少胡寇”。汉武帝面对卫青、霍去病之赫赫战功,在此期间汉武帝再得神马渥洼水中,又添符瑞之兆,他兴之所致写就《天马之歌》,看来别有寓意。


大将军卫青和大司马霍去病之后,荡平匈奴的战争还在继续。随着与西域各国交通往来,汉武帝更加注意有关天马的信息,他为获取善马骏马不遗余力,这些已在前文讲过,譬如贰师将军李广利的故事,不再赘述。

《汉书》对汉武帝评价很全面,“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曆数,协音律,作诗乐”:汉书的评价很客观。《汉书》称誉汉武帝“号令文章,焕焉可述”。《汉书》赞誉汉武帝是“雄才大略”,从神马,汗血马,千里马这些文字描述上可见一斑。神马,汗血马,千里马,在那时已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被写成诗歌文章,被写入祭祀所用的《郊祀歌》中,留在青史中给后人来看。我们今天来读读《郊祀歌》中的《天马》,历史风烟又浮现在眼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392

帖子

21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8
贡献
508
金钱
935
发表于 2023-12-29 18:3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马歌   汉 刘彻


太一贡兮天马下。

沾赤汗兮沫流赭。

骋容与兮跇万里。

今安匹兮龙为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392

帖子

21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8
贡献
508
金钱
935
发表于 2023-12-29 18: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秋实 于 2023-12-29 18:55 编辑

郊祀歌十九章之一:


天马


太一况,天马下。沾赤汗,沫流赭。志椒傥,精权奇。



镊浮云,晻上驰。体容与,迣万里。今安匹,龙为友。


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天马徕,出泉水。


虎脊两,化若鬼。天马徕,历无草。径千里,循东道。


天马徕,执徐时。将摇举,谁与期。天马徕,开远门。


竦予身,逝昆仑。天马徕,龙之媒。游闾阖,观玉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4 01: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